佛衛電視台 講題:解深密經 22 主講:淨珠法師 解深密經 第二十二集 諸位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 如理請問菩薩 請教一切法無二 什麼是一切法 什麼是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就跟他回答 一切法就是有為跟無為 但是有為又是非有為非無為 無為又是非無為非有為 既然從有為的方向來說的話 認為他是非真實性的 既然是非有為 是不是就是無為了 無為有他的真實體 所說不對 無為也是非無為 因為同樣都是佛陀 的言辭所說的 眾生們都是遍計所執的 這樣子佛陀為什麼還要說 就是為了自己本身 已經體悟到離言法性之後 也希望眾生能夠懂得這個道理 甚至一切眾生 也能夠由此而來修學 也能夠來讓他現等覺故 所以才說出有為跟無為 這樣子的一個問題 如理請問菩薩 他又再問了 所以看第八頁的最後兩行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 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 最勝子 如何此事 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 現正等覺 這個就是如理請問菩薩 稱呼一下解甚深義密意菩薩 最勝子 為什麼說這些的聖者們 諸聖者就是三乘的聖者們 他們能夠用這個聖智聖見 能夠有決斷的那種力量 或者抉擇事理的力量 能夠離名言故現正等覺 即於如是離言法性 為欲令他現等覺故 假立名想 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那為什麼他們自己本身得道了 這個現正等覺了 那麼他們為了這個離言法性 為了要讓眾生 也能夠由此而得到覺悟 而有這一個有為跟無為 這樣子的法顯現在這個世間 就是說自己本身已經有所契證 為了要讓他契證 而自己本身 就說出了有為法無為法的 這樣子的問題出來 等於上面所解說的 還是不夠瞭解不夠清楚 所以解甚深義密意菩薩 他就跟這個如理請問菩薩說了 就跟他說善男子 如善幻師或彼弟子 住四衢道積集瓦礫草葉木等 現作種種幻化事業 從道理的部分來解說 你聽不懂 不如就舉一個例子來做說明 所以解甚深義密意菩薩 他就是用舉例子的 舉什麼例子 就是變魔術的例子 用這個變魔術的例子 一般的人比較好瞭解 就我們一般所看得到的 變魔術的魔術師在台上 拿一條手巾 就可以變出一隻鴿子了 拿一條手巾 就可以變出一個鬧鐘出來 像這樣子 我們大人當然就看得懂 這個都是變的 這個變的有他變的技巧在裡面 不是真的 但是就小孩子來看的話 每一個小孩子都看得很高興 變出了鴿子也好 變出了鬧鐘也好 變出了什麼玩具也好 這個魔術師真的很厲害 甚至於報紙跟他撕得碎碎的 都可出變成金錢來 如果說真的是 我們世間的真相的話 每一個人撕報紙 就有錢可以拿 但是都知道 大人知道這個是假的 同樣的道理是真是假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 也用這個例子來解釋給大家聽 他解說的我們的課文第九頁 這邊就看到說善男子 因為他們相互的尊稱 如善幻師或彼弟子 善幻師 幻師當然就是魔術師 變化師 而且這個善代表這個變化師 魔術師他的技術很高明 什麼樣子的變化 他都可以變得出來的 代表他的方式 他的成就可以說是非常的高 所以叫做善幻師 還有他也帶了徒弟在身邊 他帶著他的弟子在身邊做助手 他們就住四衢道 就安住在於十字路口的地方 十字路口當然人多的地方 大家要來看當然也比較熱鬧了 就積集瓦礫草葉木等 這一個善幻師就是魔術師 他跟他的徒弟就聚集了很多的 這個瓦礫還有草葉木這些 借重於外在的東西 積集了非常的多 就開始現作種種幻化事業 就開始要來變魔術 開始變魔術 所變出來的是什麼 就這個瓦礫草葉木就能夠變出 象身馬身車身還有步身 末尼真珠琉璃 還有螺貝璧玉珊瑚 種種財穀庫藏等身 所變出來的都是我們一般人 非常喜歡的東西 變出來的就是一些 我們生活上 或者我們所謂的有錢人家 所擁有的一切東西 你看有象身有馬身 有車身有步身 代表著有很多很多馬拉的車 或者象拉的車 甚至於這些象有好多 或者馬 乃至於末尼真珠等等 這個有多好 草木瓦礫 就能夠變得這麼多的東西了 甚至於璧玉珊瑚 種種的財穀庫藏等身 都是非常多 這個身的意思 就代表著一個總合體 一個聚集體 代表著很多很多的意思 所以一個象身就代表著 不只是一隻象 很多很多的象 馬身也不是只是一隻馬 很多很多的馬 珊瑚也不是只有一棵珊瑚 他是很多很多的珊瑚等等 所以變化出來的東西 是非常非常的多 是我們一般大家所需求的 若諸眾生愚癡頑鈍 惡慧種類無所曉知 但是在看的人 在看的人這些對象們 這些觀眾們 這些觀眾就是眾生 他們如果是一個愚痴眾生的話 或者他是一個頑鈍眾生的話 或者他是一個惡慧眾生的話 他們就不懂得為什麼 這些瓦礫草木能夠變出 這麼多這麼多的寶貝出來了 所以他們都不曉得 於這個瓦礫草葉木等上 變諸幻化事 他們見已聞已就作如是念 因為他們是愚痴沒有智慧 或者他們很頑鈍 根本就是看了之後 還以為是真的 你再怎麼跟他做解說 他就是想不通 再來有一種是惡慧的 沒有智慧的人 甚至於他的智慧 就是邪知邪見的 所以引生的 他都不曉得 他心裡上這麼想 想說什麼 此所見者實有象身 實有馬身車身步身末尼真珠 琉璃螺貝璧玉珊瑚 種種財穀庫藏等身 就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堅固執著 所以他們看了之後 心裡這樣這麼想 我所見到的真真實實的 這麼多的象馬 這麼多的真珠琉璃 這麼多的五穀柴米等等 所以就如同我所看到的 就如同我所聽到的 確確實實有這麼多的東西 顯現出來 所以他就起堅固執著 內心裡邊確確實實 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因為我們一般的人都會說 這個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確確實實就是這樣 但是是真的這樣嗎 那就不一定 所以他就堅固執著隨起言說 他都這麼講了 看了之後就這麼講 講說唯此諦實餘皆愚妄 我所看到的就是真實的 別人怎麼說都是不正確的 因為這是我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的 所以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像這一類眾生其實說起來 他所看到的都是被迷惑了 既然是被迷惑了 所看的其實都是不對的 就是所聽到的也是不正確的 所以像這一類的眾生 就是愚痴的頑鈍的 惡慧的這一類眾生 就是這一群人 應該說還要再更觀察 就是還要更進一步 的去瞭解才對 更進一步的去思考才對 不是真的如你所說的 是如其所見如其所聞 就是一定真的 我們世間有很多很多 自己雖然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也不一定是真實的 像這樣子這一些人 其實說起來還要再教還要再學 還要再去體會的 另外有一類眾生 若諸眾生非愚非鈍 好了 我們就從另一類眾生來說 有一類的眾生他並不愚痴 他也不頑鈍 當然他也不是惡慧 而是善慧種類 他有真正的那一種智慧 能夠去分辨去瞭解的 就是說他懂得這個變幻的魔術 的不真實 這一類的眾生就是非愚非鈍 又是善慧的有所知曉 他們看了都看懂了 看懂說什麼 於瓦礫草葉木等上面的 諸幻化事 雖然他們也一樣看了 他們也一樣這麼聽說了 他們內心裡邊這麼想 如是念 就這麼想 此所見者無實象身 馬身車身步身 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 種種的財穀庫藏等身 他說我所看到的都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象也不是真的馬 也不是真的琉璃 也不是真的珊瑚 都不是真的 因為知道 這個是魔術師變化出來的 然有幻狀 雖然他不是真的 但是他既然已經變化出來之後 卻有這樣子的一個形態 給我們看到 有看到真正的馬 有看到真正的牛 也有看到真正的這些真珠 琉璃螺貝等等 所以這些都只是幻化 迷幻出來的 變化出來的一種形態 這種形態會迷惑眼事 他把我們的眼睛給迷惑住了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真的馬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真的象 看起來好像是真的末尼真珠 把我們的眼睛給迷惑住了 於中發起大象身想 或大象身差別之想 乃至發起種種財穀庫藏等想 或彼種類差別之想 他看了之後 真的是有馬真的是有象 真的也有這些琉瑙珊瑚 乃至於財穀之類的東西 確確實實是看到了 但是他的內心裡邊就會去比較 比較這些真的跟假的 這些大象身這些他們的差別性 真的假的他有辦法去理解 所以就發起種種這個想法 而且這個想法裡邊能夠區別說 這個都是魔術師變化出來的 所以不如所見不如所聞 堅固執著 所以這一類的有智慧的 不愚痴的 也不愚鈍的 或者他是真的有智慧的 他就知道 我所看的這個都不是真實的 我所聽的也不是真實的 所以內心裡邊就很堅定的 就這麼說 唯此諦實餘皆愚妄 真的這一些反而都不是真實相 這一切法都是假的 你說他是真的話這個是不對的 為欲表知如是義故 他們為了要表達 他們所知道的這些內容 亦於此中隨起言說 所以他們也會跟人家說 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這一類的眾生 就是有智慧的眾生 不愚鈍的眾生 有善慧的眾生他們可以說 不用再跟他怎麼教導了 他們自己本身 也確確實實知道說 這一些都是虛幻的 這些都是不真實的 在看的時候 他就已經能夠有起差別相 能夠有這個差別之想 來瞭解說真的跟假的 所以這一類眾生看過之後 他已經確確實實的知道 所以他就不需要再更觀察了 也不用再去學習了都不用 像這樣子來說的話 看這個變魔術的時候 小孩子或者是愚痴眾生 他們確確實實認為是真的 所以像這一類的眾生 還必須再教他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什麼是變化術 你都要去瞭解 但是像我們大人 或者我們懂得的 知道說這個是變出來的 這個是假的 像這樣子的話 要再教嗎 要再觀察嗎 不必要了 他就是有這種智慧了 如是若有眾生是愚夫類 是異生類 未得諸聖出世間慧 於一切法離言法性不能了知 彼於一切有為無為 見已聞已 作如是念 現在我們就把他合到於 我們眾生的根性裡邊來說 就說我們如果有一類眾生 他就是屬於愚夫類 什麼是愚夫 就是凡夫眾生 凡夫眾生 當然不能夠跟聖者相比較 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煩惱 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 就是知識上面的障礙 就是所知障 所以煩惱障所知障 充斥於我們的身心 都把我們的眼睛迷住了 把我們的智慧給蓋覆住了 所以我們看什麼瞭解什麼 都有很多的錯誤 都有很多的不正確 所以這些愚夫類 就是沒有智慧的凡夫 另外就是異生類 異生類 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般的凡夫 凡夫眾生有的雖然說 還是有煩惱蓋覆 還是有所知障蓋覆 但是最低限度 有一類的凡夫還是蠻聰明的 就如同我們一般所說的 這個世智辯聰類的 他的頭腦還是很好 還是很會去思考 但是他的這種境界 究竟嗎 當然是不夠究竟的 雖然是很聰明 但是還是一樣的 有所知障所蓋覆了 所以愚夫類是代表 完全是愚痴的凡夫 異生類就代表著我們一般的 凡夫 他們都還沒有得到聖出世間慧 還沒有得到聖人所得到的 出世間的無漏智慧 當然我們所理解的都蠻有限的 就對於一切法的離言法性 當然我們凡夫眾生 是不能夠了知不能夠去理解的 所以對於這個一切法 到底是有為 是無為 見過或者是聽過之後 就會這麼想 對於我們這個凡夫 異生類來說的 第十二頁裡邊他就說 此所得者決定實有有為無為 他們就會認為說 我所得到的我所聽到的 我所見到的 這一切萬法確確實實決定的 他是實有有為法 他是實有無為法 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 都是有為的 佛陀所證悟到的就是無為的 就是藉著佛陀的語言音聲 所表達出來的一切萬法 都是有為 佛陀在解說涅槃 佛陀在解說真如 佛陀在解說畢竟空 這個就是決定是實有的無為 但是不曉得所謂的真如也好 涅槃也好畢竟空也好 還是凡夫的語言音聲 但是沒有這種智慧就認為 這個是實無為法 如其所見如其所聞 就堅固執著 就他們所看到的 佛陀在講經說法 就他所聽到的 我直接聽聞到佛陀的音聲 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所以就會堅固執著 就會隨起言說 就會直接的這麼講說 唯此諦實餘皆癡妄 佛陀所講的有為法 就是實有為法 佛陀所講的無為法 就是實無為法 這個都是真實的 既然都是真實 唯此諦實 就是真實性的 你怎麼講 你如果反對他的話 其它的怎麼說都是虛妄想 像這一類眾生 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像這一類眾生其實說起來 還是要好好的觀察佛陀 所說的意義 佛陀所講的 他是有為是無為 他的境界是如何 雖然說我們現在 只能夠從佛陀的音聲當中 來瞭解 但是你必須要實際的 從內心當中去體悟 一定要從內心裡邊去 從內心去體悟 當然是要聽得真實 再來還要實際的去思惟 所以為什麼學佛的弟子 禪定的工夫還是很需要的 在於戒定慧三學裡邊 我們就稱之為三無漏學 如果能夠好好的持戒清淨 不犯戒 不懊悔 不反悔 你的心能夠清淨的 安靜下來 再來對於我們佛陀所說的佛理 你能夠真實的在內心裡邊 反覆的去思考 反覆的去思惟 一定可以得到無漏智慧 所以有持戒清淨 才能夠進入於禪定當中 禪定裡邊好好的去思惟 佛陀所說的義理 你一定能夠 引發無漏智慧出來的 所以要得到無漏的境界 戒定慧三學是一定要學的 就說平常有空的時候 要靜下心來 好好的來思惟這些佛理 但是你如果在 你的行為動作方面 如果有做錯 如果有做得不合理的 或者需要跟人家懺悔的 你沒有求懺悔 你的內心裡邊一定是 有的時候會很懊悔 像這樣子的話 心靜不下來安定不下來 甚至於這個做錯那個做錯 被人家指責 內心也是安靜不下來 所以我們所謂的犯戒 其實就是規矩沒有做好 規矩沒有做好被處罰 規矩沒有做好被指責 內心裡邊都是安心不下來的 所以行為的動作上 要好好的保持 我們就是不犯戒不犯法 行為動作舉止都要把他 符合於我們做人的態度 做人的行為 乃至於道德觀念的部分 你做得好的話 不侵犯他人不欺騙他人 乃至於 在於我們的共事共處當中 不讓對方起煩惱 我們也能夠得到清淨 那你的心得到清淨 得到安靜的時候 入於禪定當中 你的思惟能力 才有辦法安得下來 所以像這個應更觀察 最主要的還是要在於禪定當中 好好的下一點工夫 所以你引發智慧 再深入的瞭解 深入瞭解的當中再引發智慧 所以這個智慧是一層層的 往上升 所以從凡夫修行 一直達到登地的菩薩 登地的從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 其實我們的智慧 都是累積起來的 都是累積 所以有辦法 從初學者一直到成佛 是三大阿僧祇劫 三大阿僧祇劫 從你第一步的發菩提心 慢慢的引發你的智慧 都是累積的 福德也是累積智慧也是累積 所以只要我們有下一點工夫 這個工夫他的成就 一定是存在著 不會說我這一生一結束了 就什麼都沒有了 不會 這個智慧是一世一世的累積 一生一生的累積 一直到我們成佛的階段 所以這個地方一直提醒我們 就是要應更觀察 一定要觀察 就是說一定要學習 一定要去思惟 一定要去瞭解一定要去徹悟 對於愚痴的眾生是如此 現在來說若有眾生非愚夫類 他不是愚痴的凡夫 不是愚痴的凡夫代表著 有這麼一點點智慧的 好了 已見聖諦 已得諸聖出世間慧 他不是凡夫 他已經證得初果以上 或者已經登上初地以上的 這些聖者們 這些聖者已見聖諦 對於四聖諦的義理 已經有所體悟了 入於聖流當中對於-四聖諦的道理 已經瞭解了體悟了 所以就已經得到了 諸聖出世間慧 所有的聖者他們都已經悟得了 出世間的無漏智慧 無漏智慧我們說他有兩大類 一個就是直接契證的 根本無分別智 就是我們一直提醒的 真正的佛理是契證契悟 是離言法性的 不是語言文字或者思考 有辦法思考出來的 這個叫做不可思議的境界 聖者們佛陀他們都已經得到了 這個根本無分別智 所以初地以上的 初果以上的聖者都可以有 另外一個就是後得智 也就是說證悟了之後 瞭解徹悟了之後 為了要教導眾生 必須要運用 種種不同的方法方式 來讓眾生瞭解 你所證悟到的道理 像這一個有的眾生 比較聰明一點的 你可以解說的簡單扼要 有的眾生就是比較愚笨的 你就必須用各種 不同的比喻方式來做解說 就是要很耐心的來教他 這個方法教了他聽不懂 用第二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教了還是聽不懂 可以用第三種方法 甚至於用更詳細的說明 所以聖者有一個根本無分別智 有一個後得的方便智 所以佛陀教導眾生 說出世間的有為 說出出世間的無為 這個都是以後得智 教導眾生的一種智慧 所以聖者們都已經悟得了 這個出世間的這種 根本無分別智的這個無漏慧了 於一切法離言法性如實了知 所以他才有辦法 依他所得到的這個 根本無分別智 對於離言法性 才能夠真正的契證 就是真理是怎麼樣 他的智慧來悟到這個真理 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這個我們就叫做 就是智如合一的境界 如實合一的境界 所以真理是怎樣 智慧就是怎樣是來了悟 但是我們凡夫眾生就不同了 真理是如何 我們的智慧悟不到 我們就是還有 很多很多的障礙在中間 悟不到 悟不到的時候我們就用猜測的 用猜疑的 用假設的 當然都是不正確 所以世間的一切萬法 我們對他為什麼沒有辦法 真實的認識他 因為還有煩惱障 跟我們障礙住了 因為還有所知障 把我們障礙住了 所以我們就沒有辦法 很清楚的來瞭解 世間的一切萬法的 這個理體性是什麼 彼於一切有為無為 見已聞已作如是念 像這個非愚夫類的 有智慧的 能夠契證離言法性的 這些聖者們 他們的內心 對於這個一切有為法 一切無為法 不管他們看過怎麼樣 聽過怎麼樣 他們內心裡面都很肯定的 說此所得者決定無實有為無為 就說我們所看到的有為 所看到的無為 所聽到的有為法 所聽到的無為法 這邊說決定無實 沒有他的真實性 所以有為也沒有他的真實性 無為也沒有他的真實性 然有分別所起行相 但是在於我們的 世間法來看的話 確確實實會讓我們起分別心的 你就會說我看到了有為法 我看到了無為法 我瞭解什麼是有為 我瞭解什麼是無為 但是這一些就是什麼 就如同幻事一樣 就如同魔術師所變化出來的 象身馬身一樣的 珊瑚琥珀之類一樣的 這個都只是幻化事 都是沒有他的真實性 都是因緣所成假有的現象 這個假有的現象就是我們的 內心裡邊所起的分別相 不真實 所以這些幻事 他就會迷惑覺慧 他就會把我們的智慧 給迷惑住了 讓我們看了不真實 因為看了不真實 於中就會發起為無為想 第一個的為就是有為 就是我們內心裡邊 就想說這就是有為 這個就是無為 或為無為差別之想 就是說剛開始分的時候 就是很清楚的這個就是有為法 清清楚楚的瞭解是有為法 或者清清楚楚的瞭解 這就是無為法 或者兩者相互比較 有他的差別相 有為跟無為的差別在哪裡 還是有他的一些 這些的差別相從哪裡來的 還是從我們的分別心來的 所以像這個就是 不如所見不如所聞 堅固執著隨起言說 像這樣子的 有智慧的眾生 他們就會說我所看的 雖然是看到這個樣子 其實不是這樣 我所聽到的雖然是這樣子 但不是真正的聽到 的那樣子的方式 所以即使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還是一樣不是真實的 所以他也會堅固執著 就是內心裡邊很踏實的 就會這麼說了 說什麼 唯此諦實餘皆癡妄 這個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為欲表知如是義故 為了要表現所聽到的 所知道的這一些義理 亦於此中隨起言說 他就會從內心裡邊 他就會這樣子的說出來 說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像這一類眾生 像這一類的聖者 其實不用再觀察了 他們隨時隨地入於境界當中 都是真正的體悟到 世間一切萬法的非真實 所以他們只要一入定 都可以直接入於 根本無分別智之中 所以他們就不需要再去觀察了 不像我們一般的凡夫 還要再思惟再觀察再比較 再去體會等等 他們就可以不用了 如是善男子 這個是解甚深義密意菩薩 就跟如理請問菩薩這麼說了 彼諸聖者於此事中 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 這一些聖者們 阿羅漢也好 辟支佛也好 菩薩修行達到成佛的境界也好 他們都是以他們的聖智 以他們的聖見 真正的離名言 完完全全以根本無分別智的 這種直接的體悟來現正等覺 達到他們最高的覺位 達到阿羅漢果 達到辟支佛果 達到成佛的境界 即於如是離言法性 為欲令他現等覺故 但是這些聖者們 還是很有慈悲心的 要讓一切眾生真的能夠瞭解 佛陀所悟到的真理 我悟到這樣子的理體性 也希望你們大家諸眾生們 一樣的能夠悟到這個理體性 所以他們就怎樣 假立名想 他們就要藉著世間的萬法 要用世間的假象 用世間的名言 用依他起所顯現出來 你們看得到的 你們瞭解得到的這些名相 來做解說 說什麼 謂之有為謂之無為 這跟你們解釋 這個就叫做有為的 這一個就叫做無為的 有為的一切萬法就是世間 我們的身體也是有為法 房子也是有為法 電燈也是有為法 我們所用的一切萬事萬物 都是有為法 就是山河大地有一天 它也會崩壞掉也會消失掉 這個都是有為法 有生自然就有滅 所以這樣子的一種現象 沒有他的實體 雖然你現在看得到 但是不久的將來就不見了 我們山河大地 可以存在於幾億年 就是朝生暮死的 這些飛蛾之類飛蟲之類的 他也是一期的生命 但是他是朝生暮死 時間很短 其它的動物類 其實也都是蠻短的 我們人可以活到八十歲 可以活到一百歲 甚至於可以活到一百一十二歲 一樣的有一天還是不在於世間 繼續存留下來 所以世間的一切萬法 都是有生有滅都是因緣所成 無為 無為是真正的體悟境界 體悟境界不說你也不懂 我還是要說 所說的還是要藉重於 世間的語言 我所說的這個無為 不是我真正悟到的無為 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你只要好好的 用我所解說的這些無為法 你去認真的修學 你也有一天也會悟道 但是你就執著我現在所說的 什麼叫做無為法 的這些語言音聲的話 還是不正確的 這些都還是假法 所以一定要從內心裡邊 真正的去體會 真正的去思惟 真正的去體悟 真正的去觀察 有一天你真的是 豁然大開的時候 智慧引生的時候 你才有辦法也體會到 跟我一樣的體會 像這樣子這個無為法 才是真正的無為 不是語言講出來的 不是我們現在這個文字 講的兩個字的無為 就叫做真的無為 不是 兩個字的這個無為 還是世間的有為法 像這一個就是有智慧的聖者們 他們就有辦法這樣子的去體悟 這樣的去體會 因為要教化眾生 眾生總是要藉著音聲的表達 他才聽得懂 所以我就跟你們說 這一切就是有為的 聖者所悟到的境界就是無為的 這個都還是落於時間 落於世間 這一個時候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 欲重宣此義 欲重宣此義就是說 對於前面的長行的解說 現在再用一個這個偈頌 簡單扼要的把它給說出來 你如果記得這些偈頌 你就有辦法去瞭解前面的長行 所要解說的意義是什麼 所以三藏十二部經典 什麼是十二部經典 就是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其實說起來 也就是說我們的經典 是有十二類的方式 把他給流傳下來 十二種的方式把他流傳下來 像我們現在的經文裡邊 所看到的 就是第一種跟第二種 一個就是長行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契經 第二個就是重頌 就是講過了之後 再重新的再說一遍 但是再說一遍不是長行的解說 而是偈頌的解說 所謂的偈頌 就如同我們中國的詩句 用詩句的方式 把它給表達出來 所以你如果把這個詩句記好 前面的長行的內容 前面長行的意思 你就能夠抓到他的主題 抓到他的重點 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經 都有長行有重頌 我們這一部解深密經 是如此 就大家平常所瞭解的像普門品 普門品前面有長行 長行解說過了之後 後面就有一樣的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什麼 最下面的這一段同樣的意思 就是前面意思的重說一遍 但是卻是用詩句的方式來講 普門品裡邊的他就是五言的 我們這裡所說的就是七言的 是律詩也好是絕句也好 都是可以表現的 甚至於可以說整部經典 全部都是這種詩句的方式 都是偈頌的方式 像佛所行讚來解說佛陀的一生 解說佛陀的八相成道 他可說從經典的第一個字開始 到最後結束 全部都是詩句 全部都是偈頌的 也是有 所以前面的叫做長行 後面的重宣此義 就是屬於重頌了 而說頌曰就講了這麼一個偈頌 就是詩句的方式 所表達出來的一些句子 讓我們也好記也好瞭解 佛說離言無二義 就是說佛陀他所證得的 是離言的 離去了語言文字 甚至於思考的 但是 就是說證得離言法性的佛陀 他所說出來的這些道理 是為了要教化眾生而用的 所以即使說有為即使說無為 其實都是不正確的都是錯誤的 所以佛陀就說 佛說的這個離言 其實是無二義 離二義的 是沒有相對性的 因為聖者所證得的境界 都是絕對性 絕對的善 甚深非愚之所行 佛陀所講的有為法也好 無為法 其實這些道理 都還是蠻甚深的 所以我們說無上甚深微妙法 佛陀所說的道理 都是很甚深的道理 所以都不是我們這些凡夫眾生 愚痴眾生所能夠瞭解的 也所能夠去通達的境界 所以非愚之所行 就是我們所有的 不管想要瞭解也好 想要去徹悟也好 我們一般的凡夫眾生 是做不到的 愚夫於此癡所惑 所以我們一般的凡夫眾生 對於這些道理 我們不能夠通達 既然不能夠通達 由於這個惑亂的無明 煩惱障蔽了這些離言法性 我們就體悟不到 所以於此癡所惑 就是被我們的愚癡無明 所迷惑住了 樂著二依言戲論 所以我們就貪著於這個二 貪著於這個二 就是有所相對性的 像是有為的也好無為的也好 歡樂的也好 世間的一切 你都是在這個相對法上 去起執著了 甚至於言戲論 而且就在這樣子的 言說戲論當中 就在那邊迷惑了 所以在那邊鬥嘴了 在那邊辯論了 在那邊解說了 再怎麼解說還是有為法 再怎麼解說還是無實性的 彼或不定或邪定就是說明 把我們眾生分為三大類 我們的眾生第一個就是 有正知正見的 對於正見諸法的真理 決定可以超凡入聖的 這個就是正定聚 就是說他是確確實實 有辦法去體悟到真理的 不定就是說他因為不修八正道 妄修一切的邪事邪法 他就怎樣 決定斷諸善根的邪定聚了 他就邪定 邪定來講的話就是說 八正道沒有好好的修 所謂不定聚就是說 他也不定是出世間的 當然也不定是一切的 所以他到底他的智慧 是還是蠻就是低劣的 所以他如果碰到正定聚的眾生 他當然就學著他學正定了 如果他是隨著不定聚的 邪知邪見者來修學的話 當然他就變成了邪知邪見者 像這樣子的邪見也好 不定的也好 尤其跟隨於這個邪知邪見的話 就會流轉於生死當中 所以流轉極長生死苦 就在三惡道裡面了 尤其是地獄餓鬼眾生 時間太長太長了 復違如是正智論 他就更違背了佛陀 正智所說的這些正當的理論 當生牛羊等類中 墮落於三惡道 就是墮到於畜生道裡面去了 這樣子來說的話 好好的瞭解佛陀所說的義理 一定可以脫離生死得解脫 但是你如果不好好的瞭解的話 說不定你的邪知邪見 會讓你墮落於三惡道 去那邊受苦了 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來理解 好好的來體會 甚至於來思惟觀察才好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