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解深密經 14 主講:淨珠法師 解深密經 第十四集 諸位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所看的這一部 解深密經 是玄奘大師他在唐朝的時候 由中國到印度求法 所帶回來的一部經典 回來之後 經過翻譯 就成為我們現在 所看得到的這麼一部經 他可以說 小的時候 因為志願的遠大 讓這個鄭善果監考官 看到他 聽到他所說的話 可以說很感動 所以就破格的 錄取而成為出家人 在於我們佛教當中 他聽過了攝大乘論 聽過了俱舍論 甚至於還學習了 很多的經律論三藏 但是總感覺每一位所說的 多少都會有一些出入 不同的觀點 原因應該是 還有很多很多的經典 或者是論典 沒有傳到我們中國來 所以他就很希望能夠到印度 直接去求法 甚至於去了解一下 佛陀當時修行的種種聖跡 一路上 可以說是非常的辛苦 我們現在 在我們台灣 這麼一個環境裡面 現在要聽經 甚至於到去寺院求法 可以說都非常的容易 聽經 隨時隨地 可以說每一間寺院 多少都有在講經的 禮拜天或者是假日 或者是佛誕節 原則上多多少少都有 甚至於每週的共修會 都有一些開示 乃至於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電視的弘法 收音機的弘法 也都是非常非常的普遍 只要你有開收音機 只要你有開電視機 你就可以看得到了 現在來說的話 聽經聽法 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早期 就是沒有這麼容易了 就是說 這個玄奘大師 他的到印度去求法的經過 可以說在大唐西域記 或者是說 慈恩三藏法師傳裡邊 都描述得非常的清楚 甚至於說 這一部大唐西域記 到現在為止 都是有很多的歷史學家 地理學家研究的一部 非常重要的 中國到印度 乃至於印度各地的 一些風俗民情 早期是怎麼樣的狀況 可以說這一本也寫得 非常的詳細 從這兩部的歷史記載當中 我們來看 說古代的交通非常的不便 就是說 要過去 沿途上 也都是萬分的險峻 甚至於可以說 隨時有結束生命的可能 因為路途的危險 還有種種的飛禽走獸 乃至於暴風雪 乃至於沙漠地帶的缺水 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 受到威脅的 玄奘大師 他走入大沙漠的時候 可以說 往上看沒有一隻飛鳥 往下看也沒有一隻走獸 真的是人跡斷絕的地方 所以一個人影也沒有 但是 他也是一樣的 勇往直前的 一定要到達西域 甚至於就是冰天雪地 可以說十丈高的冰天雪地 那種大雪山 地滑天寒 只要是一個不小心的話 都有可能尚失生命 但是 他可以說 一直的勇往直前 在一路上 當然也會看到一些屍骨 因為下雪的地方 屍骨還是不容易腐爛的 看到了這一些 真的講 沒有很堅強的意志力的話 是會打退道心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 經過種種的困難 冒著千辛萬苦 走完了五萬多里的 這麼一個路程 所以在貞觀七年 終於到達了印度 到達印度就歷經諸國 廣學聖教 就是參學於一些寺院 參學於一些大師 甚至於通達各國的語言文字 通達各國語言文字 說起來 還是要有一點天才 再加上自己的努力 要不然的話 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語言 還是不容易學習的 因為像我們台灣 最少還有幾種語言 除了國語 台語 客家語 還有一些地方的 譬如說也有廣東話 但是我們 真的住在台灣環境的人 可以說要聽得懂這麼多語言 還算可以 真的要講 還是不容易的 何況你走到哪一個地方 像我們中國大陸也是相同 湖南有湖南音 四川有四川的音調 廈門有廈門的音調 北方 也有北方的音調 如果不像我們中國 有這麼一個國語的 這麼一種 統一的語言來溝通的話 還真的是不容易 印度當然也是如此 所以語言非常的多 所以還要通達各國的語言文字 你才有辦法跟他們溝通 甚至於到處受人歡迎禮遇 到了後來 就到中印度的摩竭陀國 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 就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在王舍城外 經過幾代帝王的擴建 規模也是相當的大 寺內經常住著好幾萬人 從事佛法的一種修學 玄奘大師就在那爛陀寺 一住就住了五年 在裡邊 什麼樣子的學科都有 不管是大乘的 還是小乘的 乃至是各種的宗教 應該所要學習的 裡邊都是可以學到 當然我們佛學的部分 是非常的專修 各種學科都有 玄奘大師 他是 其一生的學歷 最得出的地方 也在那爛陀寺了 現在的佛教徒 有種錯誤的思想 認為說學佛的人 特別是出家人 只要學佛就好了 怎麼 還要學那麼多的學問作什麼 可是那爛陀寺 它的學風就不同了 除了佛法 還要學當時印度的四吠陀 乃至於各種哲學的思想 乃至於文字學 醫學 藥學等等 樣樣都要學習 你看看 一位菩薩 為了要度化眾生 他一定就是要五明 全部都要會 文字學也要會 我們佛學的義理也要會 醫方明 醫學也要會 再來種種的語言文字 你都是要會 乃至於一個菩薩教化眾生 還要辯才無礙 你沒有各種的哲學基礎 沒有各種的其他的宗教的 這個學理作基礎 別人提出的問題 你還是不容易了解 就像我們現在的四阿含 長阿含是比較偏重於 當時對外道 他們思想的解說 有的外道提出問題來 當然是就他的問題 來發問 佛陀也是要就他的問題 來作一個解答 你不懂得他們的教理教義的話 怎麼回答他們 他們的缺點在哪裡 知道嗎 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就經常會說 要看長阿含經 還必須對於印度的六派哲學 還是要稍微懂得 還要有這麼一點點的基礎 所以六派哲學 知道了 看了長阿含經 你才有辦法事半功倍 不然的話 都不曉得 數論師在講什麼 勝論師在講什麼 耆那教在講什麼 聽不懂得的 所以還是要有這麼一點點的 其他的哲學思想作底子 多看一些當時印度 佛陀他也是以印度的文化 印度的宗教的環境裡邊 成長學習 他們的不圓滿的地方 佛陀能夠用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角度 來跟他作一個解說 所以我們現在 佛法的義理是很圓滿 但是對於他們不懂得的 他們不會的 他們提出的問題 你也一定要知道 他們的缺點在哪裡 需要補充的在哪裡 或者他的觀念要怎麼轉變 就像我們的六方禮經 六方禮經 印度他們本身就有 但是透過佛陀 他自己的不同的解說 六方 六個方向 東南西北跟上下 就對父母的孝順 對朋友對兄弟姊妹 對我們所謂的君臣關係 乃至於對於宗教師 的一種尊重禮敬 你禮六方才有意義 同樣的道理 所以印度的 四吠陀的思想 或者各種像六派哲學的思想 還是要多少懂一點 玄奘大師在那爛陀寺 就都有作這一方面的學習 所以他走到哪個地方 可以說 各種知識都圓滿具足 回到中國來 才能夠作有深度的介紹 當時在那爛陀寺 有一位最負盛名的 叫做戒賢論師 這個只要我們讀到唯識學 只要讀到玄奘大師 都一定會認識 這個戒賢論師的 他年高一百零六歲 當時的玄奘大師才三十多歲 也就親近他 可是戒賢論師對玄奘大師 可以說是另眼看待 所以就把所有的 他所懂得的一些 都傳授給他 這是宿世因緣 因為這邊講了一段 就是說 他們相互之間的感應 戒賢論師就曾經做了一個夢 夢中就告訴他說 你所知道的佛法 一定要傳授下來 但是能夠完全接受 你的佛法思想理論的 只有一位即將來印度求法的 中國青年僧 由於作到這麼一個夢 所以等到玄奘大師 從中國去求法的時候 他就有感受到說 這一位法師來求法的 所有懂得的 一定要全部都傳授給他 內心也是感到無限的歡喜 後來玄奘大師 也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也就是能夠將他所學的 回到我們中國之後 真正的發揚光大 到了現在還是有這麼多的人 在研究他的佛學 這個佛學 當然是他帶回來的 如果當時 沒有帶這麼多的經書回來的話 說不定我們現在 還是有很多很多的遺憾 就是說 沒有辦法 去跟他溝通的 就是說 很多的佛法 這邊一個段落 這邊一個段落 這邊一個段落 連接不起來 玄奘大師 帶著這麼多的佛書回來 研究了之後才知道 這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你怎麼去了解它 總是能概括的了解 再來戒賢論師 也因為玄奘大師的關係 只要認識玄奘大師的 必然就認識戒賢論師 玄奘大師他在我們中國 對於佛學 乃至對於我們整個中國的 文化的影響力 到現在不要說是學佛的弟子 只要是讀中國歷史的 讀到唐朝的 那必然就要讀到玄奘大師 可見戒賢論師 他也能夠 因為教導到這麼一個弟子 也是讓他自己本身 也得到一個盛名 玄奘大師在印度學法之後 五印諸王爭先供養 可以說 大家都很讚嘆他的威德 就是摩竭陀國的戒日王 叫做尸羅迭多也是敬禮尤至 特別的特別的對他 特別的尊重禮敬 在貞觀十五年的時候 也就是玄奘大師四十歲左右 特別為玄奘大師 開了一個辯論大會於曲女城 因為玄奘大師一直的想要回來 因為學有所成 學到了一個段落 一定要把他所學的 回到我們中國 主要的就是說 初心不變 最初為什麼我要到印度來 最初的這麼一個念頭 這麼一個心念不可以忘記 來的目的 就是因為中國的佛學 還有所欠缺 經論不完整 既然到印度來了 也聽了 也學了 甚至於這些經書也可以 拿得到了 請得到了 當然就要快點回來 但是五王爭相供養 當然五王也一直的 希望他能夠留在身邊 他真的是一個人才 但是玄奘大師就是 對他最初的這一念心 就是沒有給他忘掉 我就是一定要回中國來 所以這個戒日王 就為他開了一個辯論大會 希望他要離開印度之前 能夠讓大家有這麼 一個機會 互相的來了解這個佛法 所以有人提問題來問 就由玄奘大師來作一個回答 或者他自己立了一個標題 看誰有辦法給他辯駁的 辯倒的 像這樣子可以說在這個地方 當時五印度 總共有十八個國王都來參加 甚至大小乘的出家人 乃至於婆羅門以及外道 就是說 婆羅門以外 還有很多很多的宗教 有六千多人 玄奘大師就立了一個 真唯識量 這麼一個標題 立了這麼一個標題之後 希望大家能夠起來 共同的切磋 他也很自信的說 如果有哪一個 在我所立的因明量上 找出一點過失 我願以頭謝之 這個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問題 這個是一個因明量 很多的佛學 很多的哲理 都要從宗因喻的三立法當中 來成立自己的這個理論 這個真唯識量 也是依宗因喻的三法 從這個因明的立場裡邊 來建立 如果有誰能夠 找出這麼一點點過失的話 那我可以以頭謝之 可以就是以生命 來對他 有一個什麼 過失的地方 這一個真唯識量 在曲女城的上面掛了十八天 來往的僧眾 還有一般的世俗的學者 可以說不知反擊 但是卻是沒有人 沒有一個人可以提出來反駁的 所以戒日王的牌示就說 支那國的法師 立了這麼一個大乘義 破諸異見 至十八日來 無敢論者 普宜知之 因此 玄奘大師的聲譽 更震動著印度的佛教界 乃至於學術界 不論僧俗沒有不知道 中國有這麼一位 了不起的法師 予以高度的仰慕 這個就代表著他 對於佛學的研究 真的是非常的透徹 不管你要從哪一個角度 來了解的話 都是可以 能夠有所說明 跟他的義理的發揚 不但如此 而且奘公無論到什麼地方 都要 必為大眾講說這種論難 所以搏得群眾 對於這個大師無不深加敬重 走到哪一個地方 難免都會其他的 譬如說小乘的論師 或者是婆羅門教的 這些宗教師 或者其他的外道會來問難 就是說 提出一些問題 讓你感覺到說 這個問題是很重大的 會把你打倒的 讓你沒有辦法回答的 但是玄奘大師 他都有辦法 用我們佛法的佛理來反駁他 所以受到大家非常重的尊崇 所以有的人 都尊稱他為摩訶耶那提婆 摩訶耶那提婆也就是大乘天 還有小乘學者 木叉提婆 翻到我們中國來 叫做解脫天 所以對他 都把他尊崇得非常的高 一個外國人 出家人 在印度 立這個非常偉大的 這麼一個教義 就受到這麼隆重的尊禮 敢說自古以來 從來沒有的 甚至於印度的佛教界 四眾弟子們 也都稱呼玄奘大師為大乘天 或者是叫做解脫天 沒有人直接 稱呼他為玄奘大師的 也有人說 玄奘大師在印度 周遊大小幾十國 前後就是有十七年 他的盛況比孔子周遊列國 可以說 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性質上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在中國的歷史裡邊 孔子周遊列國 好多的國家 他到處去遊學 甚至於就是去勸化國王帝王 如何的統治國家等等 玄奘大師 他是去求法 了解佛理 甚至於走過了整個印度的 所有的國土 性質是不一樣 但是也是一樣周遊列國 等於從中國經過雪山 經過大沙漠到印度 可以說由北一直走到南 再返回來 可以說 整個印度 都有他的足跡 我們現在可以說 在整個印度來說的話 他可以說是第一位佛教學者 學有專精的一個大學者 玄奘在印度留學期間 可以說很成功 回到祖國來 當然就要有所翻譯了 所以當玄奘大師 要回國的消息傳出之後 那爛陀寺的諸大德 就跟他慰留 但是他就是不忘於 要將如來的正法傳入於中國 我就經常說 我們不管要做一件什麼工作 第一念的初念 一定不要忘掉 我今天要作什麼職業 我這個職業 我的理想目標 要作到什麼程度 你一定有這麼第一個念頭 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願望 或者我的希望 我的願望 我的希望 這個是我們第一次 第一步路要走出去的時候 的最高理想目標 一般的事業是如此 在我們佛門中也是一樣 你為什麼要念佛 為什麼要拜佛 為什麼要歸依成為佛弟子 第一念的初念 很重要 不要忘記了 不管你這個中間 受過怎樣子的禮遇 不管你這個中間 受過怎樣子的折磨折難 這個中間 遇到什麼樣子的困難 你都要記得 我最初的那一念心 是什麼原因而走入這一條路 作事業 我為什麼要作這一份工作 我要作這一份工作 這一份工作一定有它的困難處 沒有困難 學不成就的 所以中國人所說的 一種行業 最初總是要三年四個月 學工夫 三年四個月的學工夫 一定都是很辛苦的 你如果說 我這個三年四個月的工夫底子 是很輕鬆的過日子的話 那不叫做學工夫了 但是這樣子的困難 你一定要給它突破 這樣子的困難 你一定要有這個毅力 所以作什麼行業都一樣 你要成為一個工程師 你要成為一個烹飪師 你要成為一個科學家 一定都有一個過程 都是非常辛苦的 你如果害怕辛苦的話 一定沒有辦法成就 社會學是如此 佛學更是如此 所以成為一個佛弟子 你要如何的對於佛法的了解 對於戒法的清淨 一定都要 所以只要走上了這一條路 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第一念的初心 不要忘記 一忘記就迷失了 一忘記就懈怠 你真的就沒有辦法 達到成就的這個境界 玄奘大師 他去印度求法的目的 就是要將如來的大法 傳到中國來 所以雖然這麼多的帝王 一直都慰留他 他還是要回來 要回來 當然戒賢論師 是他的師長 就這樣子的問他 關於你的行止 你最近怎麼打算 奘公就回答說 貴國是佛出生之地 我來的目的是尋求如來大法 以期能夠利益廣大的群生 所以到此地以後 門師給我教導 使我覺諸疑網 就是說我以前 所讀過的這些經論 所有的疑問 現在到印度來求法之後 都解決了 應該所有的這些問題 這麼多的經論當中 再加上師長的指導指示 了解了 也禮見了聖跡 就是到佛陀出生到修道成道 講經說法乃至涅槃的地方 都去朝聖了 甚至於也聞諸部的深旨 就是說從原始佛教 經過部派佛教 乃至於所有的大乘小乘的 這些諸部的教義教理 也都能夠很清楚的了解 懂得他的甚深的這些宗旨 所以衷心快慰慶幸 真是不虛此行 現在我願以我所聽聞的 歸返祖國來翻譯 能夠讓有緣的人 也能夠同時的來見聞佛法 所以我們今天 能夠見到這一部解深密經 也就是跟玄奘大師有緣 跟佛陀有緣 所以才能夠見聞佛法 也用這一個來報答師恩 所以我還是要回到祖國來 戒賢論師聽了 他非常的高興 就同意他能夠回到我們中國 玄奘大師歸國的時候 當然每一個國王 都有送他一程 尤其是戒日王 就供養他一路上 所需要的東西 回到了 回到了我們中國 可以說經過幾十個國家 走起路來 當然也要兩三年的時間 到達了于闐 就是現在的新疆邊境 玄奘大師就在于闐的期間 應當時的國王之邀請 就在于闐國 就講經說法 為大家說了佛理 同時也一方面 就上書給唐太宗 跟他報告西行求法的過程 乃至於現在已經要回來了 而且也已經到了于闐 唐太宗聽到了這個消息 就不但沒有問他 以前為什麼偷偷的跑出去 當時出國的時候 可以說是屬於偷出關 原因是當時還是在戰亂時期 戰亂時期 等到戰爭 到了一個階段 有很多的人可以進關 可以出關 他也就夾雜在 這麼大群的出入關的人之中 就這樣子出關去了 因為當時要出關也是不容易 要經過種種的 這些文件的傳遞 說起來要達到國王的答應 也是不容易的事 所以當時是因為戰亂 所以這麼多人 能夠在出關進關的過程當中 就他混在人群裡邊就出關了 所以唐太宗也沒有問他 你當時私自出關的種種過程 這個也就給他赦免了 並且給與玄奘大師 很大的慰勉 他就真的回來了 回來的時候是貞觀十九年 所以我們說是貞觀三年出國 貞觀十九年回來 總共就是有十七年的時間 回到長安 當然官方 就給他作了一個迎接的儀式 他就還來不及舉行 自動的去迎接的奘公的群眾 就爭先恐後的 途為之塞 表示去迎接的人非常的多 玄奘大師回來之後 就又見了太宗 摒除一切俗務就開始 見了太宗之後 就開始一心一意的翻譯經典 所翻譯的 可以說翻譯了十九年 翻譯了多少 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這麼多 翻譯了這麼多的經書 我們要看 真的講 翻譯的時候 還從梵文翻成中文 翻成了中文之後 還要修飾那個文詞 一方面又不要 不能夠離開它的梵文的原義 一方面我們的中文的文詞 又要很優美 所以很多的國文老師 看到了我們的經典 說我們這個經典 可以說是文詞最美的 沒有虛字 都是非常好的文字學 所有的國文老師 雖然看不懂佛學 他卻喜歡看我們的經典 因為當時參加於這個譯場的 可以說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 這些漢文的老師 漢文的這些師父們 所以可以說 文詞的優美 已經是國家的立場 政府的立場所特選出來的 雖然說我們的大藏經 我們的經典都是文言文 不好看 不好讀 其實已經是最好了 你如果有心慢慢去看的話 自能夠看出一番心意出來 所翻譯的這麼多的經書 最初的四年是在弘福寺翻譯的 其後的八年是在慈恩寺翻譯的 中間有一年 是在洛陽的積翠宮翻譯的 甚至於也在西明寺 翻譯了二年 最後的四年是在玉華宮翻譯 所譯的經論 雖然是以法相唯識為主 但是我們這個大乘的般若經 小乘的毗曇論 也是翻譯得很多 像般若經的六百卷 你看 六百卷的大般若經 我們要讀 我們要唸 都還不容易唸出來 六百卷 一卷如果以二十分鐘來算的話 你看 六百卷要多少 你一天能夠誦經 能夠誦多久 算一算 也要一兩年的時間 再加上我們的 一些休息時間算在內 翻譯的時候 當然他有他的翻譯的時間 六百卷 要翻多久 才能夠翻得這麼完整 真的是很辛苦的事情 大毘婆娑論有兩百卷 兩百卷的話 我們真的要讀要看 也是要一段時間 所以都是大部的這個譯述 叫做大部的翻譯的 出來的論典 所以在譯經史上 可以說開創了新的紀元 因為專以譯經為務 所以每日他就 自立了一個時間一個課程 像白天 因為有事情阻礙 白天不能夠翻譯的話 他晚上一定要把它補足 那也就是說 固定的一天要翻譯多長 翻譯哪一段 一定今天的功課 今天一定要完畢 那也就是說 今天應該要翻譯到這個時段 白天因為有事情擔擱了 晚上也一定把它補足 明天的工作 明天再來做 像這樣子 可以說是 非常的艱辛 你看看我們現在一般的人 剛剛聽到經典的時候 這一部經真的很好 這一部經真的很好 我真的要發願 我要來誦經 我每天誦一部經 但是我們現在的人 真的是很忙 有的時候是要應酬 有的時候是要出外 有的時候是要出國旅遊 你每天要誦一部經 想一想 有可能嗎 誦一部經 原則上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 但是一忙起來的時候 都忘了時間 累的時候 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是 好像蠻長的一段時段 我現在正在疲勞 我現在正在疲倦的時候 要我再花時間來誦這一部經 沒有很大的毅力 還是不行的 所以說發願一天誦一部經 有的時候 還是要跟佛陀欠債的 或者有的菩薩聽到說 念佛功德很大 我一定要念佛 我一天一定要念多少佛號 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顆 算一百句 好了 我一天念一千句好了 但是大部分的那些老菩薩們 都發願最少要一萬句以上 一萬句要念多久 但是沒有事情的話 沒問題 有事情的話 還要跟佛陀 佛陀 對不起 再跟你欠債一下 明天再補回來 明天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工作了 很疲倦 很疲勞的時候 有朋友來訪的時候 自己要出門的時候 甚至於越欠越多 越欠越多 欠到沒有辦法還了 佛陀 好了 我就到這邊 作一個段落結束了 補不上的 那也算了 從新開始 這樣子對嗎 是不對的 所以還是有幾位菩薩 有幾位居士們 真的講 就像這樣子的 白天有事情出門辦事的話 晚上即使到十二點 他都要把他的今天的功課作完 像這種居士們 可以說這種精神是很可佳的 是可以讚嘆的 玄奘大師當時的翻譯的精神 就是這麼殊勝 今天的課程 一定要把它給作完 甚至於有的時候 還要抱病翻譯 我們總是再怎麼講 還是五蘊身 再怎麼講 還是一個肉身 難免氣候的變化 飲食的問題 都有可能會生病的 生老病死 人生本具的 一定會生病 玄奘大師當然五蘊身 還是會生病 生病的時候怎麼辦 還是抱病翻譯 辛勤為法 我們可以說 我生病了 我請假 好了 我生病了 我可以不要做 好了 我生病了 我就可以躺在床上 這是我們一般人的心態 但是玄奘大師為法忘軀 生病了 他今天的工作 還是要把他給作完 所以這樣子十九年的時間 沒有一天請假的 沒有一天有空閒的 就是一直都在翻譯當中 所以成為我們中國佛教史上 空前絕後的高僧 只要一講到玄奘大師 大家一定是非常的崇敬 玄奘大師從事辛勤翻譯 雖然說是筆墨生涯 但是也沒有忘記 佛教徒所應該要有的 那種行持工夫 但是他還是一樣的 很認真的在實行 從來沒有懈廢過 到這個六百卷的般若經 翻譯完的時候 他就更精勤的行道禮懺 六百卷的大般若經翻譯完了 他自己本身就是真正的 身體力行的來禮佛來拜懺 玄奘大師可以說 是一個解行並進的大德 一方面在文字上面下工夫 一方面也要有所實行 所以我們說 佛陀他自己本身兩邊 一個是文殊菩薩 一個是普賢菩薩 重點在於一個修行者 不但要有智慧的修持 也要有實踐的這種工夫 所以講經說法 翻譯經典 著書立說 這一個是智慧的 但是行持的工夫上還是要有 也就是說 要拜佛 要持咒 要禮懺 甚至於自己本身 要打坐 要參禪 這個都是一定要有的工夫 所以讀書 也就是看經是一部分 真正的念佛打坐又是一部分 一定要有這種禪定工夫才可以 念佛也是一心不亂 也是禪定工夫 所以玄奘大師 十足可以為我們 後代佛弟子的榜樣 從宗教的立場來講 奘公的示寂是預知時至的 我們都說行持 到了某一個境界的高僧大德 原則上對於自己的圓寂 都可以自知時至 自己哪一天 就是說 我們這個五蘊生命體 無常的僧相 就是要離開這個世間了 大部分 自己都是可以知道的 尤其是自己的生命體 到了什麼樣子的狀況 大部分都可以稍微了解 尤其是學有所成的 在境界上 到了某一個程度的 大部分都會有 所以他將要離開人間之前 就將翻譯的僧眾和門人說 我今天已經六十五歲了 就將和你們永別 你們對諸經論 如果有可疑之處 現在可以速問 現在可以好好的 掌握時間 掌握時段 快點來發問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 快點問 六十五歲 我們一般中國人的觀念 六十歲一甲子以上 就代表著 可以很灑脫的離開人間了 人間已經巡回了一環了 六十甲子 所以六十歲以上 自己的身體有什麼狀況 大部分都可以知道說 差不多時間快要到了 對於經論有問題的 就快點提出問題來問 要不然我要跟你們永別了 或有門人遠行亦告訴他們說 師別矣 將不再見 如果有他的門人 他的弟子們來跟他告假 要到比較遠的地方去 或者要去的時間 比較久一點才會回來的話 玄奘大師也就跟他說 這次的分開 可能就不會再見面了 也是一種永別的話 定中屢見鮮白大蓮花現前 又時時的見到佛像 所以就命僧眾 要讀所翻譯的經論名目 因為他在生病的時候 甚至於在夢中都可以見到 吉祥的這些瑞相 他就要弟子們 將他所翻譯的這些 像大般若經 像解深密經 這些經名的名目 所翻譯的 剛才有說 他總共翻譯了有七十五部 還有一千多經 就把這些名目 都把它給全部的給唸一遍 唸了一遍 就讓他知道 翻譯了這麼多的經書 這些經書每一部經裡面 是在講些什麼的 道理像大般若經是講智慧的 解深密經講三性三無性的 就是非有非空的中道教的 看什麼經典在講什麼義理 什麼經典 他可以去觀想 觀想那個境界 自己就默念了彌勒聖號 他所持的佛號 是彌勒聖號 並令眾生同念南無彌勒如來 到了二月五日安然示寂 當時就是 西元六百六十四年的時候 已經是六十幾歲了 玄奘大師示寂是一件大事 不但是震動了整個佛教界 當然也震動了整個國家 這個不幸的消息就傳到了 唐高宗的地方去的時候 他也哽咽的對左右說 朕失國寶矣 玄奘大師可以說 我們國家的一個珍寶 是很難得的一位偉人 對於我們國家 對於我們的整一個學術界 對於我們整一個佛教界 他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言喻的 所以這個唐高宗就罷朝五日 來追思這個玄奘大師 這個是我們歷史上 一個偉大的一個聖者 圓寂之後 他的 就是我們所謂的舍利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 日本也曾經請過去供奉 請一部分過去供奉 到了民國四十四年的時候 玄奘大師的靈骨 也由日本請回來台灣供養 所以我們現在台灣日月潭 就有一間玄奘寺 在日月潭有一間玄奘寺 就是紀念玄奘大師 就是供奉這一塊靈骨的舍利 所以如果有到日月潭去的話 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去瞻仰的 在我們的先總統蔣公 也送了一塊橫匾 稱為國之珍寶 可以說 也是我們國家的 很珍貴的寶物 玄奘大師他圓寂之後 在四月十四日 他是葬於白鹿原 京邑及諸州送葬者百萬餘人 是日 那一天 緇素宿於墓所者三萬餘人 不管是出家人也好 不管是在家人也好 就在那個墳墓那邊過夜的 就有三萬多人 表示說對於這位偉人的 那種懷念 民國四十四年的時候 靈骨到了我們台灣 自由中國就是我們台灣 也是有很多的善男信女 就踴上了松山機場 去迎接這一塊靈骨 當時本來是要派章嘉大師 去接這個靈骨的 但是當時章嘉大師 就是有事 就是沒有來 就由演培老和尚 就是演公代表 去接這個靈骨 就這樣子回到我們中國台灣 來供養來供奉 當時可以說整個松山機場 整個路上可以說是人山人海 場面之偉大 實是稀有 沿途也仍燃放鞭炮奏樂等等 群眾也是禮拜供養 所以古今朝野一致 尊重恭敬奘公的德學感人可知 現在我國政府以及佛教人士 為了要紀念玄奘大師 奘公 特別在山明水秀的日月潭畔 就建了這個靈骨塔寺 以其芳德永留人間 這個是一個很有意義 很有價值的盛事 我們對於玄奘大師 他的那種求法的精神 乃至於為我們中國的 這些大眾們的這種功績功德 可以說是無可言喻的 所以我們現在只要請到經書 請到經本 就是要很恭敬虔誠的來供奉 裡邊所講的義理 雖然說是白紙黑字所寫 但是都是佛陀 佛陀當時所解說的 又是經過玄奘大師這麼辛苦 從印度帶回來的 而且也這麼辛苦的 把它給翻譯過來 讓我們看得懂 讓我們能夠去了解 所以我們在請經書的時候 就是要恭敬的心態供養 所以在我們經典當中也有說 一切供養中 法供養最 就是最大 所以好好的對於經書的義理 去了解 對於經書不要隨便亂放 這個都是一個很大的供養 希望大家好好的 來研究這一部解深密經 好好的來緬懷玄奘大師的 偉大的功績 我們一定能夠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的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