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解深密經 06 主講:淨珠法師 解深密經 第六集 諸位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看 解深密經題前講義 關於演培法師 他對於解深密經序文裡邊 有關於把整一部解深密經的 主題做一個簡單扼要的提示 我們來看就是第三段的 經題的解釋裡邊 說到解深密 一講到深密就是 其實就是我們的程度不夠 就是我們的智慧不足 佛陀在講經說法 他其實對他來說的話 世間的一切萬法 都是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 就是因為我們眾生根機的粗淺 智慧的不足 感覺到聽佛陀講經 內容就是聽不懂 尤其在般若經裡邊所引到的 一切法無自性 或者一切法不生不滅 或者是一切法自性寂靜 本來寂靜的 這麼樣子的一個名稱 都會聽不懂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這個 第二段裡面的 這個第二大段從佛陀說法 即諸法實性來說 是無所謂甚深 也無所謂秘密的 這是從佛陀的立場來看來說的 那麼如來說法 他是隨順機宜不淺不深 適如其量 就是說就配合著你的程度來說 所以都是恰到好處 所談到的諸法實性 他又是平等無為的 如果是這個 沒有什麼淺深可說的 之所以我們會認為有淺深 甚至於對我們來說 我們都認為佛陀所講的道理 太深奧了 我們聽不懂 原因在哪裡 這是建立在眾生根機上的 這個是要我們 我們每一個還在初學的 還在修學的 眾生的根機裡邊來說 這個法是甚深的 在智度論說 智度論就是大智度論 他是解說般若經的釋論 這個大智度論裡邊就說 諸經於佛則無甚深 甚深之稱出自凡人 凡人所疑於佛無礙 凡人所難佛皆易之 這一句話是說明 什麼樣子的經義 什麼樣子的經理 對於佛陀來說的話 都是很淺的 沒有甚深可說 之所以我們會講 諸法很深 佛陀所講的義理很深 這個深是我們凡夫 **是針對我們** 以我們凡夫的立場來看 我們凡夫的立場來瞭解 太深了 聽不懂 看不懂 瞭解不到 所以我們凡夫我們凡人 如果有感覺到還有疑慮 感覺到很懷疑 這個對佛陀來說 佛陀是一切無障礙 因為他是清清楚楚的瞭解 既然是清清楚楚瞭解 我們認為有懷疑的 他都可以很清楚的 知道他的來龍去脈 所以佛陀是沒有障礙的 我們凡夫凡人 認為很困難很困難的 對佛陀來說是輕而易舉 太簡單太簡單了 像這一個 就是我們大智度論裡邊 所引出來的句子 我們平常的日常生活當中 當然也是一樣 一個會做衣服的人 一塊布一拿來比一比 他就可以半天一天 他就可以做出一套 非常華麗美麗的衣服 穿在身上 就是很合身 又很適合我們的年齡 一個在大寮在廚房裡邊 煮飯菜的 他眼睛一掃一下 桌子上面的這一些青菜 這些菜 他不要一個鐘頭 就能夠煮出非常 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在桌子上給我們吃 對他來說是簡單的 輕而易舉的 但是這些菜 如果對於一個不會煮的人 來說的話 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要怎麼煮要怎麼切 所以我們不是有講一個笑話嗎 說胡瓜平平 削皮也不是 苦瓜粗粗 削皮也不是 這個就說明就是說那個胡瓜 那個胡瓜他的皮是平平的 小時候這麼平洗一洗就很乾淨 不用削皮 這麼煮就好了 老人家就說這個不對 那個苦瓜 那個苦瓜的外表 他就是高高低低的像山谷一樣 不好洗 乾脆用刀子把他削平了來洗 這個苦瓜削也不對 這麼做也不對 那麼做也不對 是什麼 因為你不懂 你不瞭解 所以我們凡夫眾生 對於世間的義理也是一樣 就是搞不清楚 摸不著頭緒 所以都感覺到很困難 認為是這個義理是深奧的 是秘密的 佛陀講出了般若經 有六百卷這麼長 聽下來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聽不懂 所以凡人所疑佛陀是無障礙的 凡人感覺到困難的 佛陀都認為都很容易的 這個是一樣 所以龍樹又做很好的比喻說 龍樹菩薩 這是我們一般稱呼他為 性空學的一個初祖 甚至於還說他是八宗共祖 一講到華嚴經 也要講到龍樹菩薩 一講到其它的經典 都要說是龍樹菩薩 從龍宮取經回來的 所以這個龍樹菩薩 可以說在我們的佛教界裡邊 在我們的論典當中 經常的都會提到他 佛陀滅度之後 四五百年左右的人 這個龍樹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 說如大海水 一般人以為很深 但是羅?羅 阿修羅王就變化 八萬四千由旬的高大身 就站在這個海水的中央 這個海水有多深 只有到他的腳踝而已 這水有多深 太淺太淺了 所以針對我們凡夫來說的話 海水是深不見底 但是對阿修羅王來說的話 只不過是到他的腳踝 還是腳底之上而已 所以真的是不得比的 像這一個就是一種 站在海水中央 這個水僅幾膝 到他的膝蓋到他的腳踝 海水對他沒有深可說 另外又舉的一個例子 這個例子說 有一個山鄉的人 他住在山上的人 他有一天就是到他一個街坊 到他一個朋友家裡邊去了 他也不懂得什麼叫做鹽 鹽巴 不懂 所以他就到親戚家去的時候 就嚐到了這個鹽味 所煮的這個小菜 一吃到這個小菜 這個小菜好甜美 真的很好吃 他就感覺到說 裡邊不曉得放了什麼仙丹 什麼秘密的東西在裡面 所以他就問了 問了之後朋友就跟他說 這只是放了一點鹽 就拿給他看 **他**鹽 這個就是鹽 所以他一巴掌 就把這個鹽抓起來 放在嘴裡邊去 哪裡知道這麼一大把的鹽 放到嘴裡邊是又苦又澀 真的嗆到喉嚨都有可能 所以他就想說奇怪 搞不清楚 為什麼 鹽煮菜這麼好吃 為什麼放在嘴巴裡邊又苦又澀 因為他不清楚 這個是要有比例的 這個不是隨隨便便 就是這麼吃的 這一個故事 其實就是在我們的百喻經裡邊 所說到的 百喻經就有一百條比喻 來解說佛理的經典 真的每一條都是故事 都是很好看的 如果能夠請到 這一部百喻經的話 甚至於還可以請到百喻經的 甚至也有人把它成為白話解說 白話註解的話 那看起來真的是 都可以開懷大笑的 從這個比喻當中 可以瞭解到說智慧的重要 沒有智慧的話 再好的東西在你的手上 都是不能夠起作用的 所以曾經有人就說 韓國的高麗參是最好的 一種的補藥 高麗參 非常貴的 但是你也要懂得吃 感冒的時候一吃那更糟糕 也是要有比例的 不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吃 就能夠把你的身體補起來 也是不行 所以很多的事情 都要從智慧方面 從你學習當中來瞭解 所以像這個龍樹菩薩 所舉的這麼一個鹽巴的故事 也是讓我們知道說 不懂得的人 他真的感覺到 真的是莫明的奇妙的 怎麼想都想不通的 為什麼一小湯匙放在菜裡面 就這麼好吃 為什麼抓一大把在口裡邊 就這麼的苦澀 他不懂得的 其實以我們現在的人來說的話 我們都是很簡單 因為我們平常 就是有在放這些東西 等於我們就是有 這一方面的知識 我們有這一方面的經驗 所以我們懂得 這樣子的一個內容 就是讓我們來說明 你只要懂就是顯了 你只要是不懂得 就是秘密 所以很多的事情 有的人在那邊講話的時候 你們就會從中間插進來 他們兩個人在講 講得正興高采烈 我們又不好意思斷他的話炳 所以我們就坐在那邊聽 但是我們就怎麼聽就是聽不懂 因為他已經講了一段時間了 是人名是地名是時間是過程 他們兩個是都懂 所以也不用講出人名出來 也不用再講出時間出來 就就事論事的 談這件事情的時候 我們其實坐在那邊 聽到結束還是摸不著頭?的 對我們來說 他們的談話就是我們的秘密 所以有的時候就還問 在講什麼 有的人說不告訴你 不告訴我們就 是不是怕我聽 這個是秘密 所以事情就是要給他瞭解 由聞思修三增上學 我們一定可以得到解脫 可以得到徹悟 可以得到契證的 在這一個就是一定要懂得了 就是清楚明了 正好就是不深不淺的中道法 接下來這一段 就是對於我們這個 無自性相品裡邊 說到眾生的根機的程度的問題 一個具足五種條件的 也就是五事具足的眾生的話 你要聽就容易瞭解 如果是五事不具足的話 你就是聽不懂 就是你所聽到的道理 都是秘密法了 沒有辦法去掌握 沒有辦法去清楚理解到 我們這一段是說 理解了深密才可以說到解深密 我們對前面的那一段 什麼叫做深密 什麼叫做秘密 秘密裡邊還有一個是 對義理方面的秘密 一方面是對於意趣方面的秘密 我們都懂得了 現在我們就是要來解深密 要來理解他的密 為什麼他會有密 為什麼他會感覺到說我不懂 為什麼 我們要去瞭解他 在這一個解深密經裡邊的 無自性相品裡面 就這麼一個例子 說佛為眾生說 這個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 佛講了這麼一段話之後 眾生聽了因為根機的差別 就有種種的意解不同 就是所謂的各人的程度 你能夠瞭解多少 一樣的道理 一堂課有十幾個學生 二十幾個學生 或者我們學校裡邊 有四十幾個同學 五十幾個同學 共住在一個 一間教室裡邊的時候 老師講課我們各人的程度不同 理解出來的也是一樣 還是一樣不一樣的 那有的甚至還聽反了 甚至於還聽了之後 他一解說出來 還差了八萬四千里 真的是貽笑大方 但是他確確實實 就聽到這樣子的句子 他確確實實 就是理解到這樣子的程度 像這一個 在我們的解深密經裡邊 他就有一些條件了 所以他就說 因為眾生的根機差別不同 理解不同 我們可以跟他分為四類 第一類的這個五事具足的眾生 五種條件都具足的 這樣子的一種眾生 聽佛說的這個諸法無自性 不生不滅 本來寂靜的 那一段的道理 他可以說對他來講的話 他是如實通達 就照著佛陀所說的 是不生不滅 他就是這樣子的去理解 是本來寂靜 他就是這樣子的去透徹瞭解 如實的瞭解到 通達到 所以他也就遵照著佛陀所說的 這樣子的義理 他也實際的去修 實際的去了悟 所以他就能夠從初地二地三地 一直到十地到等覺妙覺 最後眾生也成佛了 像這樣子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利根眾生 利根 就是很鋒利的程度 他的智慧很高 他的領悟力很強 所以你只要一講他就瞭解 這個就叫做利根眾生 對於這樣子的一種程度的眾生 程度的對象 或者這種程度的學生來說的話 他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對他來講有什麼秘密 你講我就聽得懂 你講我就聽得懂有什麼秘密 沒有 像這種利根眾生 以我們現在的名詞來說的話 就是資優生 現在學校裡邊都有一些資優生 或者資優班的學生 真的老師講什麼 他都能夠聽得懂 甚至於他還更有興趣 再去發現 他有興趣再去尋找其它的資料 所以還可以跳級 還可以升級 所以國小不用讀六年 讀個二三年就可以跳到國中 國中讀個一年就可以跳到高中 高中讀個一年半年 又可以跳到大學 所以十二歲就讀大學了 十二歲的小朋友 就已經升到大學去了 當大學生了 他這個程度就是很鋒利的 這個他就是屬於利根的眾生 利根程度的人 像這一個你跟他講什麼 他都馬上聽得懂 跟他講什麼 他都馬上能夠瞭解 像這一個 什麼叫做五事具足 當然我們解深密經裡邊 他有提到 現在再跟大家簡單的說 一個就是已經具足 就是已經種了上品善根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善根 善根最開頭最基本的 當然我們所說的五戒十善 這個都是屬於善根 來修三十七道品 這個也都是屬於善根 三十七道品裡邊就有五根 有五根就能夠引發五力 這一個都是屬於善根 所以就是說 已經對於這個善根的部分 他已經種下了這一個上品的 不是下品 也不是中品 非常殊勝非常殊勝的 這種善根因緣 他已經有了 第二個他也清淨的消除業障了 他對他的業障也都消除掉 等於說已經煩惱斷除了煩惱了 **好**第三已經是成熟相續 他在生生世世的這個 修學過程裡邊來說的話 他都是已經成熟了 我們說從初發心到成佛 有三大阿僧祇劫 非常久的時間 在這麼長久的時間裡邊 他都有**已經有**這個能力 已經成熟就是說 我能夠生生世世為人 我能夠生生世世 能夠來接近佛法 我能夠生生世世來修學佛法 所以一世一世的修行 一世一世的累積善根福德智慧 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就成佛了 所以我就說 我們每天一定要看經 每天一定要看書 增加我們的智慧 一生一世的智慧這是累積的 所以我們有從小看書 到現在年紀大了 我們書打開沒問題 但是你看看 我們現在五六十歲的人 還有很多很多都是沒有讀書的 一方面早期是抗戰時期 再來就是生活貧困時期 沒有辦法去讀書 所以五六十歲真的是文盲的 還是非常的多 但是我們說要來誦經 他說師父 我看不懂 白紙黑字我不認識他 確確實實是這樣子 所以我們就說 現在可以的話 天天看一點點佛經 天天看一點書 累積我們的智慧 就像存錢一樣的 每天存一點 或者每個月存一點 領了薪水就存一點 這樣子的話 我們必然的你到了一段時間 就能夠有豐盛的 能夠豐富的 這樣子的一個善根存在 所以存款是這樣子的存 我們的智慧也是這樣子的累積 我們的煩惱也是這樣子的 一層一層的來跟他斷除掉 因為我們的煩惱真的是太重了 無始生死以來到現在 不曉得累積了多少的煩惱性 從現行的從種子的 從習氣的 我們要斷的就太多太多了 要是跟他 就是清楚的把他清理掉的 也是太多了 但是我們就是說 引生一分智慧 斷除一分煩惱 代表著你的智慧有到那個地方 你以前的缺點你自然而然 就懂得反省懂得改進 所以有一分智慧 就能夠斷除一分煩惱 就能夠體證一分的真如法性 也就是說你就能夠對於 真正的真如有一分的瞭解 所以應該是天天用功 天天精進 天天來看書的 像這一個就是成熟相續 就是說他要從發菩提心 一直要到成佛的這個過程 三大阿僧祇劫 他是生生世世 都已經能夠連續著來修佛法了 第四個要多修勝解 勝解就是殊勝的理解 殊勝的瞭解 就說我們看書每一種書 盡量在看的時候 要看懂 要看得有點了悟體會 尤其是我們的佛書 都是講道理的 不是一般的生活方面的 你好我好 今天天氣怎麼樣 你吃飽了沒有 不是這樣子的這麼簡單的詞句 我們所談到的是真如 談到的是涅槃 談到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問題你要去瞭解 所以第四個條件 就是要多修勝解 要好好的去理解他 **好好的** 所以我們的佛經 就是一定要看懂 盡量的把他看懂 有一本做基礎的看懂 第二本就很簡單了 第三本也更簡單了 我們的佛經是非常的多 但是適合我程度的 我們可以多看一點 介紹過了 大乘八宗 其實就是八種修行的方式 你適合於哪一宗 你適合哪一種修行方式 你都是可以去跟他 做一個瞭解的 你希望天台宗的 希望唯識宗的 像諸位都在聽解深密經 表示對唯識的這個部分 有這麼一個興趣 或者想要打這一方面的基礎 多看多聽 一定可以瞭解 很多人都說唯識學很深 唯識學很不好瞭解 因為這個都是心理方面的問題 但是多聞薰習 聽久了看多了自然就瞭解 **好**這個是第四個條件 第五個條件 就是已經能夠積集 上品的福德智慧資糧 福德和智慧 我們前面當然講到說 多修勝解 勝解當然還是智慧 問題正在修勝解的時候 智慧還沒有具足 智慧還沒有成就 前面第一條有說 已證上品上根 你上品上根就是種下去了 表示你已經有了 第一步第二步了 但是還是不夠成熟 你的福德因緣還是不夠 所以到了第五個條件 就是福德也要具足 智慧也要具足 這兩個條件 就是我們成佛的最根本 皈依佛兩足尊 佛陀為什麼是兩足尊 就是福德具足 智慧具足 值得我們尊重尊敬的聖者 所以我們每一個佛弟子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都是要福德跟智慧 叫做福慧雙修 福德跟智慧要同時修 一方面是瞭解佛理 一方面就是幫助他人 幫助他人的方法方式很多種 從這一個財施法施無畏施 尤其是無畏施 他是很多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我現在 都用我們現在的名詞來說 當義工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 一種無畏施 所以像這一個 積極的上品的 在這個上中下品當中 要是上品的福德智慧資糧 已經是接近於成佛了 可能就是十地的菩薩 或者是等覺位的菩薩 已經快要達到成佛的境界 所以五事已種上品上根 已清淨諸障 已成熟相續 已多修勝解 再來已能夠積集上品的 福德智慧資糧 以這種五種條件你都具足的話 聽佛陀講什麼經 聽佛陀講什麼道理 都是很簡單的 這一個就是第一種 第一類的眾生 利根的眾生 第二類的 五事不全具的眾生 不能瞭解佛說的話 但是他能夠生信心 認為佛陀說這個 般若性空的道理 甚深難悟 這唯有佛智才能夠知道 像我智慧這麼短少 我當然是理解不到 所以我既然理解不到 我沒有辦法 因此就自輕而住 這一類的眾生 他是不敢妄非妄解的 像這樣的有情 一切法無自性教 就成為深密了 這一種的眾生原則上就說 說不定五條當中 五種條件裡邊 當然最後一條一定是沒有的了 前面的四條 已經有在修勝解了 但是還是起步 已經有在種善根了 但也是還是不夠完整 所以他是屬於五事不全具的 他雖然五事不全具 對於佛陀所講的這種 般若經的這個道理 一切法皆空的道理他聽不懂 雖然是聽不懂 但是他對佛陀有信心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 叫做信行人 就是說我相信佛陀的功德 我相信佛陀所講的道理是真理 但是我沒有這種智慧我聽不懂 所以這個只有智慧高的人 只有佛陀他才有辦法體會到 我沒辦法 所以對自己來說的話 **可以**叫做自輕而住 自己其實是認為我的能力 就是不足的 我是沒有這種能耐的 所以我只是跟著拜就好 我只是跟著人家走就好 佛陀所講的經我都是相信的 我可以看但是我看不懂 這一類眾生 就是屬於五具不全的 舍利弗他在般若經裡面 也曾經有過這樣子的意見 他在般若 佛陀在講般若經的時候 他曾經有這麼樣子的說法 他說般若甚深極甚深 秘密極秘密 難通達極難通達 以舍利弗的程度來說 佛陀你講的般若經 真的是很深很深 不只是深 是非常的深 是甚深極甚深 再來是秘密極秘密 真的是完全聽不懂的 我真的一點都不瞭解 難通達即難通達 我要怎麼去瞭解到他 不容易不容易 真的是太深太秘密 這個是舍利弗的說法 表示說舍利弗也感覺到說 佛陀講這個般若經 真的是太深奧了 不容易瞭解 還有第三類的眾生 第三類當然還是五事不具全的 他對佛說的一切法 無自性等經典 他也一樣的可以生起信心 還是相信佛陀的修行的功德 相信佛陀所講的這個道理 是世間的真理 還是有信心 但是他卻自以為已經理解了 佛陀你這麼講 對 我好像聽懂了 好 自以為是理解 其實都是誤會了 他都是偏離了中道 他都是偏離了邪見 完全不是照佛陀 所說的這個義理來瞭解的 他有他的見解 他有他以前的程度 所以他以為一切法 是決定無自性 一切法是決定的不生不滅 把一切法都看成 如同龜毛兔角一樣的是無常的 龜毛兔角 這個在我們的唯識學裡邊 是經常來做例子的 就是說完全沒有的事情 但是對於這一類眾生 他還是認為是有的 把事情都看成是真實的 所以龜 烏龜的殼是非常的硬 長不出毛出來的 兔子 他是只有大耳朵 他沒有角 但是你把他認為龜毛兔角 這一類眾生他說 龜毛兔角是真的都沒有的 我們相信 龜是沒有毛的 兔子是沒有角的 佛陀你所說的世間一切法 皆無自性 確實一切法都是沒有自性的 佛陀你說世間一切法 是不生不滅 確實世間就是不生不滅 就是什麼都沒有 一切皆空 因為般若經裡邊是講畢竟空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 所以就跟龜毛兔角一樣 也都是沒有的 都是假的 龍樹論中 就曾經說到這一類眾生 叫做什麼 叫做方廣道人 因為龍樹菩薩他是寫大智度論 所以他是研究般若經的 所以他對於這個第三類的眾生 當然五事不具足的 甚至於誤解了 佛陀所講的義理的 這一類眾生 龍樹菩薩跟他說這一類人 叫做方廣道人 什麼是方廣道人 方廣 在於我們的十二部經裡邊來說 方廣就是大乘的義理 就是大乘經 道人當然就是修行人 但是問題這一種修行人 對於我們大乘的道理 他是誤解了 所以我們就稱之為附佛外道 附在於我們佛教 這個團體裡邊生活 或者是研究佛理的外道人士 這一種人他雖然說是出家人 他雖然說是住在寺院裡邊 他雖然是看佛經 但是他所理解的 都是外道的理解方法 不是我們的佛理 這一種人就稱之為方廣道人 這一個撥無因果的惡取空者 什麼都是空 因為**佛**釋迦牟尼佛講的 一切法無自性 一切法畢竟空 所以這一種方廣道人 他們就是執著一切法皆空 但是這種空不是佛陀所講 般若空 而是惡取空 惡取就是完全不正確的 一種執著 一切法都是沒有的 一切法 這種惡取空的人 就是不相信因果的 也就是屬於斷滅論者 就是說這一生死了 什麼都沒有了 什麼都空了 所以是斷滅論者的話 他就沒有因果觀念 人死了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一輩子怎麼的造惡 也沒有關係 所以這一種人算是惡取空 一切皆空 一切皆無 所以無自性教在他就成了深密 對於般若經所講的 一切法皆無自性的 **這樣**這種教理 對他來講的話其實 他認為他懂得了 其實是誤解了 如果跟他說你是誤解的話 對他來講的話真正的義理 對他來說就是秘密了 因為他瞭解不到 他體會不到 所以他還是不自知 對他來講的話他不承認說 我理解錯誤 佛陀是這麼講一切皆空 甚至於是空空大空 是有為空無為空都是空法 這樣子他認為說 我就是理解到佛陀所講的 般若空了 但是這種的體會的程度 其實是惡取空 是不正確的 另外還有第四類的眾生 另一類五事不具的眾生 由無始來就是有見熏習 他什麼都是認為是有的 什麼都有是見取見是戒禁取見 是邪見 這個都是屬於有見薰習 聽了佛說諸法無性等道理 不但不理解空理 且認為這個 否認這個是佛說的 認為般若經的道理 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 他感覺到世間一切法皆是有 是有他的實體的 是有他的實性的 既然是有實體有實性 為什麼佛陀會說空 所以這個空不是佛陀說的 否認這是佛說 以為一切法無自性是斷滅 而誹謗之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如果是講空的話 就變成斷滅論者 這個我不承認的 所以這一類的眾生 他就不承認般若經是佛陀所說 智度論裡邊就有說 佛滅度後的五百年 小乘有五百部 畢竟 聽到這個畢竟空如刀傷心 佛陀滅度五百年之後的眾生 因為善根福德的不足 智慧的不足 所以這類眾生 尤其是小乘的這些修行者 他們只要聽到說 佛陀有講畢竟空的道理 他們聽到之後就很傷心 猶如刀來割到自己的心一樣 為什麼 認為說既然一切皆空 我修行修什麼 修行的功德又在哪裡 修行的福德智慧又在哪裡 是不是也皆空 如果福德也空智慧也空的話 我要怎麼修我要修什麼 世間無意義 所以這一類眾生會怎樣 佛陀在世的時候 就有眾生會自殺了 因為空 什麼都沒有了 活著沒意義了 所以佛陀在世就有眾生 就是有這麼這一類的弟子 會有這種自殺的這種想法了 何況是佛陀滅度五百之後的 小乘聖者 那他們就如刀割心 這樣子的傷心 修畢竟空一切皆無了 福德功德智慧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很傷心 所以像這一個 就是這一類的有情眾生 就是第四類的 一切法無自性教本來不甚深 本來也不秘密 但是因為 我們的程度根機的差別不同 所以就有甚深就有不甚深 感覺到很淺 也有感覺到很秘密 也感覺到說沒有什麼 很清楚明白 這不秘密的 這樣子的一種情況發生出來 有的人認為甚深 有的人認為秘密 後三類人就是我們所謂的 五事不具足的這三類眾生 無論是未解 就是沒有辦法 像第二類就是未解 第三類就是誤解 他們 或者是信或者是誹謗 像第四類的就會起誹謗 都是不能夠因為佛所說的 而得到解脫 這三類眾生不管他怎麼修 他的程度 如果沒有五事具足的話 他都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 甚至於越走越歪了 尤其起誹謗的方廣道人 就是錯誤的 佛陀就為了要背你這一類有情 引空明有 佛陀就說這一類眾生 講到空的道理他聽不懂 好 就不要講空了 把這個空就給他引 就給他**給** 暫時就給他給停止起來 不講了 就講有的部分 講這個有 就開始講這個解深密經了 所以在這個三性 三自性的這個道理裡邊 三個真的能夠空的 真的需要空的 需要把他完全空掉的 只有遍計所執性 第二種的依他起 第三種的圓成實是不能空的 一定要跟他保留下來的 有他的功能作用的 所以真正的絕對自性畢竟空的 佛陀就不講了 就講一個遍計所執空而已 還有兩個 依他起圓成實是有他的實性 有他的功能有他的作用 一定要把他保存 所以我們這個解深密經 就從這個三自性 講到三無性的道理 通達一切法空 最後你也一樣 可以悟得一切法皆無實性 一樣的可以悟到法空的道理 這一個通達一切法空 所以經典就說 然非無事而有所說 所以佛陀為什麼 要講這一部解深密經 不是沒有事情講的 是有事才要講 有問題要解決才要講 所以並不是無事而說 就像我們一般人 沒事情做大家來閒聊閒聊 這個閒聊就是無事說 就是說我們的在口業裡邊來講 就是講一些綺語 無義語 但是佛陀只要開口講話 只要開口就是講佛理的 所以一定是對哪一類眾生 有意義的 這邊就說 解深密經然非無事而有所說 不是沒有事的 是有事情 什麼事情 為了要替他們解決 這一方面的疑惑 若於依他起相 及圓成實相見為無相 說彼誹撥三相 就說在這個三相裡邊 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 你如果對於依他起跟圓成實 你也跟他說他是無相的 你這個人就是一種誹謗 也不對了 五事不全具的 未解的有情聽了 因為是差別閒聊之談 就從依他起上來遍除了遍計執 就悟入諸法性空了 所以像這一個未解的 如第二類眾生 他聽了佛陀講的 這個三性三無性之後 他也能夠悟得 第三種的就說不具的倒解的 就是誤解的 他聽了三性三無性的道理之後 他也能夠認識緣起不是沒有 因為依他起依他起不是沒有的 常住寂滅性也不是不可證的 還是要去修而證 所以就捨去了二取空 就依這個依他起來斷除 這種迷執 另外一個就是五事完全不具 不信不解的 這個有情聽到佛陀所說的 證三性三無性的道理之後 他也一樣能夠悟得圓成實性 所以一定要聽 三性三無性的這些道理 所以佛對未解 這個性空般若的眾生 就講這個解深密經的 勝義了義之教 這是非常善巧方便的 你如果能夠明白 這個深密不深密 或者眾生的問題之後 你就要從在這個地方所談到的 **就是說**你就能夠知道說 第二時中佛說一切法無自性教 本來就不是深密 也本來也不是不了義 以第二時教中 第二時教當然就是引空說有了 這個只要好好的 來聽這個解深密經 如果以初學者做差別說 解深密經在他聽來 當然是閒聊的 可是也有的眾生 因為根本太鈍了 真的是智慧真的是太不足了 他聽了解深密經 還是一樣的會不瞭解 聽了解深密經 還是一樣會有一段 會聽不懂得的 他就畏空滯有取捨任情 所以解深密經 就成了深密不顯了了 如果還有一種人 再更笨的眾生 智慧更不足的眾生 聽了解深密經還是會不懂 我們每一個人 在這樣的時段當中來聽 希望每一個人都把他聽懂了 我們雖然五事不是完全具足 最低限度我們也不要誤解 也不要誹謗 這樣子研究佛法 從根機上來著眼的話 就可以減少很多很多的爭論了 所以我們每天提醒大家 每天看一點書 每天提醒一點智慧 每天多少幫助他人一點 福德智慧具足 必然的對於佛理 一定有深一層的理解 要得到解脫要得到成佛 也是很簡單的 祝福大家能夠成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