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佛遺教經 第9集 主講:普獻法師 佛遺教經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請放掌 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雨 各位 各位有福報 我也在這邊 那我問各位為什麼會下雨 你說因為鋒面過境 因為雷雨雹停滯在我們空中 那再進一步問-為什麼會有雷雨雹 為什麼會有鋒面 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如果一直在追追追 追到後面就是業感 業因去招感這世間的種種現象 這是天災 天災從哪裡來 人禍 古代的人講得很清楚 天災人禍 天災人禍 其實天災就是-人所作的惡業去招感而來 那麼有些地方淹水 有些地方好像也無所謂 下雨就下 所以報紙就登了 有些地方沒有這個水患 地段就價值高一點了 他就說大園那邊不進水 那有些地方就淹水 尤其是南部地方 嘉義 東勢 台南 屏東 高雄 好多濱海地方 有些地方淹水很可怕 我們進一步問為什麼會淹水 因為養魚 是不是 養很多魚啊 養魚需要很多水 所以我們就抽地下水 抽了地下水以後 地層下陷 地層下陷以後 這些報應就一起來了 是不是 然後再進一步問 為什麼會有人養魚 為什麼 要吃啊 是不是 你要吃 就有人養 有人養 就抽地下水 抽地下水 地層下陷 地層下陷以後呢 因為我們要吃 所以造成了這麼多的災難 你要吃 去買來吃以外呢 我們還要再交一筆費用 什麼費用呢 補償 因為這些魚塭流失以後 政府要一筆錢給他們 那請問政府這筆錢從哪裡來啊 我們交的稅金 知道嗎 所以這個叫做業感 共業所感 我們的共業去招感這些 所以世俗有句話叫做什麼呢 愛河千尺浪 苦海萬重波 就是我們眾生貪欲的水 貪這個口腹之欲 財色名食睡種種這些 欲 所以就招感了-老天爺來了雷雨雹 停滯在那邊 拼命的下雨 拼命的下 所以這是我們的眾生的內心 發之於身口意以後 招感的一種業力 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老天爺要滅我們的時候 是先滅我們的五穀 它要警惕我們的時候 不讓你有得吃 所以菜價也漲了 那些豬啦 死了幾千頭的豬 水泡死了 對不對 雞呢 大概有一百多萬頭的雞 也泡湯了 是不是 然後呢 細菌污染的東西-擴散起來很可怕 所以大水退過以後 腸病毒啦這些 要小心 所以特別注意衛生的問題 這是我們社會上的一種共業 我們少吃一口 那麼今天我們-就少這一口的業力 就少這個業力 值得我們警惕的地方 共業會共受 但是共中有不共 共業當中有些人安然無事 有些人就在這共業當中-在劫又在數 就這麼走了 所以值得我們警惕 今天我們來看的是第四頁 第四頁是談到精進 我們一起來唸好了 汝等比丘 若勤精進 則事無難者 是故汝等當勤精進 譬如小水長流 則能穿石 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 譬如鑽火 未熱而息 雖欲得火 火難可得 是名精進 有一句話說失敗者-都是因為什麼 五分鐘熱度 知道吧 失敗者都是五分鐘熱度 那麼成功者呢 堅持到最後五分鐘 剛好相反 知道吧 世界上成功的人 不是說頭腦很好 不見得 他能夠堅持到底 堅持到底 所以佛知道我們眾生的毛病 古代我們用的名詞 佛經裡面用的名詞 堅持到底是用精進兩個字 因為你堅持到底可以好-可以不好啊 你堅持到底每天去偷東西 一輩子都去偷東西 那也是堅持到底嘛 所以佛經裡面就不用堅持到底 就用什麼 就用精進 精進 什麼叫做精進呢 對自己的身心 對別人的身心都有所助益的 那叫做精進 經典裡面講說四種 第一種是什麼呢 已生的惡 令它不生 你已經有的那種壞習慣壞毛病 趕快斷掉它 這就是精進 那沒有的 惡的 讓它不生 未生惡令不生 這叫做精進 還有一種什麼呢 未生善令生 你沒有的那種好習慣-好的念頭 好的口語 那些未有的 我們要好好的去培養 那個叫做未生善令生 還有呢 已生善令增長 你已經有的-好的習慣 好的行為 好的念頭 這個要讓它不斷的增長 這個叫做精進 那麼佛就說了 說汝等比丘 若勤精進 則事無難者 一個人能夠-有精進勇猛的心的話呢 世間沒有什麼難的事情 困難的事情 沒有了 所以說是故汝等 當勤精進 我們講打坐 修行 誦經 許許多多的妄念 可是如果我們堅持精進 每天坐 每天誦經 每天這樣用功的話 慢慢的就能夠克服 就能夠克服 我舉個例子來講好了 我個人的例子 我初出家的時候 那時候 二十一歲出家 這個腳很硬很硬 從來沒有盤腿過 那個腳坐起來會蹺一邊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 看到別的出家同道 他們打坐的時候-竟然不用手 不用手 自己那個腿就會盤上來 奇怪不奇怪 哦 看了好羨慕 我想那怎麼辦呢 我這個腿盤起來痛得不得了 然後腳蹺高高的 很難看 真的是很難看 我後來想到一個辦法 我把那個書用一個箱子裝起來 裝了一箱書 然後腿盤起來 請人把這一箱書把腳壓下去 壓下去的時候 全身冒汗 痛 我想好吧 要痛就讓你痛個過癮吧 結果痛還不打緊 它還很麻 麻到腳發黑 那我想從來都沒有聽說-打坐的時候腳斷掉的 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那我想好了 你一發黑 發麻了 麻了以後也不痛 失去知覺了 就這樣子一次 幾次這麼坐坐坐 單盤可以了 然後開始雙盤 雙盤盤起來的時候 全身流汗 衣服整個溼透 因為那種痛實在是很難形容的 所以不管它 不理它 所以習慣了 到現在反而坐像你們這樣坐 坐不習慣 非這樣坐不可 那這樣坐也不累 也不會累 所以我坐飛機的時候 我大部份都是盤腿坐 那麼飛行 到巴西 二十八個小時 從這邊到日本 美國 再到巴西 前後要二十八個小時 所以你如果-不這樣坐的話就很累 這樣一打坐就不累了 所以很多世間的事情 起初都是很勉強 都是很勉強 勉強以後變成習慣 習慣以後變成自然 變成自然 各位來這邊聽經 一遍 兩遍 三遍 四遍 聽習慣了就會自然 時間到了就想來聽經 變成這樣一個習慣動作 所以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那自然就變成說 這不是一件很吃苦的-很麻煩的事情 不是 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只要對我們身心有所助益的 我們就是好好的去用功 這樣的話 就不會麻煩了 所以這個地方打一個譬喻 譬如小水常流 則能穿石 那我們中國人俗話怎麼講呢 水滴穿石 古代的人建的房子-前面都有一些石頭 屋簷上的水一滴一滴滴久了 石頭也滴穿了 所以表示說有耐性 很可怕的 很可怕的 所以譬如小水常流 則能穿石 現在的科技有一種刀叫做水刀 各位聽過沒有 用水把它怎麼樣 集中再集中 噴出來的水-連續噴它可以切鋼板 可以切紙啊-切鋼板啊 切什麼東西 叫做水刀 在巴西的時候 遇到一個信徒-他們就是建房子的時候 牆壁要把它打掉 我說那你打掉-不是會吵到別人嗎 他說不會 畫一條線 畫在那邊 他們用水刀 噴噴噴 一扇牆壁就被噴掉了 你看那個水 看是很柔弱的水 最後它是能夠穿牆壁 所以我們的心念也是如此 但是平時我們的心-都是前念後念毫不相干 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前念想過去的 後念又想未來的 所以我們的力量就沒有了 像水刀一樣 噴一下子又休息 噴一下子又休息 那沒有用 那牆壁怎麼會穿破 不可能 那連續噴 那牆壁就裂掉了 所以我們眾生的心念 如果我們經過訓練 訓練前念接著後念 後念再接著後念 連續同樣的念頭的時候 會產生很大的力量 很大的力量 這是講到說我們的心念 能夠精進的話 就像水能夠穿石頭 但是我們眾生的毛病是什麼呢 若行者之心 數數懈廢 我們的心念一下子-勇猛心精進來了 不吃不喝不睡的 然後累了 一睡睡好幾天 這樣有沒有用呢 沒有用 沒有用 所以說修行呢 我常常講修行要細水常流 細水常流 經常保持這種態度 這種用功的方法 久而久之就會得到效果 你現在心情來了 一天誦幾部經啦 一天看多少書啦 累下來以後呢 不要了 不行 所以我們講修行修行 除了精進以外 精進是一種力量以外 其中有一種力量叫做休息力 休息也是一種力量哦 佛經裡面有這個名詞-叫做休息力 一個是堅固力 就是說堅持到底的那叫堅固力 一個叫做勝解力 殊勝的理解 對一切的道理 你產生了深度的理解信仰以後 產生了一種力量 然後唯有靠我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成功 不要說我想靠別人 那不行 所以有這個堅固的力量 然後還要休息力 真的是很累的時候 休息一下子 培養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這是談到我們講的精進 不是叫我們-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 念佛 誦經 拜佛 拜懺 這樣也會把身體搞壞掉 也會把身體搞壞掉 所以修行它是細水常流-細水常流 再舉一個例子 古代的人用鑽木取火 各位有沒有看過 我沒有看過 大概影片裡面有看過 有一些民族在深山裡面 他用一根木頭 然後鑽一個洞 然後用一根小小的棒子 這麼搓 這麼搓 搓久了以後 冒火了 但是你搓 是要連續的搓 如果你停下來 那個熱度沒有了 所以說譬如鑽火 未熱而息 雖欲得火 火難可得 是名精進 這是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 有頭有尾的 堅持到底 那最後就會有成功 這是講到精進 眾生有這個毛病 眾生有這個毛病 所以說失敗者-只是五分鐘的熱度 成功者是堅持到最後五分鐘 誰能夠堅持到最後五分鐘 誰就能夠成功 這是講到精進 下面我們一起來念 汝等比丘 求善知識 求善護助 無如不忘念 若有不忘念者 諸煩惱賊 則不能入 是故汝等 常當攝念在心 若失念者 則失諸功德 若念力堅強 雖入五欲賊中 不為所害 譬如著鎧入陣 則無所畏 是名不忘念 我們這個地方講到不忘念-就是保持正念的意思 保持正念 我們談修行修行 各位以為說我整天念佛 我整天持咒 當然那也是一種修行方法 依我個人的體驗的話 就是時時刻刻保持正念 你包括吃飯 走路 睡覺 洗澡 各位有一種習慣 你匆匆忙忙的 在趕緊的在做一件事情 然後心裡胡思亂想 這件事情沒有做完 又想到下一件 下一件事情剛剛要動手 又想到下一件 我們的身心跟事情割裂了 這樣容易得分裂症哦 知道吧 我們做事情的話是這樣子的 很認真的 很認真的 身心統一 跟這個事情合一 比如我現在走路 我踩下去 有什麼感覺 危險不危險 這個地板是硬的還是軟的-還是怎麼樣 那種感覺 我們都要把它察覺出來 那麼吃飯 吃飯也是如此 我的筷子夾到菜了 然後我放到嘴巴了 我嚐到了 我咀嚼了 我吞嚥了 然後我吞嚥以後 這個食物慢慢到了我的胃 各位有沒有這樣去實驗過 試試看 回去也試試看 你洗澡的時候也是這樣子 我的手碰到毛巾 沾到水擦在身上 感覺是怎麼樣子 這個感覺我都把它察覺出來 我的手碰到什麼 我要察覺得清清楚楚 然後我們也要有這個習慣 我這個鑰匙放在什麼地方 我要放下去的時候 很清清楚楚的 我已經動這個念頭 我要把這個鑰匙放在這裡 當你放下去的時候 你要察覺清清楚楚 我的手已經離開了這個鑰匙 這樣子你下一次-就不會丟三忘四 你如果說 你隨時隨地都是說-我這個鑰匙隨便這麼一扔 你沒有用心 你沒有百分之百的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下一次你要找這個鑰匙-你找不到 所以我們談修行修行 上次我們講過動態的修行-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隨時隨地察覺出-我的身心的一種感覺 這個感覺從沒有 然後產生 然後變化 消滅 都能夠清清楚楚的時候 叫做正念 就叫做正念 那如果是說我們行住坐臥 來去出入 舉頭揚眉 時時刻刻我們的心-跟這個生理的 能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那就叫做正念 就是正念 所以我們談修行修行 說簡單就是這麼簡單 那我們現在一般人就是說 修行就是念佛 持咒 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 我就開悟 我就怎麼樣子 那有的時候 你忘記念佛了 這個心不曉得跑去哪裡 不知道 是不是 所以我們談修行的時候 工作也是修行 吃飯也是修行 我們隨時都有一種動作 那隨時的動作當中 我們的心 心理跟生理-百分之百結合在一起 身心不是分裂的 身心不是分裂的 那我們現在一般人就是說 舉個例子來講 手上夾了一塊東西 然後又想坐一望二 坐二望三 知道吧 那這樣子的話 就是心念很亂 很亂 身心是分裂的 那身心分裂嚴重的時候-就會變成什麼 精神分裂症 所以要學習一種-時時刻刻保持一種正念 自己的動作很清楚 這個動作對自己有好處-沒有好處 對別人傷害不傷害 很清清楚楚的 這叫做正念 正知正念 這個是談到說佛陀告訴我們-要修一個動態的修行方法 叫做不忘念 就是正知正念 那同時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呢 汝等比丘 求善知識 求善護助 無如不忘念 最近看了我們佛教的報紙 有一份報紙這麼寫的徵求護關 知道嗎 我要閉關 你幫我護關 各位 我上次閉關 閉關三年 有沒有找人護關啊 沒有 都我自己煮 我發現煮飯也是一種修行 你洗鍋子 你動什麼念頭在洗鍋子 你把洗鍋子跟上香一樣 這麼莊嚴隆重 你洗鍋子當下就是正念嘛 知道吧 然後你洗的這些水 你把它留在一起 等一下去沖廁所 省水啊 所以這個地方啟示我們-一件事情是什麼呢 人不要去起一種依賴性 人最痛苦的是什麼 依賴 靠山怎麼樣 山會倒 靠人呢 人會跑啊 人會老 是不是 今天有一個人-有一個信徒哭哭啼啼的 我說什麼事情啊 感情的事情 她說什麼呢 她說某某人對她冷淡了 想到就很痛苦 簡直要發瘋了 請問 怎麼辦呢 我打一個譬喻給她聽 我說 假如有一個人沒有家 他要去租房子 可憐不可憐啊 可憐 這個房子租了以後 還要看人家臉色 人家不願意租你就趕你走 所以沒有房子的人很可憐 叫做無殼蝸牛 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 假如自己有房子 可是這個房子-大門的鎖交給別人 這種人笨不笨啊 很笨 是不是 你把快樂痛苦的鑰匙交給別人 你認為怎麼樣叫做快樂呢 有人關心我 有人尊重我 有人對我怎麼樣子的畢恭畢敬 我快樂了 有人說我是非 瞧不起我 然後對著我瞪白眼 那我痛苦了 所以我們把家門的鑰匙-交給別人 那很痛苦哦 知道吧 釋迦牟尼佛知道眾生的毛病 要學習獨立的人格 所以我就告訴那個信徒 我說 妳媽媽疼妳不疼妳啊 當然疼啊愛啊 我說媽媽生妳下來的時候 她如果疼妳愛妳的話 她永遠放在肚子裡面可以嗎 媽媽喜歡這個寶寶 她可以把妳放在肚子裡面嗎-不行 十個月就把妳滾出來 那滾出來 第一個 一定要怎麼樣子呢 把這個帶子剪斷掉 這就是告訴我們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一定要非常獨立 要學習獨立的精神 不要把快樂痛苦-的鑰匙交給別人 否則的話 別人一個眼神會讓妳痛苦 別人一個關愛的眼神-又讓妳快樂 那很可怕吧 是不是 所以我們要學習獨立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說 求善知識 求善護助 所謂善知識就是說他有修有證 有豐富的知識 有悲心 有悲願 能夠善於指導我們-身心上的困惑 能夠幫我們解決的叫做善知識 護持我們的 叫做善護助 護法 這個地方雖然是對出家人講 這部經是對出家人講 但是也讓各位在家的信徒 養成一個獨立的人格 很獨立的人格 千萬不要把痛苦快樂的鑰匙-交給別人來操縱 那就很麻煩了 所以接著說 若有不忘念者 諸煩惱賊則不能入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正念的話 煩惱就像小偷一樣的 他就不敢進到我們的內心裡面 保持正念 保持正念 我講一個笑話好了 有一次阿難尊者跟釋迦牟尼佛 走到一個地方 看到有人在修道 那修道的人把眼睛矇起來-布綁起來 然後嘴巴也綁起來 阿難說 你怎麼會這樣修道呢 你打坐就打坐 為什麼把眼睛矇起來 嘴巴要貼撒隆巴斯呢 他說我師父說眼睛不要看 耳朵不要聽 耳朵也塞起來 不跟外面接觸的話 就能夠得道 阿難尊者喜歡開玩笑 說天生下來眼睛瞎 耳朵聾-啞巴不能講話的人 不是早就開悟了嗎 是不是 那如果說我們眼睛看耳朵聽 身體去感覺種種的一切 保持正念的話 還是照樣可以得道 不是說你眼睛矇起來 嘴巴閉起來 耳朵塞住 就會得道 不是這樣子的 最重要是正念 所以說 是故汝等 常當攝念在心 若失念者 則失諸功德 我們失去正念的時候 煩惱就把我們內心裡面的功德 搶得一乾二淨 人家對我們不禮貌了 難過了 人家對我們好了 得意忘形 失意也忘形 得意也忘形 那麼這是煩惱 所以失諸功德 若念力堅強 雖然是在五欲當中 各位你從家裡來到這個地方 經過的地方都是怎麼樣子 五光十色 對不對 五顏六色 我們保持正念的話 哦 這些緣起如幻的世界 這些都是佛陀所說的-緣起如幻如化 這些都是佛陀在說法 不為所動 就不會被它所害了 所以說念力堅強的話 雖然是在五塵六欲的世界當中 但是不會被它傷害 這個時代對修行佛法來講-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時代 因為這個時代 我們眼睛看的 耳朵聽的 那真的是五花八門 無奇不有的 如果沒有一點正念的話 那你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所以說這個念力很重要 譬如著鎧入陣 則無所畏 是名不忘念 古代的人打仗的時候 身上用鐵 或是用藤子去泡油 那麼藤子曬乾泡油以後 據說刀劍不入 那個藤子又有彎度 所以穿在身上的時候 就不怕對方用劍用刀來砍 那後來的人-就覺得用藤子很麻煩 所以就用鐵片 一片一片的 然後把它鑽一個洞把它綁起來 穿在身上 那就叫做鎧 穿在身上的 或是拿在手上的 也就不怕對方的-劍啊 弓啊 刀啊 就不怕了 這是一種譬喻 現在是沒有用了 是不是 現在的核子彈 什麼彈 什麼鎧都沒有用了 知道嗎 現在一個中子彈一下來的話 死都是幾千萬人的 很可怕的 所以這是指古代 著鎧入陣 則無所畏 是名不忘念 但是我今天-要傳給各位一個金鐘罩 知道嗎 不怕原子彈 也不怕核子彈 你想不想學這個功夫啊 這個金鐘罩就叫做慈悲喜捨 你修這個慈悲喜捨的定 四無量定 這是經典裡面說的 釋迦牟尼佛有一次 提婆達多不是用象把牠灌酒 喝了酒的醉象 牠就猛奔 提婆達多要害死佛陀 結果把象灌了酒以後 拍一拍就衝過去 釋迦牟尼佛-看到那隻狂象奔來的時候 就用手這麼一比 知道吧 在經典裡面怎麼寫呢 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是入定 他入什麼定呢 就是慈悲喜捨的定 四無量定 慈無量悲無量 喜無量捨無量 他就是入這個定 結果這隻大象-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時候 哎 牠跪下來 牠就跪下來了 佛門裡面有這種東西 我們時常去觀想眾生 所有的眾生都是我的恩人 都是我報答的恩人 那麼我一定要把他的苦拿掉-給他快樂 最初修的時候 怎麼修的呢 我們男生就修最親的-自己的父親 那麼女生的話-就觀想自己的母親 母親的痛苦我一定要把它拔除 我一定給她快樂 先讓自己的親人-有那種歡喜快樂的相 在你的心中自然就現起 你一入定的時候 就現起那種-你要拔除她一切的痛苦 給她一切的快樂 當妳這個修成的時候 進一步 對那些比較跟你沒有關係的人 還是要用同性的 男性就觀想男眾 女性就觀想女眾 男眾就觀想男眾 中等的 跟你沒有什麼關係的人 也要讓他快樂 也要讓他歡喜 然後對那個不相識的人 你曾經看過的 你也想讓他快樂 他所有的苦我來承擔 一切的快樂給他 再進一步 那些冤家 傷害我們的 曾經傷害我們 破壞我們的 那麼我們也觀想說 我原諒你 我原諒你 我不去記這個恨 原諒你的無知 我也要讓你快樂 我也要讓你幸福 我祝福你 那對這個冤家 你修到最後 定成功的時候 那麼就是百毒不侵了 那是經典裡面這麼形容 百毒不侵 水火不傷 這就是佛門的金鐘罩 知道嗎 所以我們一個人 比如我們持戒 吃素-誦經 拜佛 做善事 你即使一個原子彈 什麼彈 丟下來的時候 你不會死 你沒有那個惡業 你有那個惡業 你在國內不死 可是你出國就死 真的 有遇到這種人的 他在國內好好的 他就有那個業力 他到了國外遇到那種災難 在國外死 所以我們一個人不造惡業 不動惡念 不說壞話 盡量做一些善事 再誦經 拜佛 吃素 即使再大的惡業 你會共業當中在劫不在數 你會虛受一場虛驚以外 你沒事 沒事 你看911的時候-有多少人活下來了 是不是 很自然的 同在一棟大樓裡面 他沒事 那有些人一個小的災難 走了 那麼這一次台灣死了幾個人 大概將近七 八個 十幾個 這個叫做在劫在數 那如果我們-沒有造這個惡業的話 我們是在劫不在數 不會有這種情形出現 這個是讓各位了解到說這個-學習一種獨立的人格 不依賴的人格 最可靠的就是什麼 就是正知正念 保持正念 邪不勝正 百毒不侵 經常用這個慈悲喜捨-來面對一切 自然就是不被一切的境界所害 這是我們談到的不忘念 接著我們講到定 汝等比丘 若攝心者 心則在定 心在定故 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是故汝等 常當精勤修習諸定 若得定者 心則不散 譬如惜水之家 善治隄塘 行者亦爾 為智慧水故 善修禪定 令不漏失 是名為定 先講定的定義 定 什麼叫做定 心一境性 就是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不跑動 不移動了 不漂浮了 這個叫做定 這是第一個 我們講定的定義是這樣子的 心一境性 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如如不動 那麼就叫做定 第二個-我們要研究的是什麼呢 定有邪定跟正定 邪定不能開智慧 正定可以開智慧 知道吧 比如說 我舉個例子來講 有些人很喜歡玩石頭 到處撿石頭 請問 他晚上作夢-夢到的是什麼 也是石頭 知道吧 他看到什麼東西 他會想那是奇形異狀的怪石 他會時時刻刻心裡-就現出那個石頭的相 就出來了 這也是一種定境哦 我在當兵的時候 一個年輕人個子小小的 我以為他是小毛頭子的 結果不是 他已經有三個女兒了 他那時候在班上 因為那時候我們-都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 他已經有三個女兒了 長得很漂亮 很可愛 他有一次-拿著他三個女兒的相片 老師在上課 教官在講課的時候 他相片拿出來這麼一看 他就定在那邊了 你知道嗎 他一看 看到失神了 那教官就說 哎 某某人 剛才我在講什麼 不知道 為什麼不知道 他心在定了 他定在那個相片上 他一想到他的女兒 他的三個可愛的女兒 現在不曉得如何啊 他的老婆 他心在定 知道嗎 那這個會不會開悟啊 不能 這個不能開悟的 那比如說有些人 他貪男女欲的 整天就想那個男女欲的 那這個也是會產生一種魔 那會很麻煩的 所以我們講定 我們常常都會有定的現象出現 知道嗎 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的時候 如如不動 就叫做定 所以你不要把定-當做很神祕的東西 可是我們的毛病是什麼 我們眾生的心 一下子東 一下子西 一下子東 一下子西 就是不肯安住在一個境界上 我們的心老是攀緣過去-攀緣未來 就是不肯安住在現在 所以一下子過去 一下子未來 一下子過去 一下子未來 對過去好的壞的 記得一清二楚 然後對未來又不斷的-去希望 期望 所以我們的心的力量-就這麼散掉了 散掉了 如果說我們常常-去注意自己的呼吸 這是最簡單最快的一個方法 只要一注意呼吸 很快的我們的身心-就會安定下來 然後再注意呼吸的時候 心就慢慢的定下來 第三個-我們要了解的問題就是說 這個定 有外道的定 不能開智慧的定 它很深 比如說外道修這個定的時候 他定下來可以八萬四千個劫 非想非非想定 釋迦牟尼佛也修過這種定 這種定是不能開智慧的 不能開智慧的 佛家講的這種定 是在定的當中 去觀察我們身心的-生滅無常的法相 經典上所說的 心在定故 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在聲聞的定裡面 最主要是觀察身心的無常生滅 無常生滅 從無常生滅當中-證到無我而開智慧 大乘修的定 是觀一切萬法的無常生滅 先觀萬法的無常生滅以後 最後才去觀身心的無常生滅 這是一個先後次序不同 聲聞的定-是直接就觀察身心無常 從無常到無我然後到寂靜涅槃 但是大乘的修法是 直接先觀宇宙-萬事萬物的無常生滅 但是最後才來觀-身心的無常無我 他為什麼要這樣修呢 那是下一段經文我們所要講的 它有它的道理 秩序不同 心在定故 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是故汝等 常當精勤修習諸定 我們六波羅蜜裡面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精進擺在禪定的前面 道理就是這樣子 修定一定要有精進的心 如果沒有精進心的話沒辦法修 而且精進之前還有持戒 還有持戒 所以我們談修行 不是說馬上我要打坐我要入定 不是這樣子 一定要持戒的基礎 才能夠修定 然後定有正定跟邪定 有些能開智慧 有些不能開智慧 有些定會讓我們著魔 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那麼下面一個譬喻說 若得定者 心則不散 譬如惜水之家 善治隄塘 行者亦爾 為智慧水故 善修禪定 令不漏失 是名為定 他有他的道理 秩序不同 所以說心在定故 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是故汝等 常當精勤修習諸定 這個我們 六波羅蜜裡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精進擺在禪定的前面 道理就是這樣子的 修定一定要有精進的心 如果沒有精進的心的話-沒辦法修 而且精進之前還有持戒 所以我們談修行 不是說馬上我要打坐-我要入定 不是這樣子 一定要有持戒的基礎-才能修定 然後定有正定跟邪定 有些能開智慧-有些不能開智慧 有些定會讓我們著魔 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那麼下面一個譬喻說 若得定者心則不散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 行者亦爾 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 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下一堂課我們再繼續講定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