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佛遺教經第7集 主講:普獻法師 佛遺教經第七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大德大家晚安 我們今天講遺教經第七集 這個是在第三頁 汝等比丘 當知多欲之人 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少欲之人 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那麼這個地方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有精神的生活 有物質的生活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要維持這個生命 一定要有這些物慾-來滿足生理的需求 那如果是我們-把我們生命的能量 花在只追求物慾的滿足-物慾的擁有 有的時候往往就迷失了-內在的心性 那如果是說我們一個人 只去追求內心的這種-心靈上的安逸 而不注重物質的話 也會造成許許多多的問題 所以佛法說 我們身心是色心互為緣起 只是說在物慾跟心靈之間 這個是要求得一個平衡 那如果是我們內心裡面-心無法安定下來的時候 那麼再多的物慾也是不見得-會使我們得到幸福 在佛經裡面常常形容什麼呢 我們的內心-是一個無盡的寶藏 我們現在在世界上-所開發出來的 發掘出來的這些寶物 世界上我們發現的-這些金銀珠寶 那麼礦石-這些水晶鑽石之類的 及人類所開發出來的-這些寶物 跟我們的內心比較起來 不及我們內心裡面的寶 我們每一個人擁有一顆-無價的珠寶 在佛經裡面有個名詞-叫做無盡藏 無盡的寶藏 每一個人能思考能判斷-能抉擇 知道向善向光明的這顆心 就是無盡的寶藏 但是我們往往太重視-外在的物慾的佔有 所以我們迷失了自己-內在的心寶 所以這段經文啟示我們 告訴我們就是說 我們除了追求生理上的需求 衣食住行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去開發 挖掘我們內心的一種寶藏 那如果是內心的寶藏 這是一個根本 如果我們迷失了-內心的寶藏的話 即使我們擁有再多的物質 可是我們不見得能幸福快樂 所以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 物質越來越發達 東西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並不會因為說 這麼多的物質 這麼多富豐的生意 都已經滿足了 可是我們內心裡面-還是很空虛 為什麼呢-這顆心安定不下來 還沒有安下來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說 多欲之人多求利故 苦惱亦多 如果我們把生命的能量 只花在追求許許多多的物慾 藉著這個許許多多的-物質的佔有 來壯大我們的生命的話 你會失望 我們說如果一個人 人到無求品自高 無欲則剛 這在我們中國古書上-也有這句話 無欲則剛 就是說我們一個人如果只是 在慾望的滿足上-去追求的時候 往往會失去了-我們一個人的志氣人格 所以說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是說世間一切物質-都妨礙我們修道 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修道還是要有食衣住行-最基本的需求 但是我們內心裡面的欲求-是無限的 無限量的 所以世界上的問題 我們了解之所以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問題 就是因為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 那麼百分之八十的人-才能分享百分之二十的財富 所以這個問題就來了 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 那麼我們人往往因為-太執著物慾的累積 財富的堆積 所以大家都想越多越好 結果我們祇是替人保管而已 真正我們能享受到用到的-實在是很少 我們享有跟擁有不成比例 我們擁有幾千萬幾億萬 不是每天還是吃三頓飯嗎 你說你十幾棟房子 算來算去你只能睡一張床 你不可能說-你今天晚上睡好幾張床 不可能是不是 所以說大廈千間夜眠三尺 良田千頃日用三餐 所以不要以為-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我們就豁免這個物質的追求 不是這樣子 而是說了解到物質-只是滿足我們生理上的需求 你沒有這些還不能求道 為什麼呢 身安而道隆 身很安道才能夠去修 所以釋迦牟尼佛他也要吃 當時印度 當時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還是要托缽 還是要吃當然還是要穿 你看那金剛經 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他還是要洗腳-腳髒了還是要洗 還是要吃還是著衣持缽 只是說如果我們-把生命的注意力 完全注意物質的追求的時候 往往我們迷失了我們的根本 迷失了我們無價的珍寶 那就是我們的心性 所以禪宗有這個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 真正的了解自己-生命的本質了 掌控了自己心性了 那麼這種人的話 他就能夠隨遇而安 講到這個地方各位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天的報紙 說印度四十三度-熱死了一百四十三個人 可怕不可怕-很可怕 所以在台灣投胎出生-真的是很大的福報 你們有沒有感覺啊 我說高雄好熱喔 但是我一想-人家印度四十三度哎 我們才三十幾度 我們三十幾度 我們就叫苦連天了 人家四十三度熱死了 那你想想看 我一想到這個我就覺得說 在台灣真的是不錯 三十幾度而已 有沒有四十度的在台灣-沒有 對 在印度有曾經到達四十八度 也有五十三度那真的很可怕 所以能夠知足的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煩惱 如果我們說求好還要再好 那更好的話有人就移民 最近遇到一個信徒-移民到紐西蘭 我說你老實講 你移民到紐西蘭-你有什麼感想 我說你賺到了錢-台灣來來回回 台灣紐西蘭來來回回-做個空中飛人 你這飛機票的錢花了不少 他說對沒有錯 我幾乎給了航空公司 我說那你晚年還是要回台灣 那你就沒有去嘛 所以這個心不安 總覺說住在什麼地方不好 還要想哪一個地方世外桃源 然後在那邊養老一輩子 好多到了那邊得了憂鬱症 沒有親戚沒有朋友 跟外國人話語不通 所以最後還是回台灣來了 空忙一場 所以多欲之人 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但是我們物質上是這樣子 最起碼這種生活上的需求 有一份職業 有固定的收入有固定的工作 這個是要的 那你說我一下子-賺了什麼大錢 以後從此不做事 整天就是無所是事-那你會很苦惱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這個經文說 哎呀-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不是這樣子的 起碼維持基本的生活條件 這個一定要有 那你就必須工作 那你把這個工作 不當作說這個工作-是一種苦事 如果你把這個工作-當作苦差事的話 你就活在地獄當中 那你如果把這工作-當作是一種消遣 鍛鍊身心服務人群 那你在天堂 所以就在一念之間 看你怎麼樣去看待這個-你的日常生活 所以這個地方所謂多欲少欲 沒有絕對的標準 那我認為是說最基本的-維持衣食住行 家庭教育這個是一定要的 你如果沒有這個-是很難活下去 請問各位-你們家裡有沒有冷氣 一定有 那如果是沒有的話-真的是晚上就不太好睡 這最基本的一種要求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說 直爾少欲尚宜修習 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 所以佛法不是叫我們說-完全沒有慾望 斷欲絕欲-不是這樣子的 只是有些人修道以為說 修到說完全沒有慾望了 那是不能成佛 只不過是說把人生的追求 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內在心靈的智慧 如果我們把全部的精神-去追求物慾的話 那就叫做動物教育 變成一種動物 沒有什麼差別 所以適度的物質條件-來維持生命 來進一步去追求-內心裡面的豐富 內心裡面的寶藏的話 那麼人生才會活出意義來 才能夠活出-它的意義跟價值來 否則的話-只是在五欲上轉的話 轉不出來 少欲除了能夠生種種的功德 就不會整天東張羅西張羅的 就不會這樣子 我講一個寺廟裡面的東西-給各位聽好了 常常信徒就是說 師父我們家的沙發椅-送給你們好不好 我說好 衣櫃不要-好 桌子不要-好 所以以前我住持的寺廟 我大部份都是撿這些 很好的家具 不是破銅爛鐵喔-知道吧 很多的衣櫃桌子椅子-都很好很好的 那我就問他說 為什麼你這些都不要 他說不配合啊 我們現在買了新家 哇這麼好的家具 這個家具又不太配合 好像現在又不流行 那你就為了這個流行配合 所以買了一棟房子以後 我要一個義大利的家具-羅馬的磁磚 才能配合搭配 所以就這樣子的 又把原來的地磚敲掉 敲掉以後牆壁又要塗-什麼顏料什麼顏色 我說這不得了 巴西還有一個信徒 他的裝潢就花了幾百萬 但是住不到幾年又覺得-好像配不上身分 結果又把很多的壁櫥-物料很好的整個敲掉 又送到我的寺廟裡面來 寺廟裡面變成了一個倉庫 什麼都有 所以我們不買桌子 也不買椅子 都不買 就等著信徒送 後來我去他家 我說你這樣搞得-一個家庭亂糟糟的 她說沒辦法 她先生就是為的要氣派 所以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對不對 少欲能生諸功德 少事少惱 接著 少欲還有什麼好處呢 少欲之人 則無諂曲以求人意 亦復不為諸根所牽 多欲之人要去東拜託西拜託 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是不了解說-我們人生求這麼多 能用得到嘛 擁有跟享有是不同的 你擁有不見得你會享有 所以少欲的人 他不會為了-得到我們自己的利益的話 降低自己的人格 降低自己的身分 來去委曲求全 不會這樣子的 所以剛才我們說到無欲則剛 人到無求品自高 少欲之人的話-也不會被諸根所牽 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那麼我們眼耳鼻舌身意 我們想看好的看漂亮的 吃想吃好的-有香味的有什麼的 吃香喝辣的 這個衣食住行-那是沒完沒了 你要好還要更好 一套衣服幾百萬的有 十幾萬二十幾萬的也有 一兩百塊的也有 只要能夠避寒遮羞就可以了 不一定說要穿什麼名牌 沒有這個必要 所以我們出家人衣服最簡單 就是這幾個顏色 流行了幾百年還是這個 從過去流行到現在 就是這個樣子 我這個衣服大概穿了二十年 這是家姊幫我做的 講經說法要穿一件好一點的 那就特別做了一件 我穿了二十年還是這一件 你們老是在跟流行很可憐 要穿什麼明牌 沒有這個必要 那只要能夠避寒遮羞就夠了 吃的話 能夠有營養 營養均衡健康就好 不一定要吃到什麼-國外的什麼名產才會 所以適度的去讓-生理上的需求滿足 這是佛教的 你沒有這些衣食住行的條件 你還是不能修行的 所以能夠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 無所憂畏觸事有餘 常無不足 能夠適度的去-滿足身體的需求 而不去過分的去累積 這種人的話 心理上的負擔就不會這麼重 舉個例子來講 假如你現在有一千萬 你認為一千萬不夠要兩千萬 那你是不是為了另外一千萬 再去東張西羅的 那你就是為了一千萬 那麼很麻煩 以前一棟房子不夠 兩棟房子一棟租人多好 那你就想拼命賺錢-再賺一棟房子 那你有了兩棟以後 兩棟不夠 最好三棟四棟 所以就沒完沒了 你會被六根牽著走 六根牽著鼻子走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會牽著我們東忙西忙 東張西羅的 那麼這樣子的話你一生 只是做慾望的奴隸 一個念頭來了你就跟著它走 我常常跟信徒們講說 修行修行 很簡單的一個修行方法 假日不上班 在家裡面 試試看坐下來什麼都不想 你試試看 突然一個念頭想太無聊了 開電視吧 這個念頭一動的時候 就是你修行的關鍵點知道嗎 你就盯著這個念頭 喔現在你來了 你叫我開電視看電視 滿足你的眼根耳根 我就不開電視你怎麼樣 這樣了解嘛 你試試看知道嗎 有時候信徒 買了很好吃的冰淇淋霜淇淋 師父看了會不會動心 也會動心 你看天氣這麼熱 念頭一動的時候 不行-這個吃下去會傷胃腸 不能吃 可是那個欲念就是 吃看看不要緊 我們都會原諒自己 你吃一點沒有關係 你吃一點就會吃兩點 吃兩點你就會吃三點 所以談修行的話就是說 不是去壓抑自己 而是說這個念頭-一起來的時候 你能不能很清清楚楚的 喔念頭來了念頭來了 這是一個妄念 我不能被它牽著鼻子走 否則的話我會變成習慣 那麼這個習慣-我每次都是原諒自己 然後跟隨著妄念去做的話 那是沒完沒了 你原諒它一次 原諒這一次-就會原諒另外一次 所以你每一次-有一個念頭來的時候 喔這個念頭來了 想清楚 這個作了有意義的做沒關係 這個沒有意義的傷害身體的 傷害別人的那就不要做 養成這個習慣以後 它這個妄念-就會慢慢降服下來 念頭一來的時候 你就會很清楚的 喔這個傢伙又來了 然後你很自然的去觀照它 它就會慢慢慢慢的退掉了 所以我們談修行修行 就是我們的六根跟六塵-接觸的那一剎那 能夠保持明觸 明明白白的接觸 保持明觸的時候 當下你就化解煩惱 而不是去壓抑它 你故意去壓抑它-那不好 我只是對我的念頭升起 然後變化消滅這個過程-清清楚楚 然後不被它牽著鼻子走 自然的話你就會減少-許許多多的煩惱 所以說觸事有餘 那我們一般人六根六塵-一接觸的時候 就開始心慌意亂 就忙著去找張羅了 你知道吧 世俗有一句話講 女人動動嘴-男人跑斷腿 我們也是這樣子 我們這妄念一來的時候 就是女人動動嘴-男人就跑斷腿了 我們為了這個妄念 然後就東張西羅-東張西羅去滿足這個妄念 等一下又來一個妄念 然後我們又東張西羅的-去滿足這個妄念 所以這個老習慣 這個老路子 我們不曉得走了幾輩子 千生萬死 我們一走這個老路子 走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人家說隧道再長也有出口 對不對 那為什麼我們走這個牢子 我們走不出這個出口呢 就是我們養成那個習慣了 隨著妄念做妄念的奴隸 所以沒完沒了 如果我們保持明觸的時候呢 那麼就是心胸坦然了 遇到事情-不會被這個事情左右 所以說 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常無不足就是不會常常-覺得說我還欠什麼 我還欠什麼 女眾的話老是欠什麼 欠一件衣服 欠衣服欠一件是不是 那麼男眾的話呢 那就不好了不要說了 那就不要去說它了 這個是講到說 我們修道來講的話 物質生活跟內在心靈的需求 我們要時時刻刻的去注意 接著我們看第四頁好了 少欲者則有涅槃 是名少欲 這是最後一個結論 少欲有什麼好處 少欲的話呢 透過少欲我們能夠怎樣 邁向涅槃之道 走向涅槃的道路 否則的話如果我們老是-在物欲上去下工夫的話 那只是向下沉淪 如果我們能夠控制我們-這種生理上的多餘的需求 過分的需求的話 自然我們就會走向-覺悟的道路上 所以這個地方講少欲-不是叫我們說斷欲絕欲 不是 適度的維持生理需求 接著就是要去追求-心靈上的寶藏 那麼下面講的經文-跟上面講的少欲 有相當類似的地方 我們可以一起來念 汝等比丘 若欲脫諸苦惱 當觀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前面講少欲 這個地方講知足 少欲是因 結果你就會更知足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 汝等比丘 你們想脫離煩惱魔 我們講這個煩惱-其實是身煩心惱 身心不得安定那就叫做苦惱 身苦心惱 身心都不會安定的話 那就苦惱 說我們如果想解脫-這種身苦心惱的話 一定要當觀知足 怎麼樣才是知足 最起碼維持生命的條件 這是一定要有的衣食住行 除了這個能夠維持生命的-條件以外 多餘的這輩子用不到的 不必去為別人來保藏 然後去累積 沒有這個必要 沒這個必要 但是有些人直接問我 有些大老闆說師父啊 照你這麼講-好像信佛學佛的人很消極 一個公司能維持生活就夠了 那這個公司就不能再發展了 我說也不是說開了公司 就是能賺給父母親-妻子兒子就好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說你如果把這個公司-當作是自己的 家族化 你想我賺越多越多 我兒子會越孝順我 我分很多給我的兒女 我的兒女會孝敬我 你為了他們孝敬你的話 他們萬一不孝敬你-怎麼辦 那如果是你另外一個想法 你這公司有幾千人 我之所以要賺這麼多錢 我是為這幾千人打算 因為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他們在我這邊上班 所以我為了這些眾生的福利 所以花點時間 讓這個公司繼續發展 我不把它當成是我的 留給我的兒女 非我的兒女當董事長不可 那你就會很苦惱 所以外國的公司-有幾百年幾百年 他就不像我們這種-家族式的經營方式 他的心胸就比較大一點了-知道吧 我們都是家族式的 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 人家想法不是這樣子 只要是你有本事 好-你來經營 你就來經營 所以他把擁有權-跟經營者是分開的 那麼這樣子的話-你就會有時間了 除了你該獲得的股份 你就有多餘的時間 來追求心靈上的一種保障 心靈的內在的財富 所以如果是說知足的人 只要他衣食不缺的話 他就安樂了 為什麼-他內心是豐富的 不知足的人 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即使你到天上去你還是不安 為什麼-心不安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來看一下 世間上的人 我們大致可以分三種人 因為這個地方講到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那我們用簡單的方法-來說這個世間的貧富 第一種我給他叫做身富心貧 什麼叫做身富呢 比如說-眼耳鼻舌身這個五官六根 都很完美-眼睛能看耳朵能聽 手腳能做事 這是身富 然後身富也包括說 你的衣食無缺-衣食住行無缺 這個也是算身富 然後呢你的物質上-足夠維持一家的和樂需求 一家的溫飽兒女的教育 這些都沒有問題 所以財富身富 可是有些人是身富心貧 他這個五官長得好 銀行存款很多 房子好幾棟地皮也好多 身是富了 可是心裡很貧 心理上很空虛 心理上非常的空虛 這個心老是刻意的-想去追求什麼 那麼一個妄念來 讓他去得到的時候 那一剎那 他得到了快樂 他擁有這些他快樂 可是那快樂很快的過去 為什麼 快樂很快就過去就叫做快樂 是不是-很快就過了 所以他在獲得的-那一剎那的時候 他很快樂 可是過了以後 他又另外一個妄念又來了 所以這個我們叫做身富心貧-這是第一種人 樣樣條件都有 可是他內心裡面空虛-安不下來 不能安心立命 心靈上非常的貧瘠 不喜歡讀書-不喜歡閱讀知識的東西 心靈上非常的貧瘠 第二種人是身貧心也貧 比如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有所缺陷 眼睛不能看耳朵也不能聽 身體手腳有缺 有殘缺-這個身貧 然後心又貧 什麼叫心貧呢 心靈上沒辦法去追求知識 然後怨天尤人 那麼這個就麻煩了 身貧心也貧 這個是最痛苦的第二種人 那我們講身富心貧 只是忙著追求世間的物質 最起碼他還可以-生活上很過得去 他身富心貧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是身貧心貧-這種就慘了 第三種是最好的 答案是身富心富 這個五官正常 心靈上充滿了知識 充滿了愛心 充滿了關懷 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全人類 充滿了那一份-關心關懷的心境 所以這個是很難得的 身富心也富 那麼另外一種人 第四種人是身貧心富 這是什麼樣的人 舉個例來講 海倫凱勒-知道吧 眼睛瞎了耳朵聾 但是她心靈上很富 在台灣也有杏林子-劉俠 她寫那個文章的時候手會痛 那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她寫一個字要寫好幾分鐘 痛得不能寫字 所以她寫那個文筆都是經典 文章都非常值得鼓舞人心的 她身很貧走路不方便 做事不方便 但是內心裡面很豐富 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光明 充滿了鼓舞 她所做的事情 所寫的文筆能夠感動人 所以這是身貧心富 大致說來-我們世界上就有分四種人 在座各位你們都是身富心富 身也富心也富 眼睛能看耳朵能聽 這五官長得很好 條件也不錯 衣食不缺 又來追求知識 所以是身富心富 這是富貴中人 大家應當為各位-這麼好的身富心富 應該為這鼓掌 這個是講到說貧富 不是說你沒有錢就是很貧 身貧心不貧 人窮志不窮 這個是古時候的人告訴我們 很重要的 所以這個地方說 知足的人 雖然臥在地上但是猶為安樂 不知足的人 在天堂他也不稱意 有這麼好的條件種種 非常好的條件 但是還是不滿足那就麻煩了 這個地方接著說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這是啟示我們 告訴我們說 如果你不知足的話 你即使擁有再多 你還是很窮 心靈上一直喊窮 不夠不夠一千萬不夠一億 百億千億你還是一直在追求 所以心靈上還是很窮 但是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知足的人他一個月兩三萬塊 可是他能夠家庭和樂的 省吃簡用的 然後多餘的時間來去做義工 來去追求知識 所以雖是貧但是內心裡面-非常的豐富 生命非常的扎實 這個是講到知足跟不知足-的一個差別 然後-不知足的人常為五欲所牽 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這是在這個時代特別重要的 不知足的人-常常為了這個五欲 五欲就是什麼呢 財色名食睡 吃好穿好用好 為了滿足這些就東張西羅的 然後為知足者之所憐愍 一個知足的人-看到那些不知足的人 匆匆忙忙的-為了名利勞碌奔波 實在覺得好可憐 已經這麼有錢了-還在為了金錢這個樣子 忙得焦頭爛額 實在是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有些人 有些孩子 我問那個小學生 我說你長大要做什麼 我長大要當陳總統 當陳總統要做什麼 坐飛機(專機)還有出國 那我說當了總統-有這麼多的保鑣 他說這樣子人生就有意義了 小孩子也會這麼講 其實真正講起來 我們比總統還好-知道嗎 你看那總統要去到哪裡 都要保鑣好像被人押著 用槍把他押著他 那我們一個人 通常的一個老百姓 你到什麼地方你用不著保鑣 你不必為了你很有錢的話 你隨時被綁架 台灣現在很麻煩的就是說 有錢的會被綁架 所以信徒開BMW 雙B的 不是BMW就是BENZ 我說你最好不要開這種車子 他說師父啊 開這個車子到什麼地方 人家會對你另眼相待 那歹徒也會對你另眼相待 何必去雙B呢-對不對 不要這樣子 這個時代要追求雙V-知道嗎 V就是Value一種價值 一個是價值Value-人生的價值 還有一個是什麼 Variety多元的 你要去追求多元的知識 多了解一些知識 Variety 所以雙B時代已經過了 現在是雙V的時代 知道嗎 追求人生的價值意義-Value 然後你要在這個時代-生存的話 你必須有多種的知識 多種的技能 否則的話你一旦失業的話 你就不能生存下去了 所以你必須要有-許許多多的知識 多元的知識 你才能夠在這種-多變的時代生存下去 因為這個時代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是不是 你所想像的-來不及這個社會上的變化 這個社會上變化太快太快了 你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你說你是新的知識 可是明天已經變成舊聞了 這知識爆炸的時代 所以我們一個人不能單單說-我只了解這一個知識 我就能夠 一技在身就能夠走遍天下 不見得 也許你這個知識今天可以用 明天就用不上 明天人家就淘汰你了 所以是雙V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那麼我們怎樣-去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 不要以為說我擁有許多財富 我就是能夠滿足-不見得 我們內心裡面-還有無上的至寶 這個無上的至寶 如果你能夠安得下心來 安下心來 這個物慾才能夠帶給我們-生命的意義價值 就像一個開車子的人 駕駛的技術很好 駕駛的道德也有 那麼 這個性能再好的車子-給他開起來 都是好 那如果是說你不懂得開車-或者是技術差 又沒有開車的技術道德 在這個路上遊行蛇竄飆車 那你自己造成危險 也會傷到別人 所以心靈的生活必須-有物質生活做基礎 那麼有了物質基礎以後 心靈上的追求 才更能夠去豐富 我們必須有物質生活-做我們的修養 修身養性的一個基礎 所以物質生活-跟心靈上的生活 這兩個是 一個是駕駛的人-一個是車子 尤其是中古的車子-你把它修理好的話 會開車的人 還是可以-以這個中古車來維生 是不是 那如果是你不會開車的人 性能再好的車子 那很危險 這是讓我們了解說 心靈上的生活-是一個很重要的 非常重要的 但是也要有物質生活做基礎 我們簡單的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