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主題:佛遺三經--佛遺教經-第1集 各位大德大家晚安 好,我們一起念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各位請放掌 我們一個月一次 在這邊來研究佛遺教經 那麼我先講 講這部經的因緣 為什麼要講這一部經 有幾點這個理由 特別選這一部經 來跟各位互相的研究 第一個 因為這一部經是佛陀 要離開人間的時候 對弟子們的交代的事情 我相信我們世俗的人 當我們的長輩-要離開我們的時候 一定會交代最重要的事情 是不是 或者是這個財產的分配 或者是做人做事的原則 重要的一些事情 當他要嚥下這口氣的時候 一定會對子孫 做一個重要的分配交代 佛陀要離開人間的時候 也有重要的事情來交待 所以我們研究這一部經 就知道說佛陀出世的本懷 佛陀來到這個世間-他告訴我們的 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一部經裡面-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那麼第二個理由就是說 佛陀所說的法 絕對是離不開-四聖諦的範圍 苦集滅道 那麼對苦集滅道 我們要解決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那麼在三藏裡邊 經律論各有所偏 那麼律藏是處於-戒律方面的 那麼論藏-是跟慧學有特別關係 經藏跟定也有關係 但是這一部經 對戒定慧三方面-都有很精要的解釋 所以我們-研究這一部經的時候 就是對經律論-三面都俱到了 三面俱到 這是第二個講 這部經的因緣 第三個因緣就是說 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 是從樹下生下來 各位知不知道這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他降生的時候-是怎麼樣子 什麼樹下 無憂樹對不對 他的母親用手-攀無憂樹的時候生下來 不管怎麼樣子-就是在樹下生下來 然後佛陀離開人間 也是在什麼樹下 是不是 就是這個娑羅雙樹間 二棵樹下之間 這麼離開人間的 那一般人這麼一念 他想樹下生有什麼關係 樹下死有什麼關係 但是我覺得這個-對我們有很深的啟示 啟示我們什麼 就是說佛非常重視我們人 跟大自然間-的一種生存之道 共生的那種 人跟大自然的一種和諧 我們來自於大自然 大自然孕育了我們 所以這個經典裡面 就是啟示了-佛陀在世的時候 就是有這種環保的關念 他絕對禁止比丘出家人 去砍伐草木 然後破壞土地 所以從這一部經可以看出 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 就有環保的意識在那邊了 所以我覺得這一部經 對我們現代人的話 特別的尤其重要 我們整個世界-地球不斷的遭受到破壞 那麼佛陀-就是要我們佛弟子 不要隨便去破壞山林樹木 然後破壞這個土地 我們現代人為了口腹之慾 我們現在所種的-這個五穀雜糧 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用來餵牛羊豬馬 我們吃肉 但是我們耗掉-這麼大的能量 我們不如去直接吃-這個植物的五穀雜糧 然後我們用這個東西 去交換-這個口腹之慾的時候 結果世界的人 大概一天-有二萬五千人在餓死 如果我們直接去吃-五穀雜糧的話 我們六十三億的人 足夠吃這個世界-所產生的五穀雜糧 在美國他們幾乎百分之六十-這種五穀雜糧 是用來餵牛羊之類的畜生 所以你看非洲有些國家 人民餓死的 可是他國家為了這種-經濟的平衡的時候 他寧願把這個-所產的五穀雜糧 去賣到國外去 給國外的人去養這個牛羊 然後所交換來的這個東西-是有限的 這種科技上的物質 而不能養活自己的子民 所以釋迦牟尼佛 這種重視大自然生命的-這種環保精神 值得我們做為一個警惕 雖然這一部經-是對出家來講的 可是他那種環保意識 很值得我們來探討 第三個我之所以想-特別選這一部經的因緣 是說因為這一部經 要我們遠離-種種的迷信的行為 比如說自卜卦 絕對禁止出家人去弄這種-什麼觀天上的星象 然後講出恐嚇-危言聳聽的這種語言 來讓大家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 我們現代世間-很多什麼寓言家 或者是怎麼樣子的 那麼以種種寓言 講這個世界-會怎麼樣怎麼樣 釋迦牟尼佛認為說 出家人絕對是禁止用寓言 或者算命或者卜卦-或者觀天文種種的 來恐嚇世間的人 甚至利用這個東西-來謀取財物財產 那這是絕對禁止的 所以牛頓-曾經講過一句話說 只要是虛妄的才能想像 那如果是事實的-都可以理解 所以我們不要去迷信 這個世間的人說你會怎樣-你會怎麼樣子 算命卜卦 那佛是不太歡迎這些東西 那麼這是-第四個我是初出家的時候 我們那些長老 他說你出家-你一定要背遺教三經 遺教三經 就是這個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 還有八人圓覺經 初出家的時候-我們也不懂到哪裡去聽經 那時候民國五十三年了 剛出家的時候 就不知道怎麼去修學佛法 所以長老們-就要我們去背這三部經 他也不講給你聽 那我就拚命背拚命背-這樣子的 我記得我當時-背這部經的時候 七天把它背起來 然後四十二章經-也是七天把它背起來 那八大人覺經比較短 大概一天二天-就可以背起來了 我印象當中 當時背這部經的時候-很認真的背 我們吃飯的時候 就是不准講話 那我一面吃飯就一面背經 大概一頓飯下來的話 我就可以背四十二章經 還有那個遺教經 就從第一個字這樣子 一面吃飯一面背 但是這樣不合衛生 是不是這樣 吃飯就專心吃飯 我認為是應該這樣子的-才合乎衛生 但是我當時就是-急著要把它背起來 所以我一面吃飯-我就一面背經 然後很奇怪 就你一面吃飯-一面背經的時候 很快就是就背完一部經-然後飯也剛好吃完 而且很奇怪的事情 所以當時每天-就是一吃飯的時候 就當作一種享受 就是這種背經 當然現在我沒有了 現在我沒有一面吃飯-一面背經 我現在沒有 那你說師父你現在-一面吃飯你怎麼樣 就吃飯 但是我後來發現到-吃飯是很深的學問 出家人吃飯不能隨便吃的 你這一口飯你吞下去 你若沒有正念去吃飯時候 那真是罪過無量 滴水難消 這是我一直在體驗這個問題 佛為什麼要我們-連吃飯也是修行 我們的飯 出家人吃的飯 一點一滴是在家人供養的 那在家人供養-這些飯給我們吃 我們這麼一吃的時候 如果我們起了個念頭 嗯,這個東西真好吃 起了這個念頭的時候 已經是增長貪愛心 貪念執著的心 那就是罪過 然後我們覺得 嗯,這個東西難吃 請問我會不會起瞋恨心 那就是瞋恨心 然後我們吃的時候-迷迷糊糊、糊思亂想 這一口飯在咬的時候-你不知道在咬 它產生的感覺-全身放出的信號 你都不知道 這是增長無明 所以這一口飯要吃進去 你如果是正念正知的時候 你不會說去分別 這一口飯是香、是甜-是酸、是苦、是辣 好吃的多一點、多一點-多一點 不好吃的 討厭,我下次不吃這個 那這個飯接觸到我的口腔 我在咀嚼 在咀嚼當中我知道 然後吞下這個三寸的地方 喉嚨,食道 我知道 然後他到達胃的時候-我也知道 那麼信徒供養這一份齋糧 是讓我去修道的 我藉著這一份齋糧 維持我的色身 然後我能夠提起我的正念 而不是說-因為這一個好吃的東西 來增長我的貪慾心 增長我的瞋恨心 增長了無明 那這一口飯吃下去才能化 知道嗎 所以我就發現吃飯不簡單 出家人你不要以為說 人家供養的-好了你就大口大口吃 這麼?滋?滋-這麼吞下去就好了 然後心裡想多吃點-多吃點 那不行 所以吃飯也不簡單-的一件事情 台灣話怎麼講呢 以前賢頓老和尚 吃齋、吃齋-到時候你就知道 意思就是說-你如果沒有正知正念吃的話 將來你要披毛帶角還 不簡單 所以各位不要以為說 穿這個出家衣服很好吃飯 人家供養你吃 這是我一直在體驗這個問題 佛為什麼要我們-吃飯就認真吃飯 但是他沒有禁止我背經 我是利用吃飯背經 這一個是-我會特別選這一部經 因為這部經對我來講 我初出家-就開始每天背這個經 我怕忘掉 所以我七天背一部經 七天背一部經這樣子 像那個勸發菩提心文 金剛經、大悲咒十小咒 我大部份都是-七天把它背起來 七天把它背起來-是這樣子的 那麼發現這些經 非常有受用 這是我是跟各位報告-就是說 我為什麼特別選這一部經 來跟各位做一個-修行的參考 因為這是佛陀 臨終的時候-交代重要的事情 這一個重要的事情 雖然是專門對出家人講的 但是我又覺得-很值得我們在家信徒 以這種高的標準-來對自己修行做一個檢驗 修行的一種模範 這個是我們講-這一部經的因緣 有這個四點 然後我們看這個經文 佛遺教經 然後括孤是什麼 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 這部經我們簡稱叫做-佛遺教經 但是它的本來的名字-就是佛垂涅槃 就是佛即將涅槃了-略說教誡經 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 它本來的名字-是這樣子的 翻譯的人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那麼我們把這個經名-稍微解釋一下子 佛遺教經 遺教當然就是我們長輩 我們教主釋迦牟尼佛-要即將離開人間的時候 最後一次的說法 最後一次對弟子們-再三的叮嚀 那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 這個涅槃的話 我們過去的祖師-就把它翻成圓寂 圓就是圓滿 德無不備就叫圓 寂就是寂滅 我們業障、煩惱障 障無不盡 所有不好的沒有了 所有好的功德圓滿了 那就叫做圓寂 那就是我們的無明-我們貪瞋都沒有了 那麼就叫做寂-寂滅了 功德圓滿了 智慧、慈悲-這些圓滿了 我們叫做圓寂 所以涅槃 是我們佛弟子-所追求的一個目標 生命的圓滿 那麼在這個-圓滿的境界當中 我們分成三種 一種就是什麼 就是有餘涅槃 有餘涅槃就是說-他正道圓寂境界的時候 他還是有這個肉體 這個肉體-還是有老病死的痛苦 但是他不像我們這麼難過 還是有老病死 還是會挨餓-還是會怎樣的 還是有 所以佛的弟子-像印度當時的時候 很多阿羅漢 他証道涅槃的時候 他還是肚子會餓 還是會冷、還是會熱 他還是要受種種的折磨 那叫做有餘涅槃 但是他的心境-是非常的清涼自在 有餘涅槃 一種是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就是說-他已經証道涅槃了 這一個壽終正寢了 連肉體也沒有了 他不再受老病死-的這種折磨 那就叫無餘涅槃 但是我們大乘佛法講的-就叫什麼 叫做無住涅槃 這是第三種無住涅槃 証道涅槃的人 他因為大悲心、大悲願 他來陪公子讀書 我們是公子知道嗎 他是來陪我們 他陪了我們生死輪迴 大悲無住來利益眾生 所以我想這是菩薩的-一種悲心跟智慧 悲智雙運-利生無住的情形之下 我們稱為無住涅槃 無住涅槃 所以我最近-體驗了一件情是 關於這個無住涅槃-我用簡單形容詞 各位就比較能容易了解 比如說有事有心-那就是煩惱 是凡夫,是不是 我在掃地、我在煮菜 我在燒飯-我在做什麼 有事、有心 這個事情我做了以後 我希望別人讚美 有事有心哦 那就會有煩惱 如果別人不欣賞 甚至把我嘀嘀咕咕-嫌幾句的時候 我會很痛苦很難過 所以這是凡夫相 有事有心 知道嗎 一種是什麼樣子的呢 沒事沒心 那是學懶 知道嗎 什麼事都不想做 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一事最好沒事 這是懶 這不是我們需要的 那有一種是我們應該學的-是什麼 就是無住涅槃-就有事沒心 不管什麼大事小事 我最近看一本書什麼 不要為小事而抓狂 那還有什麼大事小事 那如果你有大事小事的話-你還是會有煩惱 所以我們要學怎麼樣子-沒事 事情來了當下解決它 也不求別人的認同-證明、肯定、讚嘆 也不希望別人知道 做了就好 有事沒心 那就是沒事 因為你沒心-所以就沒事 你整天做事-但是你不會有一個念頭說 我在做事、我在做事 那你這樣會很痛苦 所以有事沒心 那麼沒心就是沒事 整天沒事 整天忙-但是事忙心不忙 所以沒心就是沒事 那沒事就是好事 知道嗎 那麼好事就會成雙 為什麼 雙是指什麼 福慧雙修 福德智慧就會增長 所以各位-要不要把它記起來 有事無心 一起念,有事無心 無心就沒事 無事就是好事 好事就成雙 那就福慧增長 知道嗎 所以這個可以把它 把無住涅槃-納入我們生活當中 為人處事的原則 每當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千萬不要說-我希望得到別人証明 你這一個念頭 你就先種下了-煩惱的根在那裡 我不需別人的了解証明 那麼你就是有事無心 有事無心 無心就是沒事 雖然不斷做事-整天做事 但是你沒有事情可做 這個很高竿-是不是 這樣好不好呢 好不好 好,應該有表示 對不對,怎麼表示 鼓掌呀 我常常講鼓掌-是為了別人的眼皮 有些人眼皮很重知道嗎 上班以後眼皮很重 所以你這麼一鼓掌的時候 它這個會減輕知道嗎 所以你不是為了我鼓掌 因為我也是有事沒心-知道嗎 我們要學無住涅槃 所以我們講這個涅槃 涅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你說有事沒心 要不然你就是-有事歡喜心 那麼這個是-金剛經所說的什麼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清淨心-生無所住的心 生大悲心 那就叫做無餘涅槃 當中的一個無住涅槃 那麼這一個佛遺教經 它本名叫做-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 佛即將涅槃的時候 把這個重要的 有關戒定慧 如何斷煩惱 如何超越生死 這些用略說-而不是廣說 來把它約略的-重要的摘錄下來 來指導比丘、比丘尼-四眾弟子的這一部經 是這樣子的 那這一部經是印度文 誰翻譯的呢-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那我們三藏法師-各位都知道 通達了經律論-三藏的法師 經律論 這個藏就是含藏的意思 經律論裡面含藏了-很豐富很豐富的道理 真理、哲理 所以叫做藏 含藏很豐富的道理 經藏、律藏、論藏 通達了經律論三藏的法師 什麼時候的人呢 姚秦時代的人 叫做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我們翻譯成我們話的話 怎麼翻譯-就叫做童壽 兒童的童,壽命的壽 意思就是說 他兒童的時候-就有老年人的智慧 所以這個kumanativa kumanativa就是這鳩摩羅什 我們就翻成很有智慧-叫做童壽 兒童的童,壽命的壽 年輕的時候 小的時候-就有老年人的這種智慧 這鳩摩羅什這樣子 簡單介紹他的歷史 這個鳩摩羅什父親-他是天竺人 就是印度人 很有知識很有學問 德學兼備 他們國家也很器重他 可是不願意當官 所以他就來到這個龜茲國 到處出去講學 來到這個龜茲國 那麼龜茲國-相當現在新疆一帶 新疆那一帶的庫車 龜茲國的這個國王 他有一個公主很漂亮 世界各國的人-就派人家去跟他說媒 他不要 但是他一見到鳩摩炎 鳩摩炎的時候 鳩摩炎-就是這個鳩摩羅什的父親 叫做鳩摩言 就為了他這個 見到他這個德學-一表人才 就喜歡他了 然後就跟他結婚了 結婚的時候 據說他的母親-懷孕他的時候很奇怪 他這個母親竟然就-可以通達天竺的語言 這很奇怪的事情 他一懷孕這個孩子以後 就自自然然-就通達天竺的語言 後來就生下二個小王子 他是大的王子 經過七年的時間 他的母親 了解到人生世事的無常 就出家了 出家以後連他的兒子 七歲的這個兒子-鳩摩羅什 也就帶著一起出家 他知道他這七歲的兒子是 將來是一個大根器的 一個菩薩再來的人 所以她自己出家-也把兒子帶著出家 那因為這個孩子-智慧很高 所以名氣很大 他每天就能夠背誦-三萬二千多字的偈語 每天 很多經論看一看他就會背-就會背這樣 因為他名氣太大了 他這個母親就-因為他這個是 皇家的人怕-供養養太多 母親就把他-帶到另外一個國家去 離開這個龜茲國 後來就到了罽賓國 然後就跟隨槃婆達多-去學小乘法門 然後學習禪坐 那個時候-他已經對三藏九部 一切很多都學的很精通 在齊兵國 鳩摩羅什就跟外道辯論-大獲全勝 受到國王的豐厚的賞賜 後來他母親覺得-這樣子名氣太大也不對 所以又帶領他-到另外一個地方 去跟一個大乘的這個法師-去研究大乘佛法 所以那個時候他就開始-研究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這個是我們講的鳩摩羅什 他在小的時候 出家的情形 到二十歲受完戒以後 他的這個母親就跟他講 他說你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 但是你會有很大的災難 你會有很大的災難 如果是你克服-這一個災難的時候 你就可以到東邊震旦國 就是中國-去弘揚大乘佛法 所以以後-你自己好好的保重 他母親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 証到那種羅漢境界的人 他知道他這個兒子-將來不是普通的人 但是會有很大的災難 結果的確有這個情形出現 那現在我們再講中國 中國那個時候是 姚萇的時候 就是後期秦的時候 秦 姚秦的時候有沒有 那個姚秦的那個時代 這個姚萇 那姚萇聽說這個龜茲國-有一個了不起的法師 鳩摩羅什 所以他就派他的部下-就叫呂光 一定要把他們的這個 鳩摩羅什-把他請到我們中國來 所以當時的人 就是把這個有知識-有德學的人當做寶 來做為是鎮國之寶 知道嗎 結果派了呂光去了的時候 這個龜茲國的國王-他不願意 這個國家之大寶-怎麼可以讓你請走呢 所以這個呂光就派人殺 殺幾萬人以後 後來就鳩摩羅什-不忍眾生被殺就說 好吧,那我跟他 去知道嗎-他為了救人 然後他-因為這個呂光他不信佛 所以他就設計鳩摩羅什-被他接去以後就 要他成婚-要逼他吃肉 要逼他怎麼樣子 他就等於是-遇了很多的磨難 他就想辦法去克服 因為他聽他的母親講說 你將來要到東鎮-東方震旦國去弘法的話 你會有一個很大的災難 所以他就想辦法-去克服這些 後來因為這一個-姚萇後來死掉了 因為他派呂光-來打龜茲國的 當他到了亮州的時候-就知道說姚萇死掉了 所以這個呂光-就獨力自稱為王 有好幾次 這個鳩摩羅什就跟他講 說你不要囤兵在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有危險 山崩下來或者是鬧洪水-的時候會淹死人 他有先見之明 就跟那個呂光講 呂光就不信 你這個出家人什麼都不懂 你只會念阿彌陀佛 你怎麼知道這個軍事 他說我跟你講-你要聽就聽 不聽就拉倒吧 結果就真的 半夜就是下大雨 山洪爆發-就淹死了一部份的人 這呂光一想 這個出家人怎麼樣子 有幾兩重 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 所以就對他很尊敬了 然後每次到一個地方 他就說這個地方不能住-這地方可以住 這個地方怎麼樣-怎麼樣子 他從此才開始尊重他 後來這個姚萇死掉以後 就他的兒子叫姚興 當國王了 那麼姚萇要死的時候-就跟他的兒子講 他說我以前派一個呂光-去龜茲國請一個國師來 他竟然怎麼樣子的 你要記得去把他這個國師-把他請到我們國家來 我們國家就會興旺 你要記得 他要死的時候-就交代這一件事情 後來那個姚興-定天下定完了以後 安定天下以後 他就想到說-他父親交代的事情 就是要到亮州-去把鳩摩羅什把他請回來 好,這個時候他就派兵 就把這個呂光消滅了 把鳩摩羅什請回到長安 在長安那個地方-就翻譯這些經典 總共翻譯了-三百八十幾部的經典 據說這個姚興-也可能懂得優生學知道嗎 他想這麼了不起的人 那如果讓他死掉的話-沒有傳後代也很可惜 就叫了宮女 選了十幾個很漂亮的宮女 就叫他跟-這個鳩摩羅什住在一起 另外一個地方-讓他住在一起 讓他傳宗接代 當時的出家人想奇怪 這個師父怎麼跟-十幾個宮女住在一起呢 大家就起了疑心 就對師父覺得-師父不對吧 你怎麼跟十幾個宮女-住在一起呀 那這怎麼符合戒律呢 大家就不以為然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 鳩摩羅什就拿了一缽針 他說你們看這是什麼 大家一看-哇,整個都是釘子 很尖很尖很利的釘子 他說這個可以吃嗎 師父那個不可以吃 他說可以呀-你看看我吃給你看 釘子這麼一拔-這麼吃進去 一下子一碗釘-全部吃光光了 你們如果能像我-能夠把這些釘子吃完的話 你們就跟十二個宮女-一起睡覺好了 這個時候他們這些徒弟-才知道說師父不是普通人 知道嗎 所以有這個什麼 叫做什麼 鳩摩羅什怎麼樣子 吞針的這種故事 有這樣子的 後來他說我翻譯的經典-如果是有錯誤的話 那麼我死了以後 我講的每一句話 我所寫的每一個字 我翻譯的每一部經-每一個字 絕對會沒有錯誤的 怎麼去証明呢-我的舌頭不爛 死了身體火化以後 我的舌頭不會爛掉 結果他六十六歲-圓寂的時候 火化了 真的是他的舌頭就不爛 那麼這是歷史上-佛書裡面有這麼記載 在中國的翻譯經典來講 他這個是非常的 地位崇高的一位翻譯家 然後他翻譯的經典-你唸起來非常的順 像我們什麼 彌陀經 我們念的什麼 金剛經 是不是 你念起來藥師經的時候 你念起來非常好 因為他的中文程度非常好 中文的程度非常好 因為他在亮州-這個地方住了十年 就學這個中文 所以他中文-可以說是通達的 這是簡單的講到-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他的歷史 這個是簡單的歷史 我們現在簡單的念-經文好了 這個是屬於序分 我們一起念好了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 度阿若憍陳如 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 所應度者,皆已度訖 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 是時中夜,寂然無聲 為諸弟子略說法要 這個是結集經點的人 把當時的時間、地點-人物 還有會場的情形 來把它記錄下來 把它記錄下來 首先講到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 我們翻成能仁、靜默 釋迦牟尼佛就是這個意思 釋迦就能仁的意思 牟尼就是靜默 煩惱斷除了 悲心俱足 釋迦就是-這種能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 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人物 出現在這個-人類的歷史舞台 相當於現在的尼波爾 在? 現在還有那個樹 還有那個什麼,都有 據說他的父母親-結婚好多年了 都沒有生小孩 後來有一天-他母親就作了一個夢 夢到說天上一個象-到他的身上 是不是-夢到這個白象 還夢到什麼月亮-什麼什麼 當然這是一種傳說 我們不管怎麼樣子的 了解就是說-當時印度的人風俗就是 懷胎要生的時候-一定要回娘家生 這個有道理的 為什麼 娘家有媽媽 媽媽知道 可能會媽媽知道-怎麼樣去接生 怎麼樣去 媽媽有經驗 所以古代印度人的風俗是-不能在夫家生孩子 懷孕要生的時候-一定要回娘家 由媽媽來照顧 那麼他的母親 懷孕他的時候-就是要回娘家 在路上-就在這個無憂樹下 聽說去摘那個樹的時候 就生下來了 有這種說法 那請問各位-經典裡面說他從哪裡生 從腋下生 有沒有這回事 我不相信 知道啦 那你正常這麼生 那有什麼關係 我認為應該是正常生的 所以經典裡面-這樣寫的話 我是認為它有一個意義 因為當時的印度人-有這種傳說 說聖人或是上等人的話 是從這個肩膀腋下這麼生 那麼比較奴隸階級的-是從腳底這麼生出來的 那不可能的事情嘛 這是當時印度的階級制度-有這種思想 所以佛經裡面當然記載說 佛是很高貴的人-當然是從這邊生 我認為正常生才是對的 如果他從這邊生的話-我們不要信佛了 我們不能成佛 因為我們從母體-不是這樣生的 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像我們正常人這樣生 這樣我們才成佛有希望 知道嗎 所以我認為這個不重要 我認為這個不重要 我們應該是說 他出家修道-他所說的法 是不是合理 是不是我們人能實踐 我們人能做到 我們按照這樣去修去學以後 我們的確會能夠得到利益 我認為這個比較重要 至於他怎麼樣生-我認為那個不重要 不重要 所以這是簡單講-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歷史 各位比較會詳細 什麼由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什麼又看到生老病死這些 當然這是佛經裡面-一種記載 有它特殊的意涵 也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的 我們今天-關於這部份我們就不再講 現在講的是初轉法輪 初轉法輪 佛法用這個輪來譬喻 有它的特殊的意義 我們知道一個路 一條路-如果是沒有路 那我們要走要通過很難 那如果是說-有人挖出一條路 可是高低不平 有石頭、有坑坑洞洞的 也是很不好 那如果是說-我們用柏油舖一舖 然後再用輪子-把它壓平 那麼變成柏油路的時候 我們開起車來很順 不容易跌倒 那麼這是一種形容 我們眾生內心深處 起起伏伏 一下高興、一下難過 一下痛苦、一下恨人家 一下又愛戀執著 那個內心的起起伏伏 就像一個還沒有開闢的路 荊棘滿道 坑坑洞洞 所以佛法能夠 讓我們內心的那種-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心念 把它化解 我們內心裡面-那些不平的、不好的 雜念惡念-全部把它化解 所以我們以這個輪子-來譬喻成佛法 那麼佛陀來到這個世間-把這個真理 法就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來轉入我們內心深中 幫我們內心當中的-那些無明、貪瞋 那些荊棘、坑坑洞洞 全部把它粉碎壓平 所以就作轉法輪 轉法輪 轉什麼法輪 四聖諦、十二個緣起-八聖道 轉這些法輪 那麼為什麼叫初轉 他這個很有意思 就是有這個什麼初轉法輪-二轉法輪 三轉法輪 那是講到這個四聖諦 叫做三轉十二法輪 初轉法輪就是說 佛說世間是苦 我已經知道了 我了解到 那麼這個是初轉 二轉的話呢 眾生你應該了解這個苦-是人間的事實 所以此是苦,汝應知 這件事我已知-我的確是感受到這個 汝等眾生你也應該知道 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 然後就是這個比如說 這些苦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從煩惱來的-我已經知道了 你們也應該知道 然後我已經斷掉了 各位你也應該要斷掉 這個是講到初轉-二轉、三轉 我已知,汝應知-汝當知 這個是三轉十二法輪 就是對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陀初初在轉這個法輪 就是講這個四聖諦法門 所度的就是五比丘 因為佛陀出家的時候 這皇帝怕他受苦 所以在這個父族跟母族 他的父親跟母親那邊 就各推派代表 五個人,去陪著他修道 這樣子了解嗎 其中有一個是母親-那邊來的 母族那邊來的 是叫做阿若憍陳如 阿若是他的名字 姓是叫做憍陳如 我們中國人是-姓在前面名在後面 外國人是名在前面-姓在後面 阿若憍陳如-是一位尊者 是五比丘當中-第一個開悟的 那就是阿若憍陳如 所以在禪堂裡邊-我們不是放佛像 禪堂裡面-放的就是阿若憍陳如 是第一個開悟的尊者 我們現在簡單講到這個地方 稍微休息一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