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佛說阿隬陀經11 淨界法師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三面 第十三面甲三流通分 前一科是正宗分 等於是本經的主要內容 那麼 正宗分當中 蕅益大師-是把經文分成三大科 第一科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 第二科是特勸眾生 應求往生以發願 第三科是正示行者 執持名號以立行 等於是說明 淨土的信、願、行 三種的資糧 那麼這三種資糧 蕅益大師是把它 分成二部份來說明 蕅益大師是把這個信願啊 把它是判作慧行 它是一種智慧的觀照 那麼執持名號 它是一種行行 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調伏的力量 換句話說 我們想求生淨土 第一個你要培養 你內心的觀照 來對治我們無始劫來的 顛倒妄想 那麼這個觀照應該怎麼觀照 在唯識學上說 我們觀照生命的真相 應該觀察生命是恆轉如瀑流 就是我們應該觀察生命 就像是一個快速的水流 它是恆常的相續 但是又前後的變化 換句話說 我們在察生命的 第一個相貌就是無常 那麼這個無常 有二個差別的觀察 第一個是-粗分的敗壞的無常 就是說 我們今生人道的身心世界 外在的身相 內在的內心 那麼來生變成了隻螞蟻 那麼這個時候 我們來生是 一種螞蟻的身心世界 所以這個生命 它是一種敗壞無常 一期生命結束了以後 它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啊 它整個外在的身相 內在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個微細的觀察無常 是剎那無常 就是說 其實生命的變化 不但是在-生命轉變的時候變化 其實在我們的當下 就是一種剎那剎那的生滅 比如說我現在的心情很快樂 但是我講這句話的時候 那種快樂的所緣境已過去了 我是在形容我前一剎那的-身心世界 所以我們的身心世界 是沒有停留的時候 它是一種流動的生滅的相貌 不斷在我們生命當中 不斷的運作 所以我們對生命有這樣-無常的觀念以後 我們就能夠覺悟到-生命是苦惱的 沒有快樂的 因為生命它沒有停止的時候 它不斷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未來 我們不能存有任何的期待 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我們更不知道 我們來生會隨業力 飄流到哪裡去 所以這個生命 就隱藏了很大的不穩定的-不安穩性 佛法說的苦 其實佛法說的苦 不完全是三惡道的 因為三惡道的苦 不能普遍到三界 像我們現在 就感覺不出刀山油鍋的苦 但是無常的苦 是普遍三界的 只要你在三界得果報 三界的果報體-它就要受到無常的支配 那麼從苦諦當中 我們就知道諸法無我了 就是我們剎那剎那生滅當中 沒有一個常一不變-具有主宰性的自我 這個自我意識是不存在的 那麼無我的觀察 就證明了生命啊 是空性的 照見五蘊皆空 所以從無常、苦、無我 而觀察到生命的相貌 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那當我們能夠 觀察到空性的時候 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當中 會從前面對苦惱的憂慮 而變成一種希望 因為生命的本性是畢竟空的 表示生命是可以透過修行 而加以改造 就是說 即然它的本性是空的 它就是一個因緣所生法 我們可以-過去由於顛倒的因緣 罪業的因緣 創造一個苦惱的果報 我們也可以由於 覺悟的因緣 清淨的因緣 而創造另一個安樂的果報 換句話說 雖然我們對現實的生命 充滿了很多的不滿意 但是它可以改變 所以從空性的角度 就了解到生命 是有無量的可能性 那麼我們從這樣 無常、苦、無我空性的觀察 我們開始生起一個 出離生死-欣求涅槃的出離心 這個是在修行當中 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 一種出世的情操 出離心生起以後 我們應該進一步觀察 我現在是觀察自己的 身心世界是無常、苦、無我 但是一切的有情眾生 它的身心世界 也跟我一樣是同樣的道理 無常、苦、無我 而這些有情 都曾經做過我的母親 所以我們這個時候 對眾生開始釋放-我們的悲憫心 現要去救拔他們的意樂 這個時候 就從自己求安樂的出離心 擴大成一種上求佛道 下化一切有情的菩提心-大悲心 那麼這個菩提心 當然是整個大乘的根本 那麼有這個菩提心以後 我們就開始去選擇 一個修行的方法 選擇一個真實離苦得樂 修行的方法 那麼修行的方法 在大乘的經論當中的開示 主要有二個 一個是聖道門 一個是淨土門 第一個選擇 我們可以在三界 繼續的流轉 從這個生命當中 去懺悔業障-積集資糧 那麼第二個選擇 我們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從前面正宗分 我們的學習 我們也就知道 這個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 有苦樂的差別 也有染淨的差別 所以我們這個時候的觀照 就下定決心為菩提道-而求生淨土 那麼這個就是 我們在學習本經 你應該在我們內心的 無量無邊的妄想當中 你要先建立第一道的光明 就是觀照 觀照力 觀照生命的真相 觀照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的差別 而產生一個 堅定的信心跟往生的願力 這是本經的修學的 第一個內涵 第二個內涵 就是一種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的調伏力 前面的修行是一種觀 這個執持名號是一個止 就是說 你必須要在臨終的時候 把你的佛號現前 來調伏-你內心當中所有的妄想 讓佛號在臨終的時候 心不貪戀 意不顛倒 正念現前 跟彌陀的大悲心感應道交 這就是你內心當中 要建立一個佛號的力量 來調伏你的煩惱 這個就是調伏力 那麼這就是 我們整個修行淨土的-二個內涵 第一個是觀照力 培養我們的信願 第一個調伏力 培養我們念佛的力量 這一科甲三是流通分 正宗分是本經的主要內容 流通分它等於是把本經 流通於後世 就像一個人的腳一樣 那麼流通後世 在本經當中有二個內涵 第一個是說明本經的功德 受持本經有什麼功德 第二個是說明本經 是佛陀滅度以後 是由誰來負責流通 使令這個法寶不致於斷滅 說明這個流通的是誰 那麼這一科 我們分成二科 乙一的普勸 先普遍的勸勉-我們修行信願持名三種資糧 那麼普勸當中 分成三科 勸信、勸願、勸行 也是信、願、行 各別說明信、願、行的-三種功德 先說明信 那麼勸信流通當中分成二科 先看丁一的略引標題 解釋本經的標題 我們看第一科的戊一東方 舍利弗 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議功德之利 東方亦有阿?鞞佛-須彌相佛 大須彌佛 須彌光佛-妙音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經 首先 我們把這個經文 做一個簡單的消釋 那麼佛陀招呼了舍利弗說 正如我釋迦牟尼佛現在 讚嘆阿彌陀佛所成就的 不可思議功德 阿彌陀佛所成就的 不可思議功德 我們從本經上來看 可以看到二方面的功德 第一個是 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莊嚴 阿彌陀佛依止他的願力 還有他的一個 六波羅蜜的妙行 所成就了極樂世界的 依正莊嚴 這件事情是不可思議的功德 第二個他的因地的功德 阿彌陀佛他以無量的功德 創造了一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名號 讓我們能夠依止-這個名號的力量 跟彌陀感應道交而往生淨土 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創造這個名號 這件事情也不可思議 就是極樂世界功德很莊嚴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名號的攝受 我們也就沒辦法具足-彌陀的功德 所以這個因地的功德也殊勝 釋迦牟尼佛在本經的時候 讚嘆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 跟在因地的功德 那麼這個時候 東方亦有阿?鞞佛 須彌相佛、大須彌佛 須彌光佛、妙音佛 那麼如是等 這個「等」 就是省略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到底有多少 這個講出一個譬喻 就像恆河的沙 這個恆河的沙 是非常的細 所以恆河沙的諸佛 就是很多很多東方的諸佛 他們都在自己教化的-國土當中 他們是出現了廣長舌相 這個廣長舌相 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這種廣長舌相 是一種不妄語的徵兆 由於多生多劫的 不妄語所成就的 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 你三生不打妄語 你內心當中 能夠克制自己打妄語的煩惱 克己復禮 那麼你三生不打妄語 你培養這樣子的一個業力 你的舌頭伸出來 能夠到達你的鼻尖 這就是一種功德相 看出你這個人不打妄語 十方諸佛在東方的諸佛當中 他為了要證明 這淨土的難信之法 他只現出一個能夠 覆蓋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 廣長舌相 當然佛陀平常-舌頭不伸出來的時候 是在嘴巴裡面 但是佛陀有時候 為了要證明 佛陀說的是真實語 這種難信的法門啊 要取信於眾生 佛陀就必須 要把他?覆三千世界 最大的廣長舌相現出來 來說誠實言 來告誡眾生 對於佛陀所說的話 應該要相信 相信什麼呢 底下說明了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經 其實這就是本經的經題 這個羅什大師 他翻譯阿彌陀經跟-玄奘大師的經題不同 玄奘大師的經題 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那麼羅什大師知道 我們中國人畏繁要簡 喜歡簡要 所以就把它 翻成佛說阿彌陀經 簡單扼要 但事實上在本經當中 佛陀他對本經安立的經題 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個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前面我們說過了 讚嘆阿彌陀佛-果地跟因地的功德 什麼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句話我們解釋一下 這個地方古德解釋說 當然諸佛出世的目地 是在弘揚佛法 弘法利生 但是因為-眾生的根基有所不同 所以在每一尊佛出世的時候 他所說的法門-也就有開合的不同 比如說有的佛陀出世的時候 他講楞嚴經 他就不講金剛經 有些講金剛經 他不講楞嚴經 就是這個眾生他的根基不同 所以佛陀-在講經的時候的開合 就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點是共同點 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 只要他出世 他一定會弘揚西方淨土法門 這部阿彌陀經 他是一定要弘傳的 這個經是不能缺乏的 為什麼呢 因為本經的持色 在於三根普被 因為其它經典 所詮釋的修行法門 不能夠普遍到每一種根基 有一種經典 是適合利根人修的 文殊菩薩可以修 普賢菩薩可以修 有些經典是適合鈍根人修的 那麼本經的信願持名 是通於上至文殊普賢 下至五逆十惡 只要你肯在內心當中 培養你的觀照力、調伏力 培養你對阿彌陀佛的-一心歸命 你就能夠往生淨土 就能夠受用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在那個地方成就-等覺菩薩的不退轉的功德 所以這部經的特色是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普遍的三世諸佛 所共同流通的法門 那麼這是列於 經題的第一段 因為在本經當中 在之前的時後 釋迦牟尼佛都是自問自答 事實上 佛陀自已提出了問題 而自己回答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當然這樣子 是一個非常難信的法門啊 所以佛陀就必須引證 說這個法門 不是我釋迦牟尼佛 自已捏造出來的 因為十方諸佛都這樣弘傳 這部經典 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 一切諸佛所弘傳的法門 那麼這樣子 來取信於眾生 那麼這以下南西北方 四維上下都是一樣的 當然這個是重覆 那我就把它念一遍 我想佛陀是我們的歸依處 我們遲早到淨土以後 要親近十方諸佛 所以我們以歸依的心 來憶念佛陀的聖號 對我們自己的滅罪生善 乃至於成就佛道 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合掌把它念一遍 我念一遍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 名聞光佛 大燄肩佛-須彌燈佛 無量精進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無量相佛 無量幢佛-大光佛 大明佛 寶相佛 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長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 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 最勝音佛 難沮佛-日生佛 網明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 名聞佛 名光佛 達摩佛-法幢佛 持法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宿王佛 香上佛-香光佛 大燄肩佛 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 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 ?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那麼這一段 等於是先說明本經-在十方世界一個流通的情況 我想我們今天-如果讀大乘經典 你會發覺 這個阿彌陀經的特色 就是由六方諸佛來流通的 其實在一般的經典 佛陀在講完經以後 佛陀在咐屬這個流通的時候 是交給菩薩 佛陀滅度以後 由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乃至於諸大菩薩 來流通這個法門 那麼阿彌陀經的特色 它是由六方諸佛來流通 這是非常特殊的地方 為什麼菩薩沒有資格-來流通淨土法門 那麼這古德在這個地方 做出了開示 他說因為淨土法門的特色 在於一種-集眾生心投大覺海 它的理念 是說明一種凡夫苦惱的心識 仰仗憶念彌陀的功德 契入到-彌陀清淨的功德大海去 在十法界當中 從一種眾生法界而悟入 直接契入到佛法界 這件事情是不可思議的 不可思議的 因為這二個法界的距離-差太遠了 這樣的一種難信法門啊 如果交給菩薩 就有個問題了 因為菩薩還有所知障 菩薩的內心 智慧神通還有所障礙 所以他講出的話 不能完全啟信 萬一剛好講的是 你這個盲點的地方 所以菩薩來流通 就不足以啟信於後世 不是說菩薩在打妄語 而是他的能力真的不夠 比如說 我們看經典上說 在戒律上說 說是這個佛在世的時候 毗舍離國旱災 旱災的時候 當然這在古時候 你沒有電還沒關係 沒有下雨那就不得了 一天二天沒有下雨 信徒就緊張了 就來到僧團請示法師 就請教目犍連尊者說 師父啊!-我們這個國家都沒下雨 這應該怎麼辦呢? 這目犍連尊者就入定觀察 觀察以後就說 噢!沒問題-七天後一定會下雨 信徒就想說七天也不是很久 就歡喜的回去了 但是到了七天以後 還是沒下雨 這個信徒就開始譏嫌 目犍連尊者打妄語 他神通第一的說七天會下雨 結果七天沒有下雨 這個時後這個信徒 就議論紛紛 比丘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佛陀 佛陀說 目犍連尊者沒有打妄語 因為目犍連尊者 入定觀察因緣的時候 的確在遠處有一堆的黑雲 準備飄過來 他的神通力是觀察非常正確 七天後會飄到毗舍離國-會下雨 但是所謂的因緣所生法 就是有變數 後來阿修羅王 他一生氣用這個手把烏雲撥開 後來就沒有下雨 這意思就是說 今天如果是佛陀 來處理這件事 諸位我們知道 佛陀在說話有一個特色 真實語、如實語 佛陀對於沒有確定的事情 佛陀保持默然 他不講話 這件事情還有變數 佛陀不講話 但是佛陀只要為眾生授記 為某一件事情開顯 這件事情就是這樣子 沒有改變的餘地了 佛陀說這個琉璃王 因為殺父的因緣 因為滅這個釋迦族的因緣 七天後要墮地獄 這件事情就不能改變了 定業 佛陀為哪一個菩薩授記說 這個人在什麼時候要成佛 那這件事情不能改變 所以這個淨土法門 也就是說 我們今天從過去的經驗 檢查佛陀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真實不虛的 這當中包括 他的德行的清淨 也包括他的能力的圓滿 就阿羅漢跟菩薩 都不會打妄語 但是問題是 他們的能力不夠 會講出一些錯誤的事情 所以在淨土法門的-難信之法 就不能夠交給菩薩來流通 如果交給菩薩來流通 無法取信於眾生 這個法門就斷滅掉了 這也就是本經 在流通分的時後 必須引證十方諸佛-在流通淨土 來取信於後世 我們看丁二的徵釋經題 前面是把經題說出來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並沒有解釋 這個地方 佛陀親自為這個經題作解釋 我們看經文 舍利弗 於汝意云何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個地方 經文是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徵問 說舍利弗你的意思怎麼樣 本經是什麼樣的理由 安立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是什麼樣的理由 來安立經題 當然舍利弗是沒有辦法回答 佛陀親自回答 說舍利弗-假設有善男子或善女人 淨土法門是不撿別男人女人 它能夠做二件事情 第一個 聞是經受持者 這個聞是經受持者 蕅益大師的解釋-就是信願持名 你能夠聽聞這部經 如法的受持阿彌陀佛的聖號 這是第一個因緣 或者說 聞諸佛名者 你能夠廣泛的 受持前面流通分的 六方諸佛的名號 任何一個名號都可以 也就是說 我們平常定課的時候 我們能夠去禮拜或者觀想 或者去憶念某一尊的佛 這樣子有什麼功德呢?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 都能夠得到一切諸佛 在大般涅槃的時候 對你的護念 這個護念簡單的說 就是加持 就是三世諸佛 在他的清淨的光明的-涅槃境界當中 你憶念他的名號 他的光明的功德 就能夠對你一分的加持 這樣的加持有什麼好處呢? 不但是消業障增福報 消業障增福報 這個是通於外道的 更重要就是說 你得到諸佛的加持啊 能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能夠在 你的無上菩提的追求當中 你會不退轉 有這種力量 第二段算是-正式的解釋跟回答 第三段是勸修 是故舍利弗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對於執持諸佛的聖號 所引伸的不退轉的功德 應該要好好的相信 我們本經的修行 有信、願、行三種資糧 在流通分的時候 他對於功德的開顯 他也是次第的開顯 先講我們對於佛號的信心-所產生的功德 這個事情是這樣子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 蕅益大師在靈峰中論 也講到這個觀念 智者大師也講出這個觀念 他說從理論上來說 這個法界當中 只要一尊佛就夠了 因為佛陀的能力 是沒有欠缺的 是圓滿的 理論上來說 只要一尊佛 就能夠度盡無量無邊的眾生 不必有第二尊佛 但事實上不可能 為什麼呢? 因為佛陀度化眾生 這當中的關鍵點 不是佛陀能力的問題 而是眾生要跟佛陀有緣說是 千江有水千江月 從理論上來說 月亮能夠普遍的去-光照到很多的地方 但是你必須有這個水 月亮的影子才出現 就是要有因緣 換句話說 佛陀要對眾生的加持 這關鍵點就是 眾生要跟佛陀建立一個因緣 否則佛陀這樣加持你有困難 這不是單方面 那麼在佛陀的因緣當中 我們在經論的說明 我們可以對佛陀禮拜 拜他的佛像 或者讚嘆、或者供養 觀想觀像都可以 跟佛陀結緣的因緣當中 最為簡單最為穩當的 就是憶念他的名號 最簡單 佛在世的時候 在一個老居士 這個老居士年紀大了以後 退休以後就住在-兒子的家裡面 那麼老人家不能工作 這個兒子跟媳婦 就對他不是很孝順 這個老人家受到刺激 他想我一生的努力 為這個家庭的付出啊 結果老來了以後 兒子媳婦對他不孝順 他就離家出走準備出家去 出家以後 到了這個僧團去 就要求諸比丘為他剃度 佛陀告誡比丘的時候是說 要剃一個眾生 必須要觀察他是不是有善根 就是說 農夫在灌溉土地的時後 看看他有沒有播種 你沒有播種 怎麼灌溉都沒有用 你沒有善根 你出家也是空過時光 不能成就聖道的 那麼諸阿羅漢 就遵從佛陀的教誡 就去入定觀察 這個老者的善根 五百阿羅漢以神通力 觀察這個老者-完全沒有善根 八萬劫都沒有善根 阿羅漢的宿命通 可以看到八萬劫 這個人八萬劫 完全沒有跟三寶結緣 所以阿羅漢 就婉轉的跟他講說 你不要出家 你做一個在家居士就好 你這個出家空過時光 浪費心思對你沒有幫助 這老者就很悲傷 想到自己都沒有善根 沒有栽培善根 自已在家裡面都不要我 連三寶都不要我 就在僧團的門前哭泣 這個時候佛陀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 就走進僧團 看到老者就明知故問說啊 你怎麼哭泣呢? 老者就如是如是的說 佛陀說 沒關係 阿羅漢不為你剃度 我佛陀親自為你剃度 佛陀就把這個老者帶進去了 親自為他剃度 剃度沒多久 他也證阿羅漢果了 這諸比丘就起疑惑了 說 佛陀啊 說是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 他沒有善根 譬如田地沒有播種 怎麼能夠長出果實呢 佛陀說 你阿羅漢的神通力 只有八萬劫 他這個老者在八萬大劫之前 他做一個材夫 砍材的材夫 他山上砍材的時候啊 他遇到老虎 他爬到樹上 老虎也不放棄 在地上一直叫一直吼 他這個緊急情況呢 念了一聲南無佛 當然在這個緊急情況 念的佛的力量特別真實啊 皈依也特別強 就在他的無量無邊的 妄想當中 就栽培了一個善根的種子 今生跟釋迦牟尼佛相遇 善根成熟了 所以成就阿羅漢果 這個意思就是說 我們在三界流轉 從佛法的因緣觀的角度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 不怕 說我曾經造了很大的罪業 佛陀也不怕 這些都可以改變 但是你跟三寶沒有結緣 佛陀非常害怕 因為你沒跟三寶結緣 你就生生世世 會生長在一個-沒有三寶住世的地方 你就不能再聽聞佛法 栽培善根 就是說佛法不怕黑暗 你說我黑暗了三千年 不怕 就是怕那個光明不能生起 說你這個人 有些外道個性也清高 道德標準也很高 但是他不相信三寶 佛陀非常擔心 因為你不相信三寶 就意謂著 你沒有得度的因緣 就意謂你內心當中黑暗 永遠不能生起光明 你在流轉當中 你遲早墮落三惡道 所以法華經 諸位讀法華經就知道 法華經的特色在開權顯實 開顯佛陀的真實功德 但智者大師 在解釋法華經的時候 他強調 法華經的二十八品 最重要是方便品 那麼就有人問 法華經是開權顯實 應該要讚嘆真實的功德 怎麼讚嘆方便品呢 智者大師說 因為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佛陀的真實功德 如果佛陀今天不開方便門 就是佛陀的功德-當然是法身 法身是無形相的 誰能夠悟入呢 所以必須有住世三寶 有佛像 有語言文字的佛法 有這些出家剃髮染衣的僧眾 就是說我們剛開始 在跟三寶結緣的 第一個剛開始的時候 一定是從有相的三寶 慢慢的憶念、讚嘆-皈依、恭敬 然後再生起內心的功德 再真實的 悟入佛陀無相的法身 這個地方的道理也是這樣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正是方便品的最重要 跟三寶結緣當中訥 最為方便的 就是以皈依的心 來憶念佛陀的聖號 所以在這個地方的勸信流通 就是說 信心就是皈依的心 我們今天能夠-受持一切諸佛的聖號 就能夠生生世世 生長到有佛陀住世的地方 就能夠蒙佛法的教化 就能夠栽培善根 就能夠對菩提心能不退轉 當然這個地方 不意謂著能夠往生 就是你憶念聖號 如果只有信心 那就是只有不退轉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但是要往生的話呢 關鍵點就在發願跟修行 我們再看第二個-丙二勸願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 今發願 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若已生 若今生-若當生 是故舍利弗 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前面的一科是勸信流通 勸我們應該要相信 極樂世界的功德 勸我們要相信 我們憶念十方諸佛的聖號 就能夠蒙諸佛的加持 就能夠跟三寶結緣 那麼有了信心以後呢 第二個要發願 就是舍利弗 發願有三種因緣 就是已發願 就是說 你在聽聞阿彌陀經之前 你已經是發願要求生淨土了 或者是今發願 你現在聽聞了以後 你現在知道 娑婆世界的苦惱障礙 也知道極樂世界的功德 你現在正式發願 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或者當發願 那麼你對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的差別 已經生起觀照 但是你還不能下定決心 這凡夫在三界的所有障礙 最大的障礙就是貪戀娑婆 就是你對三界的貪愛心 還沒有完全的消滅 你還不能下定決心 來生要去哪裡 但是有可能以後會發願 那麼總之呢 就是你聽聞本經以後 你是已發願、今發願 或者是來生會發願 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發願有什麼功德呢 是諸人等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 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發願以後-你就有著受生的因緣 如果你是已發願-就是已生 如果是今發願-就是今生 當發願-就當生 下一段做一個總結 是故舍利弗 諸善男子善女人 你已經建立了信心以後 你也開始去皈依彌陀的功德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你要進一步要發願 有關發願的內含 我們看附表第十五 這附表第十五 就是結勸發願往生 那麼先有一個問 今發願但可云當生-何名今生 就是我現在發願 那麼我的往生 應該是臨命終 當來受生 怎麼說現在發願-就現在受生呢 那麼提出一個問 蕅益大師的回答 此亦二議 我們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今發願今生的道理 第一個約一期名今 這個今是指著今生 是一個初一個大段 比較初分的 所以這個今 是約著一期的生命 說是你現生發願持名 但是臨終定生淨土 有因有果 你栽培了淨土的因 臨終就出現淨土的果 因果相隨順 所以這個今 是約著這一期的生命 那麼這樣講是對的 第二段是蕅益大師 要開顯的主要內涵 「約剎那名今」 或者我們這個今 可以約著微細的當下 就是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妙音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這個剎那就是說 當我們在對彌陀 生起信心以後 我們一念的相應 這句佛號 在內心當中念、誦、聽 這個時候 我們內心就產生一個 受生於淨土的力量 我們能夠把這個佛號的力量 念念的相應 內心當中就栽培了 一種念念相續的 受生於淨土的力量 雖然個力量沒有表現出來 但是那個能量 已經累積下來了 所以說 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如秤兩頭低昂時等 就是其實因果是同時的 都在你一念心中同時顯現 就像是秤子兩頭 一個地方低下去 另外一個同時高起來 同時出現 楞嚴經也是這個意思 楞嚴經說 一個人造殺盜婬妄的罪業 他招感地獄的火 地獄的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楞嚴經上提出這個問題 佛陀就說 說表面上 你是來生才到地獄去 受刀山油鍋的火 但事實上佛陀說 你在造殺盜婬妄的-罪業的時候 你內心會起煩惱 一定會起煩惱 貪、瞋、癡、慢 你的煩惱火在活動的時候 其實你地獄的火 也念念成就了 就是你造了 一個殺盜婬妄的罪業以後 你的生命跟以前不一樣 內心有一種地獄的火的力量 在內心當中保存下來 雖然是等到-臨命終的時候出現 但是那個功能已成就了 淨土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我們是臨命終的時候 到極樂世界受持-七寶池八功德水 但是那種功德的成就 是在你佛堂的時候 就念念成就了 這個地方是說明 因果同時的道理 我們先休息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