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佛說阿彌陀經10 淨界法師主講 第12面 丙一、正示無上因果 那麼這一段 是正示說明淨土的無上因- 跟無上果 當然佛法的理論是- 一切法因緣生 這個因緣就是有因而招感果 那麼就著淨土的因呢? 就是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七日 一心不亂為因 那麼它的果就是-臨命終的時候 阿彌陀佛跟諸大菩薩的現前 那麼求生淨土 為它的果 那麼有關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的這個方法 我們看補充講表第13 補充講表第13 就是第12面 那麼這個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我們根據印光大師的-修學方法 跟大家作一個說明 淨土法門的一個下手處 是執持名號 這個執持 簡單的說就是抓住 比如說我現在抓這個撫尺 執持就是撫尺 但是這個地方的執持 是指內心的執持 內心能夠一次一次的去執持 阿彌陀佛的聖號 那麼它的一個方法 我們透過印光大師的開示 是一句彌陀念誦聽 淨土法門的-一個根本的歸依處 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 就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當然這個地方就是 說它代表阿彌陀佛 就它的聲相代表阿彌陀佛 它的名號也代表阿彌陀佛 名以招德 我們在修本經的時候-是以持名 就是以阿彌陀佛的名號 來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 那麼這個名號的- 一個整個的修行方法 總共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念 就是心念 念從心起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 他的心念是從嘴巴生起的 這是不對的 就是他嘴巴念佛 心打妄想 我們今天共修 反正你念佛 我嘴巴也跟著念佛 我心打我的妄想 那麼這個佛號 就不是從內心生起 這樣的一個念佛 就不能構成本尊相應 就不相應 就是你這個佛號 要從你內心的-歸依的心生起 才是叫作心念 那麼這個時候的心念 並沒有聲音 只有一種作意沒有聲相 所以第二個口誦 要假借嘴巴的震動 來創造一個聲音 有聲音才能夠當作 是我們的所緣境 所以心念以後 第二個要口誦 嘴巴把它創造一個聲音出來 第三個把你所創造的聲音 再聽回去 就是一句佛號 念從心起 然後聲從口出 音從耳入 那麼當一句佛號 我們如實的 心念口誦耳聽的時候 我們已經成就一種 跟佛號相應的專注力 這就是執持名號的一個方法 不過這個地方值得 我們注意的就是說 這個聽 我們有時候是在共修 我們可能跟一百個人念佛 那每一個人都創造一個聲音 那你要注意 你只能夠聽你自己的聲音 你聽別人的聲音 心就向外攀緣了 所以這個地方印光大師講 聽自己的聲音 你聽外面的聲音 那是心隨境轉 你越念佛越散亂 你是只能夠聽你自己的聲音 這樣子你一次一次的聽 才能夠專注寂靜 所以這個聽 只聽你自己創造的音聲 不管是小聲大聲 從這樣一個專注點狀的力量 把它擴大成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一個目標 就是印光師說 怎麼達到一心不亂 就是我們把這個佛號 以十句為一個片段 分成三三四 比如說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殺板 三句三句四句 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好處 就是在你內心當中 形成一種韻調 這個韻調 它就能夠把你的心攝住 如果我們今天念佛 是一種追頂念 阿彌陀佛 沒頭沒尾的啊 這個時候你的妄想 很容易插進來 你妄想的勢力很大 所以印光大師說 你念佛的時候 你不妨以十句佛號 為一個循環 為一個片段 三三四、三三四、三三四 這種韻調的運轉在-心中當中 它可以把你的心攝住 妄想插不進來 把你這個點狀的佛號 擴大成一種片狀的佛號 那麼這個就是所謂的一心 這是名號一心不亂的 一個簡單的方便 另外 我們再提出一個 靜坐五點記數法 這是我們自己在 佛學院用功的時候 我們一個特殊的方法 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基本上就是 我們在靜坐的時候 你不能掐珠 因為你靜坐的時候 你手在那邊動 很容易產生生病 禪病 因為的心很寂靜 身體的擾動會產生禪病 所以我們在靜坐的時候 身體不能動 不能動怎麼辦 怎麼攝心方便 因為你經行的時候 還可以拿念珠嘛 那麼這個時候 你可以觀想 你的大地上有五個點 這五個點構成一種 相對的位置 第一個點在右上角 然後右下角 左下角左上角再到中間 一二三四五 那每一個點 剛好是三三四 剛好十句佛號 你念完你一個的時候 到第二 第二個念完到第三 到第四到第五 這一片佛號剛好是五十聲 在這個這一片 完成的過程當中 我們有四點要注意的 看講義 第一個安置地輪令心下沈 其實這是所有的修行方法 都要注意的 這個修行 第一個要調身 調身少病 調身之道就是讓氣血往下沈 就是說 我們這個地水火風 身體是由四大構成的 那麼理論上 地水火風這個火 是比較輕 它的質量比較輕 它往上飄 水比較重就往下 那如果我們今天 火往上的時候水往下 這個時候身體就出狀況了 上火了 所以 你看所有的修行 包括拜佛 你看懺公師父在拜佛的時候 他要求你腳要抓地 腳要用力 下半身用力 上半身放鬆 中國的養身之道 任何一個拳法 不管是少林拳 大極拳 都是下實上虛 腳掌用力上半身完全放鬆 它的目的就是 讓那個氣血往下沈 我們今天看一個人拜佛 就知道這個人是老參 是初學者 很容易看的出來 你看他拜佛拜的滿頭大汗 這個人是初學者 他的用功方法不對 真正的拜佛 上半身不能流汗的 下半身可以流汗 你用功對了 因為為你上半身流汗 表示你心浮氣燥 你的心沒有靜下來 你跟佛陀感應道交 不可能在一種 燥動散亂的情況 一定是在寂靜的狀態 佛的心寂靜 你的心也寂靜 才能夠感應道交的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 第一個一定要讓心下沈 所以你的所緣境-不能高過腰部 在天台的小止觀當中 你的所緣境可以在丹田 或者在大地 或者在腳掌 那麼這樣的目的就是把 你的火氣往下降 把我們舌頭頂住上顎 把這個水 甘露水往上調 這個道教叫鍊丹 鍊丹就是水在上面火在下面 這叫鍊丹 那麼如果反過來我們今天 有些人念佛 甚至於有的法師是這樣講 我們把注意力注意在眉間 或者注意在耳朵 這個都是會出毛病的 因為所緣境太高了 我們的內心 心之所在 氣之所在 你的心注意哪裡 你的氣血就往哪裡跑 所以你如果念佛的時候 注意眉間 你一定會頭痛 高血壓 上火 那麼有些人 他虛火上升了以後 就吃這些退火的藥 冬瓜茶什麼的 到最後就變成脾寒胃寒 其實我們身體地水火風 這個火大很重要 它只是失調 它往上了 你應該用拜佛靜坐的方式 讓它返本歸原 把它調到丹田 調到往下的地方去 你身體沒有溫度 你吃東西沒辦法消化的 所有的心肝脾肺腎的運作 要靠溫度的支持 它的功能才能夠活絡的 所以這個五點 你不管什麼方式 念佛的時候 一定要讓內心下沈 你內心下沈 氣血就下沈 然後你那個水 甘露水啊 才往上調 這才是調身的方法 第二個所緣行相清楚分明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 因為我們這個色身 是三界的果報體 是一個有漏的果報體 你不能經常坐著 你也不能經常站著 有時後坐 有時候站 有時候經行 有時候拜 但是你不管-你的身體是什麼方便 你要注意 就著淨土法門來說 它所憶念的 永遠是彌陀的聖號 這要注意 其實這個五點記數法 這五個點 也是一個相對的攝心方便 你的所緣境 你心中所要取的是佛號 第三個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念佛的人不要貪多 不要貪你今天念幾萬聲佛號 得到別人的讚嘆 這種美好的音聲 就是說 每一句佛號 要念的非常有力量 有觀照力調伏力 真實的有這種力量 正念現前 那種力量要出來 我們在佛學院打佛七的時候 我們平常念佛也這樣要求 就是這個五點記數法 比如說你念到第三點 打妄想了 打妄想有粗有細 如果是微細的妄想 你還是念到第三點 像這樣子還可以 你馬上把忘想拉回來就可以 有時後妄想打的很粗重 你根本不知道念到哪一點 那麼這一片佛號就不要了 從新開始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作呢? 因為念佛法門的難啊 跟我們世間法不同 世間法你做錯事 人家馬上發覺了 馬上警告你 念佛法門是自己的心地法門 你念的好 佛號念的亂七八糟 念的很專注 全世界沒有人知道 只有你自己知道 搞不好你自己也不知道 你這樣子含糊攏統念佛 我們心念有等流性 你平常含糊攏統 臨終的時候就含糊攏統 所以你平常的佛號沒有力量 臨終的時候你佛號現前 也就沒有力量 沒有調伏力了 就失敗了 但是你等到臨終的時候 你失敗的時候 你已知道的太晚了 所以我們平常 要嚴格的要求 自己的佛號有一種品格管制 就是說 你念壞了你重念 這個是有警愓的 就小孩子 他做錯事你打他一下 你要求他重頭開始 他第二次會小心 因為你好不容易 念到第三點又重來 我自己試過 你自己要求你自己嚴格 你會在內心當中產生警愓性 所以你可能一天當中 完整的片數可能五片六片 但是你會覺 你的佛號念得比以前踏實 每一句佛號的出現 念誦聽 清楚分明的現前 跟你以前那種散散亂亂的 亂七八糟的佛號就不一樣 所以第三點 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第四先依記數再求圓融 我們凡夫在念佛的時候 很容易有懈怠 就說我也不要記數 反正我心不離佛 但是事實上 我們在人事的因緣當中 如果你只是要求心不離佛 你一天念佛的時間是非常少 非常少的 大部分都是心隨境轉 所以要求自己有個定課 這個定課也不要太多 你做得到的 我剛剛講過 不要急著要把它念完 念佛是在每一個過程 不在於它的結果 你要求每一句佛號 都具足歸依的心 具足調伏的力量 清楚分明的現前 那麼這個就是 所謂的執時名號一心不亂 先從五片十片慢慢的增加 好我們回到講義 那麼這個地方 就是我們往生的正因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這一句話 我講一個小故事 這是發生在我們中國 民國初年的真實的故事 我是在佛學院的時後 聽老法師講給我們聽的 我把這個故事 再講給大家參考 是在民國初年的時候 這是發生在上海 有一個姓林的居士 雙木林的居士 這個居士 他本來是一個生意人 福報很大 生意也作的很成功 當然他早期是過一個 放逸的生活 後來中年以後學佛了 開始洗盡鉛華 開始念佛 那麼他也把他的這個資產 也拿出一部分來 蓋了一個念佛堂 叫作頤園 頤和園的頤 庭園的頤園 這個頤園 他自己念佛 也提供很多居士 來這個地方念佛 每一個禮拜 有好幾天大家共修 這個林居士 他是娶二個太太啦 一個大老婆 一個二老婆 那麼他跟他二老婆的感情 非常的好 這個林居士到了晚年了以後 他就生了一場重病 那麼重病 醫生來看都看不好 就是看的因緣是時間到了 那麼因為他平常 本身也很精進的念佛 每天晚上在共修的時候 都參加的 他也提供很多蓮友來念佛 所以大家感他的恩啊 他臨終的時候啊 大家就把他的身體 就移到這個頤園的地方 為他助念 這個佛力不可思議啊! 大家為他助念的時候 他剛開始心是散亂的 有病痛的感覺 那麼等到這個 佛號一現前了以後 他的心就靜下來了 臉色是紅潤的 但是 這當中有障礙出現了 就是到他念的正好的時候 他的第二個太太出現了 他第二個太太沒有學佛 人世間看不破 放不下的 看到這個林居士 臨終躺在這個床上 就哭啊 你死了以後 我怎麼辦啊 哭泣 那麼當然世間上的事情 一個碗是敲不響的啦 她的哭泣-也不一定對你有障礙 你對她愛取 好 感應道交了 那麼她一哭泣以後 在座的大家都看到了 這個林居士的臉色開始變 從紅潤轉成青黑 最後就斷氣了 整個因緣破壞了 破壞以後 隔了幾天他兒子做了一個夢 所以這個人還是有善業的 內心還是一個很清楚的 他托夢給他兒子說 我今生念佛失敗了 我投生了在 香港的某一個家庭裡面 做一隻狗 這隻狗全身是白的 但是頭上有一個黑點 他把那個住址地方 都形容給他的兒子看 你趕快把我找過來 把我放到寺廟去放生 那麼這個兒子醒過來的時候 這是一場夢 但是夢境很清楚 他的父親是非常嚴肅的 認真的告誡他 一定要把他找到 當然他是有錢人家 就馬上跑到香港去那個地方 果然 你家是不是最近這個裡面 狗是不是生了小狗 他說對啊 那你可不可以給我看看 他說我們這個小狗 是不可以給別人看的 那麼這個林居士的 這個兒子就說 如是如是的跟他講 這個人很感動啊 去看他的小狗 生了五隻小狗 果然有一隻 全身是白的 頭上有一個黑點 這隻小狗看到他兒子 就掉眼淚 就把牠帶回來 放到寺廟去放生 這件事情當然是值得-我們去檢討 就是說 我們念佛人有一個 很大的一個問題 就是說 我們一般人在念 阿彌佛經的時候 只強調執持名號 不強調一心不亂 就是我們在念佛的時候 我們往往忽略了 調伏煩惱的重要 就是說 反正我參加念佛七的時候 我在佛堂用功的時候 我心中啊 在散亂心的時候 栽培一個佛號 不能念要它念 不能專要它專 喔 好不容易在散亂心當中 栽培了一個 清淨的蓮花的善根現前 但是從念佛堂出去了以後 世間的五蘊的境界 接觸的時候後 你照樣過你放逸的生活 貪嗔痴煩惱慢疑 完全都現前 那麼這個時候 在你內心當中 變成二種力量 一種是佛號的力量 一種是煩惱的力量 那麼假設我們平常對煩惱 都沒有調伏的經驗 這二個力量在心中 就隨著我們的生命 一天一天的過去 二種力量都在增長 到臨命終的時後 臘月三十算總帳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佛號現前 煩惱也現前 那麼憨山大師就說 因為你的煩惱 是無始劫薰習所成 是一種熟悉的境界 勢力強大 那麼佛號是今生才修行 是一種生疏的境界 它的勢力薄弱 所以真妄交鋒的結果 你的佛號就被煩打敗了 被煩惱調伏了 就在這個地方 問題出在這個地方 所以今天 我們在佛學院讀書的時候 老法師就說 林居士的失敗 就是他平常沒有用 佛號去調伏煩惱 也就是說 我們剛開始 在栽培佛號的時候 當然不能在煩惱的時候栽培 因為你起煩惱的時候 你剛開始不可能念佛 你剛開始要找一個佛堂 把佛堂佈置的莊嚴一點 安排一個冷氣 各方面很舒適 那麼這個時候 在一種舒適的環境當中 把佛號建立起來 一天一天的增長廣大 等到有一天的時候 煩惱現前的時候 你提佛號 一定要記得提佛號 試試看 你這個佛號 是不是有足夠的力量 在很短的時間 佛號現前的時候 把煩惱調伏下去 所以憨山大師說 以調伏煩惱為修行之要務 就是說往生淨土的 一個最低標準 雖然不強調斷煩惱 但是最低的標準 你要調伏煩惱 換句話說 你臨終的時候 煩惱要在種子位不能現前 因為臨命終的時候 你要正念分明 心不顛倒不能錯亂的 那你心中不錯亂 不為煩惱所亂 煩惱一定會干擾你的 那表示你對它有調伏力 那麼你臨終 怎麼對煩惱有調伏力 你就是平常的栽培 所以蕅益大師 在淨土開示當中說 沒有平時的正念 絕無臨終的正念 所以這段經文是非常重要 就是說執持名號 而能夠達到一心不亂 你的佛號要不為煩惱所亂 換句話說 往生的最低標準 你這個佛號的力量 要有足夠的力量 來調伏煩惱 也就是說我們是一個凡夫 內心有很多的欲望感情啊 這個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佛號在你內心當中 是一個最強大的力量 我佛號不現前便罷 只要號現前 所有的煩惱一網都要調伏 你要把握做到這一點 就是你的內心當中 你的信願持名 是你內心的主流 那你這個往生就有把握了 就有把握 念佛有調伏力了 那麼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 說明一個往生的因緣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我們看丙二的重勸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 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我們把經文作一個消釋 「舍利弗,我見是利」 那麼我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所成就的功德力 才能夠開展出-這樣的經文出來 換句話說 這些經文都不是-佛陀捏造出來的 是佛陀以他的智慧眼 看到了以後 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才說出來 那麼假設我們眾生 聽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應該要發願生彼國土的 關於這一段 我們看附表第十四 看蕅益大師 對這段經文的開示 那麼這段經文 在蕅益大師他偏重在 重點在「我見是利」 那麼「我見是利」 在蕅益大師的開示當中 他分成二段 第一個約著往生以後 所成就的功德來解釋 先看這一段 「我見者,佛眼所見 究盡明了也。是利者 橫出五濁,圓淨四土 直至不退位盡 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 那麼這個我 這個我不是凡夫 是佛陀 佛陀以大智慧光明的力量 看到了這種 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 我們有一個觀念 佛陀的智慧是不增不減的 他看到的事情是這樣子 就這樣子 不會增加一點 也不會減少一點 是如實語的 那麼佛陀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一種淨土的真實利益 從離開痛苦來說 它能夠橫出五濁 從得樂來說 它能夠成就三種不退轉 簡單的說 往生淨土的功德啊 就代表了 整個三界有漏生命的結束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就是你從今以後 就永遠解脫三界流轉之苦了 這就是往生的最大利益了 那麼再看第二段 約著臨終成就正念來解釋 我們先看穢土的修行 「蓋穢土自力修行 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無論頑修狂慧-麼羅無功 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 儻分毫習氣未除 未免隨強偏墜」 假設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 我們完全修行自力法門 就是不仰仗佛力 完全靠自心的力量 那麼這個時後 在臨命終的生死關頭 是最難得力 這句話我們解釋一下 臨命終的生死關頭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 我們臨命終的時後 我們的內心有三種相貌 第一個相貌是明利心 明白的明 利是利益的利 這個明利心 就是你的心非常的清楚 比以前還會更清楚 就是有一點迴光返照 所以到臨命終的時後 你本來可能生病生很久了 是昏鈍了 但是突然間啊 非常清楚 那麼這個明利心的時候 你一生的善惡業 就像看電影一樣 全部出現 有時後這件事情 你小時候做過 你已經忘記了 但是在臨終的時候 一一的善業惡業全部 在最短的時間一一的現前 所以這個時候的心識 非常的散亂 那麼如果就著-一個淨土往生的人來說 在明利心的時候 是你提起正念最好的時候 如果這個時候你的心 被你的這種-善惡業的境界所轉 你的佛號一直提不起來 那就完蛋了 那你就是平常用功不夠 所以明利心 是整個往生的最重要關鍵 雖然你看到善業惡業 這個時候你要修空觀 這是如夢如幻的 它是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這個時候你不隨境界而轉 你從你內心當中 把你在佛堂所栽培的 法寶現出來 正念分明 那這個時候跟彌陀感應道交 這個是最好的時候 如果不幸的 是你明利心的時候 你佛號提不起來 那第二個階段就是昏昧心 昏昧心的時候 你的心開始昏昧了 就像一個人慢慢睡覺一樣 那麼昏昧心等於 是這個人關始死亡了 慢慢死亡 就像那個蠟燭 慢慢這個火啊 慢慢熄 慢慢慢慢的熄滅 所以這是臨命終的人 臨命終的人 不管他再怎麼病痛 不能打嗎啡 就是在這個地方 因為那嗎啡一打下去就睡覺 那你這個提佛號是在 明了的時候提佛號 所以你要看到 有人臨命終一直在睡覺 這不是好事情 那你這個一定是隨業流轉 這個隨念往生 一定是正念分明時候 頭腦清楚的時候 那麼在明利心的時候 清楚的時候 你沒有提佛號 到了昏昧心 那就更難了 你的內心閞始昏昧了 昏昧到最後 第三個就是夢覺 明利心、昏昧心-夢覺心 夢覺的時後 你這個第六意的明了心 是全部消滅了 你對外在的境界 完全沒辦法接觸 別人講話你也聽不到 只有一個微細的第八識 在那個地方 那麼這個時候 這個人正式死亡了 心臟也停止了 呼吸也停止了 但是這個時候溫度還在 溫度還在 就是神識還在 那麼在夢覺的時後 他這個時候 這個業力就會先表現出來 就是如果你是善業起現行 善業是飄飄的 所以我們造善業的時候 內心感到很輕鬆輕安 如果善業起現行 他的溫度是從腳開始 慢慢的、慢慢的 從頭部出 他的神識從頭部出-從上面出去 如果這個人今生的罪業強 是罪業起現行 他的身體的溫度是從頭部起 往下面墜 當然我們不能去摸 這個臨命終的人 摸他會去干擾他 就知道有這件事情 那麼總之 在生死關頭的時候 不管明利心、昏昧心-夢覺心 是一種極度散亂昏昧的狀態 所以一個修行人 無論是頑修狂慧 不要說是平常有行無解 盲修瞎練 或者有解無行-說實數寶 這種含糊攏統的修行 這個我們就不講了 這種人臨終 根本不可能提起正念 即使是悟門深遠 操履潛確 解行都非常刻的人 在臨命終的時候 只要還有一絲絲的-業力沒有消滅 那麼未免隨強偏墜 你的業力沒有消滅 就隨那個重的業力去投胎了 看第二段這以下引證 引用永明大師的說明 「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此誠可寒心者也」 那麼這地方是說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假設我們今天 是自力法門來修行 沒有仰使佛力 那麼臨命終的時候 十個人九差路 為什麼? 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 你這個業力 會變現中陰身 在楞嚴經上說 如果這個人婬欲的業很重 他臨終的時候 他在臨終的時候 會出現一個 他平常所喜歡的美女 他對這個美女生起愛取煩惱 撲過去的時候 就是銅床鐵柱了 所以我們到地獄地去 我們不是看到地獄 剛開始不是 雖是三界的因緣 招感都是愛取 無明緣行 乃至愛取有 那我們說 誰會對地獄的刀山油鍋 起愛取 不是這樣子的 是你有這個業力 它會變現你喜歡的東西 但是你去取它的時候 結果是刀山油鍋 所以你臨終的時候 這個是瞥爾 一剎那的時間就隨業力流轉 這不是你能夠作主的 因為你平常時候 平常不是臨命終 很多的業力 都保存在內心深處 它沒有表現出來 所以你平常的時候 在佛堂用功 還能夠得力 那臨命終的時候 它是所有無量劫的業力 都把它表現出來 算總帳 所以臨終的時候 是很難作主的 那麼另外 我們再考慮看這個 他力法門 「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 佛慈悲願,定不唐捐 彌陀聖眾,現前慰導 故得無倒自在往生」 那麼假設我們今天 在臨終的時候 是有信願持名 仰仗佛力 這個時候 有彌陀光明的攝受 我們就容易達到 心不顛倒 安祥自在往生 這個是說明-自力跟他力的差別 我民國76年讀佛學院 讀佛學院的時候 我親近了五位的長老 長老的恩賜 這個五位長老有二位往生了 有三位還在 這二位長老的往生 我都在旁邊都看的一清二楚 臨終的時候我都在旁邊 有一個長老是參禪的 他是跟一個我們禪宗 一個很有名的大德學過禪宗 臨濟宗的一個大德 他參禪的功夫很深 他的坐功也很深 他一坐可以坐好幾個小時 那麼淨土宗那個法師 他是念佛也拜佛 一方面講經 但是平常來看 他的坐功比不上這個-參禪的法師 那麼這個參禪的禪師 是早一年往生 這個淨土宗的法師 先往生 往生一年以後 參禪的法師才往生 參禪的法師往生的時候 當然參禪的人 他不念佛啦 不念佛的時候 他一開始的確是有功夫的 他一開始本來要坐著往生 但是後來受不了 太累了 躺再床上 他得癌症往生 後來看他的相貌 臉上是有一點病痛 躺下去以後有一點病痛 看他的表情 有一點點痛苦 有一點點痛苦的感覺 他也不念佛 那也沒辦法啦 那麼後來 我也看到了 那個修淨土的 教我淨土的-那個法師他往生 我也在旁邊 當然淨土就念佛 那修淨土的他也得癌症 他得兩個癌症 一個大腸癌 一個胃癌 那麼當然 癌症這個癌細胞 擴散時是有痛苦的 但是這淨土的 有一個不同就是 他有這個念佛 念佛這個時候 他一開始病痛 我們所有佛學院的同學 把他包圍起來念佛 我看他的嘴巴好像微微在動 心裡面也跟我們念佛 念了不到半個小時 他那個身體病痛的感覺 就消失了 就變成安祥了 剛開始臉色是蒼白的 安祥以後 又念了一段時間 大家同學一看 唉呀 臉色是紅潤的 紅潤以後 他作了一個手勢 他就是要吉祥臥 大家趕快把他搬成吉祥臥 後來就在吉祥臥當中 安然往生 可見得參禪的法師 跟淨土的法師 我們整個臨終情況 我們幾個同學 都看得非常清楚 後來我們大家 76年那一屆的 第一屆的佛學院 大家都在反省 真的不同 就是說 你今天在平常的時候 你還感覺不出 佛的功德有什麼力量 但是到臨命終的時候 你身心的敗壞 內心的散亂 內憂外患 這個時候 你感覺到 你修自力跟修佛力 千差萬別 我們平常大家都有共識 那位參禪的法師修行 是超過那位淨土的 但是這個淨土的法師 他在臨終的時候 他有歸依淨土 他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尤其這個歸依的心 生起的時候 跟彌陀感應道交 佛的加持力加持下去 從今以後 我們那個時候 同學大家對佛的功德力 不敢忽略了 因為你這個三界流轉的業力 勢力太強 所以這個地方說 我們臨命終的時候 在所有業力起現行的時候 唯有信願專持名號 仗佛力故 佛慈悲願定不唐捐 彌陀聖眾現前慰導 故得無倒自在往生 你到臨命終的時候 你就知道這個佛的力量 有多重要 所以 「佛見眾生臨終-有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 所以這個地 佛陀看到臨終 有顛倒錯亂的障礙 所以佛陀勸我們 應該要發願 由這個願力來引導-我們的行門 我們回到講義來 這個地方是說明 「我見是利」 這個我們臨命終的時候 有二個因緣 第一個是隨業往生 第二個是隨念往生 一般我們不修淨土的人 那都是隨業往生 就是臨命終的時候 就是不決定啦 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 如果善業起現行 就到人天的果報 如果罪業起現行 就到三惡道去 你做不了主的 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 不想求生淨土 你臨終也就沒有什麼目標 就任憑業力來主宰你 那你的生命 就是充滿了不確定 那麼修淨土的人 有什麼好處 就在你知道要幹什麼 你心中一直憶念彌陀的功德 你這個時候你相信彌陀 能夠救拔你 對彌陀一心歸命 通身靠倒 這個時候 你在散亂的時候 能夠提起一個正念 修淨土的人 不同的地方就是 他是由念力來轉業力 隨念往生 臨終的時候 把你在平常用功的念力 表現出來 說是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你平常那麼辛苦念佛幹什麼 就是這個時候要提佛號 那麼你的目標明確嘛 所以淨土法門的特點 諸位要知道一點 說是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十方都有淨土 那麼為什麼在歷代祖師當中 特別讚嘆阿彌陀佛淨土 為什麼大家知道嗎? 除了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殊勝以外 還有一點 在這個經文 有一個地方諸位要注意 我們看這個第12頁 說是這個無上果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這個地方很重要 感應道交 古德說-在佛陀的十方淨土當中 你要去這個淨土 你要憑你的本事自己去的 只有阿彌陀佛淨土 它有臨終的接引 你念佛 你一開始先保持你的正念 然後你這個正念 三資糧現前了以後 跟彌陀的本願感應道交 阿彌陀佛現前 這個時候他用光明照你 他的願力攝受你 就把你這種-從臨終散亂的境界 把你帶到淨土去 這個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說你今天要去拜訪-一個寺廟的長老 那你得去拜訪他 他不會來找你的啦 所以十方的佛土 在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說 你要往生十方淨土 你都必須要深入正定 行重三昧 不是悠悠泛泛可以去的 因為他沒有說這尊佛 臨終的時候 跑到娑婆世界 來帶你過去 你有本事 你自己過去 所以這個地方 這段經文我們不要忽略 「其人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臨終的接引很重要 當然我們講感應道交 彌陀會現 你自己的資糧也要準備好 你自己要能夠有觀照力 你知道你臨終的時候 你不能顛倒錯亂 你知道你要去哪裡 你不能再流轉了 你要知道你要到淨土去 第二個調伏力 你佛號現前 對心中的妄想要有調伏 信願持名 依止這個感應道交 這個時候彌陀只要一現前 那麼你就能夠往生淨土去了 我們今天講到這個地方 我們回答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因緣-得生彼國 另外一說 說是五逆十惡 造五逆十惡 也可以十念往生 如此下品下生帶業往生 如何有善根福德因緣? 是否矛盾 我想這個地方是沒有矛盾的 往生淨土是多善根多福德 但是剛剛諸位 可能沒有注意到 聽到這個 什麼叫多善根多福德 多善根多福德-不是修五戒十善 也不是修戒定慧 這個地方就是說 往生淨土的因 在信願持名 那麼造五逆十惡 為什麼能夠往生 就是說啊 他雖然造了五逆十惡 但是他在臨終之前懺悔了 這很重要 一定要懺悔 要斷相續心 那麼他知道自己錯了 那麼內心當中 那個往惡的方向 已經斷絕了 他開始往淨土去 他知道應該求生淨土了 生起清淨心 那麼 清淨心去憶念彌陀聖號 這個時候感應道交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講 我們的內心當中的五逆十惡 已經夠多了 即使就算你今生-造五逆十惡 多也多不到哪裡去啦 我們內心當中 有無量無邊的罪業 無量的流轉 也有無量無邊的善業 當然這個地方就是要注意 在經論上說 離你的臨終越接近的業 對你的影響越大 所以這個地方 五逆十惡是說 他在沒有學佛之前五逆十惡 但是他後來懺悔了 改過了 那麼這個時候專心的念佛 那麼這個罪業 它是種子位 那麼它臨終的時候正念現前 以念力來引導你的業力 那麼所謂的善根福德 我剛剛講過了 那是念佛的關係 不是跟善業有關係 第二個西方人士 不信佛法 也不知道極樂世界 往往能夠燒出舍利子 是何緣故 這個燒出舍利子 跟往生完全是獨立的-兩件事情 這個人能夠燒出舍利子 這個人的戒行持的好 戒波羅蜜清淨 最難的是臨終的時候 散發香氣 那更難 其實燒出舍利子不難 一個人能夠修習梵行 就能夠燒出舍利子 但是這個跟往生是-兩碼子的事 他對彌陀不一定歸依 一個人能夠燒出舍利子 這個人肯定戒行清淨 我們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 他也能夠戒行清淨的 第三個-觀世音菩薩 是未來繼任-西方極樂世界的佛 如果不能持觀音法門-而往生西方 那麼持觀音法門者會往生何處 這個菩薩是沒有淨土的 諸位要知道 只有佛才有淨土 持觀音法門 就是看你要把這個法門 迴向到哪個地方去 但是往生的正因 從彌陀的本願 是以念佛為正因 其它為助行的 好 我們今天講到這個地方 向下文長付於來日 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