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佛說阿彌陀經03 淨界法師 諸位法師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頁-參、隨文解釋 解釋本經分成四科 第壹科是解釋標題-第貳科是經文大意 現在是第參科隨文解釋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主要是分成二個法門 第一個是屬於自力的法門 就是整個滅惡生善的修行-完全是靠你念心戒定慧的力量 就是我們講的各憑本事 一絲一毫的惡法消滅-一絲一毫的波羅密深行 都完全靠你內心的心力-這個叫做自力法門 第二種就是所謂佛力的法門 佛力的法門就是說-我們內心中的滅惡生善 主要是仰仗彌陀本願的攝受 這當中的關鍵點就是說 你必須要與彌陀的本願功德-感應道交 就是苦惱的心與彌陀廣大功德-要能夠相應 要能夠接觸 所謂的感應道交-這樣的一個相貌 在古德講出一個偈頌 清珠投於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譬喻說整個法界當中-有二個因緣存在 第一個是「濁水」 污濁的水-就是比喻我們凡夫的心 我們無量劫來-有很多的煩惱與罪業 所以「水」是污濁的 但是「水」也不可思議 「水」本身-也隨時可以變成清淨 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因緣所生 當體即空 就是污濁的水也不決定 水跟雜染的本質-沒有真實的和合 污濁的水怎麼辦呢-要「清珠投下去」 將清水珠投到污濁水以後-真的「濁水不得不清」 清水珠能夠淨化污濁的水 這意思就是說-佛號投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我們這一念苦惱罪障的心-皈依彌陀的時候 念念之間-彌陀的功德就幫我們滅惡生善 這就是所謂的感應道交 這裡的關鍵點就是說 我們要怎麼樣的因緣-才能夠使令清珠投於濁水 就是讓清水珠進來 為什麼有些人的心-清水珠沒辦法進去 有些人的心-清水珠可以進去 這當中的因緣-就必須要學習 我們明白因緣法 在本經中說-我們污濁的心要得到彌陀加被 必須具足二個主要的因緣 第一個因緣 必須心不貪戀-意不顛倒 正念分明 你不能起顛倒錯亂的思想 你的內心中要知道-生命的目標在那裡 很清楚分明 你也知道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 也知道什麼是應該放棄的-什麼是應該追求的 就是內心中必須要正念分明-就是所謂的信願具足 換句話說-內心正見的觀照力要現前 第一個深信切願 第二個必須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就是內心中對佛號的憶持 要能夠調伏現前的煩惱-現前的妄想 所謂的心常覺照 不隨妄轉-你對妄想要有一種調伏力 就是妄想太多 妄想太粗重-彌陀的功德也加持不進來 所以這一念苦惱的心-要蒙佛陀的加被 雖然沒有斷除煩惱 但是第一個要觀照力現前-第二個要調伏力現前 所謂的深信切願 執持名號 這樣子我們凡夫的心-就能跟彌陀的大功德感應道交 所謂的感應道交難思議 前面的經文大義-已經把觀念詳細地說明 接下來-就正式解釋經文的內涵 入文分三 進入經文基本上-在古德解經的方式分成三大科 甲一序分、甲二正宗分-甲三流通分 這三分澫益大師-以人的結構來作譬喻 序分─喻如首 五官具足 經文的序分就像一個人的頭部-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我們看到一個人的五官-能夠大概的知道這人是善是惡 這個人的性格怎麼樣? 我們在讀經的時候 在序文當中-就知道這部經所加被的眾生 這部經是在怎麼因緣之下-而引發這部經的發起序 這部經是在什麼因緣之下-佛陀來宣說的 經文的序分-我們也不能錯過 第二個正宗分-喻如身 臟腑無闕 正宗分就是一個人的身體 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都是具足無缺 當然正宗分是整部經的-主要理論跟修行方法 可以說是整部經的主要內容 第三是流通分-喻如足 運行無滯 流通分就像一個人的雙足-能夠從此方到達彼方 意思就是說-佛陀在世的時候 當然佛陀在世的時候-沒有所謂的錄音帶 但是佛陀的大悲心 希望佛法能夠加被-當初與會的眾生 也希望能夠假藉菩薩的弘傳-能夠流通到後世 所以在流通分的時候 佛陀會有一個付囑-交代這個法門 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 由那一個菩薩來負責-傳承法門而流通後世 這裡流通分是很特別的 古德在流通分都再三強調 一般的大乘經典-都是菩薩流通的 譬如說【法華經】-是普賢菩薩負責流通 【華嚴經】-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共同流通 一般經典都是菩薩負責的法門-以菩薩的方便跟大悲流通後世 但是淨土法門的流通分-是六方諸佛現前 由六方諸佛來負責-宣揚這個法門 為什麼呢 因為淨土法門牽涉到-凡夫的心與佛的心感應道交 這種所謂平等不二的思想-自他不二的思想 所謂的諸法實相-只有佛陀能夠徹底覺悟 唯佛與佛方能覺悟諸法實相-唯佛與佛堪能流通淨土法門 所以到流通分的時候-各位可以注意一下 這裡並不是付囑菩薩的流通-是十方諸佛的流通 這裡大致把經的結構-之間的相互關係做一個說明 底下我們看甲一的序分 序分的結構-一般的經典是分成二部份 一個是通序、一個是別序 通序就是通於一般經典的-通序又叫做證信序 證明的證、信心的信 證信序就是-先說明本經的六種成就 說明這部經是誰來演說的 他的時間、處所-參加與會的大眾有那些 六種成就來取信於後世-這叫證信序 因為證信序-在所有經典都是具足的 所以叫做「通」-通於一切經典 通序當中分二科 第一先看丙一-標法會時處 先標出法會的時間跟處所 我們看經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這段經文-先看蕅益大師註解 看附表第一-在後面的補充講表 以下的補充講表全部恭錄自-澫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來說明 附表第一的六種成就當中-講出五種成就 先看第一個 「如是」─標信順-「如」的意思就是恆常不變 這個道理是不隨時空改變的 「是」就是真實不虛 這個道理是真實的-不是虛妄顛倒的 這樣講是表出信順 就是說以下的經文-是真實不虛的 而且是恆常不變的 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應該要相信、應該要加以隨順 在世間的學問當中 我們的學問 是由凡夫妄想的心-根據經驗累積而成 當然經驗本身-就有一定的時代背景 在某一種因緣之下-這個道理是可以成立 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這個道理就不能成立 世間的學問-沒有資格稱為「如是」 沒有資格 因為它是-在某一個時空之下適合的 但是佛法的道理-引導我們從凡夫到成佛的過程 這樣的道理宣揚出來 不管你是在天上的法界-在人間的時空 在三惡道的時空-通通適合 放諸四海皆準 所以只有佛法-可以說「如是」 表示以下的經文-都是真實的道理 這個道理是不能改變的 「我聞」─標師承-這裡的「我」指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提出「我聞」的意思-是表示法門的師承 也就是說這以下的經文 不是我阿難尊者-有這個智慧能夠覺悟 也不是我捏造出來 那麼不是你的覺悟-你怎麼知道這件事呢? 「我聞」-佛如是說 我如是聞 佛陀親自說明以後-我親從佛聞 諸位如果注意大乘經典的結構-剛開始都會標出「如是我聞」 標出這四個字 在古德的解釋-主要的目的是斷除疑惑 因為佛陀距離我們-將近三千年的時間 這麼多時空的差異-要使令後代的子孫生起信心 就必須標出「如是我聞」 表示這是一代一代的傳承-沒有錯 「一時」是標出機感-這是時間 「機」是指眾生根機成熟-招感佛陀的說法 這裡說與會的大眾-有不同的時空 有天人來參加-有大蟒蛇來參加 有鬼神道的眾生來參加-有人道眾生參加 每一個法界的時空-是隨順個人的業力所變現 譬如說四天王一畫夜-人間五十年 四天王的天人-早上起來 晚上睡覺時 人間過了五十年-他們過二天我們就死掉了 法會的大眾有不同的眾生 這當中-時間就不能作一個明確的定義 只能說「一時」-就是在因緣具足的時候 「佛」標出教主-說法者 揀別不是天人、也不是阿羅漢-也不是佛教所說 是佛陀親自宣說的 因為淨土法門是難信法 說明為什麼凡夫的心-可以跟彌陀的大功德感應道交 如果是透過菩薩阿羅漢-他們有漏的心思來宣說 很難讓人家相信 像這種法門-佛陀一定是要親自演說 不能假藉他人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標出說經的處所 說明法會-是在那個地方來宣說的 說明處所 這個地方是講出五種成就 我們回到經文來 我們把經文消釋一下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就是說底下的經文 完全是真實不虛-而且是恆長不變的真理 這些真理是怎麼來的呢?-是我親自聽聞所說的 就在因緣具足的時候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而演說的法門 這段經文-就是標出法會的時間處所 來取信於後世 再看丙二、引大眾同聞 這是講六種成就的第六個-所謂的眾成就 那些人參加這些法會呢? 當初有那些人在場?-把同聞的大眾標出來 這當中有三科-先看丁一的聲聞眾 有聲聞眾、菩薩眾跟天人眾 先看聲聞眾-聲聞眾有三科 第一明類標數、第二表位歎德-第三是列上首名 我們看經文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長老舍利弗 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 摩訶迦旃延 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 難陀 阿難陀 羅?羅 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 迦留陀夷 摩訶劫賓那-薄拘羅 阿耨樓馱夷 如是等諸大弟子』 這當中是標出-所謂出家的聲聞眾 澫益大師分成三科-先看名類標數 說明類別 標出數目-看類別 『與大比丘僧』 大比丘僧指的是-剃髮染衣的出家人 說明他們不是在家居士-數目有千二百五十人俱 標出這些比丘僧的數目-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這地方是說 中國佛教到了所謂中國的環境-不適合托缽 因為托缽會被眾生取笑 佛教傳到中國-就變成一種叢林的制度 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修行 但是佛在世的時候-他們整個環境的因緣 托缽是一個高尚的職業-是受到人家尊重的 所以佛陀當初的弘法情況-不是在固定的地方 是到處遊化 在十六國-有時候到北邊的憍薩羅國 有時候到南邊的摩揭陀國 到十六國到處遊化 那一個地方有人啟請-就到那個地方說法 當然這樣子講的話-大眾就有很多變化 但是這一千二百五十個大眾-是常隨眾 佛陀到哪裡說法-這些人就跟到哪裡 所以可以說是個很龐大的僧團 我們現在的道場-頂多一百多個 還沒有說-是一千二百五十個僧團 這是說明佛陀-當初在遊化的時候 常隨眾的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他們也參加了法會 看下一科-表位歎德 表出他的階位-讚嘆他的功德 看經文-『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這些出家眾的階位-都是大阿羅漢 阿羅漢翻譯中文叫「無生」 這是讚嘆內心-有「我空」的智慧 來消除我們心中的無明 我們凡夫的障礙點-就是無明 其實無明就是我愛執 我們一直認為生命當中-有一個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非常堅固的 所謂的我-小時的我跟長大的我是一樣的 今生的我跟來生的我-也是完全一樣的 相信自我意識-就不再相信佛法 這樣的修行-就完全變成有漏 所以凡夫有多次的生死-死掉以後又一次的生死 生生世世流轉的力量-是不能消滅的 阿羅漢的聖者-修行我空觀 把內心的自我意識破壞 整個三界的業力就消滅-進入到無生 這一期死亡以後-不再招感三界生死 阿羅漢就是無生 這些阿羅漢是眾所知識 這裡是讚嘆阿羅漢-弘法的功德 「知」就是聞名-聽聞法師的名稱叫「知」 識就是見面-我親自跟他見過面 這意思就是說 這些阿羅漢都是從佛轉輪-廣利人天 名稱普聞 阿羅漢的個性 有些人成就阿羅漢以後-不喜歡跟人群接觸 他的生命就是等待涅槃的來臨 有時入定也只能入七天 超過七天-身體就受不了 敗壞掉了 所以七天一定要出定-出定後去托缽 托完缽以後趕快入定 當這一期的死亡到來的時候-他起歡喜心講出偈頌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做皆辦 不受後有 然後就告別人世-進入安樂寂靜的涅槃 另外一種阿羅漢-是有悲心的阿羅漢 有悲心的阿羅漢-就是不定種性的阿羅漢 不定性聲聞 前面講的是定性聲聞 不定性聲聞就是說 他在修學小乘之前-也學習過大乘佛法 所以他也有大乘的善根 後來可能遇到障礙因緣-退大取小 他以前聽聞過的大乘善根 曾經在佛前發四弘誓願-力量還在 所以他成就阿羅漢以後 他也願意在入涅槃-這段有餘生命當中 從佛轉輪 廣利人天-跟隨佛陀到處遊化 所以他們在整個印度當中-可以說是名聲普聞 這以下說明十六個阿羅漢-是眾所知識 戊三的列上首名 在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當中-以下只列出十六個代表 代表當初在佛寺的僧團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三個 我們來體會他們的修行內涵 我們先看第一個-長老舍利弗 長老舍利弗在佛世時候-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比丘僧 以現在的說法-佛陀是方丈和尚 舍利弗就是當家師父 可見他在當時僧團的地位 舍利弗身為阿羅漢-他的共通點是證德無生 當他們入禪定的時候-是觀一切法空 就入了無生的真理當中-一切法不可得 但是從空性出來的時候-阿羅漢就有差別 各有各的專長-各有各的特色 舍利弗身為大阿羅漢-特殊的功德就是智慧第一 他辯才智慧-宿世的栽培特別深厚 所以當初在降伏外道方面-也建立不少功勞 我們也講一個公案-給大家做體會 當時外道有九十六種外道-主要最大的支派就是婆羅門 婆羅門在佛陀出世之前-印度就有這個宗教 相當久遠 在婆羅門外道的僧團中-有一個教授師叫世典婆羅門 世間的世-經典的典 這婆羅門是博學多聞-具足辯才 在整個婆羅門當中是辯才第一 他也以此為傲-非常的歡喜驕傲 但是有一天他的學生-跟世典婆羅門說 老師-你只能在婆羅門為我們辯論 開導智慧 你有沒有能力-向佛弟子比丘僧挑戰 跟他們辯論 世典婆羅門說 以我的智慧-都可以跟大智舍利弗辯論 學生說:老師-不要一開始跟舍利弗辯論 我們先找最笨的-周利槃陀伽辯論 你成功了以後有信心-才一步一步往上辯論 好-我就跟周利槃陀伽辯論 這時到了佛陀的僧團 我要跟周利槃陀伽辯論-請周利槃陀伽出來 這時世典婆羅門-就問他宇宙間的問題 但是阿羅漢是證了我空-世俗的差別相不一定了解 這個問題一問-就把周利槃陀伽問倒了 回答不出來 在這緊急情況之下-周利槃陀伽就顯神通 現出一個高大的身相-現在虛空當中 結跏趺坐 放大光明 世典婆羅門一看-哎呀 這是一個聖人 他內心中的驕慢心-就調伏下來了 這時很恭敬的聆聽-周利槃陀伽的開示 他想周利槃陀伽-可能對他有所開示 這時他的內心極度的恭敬虔誠 但是等了很久-周利槃陀伽都沒開示 情急之下-大智舍利弗在寮房中打坐遙聞 他知道這件事情-攸關眾生的得度與否 他就以神通力把自己的心識-跟周利槃陀伽的心識對調 表面上看是周利槃陀伽-但明瞭心識是舍利弗的心 舍利弗的心識-攝持無量無邊的法寶 很有條理清楚分明的-把世典婆羅門提的問題作回答 這時世典婆羅門-聽了非常歡喜 比丘當中-周利槃陀伽尚且如此聰明 何況其他的比丘呢 這時起恭敬心-就放棄了外道 皈依了佛門-後來也證阿羅漢果 這就是說-大智舍利弗尊者 他在僧團當中-經常以正法來破邪顯正 我們看第二個-長老摩訶目犍連 目犍連尊者的特色-是神通第一 舍利弗尊者-是用智慧來調伏外道 目犍連尊者-是用神通力來調伏外道 我們講一個公案-來跟大家作個體會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村莊 村莊旁邊有一個很大的湖泊 湖泊在晚上經常有毒龍出現-其實毒龍就是大蟒蛇 只是牠有善業力-有神通會飛行 毒龍到晚上就會出來-把雞鴨等畜生乃至人道的眾生 全部吃光 居民就感到非常苦惱-也感到威脅 大家就派一個代表-到佛陀的僧團 希望僧團能派出一個比丘-來調伏毒龍 僧團就差遣目犍連尊者-來擔負這個工作 目犍連尊者到湖泊的時候-就用神通力三彈指 這毒龍就現前 毒龍看到目犍連就起瞋心-就用神通傷害目犍連尊者 但是目犍連尊者的神通-有聖道力量的加持 很快就把毒龍調伏了 調伏以後-就帶毒龍來皈依佛陀 當然去皈依佛陀-不能現出蟒蛇的樣子 用神通力-變現一個年輕人的樣子 跟目犍連尊者到精舍-來做佛陀的弟子 見到佛陀以後-就跟佛陀頂禮 佛陀請他坐在旁邊 佛陀正要為他開示的時候 剛好波斯匿王家裡有喜事-所以要來供養佛陀修福 佛陀就暫時不說法-先接見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當時是個大國王 帶著很多大臣眷屬-浩浩蕩蕩來到精舍 很多人看到國王來-就起來恭敬 但是身為毒龍-本身的福報力非常廣大 而且有驕慢心-他就不站起來 波斯匿王跟佛陀頂禮以後 他看到佛陀旁邊一個年輕人-坐在那個地方 波斯匿王就起瞋心-心裡想 我是一國國王-這年輕人對我如此不恭敬 等到我回去以後-要處罰這個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就是毒龍-當然有神通 他心裡想 你要處罰我-我還要處罰你呢 波斯匿王應供以後就回去了-隊伍浩浩蕩蕩就回去了 年輕人也沒有等待佛陀說法-就跟佛陀告假離開了 佛陀趕快把目犍連尊者召來 你趕快去救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大災難 目犍連尊者趕快用神通力-跑到波斯匿王的宮殿 波斯匿王回到宮殿的時候-毒龍已經在虛空中等待了 毒龍就以瞋心-在虛空中變現很多石頭 就像下雨一樣-要把整個王宮眷屬消滅掉 目犍連的神通當然比較厲害 他所變現的石頭-變成鮮花、玉石、珍寶掉下來 波斯匿王很高興說-我剛去供養佛陀 馬上就有這種殊勝的果報 這次目犍連尊者-又把毒龍抓來放在缽裡 這次就正式把牠調伏了 當然舍利弗尊者-跟目犍連尊者這兩個比丘 事實上-在當時的僧團都是身負重任 其實到了佛陀晚年的時候 諸位可以看【阿含經】-或律典上的說明 佛陀晚年一些出家的弟子 都是跟隨舍利弗-目犍連尊者來修行 大部分 所以他們兩個-各統領很多比丘來修行 這兩位尊者-在佛世的僧團是非常重要的 看第三個長老摩訶迦葉尊者 迦葉尊者-先解釋他的生平 尊者的父親是當時印度-非常有錢的大富長者 他父親的福報-甚至比國王的珍寶還多 在十六個當中 沒有一個國王的珍寶-超過他的父親 但是他父親到中年以後-都沒有生兒子 所以非常擔心他的家業-得不到繼承 這時他父親就到神廟去祈禱 供養神廟很多珍寶玉石-希望求得兒子 但七天以後-他太太還是沒有懷孕 這時大富長者就生氣了-跑到神廟 其實這神廟就是一個樹神 神廟後面有一棵百年大樹-上面有一個樹神 這時他的父親就跟神說-我現在開始再供養你七天 如果你沒讓我生兒子-我就把樹砍掉 福報大就有點霸道 這時神聽到以後就緊張了-就趕快去找釋提桓因 這天神說-人世間有個大富長者要生兒子 但是我在人間找來找去 沒有一個人有這福報-可以做他兒子 福報不夠-做他兒子沒多久就死掉了 在釋提桓因的忉利天裡面 有沒有人有堪可的福報力-作他的兒子 釋提桓因說抱歉 在我三十三天的忉利天裡-沒有人有這個福報 樹神不得已-只好找三界的大梵天王 我現在有災難-某某長者說不送他兒子 就要把樹砍掉 大梵天有沒有這福報堪可 大梵天說有-在我大梵天當中 有一個人是有大福報的 但這個人好要修習梵行-不知道願不願意 你可以跟他溝通溝通 大梵天王就輾轉勸諫 你到人世間投胎-解救樹神的災難 你有什麼困難-我們會幫助你的 大梵天答應以後-當然業力不可思議 他發願要做人以後-天的壽命就結束 就下降到人間-做大富長者的兒子 長大以後-大富長者就為他娶妻 希望他能傳宗接代 但迦葉尊者就跟他太太表明-我是喜歡修梵行 兩個夫婦就同意修梵行 經過了十六年 十六年以後-他父母親往生了 迦葉尊者就把家產-布施給他的奴僕 還有貧苦人家 兩個夫婦就出家了 出家以後 迦葉尊者-當初修行的特色是修苦行 也就是說他不像目犍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在僧團擔當執事 他住茅棚-在茅棚當中修行苦行 一直到佛陀滅度以後-就會知道 佛陀滅度之前-目犍連尊者 舍利弗尊者 這兩個大弟子-都是先佛往生 所以佛陀滅度以後-僧團幾乎是群龍無首 經過僧團開會-就決定把迦葉尊者請回來 因為在佛陀的時候-他都在外面修行 這時經過僧團的禮請-迦葉尊者就從外面回來 他回來以後就打板-召集所有阿羅漢全部集合 迦葉尊者-就以上首的名稱來宣布 佛陀滅度以後-我們阿羅漢不要急著入滅 因為阿羅漢的心情-看到佛陀滅度 就像天空失去了太陽 這時大家都非常的灰心失望 很多阿羅漢就相繼入滅 迦葉尊者就提醒阿羅漢說-我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就是結集經典 現在不是滅度的時候 這時候-在佛陀滅度第一個結夏安居 就把佛陀一生所說的經典-做一個整理 流通後世 所以迦葉尊者-在佛教的流通也有很大的貢獻 現在介紹了三個 長老舍利弗 長老摩訶目犍連-長老摩訶迦葉 這地方值得說明的是 佛弟子當中-有聲聞眾 有菩薩眾 從功德的角度來說 菩薩眾的功德-是超越聲聞眾的 但在一般的經典-都是把聲聞放在菩薩前面 這當中的理由-蕅益大師說 因為聲聞眾-有住持正法的功德 也就是說-佛陀滅度以後 整個正法的弘傳-是靠僧團的如法持戒 靠僧眾美好的威儀 才可以使令正法-像無盡燈一樣 燈燈相傳 流通後世 僧寶本身有弘護正法-續佛慧命的功德 所以把聲聞眾放在前面 是這樣的一個理由 我們再看丁二的菩薩眾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 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 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前面是一個聲聞眾-剩下是一個菩薩 菩薩當然是-通於在家 通於出家 菩薩原來的話-是菩提薩埵 中國人喜歡簡略-就簡單取兩個字叫菩薩 翻成中文叫覺有情 覺有情從自利的角度是說 他內心當中-是已經覺悟的有情 他內心當中-已經從黑暗中生起觀照智慧 不再像以前那麼樣顛倒 第二個從利他的角度 他有種種的方便力-來覺悟一切有情 他有善巧方便-來覺悟有情 所以叫做覺有情 這當中提出四個菩薩 先看第一個是-文殊師利法王子 文殊師利菩薩-翻成中文叫妙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菩薩是智慧第一 我們可以這樣講 在小乘的僧團 諸位如果看到小乘僧團-南傳佛教的寺廟 本師釋迦牟尼佛披南傳袈裟的-左右兩邊站的兩位弟子 大部分來說是-舍利弗尊者跟目犍連尊者 如果是在北傳的佛教-就是大乘的道場 你看到佛陀不是披南傳的-是穿華麗大乘的制服 這是大乘的佛 所謂毗盧遮那佛-或者是盧舍那佛 旁邊坐的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菩賢菩薩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坐的是獅子 表示威猛調伏-比較屬於威猛型的 普賢菩薩代表一個菩薩的行力 不但要有威猛性-還要有一種持久的忍力 有忍耐力、行力 大象代表一種行力-持久型 這地方是說-文殊師利菩薩當時是在場 阿逸多菩薩-指的是彌勒菩薩 乾陀訶提指的是不休息 就是讚嘆菩薩有大悲心-度化眾生沒有休息 常精進菩薩-這裡是約著菩薩的自力 他有精進 丈夫自有沖天志-不成佛道誓不休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當然菩薩很多-這裡舉出了四個做代表 我們休息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