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56) 各位同學大家早-阿彌陀佛 講到菩薩的眷屬-家庭父母兄弟 菩薩的志業-我們講到他也有家 他的家叫做菩提心-不像我們世間的人 我們有一棟房子-有父母妻子兒女那種家 不同 菩薩的家叫什麼呢-叫菩提心 什麼叫菩提心呢 心心念念-要有佛的智慧來利益眾生 所以上承佛道-下化眾生 就是菩薩的家 他生命最高的價值-生命依托的地方 所以菩提心做為他的家 我們世間的人家有家法-國有國法 所以菩薩的家法是什麼呢-就是如理修行 按照佛陀指示的方法去修行 不是說我們研究就好了-理解就好了 不是-要如理修行 所以華嚴經就強調一句話說 如說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淨 佛法不是提供我們-來研究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研究的話呢-只是一堆資料 這也是很可貴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個佛法來實踐印證 從身心的淨化昇華當中 去理解佛陀所說的-一切法的道理 所以是解行並重 菩薩的家法-就是如理修行 這個是菩薩的家法 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 這地-以十地菩薩來講的話 是初地-歡喜地 二地是離垢地 然後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 這個十地-是斷了煩惱證到菩提 斷了一分的無明-就證到一分的法身 這個做為他的家處-他的家有一個地基 讓房子 我們一般人-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地 這個地-有個地點 然後才能建高樓大廈 菩薩的家處在那裡呢-就在這個十地 十地就是修十種波羅蜜-就是六度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再加上方便願力智十地 做為他的家處 諸忍為家族 這個忍是指什麼呢-是指無生法忍 證到一切法的不生不滅-這個忍就是確信 我們對某一件事情-親身經驗親身體驗 的確如此-那個就叫做忍 這個地方的忍-不是忍耐的忍 而是親自證悟了-的確如此 那就叫做忍 那麼最大的一個忍就叫什麼呢-就是無生法忍 證到一切法的不生不滅-緣起如幻 那麼這個就叫做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就是他的家族 大願為家教-菩薩的家教是什麼呢 大慈大悲大願力-來廣渡眾生 這是他的家教了 滿足諸行為順家法 菩薩修六度萬行-以六度萬行做為隨順家法 所以前面說到-如理修行為家法 要以滿足諸行-就是順這個家法 勸發大乘為紹家業 菩薩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自己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也勸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這是讓所有的眾生-都離惡向善向光明 所有跟我們一般人講到-怎麼樣光宗耀祖不太相同的 我們一般的光宗耀祖-只是侷限在自己家族的繁榮 但是菩薩就不同的-所有的眾生都是他的家族 所有的眾生-只要他向善向光明 那麼就是菩薩的家族-愈來愈多愈大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我常常講 我們不會孤單的-我們不會孤寂的 第一個-有佛菩薩來陪伴我們 第二個-有佛法的法喜來陪伴我們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我們發菩提心 我們行菩薩道-我們修六波羅蜜 自自然然的我們-跟菩薩就是同行同願同業 所以我們就世世生生-跟佛菩薩相聚在一起 物以類聚-義氣相投 這就是自己發心-也要勸眾生發心 自己行菩薩道-也勸眾生行菩薩道 這樣子大家同行同願 慢慢慢慢善的力量-就會愈來愈擴大 所以勸發大乘為紹家業 跟我們世間的人不同 一個企業一個企業-愈來愈多事業愈做愈大 最後不幸兄弟鬩牆了-鬧到法院去了這不同 因為那個是有我執的-菩薩是沒有我執的 所以就不會出問題了 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 我們世間的人-喜歡組內閣喜歡當老大 所以你爭我鬥-拚的你死我活 大家都想當一國之君-掌握生殺大權 那麼菩薩不同-菩薩當王太子是什麼樣子呢 他有智慧-斷除一切的煩惱 用佛法來灌頂-叫做一生所繫菩薩 所謂一生所繫菩薩就是說 他這一生結束以後呢-下一生他就成佛了 他有生相無明沒有破-生相無明破了成佛了 所以等覺妙覺以後呢-就是成佛了 次一生要成佛就叫做-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 這是一般習俗來講的話 像印度-他們要當國王的話 王太子坐在-金銀珠寶的寶座上面 然後就叫百姓或大官員 到四大海水-個個拿一瓶的海水 四大海水拿回來之後 就把它放在一起-溶在一起 然後老的國王就把這個水-澆在王太子的身上 那就是說國家交付給你了-灌頂了 那麼我們佛法裡面-就是引用這種道理 不是真正去拿水來灌頂-不是這個意思 以佛法象徵是一個水-洗淨我們身心的污染 不是說讓你得到一個權位-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法水灌頂-做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 不是名利之爭-洗淨我們所有身心的塵垢 然後就成為一生所繫菩薩-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這個就是-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 我們一般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成佛了-做為他的淨家族 能淨化這個家族 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 生如來家-住佛種性 能修諸行-不斷三寶 這個是菩薩-有智慧有悲心 來利益眾生-所以超我們凡夫地 菩薩的心念-跟我們的心念不同 我們的心念都是在-自我的身上轉 我能得到什麼-我能擁有什麼 然後我的知名度-我的享受 我擁有的財富-我們凡夫所想的都是這些 菩薩所想的就不同了 菩薩就想這個社會-我是社會當中的一份子 國家的一份子-我怎樣盡我的一份力量 來服務這個社會-服務這個國家 利益這個眾生 所以菩薩所想-所說的所動的心念 都是為眾生-利益眾生 所以菩薩是超凡夫地 我們一個人-整天所想的是我是我 這個我相愈來愈大呢-這個我就愈不自由 菩薩所想的都是眾生眾生 所以他的我就慢慢淡化了 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所以無我就能行大悲-無我跟大悲是結合在一起的 眾生有我-就自私 多多少少都還有-自私的傾向在內 所以煩惱就老是不斷 所以菩薩能超凡夫地的地方 一個是無我-因為無我所以有智慧有悲心 超凡夫地-入菩薩位 然後生生世世-就生在如來家 住佛的種姓-就能夠修六度萬行 然後三寶-就這麼永遠流傳下來了 接著說菩薩 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 生處尊勝-無諸過惡 一切世間-天人魔梵 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 這個是講到菩薩 一般來說菩薩出現在世間-身處是尊勝 你看釋迦牟尼佛-來到這世間的時候 是一個王太子-是不是 在我們歷史上來看-許許多多的宰相 很有名的宰相-像斐休宰相 許許多多的大官-都是菩薩的示現 因為他有崇高的地位-他影響力很大 所以他施仁政德政-關心百姓子民的痛苦 所以公門好修行 宮門當中-佈施一個仁政的話呢 就可以救萬民 所以菩薩出現生命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富貴家庭 有地位的家庭-因為他的影響力才大 這是從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來看的話 他是以國王的身份-王太子的身份來出現 這是講到菩薩-出現生命的尊勝 尊勝的一個家庭-好的家庭 地位崇高的家庭 但是跟我們一般人不同的是 他在這種崇高地位當中-他不會迷惑 我們一般人如果是出現在-地位這麼高的家庭的時候 會驕傲-驕慢 瞧不起人-然後造孽 吃喝唱跳-那麼這個就麻煩了 所以菩薩在五欲當中呢-不被五欲所迷 這是菩薩特別的地方 所以說無諸過惡-他在這麼好的環境當中 他不會迷迷糊糊造惡孽-這個就是無諸過惡 菩薩有這麼殊勝的智慧-有這麼大的悲心 所以一切的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 菩薩的德行-菩薩持戒 禪定智慧-又有悲心 又不被世間的污泥所染-不被世間的五欲所染 所以能夠得到-世間的天人魔梵 沙門婆羅門-來恭敬讚歎 接著我們說了-一起唸 (經文部分) 菩薩摩訶薩 生於如是尊勝家已 知一切法如影像故 於諸世間無所惡賤 知一切法如變化故 於諸有趣無所染著 知一切法無有我故 教化眾生心無疲厭 以大慈悲為體性故 攝受眾生不覺勞苦 (經文結束) 這個是菩薩有悲心-有願力 有福德-有智慧 所以生在一富貴家而不迷惑-為什麼呢 菩薩的智慧-能夠通達一切法 在他看起來-就像影像 影像-我們知道這個影像是不實在的 快速變化當中-給我們一個錯覺而已 所以菩薩知道一切法-就像是個影像不實在 於諸世間-就無所惡賤 這句話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常常會感歎 世風日下-道德淪亡 這個社會很糟糕-政治環境 種種的一切-看起來是亂糟糟的 好像是末日的感覺 然後我們會覺得-生存不下去 活不下去的那種感覺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人-有這種錯誤的看法 我們知道蓮花-如果用乾淨的水去養的話 養不起來-一定要用爛泥巴 爛泥巴裡面-如果放一點會發臭的豆腐渣 我曾經種過一些蓮花-就是用豆腐渣發臭了 就把它放在蓮花的根部-那蓮花開的特別漂亮 因為爛泥巴裡面-再加上豆腐渣 營養夠了-開的很漂亮 這個世間-沒有錯 眾生無明-好鬥 那麼這個世間慢慢慢慢-有許許多多不好的現象出現 這是我們發悲心悲願的時候-最需要我們的時候 我們感覺討厭-我們厭離他 這個不對 因為世間的亂象-它不是永遠如此 它也是隨著有心人-慢慢慢慢可以轉變過來 所以如果在黑暗當中-沒有月亮沒有太陽 可是一顆孤獨的星-也是給人類帶來一個光明 那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就像一顆星星 如果沒有月亮的話呢-這麼多星星的時候 我們還感覺世間-還有一絲希望還有光明 所以我們要抱著-永不失望的信心 不要去討厭這個世間 這是對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來講 這是一種態度的問題 如果我們一直覺得這個世間 一直強調五濁惡世-這個末法時代 沒有辦法了-我們只有逃避這個世間 離開這個世間-我們才能得救的話呢 那佛教的發展它就-慢慢變成一種病態的發展 那病態畸型的研究佛法態度-就造成佛教畸型的發展 一信佛一學佛了-就覺得世間是無可救藥 沒有希望-沒有指望了 我們何不這麼想呢-就是世間亂 世間種種的不理想 這正是我們發心信佛學佛 來攝化眾生最好的機緣 好好的去保握這個機緣-去利益眾生 那會顯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如果世間很好很好-大家都守道德 守規則-大家都是互相禮讓 那還用你發心來渡化他嗎-是不是 所以行願品裡面說 因為見眾生苦起大悲心 因發大悲心而起菩提心 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 所以菩薩能證到無上菩提 這個無上菩提-是眾生賜給他的 是眾生賜給他的 因為眾生種種的折磨-眾生種種的惡劣 所以菩薩才起大悲心 因為大悲心才發菩提心-來廣度眾生 所以是眾生賜給他-得到無上菩提 這是談到-我們學佛的一種態度 於諸世間無所惡賤-無所惡賤 否則的話我們捨一取一-也是一種執著 執著就證不了道了 這個是菩薩有智慧-看世間就如影像不實在 透過我們的努力-它就會轉變 所以抱著一顆-永不失望的信心 來陪公子讀書-陪伴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 那麼要有什麼本事呢-接著說了 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於諸有趣無所染著 要有這套本事 離染的力量很強-拒惡的力量很強 不會被五光十色的-林林總總的現象界所迷惑 不被它所染著-這是菩薩度化眾生的本錢 那要怎麼辦呢 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所謂變化就是說 種種條件配合之下-有這麼一個暫時的假象 就這麼變現出來的-就像是變魔術的 一下子變黃金珠寶-一下子變成吃的穿的用的 然後我們覺得他真了不起 其實只是他的技術很好 快速的移動當中-給我們一個錯覺 好像它無所不能的-變化出許許多多東西出來 事實上-都是假的 這個是菩薩有這個智慧 知道世間-就像變魔術一樣的 像三菱鏡千變萬化-了解它暫時的假像 不會被它所染著 還有一個本事-是什麼呢 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心無疲厭 我們如果有我-我們來修學 我們來攝化眾生-都是有限的 覺得好累喔-說這麼多法很累了 然後有一個我-眾生傷害我 不知恩報-還要恩將仇報 所以有我修行很難-很難哪 但是菩薩就不同了 菩薩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就心無疲厭 他不覺得累-功德不嫌多 眾生再多再煩-菩薩都能夠很有耐性去攝化 接著又說了 以大慈悲為體性故-攝受眾生不覺勞苦 不覺勞累了 因為菩薩大慈大悲-看一切眾生 都是多生多劫-來的父母兄弟姐妹 都是多生多劫的老朋友 他們沒有智慧-不斷的造業受苦 因為沒有智慧-不能了解一切法的如幻如畫 如影像如變化 所以眾生沒有智慧-就被這些法來迷惑了 菩薩就不忍眾生苦-就是隨時隨地來攝化眾生 他不會覺得好累好累喔 我們一般人上班回來以後呢-第一個好累喔 是不是-我們都會想 菩薩攝化眾生-他不會說好累好累喔 沒有這種念頭 因為什麼呢-歡喜心 菩薩見到眾生離惡向善-生歡喜心 他看到眾生走向光明-他生歡喜心 他看到眾生做善事-他也隨喜 他生活在一個歡喜的當中-所以他不覺累 道理是這樣子 接著我們看到二二六頁 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 這個是我們一般講到成佛-怎麼成佛呢 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才會成佛 所以叫做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那我們一看到這個 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我們會想說-這個不知道要什麼時候 才能夠做成佛 因為這個時間這麼長-我們就會害怕 我們害怕什麼呢-這個生死輪迴好可怕 一生一死就會有隔陰之迷-隔陰之迷 我們修的-一到來生忘光光了 忘光光以後呢-我們又重頭再來修 不曉得要修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劫多少劫才會成佛 這是因為我們眾生用實有 實實在在的我-實實在在的時間 有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才能成佛 這是用實有來看的時候-的確要成佛就很難很難 三大阿僧祇劫-幾千萬年幾億萬年 那真的有難算了-是不是 一個阿僧祇劫-就不得了了 可是我們了解一下 阿僧祇劫-是不是有一個定數 是不是有一個定數-它不是一個定數 是不是-它是無量的意思 我們舉個例子來講 假如是一百公尺-跑得快的人 目前來講-世界跑最快的人是十秒 跑的慢的人-廿秒卅秒都在跑 是不是 這時間有沒有一定的呢-沒有一定 那如果是精進跟懈怠-成佛來講是不是就差很遠 所以像釋迦牟尼佛跟彌勒佛 從經典上來看的話 彌勒佛先發心先行菩薩道 但是釋迦牟尼佛-超越他九劫十劫成佛 為什麼呢-精進 那麼時間的長短-是跟我們的精進跟心有關 所以-我們不要把它當做實有來看 三大阿僧祇劫-那幾千萬年幾億萬年 真不曉得-何年何月才能成佛 不能這樣去想 而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來講-最重要的是知見是智慧 如果我們有智慧-我們知見正了 若有於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歷百千生-終不墮惡道 這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最重要的一個 我們得到正見了-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我們就不會墮落-就會不墮落 所以這一生當中-我們一定要成就正見 絕對相信因果-相信佛法僧三寶 相信佛菩薩的戒-得到四不壞心的話呢 我們就不怕什麼隔陰之迷-就不會怕了 知道嗎 信佛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見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 在華法經裡面講到 諸佛來世間就是開佛之見-示佛之見 我們是入佛之見-悟佛之見 我們要有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 這個就是阿含經常說的 若有於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歷百千生-終不墮地獄 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最重要的就是知見的建立 有了正知正見-自然的就是離惡向善 變成強而有力的-不會被這個世間所染著 所以我們得到正知正見以後 我們的身心如法-身心如法 相信因果相信佛菩薩-相信佛菩薩的戒律 那麼我們自然就世世生生-能夠投生在善道行菩薩道 所以不要被一般人-所說的隔陰之迷 來影響我們信佛學佛-的信心跟勇氣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要 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 就是我們要-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有正知正見 有正知正見就不會墮落 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話呢 當然地獄惡鬼畜牲-就會有份了 所以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 也就是不會說因為我們-一想到要有三大阿僧祇劫 我們就產生一個恐怖了 因為劫數的長短-是跟我們精進 跟我們正知正見有關係 如果我們有正知正見-很精進的話呢 那麼成不成佛-快或者是慢呢 這個已經不成為一個問題 因為在無限的生死當中-只要不迷惑 我們不斷的去攝化眾生-利益眾生 而不執著的話-那功德不嫌多 可以在無限的生死當中-來一顯我們的身手 一展我們的身手-去利益眾生 所以了達生死猶如夢故-就不會產生恐怖的心理 接著說 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疲厭 這個諸蘊是指-色受想行識五蘊 我們這個五蘊身心-也是如幻如化 到底那一個是我 我們的色蘊是指四大-地水火風 我們的心理-第一個是識蘊 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 我們產生認知-辨別的一種作用 當我們產生認知作用以後呢 我們就會以過去的成見-來想像來判別好或者是壞 對我有利或者是對我有害 所以經過想蘊以後呢-就會產生了受蘊 感受好或者是不好 有了感受以後呢-我們就產生了行蘊 行蘊就是瞋恨的行為反應-或者是貪愛的行為反應 就是對我們的感受-產生了反應了 這是我們眾生-不斷的透過六根來認識六塵 在六根六塵當中 產生了認知辨別的作用-想像的作用 然後再加上感受-產生了貪愛瞋恨的習性反應 這是眾生-老是在走老的路子 不斷的接受外面的刺激-產生感受以後呢 就把這個感受 苦受跟熱受就產生了-貪愛跟瞋恨的習性反應 所以我們不斷的-接受外在世界的刺激 然後又把這個刺激 變成我們內心裡面-貪愛瞋恨的種子 我們累積了-許許多多貪愛瞋恨的種子 所以我們想盡辦法-要幸福要快樂要沒煩惱 可是就是沒有辦法 那就是-我們內心裡面有千千結 內心裡面-有許許多多不淨的種子 這個不淨的種子-就叫產生我們身心的感受 不舒服-然後煩惱就不斷產生出來 所以世間一句話叫什麼呢-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安放著-許許多多貪愛瞋恨的種子 所以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淨化我們的內心 我們內心淨化了-我們身心就安祥自在了 那如果說我們只知道-佈施做善事 或者是我修修禪定 我用種種的方法-讓我的心專注 這樣子我們就忽略了-淨化心靈的過程 那就達不到效果 這個地方要我們了解-諸蘊是皆如幻化的 透過持戒的基礎-透過專注禪定的訓練 我們會發現到-我們的色受想行識 是在快速的生滅變化當中 找不到一個永遠不變的色蘊 識蘊-想蘊 受蘊-還有這個行蘊 這五蘊本身也是-因緣生因緣滅如幻如化 要如何了解諸蘊-皆如幻如化的話呢 我們去示現色身-而無疲厭 我們就不會疲倦-覺得累得累 因為我們必須有這個色身-才能攝化眾生 必須藉著這個假的色身-我們才能夠借假修真 來修這個智慧 所以我們覺得-色身反而是件是個好事 自我的成長-也是我攝化眾生的工具 所以這些都是如幻如化的 這是因為我們-了知諸蘊皆如幻故 示現色身而無疲厭 世間的人為什麼覺得-色身是疲厭是不好的呢 因為身-讓他遭受到老病死的痛苦 憂悲苦惱 菩薩了解這個身是如幻如化 五蘊是如幻如畫的-它不會去執著 當我們這個色身-有老病死的出現的時候 它覺得這很合理-這是本來的事情 本來應該如此-它不會受到這個老病死來困擾它 所以他它受生-在六道當中的時候 他不會覺得很累很累-很討厭 這是因為菩薩有智慧 了知諸蘊皆如幻故-而示現受生不會去疲厭 接著 知諸界處同法界故-於諸境界無所壞滅 我們存在的一切-有生理的 有物理的-有心理的 這個叫十八界 物理的來講的話就是 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我們叫做六塵 我們的生理方面來說的話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 根就是生出的意思-長出來的意思 六塵跟六根接觸了-就會產生六觸 產生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 身識-乃至這個意識 所以六塵六根六識-三六一十八叫做十八界 那為什麼叫界呢-就是它的作用 有一定的界限-它有一定的界限 色塵有色塵的功能-眼根有眼根的功能 眼識又有眼識的功能 這是個個不同-各有它的分際 這個十八界-在菩薩的智慧觀照之下呢 這十八界的當下-也是在展現法界的如實相 在我們凡夫以-差別實有的觀念來看的時候 色聲香味觸法-個個有其體性 好像有實在的什麼-會傷害我們 但是以菩薩的眼光來看 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 這一切一切 都是法性的流露-法界性 什麼叫法界性-就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是空性的 在心經裡面就說-色即是空 形形色色的本來面目-就是空無自性 空無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 所以在一切法的當下-就展現它的空性 所以它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在生滅 所以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法性的流露 那麼菩薩有這個智慧-所以入於諸趣不生倒惑 菩薩在地獄惡鬼畜牲-人天阿修羅 為了攝化眾生-他必須投胎轉世 他不會執著這一個五蘊身-也不會被五蘊身迷惑 那麼在六道當中-來廣度眾生 而不會生顛倒-什麼顛倒呢 非常計常-非樂計樂 非我計我-非淨計淨 這個常樂我淨 眾生得到這個五蘊身的時候 我們就會去想-這是永恆的 這是快樂的-這是清靜的 這是我的-有一個我 那麼我們有這個顛倒 菩薩招感了這個五蘊身-去攝化眾生 只是利用它來修行-去攝化眾生 他不會在這個五蘊身上 去起這個倒惑-顛倒的迷惑 我們眾生呢時時刻刻 都會執著這個-四大五蘊合和的身心 是永恆的-有我的 是快樂的-是清靜的 那麼我們有這個-顛倒的想法的時候呢 我們就會去造業-受苦 輪迴不已-迷迷糊糊的 菩薩就不同了-了解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 所以知諸界處同法界故-於諸境界無所壞滅 因為一切法-都是法性的流露 或是在展現法空性 我們不會想說-這些來障礙我們 我們把它搬開-拿走不會去妨礙我 這不會這樣子的 我們不是說-消滅外在的境界 讓我不煩惱-不是這樣子 所以有一句話說什麼呢 世間到處都是有刺 你要把刺都搬走-你才走路的話 怎麼辦呢 把那些石頭跟刺都拿走-你才走路的話 這個不行 我們就穿一雙鞋子-很厚的鞋子 那你就可以走遍天下 你不能說把這世間-所有你不喜歡的 搬開-走開不是這樣子 只有改變自己-改變自己 所以於諸境界無所壞滅 改變我們的內心 而不是說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迎合我 所以過去有這麼一個故事 說有一個皇帝-他也信佛教也信道教 聽說這個道士很厲害-畫符唸咒以後呢 他可以把這個山-移到前面來 那皇帝就說好吧-你們來比比看 那一個神通大-我就信那一個的 那麼這個道士很厲害了 他就會符咒-把這個山變化了 移過來移過來-這個山真的就慢慢走過來了 哇-這個皇帝就覺得很了不起 好-那師父就換你了 師父就說-山啊移過來移過來 那山也沒有移過來-他唸的符咒不靈了 好吧-你不來那我走過去 我去-結果皇帝他後來悟道了 知道嗎 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唯有改變我們的心態 來適應這個世界-是不是 你說所有眾生-都來到我前面聽我說話 人家那有時間來呢 你知道自己親自去拜訪-是不是 窮鄉僻儴的地方-我們都可以去啊 你說窮鄉僻儴的人-鄉下的人 你們來都市聽經聞法 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那只好我們去了 所以這個悲心跟智慧-是很重要的 有悲心有智慧 我們就不想說 我改變世界-世界來適應我 而是改變我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 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這是菩薩的智慧 接著說 知一切想如陽焰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 這是講到我們這個想蘊-想蘊 也是如陽焰不實在 我常常講-我們眾生做心的欲奴 我們心想什麼-馬上當下的一個念頭 我們馬上就要得到一種回饋-這是眾生的毛病在這裡 心想馬上要事成 所以這個很麻煩-很麻煩 那麼我們的念頭很多很多 那我們的念頭-前念跟後念連貫不起來 不能連貫-甚至沒有相關性 因為我們的念頭-不是過去就是未來 一下過去一下未來 而且對外在的-我們特別關心 所以我們不斷-在未來過去中打轉 前念跟後念-完全不能連貫 想起來我們真的是很悲哀 就是我們念頭不能相連 如果我們拿一張紙來記錄-我們根本就記錄不下來 因為我們還有克制的能力-所以我們是正常人 所以發瘋的人-他的念頭一出現的時候 他就不能控制-他就要去實現 那麼這個就叫發瘋 所以我們等於是半瘋而已-知道嗎 因為我們前後念頭不能連貫 一下天一下地-是不是 包山包海-很可怕 這個是我們眾生的一些毛病 所以菩薩 知一切想如陽焰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 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 一切法-色法心法 一切法如幻如化 所以菩薩-入魔境界不起染著 因為一切是如幻如化-都是在展現無常無我 所以不會被-無常無我的境界所染著 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 得自在故-於一切趣通達無礙 這是講到菩薩的智慧 我們講到法身-其實法身就是以法為身 那我們眾生最寶貴最寶貴-就是這個身體 那我們最愛最愛-的東西是什麼呢 是錢-視錢如命 是不是 菩薩以法為身-以慧為命 通達一切法-對他來講是最重要的 以智慧做為他的生命-所以叫做法身慧命 那麼菩薩有法身慧命-所以他的煩惱就不會障礙他了 有了智慧-所以身心就自在了 在所有的六道當中-就能夠通達無礙 這是菩薩的悲心跟智慧圓滿 能夠在六道當中-來廣度眾生而沒有障礙 早上我們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華嚴經導讀五十六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