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51) 各位同學大家早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看-華嚴選集導讀 第一百四十四頁的中間 這裡是講到迴向 所謂迴向-也就是說我們的動機 我們修學的目的-動機是什麼 因為這個動機跟目的-就是一個方向 如果方向錯了-我們修的就白費 這裡談到迴向-值得我們注意 今天我們講的是 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昨天我們講到永離依處 也就是說我們信仰-宗教的修學 不是依賴權威 或者是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什麼 讓我們依賴就問題解決了 這種依賴的心-是一種怯弱、缺乏自信 是錯誤的方法 昨天講到永離依處 今天講到永絕所作 永絕所作-就是說對我們所做的一切 對己對人善心善行-不能去執著 永絕所作-不是說我們不要去做 而是做了以後不去執著 一般人稍微做了一點好事-就希望能夠登報登媒體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叫做無相佈施 我們所做的一切好事-不去執著 因為執著的時候-造成我們身心的煩惱 所以叫做永絕所做 另外一種迴向-就叫做永出諸有 這個有是指三有 一個是欲界、色界-還有無色界 為什麼叫做有 有就是有煩惱-有為有漏 我們修學的目的-就是超越 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一切煩惱 這個有-就是我們所說的有為有漏 欲界被欲望所縛住 如果一個人超越了欲界以後-來到了色界 但是色界當中被定所迷 定境會讓你好像喝了酒-叫做三昧酒 定境當中-那種寧靜光明喜悅 是我們修定人-一個很大的障礙 色界的這種定境-也是一種障道法 另外還有無色界-就太高深了 說他有精神嗎 不是很粗的-是微細的 自我的一種執著 所以我們說非有非無 這個是無色界 這個不是我們達到的 我們也不希望-進這麼高的境界 據說釋迦牟尼佛-剛出家的時候 跟六師外道去學 其中一個叫他-修非想非非想定 據說那種定-要八萬四千劫才會出定 在當時有一種記載 有一個修這種定的人-八萬四千劫 他一入定的時候-要八萬四千劫 他在修這個定的當中 他怕干擾-所以就到深山裡面修定 修這種定的時候-突然間有鳥在飛來飛去 因為深山裡面有湖 湖裡面有魚 我們知道魚-有一種會跳出湖面 所以會有個聲音 跳出來掉下來 在這湖面一跳-然後掉到水裡 碰一聲 這個修定的人-他聽到這個魚一直干擾他 他就在入定的時候-動了一個念頭 這些魚一直干擾我修定 將來我有本事的話-我就變一隻鳥 來吃你這些魚 他就動了一個很微細的念頭 據說就是在定中-動了這麼一個念頭 結果他後來就變了一隻-專門吃魚的一種鳥 所以我們修定的人 如果你在定中-有一點點差錯的話 會出很大的問題 所以定不能斷煩惱-定只能伏住煩惱 如石頭壓草 我們現在一般人修定的話 不知道說-定中的光明寧靜喜悅 很迷人-但是不能開智慧 但是定會發神通 入定會發神通 有一個和尚-他就到深山裡面打坐入定 打坐入定的時候-因為幾天沒有吃了 肚子餓了 就在這個定中-突然動了一個妄念 動了什麼妄念呢 因為他是北方人 現在如果有一碗-芝麻醬麵的話多好 餓了幾天就在-這個定中的時候 突然間動這個念頭 糟糕了-這個念頭一動以後 就突然間-滿嘴巴的東西給他吃 好吃好吃 然後就從山上飛過寺廟 飛過寺廟的時候 裡面的人說-師父你看某某在山上修定 竟然從天空飛下來 糟糕,他這個麻煩了 大家就一看他 他就滿嘴巴的-蚯蚓還有泥巴混在一起 塞了滿嘴巴的泥巴跟蚯蚓 他一直說好吃 後來方丈和尚-就用引磬敲三下 他醒過來了 他一看-這麼多人看他 方丈和尚說-你怎麼樣子啊 他說沒有 我肚子餓-有人送我芝麻醬麵給我吃 他說什麼-你吃芝麻醬麵 你挖出來看看吧 嘴巴挖出來-一條一條的蚯蚓還有泥巴 就是在定的當中-如果沒有智慧的話 會動那個念頭 你會生理上面的反應 你覺得很餓的時候 他就反應有芝麻醬麵 他最愛吃的東西-就動這個念頭 一執著的時候-魔就趁這個念頭 送東西來讓你吃-你還覺得很好吃 所以我們說修定 大家不以為-很欣賞說入定多好 入定如果沒有智慧的話-會出問題的 這個定會產生神通 你這個神通也是很危險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戒、定、慧 定只是一個手段而已 如果你太專注修定的話 會很容易落入外道 這個不好 這個地方講到說永出諸有 一個是欲界-一個色界是禪定的 然後無色界 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超越三界 但是我們講話-說超越三界 不是說離開三界-到哪一個地方 不是這樣子的 而是說你在欲界 不被欲界的-財色名食睡所染污 執著,迷惑-在欲界當中得到自在 你入定當中-這個色界當中 你也不沈迷這個定境當中-這就是離開色界 然後在無色界的時候-你也不會沈迷在定中 我們修行就是這三個關卡 第一個關卡就是欲界-財色名食睡 如果通過-這五個關卡的話呢 還要第二個色界-就是定境 色界的定 因為定-比欲界的欲還要快樂 各位你們沒有入定的人-不曉得這回事 定的當中 他是超越-我們世間人的財色名食睡 那種五欲的樂 修定的人他自然-就會遠離世間的五欲 因為定樂超過五欲的樂 但是我們眾生-大部份都是執著 離開欲界的財色名食睡-就沈迷在定的當中 這點很麻煩 所以我們修學的目的 我們這裡講迴向 就是我們修學的動機-目的方向 一定要先把它抓正 就像我們開車-方向盤要抓正 方向盤抓錯了-偏一邊車子就歪掉了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永出諸有-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永捨諸取-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這是我常常講的 我們修道跟一般的求學-修學是不太相同 為學是日增-希望學越多越好 廣學多聞 但是我們修道的話-剛好相反 是道日損,損失又損-無法可損 我們對生命的執著-對財富的執著 對名利的執著 以至對我們所修行的方法-的一種執著 這一切的執著 在修道的過程當中-到最後的時候 全部都要捨掉 所以說捨盡道方成 捨去一切的執著-道業才成就 舉個例子來講 古代的人有什麼-捨身取義 捨掉這個生命取這個義-在我們一般來講很了不起 但是以佛法來講的話-還是有一個執著 我執著一個義氣 我們坐船 沒有錯還沒過河-我們要把船抓的緊緊的 但是過了河-這個船要讓別人再坐 我們不能揹著這個船走 所以不管我們修行什麼法門-一定是捨盡道方成 有一個我有一個方法-讓我修 有一個道被我證-這個能所不能雙亡 就不能悟道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注意到這一點 捨去一切的執著 假如說我們執著生-我們就會什麼 我們執著生的話就怕死-所以叫貪生怕死對不對 我們執著這個世界是不好 我們就想貪求-到另一個世界去 這個叫捨一執一-捨一取一 捨掉一個去執取一個-叫做捨一執一 捨一取一 這個也是不究竟的 所以永捨諸取-這是我們修學的一個方向 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永出世法,至於彼岸 世間法叫做什麼呢-有為有漏 有所造作有所煩惱 世間的-比如說榮華富貴吃喝唱跳 榮華富貴-在一般人來講這是很難得的 但是畢竟-就在這榮華富貴當中 讓我們的心性貪婪執著-不能長出智慧 所以世間法再崇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 並不能解決-我們心靈上的問題 心性上的問題-生命上的問題 沒有辦法 如果是說我們心靈的問題-煩惱的問題 可以用錢或者財富-或者是地位來解決的話 那釋迦牟尼佛就不用出家-他是皇太子 皇太子又有錢有勢-什麼都有 所以我們心性上的昇華淨化-那一定是要靠自己修行 不是用金錢可以買 師父幫不了忙 佛也幫不了我們的忙 佛他只能-告訴我們一個方法 一定要自己去做去修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要自己去淨化心靈-淨化生命 這個工作-沒有人可以代替 一定要自己來 師父只能告訴你-這麼一個方法 然後世間有一句話叫-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它有道理 所以佛陀一再強調說 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你一切的問題-一定要靠自己去解決 靠自己去覺悟 靠自己去解決-去奮鬥努力去精進 沒有一個外在的什麼-可以幫助你一下子 讓你如何 沒有這種,不可能 這個是講到我們修學佛法-要有這種觀念 叫做永出世法 因為世間法-都是有為有漏的 有得有失的-有成有敗的 有煩惱的-有歡樂、有喜悅 悲歡離合 它都是連在一起 世間法是一種相對性的-暫時性的 出世間法就不同了 我們講出世間法 不是說離開世間-到哪一個地方 不是這樣子的 是說在這個世界當中-不被世間法所迷惑 我們說這個人-已經出世間了 很殊勝,很超越 叫做什麼呢-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有這麼一種形容詞 永出世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這是講到我們修行-以不執著為最高明 連不執著也不可執著 如果還有一個念頭說-我不執著 那算不算執著呢-也算執著 我們講是講不執著 可是我們不能說-我在修不執著的法 這樣子又反而變成執著 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則為隨順佛住 我們一起唸好了 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隨順義住 隨順迴向住,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隨順真實住 隨順清淨住 這個就是說-我們已經安住在佛住法住 安住在這個智慧-安住在這個菩提上 這個是如果我們能夠不執著 我跟我所也不執著-我所修行的法 我所修行的功德 這一切一切-我都不執著的話呢 我就能夠安住在這個佛-崇高的德光當中 而且也是隨順法而安住 我們現在來研究這個法 什麼叫做法-法的特質是什麼 前幾天台大的一個學生-就問到我這個問題 什麼叫做真理 我就告訴他說-法就是真理 那什麼叫做法 法有的時候我們叫做法性 為什麼稱為法性-就是永遠不變的特性 它永遠如此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 一切法的本性-是永遠如此它不會改變 世間有沒有這種東西-有,因果是不是 一切法的存在 有它的前因,有它的後果 從時間來看-一切法的特性 一定有它的前因後果 比如說我們先下種-然後才會冒芽 這有一個先後關係 因為冒芽以後-慢慢會長出葉子 芽在先,葉子在後 有了葉子以後,開花 開花在先,結果在後 這一定有一個次序 如果我們不下種-也不冒芽 也不開葉,也不開花-也不結果,都沒有 這個有一個前後性-是必然性 是永遠如此 我們說這個是法性如此-這就是真理 另外一個是什麼呢 從空間上來講 空間上來講的話-就叫做因緣緣起 世間存在的一切-一定有它的主因和助緣 譬如說種子是主因-可是主因不夠 要有泥巴、要有水-要有陽光 還有空氣、還有人工-還要除草 還要施肥 有這麼多的助緣-結果開花結果 主因跟助緣-是從空間來觀察萬事萬物 一切一切-都是有主因跟助緣 這個道理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可以不斷的重覆實驗 所謂因果也好-因緣也好 我們可以不斷的-拿來重覆實驗 而且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中國人吃飯會飽-外國人吃飯也會飽 這個可以重覆實驗-是不是 我們很累的時候睡-覺起來精神很好 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 因果 中國人種花木-要用泥巴 外國人也要用泥巴 你到外國去也是一樣-可以重覆實驗 它有主因又有助緣-有助緣就能夠結果 這個道理-可以不斷的重覆實驗 又得到同樣的結果 沒有時間跟空間的限制 任何時空當中-只要有主因助緣 就會產生這個結果 這個因到果之間-有一個先後關係 這個就是真理 從時間來看 因到果,果又變成因-因又變成果 從前後時間來看-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定律 什麼定律呢-無常的定律 我們開始下種-它然後變化 長芽,冒葉,開花,結果 它是每一分每一秒 每一秒當中-幾百萬次的生滅 我們發現到一個定律-叫做無常 常性不可得-永恆性不可得 事事物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當中 這是從時間來觀察-法的特性 然後我們從空間-來觀察法的話 一切法都是有它的-主因跟助緣 它不是單一性-獨立性的存在,沒有 世界上沒有獨立性的存在 你說我很獨立-請問各位我們很獨立嗎 我們要有人幫我們-煮飯洗衣是不是 你種田他織布-我蓋房子給人住 你獨立嗎 你一個人自己要蓋房子-要種田要開車 什麼都要自己的話那不行 不要說我們很獨立 很簡單-現在如果沒有空氣 我們會怎麼樣-我們就死 空氣從那裡來呢-從樹木來的 從陽光來的 沒有陽光沒有空氣-我們馬上就死 人怎麼獨立 只是說我們的個性-比較不會去依賴人而已 有些人非常非常的依賴人-那就是不好 所以從空間上-來考察的時候 存在的一切-都是主因助緣 去因緣和合而成的 那我們就會找到一個結論 那個結論叫什麼呢-叫做無我 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 從時間上有前後因果-前因後果 我們發現無常定律 從空間上我們發現到-存在的一切都是主因助緣 我們就得到一個結論-無我的結論 找不到一個本體-找不到一個自性 找不到 存在的一切-只是暫時的假合 一種假象而已 這是法的特性 所以我們講說隨順法住 也就是說我們對一切法-了解它的無常性 了解到它的無我性 那我們就不會說-我找到一個什麼 來拯救我,被我依靠 它是永遠的存在-被我依靠,被我依賴 我們就不會-有這種行為產生了 這個是講到隨順法住 隨順智住-就是跟智慧相應 智慧跟知識不太相同 我們的知識-是一種相對性的 差別性的,有限性的 可是我們眾生都是用知識-一般的知識 知識可以謀生 智慧不同 智慧是屬於生命上的-安心立命上的 不太相同 智慧在了解事物的當下-沒有主客相對情形 智慧是超越能所 知識就不同 知識時時刻刻都有一個我-了解這個差別性 那叫做知識 能夠照上面所說-這種迴向的話 我們就能夠隨順智慧而住 隨順菩提住 隨順菩提 無上菩提也就是佛-無上菩提 隨順義住-隨順迴向住 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 這個都是說明-我們的迴向 我們修行的動機-跟方向正確了 就能夠隨順佛陀所說的義理-而安住 隨順佛陀所說-這種迴向的道理而安住 也能夠隨順境界而住 我們一般人 遇到什麼境界-馬上就被境界所轉 但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隨順境界而住 也就是說在一切境界當中-成就我們的善根 那我們眾生-是在一切境界當中 有這個悲歡離合 憂傷哀嘆 所以眾生的心-隨著境界轉 心隨境轉 七上八下 時刻不得安寧 信佛學佛的人-在任何境界上 去激發生命智慧的火花 從別人的頭上看到白髮 就想想有一天-我的頭髮會白 各位在高雄市-常常可以看到許多老人 走路慢吞吞的-彎腰駝背的 眼晴視線不清-拿著拐杖 我們就啟示到-有一天我也是如此 沒有什麼好怕的 我們會同情這個老人 他要過馬路-我們就帶著他走 然後我們也會想到-有一天我們會這樣子 所以我要趕緊的修行 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當中 時時都有佛菩薩 派種種的境界-來示現給我們 如果我們能夠-正知正念的時候 隨時就會在一切境界上-來成就我們的善根 增長我們的善根 這個是講到隨順境界住 隨順行住 這個行-有時候我們念成ㄏㄥˋ 就是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叫做六度萬行 隨順六度萬行去安住 隨順真實住-就是一切法的真實性 無常無我 我們如果能這樣迴向的話-就能安住真實當中 隨緣作主立處皆真 最後是隨順清淨住 就是我們的身口意 如果我們的方向是不執著 一切不執著 我們就遠離了貪瞋癡的惡習-跟戒定慧相應 就能夠隨順清淨而安住 最後我們來看看 這麼多的迴向-尤其是不執著這個迴向 它到底有什麼好處 我們一起來唸-菩薩摩訶薩 如是迴向 則為了達一切諸法-則為承事一切諸佛 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 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 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違因緣道 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這就是我們-講到善巧迴向裡面 如果能這樣迴向的話 那就是真正的-了達一切諸法 這是第一個 真正的我們自稱為自己是-佛門弟子、三寶弟子 佛的特色、法的特色-僧的特色 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個特色當中 讓我的身心-與佛法身的特色相應 才稱為是三寶弟子 一般人常常自稱說-我是三寶弟子 那只是掛一個名 而不知道佛的特質是什麼-法的特質是什麼 僧的特質是什麼 不知道使自己的身心-去淨化昇華 跟佛法僧的特質相應 假如我們能夠以不執著一切-為我們修學的方向 指導的最高原則的話 這樣子就是算是-通達了一切法 跟法相應 有一句話說-見緣起則見法 見法則見佛 道理就是在這裡 我們一般人以為是說-我們打坐入定 佛現身給我看-見到佛 而事實上我們講真正的見佛-是見一切法如實相 見到緣起法的人-就是見到法 見到法的人-就是見到佛 能夠這樣不執著的話-才是真正的承事一切諸佛 這個是講到迴向 真正的無著的迴向-才是真正的承事一切諸佛 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我們一般以為說-我買鮮花水果 買幾包餅乾去拜拜-就是供養 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而這個地方是告訴我們-以不執著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身求 不著異相,不著神通 才是真正的承事一切諸佛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承事上有很多層次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現在看到的佛書 最流行的佛書是什麼-放生、感應 我放多少生我病就好-我念多佛我的病就好 我念多少咒我的病就好 我誦多少經-我消了多少業障 然後我多好 或者是說-我要求生一個很好的孩子 我念多少經多少佛 這個都是有它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我們信佛學佛-只是說追求這種感應 怎麼感應呢 比如說我念佛-我看到佛示現給我看 我誦多少經-我拜多少懺 我做多少善事 我生男育女 身體健康-消災免難,延壽 如果我們把佛法-當做一種交換 我做這麼多的善事-我就感應到這麼多的好事 這種信仰的話 只是一般的民眾-初步的信仰可以這樣 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的時候 煩惱是永遠沒完沒了 生死是永遠不能解決 這是談到-我們信仰的一個層次 如果始終-停留在感應的階段 為什麼念佛-念佛就是想見佛 為什麼持咒-持咒會感應 大悲咒水可以治病 為什麼放生-因為放生可以增加我的壽命 我的病會好 我們做這麼多善事-誦經、拜佛、念佛、持咒 就是為了感應這些 我們已經把佛法貶值-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把佛法當做說等於是-世俗所求的這一切 那很可惜 佛法如果是僅止於-消災免難、添福延壽的話 那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非常的悲哀的事情 把佛法當做民間的信仰而已-非常可惜 這個地方講到說 了達一切諸法-承事一切諸佛 這個是值得我們-再三去研究這個問題 尤其談到放生的問題 我最近忽然間有一個感想-什麼叫做真正的放生 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是覺得放生 所謂放下就是說-放下你的大魚大肉 吃喝嫖賭的惡習-生命就得到重生 這是真正的放生-各位贊同嗎 你放掉了大魚大肉-人家就不會殺不會賣 人家就不會吃了 沒有人吃就沒有人養-就沒有人殺 那才是真的正的放生 所以我說第一個放生-叫做什麼 放下大魚大肉-煙酒、檳榔這些惡習 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重生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放生-什麼叫做放生 我們放下自我的身段 放下貢高我慢的心態 我們的生命就得到新生 還有第三個-我們放下貪瞋癡的惡念 狹小的心量-我們能夠去包容異己 那麼我們的生命-就能夠延伸長生 我們放下了自我的執著 我執我見 我的法身慧命-就能夠得到永生 這個叫真正的放生 然後我們要放棄什麼呢 我們要放的下功利主義 心量如針孔,功利主義 萬物自然就可以-萬物就自我去逃生 比如說因為我要放生-所以我去註文 本來在天空飛-水裡游很自由自在 因為你想我放了生 我買來放生以後-我就會消災免難 增福延壽 這個是功利主義 我把你買來再把你放掉 那牠已經死了一半了 有人去養有人去抓 如果我們放棄-這種功利主義的話 牠們各自去逃生 牠們就在這平衡的生態中-牠自由的生死 牠可以各自的逃生 所以我們放下了功利主義-狹?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話 萬物就可以各自逃生 這是我最近忽然有一個靈感 我們講放生-是放這種生才是真正的放生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常常要檢討自己 我是不是了達一切諸法-我是不是承事一切諸佛 我是不是隨順-這個法而安住 我是不是隨順-這個智慧而安住 隨順菩提而安住 如果我們不隨順這個法 不隨順佛陀所說的義理 我們只知道說-我誦經迴向、健康長壽 添福添壽-添子添孫 那是貶低了法的價值-貶損了法的意義 這是非常遺憾的 這個地方講到迴向 如果我們以無所著 做為我們修學的-最高的一個座標的話 那才是真正的-了達一切諸法 承事一切諸佛 而且是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 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 這是在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我們會去分別說-那一尊佛最好 那一尊佛最靈感 佛那有這些差別-佛佛平等 所以說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 這是談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有這種智慧 其中有一句很值得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來注意的事情 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在我們眾生的心境裡面 尤其是心靈的空虛 心靈上的一種寂寞 我們總想抓到一個什麼 擁有一個什麼-做我們生命的依託依靠 一般人有這種習慣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說 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這就是信佛學佛的人 最初我們可以-有一種分別的心 我要捨染去證到這個淨-捨染取淨 捨煩惱證菩提 最先我們可以這樣子 先分別一切法 但是一切法-在因緣無常的法性下 一切法是平等 那我們信佛學佛-不是說我抓到一個什麼 依靠一個什麼我就得救-不是這樣子的 而是通達一切法的如實相-不再執著我不再執著法 那我們說這個人解脫了 我想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我們掉到水裡面的時候-一慌張我們就會手腳亂動 他就會越沈下去 如果那時候你放輕鬆-整個身心放輕鬆 我什麼都不想他-也不想生也不想死 什麼都不想 整個身體放輕鬆-他會慢慢浮起來 只要你是放輕鬆,沒事 我看我們家裡的小孩子-床上掉下來會怎麼樣 當然是危險的事情 但是從前家庭裡面常常-有小孩子從床上睡掉下來 他沒事為什麼 他的體重還很輕 他沒有一個念頭說-我摔下去會死 他睡迷迷糊糊的 當然只要不要太高 低低的話-咚一下不會怎麼樣 人就不同了-人其實是嚇到的 人還沒掉下去之前 就想到我這樣掉下去-手會斷腿會斷 那個恐懼已經-讓你的膽子破掉了 那種執著是最可怕的 這個地方訓練我們說 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 這就告訴我們 不要以為說-這是一個五濁惡世 我們要趕緊的離開它 這個五濁惡世-這個生死輪迴太可怕了 老是用厭離的心-來信佛學佛的時候 慢慢我們就會-跟這個社會脫節 我們會覺得這個人也討厭-這個環境也討厭 什麼都討厭 所以一肚子的煩惱-就一肚子的病 信佛學佛的人 也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熱衷我去追求 去抓到擁有什麼 也不會說這個人很可惡 所以儒家有一句話說-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這就是我們眾生的無名-所產生一種貪愛執著 要不然就是瞋恨打擊排斥 這個就造成我們生死-不斷的輪迴的一個原因 最後說-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 違因緣道-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這個就是我們隨順法性 隨順法性的時候 我們就能夠-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這種勇猛精進的-往佛道上邁進 早上我們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