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37) 信佛學佛的人認為-出現生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可是菩薩的悲願為了攝化眾生 世世生生來陪我們-這些公子讀書來投胎轉世 乘著悲願願力- 來世間繼續出現生命 但是他出現生命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攝化眾生 讓我們一起來唸 (經文部分) 菩薩摩訶薩 智慧方便悉已通達 菩薩諸力皆得究竟 常勤教化一切眾生 恆以願心繫佛菩提 而為悲愍眾生故 成就眾生故 於煩惱濁世示現受生 種族尊貴 眷屬圓滿 所欲從心 歡娛快樂 而作是是念 我雖與此眷屬聚會 不見少相而可貪著 廢我修行 禪定解脫 及諸三昧 總持辯才 菩薩道法 (經文結束) 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菩薩的悲願 菩薩跟眾生的互動 菩薩怎樣看待眾生-看待自己的生命 因為菩薩有這個智慧 有方便-方便不是隨便 方便是透過智慧而產生-利益眾生的一種權巧 菩薩因為有方便的智慧 為了教化眾生 時時刻刻以菩提心-做為他生命最高的一個座標 什麼是菩提心呢-上成佛道 下化眾生 在他的內心當中-時時刻刻以菩提心 來做為生命的最高原則 我們人生命有限 所以一生當中-六十年七八十年 我們不能違背-大自然的這種無常法則 必須離開世間 有無量無邊的眾生-等待我們去攝化他 所以為了悲憫這些無量的眾生-成就這些眾生 就必須生生世世-在這個煩惱濁世示現受生 也就是以願力-慈悲的願力 來到這個世界投胎轉世 一般說起來 我們臨終的時候-到底會投胎到那一道 一般來說-一個是隨著我們的重 什麼重呢 譬如說很重的惡業-或者是很重的善業 我們造的業裡面有善有惡 其中最重最大的-那個業力就帶著我們投胎轉世 還有一個是隨著我們的習氣 譬如說我們喜歡讀書-喜歡禮佛 喜歡做善事 我們就投胎轉世到好的家庭 書香的家庭-做善的家庭 這個叫做義氣相投 還有一種是隨念 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起什麼念頭 是善念呢-是惡念呢 是恐懼的念呢-還是正知正念 那麼這一個念-臨終這一個正念 他就會投胎到一個善道的地方 菩薩是乘著這個願力-生前他就發願了 世世生生投胎到善良的家庭-來攝化眾生 這是學佛的一個正常道 這個世界-我們稱做五濁惡世 這個地方寫煩惱濁世-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出現生命 就多多少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圍繞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再好的家庭 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這身心上都有許多問題來產生 一個是來自於我們本身的生理-會老 會病 會死 第二個是-我們人跟人之間的一種衝突 因為感情思想見解不同 所以人跟人之間的互動 夫妻子女朋友同學同事 人跟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不得和諧 愛憎別離 這是人跟人之間所帶來的煩惱 另外是大自然-跟我們之間的一個衝突 譬如說地震-水災 風災 乾旱 整個大地的溫室效應-氣候的改變 所以我們看報紙 就說我們現代人-很多生下來的孩子 腦水瘤腦性痲痺-要不然就是過動兒 為什麼生下來這麼多過動兒 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師父為什麼現在-過動兒會愈來愈多 跟環境有關係 但是如果我們用時間來看的話 我認為我們現在的-這種空氣污染有關係 空氣污染有關係 生下來是過動兒的父母-他的生活空間就是空氣污染 我們機車汽車排出來的煙毒 所以工廠的毒氣-跟空氣污染有關係 然後我們的食品也有污染-很多食品都有農藥的殘留 尤其是動物類的食品-還有很多荷爾蒙的殘留 動物荷爾蒙的殘留 所以空氣污染-食品污染 環境污染-還有心性污染 我們現在做父母的 我們面對工商業世界-非常的緊張 父母親兩個人要去賺錢-兒女就交給菲傭來照顧 為了家庭生活-兩夫妻在外面打拚 然後面對的是一個非常競爭 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危險危機 這種心性上的緊張 所以父母親內心裡面-就是千千結 那麼內心裡面的千千結 加上空氣污染-水源污染 還有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 許許多多-讓我們心靈上的不平 政治上的-社會上的 許許多多的公義不得伸張 那種內心裡面有千千結 這麼多的因素-自然就會生下過動兒 或者是說生下的孩子-有畸形怪狀 許許多多的怪病 所以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不單單只是吃東西的問題 所以這是一個-煩惱濁世的世間 但是菩薩會不會看到-這個世間這麼齷齪他就不來了 不行 因為我們這一段-就是要講到菩薩的悲願 就是在這麼煩惱的濁世裡面-去出現生命利益眾生 那才是更顯出他的意義-更顯出菩薩的悲心悲願 那如果這個世界是個極樂世界 人人都是聰明有智慧有愛心 那用不著我們來渡化他-是不是 因為眾生糊裡糊塗沒有智慧 邪知邪見造許許多多的惡業 受了許許多多冤枉的苦 所以正是菩薩大顯身手-來利益眾生的一個環境 讓菩薩來引導眾生-走上善的光明 陪著眾生一起走向-光明的覺悟的彼岸 這樣子-菩薩帶著願力來投胎轉世 所以菩薩來到這個世間 因為他世世生生-都是從事利益眾生的工作 只是付出不求回報 所以他來到這世間受生的時候 必定是 下面這四句我們來看看 菩薩投胎的家庭-是怎麼樣子的 種族尊貴 眷屬圓滿 所遇從心 歡愉快樂 這個是菩薩修來的福德 雖然在這個五濁惡世投胎轉世 他畢竟要投胎到-種族尊貴 眷屬圓滿 所遇從心-就是他的衣食不缺 他想學什麼-就有那個經濟基礎去學什麼 想追求什麼學問-自然就有那個老師 同學來告訴他怎麼學 然後他在和樂的家庭裡面 在那氣氛當中培養出-高貴的高尚的氣質 我們知道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父母親不斷的吵架-兄弟姐妹也不斷的打架 在那種家庭裡面 那種心性-必定是報復充滿著內心 懷疑恐懼防禦-時時充滿在內心裡面 所以菩薩要投胎轉世-也會去選家庭 他會選好的家庭 菩薩選這個家庭-是怎麼去選呢 從自己去選-自己怎麼選呢 自己有好的心念-好的行為 好的善業 那你就有資格來選 就像你考試你的分數很高-那你就可以填寫第一志願 是不是 因為你讀書成績好-所以你就可以考第一志願 你就填第一志願就好了-其他不用選 因為你書讀得好 成績好 所以很自然的-你選那一個地方就上那個地方 那麼菩薩要選 種族尊貴 眷屬圓滿-所遇從心 歡愉快樂 也就是自己本身-能夠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然後能夠去關懷別人-去關心別人能夠去佈施 利益眾生廣結善緣 所以有這麼好的條件-自然他就招感 用他的菩提心善行-去招感好的家庭好的眷屬 衣食豐足歡愉快樂 所以菩薩來投胎轉世 大部分都是-比較高尚的家庭去轉生 這是有一個理由的-為什麼呢 如果這個人投胎到-很窮很窮的家庭 做壞事的家庭-做惡事的家庭 像印度的話呢 他們就有階級制度-奴隸制度首陀羅 那如果你投胎到首陀羅的話 第一個他沒有辦法受教育-他已經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沒有教育機會-他很難開展智慧 所以菩薩投胎轉世-大部分都是高尚階級 因為一般人對高尚階級-自然就生出一種恭敬心 所以很少說-菩薩投胎到乞丐的家庭 知道吧 因為他沒有造這個業-叫他怎麼去投胎這個地方 很難嗎-是不是 就像你的成績很好 你會不會考-第三志願第四志願 你絕對不會唸 你成績這麼好-自然就會想念第一志願 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講到這個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每天發願 願弟子世世生生投生-持齋吃素念佛的家庭 你天天這麼發願的話-這個念力這個願力 就會帶你投胎到好的家庭 所以我們對自己-生死的這種事情 每天要發善願 然後我們每天講的話-不要去傷害別人 然後我們每天做的事情-絕對不要去傷害別人 諸惡莫作眾善眾行 再加上訓練禪定的這種-自我心念的控制 很自然的我們就可以滿願-滿我們的願 所以這個地方跟我們一般平時-所看的佛法不是太相同的 我們一般聽到的佛法 就是說出現生命是痛苦的 人生是短暫-是痛苦是悲哀的 那麼這種觀念呢-在佛法裡面認為是不健康 那麼健康的生命-就像菩薩 他願意在煩惱濁世-去示現受生來利益眾生 但是菩薩出現在-這麼一個尊貴的家庭 眷屬這麼圓滿-還有許許多多的親朋好友 而菩薩因為有智慧 他不會在這順境當中-迷糊了 他不會得意忘形 我們一起來唸這一段經文-就是可以了解 (經文部分) 而作是念 我雖與此眷屬聚會 不見少相而可貪著 廢我修行 禪定解脫 及諸三昧 總持辯才 菩薩道法 (經文結束) 這個地方 這是菩薩不但修福德-重要的是修智慧 因為菩薩有修智慧 所以他生生世世-投胎到一個好的環境當中 這個好的環境-可以讓他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然後智慧會更增長-因為智慧增長 所以跟這麼多的-親朋好友在一起 他不會被這些親朋好友所轉 他會帶著這些親朋好友 走向道德的-光明的善的方向 也就是說他是領袖人物 他不是阿狗阿貓跟著人走 他有他生命的一個-崇高的理想 因為他是帶著這種悲願 如果我們講世俗話的話-就是帶天命來的人 知道嗎-領天命來的人 所以他很自然的-在那麼好的環境裡面呢 他不會得意忘形-他會清清楚楚 自己是什麼地方來的 自己的責任-自己義務是什麼 所以不見少相而可貪著 他不會被身邊的五光十色所迷 他也不會覺得這些眷屬-會妨礙到他修行 他修什麼行呢-禪定解脫以及入定 入種種的定-還有修四種辯才 以及菩薩道法 也就是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 他覺得跟這些親朋好友在一起-並不會妨礙他修道 所以講到這個地方 我常常跟信徒們講 我們修行大致分靜修跟動修 一個是靜態的修行方法-一個是動態的修行方法 所謂靜態的修行方法 譬如說我們每一個人-如果說家庭允許的話 我們有一個房間 這個房間-每天在那個地方誦經打坐 一天有一個小時-或者是二個小時 我們就在那個房間裡面-不做其他所用 就是誦經禮佛打坐的地方 每天如果沒有辦法固定的時間 一天一次兩次-一個小時或者是兩個小時 這是個人的靜修 還有一個是動修-什麼是動修呢 譬如說我們做家事上班 奉侍我們的公婆-陪陪我們的妻子兒女談談心 或者是做做義工-或者是到寺廟裡面參加法會 來護持道場-這個是叫做動修 而不是在動修當中-希望得到功德 我們不是說參加一個法會 這個法會下來我交了多少錢 我是功德主-我得到多少功德 不是這樣子的 因為我們有靜修 我們必須在動修當中-去檢驗我們的心念 將心歷境-以境驗心 我們希望在這動態當中-檢驗自己的心 然後我們是不是能夠-隨緣做主立處皆真 隨緣做主立處皆真就是說 任何時刻我都有一顆清明的心 平等的心-覺知的心 乃至於悲憫眾生的心 而不是在動態當中 我去幫忙人-我去利益人 我去護持道場-我去陪子女 這個是不得已的-錯了不是這樣想 前幾天有一個老師-我說你什麼時候退休呢 他說哎呀還要苦十年 我說你這麼講就錯了 你信佛你應該說 我還有十年的時間-去陪公子讀書 我還有十年的時間-去做善事結緣 心態問題 你一想到說還有十年才退休 這個十年不知道怎麼挨 如果說-我只剩下十年的時間 可以讓我培福的機會-那我會很珍惜 真的是心態問題 有一對夫妻非常快樂-非常幸福又年輕 家庭生活條件很好 結果生了一個孩子-是有問題的孩子 醫生說大概只能養七八年-就會離開人間 所以一個家庭裡面-整個氣氛就改變了 整天兩夫妻就含淚相對-以淚洗面念著孩子 有信徒就問我-師父這個家庭怎麼辦呢 醫生說沒有藥醫-師父你認為有沒有藥醫呢 他說這個信徒 整天就是去拜佛誦經求功德 希望能夠把握這孩子的基因-轉變過來變成好的 師父你認為這種病可以醫嗎-我說可以醫 他說要怎麼去改變他的基因呢 我說不是改變基因-是改變態度 這個做父母的要想-上天送了這個寶貝禮物送給你 是因為看得起你 他如果把這個孩子-送給一個乞丐養不起 所以你們生活條件不錯-送這麼一個孩子給你 讓你們去培養這個耐心-培養這個愛心 你了解世間有這麼多的痛苦 因為有這麼一個孩子 所以你們不會想說-出國遊玩花錢損福 知道嗎 二十四小時都要照顧這個小孩 所以你們的心-就會放在家庭裡面 因為有這個孩子-訓練你的耐性培養你的愛心 這是上天賜給你-老佛爺派來的使者 讓你們修福修慧 我說你回去-告訴這對夫妻 恭喜他有這麼一個機會-來讓他修福修慧 否則的話他們會得意忘形-又年輕又漂亮又有錢 有錢又有閒-那就會出國遊玩 到處吃喝唱跳-浪費時間 浪費生命-耗掉精神 也不知道人間-有這麼多的苦難 激發不起他的這種無常心念 所以不要去改變基因 要改變態度-世界就改變了 所以菩薩也是這樣子的 他不跟我們一般人的想法 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就是為我 我要什麼-我要得到什麼 我要管理什麼-我要管控什麼 我要掌控什麼-我要得到什麼權力 今天這是為我而忙碌 菩薩就不同了 菩薩就想如何去攝化眾生-利益眾生 想的都是眾生 心態不同 所以他願意在這個五濁惡世 環境污染-空氣污染 水源污染-政治污染 但是菩薩的心性不污染 菩薩要在這世間-做一個清潔劑做一塊抹布 各位想-菩薩為什麼要做抹布呢 這塊抹布擦到那裡-那裡就乾淨 但是抹布擦完乾淨以後呢 必須洗乾淨-才叫做抹布 所以菩薩具有抹布的精神 他擦桌子-桌子乾淨 擦椅子-椅子乾淨 擦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乾淨 擦完之後必須洗一洗-掛起來晾乾 菩薩也是如此 在這個五濁惡世裡面 他就像一塊抹布-就像一塊清潔劑 來淨化世間-淨化人間 然後自己又保持乾淨的 這樣具有抹布精神-才能行菩薩道法 為了攝化眾生 還必須學四種無礙辯才-總持辯才 菩薩來到世間 因為有智慧-所以不受世間的境界所轉 而能去淨化這個世間 下面就說一大堆的理由了 我們一起來唸 (經文部分) 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已得自在 到於彼岸 修菩薩行誓不斷絕 不見世間有一境界 而能惑亂菩薩道者 以不見故 心得無畏 究竟到彼大無畏岸 以大願力 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 (經文結束) 這個地方就說明理由了 就是說-菩薩與一起法的自在 所以我們稱佛-叫做法王 知道嗎 什麼叫做王-王就是自在的意思 你看國王命令下來-大家都要遵從 於法自在-就叫做法王 一切法不會轉動他的心-這個心已經自在了 我們眾生的心是什麼呢 我們的心-眼睛看到什麼 耳朵聽到什麼-嘴巴吃到什麼 馬上就起了反應 什麼反應呢 好的就貪愛執著愈多愈好 然後我們看到聽到不好的 馬上就是瞋恨-打擊排斥拒絕 我們眾生的心念是這樣子 所以我們於法不得自在-那就叫凡夫了 換句話說心被境轉-就是凡夫了 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被境界所轉 而菩薩呢-心能轉境既同如來 他是心去轉這個境界 從境界當中-得到啟示得到智慧 在一切境界上展開智慧 這是菩薩於一切法-已得自在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 隨時隨地都有事件發生-都有情況出現 隨時隨地事情發生了-狀況出現了 就是用很冷靜的智慧發現 現在有情況發生了-有狀況出現 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什麼呢 不要有激情的演出 我們一般人情況一發生 馬上就是亂了方寸-慌慌張張 這樣子處理事情-都是得不到好結果的 我們要秤這個磅秤的時候 我們必須把這個磅秤歸零 如果磅秤不歸零偏一邊 秤起了不是過重就是過輕 如果把磅秤歸零-秤起來幾公斤就是幾公斤 如果我們要量高度-我們要把鞋子脫掉 一百五十公分-就是一百五十公分 一百七十公分-就是一百七十公分 因為你脫鞋 所以我們要處理事情之前-先調理我們的心情 讓我們的心情心境是-平穩的平衡的平靜的 面對一切狀況出現的時候-不要當演員 所謂演員就是說-他的情緒激動到最極點 他演得最逼真 但是我們面對事情的時候 是以科學的態度-經過冷靜的分析 再加以智慧的處理 經過智慧的處理 因為你要有知慧的處理 我們就必須保持-平靜平穩的平衡的心態 要保持平靜平穩平衡的心態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注意自己的呼吸 一個人隨時注意自己的呼吸-心境很快就平穩平靜平衡 隨時注意自己的呼吸 保持一顆平靜平穩平衡的心 來面對這個煩雜的世界 用我們的智慧來處理它-就會省時省事 而且處理得很中道 所謂中道-就是恰到好處 不會過或者是不及 冷靜的面對-智慧的處理 最後就是放下它忘記它-不要東牽掛西牽掛 因為你這一牽掛 下面再發生情況的時候 那個心就又亂了 所以這件事情-在同一時間同一時刻 專心的處理一件事情 處理完了放下它-再處理其他的事情 在這個煩雜的世界-我們要學習這套功夫 然後我們就能夠快刀斬亂麻 否則的話呢-斬不斷理還亂 這就是不平穩的心-不平衡的心不平靜的心 處理事情都是亂糟糟-一波未平一波又來了 所以整天忙得焦頭爛額-然後身心就憔悴 這是現代人的通病 那就是說-於一切法不得自在 一切法為什麼不得自在呢 因為缺乏平靜的-平穩的平衡的心 所以菩薩修戒定慧-加上菩提心 就到了一切法自在-到達覺悟的彼岸 因為菩薩有這套功夫 所以修菩薩行呢-就是誓不斷絕 不像我們-發的是露水道心 起初一大堆的心願-滿腔的心願 要做什麼做什麼 可是遇到挫折的時候-這顆心就降到冰點 菩薩不同 不像我們三分鐘熱度-五分鐘熱度的 此生此世多生多世-永生永世 就是要提起這份天命-提起這份責任 來利益眾生 永生永世-就是要從事利益眾生 淨化眾生的內心 他當著這個是-他生命的營養 而不會是一種負擔 他不會認為-利益眾生是一種負擔 而是利益眾生當中-讓他成就佛道 所以不見世間有一境界-而能惑亂菩薩道者 在印度有一個故事 在路上到處都有刺-就是荊棘 或者是瓦礫-或者是玻璃 有人說-這個怎麼辦呢 找壓路機-壓一壓不就好了 但是在印度很貧窮-那裡有壓路機 沒有這東西-大家都亂丟垃圾 玻璃的碎片-有刺的東西滿地都是 路上坑坑洞洞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穿一雙鞋子 穿一雙皮鞋-有刺就不怕了 是不是 菩薩也是如此 這個世間-在我們看起來亂糟糟的 政治的-社會的 天氣的-氣候的 環境的-這麼多污染 我們要擁有一顆超越的心-空靈的心境去面對它 菩薩因為有這顆-超越的智慧空靈的心境 所以不會覺得-有任何境界來障礙他 讓他迷惑-讓他亂了方寸 不會 所以不見世間有一境界-而能惑亂菩薩道者 在華嚴經裡面說 像木柴燒-木柴起初在燒的時候 在起火時-是小小的樹枝在起火 火起來了-再加大一點的木頭 然後又再加大一點的木頭 愈燒愈猛-愈燒愈猛 愈多的木柴就被燒了-這是一種譬喻 菩薩的心看這個世間 世間就像木柴-會變成智慧的火花 菩薩有正知正見-有正念 所以一切境界-來成就他的善根 在一切境界當中-長養他的智慧 我們眾生的麻煩是什麼呢 沒有平等平穩平靜的心 所以我們見到什麼-就是馬上反應了 一個是瞋恨打擊排斥-一個是貪戀執著 我們養成這個習慣 所以所有的境界-讓眾生容易造業 可是在菩薩的話-就不同了 菩薩有一顆-平靜平穩平衡的心 在一切境界上呢-去體驗無常無我如幻如化 菩薩用這種心-來看待世界 所有的境界-都是增長菩薩的智慧 我們世間的眾生 事實上-不要以為說我們要增長智慧 就多讀經書-沒有錯 可是-除了有文字記載的經書以外 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部無字天書 我們從別人的身上-自己的身上 我們看一看-一個年輕人 過幾年看著他結婚-過幾年生下孩子 一大堆煩惱以後-髮白面皺 這個不是在啟示我們無常嗎 如果我們有照片 三五歲七八歲-十幾歲 年輕的時候結婚照 然後中年的時候-老年的時候 照片拿來一看 我們的老祖母祖父 如果他們有保留記錄的話 你會一看-一個小BABY小娃娃 他的照片一直到老年 如果把這些照片-擺在一起的時候 你會很訝異-時間為什麼過得這麼快 而變化竟然是這麼大 一個從一小小的娃娃-然後變成彎腰駝背的 老阿公老阿嬤-最後躺在棺材 從人的身上我們看到無常 我們看到春去秋來-秋收冬藏 這些不是在告訴我們無常嗎 世間亂了又平-平了又亂 在交替當中-這個不是無常嗎 政黨也好-人也好 社會也好-世間也好 都是在不斷的動盪不安 所以佛經裡面說-世間無常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真理 那就是一切都在變動當中 一切都在變動當中 世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顯現 可是我們沒有一顆冷靜的心 我們沒有在這個地方學到智慧 我們每一生每一世 都在這個變動不拘當中-迷惑了 這一生這一世千萬不要-被變動不拘的世間所迷惑 如果我們養成這個習慣 那麼你世世生生-就是這麼迷迷糊糊下去 如果我們養成了好的習慣 什麼好的習慣呢 菩薩在一切境界上-成就智慧長養善根 所有的境界都是有意義的-不是沒有意義的 它都在展現-緣起無常如幻如化 我們要用這種心-來看世間的一切一切人事物 這樣子的話呢 我們慢慢的-就會跟菩薩一樣 不見世間有一境界-而能惑亂菩薩道者 就是說世間-沒有任何一件事情 會打擾菩薩的心境-那真是無往不利了 所以古代的人怎麼講呢 智者不惑-仁者無敵 勇者不懼-智仁勇 智仁勇-怎麼培養的呢 就是從戒定慧裡面去培養 我們怎麼去培養呢 第一個-過著道德規律的生活 不要傷害自己-不要傷害別人的身心 過著一種道德的生活 因為如果我們破壞自己的身心 破壞別人的身心的當下-會讓自己的內心打結 這個結愈打愈深-心就愈來愈亂 所以第一個-不要去做非法的事 第二個聖賢告訴我們-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可是我們就是做了-為什麼會做 因為我們不能主控我們的身心 不能主控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心作不了主 所以必須要學習三摩地 三摩地 任何人都可以修-可以學的一個方法 就是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呼吸 我們只要當一個旁觀者 是左鼻孔呼吸-還是兩個鼻孔通 不管它 吸多吸少也不管它 自自然然的-注意自己的呼吸 很快的心就會靜止下來 有這個心的基礎-定的基礎 然後進一步-去觀察全身的覺受 全身的感受 很自然的我們就會慢慢的-去開展無我的智慧 這樣子就不會有-任何世間的境界來干擾我們 如果我們每天-花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 就這樣靜靜觀察自己的呼吸 然後觀察自己全身的感受 從頭到腳-從腳到頭 做定點式的觀察 這樣子慢慢就能的養成-一顆平靜平穩平衡的心 就不見有境界來擾嚷我們了 以不見故-心得無畏 究竟到彼大無畏岸 以大願力-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 因為菩薩有這個功夫 所以在世間任何一個角落 為了渡化眾生-去示現投胎轉世 這是菩薩的悲願 早上我們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