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35) 各位同學大家早 今天我們看第105頁 這個地方是講到菩薩的-悲願 菩薩怎麼樣看待眾生 經文是這樣寫的 菩薩摩訶薩得諸諦智已 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妄詐偽-誑惑愚夫 菩薩爾時於諸眾生轉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這一段最主要就是說 我們對這一個世間林林種種-的一切有為法被他矇騙了 我們看到世間那些譬如說-依人來說 榮華富貴身心健康眷屬圓滿-財寶金銀很多 那麼甚至世間許許多多的-美好的景色 那麼這一切一切有為法 在許許多多的條件排列組合-當中 讓我們產生了一種執著 所以我們不但這一生對這些-好的景色所矇騙 然後我們多生多劫以來一直-被這些外在的景色所矇騙 因為外在的一切也好 我們內在身心也好 如果以現在的科技來看的話 一切都是在快速的生滅變化-當中 因為他連續的太快了 所以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很-真實的不變的 譬如說電影的影片-一張一張的動作 快速的連結播放的時候 我們看到人物在講話在做事 可是實際上我們看影片的-時候是一張一張一張 單單一個動作就十幾張的-影片 但是因為快速的把他運轉-以後 我們看到的是人物會動 那整個世界在佛經裡面說-一切都是極微 所謂極微就是地水火風 這個四大在不斷的播送-不斷的生滅 那每一秒鐘大概有-幾百萬的生滅當中 呈現出來給我們看到的人-有的高低美醜 那麼山河大地有-清靜莊嚴的美麗的風景 還有我們社會上的人衣服-打扮車子裝飾 讓我們感覺那種榮華富貴 所以讓我們羨慕不已 那麼我們多生多劫以來 就是被這些法所矇騙 所以說菩薩得到智慧以後 知道這個一切有為法-來矇騙這個凡夫 狂惑這個愚夫狂惑沒有智慧-的眾生 所以菩薩就起了一種-大慈悲心 覺得眾生很可憐沒有智慧-被這些外境所矇騙了 產生執著然後造業受苦 這個是菩薩用這個角度看-眾生 因為沒有智慧 所以被這個林林種種的一切-世間萬象所迷惑了 我們接著看106頁 說此菩薩得如是智力-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 菩薩得到這種智慧 就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 因為要利益眾生必須有佛的-智慧 所以菩薩的悲願就是不捨-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都是救助的-一個對象 並沒有種族男女的差別 所以菩薩對一切眾生是平等-平等 如實觀一切有為行前際後際 知從前際無明-有愛故生生死流轉 於諸蘊宅不能動出增長苦聚 這個地方是講到十二緣起 講到我們凡夫 我們凡夫之所以不斷的出現-生命 然後出現生命以後因為沒有-智慧 所以產生了種種的習性反應 什麼習性反應呢 譬如說好的貪愛執著 不好的打擊排斥 那麼我們內心深處已經深深-的養成這種習慣 所以為什麼我們修行修行 始終這個煩惱不能斷 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潛意識 這個有百分之九十五潛意識 不斷的用這種習性反應-貪愛瞋恨貪愛瞋恨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那麼這種向心力跟離心力 不斷的在反應外在的世界 那我們平時我們會覺得是說-外在的世界來幹擾我們 事實上我們不是在反應外在-的世界 我們是反應我們內心的世界 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有那種-習性 就是好的對我有利的-貪愛執著 對我沒有利的我不喜歡的 那麼我就打擊排斥 那麼這種習性反應是在我們-內心深處 不斷的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不斷的在反應 所以我們一般人誦經念佛-拜懺參加法會 我們感覺非常的寧靜詳和 可是離開了法會離開了念佛 離開了懺悔的儀式 種種的儀式以後-煩惱又重新現行 就這樣子沒完沒了沒生沒逝 我們只是從事一種表面上的-一種修行功夫 這個就是說在我們內心深處 有許許多多的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 我們從來都沒有用辦法-把它洗乾淨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 第一個是持戒-過著一種道德的生活 因為持戒不會去傷害眾生-也不會去傷害自己 這是最起碼的 第二個是專注訓練我們專注 我們世間的道德說這個-不能做這個不能做 可是我們心不能控制 所以佛陀就訓練我們禪定的-力量 讓我們的心能夠專注-而不受外界的誘惑 所以我們有念佛法門-有觀相法門觀想法門 還有觀這個明點明點發光 這些專注的法門 讓我們的心專注下來 可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貪愛瞋恨種子依究存在 所以透過禪定持戒禪定的-功夫 進一步我們就是要修智慧 那智慧怎麼修呢 也就是經典裡面所說的-叫做受念處法門受念處法門 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有這個-貪瞋癡的種子 所以在我們的生理上就產了-一種生化作用 我們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剎那 我們的生理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感受 這個感受我們一般人-只能察覺很粗重的感受 那種微細的感受察覺不出來 所以佛陀訓練我們透過戒-禪定的基礎 進一步就是觀察我們的感受-酸痛麻癢 我們的生理上因為有這種-無明貪瞋的心理作祟 所以我們生理不斷的產生-感受 那麼我們只是當一個旁觀者-而不是演員 因為我們一般人是隨著這個-情緒上的感受而起舞 感受好會貪愛執著 感受不好就打擊排斥厭惡 那麼感受產生了 我們只是一個旁觀者-而不是演員 所以不斷的這個感受不斷-產生 這個時候他會從潛意識當中-浮現到表層意識來 所以這種止觀定慧的修行-方法 可以說是一種心靈的手術 我們內心深處有許許多多的-濃血 貪愛瞋恨無明 透過這一個觀察生理上的-對自我內身 所浮現出來的感受 它會把我們內心深處的-貪愛瞋恨的那種習性 它會不斷的湧現到表層意識-來 讓我們非常非常的痛苦難受 這個時候我們只是以平等心-來觀察他 好的感受壞的感受都是以-平等心而不反應 這個相應不理相應不理 就這樣子慢慢慢慢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貪愛瞋恨 愚癡無明的這種濃血 經過我們觀察這個生理上的-這個感受的作用 它就一一的浮現一一的消失 一一的浮現一一的消失 那麼這個內心深處這些濃血 被我們排除掉了以後 從此我們內心就清靜了-就永遠清靜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參加法會-很多人一起參加法會 念經拜佛念佛持咒 我們感覺非常的祥和寧靜 可是一回到現實的人生當中 我們煩惱又不斷的出現 道理就是這樣子的 因為我們只是從表層上下-功夫 所以佛陀臨終的時候 就交代了怎麼樣來降伏其心-安住其心 佛陀說依四念處來修行 道理就是這樣子 那麼四念處就是身念處-觀呼吸 受念處就是觀察我們的感受 在安注專注的這種基礎上 我們的生理不斷的產生感受 那麼這個感受我們只是一個-旁觀者 觀察他瞭解他但是不起反應 那麼慢慢慢慢這一個就會-消失 就像一堆木材只要我們 雖然已經燒著了-可是我們不再加木材 他會不斷的燒燒燒到最後-燒完了就沒有了 如果我們不斷丟木材進去的-話 那是沒完沒了-這個火是不斷的燒 所以菩薩知道我們眾生-前世的無明 所以就會有貪愛瞋恨的行為-這個是習性反應 那麼從無明到行-這個行就是瞋恨行貪愛行 有了無明就有貪愛行瞋恨行 那麼自然就造作了這個-生命的動力那就叫做有 所以有了生命的動力 就這樣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沒完沒了的不斷出現生命 然後無知無明又造了許多業 那麼造了許多業以後-又受輪迴生死 所以我們不必去追求生命的-永恆 生命永遠就會這麼流傳下去 因為我們這個我執我見 它是多麼的深厚難以除滅 時時刻刻我們都不斷的-自己對自己講 這是我的生命這是我的名譽-這是我的財產 我今天要去哪裡我要讀書-我要做什麼事業我要立什麼大志 我們不斷的自已添加了-生命的素材 添加了生命的動力 所以從前際的無明有愛故-生生死流轉 於諸蘊宅不能動出增長苦聚 這個是講到凡夫生命流轉的-現象 可是以菩薩來看的話 在這個生死流轉當中 要達到一個我達不到 所以說無我無壽者無養育者 無更數取後趣身者離我我所 這個是菩薩有那個智慧 觀察到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 我們的四大五蘊都是不斷的-快速的生滅 虛妄生滅當中要達到一個-不變的我達不到 這個是菩薩的智慧 可是我們眾生就在這個-快速生滅的五蘊合和當中 我們會產生一個錯覺 這個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滅 所以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 每一生每一世我們甚至-付出了這個死亡 生死這個代價 我們始終對這個生死就是-迷惑 沒辦法對這個生死好像一個-鏈子把我們鎖住了 不斷的生不斷的死-不斷的生不斷的死 就在生死當中做不了主-很可憐 所以如前際後際亦如是-皆無所有 虛妄貪著斷盡出離若有若無-皆如實知這是菩薩 接著菩薩的悲願裡面是怎麼-樣子的呢說 此菩薩復作是念-此諸凡夫愚癡無智甚為可湣 有無數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盡滅 不能於身而生厭想-專更增長機關苦事 這個是講到我們凡夫凡夫 你看每一生每一世-我們發多大的代價 我們以生命以這個生跟死 這種代價付出去有無數的生-已滅 過去已經死了今生也將會滅-來生也將會死 所以我們只要一出現生命-我們就被判死刑 可是每一生每一世的死亡-竟然我們都沒有覺悟 這是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不能於身而生厭想-專更增長機關苦事 這就是我們眾生 不能在這個五蘊跟這個身心-當中產生智慧 所以整天就為了這個五蘊合-的色身來忙得焦頭爛額 不但是如此因為沒有智慧-還造了不少的業 所以又要受到許許多多的報-苦報 接著說隨生死流不能還返-於諸蘊宅不求出離 不知憂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諸慢見箭 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黑暗 不能乾竭愛欲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 這都是講到我們凡夫-我們凡夫的這個生命的現象 在無限的生死當中不能還返 就是說不能在生死當中-瞭解生死 所以就不斷的生死生死 那麼被這個五蘊矇閉了-我們的智慧而不求出離 因為我們認為這個五蘊-就是我就是我 所以五蘊像一個家讓我們-執著這個家說這個家是我的 被我享受被我擁有 所以我們很高興的說-我擁有這個五蘊 你看我會做多少事-我可以享受多少 出國遊玩賺錢享受風光一時-知名度 所以於諸蘊宅就不求出離 就是我們受無量的生死 可是始終這個智慧產生不出 這是我們眾生的這種-可憐的地方 而且不知憂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諸慢見箭 就是講到我們凡夫不知道-這個色身是從四大組合來的 地水火風地是表示堅硬 所以我們身上有輕的部份-有重的部份這是屬於地大 那麼還有什麼水大 我們大概百分之七十幾是-水大 然後有體溫火大 然後我們呼吸血液循環-是動的地水火風 所以每當我們要死亡之前 有一個現象就會感覺身體-很重很重 幾乎這個腿要?起來-拿不起來手舉不起來 好像幾千斤重那種感覺 那人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那你就要小心了 這是地大要分離了地大分離 然後水大要分離的時候-就會讓我們有口渴口乾舌燥 一直想喝水可是又吞不進去 那這個就是很口渴的-這種感覺 這是水大要走了要分散了 那這個火大呢火大要離開-我們的時候要分散的時候 那會讓我們感覺全身發熱-然後發冷 所以人死的時候-他體溫慢慢降低慢慢降低 這個火大要熄滅 他要熄滅之前他會讓我們-感覺非常非常的熱 有極熱一直到慢慢降低溫度-越來越冷越來越冷 那麼風大是指這個呼吸 那麼我們呼吸我們感覺-吐得多吸得少 然後我們想吸進去好像有-什麼東西阻塞很難吸進去 所以吸一點點就吐很多-吸一點點吐很多 慢慢慢慢最後呼吸停止-了死亡 那麼這個地方講到四大-為什麼叫做四大 全世界所有的東西 都是四大按照不同的比例-去排列組合 那麼我們每一個人四大組合-如果是他的比例剛好 那我們就是健康的人-叫四大調合 那如果四大不調合呢-水大多那就是身上會腫水腫 火大多那我們就是肝火或者-是胃火上升的時候 是晚上不能睡覺-嘴巴有臭味的口氣 那就是胃火肝火腎火旺-那就是失眠 那如果是風大多的時候-咳嗽或者是身上的過敏的現象 因為這個四大地水火風-它的作用非常非常的大 所以叫做四大 所有一切有形的不管是-生理的物理的 都是這種四大的元素-去組合的 當四大調合的時候 那麼這個世界平安-我們個人身心也健康 所以世界上力量最大的 第一個是地震 地震一裂開很危險一震動-很危險 所以這個地的力量最大 那麼水大也很可怕水災一來-什麼都沖光了生命沒有了 還有一個火大火一燒人就死-火大 那風大像美國有這個龍捲風-風大 所以這個力量非常非常大 普遍存在作用很大 所有的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人物山川一切一切 那麼佛經裡面說這些都是-四大 按照不同的比例去排列組合 那麼我們每一個人的色身-生理上來看也是有這個四大 那四大如果是有一大不調的-話 就有一百零一種的病 四大就有四百零四種的病-會出現 所以我們這個一般人不喜歡-喝水的人常常會得到癌症 這有道理的 一般來講得癌症的人他就是-水份喝得不多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心情有這個-鬱悶的那種感覺 有這種不平對家庭事業對人 老是這種內心裡面有一種-這種鬱鬱不平 所以水份一不多然後這些-排泄的東西毒素排不出來 在加上心裡上還有我們-飲食上錯誤的飲食 我們吃什麼高蛋白動物蛋白-動物脂肪吃的越多的話 癌症細胞最喜歡這些-就產生了癌症 所以病從口入病從心生 所以我們要調好一個-身體健康的話 每天這個二千CC三千CC 大概是我們的體重的-40倍到50倍 譬如六十公斤的人-就是這樣子 二千四四十倍四十倍-二千四百CC 那麼這樣子四大去調合的話 我們身體沒有病 當然病的原因還很多還很多 是簡單讓各位瞭解說 這個四大他的作用非常的大 那我們眾生因為四大五蘊-組合的色身當中 被我們一個錯覺的 這個就是我的身心 然後有了我這個身心以後-本事好的話就瞧不起人 尤其是知識高又賺很多錢的-人 特別容易起這種貢高我慢 或者是長相比別人好-環境比別人好 要不然知識比別人高-地位比別人高 那麼我們就會產生諸慢 諸慢就是許許多多的-貢高我慢瞧不起人 這個就像這個劍射到我們-身心當中讓我們痛苦 因為我們貢高我慢瞧不起人 所以就會把別人看的-一文不值 那麼這也對修行來講於是-被劍射到了被毒劍射到了 道業就很難進步 所以說不能拔出諸慢見箭 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黑暗 也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我們修行的目標是第一個-持戒過著道德的生活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共同的一個特色 就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可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我們要有愛心-我們要做慈悲的事情 那這些只是我們內心的-表層方面去下功夫 而我們內在內心的深處 那種貪恚癡火無明黑暗 一定要苦這種止觀來修行 這是禪定跟智慧的修行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佛門弟子 對修行不知道主修是什麼-副修是什麼 就像我們大學裡面的課程 主科不及格就當掉了 那麼你副科修的再好-主科不及格也不能升級 那我們修行也是如此啊 我們都修副科而已 誦經拜佛禮佛朝聖放生-甚至背經念咒 這個都算是副修都算是副修 這個對修行來講是有幫助的 但是真正的這個主修是什麼 是禪定跟智慧譬如止觀內觀 那麼內觀的修法一定要透過 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法念住-心念住這個是主修 所以我們很多佛門弟子 修一輩子還是生死茫然-煩惱也沒辦法去斷除 在我們日常修行當中 誦經拜佛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法喜寧靜 可是一不誦經一不念佛-馬上煩惱就來了 所以我們只是表皮的手術 表皮手術外面擦一擦沒有用 一定要切入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一個貪恚癡火無明黑暗 這個是釋迦牟尼佛留給-全人類最大的褔音 就是從我們內心深處去消滅-貪恚癡火無明黑暗 而佛陀傳受這種止觀的修行-方法 不是我們一般人的這種宗教-儀式不是 他只是利用我們的身心的-現象 每一時每一刻發生在我們-身心的如實相 可是很客觀的去觀察他-而不反應 沒有宗教儀式沒有什麼信仰 你即使信佛不信佛 你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沒有差別 在修這個止觀的時候 這種淨化身心的這個方法 是完全超越了宗派意識-超越宗教的範疇 每一個人都有呼吸-每一個人都有感受 那麼我們先觀察這個呼吸-讓他專注 從專注當中有這個基礎以後 我們開始觀察我們的生理上-的感受 從頭到腳從腳到頭-做一個定點式的觀察 那種微細的感受-其實我們發覺不出來 但是我們有專注的功夫的-時候 每一寸的肌肉每一寸的這種-血液循環 它都會產生一種感受的 因為我們只要有念頭 我們身體上就會發生變化 何況我們內心深處有這個-貪恚癡火無明黑暗 所以他不斷產生一種感受出-來 那我們只要對這個感受去-觀察他瞭解他而不反應 那麼不斷從內心深處擁現到-表層的意識來 每一次擁現出來會讓你難受-難過或者是讓你貪愛執著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產生貪愛-執著 也不產生瞋恨排斥的話 那我們就叫做什麼自淨其意 所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所以我們世間的宗教-有一個共通點就是 諸惡莫作要持戒不可以-殺人放火不可以做壞事 這個世界所有宗教共通的-地方 那論到禪定功夫 印度有許多很深很深的禪定-功夫 釋迦牟尼佛也跟他們修 那種禪定可以一日定的話-是八萬四千劫非想非非想定 可是佛陀高明之所以高明-就是因為 他發現到入這麼深的定 還是沒有滅除內心裡面貪愛-瞋恨的那個種子沒有 所以佛陀才找出到一個方法 就是觀這個受念住 我們內心裡面的貪瞋癡 他很自然能夠在我們生理上-產生一種電磁反應 生化反應酸痛麻癢 很微細很微細的甚至很快樂-的像一股電流 那麼如果我們能夠在專注-以及道德的基礎上 來觀察生理上的這些感受 而不是去想像不是去想像 只是很客觀的去觀察他的話 他會從內在深層的潛意識-裡面 去浮現到表層意識來 這樣子就能夠慢慢慢慢的-把這個內心深處的濃血 把它挖出來 當然這個要透過這個智慧的-抉擇來觀察修行 所以這個我們就叫做修慧-修慧 那如果我們只是聽人家講 那只是聽聞來的聞慧 或者是經過我們思考就叫做-思慧 聞慧跟思慧很好 但是有的時候反而是一種-障礙 我們聽到很多很多的理論 這個理論變成一種玄想-變成一種想像 然後障礙我們這種修慧 所以那就反而成為障礙了-變成障礙了 這個是講到我們佛法的不共-世間的所在就是這個修慧 釋迦牟尼佛沒有辦法賜給-我們的就是這個修慧的部份 這一定要自己去修 不是用錢可以買到 而且要有正確的方法來修 那這個方法為什麼可以使用-呢 因為它不是觀察外在的什麼 也不是一個什麼儀式 沒有什麼儀式 只是對自己的生理心理-所產生的變化 每一時每一刻的實相就如實-的客觀的去理解它 就這麼簡單 沒有宗派沒有什麼宗教的-這種派別沒有 所以這是釋迦牟尼留給我們-世間人最大最大的一個褔音 每一個宗教每一個宗派的人-都可以修行 它可以不必拋棄原有的信仰 透過這個修行以後 他的內心才真正的能夠淨化-昇華 但是我們眾生因為有-宗派意識 認為說這個不是我的宗派-所說的道理 所以我們就不願意接受 那不願意接受就很可惜了 所以在印度當時就有一個-傳說與故事 說做一個媽媽非常非常愛-他的小孩 就很用心很用心的去用這個-米啊麥啊調合糖果去磨 那麼磨磨磨以後他就做成-那種果涷 又甜又香色香味俱全 他就送給他的兒子吃 這兒子說我不吃 他說我做媽媽這麼用心-做給你吃你怎麼不吃 他說你那個盤子不是-我的盤子 她只好這個做母親的就去拿-他平時吃的那個盤子來 就裝給他吃 他說我也不吃 她說為什麼你不吃 他說我看到果涷裡面-有那個黑黑一點點的東西 不曉得什麼毒物 他說不是那裡面是葡萄乾 什麼是葡萄乾 我看到那個黑黑一點點的-很像毒物我不敢吃 他不但不吃他又拿這個-果涷我不要 他就把它扔掉他就把他扔掉 這是印度的一個故事 就是讓我們瞭解到說-我們現代人修行佛法 也常常會說這個是唯識宗 這個是中觀宗這個是淨土宗-這個是天臺宗 這個是法像宗這個是什麼宗 好像是說這一部經-屬於哪一宗哪一派的 不是我這一宗的不是我這一-派的 那個經書我連看都不看 我們就一下子就把它否定-抹殺 所以這個問題很嚴重 不要說是外道的人來看到-佛經一下子就把甩掉一樣 就我們本身的佛教徒 我們都在分宗分派 所以為什麼叫做末法-為什麼叫末法 因為佛陀的正法 這個主修的科目大家都不修-是不是 所以各宗各派就說-你誦哪一部經最好 誦哪一部經最靈驗-誦哪一部功德最大 所以每一個宗派都-哪一部經最好其他經就不看 這個是我們佛教徒要好好的-反省 不管哪一部經書 只要能夠消滅我們的-貪恚癡火無明黑暗的 只要能夠消滅我們這些的 我們都可以來修行 那我發現現在我們台灣-已經發生一個現象了 只有主修也沒有副修知道嗎 所以許多這種內觀中心的 他們修這個止觀 觀察這種感受所有經本不看 所以只有主修沒有副修-也是產生問題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代當中 如果我們真正的想斷煩惱-了生死的話 這一個經典不要去分-大乘經典小乘經典 因為這個副修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經典你這個面的時候 它就像是來印證我們修行的-程度 譬如金剛經裡面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所以在你修內觀的時候 你執著有一個我的話是錯的-是不是 所以這個經典就像一面鏡子 對我們修行來講非常重要 所以如果我們想修內觀的話 一定要念的就是大念住經 大念住經就是講到修行觀-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這四念住的大念住經 那麼這個做為我們主修-那副修的話 像金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法華經大智度論成唯識論 這個我們內心世界多麼複雜 從這個經典裡面可以認識-我們自己內心的境界 所以有了內觀的這個主修-還要有副修這才重要 那這是我發現到我們目前-台灣的佛教有這些現象] 至於像說那個放生 那老實說佛陀在世的時候-並沒有這個放生的行為 現在我們大量的放生-造成這種空氣汙染水源汙染 然後破壞生態平衡 這是非常非常嚴重 對佛教來說本身是一個傷害 對整個社會成本也是-受到很大的傷害 捨本逐末懂得人的語言-也許許多多的弱勢團體 牠聽懂我們人話-我們講人話他聽得懂 這些弱勢團體我們不去愛心-來照顧關懷 然後我們為了培養自己的-褔德添褔添壽 所以我們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動物受苦受難 這個從因果上來講是講不通-的 因為你要添褔添壽-所以你去註文了 那麼一註文的時候 天空飛的水裡遊的一隻一隻-被抓起來了 然後我們這樣把牠隨地亂放-破壞了生態平衡 然後這些被放的眾生-也不曉得死了多少 所以這個就是沒有智慧 因為沒有智慧所以我們的-修行都是治標不治本 有副修而沒有主修 那甚致有些有主修而沒有-副修 這個就是產生佛法的一個-弊病 這值得我們來注意的 所以最後一行就說入魔意稠林 於生死海中為覺觀波濤之所-漂溺 這個地方的覺觀跟我們剛才-所講的止觀不同 這個地方是指分別-粗的分別細的分別 於生死海中為覺觀-覺觀是指分別 粗的分別細的分別 那麼這一個分別心-就讓我們產生執著 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煩惱-痛苦 這個是講到我們眾生的-總歸就是沒有智慧 所以沒有智慧想修行不知道-如何修 以為我念佛誦經就夠了 事實上主修沒有修-那只能得到 暫時的表層的安詳寧靜 而根本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今天我們講到這裡為止-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