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19) 各位同學大家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開始講菩提心-是在五十四頁 菩提心 對一個信佛學佛的人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課程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理想 對生命-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抱負 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每一個人都為這個理想-這個抱負去付出我們的一切 所以人生的意義-大都是在完成目標 追求理想的過程當中-得到滿足肯定認同 但是這個座標 每一個人由於多生多劫來的-習性想法歷史背景文化都不同 所以每一個人-所追求的理想是不太一樣的 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 有些人希望-要累積一筆錢到國外旅行 自助旅行也好-隨團旅行也好 這一生當中-如果能繞地球一周 好像人生的目的-就這樣子得到了滿足 有些人希望爬一百座的高山-兩千公尺 三千公尺以上的 我還遇到一位法官-他喜歡去找三角點 爬山不是會有三角點嗎-這三角點很不容易找 可是他就是要-他說要找一百個三角點 所以周六 周日就是找三角點 有些人是希望能夠划船-有些是游泳 游過什麼海峽 有些人積了錢二千萬美金-到太空轉一轉 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理想目標抱負都不同 我們不能說誰是對的-誰是好或是不好 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想法看法不同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我們人生的目標在那裡 大致的說來信佛學佛的人-大概就是修二個學分 一個是智慧的學分-一個是福德的學分 就像我們一個人-有一雙眼睛銳利的眼睛 能夠分別方向-看清世間的一切 青紅赤白-大小方圓 鳥語花香-山河大地 我們的眼睛能夠認識欣賞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希望有智慧之眼 我們這智慧之眼-能夠認識人生 了解人性-了解生死 了解輪迴-了解道理 這個就是我們要修的-第一個學分就是智慧的學分 能夠讓我們有一雙銳利的眼睛-認清人生世間的一切 包括死亡輪迴-都能夠認清楚 第二個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我們要修的學分就是福德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要衣食住行-我們要種種的人際關係 所以單單有智慧 如果福德不夠-也是生活得很苦 沒有人緣-做事業都失敗 賺不了錢 每天為了三餐-就忙得焦頭爛額 這種人生實在是很痛苦 所以信佛學佛的人-希望生生世世生活能夠很富裕 但是富裕當中不會迷失-這個就需要修大智慧 一般來說 窮困使我們容易造罪-所謂飢寒起盜心 富貴也容易退失道心-為什麼呢 富貴生淫慾-豪貴學道難 信佛學佛的人希望能夠-生活得很富裕物質很充足 然後我們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又能夠去照顧弱勢的同胞 讓他們分享我們的福報-這何嘗不是人生一大美事 在富貴當中我們又不會迷失-就這樣子 有了智慧又培養了福德-有了福德又讓我們修智慧 這兩個達到圓滿的境界時候呢-我們說兩足尊 兩足尊 福德智慧-也就是我們說的悲心 智慧圓滿了 成佛了 如果還不圓滿呢-我們就叫做菩薩 一地菩薩二地菩薩三地菩薩-一直到十地菩薩 這樣子我們福德的學分-智慧的學分 在無量的生死當中-要能夠繼續不斷的修學 最基本的就是要發菩提心-發成佛的心 發利益眾生的心 有了這個菩提心福德智慧-就累生累劫不斷的增長 所以說皈依佛兩足尊-這個兩足也就是指福德智慧 另外一個意思是指-兩隻腳會走路的人 他才有辦法去修學 所以佛陀是兩隻腳的人類當中-最為尊貴的 他之所以最為尊貴-並不是他是一個王子 他出生在皇宮-地位多高 不是 而是他的智慧-證悟了一切法的實相 他的悲心 他的福德-他的福音造福了全人類 內心能夠向善向光明 也跟佛陀一樣能夠追尋-智慧福德讓生命圓滿 所以我們來研究-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可以看第五十四頁-一起來唸 菩薩發意求菩提-非是無因無有緣 於佛法僧生淨信-以是而生廣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 常欲利樂諸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 這是講到-為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 為什麼菩提心對-一位信佛學佛的人這麼重要 在講到發菩提心之前呢- 我覺得-我們為什麼會信佛學佛 也是值得來研究一下 我們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前十年小後十年老 意思是說-前十年小的時候迷迷糊糊 老的時候-頭昏眼花 想讀書呢-腦力也不及 體力也不及了 前十年小後十年老-一半又在夜裡過了 在一半的時間裡面-求學做事 結婚生子 剩下的時間實在是-不太多 不太多 所以我們常常會想-人生在這麼短暫當中 又有這麼多的打擊-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人跟人之間的衝突矛盾-所以許許多多的磨難 折磨橫逆-每天都圍繞在我們身邊 然後我們很辛苦的-賺了錢 買了房子 結了婚生了孩子-可是到最後呢 似乎都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不能呼吸了-一走了之 看起來似乎-人生意義何在 到底人為什麼而活 這麼多的苦難-這麼多的波折 一波未平-一波又來 所以這麼多的苦難-就讓我們許多人 信佛學佛的人-產了灰色的思想 我們一走了之算了-我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 或者是有些宗教說-我們到天國去 就一了百了 依正確的信佛態度來講的話-不是改變環境就能解決問題 應該是從-我們內心裡面去改變 改變我們態度-昇華我們智慧 淨化我們的感情-來面對這個現實的人生 苦中不為苦-樂也不被樂所迷 苦樂參半當中-能夠磨鍊出我們的智慧 這個就是讓我們探討-發菩提心之所以重要 因為在無限的生死當中-讓我們生命有了定位 我們不願意逃避-這個六道輪迴 我們也不願意拋開-這麼多可愛的眾生 我們願意世世生生-陪一切眾生我們一起來成長 成長我們的智慧-成長我們的福德 成長我們的善緣 就在這六道當中-我們陪一切眾生一直到成佛 大家生命不再有問題了 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沒有福德 所以我們問題很多 就像一個窮苦的人-又沒有受教育 所以很苦 居無定所-要吃東西跟人要 看人眼色-因為太窮了 所以物質的缺乏-知識的缺乏 會生活得很苦 在六道輪迴當中-沒有智慧沒有福德 我們也會感受到生命的痛苦 如果我們有智慧有福德-就像一個有錢的人 有錢又有閒-他就能夠到世界各地去遊玩 去享受知識-享受美景 所以我們跟佛菩薩比較起來-我們也是一個很窮苦的人 你問我說-師父 你前世是誰 來世是誰-我不知道 因為我沒有智慧-我沒有開悟 知道嗎 福德-我們也沒有福德 所以我們跟佛比較起來的話-我們是一個很窮苦的孤兒 我們是在三界當中流浪-在六道裡面我們是算一個孤兒 我們每一個人-孤孤單單來到這世界 然後又孤孤單單的-回去另外一個世界 所以我們是三界的流浪漢-六道的孤兒 既然是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福德 我們像個孤兒一樣的-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怎樣去發心學佛-培養智慧多結善緣 這個一定要從菩提心來建立 我們對人生愈認識愈研究 很自然的-我們就會對佛法僧生淨信 因為佛法僧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怎麼樣安心立命-怎麼樣讓自己腳跟立定 怎麼樣在這生死大海當中-立定腳跟 不被生死的大浪-衝得我們昏頭轉向 菩薩發意求菩提-非是無因無有緣 就是說-我們眾生對人生的感受愈深 很自然的-就會轉向對宗教的探討 而是一種理性的宗教追求 不是我們一般人感情的投入-而缺乏理性的追求 所以目前社會上-許許多多新興的宗教 很容易讓我們一般人誤解說-這個就是現代人的宗教 所以宗教的信仰-是基於一種慈悲的心 追求真理的心-追求智慧的心來信仰 而不是一種個人的崇拜-偶像的崇拜 權威的依賴 也不是基於一種恐懼-或者是增長欲望來信仰 菩薩來信佛學佛-是因為對人生的感受太深了 各人的生死是一回事-可是無量無邊的眾生 都是我多生多劫的-父母兄弟姐妹 同樣在生死大海當中-身心不得自在 所以菩薩來信佛學佛是要跟-眾生一起來完成人生大事 那就是智慧的圓滿-悲心福德的圓滿 這是菩薩發意求菩提求成佛-不是無因無緣 不是的 所以對人生的感受愈深-對佛法僧就產生了淨信 這個淨信-很值得我們佛教徒來注意的 通常我們一般人來信佛學佛-大致來說-有些是因為解不開的問題 心理上 生理上-業事上 婚姻上 種種老是解不開的問題 所以無事不登三寶殿-轉而來追求佛法了 追求佛法做什麼呢-希望佛菩薩加持 讓我生病好了-事業順利了 婚姻順利了-生子也順利了 什麼都順利了 把佛法僧三寶-變成來保佑我們而已 那這個不叫淨信-不叫做淨信 佛法僧來到這個世間 豈止是來加持你-讓你平安順利而已呢 佛法僧來到這個世間 是要我們的生命能夠茁壯-獨立起來不再這麼脆弱 我們眾生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樹 剛種下去-風一吹 倒了 多一點的肥料 放在小樹下-這個小樹會死 多澆一點水-根爛了 三兩隻小毛毛蟲-把這小樹一下子就吃光了 如果是一個小孩子-看到這小樹很好玩 一拔-就拔起來了 我們眾生心也是如此-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福德 就像一棵小樹-得意忘形了 失意也忘形 好的時候驕傲了-不好的時候垂頭喪氣了 就像小樹-東風吹來向西倒 西風吹來向東倒-心始終把握不定 甚至偶然發了大財-吃喝唱跳 然後棄這個家不顧了-要另外組織一個新家 始終生命就是不定 就像太多的肥料-馬上就讓這棵樹死掉了 眾生的心就是這麼可憐 佛菩薩多生多劫來-培養的智慧福德就像一棵大樹 可以讓鳥結巢-可以開花 可以結果-讓人們來享受 這棵大樹的樹蔭底下-可以乘涼 可以下棋 書琴詩畫-都可以 而且能夠保持水分-水土保持 大風吹來-如如不動 佛菩薩的智慧福德-在六道輪迴當中 就像一棵大樹-財色名食睡五塵六欲 這棵大樹不再動搖-這棵大樹庇蔭了眾生 多少的鳥在裡面結巢 水土保持 製造氧氣-把人類全部的廢氣吸進來 所以佛菩薩就相當一棵大樹 佛法僧來到世間 就希望我們每一個眾生-這棵小樹慢慢的成長 從信仰-皈依 受五戒-八關齋戒 一步一步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最後每一個眾生這棵小樹-也成為一棵大樹 來庇蔭眾生 造福人間-這是佛菩薩的目的 如果我們信佛學佛-僅止於說誦什麼經 消什麼災-這個不叫做淨信 信佛學佛 我們應該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對成佛有信心 信佛學佛最終目標是成佛 不是現在消一個什麼災-消了一個什麼難 化解一個什麼困難就滿足了 是要讓我們的生命 從這棵小樹慢慢成熟茁壯-變成一棵大樹 來庇蔭眾生-這個叫做淨信 清淨的信仰 跟一般的信仰-只是感情的信仰是不同的 菩薩要信佛求菩提 是於佛法僧生了淨信-以是而生廣大心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並不是說-我個人追求心靈安靜就好了 我自己沒麻煩就好了-我自己得到安樂就好了 或者是說我一走了之-那就是滿了我的願 信佛學佛不是這樣子-為什麼呢 要生廣大心-這在金剛經怎麼講呢 若有色-若無色 若有想-若無想 卵生 胎生-濕生 化生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渡之-這是金剛經所說的 發菩提心的人對一切眾生 卵生 胎生-濕生 化生 中國人-外國人 美洲的人-澳洲 非洲 所有的一切眾生-我都要去跟他們結善緣 引導他們走向覺悟的方向來 因為眾生都是-走向迷的方向去 我們要把他拉回來-讓他覺悟 因為佛就是覺-覺悟 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 因為迷所以很苦-有智慧覺悟了 所以就不苦 所以我們要去利益的對象-不是僅僅中國人 黃種人-白種人 紅種人-所有的人 不但是人-乃至飛禽走獸 都是我們關懷的對象-所以叫做廣大心 這樣信佛學佛-福德智慧才會增長 當然這是要基於菩提心 接著說淨信-什麼是淨信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 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 下面是談到-菩薩發菩提心的目的 不是單單為了-來生來世生活很富裕 財色名食睡樣樣都有-不是這樣子的 我們叫五欲-五欲就指財色名食睡 為什麼叫做五欲-因為我們眾生所追求的欲望 事實上它是維持-我們生命的一個基本條件 只是我們眾生沒有智慧 是希望多又要更多-好又要更好 然後會愈陷愈深-愈陷愈深 對物欲不知道 這是僅僅-來維持我們的生命的必需品 但是眾生沒有智慧的時候 就會變成一種無限的渴望-叫做欲壑難填 就像大海一樣這麼深-很難把它填滿 五欲本來不會傷害我們人類 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我們就會受到傷害了 就像水 會游泳的人跳到水中-叫做如魚得水 自得其樂 不會游泳的人呢-在水裡面載浮載沈的喊救命 五欲也是如此 所以過去的祖師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在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世界當中 這些事實上-一個學佛的人來看 只是如幻如化-都是在演無常無我的戲而已 可是眾生執著實有-就被這些迷惑了 迷亂了 沈迷當中-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變成五欲來傷害眾生 是因為眾生沒有智慧-才受到傷害 五欲是幫助我們-修道的一個緣 修道的人-也要吃也要喝也要住啊 穿衣服啊-沒有溫飽他也不能修 所以五欲 有智慧的人-就幫助我們修道了 沒有智慧的人呢-就增長罪惡增長煩惱了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我們修道的人 並不是希望-來生來世五欲豐富 享受人間的富貴-不是這樣子的 也不是希望說我們修-做善事來輩子當國王 因為當了國王享受最好了-是不是 我們也不希望說-來生當一個國王總統 來享受人生的富貴-不是這樣子的 如果這樣想的話-就變成非佛法 不是清淨的信仰-這是貪求五欲 這個在佛法來講-就叫染信 不叫淨信-染污的信仰 也不去追求富饒自樂大名稱-富饒就是衣食住行眷屬 這些都是-很多很多的 我們世間的人-大都希望賺到很多的金錢 然後樣樣都具足-似乎人生這樣子就叫做成功 菩薩信佛學佛-不以追求物質的滿足 來做為一種人生的滿足-不是這樣子的 也不是為了-追求大的名稱 希望有好的名稱-人人稱仰 人人稱讚 所以菩薩的修行-不在追求一般人所想像的 有名望-有富貴 有物質-有地位 不是這樣子的 他目的在做什麼呢 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 眾生的苦有許許多多的-心理的 生理的 物理的 許許多多的苦-叫八萬四千苦 就是很多很多的苦 我們攝化眾生 利益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 第一個最簡單最快的-就是物質的救濟 但是物質的救濟-只是暫時讓他生理滿足 並不能解決他的問題-生命的問題 所以必須從事思想的救濟-讓眾生的思想成熟 讓眾生的思想-有智慧有悲心 所以要永滅眾生苦 永滅-就是要從事思想的救濟 物質的救濟只是暫時-滅眾生的苦 也是很重要 但是不究竟-它不是根本的 是枝末的 所以永滅一定是從思想上 來改造眾生的心靈-走向善的光明的 讓眾生在深信因果當中-自我成長自我茁壯 這樣才能永滅眾生的苦 如何讓眾生得到智慧-得到智慧 這樣子是為了-利益世間而發心 世間-世是古往今來就叫做世 上下十方叫做宇-就是間 就是時間跟空間組合起來-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 這個世界包括了有情世界 無情的叫器世界-山河大地 所以菩薩發心度眾生 除了讓眾生思想上能夠淨化-離惡向善以外呢 還要對這個世間-器世間 所謂器世間-是指山河大地這個環境 也希望這個環境-在好的 幽美的環境當中-塑造人性的光明 所以我們講利益世間 這世間-包括有情的世間 就是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飛禽走獸 還有一個是器世間 器世間-就是山河大地 我們不但要對有情的世間-去幫助他生命的茁壯 我們也希望器世間山河大地-隨著我們人發菩提心 這個器世間它慢慢會變成-莊嚴的世界 莊嚴的世界 這個莊嚴的世界-適合人類生存的世界 我們就叫做淨土-淨土 這些都是從菩薩的淨信當中-產生的果 所以就叫做淨土 心淨佛土淨-是根據這個原理 我們全人類的心-清淨了莊嚴了 整個世界就是清淨的-莊嚴的淨土 我們無以名之-就叫做極樂世界 就是在淨土當中每一個人-活在清淨莊嚴的世界裡面 人性的莊嚴-智慧的莊嚴福德莊嚴 生死不再是一個問題了-人跟人之間沒有什麼衝突 這是佛菩薩來到世間-的一個最高的理想 就是要創造人間的淨土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每一個人要有這種認識 那我們才是淨信的佛弟子 否則的話 我們只是僅僅追求離苦得樂-身心健康 無病 事業發展 那麼這個還不叫淨信-不算是淨信 這個地方講到-菩薩怎麼樣發菩提心 他目的是為利益眾生 下面說 常欲利樂諸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 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 這是菩薩來到人間-不是只有一生兩生三生 他要千生萬世-時時常常的去利益眾生 這是形容菩薩的勇猛精進-勇猛精進 不像我們做什麼事情-三分鐘的熱度 過了 就沒有了-叫做露水道心 菩薩不同-菩薩世世生生 都是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所以常欲利樂諸眾生-莊嚴國土供養佛 我們一般人-講到供養的話呢 鮮花水果燈-建寺廟建大佛供養佛 可是菩薩怎麼供養佛呢-去攝化眾生利益眾生 來莊嚴這個世界-以這些功德來供養佛 這是淨信的菩薩所做的事情 跟我們世俗的供養不太相同 他是從利益眾生-讓眾生離苦得樂 遠離迷信-轉向智信 從這樣當中來供養佛陀 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 所以發菩提心-不是個人生命解脫就好了 為了讓正法-能夠永永遠遠的流傳下去 一方面自己在正法當中-身心淨化了 正法也能夠讓眾生離苦得樂 佛陀的法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出現了 經過兩千五百多年來-正法慢慢變成像法變成末法 什麼像法呢-因為正法沒有人修了 變成寺廟堅固-大家拚命建寺廟 寺廟堅固了-寺廟多了 反而正法沒有了-沒有人認識正法了 大家在比賽了-你建大廟我也建大廟 比大-大就是美 所以一個道場-一個道場都在比 比佛像-看誰建的佛像大 可是佛陀的正法-卻是慢慢的沒落下來 菩薩來到世間 如果正法不存在的話呢-佛法就沒落了 所以要受持正法修諸智-證菩提故而發心 這是談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值得檢討的 我們修的是不是正法-佛陀真正出世的本懷 佛陀在兩千五百萬年前-所修的法門是什麼 我們是不是從文獻當中-三藏十二部當中 慢慢的去釐清-畢竟經過這麼長遠的歷史河流 流傳到現在-必定有許許多多受到歪曲 所以我們佛弟子-在佛陀的正法當中 如果有所偏的話呢-我們應該把它修正過來 否則的話呢-愈偏就愈遠 愈偏就愈遠 所謂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我們要有這種共識 佛陀的正法是什麼-必定是跟緣起無我 這是佛法的不共法-因果業報輪迴這是最基本的 佛陀的三法印-無常無我寂靜涅槃的三法印 四聖諦八正道-這是佛陀的正法 三十七道品 而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這些正法我們有這種使命 讓他一代一代-正確的弘傳下去 這樣子我們信佛學佛-才更顯得意義 接著說深心信解常清淨-恭敬尊重一切佛 於法及僧亦如是-至誠供養而發心 這是講到對三寶-佛法僧 我們要深心信解常清淨-恭敬尊重一切佛 信佛學佛的人-從開始皈依三寶 我們講的皈依三寶-不是皈依一個人 而是在某一個時空當中-某一個道場 在無限的時空當中-這一個因緣 這個師父講的話-我聽得懂 這個師父講的道理-我覺得對人生的啟示蠻有幫助 在無限時空當中-請師父來幫我們做個儀式 可是我們皈依-不是皈依一個師父 我們是皈依所有全人類-出家受戒的師父 這個僧團-是皈依僧團 清淨的僧團 皈依十方的佛-十方的法 在人類的追求當中-你看 我們人類追求五欲也好-身心健康也好 終歸是無常-有一天會分手 可是佛法僧-永遠永遠陪伴著我們 做為我們生命的一盞燈 所以我們皈依的時候 是皈依十方的佛-十方的法 十方的僧-而不是皈依一個人 所以我們可以自稱為-三寶弟子 而不是說-我是某某人的弟子 所謂一師一道這是不符合-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 佛陀當時說法的時候-也並沒有說 你是不是皈依我啊-我在說法給你聽 不是 只要你有這個求法的熱忱-佛陀就說法給你聽 所以我們皈依三寶-要有這種態度 是皈依十方的佛法僧 基於一種恭敬求法的心-來皈依 於佛來恭敬-於法要恭敬 法是確信能夠讓我們-離苦得樂 遠離愚癡迷惑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認同的話-我們就對法認識不清楚 因為佛陀所說的法-的確他會使我們轉迷為悟 讓我們對生死這個問題-了解透澈不再恐懼 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問題 生死的陰影-始終籠罩我們的內心 即使你不說-我也不講 可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就有這個生死的陰影 佛法的確能夠讓我們-揭開生死的迷惘 你有這份認識的話-自然對法就會去尊重去修學 不會當這是一個有也可以-無也可 不會這樣子的 反而變成我生命當中-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於法及僧亦如是-至誠供養而發心 這是說對我們生死問題-認為是個大事 從佛法僧當中-可以去解決它 很自然我們就會對佛法僧-產生一種至誠供養的心 這種發心才叫做菩提心-也就是淨信 清淨的信仰 早上我們就講到這裡為止-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