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講題:華嚴經選讀(12) 各位同學-我們看第二十九頁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普賢菩薩 他修菩薩道的時候-他的心路歷程 他是怎麼修行的 作為我們修行的一個方向-跟方法 那麼普賢菩薩 他這個經文是在-「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就最後一品 第八十一卷「普賢行願品」 講到他過去生、過去世 修行的一個方法、過程 他說 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 行菩薩行 行菩薩行,求一切智 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要了解一件事情 成佛是不是一生就成佛 當生就可以成佛 不可能 我們千萬要記住-成佛是千生萬世的事情 所以說他在過去生、過去世 用這個時間是多長呢? 佛剎微塵數劫 那我們講這個「劫」 「劫」怎麼講呢?-就是說 把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把它磨成粉末 把這個粉末-一粒沙一粒沙的 往東行-多少多少時間下一塵 然後又再經過多少時間-又再下一塵 把這三千大千世界-磨成這個末 這麼把它撒盡的時候-叫做劫 叫一劫 還有一種是 其他的這種解釋-我們不講了 你像這一劫有多長的時間 不得了了,是不是 那麼他經過的時間-有這麼長這麼長 做什麼? 行菩薩行,求一切智 一切智,就是指佛智慧 所以在這個無量無邊的-時空當中 去利益眾生,求一切智 那麼在一一劫中做什麼呢? 是打妄想嗎-是打坐入定嗎 不是喔 你看看,一一劫中-為欲清淨菩提心故 承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這個是先講布施 布施 在這個無數的時空當中 去承事供養諸佛菩薩 就是親近這些善知識 然後一一劫中-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 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施會 這也都是講布施 都講布施 在佛經裡面-有一種叫做無遮大會 無遮大會-就是說很多那個有錢人 他一下子布施 不是說布施一個人、兩個人-不是 古代的那些長者-他們布施是怎麼樣子呢 找一塊空地 在空地裡面-就擺了好多好多的 衣食住行要用的東西 任何人來,隨便他拿 只要你搬得走,你就拿 這個叫做無遮大會 什麼人有信仰、沒信仰 乞丐也好,反正你要的人-你就來 我就是要把這些東西-送出去結緣 古代常常有這種-叫做無遮大會 在我們中國的話-就是千僧大會 有些在家信徒-到那個大叢林裡面 那個大叢林住幾千人 古代叢林都是住千人-百人以上 幾百人 那麼一下子-就是供養這些出家眾 每一個人給他銀元多少-這麼供養 在我們中國就是有千僧大會 現在我們這個受三壇大戒 也有點像無遮大會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 任何人來,坐下來就可以吃 有一點無遮大會的那個形式 所以,普賢菩薩-為了修這個福德 所以用物質來去布施 去布施 設這個微塵數廣大的施會 就是無遮大施,無遮大會 一切世間咸使聞知-凡有所求悉令滿足 普賢菩薩-他是從布施先下手 知道嗎 他是用布施來先下手 我們要知道-我們貧困容易造惡業 貧窮容易造惡業 所以世間說饑寒起盜心 一個人挨餓受凍的時候-會容易惡從膽邊生 所以菩薩就怕來生來世墮落 變成很窮很窮的人 因為一墮落變窮的話-要翻身很難 像這個社會你看看 沒有錢的人-真的要翻身很難 沒有錢讀書,那只好做苦工 做苦工能賺多少呢? 這種現實的社會來講 真的是窮人要翻身很難 那在社會-信佛、學佛的人來講 你三餐不濟的話 你怎麼有時間看書、打坐-誦經、拜佛 也是不行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還是要多做一些善事-去廣結善緣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然後讓自己生生世世-衣食不缺 你才有辦法修道 現前我們社會上有很多人-很有錢,做生意很賺錢 你不以為說-他生意做得很好,賺很多錢 事實上這些人都是前生前世-布施,做了多少善事 所以事業越做越大 錢越賺越多 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件事情 不要以為說我信佛、學佛 我山洞裡面一坐,眼睛一閉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 他有沒有這樣講呢?-不是喔 還是怎麼樣子? 去布施、去供養,這樣子的 然後-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法故 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財物布施 這是財施 一一劫中,為求佛智故 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城邑聚落 國土王位 有些地方念國土(ㄉㄨˋ) 國土王位 妻子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為布施 這是內財施跟外財施 在他來講-這只是暫時讓我使用的 不是永遠屬於我的 沒有所有權-只是使用權而已 所以在這個無常-還沒有來之前 把它布施出去 布施出去 講一個輕鬆的故事-讓各位聽好了 在台北認識一個信徒-很有錢、很有錢 可是這個信徒沒有生小孩 就買了一對兒女來養 從小從小就人家生下來-就買過來 很多錢去買 買來養,養啊、養啊… 老夫妻,後來兩個-一個一個走了 就剩下老太太 老太太要走之前 就把財產分給 一部份分給男的-一部份分給女的 她買了一對兒女來養嘛 然後就留了二十萬 叫她的兒女說 哎呀!-這麼多的財產都給你們了 這二十萬幫我去做善事 請出家人來幫我誦經 剩下的拿去布施、做善事 好啦-就請那個比丘尼去誦經 叩叩叩…,阿彌陀佛-這麼念念念… 這個兒女在兩邊,各請律師 為了爭財產拍桌子 知道吧 二十萬他也不願意做佛事 也不願意去布施 二十萬,一個人十萬好了-分一分算了 管他什麼老媽子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說什麼呢 一口氣還在的時候 一息尚存千般用 你會呼吸的時候-所有的東西 這是我的,我可以用-我可以怎麼樣子的 一息不來萬事休 所以一息尚存千般用 那一息不來的話,萬事休 當你會呼吸的時候 所有的東西你可以支配-可以運用 一呼吸不來的時候-別人的 別人支配了 所以你要做善事-你生前自己趕緊做善事 你不要說我留給誰-交代某某人去做善事 到時候很麻煩的 所以生前做善事 我們一般人 生前自己不誦經、不念佛 我留一筆錢 哎呀!師父啊,我走了以後 幫我放焰口-幫我拜懺、幫我誦經 我說那個不可靠喔-知道嗎 他跟你無關 誦經的人本身有沒有虔誠啊 你的業力到底多重-我也不知道 我怎麼去幫你的忙? 我說該誦的經-你生前自己誦 我們不要去指望說 死了以後,靠誰來誦經-超度我 這個想法就錯了 你生前你每天,你該念的經 你就好好的念、好好的研究 這個時候你清清楚楚 死的時候,心裡亂糟糟 別人在念什麼,你也聽不懂 所以生前-所有的經、所有的佛 你把它念好 要走的時候呢 把所有的事情交代好,走吧 是不是,一走 重新再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佛門弟子 再繼續修,這個比較可靠 當然最重要是持戒 持戒最重要了 你說你誦多少經-消什麼業障 我認為最重要最重要是持戒 最重要是基本五戒 所以儒家有三綱五常 仁義禮智信 那佛門有三皈五戒 皈依三寶,做佛門弟子-然後守這個五戒 因為五戒一定會得人身 你不要以為你誦很多經-你做很多善事 你做壞事-這些善就會把它抵銷 沒有辦法抵銷的 所以持戒最重要 持戒才能得人身 你看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抱著什麼吉娃娃 抱著什麼狗,有沒有 跟這個女主人一起睡覺 吃的又好、還穿衣服-還送去美容店 去把牠美容-狗的那個美容店,有沒有 這些都是前輩子做很多善事-可是不持戒 墮落 但是牠是做了善事-牠有福報 福報是另外一回事 你看這些狗-你看人家養得好好的 抱著牠、幫牠洗澡-照顧的比皇帝還重要呢 還抱牠跟牠一起睡覺 怕牠冷、怕牠熱,還有冷氣 還要跟牠染髮 你看牠福報多大啊 但是得到畜生有什麼用呢-沒有用啊 所以持戒最重要 持戒才能得人身 所有一切的修行-持戒第一 然後才是布施 因為你是不是單單持戒-你不布施的話 你來輩子你得人身-可是你不布施的話 你沒有結了人緣-做什麼都不賺錢 所以持戒跟布施-這兩個最重要 尤其是持戒得人身 布施的話-你將來的衣食不缺 你才有時間讀書 你才有資金來賺錢 所以持戒第一 接著就是布施 然後如果是你脾氣不好 跟人家結很多惡緣-所以必須修忍辱 如果懶懶散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所以要修精進,是不是 如果要有智慧的話 那必須修禪定才有智慧 所以為什麼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這六個波羅蜜-道理是在這裡 那你看看-普賢菩薩過去生、過去世的 也是這樣子 也是這樣修嘛 布施 布施 他布施以後-他的我慢會降低 否則的話,富貴生淫欲 一個人富貴以後 哇!又有錢又有閒的話-很容易做壞事 所以豪貴學道難 所以佛菩薩過去的-修道的歷程很值得我們參考 就是去布施-做善事、廣結善緣 這些東西施出去了-自己心安理得 把這個財產福報-全部放在眾生的身上 讓眾生跟他分享 所以來世他可以受-還繼續再用這個來布施 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首故 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而為布施 那麼這個是形容 我們人,你看-在我們身體裡面 一個最重要的地方是在頭部 你看頭部能夠聽、能夠看 能夠說話、能夠呼吸-能夠吃 這個頭部是最重要的 那有這個精神錯亂的話 那麼就送到醫院 所以這個頭部呢 譬如萬一不小心-這個手斷了 你這個眼睛還可以看-可以聽、可以寫 這一點的傷害-好像還可以忍受,是不是 萬一你說一個腳受傷了 坐坐輪椅的話,還可以忍受 人最怕的是什麼呢? 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嘴巴不能講話 然後這精神錯亂了 所以,人的生當中-頭是為首 最重要、最重要的 一切的修行裡面 當然以持戒為最基礎 但只是持戒修禪定的話 很容易墮落變成外道-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 所以普賢菩薩-為了求一切智首 把這個一切智 形容我們最重要的一個部位-就是頭 所以,以不可說不可說的 佛剎微塵數頭,而為布施 用頭來布施-這很難想像,是不是 那頭砍掉,不是死了嗎 所以我認為這個地方說-以頭來布施的話 有好幾種意思 譬如說我們最尊貴的頭 我們來頂禮佛陀的這個腳 腳是最髒的嘛 你看你走路的時候-不是腳去踩嗎 我們以最尊貴的頭-來頂禮佛陀的腳 叫做五體投地 我們這樣用我們尊貴的頭-來布施 一方面是運動-一方面是對聖者的一個禮敬 這不是以頭來布施的嗎 不是叫你頭砍下來給佛 佛要你那個頭幹什麼-是不是 所以不要誤解經文 那你的頭布施給眾生 那你的頭砍下來 眾生頭砍下來-兩個人都死掉了 沒有用啊,是不是 你頭部有些地方可以布施啊 譬如說我們年紀大了-要走了,要離開世間了 頭部不是有眼睛嗎-是不是 那眼睛挖下來 這個眼角膜可以送給人 這不是以頭布施嗎-是不是 譬如說你頭髮很長很長的 有些人留頭髮很長很長的 有些人頭髮不長頭髮-那你剪下來送給他 也可以啊 這個頭髮 你要走要死了-還留它做什麼 剪下來送給人不是很好嗎 也是可以布施,是不是 所以說,不要以為說-這個頭布施就是說 把頭砍下來送給人 頭砍下來已死了嘛,沒有用 還有一個意思 我們一般人不喜歡動腦筋 所以喜歡看圖畫-看一看就好了 所以我們社會上的書籍-什麼銷路最好? 養顏的、養胃的-知道嗎 哇!吃了什麼東西-會健康長壽的 啊!吃了什麼、抹什麼藥-會臉皮會很漂亮的 然後那個圖畫 那個都很漂亮的圖畫 風景畫、人物畫-什麼畫的,有沒有 世間的人不喜歡動腦筋 就是幾乎喜歡怎麼樣? 養眼睛、養胃的 養這個胃腸的 養生健康的、美容的-人體的、藝術的 叫他看書-一看到這個書就睡覺了 厚厚的這一本 賣不出去 所以這個地方說以頭來布施 我認為說以頭布施是什麼呢 動腦筋、看書 做深度性的研究-是不是 有些人說:哇!-那個佛經這麼深、這麼難懂 我說那你一遍不懂,讀兩遍 十遍、百遍,就會懂 肯動腦筋 在美國人研究,他說一個人 到七老八老的時候-還在念大學的,他會長壽 那個退休 六、七十歲退休以後的人-什麼事都不做 終日飽食-飽食終日,無所是事的 退休沒多久就死了 有些退休-六、七十歲退休以後 去念大學 而且很深很深的什麼哲學-天文地理 念得七老八老-他還活得很好 為什麼? 動腦筋 動腦筋 所以這個地方說以頭布施 就是說我們多動腦筋-動好的腦筋 做深度性的研究 宗教的、哲學的、科技的-藝術的、文學的 我們多動腦筋-對自己身體有健康 然後我們可以把學到的知識 深入淺出來啟發後學 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所以說 以不可說不可說的微塵數頭-而為布施 我們布施我們的腦力啊 布施我們的智慧 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故 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如來所 恭敬、尊重、承事、供養 衣服、臥具、飲食、湯藥 一切所須,悉皆奉施 於其法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這個是菩薩-在過去生、過去世 過去生、過去世 除了以財-內財、外財來布施眾生 跟眾生結緣-來修福、修慧以外 還是最後終於走向-出世間的這種修道 知道嗎 所以說,於其法中出家學道 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就是有這種因緣 有出家專修 可能對智慧上-會比較佔優勢的地方 所以畢竟出家人-還是出家以後 比較能夠專心的研究佛法 比較佔便宜一點 在家的話,真的是很不容易 事業、家庭、夫妻、子女 還有人際關係、工廠 那種種的真的是很分心的 所以在家人要修-很困難就是在這個地方 那麼佛陀 普賢菩薩-在過去生中去供養如來 他怎麼供養呢? 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這些來供養 這是佛門一些規矩 讓我們了解的就是說 當時出家人他要穿的是袈裟 那你就供養袈裟 出家人要睡覺,就臥具-就是一塊布 出家人沒有房子住 當時印度是很熱 就坐在地上,打坐、睡覺 在一棵樹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就這麼過日子 但是他坐的時候-他必須有一個坐具 那出家人也會生病-也要吃東西 所以用飯、菜供養出家人 或者是出家人有病-就用藥來供養 有這種四種來供養 各位了解這個意思 那我們現在再反觀-我們台灣的話 在家人有錢-哎呀!師父這棟樓房供養你 這樣對嗎? 不太對 除非真正的說這個地方適合-做弘法的一個道場 講經說法的地方 好請出家人來這裡講經說法 那你說把這個房子-去供養出家人 出家人-好啦,住在這個公寓裡面 然後這個地方又是住宅區 在那邊誦經、念佛-人家抗議,是不是 最後把你趕出來 也不對啊 出家人有一棟公寓以後 也沒人管了 愛做早課就做-不做也就拉倒了 電視一看-什麼佛號都沒有了 對不對 所以佛門在這幾年來看起來 公寓越多,佛教就越敗 敗相就這麼產生了 那麼為了維持生活 所以就想盡辦法來拉信徒-做法會 法會一做的時候,吵鬧了 旁邊的人對你反感 他信佛都不來信 所以出家人還是住寺廟最好 住在寺廟裡邊 定時間上課、定時間吃飯 定時間打坐、定時間誦經-定時間拜佛 有個規律的生活-這才是正常的 所以這是作為我們現代-在家護法要有這種認識 要有這種認識 你用大筆大筆的這個錢-金錢供養 大筆大筆的這個房子供養 結果出家人一下子-有這麼多的財產物質以後 豪貴學道難 知道嗎,有錢就會作怪了 所以普賢菩薩-過去生、過去世 他去供養如來的時候 是恭敬、尊重、承事、供養 上次我們講過七種供養 怎麼樣才是供養如來呢? 如說修行供養,還有呢? 利益眾生供養 還有什麼? 攝受眾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 不離菩薩業、不離菩提心 這麼供養,七種供養 這個比你用香花水果供養-還來得尊重 這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那麼普賢菩薩 過去無論是在家也好-出家也好 都是在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護持正教 佛陀的法-流傳一段時間就會變質 流傳一段時間就會變質 慢慢變、慢慢變 有些是人為的-有些是外道的這種滲透 所以會這樣子 那我們現在來講《華嚴經》 也就是要護持正教-護持正法 佛陀的正法 正確的修行方法-正確的修行觀 正確的這種三寶觀-正確的眾生觀 這個是這部經告訴我們的 所以我們在外面-聽到很多這種人說 而不是佛說的這種-奇奇怪怪的說法 我們透過「華嚴導讀」這種 來認識正確的佛法是什麼 目的是為了護持正教-護持正法 接著普賢菩薩又說了 我於爾所劫海中 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 於一念間生瞋害心 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遠離菩提心 於生死中起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 好這個地方很值得我們 作為修學佛法的一個指標 就是在這個無限的時空當中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現在回想起來 在這麼多生多劫 沒有一念間-來違背佛陀的教法 就是佛陀所開示的道理 他都一一的遵循去奉行 現在人說-時代不同了,方便 這個怎麼樣子呢 事實上沒有什麼方便的-隨便的 那不行的 佛陀說的教法一定是-確實是如此的 不能隨便改變的 然後,於一念間生瞋害心 這個對我們來講很重要 我們這一生這一世當中 你不要講太大的話 說我一生成佛、一生成就 我認為這個是太不實際了 因為普賢菩薩-他都尚且經過要 經過千生萬世 千劫萬劫才修成的 我們算什麼根器啊 怎麼這一生就要成就 我認為這一生要成就的-第一個是信心 相信因果、相信三寶-相信戒 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成就的第一個 第二個要成就的是什麼? 於一念間生瞋害心-不可以 這一生當中-我們一定要成就的一個 就是不發脾氣,知道嗎 這一生當中無論如何 因為這個不花錢 又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 又對修行來講,很大的幫助 我現在來研究一個問題 譬如說-人為什麼不可以發脾氣?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講 譬如說這是一個火盆 如果冬天很冷 我們用這個火盆-來燒這個木炭 這個木炭一燒的時候 是不是整個房間都熱呢-還不見得 這個火盆點燃了這個火以後 一定是先燒是到這個火盆 這個火盆燒紅、燒熱了 這個熱度才能夠-讓這房間熱起來 所以當我們一發脾氣的時候 先燃燒我們的血液、血管 我們的荷爾蒙、神經系統 消化系統、循環系統 所有的系統全部都被扭曲了 神經繃得緊緊的 荷爾蒙隨便亂分泌了 腎上腺素分泌了 結果造成什麼? 我們的荷爾蒙失調-內分泌失調 血管也失調、血液也失調 肝臟、胃、心、腎臟-全部都受傷害 所以發脾氣-最大傷害是先自己 第二個 人在發脾氣的時候-是一個不平穩的狀態 他的心在不平穩狀態當中-有沒有智慧呢? 沒有,智慧降到零 所以人在發脾氣的時候 所講的話、所做的事 絕對是錯誤的 沒有一件是好的 所以有一句話說什麼呢? 相罵沒有好話 相罵沒有好話 相罵是在發脾氣 你講出來的話-一定是很粗魯的、很傷人的 因為那時候已經-喪失了理性了 所以我們常常講一句話-是什麼呢? 要調理事情之前-先調理心情 讓我們的心情-在平穩狀態當中 所講的話、所做的事-比較容易正確 如果在不平穩的狀態當中-這個心態的時候 你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錯誤的 沒有好事 所以說,相罵無好言-道理是這樣子 所以這也是我們這一生當中 除了信因果、信三寶-信戒律以外 一個重要重要的事情-不花錢的 就是不發脾氣 這一生一定要成就的 然後第三個我們要了解說 如果不發脾氣有什麼好處呢 這個身心容易健康以外 生生世世-跟眾生能夠結歡喜緣 眾生見到你 你這個人,你看看-不發脾氣 他看到你,生歡喜心 會有這個好處 那你來輩子-要結眾生的善緣的話 就是從不發脾氣做起 人家不會害怕你 有些人有面帶殺氣-看到他趕快躲開 退避三舍 為什麼? 殺氣太重 有些人你一看到他 如坐春風,是不是 就喜歡跟他講話 就喜歡跟他在一起 我在阿根廷 有些阿根廷人-喜歡跟我們坐在一起 我就問他說: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 那沒有問題-跟我坐要做什麼呢? 他說:總覺得師父-沒有傷害我們的心 我們跟別人在一起-好像要提防 他說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不用提防 沒有一種防衛的機制產生 所以跟你坐在一起-就好像覺得很安祥 我說:我也會發脾氣啊 我沒看過你發脾氣啊 所以這個就是說-我們常常念佛 常常誦經、念佛的話 他就覺得-跟我們在一起不必提防我們 你了解嗎? 所以喜歡跟我們坐在一起 說:有問題嗎?-沒問題 他就喜歡跟你坐在一起-在那邊看看你也好 或隨便問些問題也好 然後我們關心他-身體健康,怎麼樣子 他們就覺得很好 他來到佛堂-也不必聽很深的道理 看看佛像-跟出家人打打招呼 他覺得在這個地方 不必有恐怖心,他安祥 所以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我們一定要成就的 不發脾氣 不發脾氣 不發脾氣的話-我們的身體會健康 不發脾氣的話-眾生不會對我們產生恐怖心 我們就可以結很多善緣 所以普賢菩薩-過去生、過去世 過去生、過去世-他修歡喜行,知道嗎 還有,不生我、我所心 我們眾生時時刻刻 起心動念-離不開這個我跟我所 在我們身邊周遭的-色聲香味觸法 這個五塵六欲 透過我跟我所-就變成我們的煩惱 貪愛的種子、瞋恨的種子-無明的種子 不斷的埋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說世間人很多人 用錢去買這個毒藥、毒品-叫做吸毒 我們正常的人-我們也在吸毒 我們怎麼吸毒呢 眼睛看到的花花綠綠的世界 耳朵聽到的-什麼四聲道、什麼聲道 刺激的,對不對 鼻子聞到的、嘴巴吃的 都在增長我們的貪心-瞋恨心、愚癡心 執著的心、染污的心 所以我們不小心就在吸毒 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 所以平時要注意自己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你注意自己的心念 我起貪心、我起瞋恨心 糟糕!吸毒,知道嗎 變成貪瞋癡的種子-它會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 阿賴耶識裡面 變成一個種子-變成一種炸藥 不定時的炸藥 將來遇到緣的時候-它會引起作用,會爆炸 那就是你的成見 會變成你的成見 會變成你的潛意識 所以我們看看社會上有些人 你看他平時是一個好人 可是忽然間,竟然說他殺人 這可怕的事情 父母親發脾氣的時候-他把子女殺死 因為他的潛意識裡面 有許許多多的種子-埋藏在那邊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問題人物 不要以為是我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可多的呢 表面上我們因為可以控制 可是我們能控制的-是百分之五 這個表層的意識-只是百分之五讓我們控制 那像我們誦經-拜佛、念佛的話 那只是讓我們百分之五的-表層意識暫時得到穩定 暫時得到穩定-就讓我們法喜充滿了 可是在我們潛在意識裡面 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那個 貪、瞋、癡、慢、疑-惡見的種子 還有百分之九十五在那邊 那個隨時它會浮現出來 在某一個機緣當中的時候-失控 會殺人、會做壞事 所以這個要很小心 要很小心 那個潛在意識-那個力量很大很大的 叫做阿賴耶識的種子 那種子會生現行 種子會生現行 那所有的種子裡面-一定會標上我、我所心 我我所,相對的 矛盾差別就在這邊產生的 所以普賢菩薩-他說在我累生累世當中 他沒有起過瞋恨心-瞋害心、發脾氣的心 也沒動過這個我我所的心-自他差別的心 自他差別從哪裡來的呢? 從我我所產生的 還有遠離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成佛的心、大悲心-度眾生的心 關懷眾生的心-都叫做菩提心 是有智慧的這種關心眾生 因為有智慧-所以斷煩惱、成佛 所以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度眾生的心 一定是跟智慧、悲心-結合在一起 叫做菩提心 所以我們這個受戒 受這個菩薩戒的時候 菩薩戒其中有一條戒是什麼 叫做菩提心戒 譬如說我現在受菩薩戒了 我受菩薩戒以後呢 嗯!這眾生剛強難化難度 算了我不要度眾生,麻煩 這個是犯戒 你知道嗎,這是算犯戒的 要趕緊去懺悔-重新再發菩提心 啊!沒關係-這些眾生是幫助我成道的 好,重新再發、重新再來 重新要再發菩提心 否則的話,你算犯戒 所以這個菩提心戒-這個很不容易的 你可以重新再發 所以你不能起一個心說 哎呀!眾生難度-剛強難化,算了吧 隨他去死活吧 管他什麼輪迴-管他什麼生死 管他,那是他家的事-跟我無關 你這個念頭的話-你就不能成佛 我們就不能成佛了 所以這個地方說-遠離菩提心 他說從來沒有一個念頭說-啊!算了,看破 這個眾生很難度-我不要去度他了 你這一念就錯了 然後他說-於無量的生死當中 怎麼樣子呢? 去起那個疲厭心 疲厭心是什麼呢? 覺得做人很痛苦 投胎轉世很麻煩 何必這樣子的呢 乾脆我到天上去修行-就多好的呢 四天王天 他五十年、一百年-才是我們人間才一天 那在那邊幾千年-幾萬年的歲月 那我生在那邊不是很好嗎 何必做人呢 在人間起了這個疲厭心 這也是菩薩道來講-是不好的,是退道的 所以一個人如果是消極厭世 不對 信佛、學佛的人-應該是很積極入世 不會覺得說投胎轉世-輪迴很痛苦 如果你有這念疲厭心的話 你變成再怎麼修 最多最多只能成為阿羅漢 就是初果、二果-阿羅漢而已 最多到四果阿羅漢 因為你覺得這個生死輪迴 出現生命是很痛苦的 你有一念這種疲厭心的話 你再怎麼修 無論你參禪、念佛-誦什麼經 什麼《華嚴經》-什麼《金剛經》 你有用疲厭的心 厭離心來修的話 最後只能成就聲聞道 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起這個懶惰心,沒有 這是普賢菩薩 他回想一下自己 有沒有一念懈怠、懶惰 好好的睡一覺-好好的吃啊、喝啊、睡啊 沒有 精進 我們一般人以為說 哇!那個努力工作的人-很苦啊 精進的人苦啊 事實上錯了 懶惰的人才苦,知道嗎 人一懈怠、一懶惰 無所是事-這個心又沒有什麼寄託 那真的很苦 一個人是忙,忙好過 忙中的話 可以做很多的事-可以學習很多知識 可以讓你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營養 會日子好過 所以精進的人日子好過 懶惰的人日子難過-度日如年 障礙心 障礙自己、障礙別人 那麼這個叫障礙心 所以我們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千萬不要去障礙別人的身心 所以我們講-什麼叫善、什麼惡呢 去障礙別人的身心-妨礙別人的身心 那麼就叫做惡 幫助別人的身心 使他成熟、增長智慧-就是善的 迷惑心 迷惑心是什麼呢? 就是對這個財色名食睡 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產生一種實存感 然後去貪戀、執著 那就叫做迷惑心了 我們被這個五顏六色-形形色色的這個 林林總總的這個世間 五花八門的這個世界 很容易迷惑了 為什麼? 我們先迷惑自我 迷惑自我以後呢 然後對這個外在世界-有一個實存感 所以就想把它 好的,佔為己有-不好的打擊、排斥 這個叫做迷惑心 迷惑心 那麼普賢菩薩他說 他遠離這些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 還有這個遠離菩提心 還有這個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 這些都不好的 他遠離這些 然後他的心安住在哪裡呢? 《金剛經》所說的-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那麼他降伏了前面的心 降伏了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 還有這個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 他降伏了這個心以後-怎麼辦呢? 安住在大菩提心 所以,唯住無上不可沮壞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這是《金剛經》 我們講:云何降伏其心-云何安住其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這個地方-我們就得到答案了 知道嗎 那麼這個大菩提心呢 他怎麼去形容呢? 說無上 沒有再比這個更高尚的了-超越這個的了 無上 第二個是什麼? 不可沮壞 就是堅如金剛 這個菩提心-成佛的心、度眾生的心 永遠不會搖搖擺擺 不可沮壞 做什麼呢?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 這個菩提心最重要最重要-一個是什麼呢? 修佛的智慧 我們說佛的智慧 我們用什麼形容? 叫做一切智 一切智 就通達宇宙身心的如實相 也通達一切眾生的身心-運作 那叫做一切智 了解一切法-了解一切眾生的心性 你才能夠去度化眾生-利益眾生 所以菩提心-就是大悲心、大智慧的心 那麼普賢菩薩-降伏了這些不好的心 安住在這一個-無上不可沮壞 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那麼這是普賢菩薩-來成就佛法 成佛、修道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作為我們的參考 不是像我們一般人說 我念一句佛號-誦一部咒、誦一部經 這樣子就成佛了 不是這樣子的 先降伏了這些不好的心 然後安住在大菩提心 這個是講到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這種-修道的歷程裡面 怎樣去承事供養如來 怎樣來去利益眾生 怎樣來降伏你內心中的 瞋恨心、我我所心-懶惰心、疲厭心 然後安住在這個菩提心 然後安住菩提心以後 怎樣去莊嚴佛土-怎樣去度化眾生 這個是我們明天要講的課程 今天講到這裡為止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