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主題:佛遺三經--佛說八大人覺經04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大德大家午安 (午安) 很難得有這個-德國回來的信眾 德國朋友 我們給他鼓掌好了 那麼這位坐飛機來聽 八大人覺經 這算不算精進 也算精進 他們最近 從事一些翻譯的工作 是佛學一些著作 從事德文的翻譯 這次德國回來的戴比 他是在他們市政府裡面工作 所以能夠將佛法 對高層人士 來推薦 就像過去的佛教 從印度來到中國 也是從上而下 所以我們希望他能夠 在知識分子 能夠對佛法的深入 而影響廣大的群眾 因為我發現 佛教在南美洲也好 在其他國家也好 我發現就是說從下而上 很難很難 那如果是 剛開始信仰的 都是中下層 貧困階級 不識字的人來這樣的話 要上來就很難很難 過去的中國佛教 是從帝王 帝王 王公大臣 那麼這些知識分子 信仰以後 來普及民間 這個力量就大 所以戴居士 我給他一個任重道遠的責任 將佛法能夠在 知識分子能夠接受信仰 這個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一件事情 那今天我們講的是 八大人覺經裡面的 第四覺悟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四覺知 懈怠墜落 常行精進 破煩惱惡 摧伏四魔 出陰界獄 這個是佛菩薩大人 跟我們凡夫的一個對照 凡夫的生命 往往是懈怠是因 結果就是墮落 我們不管是 世間法也好 出世間的法 修道也好 都是要身心精進 但是我們眾生呢 有了溫飽以後 大部分容易放逸、懈怠 尤其在生活富裕的-條件當中的時候 更容易去放逸、享受 所以在追尋感官的刺激 生理的享受以外呢 很容易的 就去造惡因而墮落 這是凡夫的一個因果 因為懈怠 所以容易生命 往下沉淪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 比如說有的時候要加班 平時要睡八個小時的 可是因為特殊的原因-睡四個小時也可以 甚至有的人睡一個小時 這一天當中的工作 他也繼續照樣進行 所以我們人跟畜生 最大的差別 畜生牠累了牠就睡了 我們這個車子沒有油 沒有油怎麼樣子 就停下來了 但是我們人不同 我們人可以不吃不喝不睡的 繼續工作 當然這是會容易傷身體的 也就是說人有意志力 那如果是說太過份的 使用它的時候 短暫的時間可以 長時間的話 會生病 那這生命也是如此 如果是我們適度的-去精進的話 精神愈用 會怎麼樣 會愈有精神 那力量愈用呢 而愈出 一個人如果說養成一個習慣 動不動就睡覺 動不動就是懈怠、放逸 那麼這個生命就是-一直往下沉 舉個例子來講 假如說我們星期天 我們覺得說工作了五天-很累很累 然後你想星期天、星期六 就拼命地睡、拼命地怎樣子 結果身體有沒有覺得很舒服 沒有 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 就是說你拼命想睡-睡得要精神很飽 很抖藪 不可能 適度的睡眠、適度的飲食-適度的工作 反而精神好 那如果是說我們過份的 去休息 過份的去休閒 這個精神反而是萎靡不振 但是我們凡夫呢 往往就是 貪圖享受 所以很容易放逸懈怠 一個放逸懈怠以後就 生命就往下沉淪 那麼這個地方講的墮落 就是說我們人道 墮落到什麼地方呢 地獄餓鬼畜生 或者是阿修羅 這個也算是墮落 還有一種的墮落 可能各位會覺得莫名其妙 那就是什麼呢 墮落到天道 各位你想我們一般人 巴不得能夠昇天 但是依信佛學佛的人-來講的話 昇天反而是墮落 因為我們在人間做很多善事 也持戒 也做很多善事 也修禪定 可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是說 到天堂去享受的話 以佛法來講 反而是墮落 因為到天上 沒有佛法 不能繼續進修 所以往生天道是一種墮落 依學佛的觀念來講的話 是墮落 而且是蠻嚴重的一件問題 跟我們一般人以為說-我們修行做善事、我們信仰 將來可以昇天堂去享受的話 那如果是我們發願 所有的精進、所有的努力 希望能夠世世生生得到人身 得到人的身體 然後親近三寶 那麼這個就是生命往上爬升 生生世世能夠親近三寶 深信因果、親近善知識 那這個生命就在爬升了 所以菩薩跟凡夫的差別點 凡夫就是容易懈怠、墮落 那麼我們看菩薩是怎麼樣子 菩薩是 常行精進 生命是往上爬升 有一個方向 這個方向是什麼呢 破煩惱惡 摧伏四魔 出陰界獄 這是菩薩 生命的努力方向 我們人生有許許多多的痛苦 物質上不足 衣食不足 很痛苦 但是呢 衣食溫飽以後 那種心靈的不安 無明煩惱、坐立不安 不能控制情緒 不能控制我們的思路 那這一個比 物質的不足 還更痛苦 各位最近感受到-我們這個社會上 什麼東西 很緊張 選舉 第一笨 選舉運動 第二笨 怎樣 抽煙吹風 是不是 那個內心裡面 那種緊張 得失 那叫什麼 就是煩惱 各位了解嗎 所以不要以為說 我沒有物質的不足 很痛苦 沒有錯 但是衣食足以後呢 那種追求欲望的滿足 有一千萬要二千萬 有一億要二億 那種不滿 對這個五欲的追求 永遠不得滿足 那種煩惱更可怕 所以有些人你看看 他住的房子幾千萬 可是每天晚上吃安眠藥 有沒有 一個房間佈置起來起百萬 他要吃安眠藥才能睡覺 那如果是我們沒有煩惱的人 隨遇而安 頭碰到枕頭就不醒人事 沒煩惱 所以我們這個煩惱 在佛經裡面講到這個煩惱 有六種的根本煩惱 就是貪 瞋 癡 慢 疑 惡見 我們講到這個破煩惱惡 我們生命不得自在 除了衣食能夠維持生命以外 這個內心的不安 內心引起的邪知邪見 而造成生命的困惑 比這種物質引起的痛苦 還更嚴重 那是邪知邪見 在佛法裡面 我們稱為六種的根本煩惱 貪 瞋 癡 慢 疑還有惡見 邪知邪見 那麼菩薩 認為我們生命還沒有 達到佛的境界的時候 必須來修精進 才能斷這個煩惱 因為這個煩惱 是無形無蹤無影 所以我們要斷這個煩惱 一定要精進 那麼在經典裡面講到精進 有十種的利益 第一個是什麼呢 不為他人折伏 一個人勇猛精進 不斷追求知識學問 追求智慧 那麼在他的生命當中-充滿了學問智慧的時候 就不會被人家折伏 這是精進的十種利益第一個 第二個是什麼呢 獲得諸佛攝持 我們一般人常常會覺得說 某某人用功 得了好多境界 奇怪 我怎麼沒有 精進不夠 所以我們一個人如果是說 經常持咒、誦經、拜佛念佛 懺悔、做善事 那麼諸佛菩薩你不必求祂說-佛菩薩你保佑我 你天天都在求 用不著 你就這麼做 努力、用功 諸佛菩薩 乃至於有形無形的眾生 都會來贊助 所以我們不必去求 不必求人天、佛菩薩 來跟我們加持 我們只求我們有沒有精進 就自然會與佛菩薩相應 第三個是什麼呢 人天等眾敬仰 人天等眾敬仰就是說 一個人努力、勇猛精進的 就能夠受到 人天眾生來敬仰 我記得過去有跟各位講過 我們積集許許多多的財富 會召感什麼 名望、地位 我們積極地去追求的話 很容易遭到人嫉妒 是不是 但是一個人讀書-追求知識學問的時候 會不會遭到人嫉妒 會受人尊敬 知道嗎 我們讀書 充滿了知識、充滿了智慧 然後謙卑 人家不會嫉妒你 會尊敬你的 所以我們講某某學者 自然我們由衷的 產生一個敬仰 所以一個人能夠精進的話 人天等眾敬仰 第四個 聽聞正法不忘 有些經典我們聽一聽忘記了 昨天聽 今天忘了 上課聽 下課忘了 這是什麼 不夠精進 沒有去經過聞思修 所以聽到了法 聽一聽就忘掉了 那麼如果我們精進的話 就能夠 記起來 不會忘掉 這個是講到 為什麼有些人他能夠-背一部經 二部經三部經能夠背 背經最有名的 還是西藏人了 知道嗎 西藏人他們那個地方的人 可能是印刷品不足-還是怎麼樣子 我們了解到佛教界-就是他們很重視背經 我初出家得時候 老和尚 道安長老 我們去親近他 請他跟我們講經或者是開示 我的印象最深 他馬上就拿一本中論 龍樹菩薩的中論 丟給我了 他說你背會了 我再講給你聽 那時我在念英文 他丟一本中論給我-我天天背、天天背 老和尚也沒有時間-講給我們聽 我們就背這些論 一直背 疑 背一背 背久了以後 竟然背出味道來了 把這個味道背出來了 那這個經典也是這樣子 我們背 背久了 很自然的 在某一個境界裡面 就在一剎那 這個經典的作用產生了 這句話 就在這心、境交接的時候 突然間 其中一段經文 它就展現了智慧的光芒 碰觸到了 一個關鍵點 就讓我們通了 這個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 所以不要以為說背經-好像很無聊 事實上常常、常常背經的話 對我們來講的話 也是開啟智慧的一個-方便之門 非常非常有用的 當然 如果是在曠野的地方 沒有人的地方 你大聲念經的話-還有一個好處 什麼好處知道嗎 有形、無形的都會聽 知道嗎 他也會感受得到 包括這些花朵 有些人種花的有沒有 我們就曾經 遇到那種人 他種的花特別漂亮 為什麼 因為他一面種花-他一面誦咒、一面念經 那麼種的花 特別漂亮 特別莊嚴 所以如果沒有人的地方 不受干擾的時候 你如果念那個經-或者是咒的話 有情無情 他都會感受得到 這個是跟各位 報告的一種經驗 所以我們為什麼聽法 聽一聽就忘記聽一聽就忘記 如果你想不要忘記的-一個簡單方法是什麼呢 就是把它背 然後講給別人聽 講給你親朋好友 跟他分享 你講一遍給別人聽了以後 你就能夠 記得更清楚 所以我們這個地方-辦一個講座的話 受到最大利益的是誰 是我本人 知道嗎 因為我把這個經文 念一遍給各位聽 我就可以多背 背得更熟 然後對這個經的意義呢 會了解得更深 第五個精進 未知者能求知 我們對於未了解的道理 因為精進 所以我們想去求了解 所以能夠不斷地增長知識 不斷地增長新知 這個時代是一個快速 我們講知識爆炸的時代 過去我們所知所學的 從小學、中學、大學 以至到社會服務了 過一段時間以後 本來是新知 後來就變成舊聞 很快的 快速的這些知識 不斷地湧現在我們眼前 所以要精進 未知者能求知 第六個是增長無礙辯才 也就是說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學問 面面俱到 當然就是辯才無礙 一般說來就是說 我們台灣的學生 學生來講 某一方面的知識會獨到的 比方說數學天才-哪一方面的天才 我們可以贏過別人 但是我們一般來講 我們台灣的學生缺乏國際觀 所以到國際上 去跟人家辯論的時候 往往都會輸人家 缺乏國際觀 因為我們是比較說 往熱門的科系去追求 缺乏這個國際觀 所以往往都會輸人一節 那麼精進呢 就能夠增長我們無礙的辯才 在佛經裡面講無礙的辯才-比如說 義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四種的無礙辯才 我們就不再介紹了 第七個 得近位於禪定 就是說我們修這個禪定 不是說今天修、明天修 然後一曝十寒 可以成功了 這個禪定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 得到這種感應 得到這種禪定 就是精進 所以你看六度的話 布施持戒忍辱 然後一定要精進 精進以後才能禪定 修禪定的最基本的條件 就是精進 努力 每天這麼坐、每天這麼坐 我常常跟信徒講 你不管再怎麼樣子-你每天這麼坐 你坐一千坐 也就是坐一千次以後 你就知道說怎麼樣去調心 你完全不坐 了解這麼多理論 沒有用 你實際地去做 然後很快的就會發現到說 喔 妄念是這麼來的-這麼去 很快的你慢慢就會去這樣子 所以這個精進 對於禪定有很大的幫助 那一般人因為缺乏-禪定的這種熱 所以心都是往物的方面-去追尋 所以變成物化的心靈 各位 我們真正想得到快樂-一個簡單的方法 就是讓心跟呼吸結合在一起 當心跟呼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生命的一種喜悅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小經驗 讓生命歸零 生命停留在現在 那你會感受到生命的那種-祥和、寧靜、喜悅 甚至法喜 所以快樂的一個-最簡單的一個公式就是什麼 心跟呼吸結合在一起 讓心跟呼吸結合在一起 當下 你就會感受到那種 生命的寧靜的喜悅 可是如果我們有心事的話 那我們心在煩惱的事件 不在呼吸的話 有沒有快樂 沒有快樂 知道嗎 你在想那些-財色名食睡的時候 你的心停留在-財色名食睡的時候 你就很忙很忙的 然後提心吊膽的 你一點都沒有快樂 可是很奇怪 當我們的心 跟我們的呼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這個時候 就在一剎那 遠離財色名食睡 這個五欲的時候 我們當下能感受到生命的-一種寧靜喜悅、自然 所以我今天提供各位-一個快樂的公式 當你很煩惱、很煩惱的時候 你愈想解決煩惱-很難解決煩惱 讓你馬上快速的想解決煩惱-的一個簡單方法是什麼 就是心息相依 叫做住息法門 把這個呼吸 跟心結合在一起 當下就能感受這種喜悅 這個是講到禪定 一定要有精進的基礎-才能夠修到禪定 第八個精進的利益是什麼呢 少病少惱少患 現在的人 工作跟休閒 跟以前的人不同了 從前的人都作農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現在都是用機器代勞 所以現在的人用體力少 動腦筋多 然後呢 營養又過勝 所以養得怎麼樣子 胖胖的 太少勞動了 因為太少勞動的結果-是怎麼樣子的呢 心臟病、糖尿病 營養過勝 造成高血壓 然後中風、風濕 奇奇怪怪的病就這麼來了 所以這個地方講說精進 也就是講到我們 身要動、心要靜 身要動 身要活 就要動 活動、活動 常常活動筋骨 然後心就能夠平靜 那麼這一動一靜之間 就能夠少病少惱少患 但是現在的社會剛好相反 身不動 心動得很 心很動亂 不但是動 而且是亂 亂了方寸 那心一亂的時候呢 做出來的行為就很可怕 這幾天報紙登了 一個先生怎麼樣呢 先把三個孩子結束生命 然後自己結束 這個是怎麼樣子 心太亂 知道嗎 心一亂 這個事情就不可收拾 這個就是 我們現在的人文明病 身不動 我們要爬樓梯嗎 來救國團要爬樓梯嗎 幸好要爬樓梯 知道嗎 那麼我們住公寓的話呢 十樓、二十樓 電梯上去了 走路機會少了 以車代步了 上下樓有電梯 出門有車子 結果怎麼樣子了呢 這個身體就不行了 所以就許許多多的病就來了 這個是講到精進 第八個 少病少惱少患 第九個是什麼呢 飲食容易消化 如果我們吃飽 飽得很飽 吃飽就睡覺 那麼就容易生病 在佛經裡面叫什麼呢 飽食而眠 會生病 一般假如我們吃飽飯以後-就跪坐 跪坐十分鐘 然後再散步 慢慢散步 當然如果是你想 身體更好的話 可以用手 去慢慢的走 然後圍著這個肚臍 就像順時鐘的這麼繞 慢慢地把它這樣按摩 吃飽飯的時候稍微跪坐 五分鐘 然後站起來 慢慢地按摩這個胃部 就是肚臍畫一個圓圈 慢慢畫、慢慢走 那麼這對消化系統很有幫助 但是我們一般人 一吃飽以後會想睡覺 因為吃飽飯以後呢 這個血液集中在胃部 尤其是大魚大肉的話 更容易昏沉 所以有些信徒要開車 開車能不能吃很飽 開車可以吃很飽嗎 不行 吃半飽就好了 這有道理的 如果你開車 你吃很飽的話-很危險 尤其吃飽飽的坐在那邊的話 那麼肚子就鼓起來 就變成脾酒肚 就是中廣公司了 中間廣 那就不好 所以一般來講我們飯食經行 這個是阿彌陀經裡面 有講到飯食經行 吃飽飯 稍微坐幾分鐘以後 就慢慢地走路 叫做經行 那麼對於身心的調適 有很大的幫助 第十個 如優曇花開放 這是希有難得 曇花一現 這是指我們一個人-如果是精進的話 很有機會 來開展我們智慧的花朵 這是講到 精進十種的利益 那麼在經典裡面還講到 我們精進有三種的精進 一個是披甲精進 這是跟我們內心的煩惱的-一種作戰、一種戰鬥 我們修行 也是像一場戰爭 在四十二章經裡面好像什麼 說一個人出門 然後披上這個披甲以後 跟幾萬人這麼戰鬥 我們修行也是如此 內心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煩惱 貪、瞋、愚癡 然後忿、恨、覆、諂-誑、惱、慳貪 這些這麼多的煩惱 那是我們內心裡的一個敵人 當我們還沒有-轉凡成聖的時候 我們就經常-被這些煩惱來困擾 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 就是跟我們內心裡面作戰 所以世間有一句話叫做 征服別人 就叫做英雄 然後征服自己呢 就是什麼 聖人 賢聖 就是聖人 你可以去殺千人、殺萬人 但是你那個內心的煩惱 內心的脾氣 內心的那些 不好的分子 我們要把它拔掉 要抓山上的賊很容易 但是要破我們內心的賊 很難很難 所以要披甲精進 向自我的生命挑戰 淨化、昇華 所以叫披甲精進 依個人的經驗來講 煩惱 我們內心裡面那些-雜念、惡念、煩惱 最怕什麼呢 最怕一個字 就是中觀的這個觀 你去觀 去觀察它 黑暗最怕什麼 怕燈光 怕火花 不管你幾千年、幾萬年的-一個深山裡面 一個山洞裡面 黑暗了幾千年幾萬年 但是我們只要拿一把火 點著了 它不必等一萬年才會亮 馬上點亮的時候 馬上這個黑暗就沒有、消失 我們煩惱也是這樣子 我們用正念 正知正念這麼-一觀照它的時候 這個煩惱馬上被降伏了 所以黑暗 怕光明 那我們的煩惱 也就是怕正知正念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經典裡面-我們煩惱有這個什麼 根本煩惱、大隨煩惱-小隨煩惱 還有這個中隨煩惱-一大堆的煩惱 事實上 如果我們有精進的話 那麼叫做披甲精進的話 這個煩惱馬上就降伏了 還有一種精進是什麼呢 攝善法精進 攝善法 比如說我們誦經拜佛念咒 研究 你不要以為說我就念-一部經、一句咒就夠了 那不行 因為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 聞慧、思慧、修慧 戒定慧種種的這種 不同的項目 這些都是善法 這也是我們精進的一個方向 還有一個叫做什麼呢 叫做利樂有情精進 利樂有情 那就是談到 六波羅蜜裡面的布施忍辱 持戒 這都是要利益眾生的條件 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這都是要利益眾生的 利益自己也利益眾生的 所以精進 簡單講有三方面 第一個是斷煩惱的披甲精進 第二個是修善法的精進 攝善法 然後第三個是利益眾生 從這個地方也看出-我們講到這個精進 大乘講這個精進 跟一般我們的根本佛教-講這個精進 其實有一點差別 依根本佛教的話 披甲精進就夠了 破這個我執我見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不受後有 他進入涅槃的時候-不再出現生命 這也就是自我生命的完成了 我煩惱斷了 這個煩惱不會再召感生死了 我不再召感生死 不再出現生命 但是佛法講的這種精進 這樣還是不夠 必須攝善法精進 利樂有情精進 這是講到悲心的問題 因為無量無邊的眾生 都是我們多生多劫的-父母兄弟姊妹 他們還在沉淪當中 就我這麼一個人-解決生命的問題的話 不圓滿 所以必須有這個-利樂有情精進 另外一種講到精進的 簡單的讓我們了解是什麼呢 就是說已經有的惡-趕快斷掉它 沒有的惡 不要讓它有 當已經有了善 要增長 沒有的善 要讓它增長 這是一般講的精進 所以菩薩 因為修精進 他修行精進 那結果是怎麼樣子的呢 就能夠破煩惱惡 摧伏四魔 這個四魔是指什麼呢 第一個是天魔 還有死魔 煩惱魔、五陰魔 精進是因 就能夠摧伏四魔 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四魔第一個是天魔 各位有沒有機會碰到天魔 我們說老實話 有沒有辦法 各位有沒有碰到天魔 沒有 要到天魔的話 不容易 起碼你要證到初果以上 因為我們現在 還沒有出生死 還沒有在三界當中自在 所以這個天魔呢 覺得我們還是凡夫俗子 他理都不理我們 當我們要破我執我見 生死要斷的時候 天魔來了 或者是現出的天仙美女 種種的威嚇利誘 這個時候才會出現 那麼一般人來講的話 要召感天魔還不是這麼簡單 天魔很厲害 那麼還有一個魔是什麼-叫死魔 就是死亡 我們每一個人 只要出現生命 我們就被判死刑 對不對 是不是我們都已經-被判死刑了 只要你生 有生必有死 只要我們出現生命 那必定 死亡就跟在我們身邊 怎麼死還不知道 有些人作惡多端 提早死亡 那麼有些業力所牽 橫死 車禍、吃毒藥或者是怎樣子 橫死 那麼有些人是自然死 有些人因為飲食不當 心理的因素、生理的因素-飲食的因素、睡眠的因素 提早結束生命 必死 依照我們身體的結構 我們每一個人 成年人 什麼叫成年人 二十歲是成年 但是依照我們中醫來講的話 男生 二十五歲到三十一歲 才是比較真正的-生理成熟、心理成熟 那麼以我們成熟年齡 如果是以平均二十五歲-或者是二十歲來講的話 乘以六 我們應當是活一百二十歲 知道嗎 乘五或乘以六 所以你看我們小學的時候 我們不是有養蠶嗎 各位有沒有養過蠶 牠一出現生命 這個蠶的蛋孵化以後-就變成那個蛾 那個蛾一出現 牠就能夠變成有交配的行為 幾天就死亡了 那麼貓、狗 一歲、二歲 甚至三歲 就是一年、二年、三年 牠們就會有男女交配的行為 所以牠們的生命-你把它乘以六的話 就是大概五乘以二 就五 二得十 所以貓、狗大概十年的壽命 就死亡了 那我們人的話 是二十歲的話 乘以五或乘以六的話 應該是一百二十歲 可是我們現在要是活到-一百二十歲 很不容易喔 七八十歲我們覺得很不錯了 八十歲我們就不錯了 所以為什麼呢 煩惱多 煩惱太多了 尤其現在這個工商業社會 生活緊張 要有雙薪 夫妻倆都要上班 子女都是公公婆婆帶 生活很緊張 為了生活、為了這個 職場 種種的 造成身心的困擾 所以死魔很快就來臨 這個是很遺憾的 那在這愈是工商業-緊張的時代 就愈需要有宗教的-心靈上的調適 再怎麼樣科技發達的世界 宗教還是會有 它的成長的空間 道理就是在此 還有一個是什麼 叫煩惱魔 煩惱魔 剛才我們講的-貪瞋癡慢疑惡見 這些叫做煩惱魔 我們內心裡面的 由於對身心的 了解不透徹、不正確 所以產生了貪愛、瞋恨的 二種心理 一個是向心力一個是離心力 我們執著 向內去執著-身心當中有一個我 所以我們就會向對外的一切 執著我所 那如果對我有利益的 我產生了一個向心力 拉 變成拉過來的力量 然後對我會傷害的-我不喜歡的 我推 就像這種感覺 往外推 拒絕、排斥 那我們這個心 經常在向心力、離心力 拉拉推推當中 就讓我們的生命不得自在 這就是什麼 煩惱 那我們以佛學名詞來講的話-就是什麼 就是貪嗔癡 三種根本煩惱 癡是最根本的 癡 愚癡的癡是 因為對身心的錯誤認知 對世界的錯誤了解 所以很自然產生貪愛、瞋恨 貪愛、瞋恨這個行為 那麼造成了-心靈上的一種不安 這一個煩惱魔 從貪瞋癡又發展 貢高我慢、懷疑 邪見、惡見 這就是煩惱魔 還有一個魔 還有一個是什麼呢 就是身心的魔 我們這個身體 色受想行識 這個叫五陰魔 我們的生理、心理 如果因為對身心的不了解 然後我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就像我們對一部機器不了解 你使用起來很危險 一部車子的性能你不了解 那很危險 我們因為對自己身心的這種 相交互作用、不了解 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困擾 這個就是五陰魔 色受想行識 我們就不斷地在這-色受想行識當中 去造業受苦 當我們的身心 觸對這個世界的時候 感受產生了 由於感受產生以後 就產生了想像、認知 產生了想像認知以後 然後這感受會更深 因為感受更深的時候 就產了貪愛瞋恨的心理 所以我們就不斷地 因為身心之間的交互作用 不斷地產生貪愛瞋恨的心理 又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 隨時 它就像種子-深藏在我們內心裡面 一旦遇到這個緣來的時候-馬上就發作起來 所以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因為有行為的造作 產生了這種 潛意識的種子 潛意識的種子又產生了行為 所以叫做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 這是我們眾生煩惱的現象 好 我們稍微休息一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