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大乘廣五蘊論 8 主 講:淨珠法師 《大乘廣五蘊論》第八集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大家好 我們今天就開始進入 《大乘廣五蘊論》-的本文內容的解說 從這個註解第五頁裡邊來看 《大乘廣五蘊論》我們就-一個字一個字的來作解說 所以它的標題就稱之為釋題 就是解釋這個標題 大也包括兩個意思 一個是包容大-一個是殊勝大 所謂的包容大-當然代表著它的範圍很廣 所以它能夠包含-能夠容納很多的東西 就是包容大 第二個稱之為殊勝大 這個殊勝大裡邊-它又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當體言之-一個是揀別小故 這個地方所談的殊勝大 當然就是針對著-我們的佛法裡邊 來作解釋的 既然是針對著佛法作解說 我們的佛理是最殊勝的 因為它是中道法-它是世間的真理 所以站在於所有的宗教-的義理裡邊來說 我們是最殊勝-是最究竟的 所以是當體來說明 說就我們佛學-的大乘佛法來說 它本身的體性-就是非常的殊勝 非常的就是崇高的 第二個意思是揀別小故 揀別就是區分 區分它不是 不是什麼呢? 小故 區分它不是小 那麼這個小因為這個殊勝-的這個義理裡邊 是針對著佛學來作解釋的 所以這個小-就代表著小乘的佛理 那麼針對著小乘的佛理 我們認為小乘的佛理-是屬於聲聞乘 他們所修學的這個義理 所修學的義理 就佛陀在一代時教裡邊來說 認為小乘的聲聞乘法 它是屬於方便教 修學的弟子們-可以得到阿羅漢果 而他們的心性本身就是-比較的偏重於自己的得解脫 所以以大乘佛學裡邊來看 是上求下化兩部分-同時的狀況來比較的話 聲聞乘的我們就稱之為小乘 比較偏重於自我解脫 大乘的佛理就是偏重於-自己本身又能夠上求 又能夠來輔導眾生-來下化眾生的 這個 這樣子的一個意思來說明-它是小它是大 所以揀別小故就是區別-現在所要講的這一個大 它不是小乘的這個義理 那麼乘的意思-就是運載之義 就是能夠裝載東西的 這個裝載東西的-這個地方特別指示出來 是四馬之車為一乘-也代表著說 這一部車子-它是四匹馬拉的車子 代表這個車子-是能夠裝載很多 可以裝載很重的東西 所以這一個乘-就代表車子的意思 大乘就是代表大部車子 小乘就指的小的車子 小車子跟大車子-當然我們一看就知道 小車子載的東西少-載的人也少 那麼大車子載的東西多-載的人也多 所以我們就說大乘菩薩-大乘法 它可以就是引度很多眾生 達到清淨的彼岸-達到究竟的解脫 那麼廣 廣就是眾多的意思 其實廣也是大的意思 或者就是很詳細的意思 那五蘊論的五-當然是指的數目字 代表著我們裡邊所要談的 就是五個主題 五個主要的內容 蘊就是積聚義 談到世間的每一種法-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成 都是很多的-就是助緣來成就的 所以從這樣的意思來看 世間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積聚 都是一種蘊 現在就談到這個五蘊 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 當然就是五種法聚合而成的 有色法有心法 就是說色蘊本身 它也要有十一種色法-構合而成 那代表著每一種法的本體-也還是多種條件構合而成 所以稱之為積聚 都是很多法來成就的 接著就是談到這個論 論就是揀擇性相-教誡學子之謂 揀擇性相-揀擇也就是用智慧來區別 用智慧來研究-用智慧來探討 探討什麼呢?性跟相 每一種法-都具有它的體性跟它的相狀 體性相狀就代表了這一個法-它所具有的特性 每一種法-都有每一種法的特性 我們說森羅萬象之法-也具有森羅萬象的特性 每一種法-心法有心法的特性 有它的自性相 色法也有色法的自性相 這樣子來看 就是說我們對於-八萬四千法門也好 對於五蘊的道理也好 我們都要來以智慧 來加以分析-加以研究加以探討 來了解它的特性 它的體性是什麼 它的相狀是什麼 甚至於它的作用又是什麼 都要去加以了解 那你才能夠真正對這一個法 有所體悟有所體證 除了說你自己本身-要有智慧去分辨 這個諸法的性相之外 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教誡學子 教誡學子當然就是說-是師長來教導這些初學者 這些弟子們 因為佛陀在世-佛陀的教導 所留下來的我們就稱之為經 佛陀涅槃之後-的師長們來教導學子 我們就稱之為論 代表著說-對於經教經法的一種解說 或者特別的-大家來作研究探討 這一個就是說師長-長輩特別來教導初學者的 我們這一部廣五蘊論 也就是安慧菩薩 以就他所研究就他所了解 來教導往後的學子們 能夠來認識什麼是-《大乘廣五蘊論》 或者來了解世親菩薩所作的-《大乘五蘊論》的這些內容 所以我們如果讀了之後 我們對於五蘊的道理-你就有所了知 所以論典也可以說-叫做聰明論 你如果好好的用心-在這一方面下一點功夫的話 你就會聰明 代表著你所讀的這些內容你就比別人清楚 就比別人了解 在以此舉一隅而三隅反 你就能夠了解的更多 再看其它的論典的話 你就能更清楚 佛陀所遺留下來的-這些教法當中 所談到的這些真理 你就比別人更了解 所以這個揀擇本身-就是代表著智慧的意思 所以多看我們佛教的經論 你一定能夠引發更深更廣的-這些學術修養等等 那你一定的是比別人-要懂的多要理解的多 當然就比別人聰明的多 所以我們這一部-《大乘廣五蘊論》 代表著 就色受想行識五蘊-來加以廣大的一種說明 而這一個五蘊論本身的內容-是大乘精神 也就是讀過之後-了解之後 你更能夠來教導他人 自己本身對自我的生命體-也能夠有一番的體認 慢慢的將我們身心-所有的煩惱性 就我們所談到的相應的-五十一個心所的 那些六個根本煩惱 或者是二十個根本煩惱 你都有辦法把它給斷除掉 必然的就能夠得到解脫 所以一方面是上求佛道-了解佛陀所說的這些義理 一方面是下化眾生-將你所能夠了解的 也能夠代代的傳承 像這一個-就是屬於大乘的精神 所以這一部廣五蘊論-也是代表著好好的用功修行 了解體悟也能夠得到解脫的 再來我們都有一個-原文的內容 就在第一張裡邊-有一個原文的 從這個大藏經裡邊-給列印下來 這個《大乘廣五蘊論》-它是寫一卷 這個一卷代表著它就是只有-一卷的這麼樣子的一個長度 因為翻譯到-我們中國來的經論 都是用 早期來說的話-都是用毛筆寫的 毛筆寫的我們的毛筆的紙張 就是毛邊紙或者是宣紙 它有固定的一個長度 一個固定的長度 一卷寫得完的-稱之為一卷的經或論 兩卷才寫得完的-稱之為二卷 或者三卷才寫得完的-就三卷 一卷兩卷三卷-都有一個標準的尺吋 就像我們現在看到-那個影印機裡邊的 我們都會說是A3的紙 或者是B3的紙 或者是A3的紙 你一看就知道 你一聽A3的紙大概是有多大張 是A4的紙大概有多大張 或者我們就說是三開的紙 或者是八開的紙 或者是十六開的紙 你一聽你就知道大概就是-多大的一張紙張 這個就是一種標準 所以現代來說就是說幾開紙 像報紙 報紙就是全開的 或者我們稱之為-兩開的四開的 一般的書籍 差不多都是就是十二開的-十六開 或三十二開的小小本的 像這樣子我們都有一個標準-的一個尺吋一聽就懂 現在很多的電腦-都可以列印 電腦一列印-就是說多大張的紙 是A3A4 或者是B3B4 你一聽就知道-我要拿多大張的紙來用了 這個是一種標準尺吋 所以在這個一卷的紙當中-能夠寫得完的 就稱之為一卷的經或一卷的論 像我們一般來講的話 《金剛經》當然也是只有一卷 這個是很長的一卷 《心經》也是一卷 但是這個是很短的一卷 一卷紙裡邊所寫的完的 講到《地藏經》大家懂 《地藏經》就是要三卷-上中下三卷的 講到《大品般若經》的話-就是六百卷 要有六百卷的紙張-才寫得完的 像這個就是我們談到在-多長多寬的尺吋之中的 這個宣紙能夠寫得完的-經或者是論 接下來寫到說安慧菩薩造 在前面已經有介紹過了 這一部論典-就是安慧菩薩他所造 所造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所著作的 大唐中天竺國-三藏地婆訶羅奉詔譯 那就是說明了這一部-《大乘廣五蘊論》 是在我們中國唐朝的時候 唐朝在我們整一個-中國的歷史裡邊來說 它是最輝煌的一個朝代 甚至於可以說-我們到日本到韓國 都要到我們中國來求法 甚至於來這邊留學 所以這個前唐史也好 或者是留學生也好 可以說在我們唐朝-的那個時候 是非常興盛的 那既然是這麼樣子-很興盛的一個朝代 當然稱之為大唐 代表這個朝代-非常的殊勝的意思 中天竺國三藏-代表著這一位翻譯的法師 他是印度人,中天竺 中天竺就是中印度-這個國家的一位三藏法師 他就是經律論都能夠精通的 他的名字就是地婆訶羅 就是地婆訶羅 翻到我們中國來就是某某法師 就是這個意思 奉詔譯 奉詔譯的意思就是 接受我們帝王-他的聖旨來翻譯的 接受聖旨翻譯 當然說起來-這個聖旨不是很 就是很兇惡-或者是很命令式的 而是帝王非常希望就是說這個 地婆訶羅法師到了我們中國來 他又能夠懂得很多種語言 所以就請他來翻譯 那麼叫做奉詔譯 代表著帝王他有開口了 這個意思 那這樣子我們這一部論典 就是誰著作的 誰把它從印度語文-翻譯到我們的中文 這個就是說明-這一部論典的來源 下面是它的本文內容 這個本文內容 我們這邊所列印出來的 就是非常長的一段 非常長的這麼一段 我們在下面的解釋裡-是又把它給分為比較細的 比較短一點 我們現在就針對著-這個講解本的第六頁 我們來看 第一個就是談到這個色蘊-部分的解釋 在我們的原文裡邊他是說 佛說五蘊-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這個是一個句子 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要談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 是佛陀當時所解說過的 佛我們這個地方沒有指示出來 沒有指示出來-當然特別的要跟大家 作一個說明的 一般的經典-只要看到是佛是婆伽梵 是世尊或者是如來 原則上我們都是說-他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為什麼呢? 因為真正的在於我們這個世間 來投胎長大出家修行 悟到真理-開始來解說佛法四十幾年 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 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 所以我們所有的佛經 只要有說到是佛所說 是如來所說-或者是世尊所說 這一個都是代表著-就是釋迦牟尼佛 因為佛陀有十個稱號 十個稱號就是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還有佛世尊 這個有十個稱號-有的說給它分成十一個 那原則上我們佛世尊-可以給它合成一個來作解釋 所以佛陀的十個稱號-你不管是用那一個稱號來說 所有的經典裡邊-比較看得到的 尤其是在阿含經裡邊-看到的都是以世尊來作解說 後來的大乘經典有用如來-有用婆伽梵 現在我們所說的就是佛-或者是世尊 那麼很多人都會問 每天大家口邊所念的-都是阿彌陀佛 好像阿彌陀佛跟我們比較親切 是不是我們佛教最殊勝-的一個佛是阿彌陀佛呢 也不是這個意思 因為阿彌陀佛他是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阿彌陀經》的時候 來介紹給我們認識 說從我們這個所住的這個世界 向西方 向西方經過多少佛土 就有一個極樂世界 這個極樂世界的開創者-就是阿彌陀佛 他的世界是怎麼莊嚴 再來-阿彌陀佛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量壽 無量光其實就是代表著智慧 無量壽代表著我們的壽命 所以阿彌陀佛本身-就是智慧無量 光明無量-就是壽命很長 所以只要我們好好的-親近阿彌陀佛的話 也是相同 會增長智慧 就是會就是壽命會很長 如果說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裡邊住了一段時間 到了臨命終時 你有意願要到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去投胎 那個地方重新去那邊修行 親近阿彌陀佛-親近觀音菩薩的話 也是可以的 你就是現在開始 每天就是一直的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個大願 那其中有一個願 只要眾生很虔誠很虔誠的 能夠念上十句的阿彌陀佛 都沒有妄念的話 你就有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個因了 你一定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 這個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甚至於在-《阿彌陀經》裡邊說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 若七日一心不亂的話 到了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聖眾都會來跟你迎接 這一個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阿彌陀經》 的時候介紹給我們認識的 所以你只要虔誠的念的話 阿彌陀佛他都是可以感應的 觀音菩薩都是可以感應的 因為他們都是千百億化身-在於我們這個世間 十方世界教化眾生 只要你虔誠虔誠的念的話 那他一定可以-平常可以感應 再來臨命終時 或者我們往生之後-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 也因為阿彌陀佛 這個阿彌陀佛就是具有-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 所以我們現在見了面 大家都是阿彌陀佛 就是祝你智慧無量-祝福你壽命很長 所以希望說-吃到百二歲 能夠活到一百二十歲的-那種長壽這個意思 所以不管說是喜事也好 是平常的見面的-一種禮貌也好 或者有人往生也好-我們都是念阿彌陀佛 都是具有現在求安樂 來生求解脫的-求往生的這麼一個意義在裡面 所以見到面-都是一句阿彌陀佛 這個代表著我們淨土宗的興盛 所以阿彌陀佛不是我們的教主 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他是釋迦牟尼佛-介紹讓我們認識的 再來 有的人會念消災延壽藥師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也是佛 但是他的本名應該是-藥師琉璃光如來 消災延壽主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 拜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主要的用意就是什麼 第一個要消災 第二個要延壽 因為藥師佛他所發的願-有十二個大願 這十二個大願裡邊 除了我們佛教的這些義理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說-會讓我們本身的身體 就是這個-有關於這個生病的部分 可以說讓你病減少減輕 再來 即使生了病能夠遇到-諸善的好人 能夠遇到好的醫生 能夠遇到好的醫藥 再來 如果說你的衣食有所匱代的話 就是很窮的話 你如果念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 那你也能夠得到衣食豐足 這一個是不是整天這麼念 當然這麼念-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重要的是釋迦牟尼佛也好-藥師佛也好 他們都是經過多少劫 我們說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三大阿僧祇劫的-為救度眾生來修這個苦行 那我們是不是能夠坐享其成-當然也不是 我們也是要努力-也是要用心 你懂得念佛號-你就懂得要用心來 在你的工作岡位上面-好好的盡一分力量 如此當然 你就是會越來越有技術 或者是會越來越得到-工作的機會 或者會越來越得到-就是大眾的賞識等等 你的生活就沒有匱乏了 所以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也好 也是要釋迦牟尼佛-講了這一部《藥師經》 介紹我們 讓我們了解來認識 在我們住的這個世界的東邊 東方有一個藥師琉璃光如來 他也是成就了-一個淨琉璃世界 非常的清淨光明的一個世界 在我們這個在一生-這一期的生命如果結束之後 你如想要去那個地方 去親近藥師佛 親近日光?照菩薩 親近月光?照菩薩的話 那你也是可以去的 現在也是一樣的虔誠虔誠的-念藥師佛的聖號 這一個都是佛陀介紹的 其實不只是介紹這樣子 我們所認識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或者地藏菩薩-或者是彌勒菩薩 就我們現在一般人比較容易-就是禮拜的到聽的到的 是如此 就是八十八佛也是如此 三千佛也是如此 甚至於萬佛也是如此 都是釋迦牟尼佛-他介紹給我們認識的 所以整一個-我們現在所有的佛理 都是釋迦牟尼佛他講出來的 或者他印證的 所以這邊所說的佛說 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 也就是印度迦毘羅衛國-的一個王太子 他的經過出家修行-六年的苦行 再來菩提樹下 再來就是透過他的觀想-十二緣起法 就在十二月初八的時候-悟得了真理 成為一個正等正覺的一個聖者 我們就稱之為佛 所以這個佛的意思-就是聖人的意思 如果再正式來解說的話 佛就是菩提的意思 就是得到覺悟的一個人 得到覺悟的人 覺悟裡邊有自覺有覺他-有覺行圓滿 不但說自本身能夠得到覺悟 也會講經說法讓眾生-跟著他的腳步來修行 也能夠得到覺悟 不但自己的自覺-能夠得到圓滿 就是讓他覺 就是說讓其他的人 其他的弟子得到覺悟-也能夠得到圓滿 也能夠達到成佛的境界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覺行圓滿 所以佛就是覺者 一個覺悟的一個聖人 所以佛是由人而成佛 很多人都說要得到 都感覺到說有很多的-一些民俗故事裡邊 某某人得道了 或某某人成仙了 一天到說得道 得道這樣子的一個句子 好像就是死了 不對的 得道不是死 得道是悟得真理 就是說智慧達到-最究竟圓滿的程度 悟到了真理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三十幾歲 在菩提樹下悟得解脫 他就是得道了 再來講經說法四十幾年 就是得道之後-又再到處講經說法 這一個也是得到的境界之中 一直的解說-將他悟道的真理 解說給弟子們去了解 或給一般的居士們去了解 所以我們的佛經有很多是對-出家眾所講的如何的修行 也對在家眾所講的-如何的修心養性 如何的持家 甚至於還對國王 像頻婆沙羅王 他們所解說的如何的治國 像這一個都是釋迦牟尼佛-他所解說的所解釋的 所以佛是一個人達到成佛 真正的修學佛法得到解脫-得到自在 就是要今生得解脫 就在這一輩子就能夠有所覺悟 這個才是真正的-修學佛法的目的 但是因為我們現在-都是智慧不足 福德不足 再加上煩惱多多 所以真的要去悟得-這個佛教所講的這些真理 我們還是在今生裡邊-還是沒有這個辦法 就是聽是聽了 行也去行了 參加禪七參加了佛七了 有沒有開悟呢? 還是沒有 所以我們都會寄望於來生 寄望於來生說-今生種一點善根 今生多學一點 來生智慧就可以更殊勝 來生在學的時候就可以更快 寄望在來生-當然這是一種希望 如果可以的話 就在今生能夠得到解脫-是最好的 釋迦牟尼佛是今生達到成佛 舍利弗目犍連-也是在今生得到阿羅漢 摩訶迦葉也是在-今生得到阿羅漢 所以能夠在今生得到解脫 才是真正修學佛法的目的 即使沒有這麼樣子的究竟 最低限度還是在於-我們的心性的本身上面 能夠說提得起放得下 心胸寬廣一點 什麼事情能夠看的開一點 這一個最低限度我們也-能夠做到這樣子的一種程度 看到每一個人都是-歡歡喜喜的 有緣共住有緣共處-在這麼一個世間之中 所以修學佛法就是要學到-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的程度 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藥師佛跟其它的 所有的十方世界-三世諸佛 有沒有差別呢? 有沒有層次的差別呢? 我們說沒有 只要是成佛的話 同樣都是自覺-同樣都是覺他 同樣都是覺行圓滿 所以每一個佛-他所具備的智慧 每一個佛所具有的這個福德 都是一樣平等平等 所以我們就說佛佛道同 每一個佛每一個佛-他們所修的道 所悟得的道都是一樣的 沒有說那一個特別高 那一個還要分第一級第二級 沒有這樣子 佛佛道同-都是平等平等的覺性 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甚至於具有多種多種的功德 其它的佛也都是相同的 而且所悟得的境界-都是可以互相溝通的 都是可以互相感應的 所以我們若要了解 我們佛教的教主-就是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 阿彌陀佛藥師佛-乃至於三千佛萬佛 都是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認識的 那你跟哪一個佛-或者跟哪一個菩薩有緣 那你就會特別的喜歡拜他 或者喜歡的稱念他 這個是個人的緣份 就像觀世音菩薩-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 緣份特別的深 所以就是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 就說明了我們這個世間 跟阿彌陀佛跟觀音菩薩-都特別的有緣份 那麼佛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說 他就說過這個五蘊的道理 五蘊是什麼? 就是所謂的色蘊受蘊-想蘊行蘊還有識蘊 云何色蘊? 好了就來了解-什麼叫做色蘊? 謂四大種及大種所造色 所謂的色蘊包括了兩個 一個就是四大種 一個是四大種所造色 既然叫做所造色 他所造作出來的一種色法 那代表著四大種 它就是能造色 所以它是種 種能夠生 就是生莖發芽之類的 能夠有開花結果 所以種的本身-就具有了生長的意思 所以四大種就是能造色 而其它的一切色法-就稱之為所造色 能造與所造都是屬於色蘊的-範圍之內 這一個是我們的本文的內容 現在它的解說上 是說色蘊是四大種的聚合 整一個色蘊也不是單一法 我們佛教一切都是講因緣所成 有因有緣 而這個緣又非常的多 我們常常講說有那個樹木-就比較好解釋 因為大家最少家裡面-都會種一些花花草草的 你看一棵樹木 一棵樹木要種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顆種子 但是這個是它的主因 助緣就很多了 必須要有土壤 就是要有地方 再來要有陽光空氣又要好 通風也要好 你本身要跟它施肥 或者還要跟它澆水 像這一些你都是屬於助緣 有了這些這麼多的助緣之後 那這一顆種子這個主因 它才會慢慢的長大 所以一講到因緣法的時候 原則上都是一個主因-多種的助緣才能夠引生 現在一個色蘊-也不是單一的 表示說它也是-四大種的聚合體 因為既然叫做蘊 蘊就是積聚的意思 很多種-兩種三種以上聚合在一起的 四大種就是四種 這個四種我們稱之為-地水火風 所以地水火風就是四大 四大它能夠造出-很多很多很多的色法出來 四大種所造的色法 就是有這個地水火風-所造成的種種色法 每一種法每一種東西-都具有四大種的這個成份 只不過它的成份-比例上有多有少 比較堅硬性的-當然就是地大多其它的少 比較有流質性的流水性的 就是水大就比例就佔的多一點 其它的就少 是火大就代表著有它的溫暖性 所以有它的溫暖性的話 只要是有這麼一種溫度 或者只要有這麼一種熱度的話 就代表了這一個東西的當下 它就是火大的成份-佔的多 其它的就佔的少 風大也是如此 所造色有內外之分 所造的色法我們就分為-內色法跟外在的色法 是指的什麼呢? 內四大就是指的-我們人體的色身 就是指的我們這個人體的色身 我們這個色身-本身也是四大所成 為什麼叫做內呢? 就是主要是說-我們自己本身的生命體 因為我們現在在解說佛法 最主要的就從我們-自己本身的生命體為主 來作一種了解 所以我們的身體-是我們自己的 當然就是我們最內在的 身體以外的-就稱之為外四大 內四大就是我們這個色身 它是屬於生理性的肉體 就是我們一個一個一個 肉體這個身體 我們在比喻上來說的話 我們的骨節我們的脊椎-骨頭之類的 比較堅硬性的 這個就屬於地大 血液或者我們裡邊的痰 或者我們的尿液 像這個水具有水的流質性的-就是水大 我們的體溫就是火大 我們的呼吸就是風大 所以這個稱之為內四大 外四大就是指的器世間 外四大就是指的-我們看得到的一切 世間的一切萬物 所指的就是物質世界 看到的房子 看到的牆壁 或看到的燈 或看到的桌子 或看到的泥土 或者看到的每一座的大山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外四大-都是物質性的 所以這邊所談的 是告訴我們色蘊由-四大種所成的一切色法 四大種所成的色法裡邊-又分為有外色跟內色 外色就是物質的一切山河大地 內色就是指的我們這個生命體 《阿毘達磨雜集論》裡邊 也有這麼樣子的一段問答 就是說色蘊何相? 有人就問-色蘊是怎麼樣子的一種相狀? 回答就是說變現是色相 色蘊它所具有的這種色相 最重要的就是變現 能夠變化能夠顯現 所以我們色蘊-原則上都是看得到的 能夠顯現出來-給我們看的很清楚的 這種變現又有兩種 第一個就是觸對變壞-第二個就是方所示現 ……就是第三的意思 就是變化的意思 這一個就是在-《阿毘達磨雜集論》 所引出來的一段句子 另外在《五事毘婆沙論》-裡邊也有這麼說 它就說 就問了依何義故說之為色? 你是依什麼意思來說明-這個法就叫做色法呢? 有沒有一個什麼標準的意義-一個定義呢? 有的 所以就回答就說 漸次積集-漸次散壞 種植生長-會遇怨或親 便能壞能成-皆是色義 那代表就是說 這些東西都是慢慢積聚而成的 再來也會慢慢的消失掉 有生有成有壞有滅 這個中間的過程就是因為-你有讓它生長 就比如一切萬物一樣 給它生長-生長到一段時間 它又會散壞掉 再來我們平常也會遇到-種種人事問題 就會 在這個關係之中-你就會感覺我跟他很親熱親愛 或者我跟他有怨仇 或者就是開始結怨恨 都會有的 所以只要是色法-它就是能壞能成 它會壞掉成為空 再來因緣就聚合-又顯現出來了 這個就稱之為色蘊 後面 在《阿毘達磨雜集論》後面-有寫一個六 代表著我們的引註裡邊-《阿毘達磨雜集論》 就是這一部-《阿毘達磨雜集論》 它是在大正藏的第幾冊裡面 或者是在第幾頁裡面 在這個《五事毘婆沙論》的後面-皆是色蘊這邊也有一個七 那代表著我們的-第七的引註裡面 有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在大正藏裡面是第幾冊-第幾頁 如果說你的環境-或者是你有到圖書館去 你可以找到這一部大正藏的話 或者是大正新修大藏經的話 那你就可以把它翻出來-看它的原文 它的原文前後怎麼說 這裡因為只有一小段-所以後面有…… 你們可以再去找出大正藏出來-把它補充進去都是可以的 色蘊之色有三種說法 我們一講到 只要一講到色法 或者只要一講到色蘊的-這一個色 原則上我們都從三個意思-來作解說 第一個就是質礙 第二個就是方所示現 第三個就是變壞 這三個意思針就我們目前 一般的來作解脫的話 都是以第一個跟-第三個作解釋比較多 一個就是質礙-一個就是變壞 這是我們一般比較常在-作解說的一個意思 所以說物質的東西 既然是物質的東西-質就是礙 就是會互相的障礙 手跟手-我們的手也是物質的 它是肉做的 所以它就會互相障礙 碰到這個手-我們就沒有辦法直接通過去 一定是有所障礙 有了牆壁我們就障礙了-不能夠過去 書跟書合放在一起-就是兩本書只能夠相疊 不能夠就是透明的 能夠跟它合二為一-不可能的 像這一個就說明了物質的東西 它都是會互相障礙的 那麼會變壞 就是說因緣結合而成的時候 成了一個新的東西 經過了一段時間 看是三年五年十年-或者是一百年 這些東西就會變壞掉 一定有一天-一定會就是解體掉了 解體掉了我們就跟它 說不定房子就給撤掉了 我們的書有的也壞掉了 或者是舊了不能用了 說不定我們就給它燒掉了 或者是拿去回收了 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 衣服穿久了也變舊了變薄了 或者破了 也是也壞掉 所以只要是物質的東西-有一天一定會變壞 其實最好看的 最容易去了解的-就是我們的食物 我們的食物的話-這一餐沒有吃完 要留到下一餐的話-你如果跟它處理的不好的話 等到下一餐要吃的時候-已經酸掉了 我們稱之為發酵過了 一發酵裡面就變質了 變質如果裡邊-還有一點點水份的話 我們就說就開始會長生物 就開始會生小蟲 所以像這一個東西-我們從食物來了解 是最容易最清楚去認知它的 我們每一個人-衣服都經常的換新 有的是真的穿到破穿到舊 那要用的東西也是如此 所以物質的東西 質就是質礙還有變壞 為它的主要的兩個意思 現在我們就根據經典裡邊所說 它又多了一個方所示現 我們等下一次再來作研究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