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49 主講者:見岸法師 地藏經 第四十九集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課程仍然是 地藏十輪經的序品 我們看大正藏十三冊 七百二十五頁上欄 第七行 今天從第七行的中間開始 這個部分是屬於 我們的主題算是丙四 地藏菩薩過去發過堅固的誓願 發願要令所有眾生 他所在的國土的眾生 都能夠離種種的憂苦煩惱 而且能夠滿眾生的願 這是地藏菩薩的一個因地誓願 總共有十九種不同 我們上一堂課講到了第十一種 今天從十二種開始說 第七行 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 貪欲瞋恚愚癡忿恨 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 皆悉熾盛 惱亂身心常不安樂 這先說什麼樣的眾生 地藏菩薩所要教化的眾生 是具足種種煩惱的 這些煩惱心所很多 除了最大的根本煩惱 貪欲瞋恚愚癡之外 還有一些這個隨煩惱 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等等 這些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們也就沒有辦法 一個一個解釋 在其它的課程 講百法的課程講唯識的課程 都會提到 這些眾生因為這些煩惱的關係 熾盛煩惱惱亂了身心 所以他沒辦法得到安樂 如果能夠至心稱名念誦 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 一切皆得離貪欲等身心安樂 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覺得 內心充滿了種種煩惱 自己無力來對治 甚至已經發現了 但是都覺得煩惱垢重 對治起來很吃力 所以讓自己身心常常覺得 這個不安樂的話 可以多念誦地藏王菩薩的聖號 如果說自己都沒有發生煩惱 當然也不會想到 要去稱念聖號 這個就是眾生凡夫 一種對自己煩惱 如果覺得無力的話 或是在修學過程當中 對於煩惱的覺知 覺知力弱的話也可以這樣來 念誦地藏王菩薩的聖號 歸敬供養地藏菩薩 漸漸地我們的心力 會變得比較敏銳 比較敏銳了 才能來對治這些煩惱 而不是說念誦了菩薩聖號之後 這些煩惱就消失了 因為煩惱不是由菩薩為我們斷 還是要我們自己來斷 所以稱念聖號的目的 只是讓自己的心力更銳利 更安穩 更有這個精進的力量 能夠來對治自己的煩惱 甚至有這樣的一個安穩的身心 才產生的智慧才能去面對他 下面第十九個就是有關於 意外的 這個外在環境的問題 十三十四十五都是 十六都是 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為火所焚 為水所溺為風所飄 或於山巖崖岸樹舍顛墜墮落 其心慞惶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 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 一切皆得離諸危難 安隱無損 隨其所應 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這裡的意外就是有 舉出譬如說被火所燒 被水所溺 被大風所吹墮 就是可能不管是在平地 或在高處風一吹 可能就失足了 失足跌倒或墮落 或在山巖崖岸 就是在山上 山上這個比較危險的地方 懸崖邊 或是樹舍 所謂樹舍就在樹上 有些人在樹上面 不論是做什麼事情 或是貪玩休息 或是在樹上工作 不小心就墜落下來 這時候內心都會覺得很慞惶 慞惶就是恐懼的意思 慞惶不安 也就是說在外面 在這個遇到危險的地方 危難之處 這個時候可能稱念 地藏王菩薩的聖號 這些危難都可以遠離 然後身心安隱沒有損害 第十四個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 為諸毒蛇毒蟲所螫 或被種種毒藥所中 這就是中毒 中毒的時候 可以稱念地藏菩薩聖號 這些惱害都能夠遠離 當然這個地方也要注意 如果真的被毒蛇所螫了所咬了 我們還是要用急救的方式 來處理 佛弟子不能想說 被毒蛇咬沒關係 大家都不要理我 我來念地藏王菩薩聖號 或觀世音菩薩聖號 就不會中毒死亡 不能夠這樣做 因為四大色身 有四大色身的處理方式 這裡只是提到說 可以離諸惱害 就我們碰到這些毒蛇毒蟲的 或毒藥的惱害的時候 第一個內心一定會惶恐不安 惶恐不安 然後會加速了這些 毒藥的一個運行 如果我們可以稱念菩薩聖號 讓內心安穩有智慧來去處理他 冷靜下來 才能好好的處理這個意外 這個是對於已發生的意外 就是依著急救方式醫療方式 正歸的去治療之外 在這個過程當中 默念聖號幫助自己身心安穩 身心安穩 這些毒性也不容易 不會那麼快的蔓佈到全身 第二個就是在未發生之前 如果我們常常到山上去 或到野外 或到空曠無人之處 可能會有這些毒蛇毒蟲等等 我們要常常稱念地藏菩薩聖號 以菩薩的願力 讓我們遠離這些毒害 這是這一段經文要理解的 第十五個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惡鬼所持成諸瘧病 有惡鬼所持成諸瘧病 表示這個瘧病 不是由細菌或是蚊蟲感染的 有時候我們說瘧疾是 蚊子所叮咬 而感染瘧疾 這裡的瘧病是因為惡鬼所加害 惡鬼所加害的 因此得瘧病的眾生 是日日發或隔日發 或三四日而一發者 就是他發作的時間不一定 發作的時候會狂亂身心 身心就會亂掉了 不能辨別外境 然後發狂然後顫掉迷悶失念 無所了知 整個念頭都是渾渾噩噩的 迷悶不清的 或是失去正念的 沒辦法辨別外境 這個人是誰這是什麼地方 這是什麼時間 當他毒性發作的時候 完全無法了知外境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稱念 地藏王菩薩聖號 一切皆得解脫無畏 身心安適 隨其所應 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因此這個就是外力惡鬼所干擾 所脅持的這樣一個危害 當然我們念誦地藏王菩薩聖號 透過地藏王菩薩的威德之力 攝化攝受這些惡鬼 這些災難就能夠遠離 第十六個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 為諸藥叉羅剎餓鬼 畢舍遮鬼布怛那鬼 鳩畔茶鬼羯吒布怛那鬼 吸精氣鬼 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 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 及餘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 身心慞惶懼失身命 惡死貪生厭苦求樂 這個狀況就比較複雜 但是它有一個共通的就是 諸怖畏事之所纏繞 對種種恐怖害怕的事情 所糾纏住 產生什麼現象 產生身心慞惶 就是身心的一種恐懼不安 而且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而且惡死貪生厭苦求樂 就是我們一般人 都是不喜歡苦的 想要求安樂的 不想要死亡的 希望能夠得長生的 因為有這些恐怖的事情 纏繞我們身心慞惶不安 所以希望能夠離苦 希望能夠得生 這種狀況就要至心稱念 這個恭敬歸敬供養-地藏王菩薩了 這些佈畏就能夠遠離保全身命 這些佈畏的產生 就有很多種 第一種就是鬼道眾生 哪些鬼道 藥叉羅剎餓鬼 還有一個就是畢舍遮鬼 畢舍遮就是我們講的 畢舍遮又叫啖精氣鬼 啖人精氣鬼 專門吃人家精氣的 這個鬼有時候吃人家精氣 有時候吃人的肉 在大智度論第四十五卷裡面 有提到這個畢舍遮 畢舍遮是屬於東方持國天王 所管轄的 這四大天王各有管轄的眾生 還有一個就是布怛那 這邊講的布怛那 就是有時候翻成富怛那 鳩畔茶或羯吒布怛那 這些鬼道我們在下欄的時候 還會有提到 還會有提到我們再統一 一起來整理 這個天龍八部的鬼道眾生 跟四大天王的關係 這是第一類就是八部鬼眾 所干擾讓我們產生怖畏 第二個就是動物 動物界的虎狼獅子惡獸 蠱毒有毒的蟲蟻 就叫蠱毒 惡獸蠱毒 這些都是比較 危害我們人類身心的 有這個危險的 生命危險的動物 還有第三類 就是厭禱諸惡咒術 這個是屬於外道咒術之類的 可能有人用外道咒術 來加害於我們 讓我們身心慞惶不安 身心痛苦 找不出原因 另外一個就怨賊軍陣 第四類怨賊軍陣 這是有關於盜賊 或是打仗的時候軍隊 這個敵人的軍隊 這是屬於人為的因素 這些都是屬於種種諸怖畏事 在遇到這些種種諸怖畏 恐懼害怕的事情 我們要常常稱念 地藏菩薩的聖號 下面是第十七條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 這第十七條的內容很多 不是遇到危難了 這個地方經文的文義 有做了一個的轉變 不是屬於危難的 而是屬於種種世間利樂的 在追求種種世間的利樂 或是追求種種的 道業的過程當中 如果有被憂苦所逼切的話 為了要遠離這些憂苦 來圓滿我們追求道業或是利樂 所以我們要憶念恭敬 稱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 我們要追求什麼 他說若諸有情 或為多聞或為淨信 在修學佛法上面 希望能夠多聞正法 或是得清淨信心 或是為了持戒 持清淨戒 或為靜慮就是禪定 或為神通 或為般若 或為解脫 這是所謂的為了求得六波羅蜜 這邊沒有提到布施 或忍辱 禪定 神通是由禪定而來的 但是雖然不是剛好六個波羅蜜 但是我們知道它他 指的就是六波羅蜜 或為妙色或為妙聲或為妙香 或為妙味或為妙觸 這是六塵 我們為了追求美妙的六塵境 或是為了利養 或是為了名譽 名聞就是名譽 名稱 或是為了種種功德 或為工巧 工巧就是種種技術 或為了花果樹林床座敷具 這是我們住處的環境 還有道路還有財穀 就是我們的糧食 或為醫藥或為舍宅 或為僕使 就是我們眷屬 這是周圍為我們做事的眷屬 或為彩色或為甘雨 或為求水 這些都是屬於有關植物的部分 生活資具的部分 水 雨 乃至於種種 種種所謂用到的外在的美妙的 好的這些物質就叫彩色 或為稼穡 稼穡就是稻穀 其實稼穡是動詞 就是種植稻穀的意思 或為扇拂或為涼風 生活中的舒適 或為求火或為車乘 或為男或為女 或為男女 或為方便或為修福 或為溫暖或為清涼 或為憶念 或為種種世出世間諸利樂事 最後就是總說 種種世間的快樂的事情 或出世間快樂的事情 這些這麼多這麼多種 如果我們在追求的時候 有遇到種種的憂苦之所逼切 這時候要怎樣呢 要修地藏法門 這個時候如果修了地藏法門 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令彼一切皆離憂苦 意願滿足 這個意願滿足的來源是因為 自己成就了功德妙定 這段經文要注意 不是說我們念了 地藏王菩薩聖號 歸依恭敬供養了地藏菩薩之後 我們就種種滿願了 沒有這麼快 不是好像就是等於地藏菩薩 賜給我們一樣 而是我們在修地藏法門 的過程當中或是他的結果 可以讓我們身心安定 身心安定甚至成就功德妙定 這個定就是心能專注能有力 專注有力 這個時候才能承辦種種的事業 所以有了妙定就有威神力故 有了威神力所有憂苦 就能夠遠離 沒有了憂苦 我們想要求得什麼 我們要修什麼就能夠滿願 所以還是來自於自力 所以很多人認為大乘佛法 這種念佛法門 或是念菩薩的法門是求他力 是求他力 事實上我們了解經文的時候 我們就可以知道說 求他力沒有錯 是求佛菩薩護念我們 護念我們做什麼 不是要給我們種種的財寶名譽 或是眷屬 而是求菩薩給我們有智慧 有定力 幫助我們以禪定智慧之力 來滿種種的願 所以還是根本上還是自力 佛菩薩只是一個助緣 他這個助緣是清淨的助緣 是強而有力的助緣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所以在這段經文要注意 就是說修了地藏法門之後 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故就是原因 因為他有具足了功德妙定 威神力的緣故 才能夠讓彼一切 他的自己一切皆離憂苦 意願滿足 這是這一段經文的重點 下面是第十八條 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 以諸種子植於荒田或熟田中 若勤營務或不營務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 地藏菩薩摩訶薩者 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令彼一切果實豐稔 就是說如果他種植種子 在這個田地 這個田地可能是貧瘠的 就叫荒田 若這個田地是比較肥沃的 就叫熟田 可能這個男子 可能比較精進的來作務 或是不精進的 不論他做得如何 只要能夠修地藏法門 他就能夠成就這個 功德妙定威神力 成就了這個功德之後 彼一切果實就能夠成熟 而且豐收 為什麼 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 於過數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 堅固誓願 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 常普任持一切大地 常普任持一切種子 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隨意受用 好 其實這兩段從前面第十七點 到現在第十八點善男子 也可以解釋 就是解釋為地藏王菩薩 因為地藏王菩薩 他的功德妙定威神力 加持給我們 讓我們能夠像他也具足 這樣一個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第十七點指的就是 地藏菩薩的一個 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讓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清淨心 有這樣的道力有這樣的功德 來離憂苦 離了憂苦之後 再精進努力來意願滿足 但是在第十八點就不一樣 第十八點是指說 地藏王菩薩以他的功德妙定 讓這個大地的一切植物 能夠豐收 因為他發願過在無量無數劫 他發過大願 他發願什麼 想要成熟一切有情 就是讓一切有情的善根成熟 為了令有情善根成熟 所以他要任持一切大地 任持大地的種子 就是讓維護一切的土地 一切的土地能夠有所作用 也維護一切的種子 這種子種在土地裡面 能夠發芽能夠豐收 最主要就要讓我們一切有情 能夠受用這些植物 這是地藏王菩薩的願 所以他才叫做地藏 就大地如寶藏 因此此善男子威神力故 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鬚 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 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威神力 讓土地的一些植物都長得很好 而且這些植物不是只有飲食 這些吃的糧食之外 還有藥穀還有苗稼 還有花果等等 都是充滿了茂密的 充滿茂實的成熟潤澤香潔軟美 而且都很快的能夠成熟的 成熟之後是非常好的 非常香的 吃起來味道是非常殊勝的 很柔軟很美妙的 叫香潔軟美 好 這是第十八條 所以第十七十八 都可以大家就是連貫著看 然後去思考它的中間的一個 這個關鍵一個轉折 也就是我剛剛提的 我們在修地藏法門的時候 為什麼可以得到這個 我們種植的人 可以得到稻穀豐收 我們修行的人可以成就功德 我們造房子的做醫藥的 能夠隨所內心的意願 就能夠滿願 當然這是地藏菩薩的功德力 功德妙定威神力故 但是也是因為我們念他的聖號 他的這個威神妙定功德力 會加持給我們 讓我們內心也充滿了 這樣子的威神妙定功德力 我們內心 也充滿了這樣的功德力 意思最簡單講 就是身心能夠安穩 意念能夠清淨 這樣子的話就無所不辦 無所不辦無所不成就 下面第十九條 第十九條下欄第三行 隨所在處 若諸有情貪瞋癡等 皆猛利故 造作殺生 或不與取或欲邪行 或虛誑語或麤惡語 或離間語 離間語就兩舌 或雜穢語 就是綺語 雜穢語叫綺語 或貪或瞋或復邪見十惡業道 這是講十惡業 十惡業 身業有三個口業有四個 意業也有三個 這十個有這十惡業的時候 能夠至心念誦 地藏王菩薩聖號的話 一切煩惱悉皆銷滅 遠離十惡成就十善 就是我們可以 透過地藏菩薩的功德 讓我們自調伏煩惱 自制自己不要造作惡業 克制自己不造惡業 然後可以成就善業 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成就十善業之後 最重要就能夠發起大悲心 利益有情 這才是會跟菩薩相應的 好 這種種有十九種情況 成就這十九功德 最後做一個小小的結論 把這十九種功德作一個總結 這總結就是呼應於上一頁 七百二十頁中欄的地方 它做一個相呼應 它說此善男子 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 勇猛精進於一食頃 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佛土中 以一食頃皆能度脫 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 令離眾苦皆得安樂 隨其所應 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這個就是前面 這前一頁中欄所說的 這個地藏菩薩發願 在一日一夜或是一食煩 就一頓飯的時間 能夠教化所有一切有緣的眾生 讓他們離苦得到安樂 這是小小的結論 到這裡為止丙四就結束 丙四結束 丙四的主題 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 就是說地藏菩薩以過去 所發的堅固誓願 要令眾生離憂苦 令眾生滿種種的願 下面是丙五 丙五就是要說明地藏菩薩 他有另外一種利益眾生的方式 除了滿眾生願 令眾生離憂苦之外 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現種種身 現種種身來為有情說法 現種種身為有情說法 說法的目的要做什麼 能夠讓眾生安置三乘解脫之道 這就不一樣了 前面滿眾生願這是世間利樂 世間利樂是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如果為眾生說法 是要讓眾生得解脫的 這叫安置三乘解脫之道 我們看經文就更能清楚 他說此善男子 成就如是如我所說 不可思議諸功德法 這是佛陀所說的 此善男子指的是地藏菩薩 成就像佛陀所說的 這個不可思議的功德 堅固誓願勇猛精進 想要成熟諸有情故 地藏菩薩在十方世界 或現作大梵王身 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如應說法就是應機說法 觀眾生的根機而為說法 或復現作大自在天身 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 或作樂變化天身 或作睹史多天身 或作夜摩天身 或作帝釋天身 或作四大王天身 好 這邊是指欲界天身 但是這個大自在天身 我們又稱為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天又稱為大自在天 在這個大智度論裡面有講說 這個摩醯首羅天 就是色界之頂 等於色究竟天之上 色究竟天之上 有的後期的大乘經典 有提到說 佛陀在這個 如果有十地菩薩要成佛的話 他會先在這個摩醯首羅天 十地菩薩在這裡成佛 當然這是後期的大乘經典所說 事實上從阿含經以來 佛陀都說過一句話 諸佛世尊皆出於人間 不由天而得也 所以這裡面思想的變化 是各位可以再去研究的 為何佛陀是在人間成佛的 在後期大乘經裡面 居然提到 佛陀在摩醯首羅天成佛 這個過程裡面 有什麼樣思想因素 摻雜進去 但是我們可以知道這裡 講的大自在天 指的是摩醯首羅天 欲界的有什麼天 欲界有六天 他化自在天 或是這個樂變化天 這個他化自在天 又稱為魔王天 它是空居天 它為什麼稱為魔王天 意思就他自己不化現 不化現種種的欲樂來享受 他會從假別人所化 其他天人所化的這個境界 他作為自己的境界來受樂 這叫做他化自在 就假他所化欲境來受樂 樂變化天 樂變化天就是變化天 這個或是自在天 這個是俱舍論裡面講就是 他自己 他自己變化欲樂之境 自己受用 所以叫樂變化天 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 夜摩天 夜摩天身 這個夜摩天 事實上在欲界六天 是沒有這個夜摩天的 沒有這個夜摩天 在大智度論第十卷說到 夜摩天就是他化自在天 所以這裡變成會有一點重複 如果我們去查資料 只有大智度論有提到夜摩天 就是他化自在天 這樣的話是應該是重複的 如果把他當作夜摩天 就不一樣了 好 或作什麼 佛身或作菩薩身 所以他是先講化作天人 化作天人身 再化作聖者身 這個佛菩薩獨覺聲聞 這個四聖 或作什麼 轉輪王身或作剎帝利身 或作婆羅門身 或作吠舍 筏舍身就是吠舍 或作這個字可以讀這個 戍陀羅 戍陀羅身 戍跟戌的差別是 裡面那一點如果是橫的 我們就是戌 天干地支的第十一個戌 地支的第十一個戌 如果裡面那一個不是一橫 而是一點的時候 要念成戍 戍就是軍隊防守邊疆 的那個防守的意思 軍隊防守就叫做戍 如果裡面沒那一點 就叫做戊 戊是天干 天干裡面的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的戊 所以戊跟戍就是裡面沒有一橫 或是有一橫 但是如果裡面是一點的時候 就叫戍 如果我們說首陀羅從音譯 翻譯來講這個字應該讀戍 戍達羅 戍達羅就是首陀羅 就是奴隸的意思 所以從剎帝利到戍達羅 這裡講的四種姓 就是地藏王菩薩 會化作為四種姓的階級 的身份來度化眾生 或作丈夫 就是男子身 或婦女身 童男童女身 這都是人道的眾生 下面就是天龍八部身 天龍八部身 這個有兩類的天龍八部 稍微留意一下 一個是健達縛身 健達縛身或是阿素洛身 或作緊捺洛身 或作莫呼洛伽身 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 在這裡可以指 第一類的天龍八部 但是它少了天 少了天跟迦樓羅 少了天 因為一般的天龍八部是指 護持佛法的天龍八部是指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 這八個 這八個是護持佛法的 尤其這個天包括了梵天 色界天跟欲界天 色界天欲界天四天 就梵天帝釋天跟四天王天 是屬於就包括在內 所以這個天再加上龍 還有其它的 但是我們看這個經文的話 他少了天也少了什麼呢 少了迦樓羅 其他的乾闥婆阿修羅 緊那羅摩?羅伽 龍藥叉都有 緊那羅是什麼 就是金翅鳥 金翅鳥 這個八部 這個八部是護持佛法的 護持佛法 所以有時候佛陀說法 他們也是會在與會大眾 是屬於四天王天所管 另外還有的另外一種是 四天王天 又領導另外一種八部眾 另外一種八部眾就不一樣 是屬於鬼道眾生的 不一定是護持佛法的 有的時候也是有惡性的 是哪些 這邊我們經文有提到 羅剎 鳩畔荼 或作畢舍遮 餓鬼 布怛那 布怛那 這裡的還有這邊只提到了五個 第六個是前面重複的乾闥婆 乾闥婆這前面重複的 還有龍 還有夜叉 所以乾闥婆龍跟夜叉 有屬於是聽法的八部眾 有屬於鬼道的八部眾 這是重複 他的身份是重疊的 這邊後面講的這五個是鬼道的 鬼道眾生的八部眾裡面的五個 是不跟天道聽法的八部眾 重疊的 這個鳩畔荼 就是甕行鬼 我們又翻譯成魘魅鬼 畢舍遮 畢舍遮就是啖精氣鬼 就是上欄的倒數第二行 畢舍遮鬼 就啖精氣鬼 專吃人的精氣的 附在人身上的 布怛那 布怛那就翻譯成布怛那 布怛那是什麼 就是臭鬼 臭熱鬼或熱定鬼 附在人的身上讓人家發熱的 這就是比較惡性的 這個四天王管的惡鬼 不善鬼 這個是這段經文裡面 我們稍微留意一下 所謂八部眾有兩類 有兩類 這個地藏王菩薩 有時候也會示現為 這樣的惡道眾生 為了要度什麼 度一些惡道眾生 或做下面還有 或作羯吒布怛那身 也是一種布怛那鬼 或作粵闍訶洛鬼身 或作師子身 到這個鬼身就到下欄為止 下一頁的上欄 就是另外一種身份了 師子身或作香象身 或作馬身或作牛身 或作種種禽獸之身 就是地藏王菩薩也會化現為 動物之身 或作剡魔王身 剡魔王身是什麼 這個字要讀剡 剡也通於焰 火焰的焰 這是火焰的焰 應該是沒有一個天道眾生 叫做剡魔王 所以可能這應該是閻羅王的 閻羅王的翻譯 因為他要跟下文看的話 就應該是屬於閻羅王 或作地獄卒身 或作地獄諸有情身 這個是屬於惡道眾生 地獄眾生 也要度的就是地獄的這些有情 這是地藏王菩薩會示現的 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 異類之身 不同類的不同道 有聖人的是諸佛菩薩 阿羅漢辟支佛對不對 然後還有這個天道的 還有人道的 還有畜生道的還有鬼道 還有地獄道 六凡四聖十法界之身 地藏王菩薩都會示現 所以叫做異類之身 目的是做什麼 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隨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目的是要為眾生說法 跟前面這個丙五的地方不一樣 丙四的地方不一樣是 他要滿眾生願 這裡是要為眾生說法 眾生說法之後讓他安置在哪裡 三乘不退轉位 這個不退轉位 這個有共三乘的 也就是小乘的不退轉就是初果 不退三惡道 不退三惡道 初果就不退到三惡道去了 就在人間天上 最多七次往返 大乘的不退轉就有不同的說法 有說初住的 有說初地的有說八地的 有說七地的有說七住的 之前有跟各位分析過 最主要是幾種不退 就是不退信心 不退大乘信心 就叫做不退菩提心 有的是不退三惡道 有的是不退什麼 不退二乘 有的不退二乘 還有一種就是不退什麼 不退無生忍 這有四種的情況 所以都叫做不退轉 不論是哪一種 就安置眾生 眾生在三乘不退轉位 表示是什麼 會解脫的 保證會解脫的 下面是丙六 我們丙五到這裡就結束了 下面是丙六了 丙六要說什麼 就是以譬喻來結讚 以譬喻來做一個結論 而且是讚歎的結論 佛陀來讚歎地藏王菩薩的 善男子如是大士 成就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法 是諸殊勝功德伏藏 第一個譬喻就是 這些功德像寶藏一樣 而且像大地底下的寶藏 所以叫伏藏 一般人是不容易見到的 不容易顯現的 地藏菩薩會看根機 不同的根機因緣而示現 再來是諸解脫珍寶出處 這個地藏王菩薩的功德 就像珍寶 這個珍寶是什麼 是可以 就像可以幫助我們得解脫 地藏王菩薩這些願力示現 可以幫助我們解脫 解脫就是出離三界 就像這個珍寶能夠出現 從伏藏而出現 是諸菩薩明淨眼目 就是能夠得到 讓眾生得到像菩薩一樣的 清淨的智慧 眼目是譬喻智慧 能夠得到清淨的智慧 眼睛很明亮 這個視力很好就看得很清楚 看得很遠 不會看錯 眾生有智慧就能不會顛倒 不會有錯誤 意思就是讓眾生具足智慧 是趣涅槃商人導首 就是能夠得到涅槃 能夠得到涅槃 要有一個方法 這地藏王菩薩會引導我們 護念我們修行而得涅槃 所以地藏王菩薩如商人導首 就像一個商隊的這個領導者 他帶領整個商隊 能夠達到目的地 如是乃至能無功用轉大法輪 如前廣說 最後做一個總結 叫無功用轉大法輪 轉大法輪就是利益眾生 無論是用說法的 用示現種種身份說法的 或是先用種種布施法 財施法施無畏施 來滿眾生願的 都叫做轉大法輪 什麼叫做無功用 這個要八地以上的菩薩 才能達到無作無功用行 無功用就任運而為 不需要時節因緣刻意來成就 隨時隨地 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他都在這樣的一個 願力功德當中 隨時隨地就是可以成就眾生的 這叫無作無功用行 叫無功用轉大法輪 到這裡為止就是丙六結束 也就是乙一結束了 乙一是什麼的乙一 就甲七這一科的乙一 詳細敘述地藏菩薩的種種功德 敘述地藏功德 下面是甲七這一科的乙二 校德 前面很多很長的篇幅 詳細敘述了 分成六科 丙科分成六個部分來敘述 地藏功德之後 乙二這邊就要校德 跟誰校量 跟其他諸大菩薩來校量 所以他說善男子 假使有人於其彌勒 及妙吉祥 妙吉祥就是文殊菩薩 并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 及普賢之類而為上首 就是以這四大菩薩為上首 加上殑伽沙等 諸大菩薩摩訶薩所 還有無量無數的菩薩 有這麼多菩薩 然後在於百劫中 長時間一百劫當中 有人對這四大菩薩 以及無量無數的菩薩 在一百劫當中 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 求諸所願 一樣也是跟前面的經文一樣 就是稱名念誦歸依禮拜供養 這些諸大菩薩 然後希望能夠求得 滿他內心的願的話 他在百劫中這樣修 不如怎樣 一食頃 有人於一食頃 至心歸依稱名念誦 禮拜供養地藏菩薩 求諸所願 速得滿足 這個比較就很清楚 我們在一百劫當中 修學無量無數的諸大菩薩 的法門 希望能夠滿足內心的所願 不如一食頃當中 來修學地藏法門 一樣能夠滿我們的所願 為什麼可以這樣 為什麼功德如此殊勝 因為地藏菩薩利益安樂 一切有情 令諸有情所願滿足 這就是他的願 他的願就是要讓眾生滿願 跟其他的菩薩不一樣 有的其他的菩薩的願是什麼 讓眾生具足智慧 有的讓眾生具足什麼 願行 這個願行就是願行 願行 有願有行 就像普賢菩薩一樣 有些菩薩是要讓眾生離諸憂苦 然後沒有色身的憂苦 沒有內心的憂苦等等 地藏菩薩他就是什麼 如如意寶亦如菩薩 就像如意寶珠一樣 這個經典裡面講這個如意寶珠 聽說在龍宮裡面他有四顆 這個如意寶珠 只要得到的人 他就可以怎樣 從如意寶珠當中 變現無量無數的 種種的財寶 或是衣食住藥種種的 生活中的資具 它都可以無限量的一直湧現 無限量的一直湧現 所以在論典裡面提到 釋迦菩薩過去生 稱為常施菩薩的時候 常施菩薩就是他一直在布施 累生累劫都做布施 當他轉世成為一個王者的時候 他自己把自己的財富 布施出去了 他還不滿意 然後跟他爸爸要求 跟父王要求 把他國家 父王的財富也通通布施出去 他還不滿意 最後聽說龍宮裡面 有這個如意寶珠四顆 他就到龍宮去 跟龍王要 要這四個如意寶珠 然後再帶回來 要到之後 繫在衣角上帶回來皇宮裡面 然後做大布施 做大布施 這釋迦菩薩在過去生 曾經這樣子求得如意寶 所以這個用如意寶來譬喻 地藏菩薩的願力 他的願力就是要滿眾生願 就像這個如意寶一樣 所以才會比其他四大菩薩 更殊勝 或是無量無邊的菩薩摩訶薩 更殊勝 亦如伏藏 也像土地當中的這些寶藏 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 久修堅固大願 大悲勇猛精進 而且他不是有這個願而已 他為了成熟眾生 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 都在修這個願 而且這個願很堅固 不會退失 具足大悲心 很精進的 所以可以過諸菩薩 超過了其他的菩薩 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這是釋迦牟尼佛 為與會大眾說的 你們大家應該要好好的 供養地藏菩薩 講到這裡 就是釋迦佛說完了 所以是甲七的結束了 下面甲八這一段 就是與會大眾聽到釋迦佛說 你們應該好好供養 所以他們就真的供養了 供養之後 這裡又分兩段 就是甲八是 與會大眾供養地藏菩薩 但是這裡面分兩個 就是大眾供養 第二個就是地藏菩薩 再回施供養 回施供養釋迦佛 這一段的經文跟普門品很像 很像 我們來看一下 爾時十方諸來大眾 一切菩薩摩訶薩 及諸聲聞天人藥叉健達縛等 皆從座起 與會大眾都從座位起來了 隨力所作各持種種金銀等屑 眾寶花香 奉散地藏菩薩摩訶薩 把他身上所有的這些 這價值的東西美好的東西 都供養地藏菩薩 如果是花 花香就把它散在 地藏王菩薩身上 還有持種種上妙衣服 末尼寶珠真珠花鬘 真珠瓔珞金銀寶縷幢幡蓋等 這些莊嚴物 奉上地藏菩薩摩訶薩 有這些莊嚴物奉上之後 還有無量上妙音樂種種讚頌 恭敬供養地藏菩薩 這就無形的 只是用一些天樂 上妙音樂來讚頌地藏菩薩 有這三種情況 這是乙一就是大眾 眾菩薩來供養地藏菩薩 下面是甲八的乙二 乙二是地藏回施供養世尊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 持此種種上妙供具 迴奉世尊而說頌曰 他把這些東西 都回施給什麼 回施回奉就是回施 輾轉布施 他自己不得 然後不受用 然後馬上就布施給 供養給釋迦牟尼佛 而且說了一個偈子 天人龍神所供養 十方菩薩皆來奉 聞救世有大功德 唯願受我最勝供 說這些天龍八部龍神所供養的 還有十方菩薩來供養的 我都怎樣 因為聽聞救世 救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 因為釋迦牟尼佛有大功德 所以希望您呢 釋迦佛能夠受我最勝的供養 所以地藏菩薩 說完這個偈頌之後 就頂禮釋迦佛 中欄頂禮釋迦佛之後 就把它供養出去 釋迦佛世尊就說了一個偈頌 說了二個偈頌 來讚歎地藏王菩薩 讚歎地藏王菩薩的什麼 讚歎他的堅固的智慧 清淨心等等 有關這二個偈頌 還有後面的剩下的經文 我們就下一堂課再繼續說 因為這一堂課的時間到了 雖然剩下短短的二個偈頌 因為不到一分鐘時間說不完 我們就上到這邊 謝謝各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