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38 主講者:見岸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說明這個第十二品 的第六個利益 第六個功德利益就是 經文說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 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 發不思議心 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 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有宿業障未得消除 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這一段經文先說現象 什麼樣的現象呢就是 有人對於大乘經典 內心雖然有很大的尊重心 深生珍重 就是非常 覺得大乘經典難得 內心很敬重 而且發出 內心有一種不可思議 認為這個經典殊勝難得 不可心議的心情 想要來讀誦 那麼地藏經裡面講的 是針對大乘經典裡面來說的 那為什麼它強調大乘經呢 因為大乘經 是出世間的一個階梯 是我們可以 自利跟利他的一個工具 它的殊勝是在於能夠利他 因為有些經典 是強調於自利 但是大乘經還重於利他 所以能夠自利利他 所以這個佛法 這個大乘佛法就像如意寶珠 隨時能夠發現眾生 讓眾生能夠從當中 產生善業功德 所以我們對大乘經典 要產生很深的珍重心 認為這個經典是不可思議的 那如果有這樣 而想要讀誦大乘經的話 縱然遇到明師 遇到一個很好的老師來教他 教他說 讓他能夠讀誦 而且能夠熟悉 可是他學了之後 馬上就忘記 學了之後又忘記 所以經過很長的時間 動經年月 還是不能讀誦 那這個情況 有兩個情況 一個就是說 本身對文字的理解比較弱 所以他在讀 讀就是看著文 看著經典而來讀 那因為文字理解比較弱 識字比較少 那麼有人來教 他學了 可是還是記不得 那第二種情況叫做誦 誦就是背 就是不斷的去背誦它 那這種背誦就是不能看著經文 那也有可能 有老師或是師長教你 你怎麼背這部經 背心經背大悲咒 那麼他要背的時候 剛開始第一次可以背 第二次又忘記 第一次背第二次又忘記 這個就是欲讀欲誦的差別 欲讀欲誦 那麼這樣的情況 是因為有宿業障 未得消除 過去有一些業力的障礙 還沒有完全的斷除的關係 所以這裡面已經不是說 他的智力不高 所以他在閱讀上有障礙 我們講的智商不足 有這個中度或重度的這個障礙 不是這種情況 而是一般人 一般人常常在學習上 老是記不得的 或是你要背一樣東西 老是背不得的 這個就是過去生中有宿業障 宿業障還沒有消除的關係 所以在大乘經 所以對大乘經沒有讀誦性 沒有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 見地藏菩薩像 具以本心恭敬陳白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 供養菩薩 以淨水一盞 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 然後合掌請服 回首向南 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 邪婬妄語及諸殺害 一七日或三七日 這一段在講做法 什麼樣的做法 如果我們想要補救有一個做法 就是聽聞地藏菩薩聖號 看見了地藏菩薩的聖像的時候 你要在菩薩聖像的面前 第一個 具以本心 就是本來你的初發心的心願 不要有雜念雜思惟 就是我們當初發一個好心 要修行的好心願 或是想要讀誦地藏經的好心願 就以這個好心願 來恭敬陳白 在地藏菩薩面前表白 表白說我想要讀誦經典 可是根機不夠 業障較重 還不能消除我的宿業 所以希望菩薩護念 這叫恭敬陳白 第二個做法要供養菩薩 用什麼呢 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 供養菩薩 香華我們都能夠了解 飲食也就是 我們也能夠知道 這個就是常常用的素菜飯 來供養 但是這個衣服玩具是什麼意思 衣服玩具 那麼以佛陀時代 當然供養佛陀 比丘 菩薩們的供養這個衣 這是很正常的 就是因為這都是生活中的資具 衣食飲食臥具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 這是生活中的所需 但是對於這個 木刻石雕的菩薩像 我們怎麼供養衣服呢 如果我們有去過 出國到印度或到緬甸 那在他們的佛寺裡面 那他們的佛弟子 也是會供養衣服 供養衣服給佛陀 那就是袈裟 那因為佛陀時代 袈裟就是一塊布 所以這佛弟子們就供養一塊布 然後就在佛寺裡面 就把這一塊布 交給了這個師父們 那師父們他就會爬到佛龕上 爬到佛龕上就把這塊布 就披在佛像的身上 那這就是供養衣服 供養袈裟 那我們現在在台灣的佛寺裡面 倒是比較少 幾乎很少很少 沒有看到什麼樣的道場 是這樣子的作法 曾經有看過的 是一間寺院 也有這樣的一個做法 就是為佛菩薩像穿衣服 就很像我們為媽祖穿衣服一樣 像我們一般民間的信仰 或道教的信仰 這些神明們 有時候他們要換衣服的 他們身上的一直穿的那個袍子 那如果太髒了 那善男信女們他們也會供養 然後在固定的時間 聖誕 神明的聖誕 王爺的聖誕媽祖的聖誕 就替這個神明們換這個衣服 所以現在還是有 如果我們 要對這個木雕石刻的佛像 供養衣服供養袈裟 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但是它跟佛陀時代 實質上供養這個衣給佛陀 給弟子們是不一樣的 因為那個具有實際上的效用 這個衣服是日常的用品 是用得到的 那我們在供養佛菩薩的衣服 不管是供養袈裟 或者是供養什麼 是莊嚴用的 讓這個佛像更莊嚴 那也代表我們的心意 我們讓佛像更莊嚴 也是讓這個眾生 能夠具足更多的信心 所以這個是信心法門 信願法門 所以你要供養衣服 那也可以這樣子做法 一切玩具 玩具是莊嚴具 不是小朋友玩的玩具 是莊嚴的東西 比方有人會供養 比方現在有琉璃 很漂亮的透明的琉璃 那就供養琉璃在佛菩薩的面前 代表我們的內心純潔無礙 它每一個東西 你都要有一個表法 而不是只有供養東西 說這個多少錢 這個多少錢 有些人在供養菩薩這些供養具 的東西的時候 內心想的是它的價值 好像價值愈高代表誠心愈大 應該不是供養這些東西 每一個都用價值來衡量 我這個琉璃多少錢 好幾萬十幾萬 這個瑪瑙多少錢 這一對珊瑚多少錢 然後這個 這一對珊瑚做的菩提樹 或是這個翠玉做的菩提樹 多少錢 然後拿來供養在佛菩薩面前 代表這個施主 布施的居士 發心很廣大 那這個這樣的一個思考 是比較可惜的 比較可惜 因為發心的廣大 當然不是 只有用它的東西的價值來看 還要看他的內心 因為那個是相對法 一個人如果他很貧窮 他一個月收入只有一萬塊 他能夠發心三千塊 那就是很廣大心 因為他還要過日子 還要養家活口 那他這個人身價是十億 他只發心二千塊 那個叫小小心 他如果發心三千塊 那個心量很小 因為他的身價他的財產很多的 所以廣大心不是只有用 這個供養東西的價值來判斷 當然它是一個判斷的標準 可是是最低的標準 最好的標準是看發心 他這個心是不是虔誠的 這個心是不是無所吝嗇的 這個心是不是歡喜的 這個才來說 他發心供養的功德大 那麼另外一個就是 他在供養的過程當中 有沒有跟法相應 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 就是我們在供養 比方說供養琉璃的時候 它是透明無暇的時候 我們要做一個表法 就是說 這個琉璃透明 代表我們內心持戒 持戒要能夠清淨 清淨能夠莊嚴沒有瑕疵 沒有瑕疵 或是我們在供養珍珠 潔白的珍珠的時候 我們就要想 它如同我們的身口意善業 我們修十善業道 我們希望 我們能夠修這個十善業 就像這麼純白 沒有任何一個黑業 沒有染污的煩惱 沒有黑業在 那甚至 我們供養其它的珍珠財寶 或是我們供養其它美好的東西 我們都要給它做一個思考 這個是代表我的什麼功德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功德 代表我的菩提心 我是願意就這樣來修行 那就在佛菩薩的面前 以供養這個東西 來表達我內心的一個 虔誠的一個願力 所以這一切玩具 就是依個人的因緣所得 只要是莊嚴的好的美麗的 有意義的東西 都可以供養菩薩 這是第二個做法 第三個做法是 以淨水一盞 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 就是一杯淨水 清淨的水 那這一杯清淨的水 放在菩薩的面前 這個水 因為後面是要能夠喝下去的 所以要用開水 不是用生水 再來 喝下去是沒有問題的水 你不能說菩薩加持過了 所以路邊水溝的水也可以 那還是會生病的 那跟菩薩沒有關係 所以還是用可以喝的水 然後放在菩薩面前 一天一夜 然後合掌請服 跟菩薩請求完了之後 再把它回首向南 喝下去 我們先說這個淨水 為什麼要用水 為什麼要用水 因為水是能夠去除污穢 污垢的東西 水這個東西的特色 就是能夠去除污垢 所以它代表我就是願意去除 我們的煩惱業 去除我們不能夠讀誦大乘經的 這些惡業煩惱 希望能夠去除掉 所以用清淨的水 來代表這個意思 第二個水它有這個透明的意思 水是開水是透明的 明代表一種智慧 所以希望祈求地藏菩薩護念 讓我能夠得到智慧 能夠得到智慧 我對大乘經典才能夠讀誦 所以用淨水 是有這個意義在 所以用這個水 回首向南 就把它喝下去 那為什麼要向南 南方為大 向南 而且向南有表示尊敬的意思 有表示尊敬 然後喝下去的時候 要鄭重 至心鄭重 就是不是潦潦草草的 隨隨便便的喝 而是要很慎重的去把它喝下去 喝完之後 第四個做法就是要 慎五辛酒肉 慎邪婬妄語及諸殺害 慎五辛 慎就是不吃不接觸它 不接觸這五種不好的 對我們身心 甚至對我們周圍的人 都不恭敬不禮貌的這五種的 食物 辛是指植物 五辛就是我們講的五葷 草字頭那個葷 那葷不是肉類的意思 肉類叫做腥 肉字邊再一個星星月亮的星 那一個腥才是肉類的意思 葷是植物 那這五種葷是指 那五種植物呢 這五種植物是不要吃的 就是我們修行人不要吃它 為什麼 因為它的味道太重 而且很臭 有的是比較臭的 有的是味道很重的 不要吃它 是在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說 比方說 生吃 吃生的比較容易得瞋恨心 吃熟的 把這五種植物用煮熟來吃 比較容易得婬欲心 有人是這樣說的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個瞋恨心 有時候不是只有自己瞋 你生的吃 這個東西味道重 生的吃 對周圍的人來講 他會不歡喜的 他就會遠離你 那因為遠離你 我們的人際關係 事實上是不順遂的 那做一些事情-也不容易達到圓滿 所以我們就反而會起瞋惱 我們又不知道為什麼 再來那種味道 本身不會讓我們身心安定 我們身心會起伏的很厲害 所以叫生食生瞋 熟食生婬是因為有這些食物 有一些會活絡氣血的 活絡我們的氣血 那本來身體已經很好的 那如果又氣血旺盛 又沒有方法來把它轉化 成為修道而來幫助修道的話 他當然看到異性的時候 內心就容易起心動念 原因是這個樣子的 那這五種的植物是什麼呢 一個是大蒜 這個我們都很知道的 那在經典裡面講是大蒜 革蔥慈蔥蘭蔥 有的是這樣寫 那有的是指大蒜薤蔥跟蘭蔥 或者是大蒜薤蔥跟韭 那是什麼呢 它只是不同的名詞 那個革蔥 革蔥就是薤 薤是百合科 長的很像小粒的大蒜 長的很像小粒的大蒜 我們稱為薤 然後也有人翻譯成革蔥 那麼大蒜跟革蔥 那第三個就是慈蔥 慈蔥也就是一般的蔥 我們在菜市場買得到的那個蔥 那第四個叫蘭蔥 蘭蔥是什麼呢 蘭蔥就是韭菜 有人把它翻譯成蘭蔥 就是韭菜 第五個是興渠 興渠就我們中國沒有 漢地沒有的印度有的 興渠產於 其實產於有幾個地方 北印度 伊朗于闐那邊 這幾個地方 有興渠這個東西 興渠它的味道比大蒜還臭 所以也是五種不要吃的植物 大蒜薤蔥韭菜跟興渠 那興渠我們這邊沒有 前面四種 其實我們這邊都有 那我們就不要吃它 所以要慎五辛還有酒 也不要飲酒也不要吃肉 那也要遵守五戒 邪婬妄語及諸殺害 這個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酒 這五個都 五戒都在裡面了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 要求得智慧 除了跟地藏菩薩秉白發願之外 還要供養之外 還要服這個淨水之外 還要受持五戒 就是這四個 受持五戒 那這樣做到 要一七日或三七日 三七日吃素受戒 如果做到這樣 這個善男子善女人 在睡夢當中 可以 他如果功德具足的話 因緣到了 他可以見到地藏菩薩 現無邊身 是在夢中 你說為什麼不能在白天看到呢 不能平常看到呢 是因為我們凡夫 不能見佛菩薩的 因為凡夫不能見菩薩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功德力 功德不到 不能自見 自己見 甚至在論典裡面提到 真的能夠 菩薩能夠自在見如來的 就是八地菩薩 八地菩薩得無作用 無功用行 無功用行的時候 無作無功用行的時候 他就自在無礙見十方如來 初地以上的菩薩能見 而且自見如來報身 能見但是他必須有一個條件 就是如來願意讓他見 他不能很自在的見 如果如來不願意讓他見 他也見不到 但是他的功力已經具足可以見 那八地菩薩是絕對自由自在 無作無功用行 所以沒有 如來讓不讓他見的問題 那初地到七地 他們是能見 但是如果 也有可能如來不讓他見的時候 他就不能見 那初地以下 就是凡夫位的時候 賢位或者是凡夫位的 修行者 大乘修行者的時候 他如何能見呢 除非佛菩薩示現 讓他見 那是平常佛菩薩示現讓他見 他必須也要有見佛的功德力 比方我們講 你修念佛三昧 修念佛三昧修到能夠心清淨 心一境性 那如來現前 佛菩薩現前你能夠見 這是凡夫見 凡夫見 就是三昧力當中見 第二個凡夫要能夠見 又沒三昧力 就是在夢中見 那佛菩薩來入夢 所以他說 他在這個睡夢當中 因為自己沒有定境 這樣修行是不可能有定境的 可是因為有信願心 所以佛菩薩來 這個地藏菩薩在睡夢中 現身 而且現廣大的身 注意 現無邊身 我們在夢中見到的佛菩薩 如果確實是聖境 殊勝的境界的時候 它一定是無邊身 不是小小的像小玩偶一樣 他是無邊身 而且是光明的 光亮的 讓我們心情安穩的 沒有疑惑的 那在那個夢境裡面 受灌頂水 這是灌頂 那受灌頂水是印度人的習慣 它是一個 像這個王子要登基 要登基要成為國王的時候 要先灌頂 所以菩薩十地圓滿 成為法王子的時候 要灌頂位 要灌頂位 那意思就是即將要成佛了 就像王子即將要登基成為國王 那在這裡 受灌頂水的意義就是說 你即將要轉變了 你的轉變 從本來不聰利的 要轉變為聰利的 也得到這樣的一個聖果 所以就這樣受灌頂水 這是一個意思 第二個 受灌頂水的意思 也是一種加持 佛菩薩的加持 用這個淨水 我們剛剛講過 水代表一個清淨的意思 代表智慧的意思 然後受這個灌頂水 然後這個人睡夢睡起來的時候 就得到聰利了 非常的聰明了 這個經典 他聽過之後 就不會忘記 即當永記 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這是很羨慕的 如果我們聽過一部經 不論什麼樣的經 長的經短的經 聽過之後 裡面的經文都不會忘記 這是非常殊勝的功德力 所以有人 我們如果佛弟子 對地藏王菩薩有信心 你相信這個地藏菩薩 確實會這樣護念我們 我們也可以試試看 就是這樣 求地藏菩薩的一個加持 這是第六個功德利益 下面是第七個 消滅種種不如意的事情 它說蔥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有諸人等 衣食不足求者乖願 或多病疾或多凶衰 家宅不安眷屬分散 或諸橫事多來忤身 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這個先說現象 這現象有六種不吉祥的事情 我們在每一個人 不論任何人 有衣食不足的 就是貧窮 漸漸變得貧窮了 日子過不下去了 或是求者乖願 你的內心有所求 有所不安有所求 可是你想要的 都不能夠滿願 這叫乖願 乖願就是違願 違背了我們的心願 第三個多病疾 很多的疾病 常常生病 或是多凶衰 很多的意外 家宅不安眷屬分散 因為凶衰的關係 這個家庭就不平安 就不安樂 然後家裡面的家人 容易四分五散的 那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情 第五個或諸橫事多來忤身 忤身這個忤就是違逆 違背 就是生活中很多意外的事情 橫事是意外的事情 很多意外的事情 來讓我們的身心 感覺到很疲憊 違逆到我們身心的順暢 所以多來忤身 第六個 睡夢之中多有驚怖 常常做惡夢 夢到不好的東西 有的時候夢到地獄 夢到被欺負了 夢到動物等等的 夢到可怕的環境 這個叫多有驚怖 這六個不吉祥的事情 如果有人這樣 聽聞地藏菩薩的名稱 名號 見到地藏菩薩形相 至心恭敬念滿萬遍 念他的聖號 這裡要注意 就是稱念地藏菩薩聖號 能夠滿萬遍 那當然愈多愈好 不要只有一萬遍 就很心滿意足了 這是講最少一萬遍 代表你要長時間 不能只念一天兩天 你最好長時間 一天念個三千遍 其實一萬遍很快的 你一天念 三千次的地藏菩薩聖號 是很快的 那了不起半小時四十分鐘 念完了 那你這個三千遍 念了三四天就滿一萬遍了 其實這個是不夠的 你如果這樣子憶念佛菩薩聖號 這個功德力還是小的 最好是 這個一百萬遍 七十萬遍六十萬遍一百萬遍 這樣子一個數字給我們 要做什麼呢 不是說念一萬遍就沒有功德力 要念一百萬遍才有功德力 也不是的 而是說 我們能夠憶念菩薩聖號愈多 告訴我們可以有一個目標 這個目標是廣大的 那表示我們這一段時間 長時間的 很用心的很精進的 很有信心的 來憶念佛菩薩的聖號 那我們定的願愈廣大 當然它的功德力感應就會愈大 我們真的 只是照經典講的一萬遍 那也可以 如果這一萬遍是非常的誠心 沒有二心 而且沒有散亂心 非常的專注來念 當然種種不如意的事情 就消滅了 也可以得到安樂了 前面這六個 危難之事都沒有了 睡夢當中都可以得到安穩了 那這個一萬遍 少少的數字 就是短時間 你就能夠 離那麼多的不如意之事 那必須要什麼 你的心非常的懇切 非常的殷切 非常的慎重非常的精進 如果我們不行 又不專注 又生活中很多雜事 內心又很憂惱 又常常散亂心重 念一念還會昏沈睡覺 那怎麼辦呢 那只好發個廣大心 不要念一萬遍 我要稱他它一百萬遍的聖號 透過數字給我們的壓力 讓我們給我們的精進力 讓我們不斷不斷 去憶念地藏菩薩聖號 來調伏 調伏很多的煩惱心所 調伏很多的這個不善心所 那這些心念 慢慢調伏穩定了 其實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就不存在就遠離了 好這是第七個 消滅種種不如意事 第八個 是能夠 外出能夠平安 經過險道能夠平安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 有善男子善女人 或因治生或因公私 或因生死或因急事 入山林中過渡河海 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這是先講現象 就是有人 因為謀生的關係 治生就是謀生 出去做生意經商 為了養家活口 所以要出遠門 或是因為公司 公家的事情大眾的事情 或是因為個人的事情 或是因為生死 生死是什麼呢 比如說有親友生產了 或是有親友往生了 這些生死之事 你必須遠行 或是臨時有緊急的事情 不論是為了誰的事情 這個事情非常的緊急 一定要入山林當中 經過一個沒有村落的地方 或是要過河要出海過河 或是要碰到有水 大水的地方 或經過這個山路非常的危險 或是這個村里這個鄉下 有盜賊非常的危險 這個時候 你要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 你要能夠先念地藏菩薩名萬遍 一樣有一個數字給我們 念萬遍 所過的土地 你經過的地方 鬼神衛護 行住坐臥永保安樂 都有護法天神來保佑我們 這個鬼神是善鬼神 前面講的這些鬼王 種種鬼王 他就會來守護我們 乃至於虎狼師子 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乃至就是 不僅人為的這些危難會沒有 乃至於這些 乃至於大自然的危難也沒有 乃至於這些動物的危難也沒有 這些虎狼師子 這些會吃人的動物 或是有毒的毒蛇 毒蠍都不能來損害我們 這個就是外出 險道 遇到山林河海險道的時候 能夠事事平安 這個總共八個 八個就是我們受持地藏法門 憶念地藏菩薩聖號 讀誦地藏經 供養地藏菩薩的功德 有這八大類 下面 就是一個小結 這個佛陀跟觀世音菩薩 因為觀世音菩薩的請問 說了這麼詳細的 我們來受持地藏法門 得到的功德利益之後 他再告訴觀音菩薩 他告訴觀音菩薩什麼呢 他說 是地藏菩薩 於閻浮提有大因緣 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 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就是說地藏菩薩 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 閻浮提眾生 有很廣大的因緣 如果我們要說給 佛陀要說給我們聽 說給我們聽什麼呢 見聞利益地藏菩薩 有什麼樣功德的時候 他百千劫都說不完的 所以他勉勵觀世音菩薩說 應該以神通力來流佈這部經 這個神通力也代表他的願力 以神通願力來流布地藏經 讓娑婆世界的眾生 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那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 沒有苦惱 這是佛陀交待觀世音菩薩 所以可見地藏菩薩 對於我們娑婆世界來說 是非常殊勝的一尊菩薩 連釋迦牟尼佛 都希望觀世音菩薩 能夠守護這部地藏經 能夠護念這個娑婆世界眾生 來修地藏法門 那可見我們跟地藏法門 應該是相應的 我們生活在 這樣五濁惡世的時代 能夠希望能夠身心平安 沒有種種的危難 甚至生的時候 在世的時候 能夠修行善業 死的時候不墮落三惡道 如果是這樣的目的 地藏法門是最適合我們修的 所以佛陀這樣子的交待 觀世音菩薩 下面是第七段 這一品的第七段 這一品的第七段是偈誦 前面是長行 所以這第七段 就是以偈誦來讚歎 把前面的內容 用偈誦來重複一次 尤其是什麼內容呢 就是八種功德利益 供養讚歎地藏菩薩的 八種功德利益 它用這個偈誦來說 在說的時候 是強調其中的六種 強調其中的六種功德利益 我們看一下經文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 恆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 利益人天無量事 這個是前言 可以說偈誦一開頭的一個偈子 我們偈誦是四句為一偈 四句話為一個偈誦 在這個偈誦當中 先開宗明義 開宗明義說什麼呢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是說不盡的 那也是因為他的威神力 這麼廣大無盡 所以我們只要能夠見聞瞻禮 一念 短短的時間 見聞地藏菩薩的功德 瞻禮地藏菩薩 就可以得到無量的利益 所以這裡面 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就是菩薩的功德愈廣大 它所 我們修行了 得到的利益就愈無量 即使修的只是短短的少少的 一些行法 可是我們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 那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很強 我們的善根很厚 而是因為菩薩的功德而偉大 菩薩功德的偉大 比方說好了 一個湖水 這個湖水非常的廣大而且很深 那麼如果一杯水 倒進到湖水裡面的時候 那其實這杯水 就跟這個湖水一樣 就融入到這個湖水當中 這樣的深廣 這比喻什麼呢 我們就像這一杯水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我們凡夫的善惡業力 互相的交纏 往往有時候煩惱多淨念少 惡業重善業薄 我們往往是這樣的情況 但是我們如果對地藏菩薩 有那麼一點信心 有那種的信願心清淨的心 最主要是要清淨的信心 然後即使我們修的時間不多 少少的 可是因為地藏菩薩 就像廣大的湖水一樣 我們這小小的功德力 融入到地藏菩薩的願力當中 他就可以讓我們得到 反作用力回來 我們可以得到 無量的福報 無量的福報不是來自於 我們所修的那些小小的功德力 我們無量的福報 能夠得到身心安穩家宅平安 是因為什麼 因為地藏菩薩廣大的願力 反作用力回來給我們的 那它為什麼有這種反作用力 是因為我們那少少的功德 是清淨的 是絕對清淨的 是絕對的一個用心的 是沒有雜念沒有懷疑的 如果有懷疑的話 那是不可能的 好這是一個 開宗明義的一個偈子 下面它就 把前面的八種功德力 綜合濃縮 說出其中的六項 若男若女若龍神 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 壽命轉增除罪障 這個偈誦就是前面的 第一種跟第二種的功德利益 就是如果報盡要墮惡道的話 皈依地藏菩薩 可以轉 壽命轉增不墮三惡道 下面呢 少失父母恩愛者 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 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 悲戀瞻禮不暫捨 三七日中念其名 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 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 即獲摩頂受聖記 這一段偈誦就等於 前面第三個功德利益 講的就是不知道父母 或兄弟姐妹 往生之後在何趣 在六道的那個地方 可能長大以後也不太認得 就是說你想要見他 想要知道他們在那裡 就是怎樣呢 畫地藏像頂禮地藏菩薩 三七天當中念地藏名號 那麼因緣具足 地藏菩薩會現身 告訴我們 甚至我們可以 得到菩薩摩頂授記 這是前面的第三個 長行的第三種功德利益 下面的偈誦 欲修無上菩提者 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 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 永無業障能遮止 這個等於前面長行的 第四種功德利益 就是發大悲願心 發大悲願心的人 他可以 頂禮地藏菩薩 可以讓他這個大悲願心 很快的成就 這是發大悲願行菩薩道 能夠圓滿成就沒有障礙 最主要是沒有業障能遮止 沒有障礙 能夠阻擋我們發大悲心 行菩薩道的 下面 有人發心念經典 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誓願不思議 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 於大乘經不能記 下面滿長的 從這裡開始 就是前面長行的 第六種功德利益 就是常常忘記經典 沒有讀誦性 那麼要怎麼做呢 供養地藏以香華 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淨水安大士前 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 酒肉邪婬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 至心思念大士名 這個是具體的做法 要供養種種的莊嚴物 要供養 然後呢 求這個地藏菩薩的清淨水 然後要受五戒然後要吃素 慎五辛酒肉吃素 受五戒 那麼在三七天當中 以慈悲心來修這樣的功德 至心的來念 地藏菩薩的聖號 這就是前面長行的五種做法 再強調一次 那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 即於夢中見無邊 覺來便得利根耳 應是經教歷耳聞 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 能使斯人獲此慧 所以在夢中可以見到無邊 無邊是指地藏菩薩的無邊身 廣大的地藏身 那醒來之後呢 就覺得耳聰目明了 這個利根耳就是說 醒來的時候 就覺得自己什麼都 對大乘經典就能夠了解 能夠看得懂能夠聽得懂 還能夠記得起來 所以這些經教 只要聽過看過 千萬生當中都不會忘記 這個比電腦還厲害 電腦還會忘記 還會忘記是什麼呢 就是壞掉了當機了 當機了壞了不見了 不小心被殺掉了 可是呢 你修這個地藏法門 千萬生中 你生生世世 對於所聽聞過的佛法 都不會忘失 這樣不思議 這是大士的不思議功德力 可以讓這個人 得到這樣的智慧 問題關鍵 還是在地藏菩薩的功德力 但是也有一個條件 就是這個人 他未來是不能夠斷善根的 不能斷善根不能行惡 不能造惡業的 不修行的 不能說要變得很利根很聰明了 記得起來了就不修行了 不認真的調伏煩惱了 不清淨身口意業 那就很快就忘記了 很快又忘記 因為我們心的 心的清晰度 我們心的清淨度 就會影響我們的記憶力 我們的心愈清淨 看事情愈清楚 常常去思惟去分別 分別善惡業 那麼這個時候 你的記憶力會一直存在的 思惟力也會一直存在 如果我們往往造惡業 把心思用在惡業上面 用在壞的事情上面 那這樣子的話 以後業力顯現的時候 障礙呈現的時候 它就會讓我們的這個智慧力 慢慢的消退 甚至說我們不太用心了 懈怠了 不想讀經了不想聽經了 變成懶惰了 其實很快就癡呆了 因為腦子不用了 腦子不用的時候 不要說記得大乘經 連平常生活中的日常生活 都會有問題了 因為不記得路了 不記得人了 不記得一切事情 所以透過修行 可以讓我們得到一些智慧 但是這個智慧要能夠保持下去 這個記憶力 要能夠保持下去 是要不斷不斷 生生世世累積善業功德 這種智慧叫做什麼智慧 他說能使斯人獲此慧 這個智慧是加行慧當中的 加行道當中的聞慧 加行慧當中的聞慧 我們說有聞思修現證慧 四種智慧 這個部分只是指 到聞慧 那為什麼是加行慧呢 因為人的智慧有三種來源 一個是生得慧 與生俱來的 一個是加行慧 修行來的 一個是現證慧 證果而來的智慧 那麼這裡透過修地藏法門 而得到的這個利根 能夠憶持不忘 這是修行來的 所以叫加行慧 那加行慧又分為聞思修現證 所以他又是屬於聞慧的階段 是屬於加行慧的第一個階段 還沒有談到思慧跟修慧 所以只有聞慧 當然經典說 千萬生中永不忘 那個是要你保持 我們保持 這樣的一個善業的基礎 如果我們不繼續用功修行的話 它還是會退失的 菩薩都還會退 何況我們只是小小的聞慧 加行慧的聞慧 那怎麼可能不退失呢 所以經典裡面 很多是就目前的狀況 沒有其他的意外的狀況 你這樣累劫累生的善業 善善相應 當然到未來 你可以得到這樣子殊勝的結果 而不是只是這樣做 就可以得到這樣殊勝的結果 這樣太容易了 也與因果不相應了 與因果也不相應 下面第五個 貧窮眾生及疾病 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 求者乖違無稱遂 至心瞻禮地藏像 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 衣食豐饒神鬼護 這等於前面 長行功德力的第七項 第七項就是遠離貧窮疾病 凶衰眷屬分離 夢中不安的這些障礙 這些障礙 由於至心瞻仰地藏菩薩的關係 至心瞻仰 頂禮地藏菩薩像的關係 這些都能夠去除掉 最後還有一個 第六個部分 欲入山林及渡海 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 一切諸難諸苦惱 但當瞻禮及供養 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 應是諸惡皆消滅 這個指的是前面長行的 第八種功德利益 那就是外出 外出到比較偏遠的地方 山林河海 這裡面都有一些很惡毒的禽獸 或是壞人 或是惡鬼神 這些苦難這些惡難 你要怎麼消滅它 怎麼樣能夠不遇到呢 就是要瞻禮供養 地藏菩薩的大士像 因為瞻禮供養菩薩像 我們去進入到 這些山林大海當中 都沒有種種的危難 最後的偈誦是 勸流通 長行後面的 釋迦佛勸觀世音菩薩 流通的這個部分 咐囑的部分 觀音至心聽吾說 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 廣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聞 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 供養百千受妙樂 說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 說都說不完的 經過百千萬劫都說不完的 我們要廣宣 地藏菩薩這樣的功德力 是很難的 可是如果有人 聽聞了地藏菩薩的名字 乃至於又 看到地藏菩薩像 瞻仰頂禮地藏菩薩 用種種的莊嚴具 來供養地藏菩薩 他都可以受到很多的妙樂 這是釋迦佛再一次的強調 他其實在這個地藏經裡面 這樣子的講法 這樣子的一個勸勉 一直強調地藏菩薩的功德 很多很多地方 好幾個地方都有提到 好幾品也都有提到 那也就是不斷的要重複 這就是老婆子心切 那佛陀確實是老婆子心切 不斷地講不斷地講 他要告訴我們什麼 要我們後代的末世眾生 不要太輕忽了 不要太輕忽了地藏法門 也不要對地藏法門沒有信心 雖然就是只是這樣子做 這種方便法 這個讀誦經典 供養地藏像 畫地藏像憶念地藏菩薩 稱念他的聖號 就是這些法門 可是說起來 做起來很容易 可是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但是它不可思議的功德 還是要來自於我們的信心 我們沒有信心的話 那只是世間福報 世間福報而已 可是如果有信心的話 不僅僅是世間福報 所以他最後還說 若能以此迴法界 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 普告恆沙諸國土 能夠以這樣的功德回向於法界 十方法界 所以法界我們提到 如果以事相來說 十方法界 十法界 六凡四聖十法界的眾生形態 有情的形態 六凡四聖叫法界 那法界也可以以理來講 就是十相 就是法性 那因為也就是在法空當中 才有所謂的六凡四聖的差別相 理事要能夠圓融 所以以此回向法界 講的是什麼呢 把這個功德 我們可以回向給什麼 第一個在事相上來講 回向法界一切眾生 那法界一切眾生 除了佛菩薩之外 除了六道凡夫眾生 乃至於辟支佛阿羅漢等 你也可以 把這個功德回向給他們 乃至於十方的國土 十方國土的法界眾生 以事相上來講這樣回向 就理上來講 把這樣的功德回向給 回向給法空性實相的 至高的一個真理 實相之理 那意思也就是說 回向到每一個修道人 包括我們自己 以及我們所回向的眾生 每一個人的目標 都放在證悟到實相 證悟到這個法性 這個就理體上來說就是這樣 在以回向法界 這樣的話 這個人他最後 是畢究可以成佛的 那佛陀這樣交待觀世音菩薩 所以說你應該要這樣子知道 要把這件事情 廣泛地普遍地 告訴恆河沙的諸國土 這是最後第十二品 的最後 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的 再一次交待觀世音菩薩 用偈誦的方式 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邊 那麼我們剩下第十三品 第十三品 也就是地藏經的最後一品 我們下一次要再說明 但是因為 我們這門課程還有時間 還有將近十二堂 除了講第十三品之外 這十二堂的課程 我們要繼續講這個 選擇這個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來跟各位介紹 因為從下一堂開始 還有十二堂課 除了把十三品說完之後 我們要講十輪經裡面的 第六品跟第七品 就是善業道品 時間夠的話 再講第七品福田相品 好 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邊 謝謝各位 祝福各位身心平安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