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37 主講者:見岸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這堂課呢 繼續來了解第十二品 見聞利益品 我們上堂課有提到 在見聞利益品當中 見聞地藏菩薩形象 聽聞地藏經有什麼樣的功德 這個在經典裡面 在這品裡面 佛陀告訴觀世音菩薩 那麼總共這個供養 見聞地藏菩薩呢總共有七種 八種的功德 我們上一堂課呢 已經講到這個第三種 那麼這第三種功德呢 就是如果有人思念亡故的眷屬 從早就已經父母雙亡啦 或是兄弟姊妹往生啦 長大之後呢懷念 懷念家人 想要知道他們現在在哪裡 有沒有在受苦呢 還是在天上 這個時候這個人他可以 畫地藏菩薩形像 乃至於聽聞地藏經 然後聽聞這個地藏菩薩的聖號 或是聽聞地藏經 那麼能夠堅定他的信心 供養地藏菩薩 那麼能夠做到這樣 他的眷屬他已經先亡的父母 或者兄弟姊妹 因為這個人他的善業因的緣故 或墮惡道者 就可以解脫 生人天中受生妙樂 那如果他已經再生 往生人天的話呢 如果這個眷屬亡故的眷屬 已經往生人生 那麼他也會因為這個人 供養瞻禮地藏菩薩的功德呢 讓他人天的福樂轉增 叫轉增聖因受無量樂 這個是 第三點裡面的第一個部分 就是想要了解自己 早已先亡的父母 或兄弟姊妹的去處 或是他所受的福樂 可以修這樣的功德 那不管這個亡故的眷屬 在什麼地方呢 在惡道或是在人天 都可以呢轉惡為善 或是增長福因 增長福樂 下面是第二個部分 如果更能夠在三七日中 是人更能在三七日中 一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 他更專心一意的 瞻仰地藏菩薩像 而且稱念其地藏菩薩的名字 滿於萬遍 那意思也就是說 他在稱念菩薩聖號啊 稱念的時間很久 而且很專注很精進 可以超過一萬遍 那麼這個時候 他感應得地藏菩薩現身 而且現無邊身 現無邊身告訴這個人說 他的亡故的父母兄弟姊妹眷屬 他們生在什麼地方 這是人在平日在清醒的時候 感得菩薩現身告訴他 或是在夢中 菩薩現大神力 親領導這個人 能夠到他方世界 看到他的眷屬 這個於諸世界 這個世界呢 可能是天道那也可能是 其它世界 然後看到自己的眷屬 在那裡受樂的情形 或受苦的情形 這是第二個部分 下面還有第三個部分 我們先看第一個跟第二個部分 這有相關的 那裡面有一些問題呢 我們可以再了解 那麼也就說 前面第一小段的部分說 可以讓往生惡道的眷屬 尋其解脫轉生人天受生妙樂 或是在人天的眷屬 能夠怎麼樣 轉增他的無量樂 那麼就這一種情形來看 在三惡道的眾生呢 可以轉生人天當中 這表示我們常常說的 他已經能夠超度了 那這個超度呢 是我們現在的用詞哦 就是說什麼叫超度呢 就是能夠讓亡靈呢 已經亡生的人 他如果是在惡道的 尤其是在惡道受苦的亡靈 能夠轉世到善道去 我們都稱它為超度 這個跟雜阿含經的 四百四十八經本來的意思呢 是有一點不同 也就是本來四百四十八經裡面 有講到超度生死流 超度生死流的意思就是說 一個前者一個修行者 精進不懈怠 能夠安住在遠離行當中呢 修禪定 修智慧 那麼等到能夠斷見惑 它就超度生死流 如果它表示這個超度 度到那裡去 超越度過生死輪迴之苦 所以這是究竟解脫 本來超度的意思是這樣 那現在我們超度的意思呢 還達不到這樣殊勝的境界 那只能說 如果有人命終之後墮落三惡道 藉著眷屬的供養 或是讚歎誦經修行的功德 讓這個眷屬呢 已經亡故的眷屬 轉這個惡道為善道 我們就稱為超度 所以就渡什麼呢 渡三惡道之苦 我們就稱為超度了 所以因此超度的一個因緣 是什麼 它的因緣必須 這個亡者過去生有種下善因 這是親因緣 第二個它有強而有力的增上緣 這個增上緣就是在在世的眷屬 在世的子女們 或是兄弟姊妹們 修功德 如果以地藏經來講 就是要瞻禮地藏菩薩 供養地藏菩薩 憶念地藏菩薩 稱念地藏菩薩的聖號 用這些善業功德的增上善緣 他才能夠強而有力的 讓這個往生的眷屬 能夠離三惡道之苦 得到超度 這個跟施食是不太一樣的 我們在講施食 一般七月份在做超度法會 做超度法會的時候 其實有一部分呢 是在做施食的 施食不過就是短暫的 以薦食的方式讓餓鬼道眾生 離飢餓之苦 得到這個甘露的充滿 能夠得到飲食的受用 讓他暫時的不覺得 這種飢餓的苦迫 但是這個法會過後呢 如果這個鬼道眾生 沒有因為善業力的關係 而轉生的話 他仍然繼續在餓道受苦 如果在法會當中 因為這個亡魂能夠在會上 聽經聞法 能夠轉增他的增上善緣 又感應得眷屬的孝思 那麼在亡魂過去生 又有一些善惡因緣為親因種子 加上法會誦經功德的增上善緣 他也有可能有那個當下 就轉惡道為善道 那這個就是什麼 超度了 所以超度跟施食是不必然相等 不必然相等的 那再來第二個我們談的就是說 如果我們三七日內 一心瞻仰地藏菩薩的形像 稱念地藏菩薩的名字 那麼可以感得菩薩現身 親自現身或是感得在夢中 菩薩帶領我們到他方世界去 那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境界 我們就要先了解 修行的過程當中 有四種境界 這四種境界是什麼呢 也就是第一個是夢境 第二個是幻境 第三個是定境 第四個是證境 先講夢境 所謂夢境呢 就是作夢的時候所夢的事情 我們在夢中啊 可以夢到各種的事相 千奇百怪 好像可以夢到 自己曾經看見的東西 或是曾經去過的地方 或是可以夢到一個 從來沒有去過 你也不認識的人 或是在夢中碰到可怕的事情 那甚至你所害怕的事情 夢到被狗追啦 夢到壞人啦 夢到掉到坑洞裡邊去啦 那也有可能在夢境呢 看到一遍光明 看到這個綠草如茵的草地 或是看到菩薩相 都有可能 那這種夢境的來源呢 在論典裡面提到 有四種來源 我們為什麼會作夢呢 第一個就是心思所念 也就是我們心心念念 罣礙的什麼事情的時候 像夢裡面就會容易出現 為什麼呢 因為夢境裡面 我們的第六意識心 是還有作用的 前五識心不起作用 但是第六意識心起作用 這稱為獨頭意識 或稱為夢中獨頭意識 那也就是說當我們平常 內心比較思念什麼事情 或思念什麼人的時候 當我們在夢中 前五識力量薄弱了 這時候獨頭意識的力量增強了 那麼這種思念的力量 比其它的事情還要大的時候 力量還要廣大的時候 還要嚴重的時候 他在夢中獨頭意識的時候 他自然就會先浮現 先浮現呢就會在夢中看到了 平常我們心思所念的那個人 或是那個地方 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但是他不一定是想要夢到 這個家鄉他就會有 我的家鄉的庭院出現 不見得 但是因為我們很思念 過去的家鄉啊 小時候成長的地方 也許因為這種思念 夢中不是我們的家鄉的房子 這個住處呈現 而是跟家鄉有關係的事情 會出現 那這都是我們潛意識 下意識裡面他存在的種子 那在作夢的時候呢 他就會有力量冒出來嘛 因為不再有其它的五識 壓抑住他擋住他 這是第一個作夢的原因 心念心思所念 第二個作夢的原因呢 就是這個過去的 修行的善業現行 就是我們不見得就這一輩子呢 才在修行 有的人可能過去生呢 就久修善行 過去生就發過菩提心 過去生就行菩薩道 或是過去生呢就有修地藏法門 那麼因此呢 他在作夢的時候 如果最近呢 善業功德因緣比較熾盛 善善相應 就會把他過去生的 這個修行的一個歷程 或是一個經驗 或是這些種子 在夢中浮現 在夢中浮現呢他可能就會遇到 夢裡的東西呢 境相呢就是會比較好的 不會恐怖的 不會讓人家害怕的 比方說他可能會夢見寺院啦 夢見法師啦 或是夢見他自己在讀經啦 甚至夢見了護法韋馱啦 甚至夢見菩薩啦 這個都是因為過去修行的 善業因所形成的 這個種子現行 那麼也有可能是什麼惡業啊 因為過去生如果沒有修行的話 那過去生造了很多的惡業 殺盜淫妄等等 那平常呢因為事情很多 所以這些事情 你也不會去回憶他 甚至過去生的事情也不記得了 可是在作夢的時候 夢中獨頭意識熾盛 那這些惡業種子 也會因為我們最近呢 不太常不常常的起善念 或是最近呢道心減退 最近呢煩惱增加 所以就帶出過去的惡業種子 那麼帶出過去惡業種子的時候 其實我們平常都沒有 在想這件事情 作夢的時候就突然夢到 或是我們過去生的事情 現在也不記得了 也不知道怎麼 曾經去過那個地方 可是作夢的時候 居然就會夢到了 這就是過去的業行所感 所以這就是第二個作夢的原因 過去業行所感 這裡面包括了善業跟惡業 第三個會讓我們作夢的原因 就是不跟自己 不是跟自己有關 還跟外力有關就是鬼神入侵 鬼神入侵我們平常講就是 所謂的冤親債主 我們冤親債主呢來入夢 那這個通常都是不善業 不善法 所以因此這時候 通常都會生起恐怖相 甚至有的是 不是恐怖相 而是有些鬼神 他們可能要藉著我們 他要做一些善事善行 所以他會在夢境裡面 做了一些事說了一些話 或帶領我們到那一個地方 那通常呢這個時候 我們會覺得很短暫的時間 就遊歷各處 這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很少比較少 鬼神入侵 第四個呢就是佛菩薩入夢 這個就比較殊勝 那也就是一個正信三寶的 一個佛弟子修清淨行 那麼修清淨行的過程當中 因為善業具足 而且道念堅固 那麼在平常修行的歷程當中 常常憶佛念佛 最主要他要有修念佛法門 不論他是憶念哪一尊佛 還是哪一尊菩薩 他常常憶佛念佛 然後稱念佛名號 這個時候有時候佛菩薩 會來入夢境現給他看 目的是作什麼呢 增長這個人的那個道心 增長他對於佛菩薩的信心 然後更能夠精進修道 這是第四個原因 那除了這個之外 另外還有的論典裡面提到 第五個原因 就是四大不調 就四大不調的人有時候 也會作夢 那為什麼呢 因為身會影響於心 心念呢會帶領這個色身的變化 所以如果當我們四大 比較不調和 平常這個白天的時候 五俱意識呢 比較強而有力 所以我們不覺得這個色身 會影響到我們內心的心念 可是當我們晚上作夢 五俱意識不起的時候 這個獨頭意識呢 就會生起 生起的時候如果因為四大不調 我們的心呢 會受到一些干擾 所以在夢裡面就會出現 與四大地水火風有關係的夢境 那這個也有可能是 因為色身影響到內心 這個是我們就論典裡面 談到夢境出現的原因 大概有這五種 再來幻境來什麼呢 幻境也就是不是在夢中 而是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 比方你在靜坐啦 或者是在誦經啦 或是在念佛的過程當中 有時候你會有一些境相出現 這些境相呢有時候是善相 有時候是惡相 所謂善相就是 你可能會聞到香味啦 或見到護法天神啦 見到這個佛菩薩 或是見到一些法師 莊嚴的過去的一些祖師大德 這都是善相現起 那也有惡相現起 那跟我們過去的惡業有關 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幻境當中呢 我們很容易修行者很容易 就誤會 誤會他是一個修到 某一種程度的定境 或是證境 那其實是還不到的 他只是一個幻境 虛幻的內心所呈現出來的 一些虛幻的影相 第三個是定境 這個定境呢 就跟禪定力有關 就是我們能夠修禪定 修禪定不管以什麼為所緣 你修禪定能夠到心一境性 甚至到未到地定 那這個在禪定當中 也會有一些境相出現 那如果修念佛觀的人 到這個念佛三昧的時候 可以到佛像現前 甚至有些人 可能就是可以到 在定境當中見到自己到 靈鷲山上聽釋迦佛說法 或是到忉利天上 聽彌勒菩薩說法 這都是禪定當中的 那但是呢 這是有修念佛觀的人 比較容易感得的定境 一般如果我們以其它的業處 來做所緣而得的定境 比如說安般念不淨觀啦 這個世界分別觀等等 這個定境所呈現的相就不一樣 比方你入禪定的時候 修安般念的這個禪相現 那就是你的定境 那麼有人修不淨觀的人呢 能觀死屍觀到九種不淨 最後觀到白骨 白骨相現 那也是你的定境 或是修世界分別觀而轉入這個 我們的十二身分 然後見到自己以及他人的 五臟六腑等等 這個也是你的定境 那這些定境呢 是因為我們的所緣的關係 而呈現的 那這個定境跟幻境 怎麼去區別 定境是可以自主的 而且他是清晰的 而且他是不動搖的 幻境呢是模糊的是不能自主的 那其實有的人幻境是清晰的 但是他是不能夠在夢裡面 在幻境當中他是不能夠主宰的 他要來他就來了 我們不要他來他也離不開 我們希望他來 他也不一定會來 這就是幻境 而且幻境呢 他是會變化的 而且動的很厲害的 定境呢因為是禪定力而現起 所以他會有自主力 隨著我們出入禪呢 入禪出禪住禪的過程當中 我們是可以自主讓他呈現 甚至在定境當中 可以修觀慧的 因為定力增強 你的第六意識心 觀慧心所呢可以在這裡展開 然後就著那個定境來思惟 因為他是清晰的明亮的 那幻境的話是不能修觀的 因為我們的心是不能自主的 這個是就定境幻境 我們必須要能夠去了別 因為修行啊畢竟是一條這個 很殊勝的路 但是也有時候 禪定的過程也有一些危機 如果我們有正知見 知道怎麼去判定的時候 就比較不容易走岔 第四類的修行過程有 第四種境 就是證境 就是因為證悟而來的 證悟到無生忍 證悟到無生忍之後 身心的一種轉變 我就稱為證境 等到能夠證無生忍的時候 這個聖者他對待外境 看待外境的這個了別呢 是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就稱為證境 好我們明白了修行過程當中 有這四種境界 夢境幻境定境跟證境 那我們現在來看 地藏經裡面所說的 你念佛念菩薩聖號 念到感得菩薩現前 那這是一種定境 那也有可能是幻境 所以我們必須要去了別 了別說你見到的菩薩 是不是清晰的 你所見到的菩薩 所說的話是不是善於法的 你能不能自主的 你能不能自主的去見到他 是不是每次都見到他呢 這個都是我們可以去 做一個判別的 那第二個就夢中 夢中菩薩來入夢 那菩薩來入夢 帶領我們去見到我們 過去已經往生的眷屬 這個時候呢 就保持正念 一起憶念地藏菩薩聖號 如果這是真的地藏菩薩 來夢中親領我們去見 去他方世界 去其它的界 去三惡道界去見眷屬的時候 我們內心一直憶念 地藏菩薩聖號 地藏菩薩會越來越清晰 而且我們內心會越來越安穩 會有光明相出現 不會恐懼害怕 如果這個是鬼神來擾亂我們 假裝現菩薩相 因為我們憶念地藏菩薩 聖號的關係 他就會不見了 因為不相應 因為我們內心是想著地藏菩薩 那他是鬼神變現來入夢的 了解我們心思所念 不在他身上 那這個時候不相應 他就會離開 所以也就是說在我們修行的 實修的過程當中 我相信很多法師大德 都會有這樣子的境界 但是重點是 在面對這樣的境界的時候 還是要蠻戒慎恐懼的 了解說在修行的過程 如果心念一不小心 把持的不好的時候 很容易落入歧途 所謂的歧途就是 我們會被那個境界所蒙蔽 甚至去執著那個境界 甚至誤會了那個境界 所要帶給我們的一些訊息 讓我們以為我們得到了 不得了的殊勝的聖境 那其實事實上還不是 那只是一個幻境 那就比較不好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們在修念菩薩聖號的這個 憶念法門的過程當中 當我們心能夠安住專注 達到接近於念念相續的時候 菩薩現前或是來入夢中的時候 我們都要保持正念 保持正念知道這個都是 我們心思所念所感應的一個 善法境界 並不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聖境 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得到解脫 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完成道業 那這個時候呢就不容易 不容易因驕慢心生 或是不容易因為誤解了 變成了增上慢人 這是就我們來了解 這段經文的時候 要稍微注意一下 再來我們看第三點 這個第三個部分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 至於千日 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 終身衛護 現世衣食豐溢 無諸疾苦 乃至橫事不入其門 何況及身 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個還是接著上面那一段 上面那一小段講的是 三七日內一心瞻禮地藏菩薩 憶念他的名號 這也是再增強我們的道力 我們不僅是三七日內 而是每天 每天能夠念 念多少天呢 至於千日 至少一千日 一千日將盡三年啦 三年多 那三年多不間斷的 每天念菩薩聖號一千遍 那其實這個是不難做到的 只要我們有心的話 一天念一千遍的聖號 還不到一小時 甚至有人半小時就念完了 但是問題是這種恆常心 每天每天憶念菩薩聖號 念到滿三年 這個時候呢 這個人這個修行人呢 他可以得到菩薩的什麼功德 得到菩薩派遣 派遣他所居住的土地鬼神 一輩子來守護著他 你看這個是多殊勝的一個功德 這是我們能夠憶念地藏菩薩 聖號三年 地藏菩薩就會派遣土地龍神呢 來護念我們終身護衛 終身衛護 那不僅 他這個終身衛護呢 怎麼展現呢 他會讓我們得到這個 四種的功德 第一個 現世衣食豐溢 就是我們不會有貧窮 即使我們不是務農的 那我們是做生意的 或是上班的 那菩薩會派遣這個土地鬼神 護佑我們 讓我們這個經濟上面 不會失業 或是經濟上面不會匱乏 這叫衣食豐溢 第二個無諸疾苦 色身上面沒有疾病 第三個橫事不入其門 沒有意外 經濟上面不虞匱乏 色身能夠平安 沒有痛苦 那生活中沒有意外 都能夠安穩 那這是一個很大的福報 其實我們做人啊 不管修道人啊 或是我們在家居士 出家修行者啊 能夠這樣四大安穩 物資不虞匱乏 沒有種種的橫難 我們就能夠具足好的因緣 來修道了 我們在修道的過程當中 就能夠比較順遂 所以我們常說身安則道隆 不僅身安才道隆啊 包括了我們一些居士們 如果我們生活中不虞匱乏 我們會更精進 如果我們三餐不繼 我們三餐不繼的話 吃完這一餐 不曉得下一餐的時候 我們怎麼有心來修道呢 除非我們是大善根者 藉此因緣修無常觀 即使餓死了也能夠怎樣 得生天啊 因為我們保持正念 但是很少人 能夠做到這樣子的 所以大乘經典裡面 大乘菩薩呢 常常做一件事情 就是讓佛弟子們 能夠身心無所匱乏 能夠身心得到安樂 這是大乘菩薩的一個 度化眾生的方式 當然也可以說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智 當我們能夠身心安穩的時候 菩薩會再一次的示現因緣 讓我們得到善知識的一個指導 讓我們具足增上善緣 而能夠修菩薩道成佛 這才是諸佛菩薩的究竟目的 所以下面第四個利益就是 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個人呢 最後可以得到地藏菩薩 現前摩頂授記 那這個摩頂呢 在佛經裡面是一個殊勝的表徵 一種記別方式 就是佛陀會以手模弟子的頭頂 或是菩薩會以手來模這個 凡夫的頭頂 那麼他通常 諸佛菩薩為我們摩頂 有兩個意義 應該說有三個意義啦 三個意義 第一個就是肯定 肯定我們的修行的成果 有類似讚歎的意思 第二個就是咐囑大法 尤其在大乘經裡面 釋迦佛常常會想 怎麼好的法 怎麼好的佛法 那涅槃之後呢 誰能夠擔任繼承者 把這個法留傳下來繼承下來 如果看到有菩薩發大心 有菩薩發大心願意呢 世世流通一部經 或是世世流通一個法門 那時候釋迦佛就會很安慰 他就會用手摩弟子頂 代表說今天把這個法門呢 把這一部經呢就交待給你 這叫咐囑大法 那第三個呢 如果摩弟子頂 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授記 也就肯定他 你未來一定會成佛的 而且是成佛記 我們現在了解一下授記 講到這邊呢 其實地藏經有好幾個地方 談到授記的問題 那授記這兩個名詞啊 這兩個字本來是九分教的一類 什麼叫九分教呢 就是把佛陀的教法當中 我們去歸類出來 佛陀會用九種善巧方便的方式 來說法 比方修多羅 修多羅我們翻譯成契經 或者長行 那麼也就是說 這樣直接的敘述 這就是契經就是長行 就修多羅 還有一種就是祇夜 什麼是祇夜呢 就是重頌 講過了修多羅呢 再重新覆頌一次 用偈頌的方式覆述一次 那麼一個叫做伽陀 伽陀就是孤起頌 就是整個的法義呢 用偈頌的方式 前面沒有長行先說了 沒有先說長行 直接用偈頌來說 這叫孤起頌 我們也稱為伽陀 那麼還有本事本生授記 本事本生呢 本事跟本生不一樣 本事是修行善惡法的過去因緣 這叫本事 本生呢就是菩薩過去生的一些 這個六度事跡啦 利益眾生的事跡就叫本生 緣起或稱為因緣 就是一件事情 或是一個人的功德 他過去的因緣是什麼 那就是緣起 或是佛陀說一部經的因緣 是什麼就是緣起 那麼還有兩個就是方廣 跟這個希有法 方廣就是講這個大乘法義 這個佛法的義理呢 非常的廣大 就是類似這個廣大論述的意思 方廣經 那還有一種就是希有法 就是未曾有法 就殊勝難得之法 好那後來呢 又把這九分教呢 再細分為十二分教 不論如何呢 這十二分教九分教當中 這個授記 這個授記的內容是什麼呢 本來授記的內容 它也翻譯成記說 這個記說就是佛陀 他會為這個弟子們記說 記說其實是一種肯定的意思 就說你修了這個行法 你目前的修行的善惡 是什麼 那麼因為你現在的-善惡業的緣故 你命終之後 會往生天道或下墮地獄 或是你已經證到阿羅漢了 或是你已經證到初果了 這是佛陀對弟子的記說 那麼從這個內容當中 我們還是可以再說明詳細 就把他區分成兩類 就佛陀時代記說弟子呢 一類就會記說他的果位 他是證到初果 還是證到阿羅漢了 記說他現在的一個修行的狀態 肯定他目前修行的功德 這是記說 那還有一種就是 這個弟子命終了 那其他的比丘來問 這個比丘命終之後到哪裡去 佛陀就為他記說 說這比丘呢 已經解脫了 所以他就不受後有 或是這比丘呢 他是初果了 會再來七次人間修行 或是說這個比丘沒有證果 他上生天道享福了 或這個比丘呢死後落入地獄了 這是記說他來生的去處 所以在阿含經時代呢 佛陀記說就這兩個 記說他修行的程度 記說他來生往生之後 去到哪裡了 就是這樣的意義 後來呢到大乘的時候 從部派一直到大乘 漸漸地把這個偈說的內容 從佛陀教法當中 再去尋找再去歸納就發現說 還有一種記說 就是佛陀授記眾生 授記未來會成佛 那這個通常會出現在 大乘經裡面 在大乘經裡面我們常看到 佛陀會授記弟子們 或是菩薩們未來會成佛 那像這個非常明顯的 也非常多的 就是在法華經當中 法華經當中有授記品 那佛陀不僅授記一些阿羅漢 舍利弗啦目犍連都為他們授記 未來什麼時候會成佛 佛號是什麼 國土是什麼 然後在那個一方位 然後有多少的菩薩眾 佛壽多久 那後來也為比丘尼們授記 也為這個優婆塞優婆夷授記 四種弟子都授記之後 也為惡人授記 比方說為提婆達多授記 那也為龍女授記等等 所以在法華經裡面 把這個授記的意義 發揮的非常深廣 這個授記呢在大乘經的時候 他就已經強調在授記 成佛的這個過程 成佛的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了解 這樣整個授記的意思的時候 我們回到地藏經來看 在這個地方地藏菩薩 為這個人摩頂授記 是授什麼記呢 就經文來看的話 看不出來是要授記成佛 因為授記成佛 是佛陀才能為弟子們授記 成佛的 那因此菩薩為修地藏法門的人 授記呢 就大概就是 也不是咐囑大法啦 也不是咐囑大法啦 所以也不是授記成佛這個意義 也不咐囑大法這個意義 那麼因此呢 他就是比較是屬於肯定的意思 在阿含經當中 佛陀為比丘比丘尼們授記的 那個意思 就肯定他修行的功德 肯定他目前修行是正確的 肯定他的善心 肯定他的信心 那這個呢 是人必竟得菩薩 摩頂授記的意義 應該是在這個地方 這樣一個肯定的意義 後來我們也有一個做法 就稱為加持 我們會認為說加持 我們可以得到法師的加持 得到上師的加持 是很殊勝的 然後就覺得加持之後呢 好像功力增進一甲子 事實上這個加持的意義 到不是說 因為經過上師啊 經過師父的加持之後 我們修道的功德力就增加了 那這樣不就是 違背了緣起法了嗎 因為我們自己沒有修行 而可以得到修行的功德 這叫無因論啊 那所以因此 這個加持不是在於這個 從師長這邊得到的功德 這個變成他力了 他力的一個思想 而是說這種加持的意義 比較是一種肯定跟祝福 我們修道的過程當中 原來我們修行這條路 走的是對的 那麼師長們善知識們也發現說 這個人修行呢確實是很有道心 修的很好 然後呢未來應該是可以得到 福報的 甚至未來可以得到精進的 一個功德 所以他就授予加持 不管他用什麼儀式 用什麼方法 他就是一種肯定 同時也是一種祝福 甚至呢也是一種祝願 這種祝願 如果做的深一點的 可能這個上師這個師父 就把他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你 讓我們可以得到他的功德回向 讓我們內心產生 更大的信心跟福報 但是這個還是要來自於我們 自己努力精進修行的親因緣 所以從授記到現在的加持哦 大概這個意義上面 是有相關性的 一脈相傳的一個過程當中 發展出來的 好這裡呢到這裡為止呢 就是第三小段 佛陀說供養地藏菩薩功德利益 總共有八個部分 八種功德利益 這第三種功德利益呢 就說完了 所以這第三種功德的利益呢 最主要就是 因為我們思念亡故的父母 眷屬的關係 一直憶念地藏菩薩 然後念他的名號 不管念三七天 或是三年所得到的功德利益 都不相同 下面我們看第四個功德利益 修行的願啊容易很快的圓滿 這是第四種功德利益 復次觀世音菩薩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發廣大慈心 救度一切眾生者 欲修無上菩提者 欲出離三界者 是諸人等 見地藏形像 及聞名者 至心歸依 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 供養瞻禮 是善男女等 所願速成 永無障礙 那麼這一段比較短哦 但是它的意義上 非常的明顯就是說 如果佛陀告訴觀世音菩薩說 如果未來世啊 有善男子善女人 發廣大慈心 他想要發這個廣大慈心 那發這個廣大慈心 什麼是廣大慈心 下面的經文就很具體的來說 要有三個條件 才能稱為廣大慈心 第一個救度一切眾生 這是廣 所有的眾生都要救 非常的廣 第二個大 欲修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就是佛果 佛果是所有的道果當中 最大最殊勝的 這個大有殊勝的意思 有無上的意思 第三個呢 欲出離三界這是慈 這是慈心 這個出離三界 不是他自己出離三界 是要欲令所有的人 他前面有講 救度一切眾生嘛 所以是要讓一切眾生出離三界 所以這是很殊勝的 很廣大的慈悲心 好這廣大慈心很具體的就是 廣心大心很慈心 廣心度一切眾生 大心讓一切眾生 修無上菩提 慈心讓一切眾生離三界之苦 是諸人等這些人 發廣大慈心的人 看到地藏形像 以及聽見地藏聖號 能夠至心歸依 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 供養瞻禮這樣的話呢 這個善男女等他的願 可以很快的完成 沒有障礙 就是說要讓他的廣大慈心 這個願能夠圓滿 很快的圓滿 就是當他看到地藏菩薩相 或聽聞他的名號的時候 要以歸依心 要能夠歸依 而且要能夠供養 要能夠頂禮 所以在地藏經裡面的行法 我們大概聽到這裡也有一個 內心會有所本 就是說我們如果要修 地藏法門的話 怎麼修呢 第一個一定是起歸依心 我們自己呢歸依於地藏菩薩 很誠心的歸依地藏菩薩 以地藏菩薩 為我們修行的導師 第二個呢 就是我們要能夠供養 地藏菩薩像 就是能夠供養一尊地藏菩薩像 在家裡面 或在道場裡面 或在住處的地方 用種種的香花燈塗果等等 供養具 不需要很貴 但是要很真誠的 不需要很多 但是呢要很用心的 來供養地藏菩薩像 第三個呢 就是頂禮 要能夠禮拜地藏菩薩 第四個一定要稱念 地藏菩薩的聖號 常常念地藏菩薩聖號 第五個就是要讀誦地藏經 就這五個就是所謂的 地藏法門 那這五個的核心是什麼 就像地藏菩薩一樣 發廣大慈心 發廣大願心要度一切眾生 離三惡道苦 所以我們要發 跟地藏菩薩一樣的願心 才叫做修地藏法門 而不是只有說 好我歸依了 不是只有說 供養啦 讀經啦 念佛啦禮拜啦 不是只有這五個行法 就叫地藏法門 而是我們要發跟地藏菩薩 一樣的願心 所以修觀音法門也是一樣 要發跟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 修文殊法門也一樣 要發跟文殊菩薩一樣的 智慧心 要修普賢菩薩的法門 就是要發跟普賢菩薩一樣的 行願心 那能夠這樣發心 然後再修這五種的行法 這個是一種普遍性 普遍性的大乘念佛法門 都是這五個 至心歸依 頂禮供養 稱念名號 跟誦經 就是做到這五個 那麼就是修某種菩薩的 法門的圓滿 這是第四種功德利益 下面第五個功德利益 所願皆成 復次觀世音 若未來世 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求現在未來 百千萬億等願 百千萬億等事 但當歸依瞻禮 供養讚歎 地藏菩薩形像 如是所願所求 悉皆成就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 永擁護我 是人於睡夢中 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這個是所願皆成啦 如果我們求未來現在 現在或是未來 我們有很多的願 想要去圓滿它 不論你的數量有多少 重點是你要能夠相信 歸依讚歎供養 地藏菩薩的形象 從歸依讚歎供養地藏菩薩形象 的這種願心當中 信心當中 我們的願望才能夠成就 那我們會想說 為什麼只要做到歸依 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 我們的願望就能夠成就呢 這個願望成就 就如同後面這小段的經文 所說的 因為這個地藏菩薩 一直在擁護我們 因為地藏菩薩一直在護念我們 那麼當護念我們的時候 只要我們不是造作惡業的眾生 我們內心是什麼虔誠的 我們內心是清淨的 內心是善良的 所以我們才會歸依讚禮 供養讚歎啦 如果內心對三寶沒有信心 又不想修行 又不想行善 我們怎麼可能對菩薩像 這麼至誠的歸依瞻禮 供養讚歎呢 所以這個部分 也是因為我們有善心的緣故 我們有信心的緣故 那不是只有心念 在行為上在生活中 也是可以是善法相應的 也是可以是清淨相應的 這樣當然所有的願望 都可以成就了 都可以成就了 那麼就好像大海潮漲 分給江河 什麼意思呢 當這個岸邊 陸地上的一些河水 不論是小溪還是川河 川流還是江河這些呢 這些水呢都會漸漸流向大海 那當這一個陸地上的這個 川江河流呢 流向於大海的時候 我們不覺得大海 有什麼樣的影響 可是當大海潮漲的時候 這個江河川流呢它就會 我們就覺得它已經也漲起來了 這個小溪流 這個小河流 這個黃河或長江呢 或是我們的這個大肚溪啦 濁水溪啊 會因為大海水的潮漲的關係 你會覺得這個溪水呢 會比較高 那也就是大海潮漲呢 就分給了江河 那我們呢 以小小的事 我們小小的事小小的願望 希望祈求地藏菩薩能夠圓滿 讓我們圓滿 那麼以地藏菩薩這種大願力 要圓滿我們的願 其實何嘗不能呢 而且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容易 菩薩的功德力 要讓我們諸事順遂 這是非常容易的 就向大海潮漲就分給江河了 但是問題是 如果江河不容受 大海潮漲也沒有用 這個海水也進不了江河裡面 所以意思也就是說 我們如果在江河的這個入海口 你蓋起一個這個大壩 一個壩呢就把它攔住了 一個水壩把這個海水攔住 不讓它流 漲潮的時候不流入 這個江河裡面 那一樣這個海水進不來 所以當我們內心呢 因為不信菩薩 把他擋起來了 對地藏菩薩沒有信心 對地藏法門也沒有用心 也沒有精進心的去努力的 去修行的時候 就好像建築了一個大壩 所以當其實大願菩薩呢 有這麼廣大的願 他要利益一切眾生 我們亦然得不到如何的護佑 所以要能夠瞻禮 歸依瞻禮供養讚歎 他意思就是要容受 容受菩薩的功德 那這個容受就從信心而來的 我們信淨念定慧 這五種功德當中而得到的 所以我們就可以希望 地藏菩薩慈悲 擁護我們 然後我們在夢當中 睡夢當中就很容易感得 及得不是馬上 應該是說比較容易呢 就得到菩薩的摩頂授記 那能得到菩薩摩頂授記 是因為信心力堅切所得的端相 我們的信心啊非常的堅固 而且懇切 因為堅固懇切的關係 那因為這樣的一個善業種子 力量很強 我們在作夢的時候呢 他就容易起現行 起現行呢就容易感應道交 感得地藏菩薩 來為我們摩頂授記 所以我們在了解地藏經 的過程當中 我們對地藏菩薩的信心 是必定要一直維持住的 不可磨滅的 好那麼這裡呢 是第五個功德利益 下面第六個功德利益就是 善忘者可以得到聰利 什麼叫善忘者呢 就是容易忘記 讀什麼呢就忘什麼 或是不容易記得 或是對某一些的經文的道理 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 那這種情況 並不見得就是不能補救 有人很容易就自動放棄 就說我世俗的教育呢不多 以前受教育的機會不大 家裡很苦所以我沒讀過什麼書 認不了多少字 那所以呢我讀經也不會 哎呀算了我就培福好了 我念佛好了 他就自動放棄深入經藏的機會 那麼甚至有人 他其實世學的教育 也受得蠻完備的 可是他認為說哎呀 我不是讀書的料 我對這個沒有興趣 我還是好好的實修念佛就好了 我還是呢 為常住發心就好了 如果是這樣的想法 事實上是可惜的 我們的智慧聰利 並不是到現在已經完全的 就已經定型了 即使我們是四五十歲 五六十歲的人 都還有機會 把過去沒有讀書啊 或是沒有讀書的因緣呢 把它補起來 或是我們的根機 沒有銳利的那樣 比較沒有銳利也可以補起來 很多人認為 年紀大了就沒辦法彌補的 不是的 還是可是彌補的 透過我們對菩薩的信心 透過菩薩的加持 透過我們自己善業力的轉變 那我們一樣呢 可以得到聰利 以前沒有聽聞的經典 都可以聽得懂 記不起來的事情 也都能夠記得 想不通的地方 也都能夠想通了 那這個是 這就是修行的功德 這個也就是善根的成就 這個部分呢我們就下一堂課 再繼續為大家說明 我們這一堂課先上到這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