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21 主講者:見岸法師 地藏經 第二十一集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早安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地藏經的課程 要從第六品開始 在大正藏十三冊 第七百八十二頁中欄 倒數第九行 如來讚歎品第六 這一品可以說是 另外一個主題的開始 前面五品說明了地藏菩薩因地 發願的一個過程 有三個因緣發願 身為婆羅門女身為國王 身為光目女 以及地藏菩薩說明了 地獄的種種的名號 他的一個罪報 下面這一品開始就是 藉著釋迦牟尼佛 讚歎地藏菩薩的因緣 來說明地藏菩薩 如何來利益人天眾生 這整品裡面有十二件事情 說明了地藏菩薩 利益人天眾生的事 這一品大約我們可以分成 幾段來說明 首先先說明如來舉身放光 令大眾能夠護持地藏經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 遍照百千萬億 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出大音聲 普告諸佛世界 一切諸菩薩摩訶薩 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 聽吾今日稱揚讚歎 地藏菩薩摩訶薩 於十方世界 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 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先念到這邊 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 全身綻放出光明相 用這個光明相 來遍照所有十方世界 諸佛的世界 這個遍照多少諸佛世界 經文說百千萬億恆河沙 百千萬億恆河沙 但是他還是一個有數目的 一個情況 我們知道說釋迦牟尼佛 乃至於十方諸佛 他的智慧德相 是不可思議無可限量 但是何以會說百千萬億恆河沙 雖然這個數目對我們來講 對我們眾生來講 已經是難以計算 之前我們說過 用恆河沙數 來形容 多到不可計算的一個情況 但是他畢竟是有量 只是就凡夫的六識 是無法能夠理解的 這樣子的一個經文的表達 其實最主要就是希望 眾生在心識上 能夠生起一種稀有難得之心 隨眾生的心 心識所能憶念所能思惟 所能想像的情況 他所能夠量知的情形 說出百千萬億恆河沙 其實釋迦牟尼佛的光明 是不只這百千萬億恆河沙 是遍一切所有的世界 只是用這個數目 來令眾生生起稀有難得之心 遍照這些世界的時候 釋迦牟尼佛就出大音聲 出大音聲來告訴所有世界的 這個諸佛 還有一切菩薩摩訶薩 還有天龍鬼神人非人等 所有的眾生 在他方世界所有的菩薩眾生等 釋迦佛說了什麼話 他說聽吾 這個吾就是指釋迦佛自己 所以這一段話是釋迦佛說的 聽吾今日稱揚讚歎 地藏菩薩摩訶薩 他說你們就聽 聽我今天要來讚歎地藏菩薩 在十方世界 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 是指誰在十方世界 現出這個慈悲之力 是指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他也可以在十方世界 顯現出偉大的甚大的 不可思不可議的這個威神德力 威神之力 這個之力是慈悲 以慈悲心 要救護一切罪苦的眾生 所以可見地藏菩薩 他不是只有在娑婆世界 跟我們娑婆世界 五濁惡世的眾生有緣 他在他方世界 也會顯現出 不可思議的慈悲之力 來救度三惡道的眾生 換句話說 十方世界只要有惡道的存在 地藏菩薩以他的慈悲願力 他必定會現分身相去救度的 所以釋迦佛接著講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 及天龍鬼神等 廣作方便衛護是經 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這是佛陀的交代 也等於算是釋迦佛的遺囑 他希望他涅槃之後 所有這些大菩薩 十方世界的諸大菩薩 還有天龍鬼神等 可以用各種方法 廣作方便 就是用各種的方法 來衛護是經 衛護指的是保護 保衛守護 保衛守護是經 也就是要廣為流通是經 不讓這個地藏經 在整個世界消失掉 也就是說要讓所有的人 所有的眾生 惡道眾生 都能夠證涅槃樂 都能夠解脫不再受惡道之苦 這是佛陀他的一個交代 我們也可以說是一個咐囑 咐囑的對象是十方世界的菩薩 佛陀咐囑菩薩 利益惡世眾生 不是只有在地藏經有 在其它經典也有 比方說在法華經裡面 十三品他也有提到 他那時候有提到說有誰能夠 來護持弘揚法華經 讓所有眾生都能夠皆共成佛道 後來是有下方菩薩們 發願護持此經流通此經 廣宣此經 也就是廣宣法華經 所以佛陀咐囑 在其它經典也有提到 以這樣的一個情況來看 可見佛陀咐囑的情形不是一次 就好像應該是說 不同的教法 他在說不同的經典 傳揚不同的教法的時候 只要這個法門 是能夠利益眾生的 佛陀都希望有菩薩們 能夠弘揚能夠流傳下去 能夠以這個經典 這個法門來利益眾生 所以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的法門 佛陀都會因應不同的因緣 來咐囑諸大菩薩們 來廣宣這個法門 所以這個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 而不是說只有地藏經 才有佛陀這樣咐囑 咐囑菩薩們 但是地藏經比較特別的是 佛陀咐囑的是 諸佛世界的一切菩薩 他希望所有世界菩薩都能夠 守護地藏經 能夠護持地藏菩薩 來利益一切眾生 好 到這裡為止 是第六品的第一段 這一段要說明的就是 釋迦佛放光 然後希望諸大菩薩天龍鬼神等 能夠護持地藏經 下面第二段就是普廣菩薩 有普廣菩薩請問佛陀 地藏菩薩如何利益人天 這一個是第二段是請問 第三段才是佛陀回答 我們看一下第二段 說是語已 佛陀說完這句話的時候 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 普廣菩薩 我們知道菩薩的名稱 都是跟他的悲願有關 或是跟他特殊的德行有關的 像地藏菩薩 我們第一堂課就講過了 這他的心願他的悲願如大地 他的功德如密藏 利益一切眾生功德不可思議 所以稱為地藏菩薩 普廣菩薩的名號也是一樣 他就是普施一切眾生 他能夠把所有的一切法 佛法 乃至於對眾生有利益的事 能夠普施眾生 廣濟眾苦 所以稱為普廣 所以他也是一個 悲心增上的菩薩 所以菩薩大概有兩類 一個是悲心增上 一個是智慧增上 所以從名號上面來看 有的菩薩是悲心增上的 像普廣菩薩地藏菩薩 觀世音菩薩 有的是智慧增上的 比方文殊菩薩 乃至於這個普賢菩薩等等 很多的菩薩他是智慧增上的 所以不論是智慧增上慈悲增上 畢竟都是悲智具足的 所以普廣菩薩內心 他一樣有這樣的智慧 能夠理解釋迦佛的意思 但是他希望能夠代眾生請法 所以他就很恭敬合掌的 跟佛陀說 今見世尊讚歎地藏菩薩 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 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 宣說地藏菩薩 利益人天因果等事 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 頂受佛語 到這裡為止是普廣菩薩的祈請 他請求釋迦牟尼佛 能夠為未來世的末法眾生 來說法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祈請 因為他看到釋迦牟尼佛 讚歎地藏菩薩 他看到釋迦佛在之前 他讚歎地藏菩薩有這樣 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德之事 所以他希望釋迦牟尼佛 就能夠繼續為後世的這些 末法的眾生 就無佛在世的 善根減少的眾生們 這個聖者阿羅漢 減少的這個世界的 一個末法眾生 能夠宣說地藏菩薩的功德 什麼樣的功德 就是能夠利益人天 利益人道眾生 天道眾生的事情 這個事情包括因果 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樣的事情 讓這樣的事情希望說出來之後 所有的天龍八部 及未來世的眾生 都能夠頂受佛語 頂就是頂載 受就是納受 頂載在印度 是一個非常恭敬的一個動作 比如說頂禮 頂禮親吻腳背 這是在印度當時對一個聖者 對一個人感恩的一個動作 所以在佛教裡面 也是有頂禮三寶 頂禮法師 是一個最恭敬的一個禮敬 最殊勝的一個禮敬 所以這個頂載 就是把佛的話放在心裡面 放在心裡面 在我們人的這個 整個身心世界裡面 頭頂是最殊勝的 頂 頂門是最殊勝的 所以能夠 不僅把佛法放在心裡面 然後像放在頭頂一樣 時時刻刻憶念著 這叫頂載的意思 受持就是在內心憶持不忘 受持不是只有聽懂而已 受持必須要憶持 就記得不忘失才能稱為受持 所以我們一般人 一般人聽聞佛法常常忘記 忘記的時候就 不太能夠說是受持 嚴格來講不能說是受持 受持是放在心裡面不忘記 而且隨時隨地 能夠觀照自己的身心 才能說我受持了這個法 或是受持了這個法門 所以這邊普廣菩薩就是希望 釋迦牟尼佛說 這個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等事 也就是要所有的眾生 能夠頂載受持 放在心裡面才能夠 時時刻刻記得去實踐出來 才能夠轉我們的惡業為善業 這個是受持的一個意義 所以在這邊我們也可以知道說 地藏經我們講到這邊 從第一品到第六品 這邊算是第三次 在問地藏菩薩的事情 第一次就是文殊菩薩 在第一品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第四品的時候 定自在王菩薩 第一品跟第四品 這兩尊菩薩在請問世尊都是問 地藏菩薩過去世宿世因緣 過去生他發的行願的事情 這是文殊菩薩 跟定自在王菩薩的請問 這一品普廣菩薩的請問 是要問 不是問地藏菩薩的 過去生因緣了 是要問他從他成就菩薩道以來 到現在如何來利益眾生的事情 好 這個是第二段 這一品的第二段我們到這邊 下面是第三段 第三段的經文就比較長 因為是釋迦牟尼佛 回答普廣菩薩的問題 既然要回答普廣菩薩的問題 他就必須把地藏菩薩 利益人天之事 一條一條的說出來 所以總共有十二件事情 我們看經文說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 及四眾等 諦聽諦聽 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 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這首先釋迦牟尼佛 告訴普廣菩薩以及四眾 四眾當然我們講四眾就是 佛弟子的四眾弟子 佛陀的四眾弟子 這四眾弟子就在家出家各二眾 所以四眾弟子 希望所有的人 事實上也不只是這個 在家出家四眾弟子 我們上次有講過四眾的意義 如果我們從這一品 之前的經文來看 比較特殊的包括了什麼呢 天龍鬼神人非人 也就是說這些眾生 也可以聽這個地藏菩薩 利益人天的事情 聽這個地藏法門 也就是天龍鬼神這些眾生 可以守護什麼 修行者 這是其它經典 地藏經跟其它經典 比較不同的地方 其它經典大部分呢 也都是佛陀說法為四眾弟子說 在家出家二眾 讓他們可以修行解脫道 乃至修行菩薩道而成佛 但是地藏經他說法的對象 已經不只是四眾弟子 還包括了一切天龍鬼神 因為這個地藏菩薩 地藏經裡面所說的種種的教法 是共世間的 所謂的共世間 就是說在修行的起步上面 是共世間的 也就是讓我們能夠去惡行善 如何修行善業 在從共世間的去惡修善開始 才能進一步到出世間的 得成佛道 因此他的法門是天龍鬼神們 都能夠歡喜信受奉行護持的 但是不論是佛陀說法的對象 是菩薩四眾弟子 還是天龍鬼神人非人等 能夠守護佛法護持佛法 讓正法久住的是四眾弟子 讓正法久住是四眾弟子 護持佛法是天龍鬼神 所以在這邊我們就看到 經文在說明這個當機者的時候 有一點點不同 跟前面第二段 第一第二段有點不同 所以他就說佛陀告訴普賢菩薩 以及所有四眾弟子 請他們注意聽 他要為大眾說這個 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普廣菩薩聽到就很歡喜 他就歡喜納受 願樂欲聞 接下去我們就看 總共十二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 佛告普廣菩薩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 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 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好 這是第一件事 也就是恭敬憶念禮拜地藏菩薩 獲得這個利益 獲得利益 就是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 只要聽聞到 聞就聽聞到 地藏菩薩聖號 他只要知道了地藏菩薩之後 他的恭敬如何表達呢 不管他是合掌 身業的禮敬 或是讚歎口業的禮敬 作禮也是身業的禮敬 戀慕是意業的禮敬 所以這是戀慕就是內心 覺得很仰慕這個地藏菩薩 很歡喜地藏菩薩這叫戀慕 所以這個 這四個就是合禮讚歎 作禮戀慕 就是身口意三業的恭敬 如果有人可以聽到 地藏菩薩的聖號 作三業的恭敬 這樣的話他得到什麼利益 超越三十劫的罪 就過去身如果造作惡業 未來生要有三十劫的時間 受苦的話呢 他可以因為 這樣的身口意的三業的禮敬 讓這個三十劫受苦的罪業 能夠轉變 轉變也就是他暫不受報 由他身口意三業恭敬禮敬 而輾轉向善相應而得善報 這是第一個這個三業禮敬 獲得利益 三業禮敬獲得利益 下面再來第二個就是畫菩薩像 畫菩薩像禮拜菩薩像 能夠獲得利益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或彩畫形像 或土石膠漆 金銀銅鐵作此菩薩 一瞻一禮者 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 永不墮於惡道 假如天福盡故 下生人間 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我們先說一下 因為一直以來 這個經文都有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 本來是佛陀在稱呼所有的弟子 除了比丘比丘尼 這是稱為出家弟子 一般我們在講 善男子善女人的時候 都是說什麼 在家弟子 所以看這個經文來講 如果以前面那一條 身口意三業禮敬地藏菩薩 應該不只是在家弟子 出家弟子也是可以 這樣子修行的 但基於現在這一點 第二點彩畫形像 畫佛像 出家眾也是可以做這樣 畫佛像的功德的 所以因此之故 善男子善女人呢 你如果解釋為在家弟子 是比較狹隘的 也就是說這裡的善男子善女人 已經包括了所有的在家出家 乃至於菩薩道 修菩薩道的所有的佛弟子 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我們切記不可以因為 他沒有提到比丘比丘尼 就說這個法 對象 這個修法對象不是出家眾修的 不是這樣子 應該是看他的內容 因為向來在大乘經典當中 在稱呼所有佛的四眾弟子 的時候 就有用善男子善女人來代稱 如果可以彩畫形像 這個畫菩薩像 而且是彩色的 用彩色的顏料 不管你是在用什麼樣的材質 來畫這個菩薩像 或是塑像 塑像的材質有很多 像土石膠漆 或是貴重一點的金銀銅鐵 用這些材料來作菩薩像 所以不管你是畫菩薩像 或是雕塑菩薩像 作好之後一瞻一禮 瞻就是瞻仰 用眼睛看 禮就是禮拜 你合掌瞻仰 或是頂禮禮拜的時候 常常來這樣的 禮拜地藏菩薩像 乃至這裡是用最小的 功德來說叫做一瞻一禮 一瞻一禮 這個人就可以 百返生於三十三天 就是人道往生之後生到欲界天 這個忉利天三十三天 在忉利天業報盡再回到人間 這樣來回一百次叫 百返生於三十三天 在這個一百次當中 永不墮於惡道 永不墮於惡道是指 在這百返當中 不是未來永遠 因為我們做再大的福報 都還是有限有量 不是無量無邊的 是有限有量 尤其是我們是這個 未證道的弟子們 我們煩惱都沒有斷除 所以我們再怎樣做得福報 再如何廣大 都是有限有量 所以這裡的永不能解釋為永遠 而是說 在這百返生於三十三天的當中 是不會墮到三惡道的 所以才會有下面一句叫 假使天福盡 如果這百返生天的過程 結束之後 天福享盡了 就會下生人間 下生人間他不會成為貧窮的人 他會成為國王 因為國王在當時印度是有權力 而且是有財富的人 他可以利益很多的眾生的人 所以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所以他這個福德之利 這個利益 還不會消失 至少在人間還是國王 可以享受很多的這個資具 甚至他有能力能夠修行 能夠護持佛法 好 這第二件事情指的是就是 塑畫菩薩像之後禮拜 禮拜菩薩像 這個一瞻一禮是指 最低限度一瞻一禮 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功德 如果我們可以常常禮拜 常常瞻仰 常常禮拜菩薩像 得到的功德更大 會大過於百返生天 但是能夠一瞻一禮 就能夠百返生天 當然也不是隨便的頂禮 隨便的瞻仰合掌而已 必須要非常的虔誠恭敬 心無雜念一心專注 內有虔誠之心非常的深廣 才有可能在一瞻一禮當中 得到百返生天的功德 另外一方面在一瞻一禮當中 可以百返生天 除了現在的專注 這種恭敬虔誠之心 非常的強烈之外 也應該跟這個善男子善女人 宿世的善根有關 不然我們現在的人 其實很多人常常在一瞻一禮 諸佛菩薩的聖像 但是事實上 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 只要一瞻一禮就百返生天 那也不盡然 再來如果一瞻一禮之後 也不再修行了 就認為說我有拜過了 我有恭敬了 我有畫過佛像了我已經做了 後面就不再做了 那不再做了即使不是做惡業 只是懈怠 不再積極的用功精進的話 這樣的福德 一直到臨命終的時候 是不是仍然保持住這麼樣 殊勝的功德呢 也是可以思考的一個問題 如果比方說現在 一個人四五十歲修道精進 塑畫了地藏菩薩像 一瞻一禮之後 修了一段時間他覺得 照地藏經講的他未來福報很大 慢慢的心生懈怠 然後一直到八十歲八十幾歲 命終之前 這三四十年都不用功 雖然三四十年前 他有用功過一段時間 臨命終的時候不見得 是他三四十年前這個 用功禮拜地藏菩薩的善業功德 可以幫助他的 因為之後的那二三十年 他是否仍然一樣的精進修善業 還是懈怠放逸 還是更糟糕的就是造作惡業 所以這個雖然經典是這樣說 但是他是在肯定 我們修行地藏法門 禮拜地藏法門的功德 有這麼殊勝 但是他用最小限量叫一瞻一禮 但是要鼓勵我們的是 應該是時時刻刻 如果你要修地藏法門的人 應該每一天 晝夜六時都要瞻禮地藏菩薩 如實的累積 功德福報才會不可思議 第三點經文說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 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 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 如是日日不退 常以華香飲食衣服 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 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 何況復受 除非慈願力故 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 及功德力 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好 這個呢 我們一般講的叫做 不受女身獲益報 好像感覺上不生為女人 就是一個很大的利益 但是這一段呢 我們必須要稍微思惟一下 是不是就是字義表面上的意思 首先要說如果有女眾厭女人身 因為女人身畢竟多障礙 障礙是什麼呢 最主要就是女眾本身體力小 體力弱 不若男眾身強力大 本身體力就比較嬌弱 所以很多事情不能承辦 第二件事情 女眾每月有受月事之苦 第三件事情 就是有身育小孩之苦 因為這三件事情 我們一般就說女生這個障礙多 障礙多並不見得是指 修行的業障大 因為修道是跟心有關 跟色身沒有直接的關係 也就是一個人身體很健康 身強力壯 又是男眾身他不見得要修行 所以他也不見得會得道 女眾雖然有一些 這三件事情的不便 但是如果精進修道 一樣可以證阿羅漢 未來世可以成就菩薩道成佛 所以女身之苦是來自於 其實是生兒育女 在論典裡面有提到 女身障重還有一個原因 心理上面的就是 情欲重 比較脆弱 依賴心強 但是如果以現代的 二十一世紀來看 情欲的輕重 似乎不在於男女相 男女 有些男眾情欲也不輕 有些女眾事實上清心寡欲 所以以情欲重來說女性 是不太公平的 再來就是其他的方面 心理上比較脆弱比較依賴 似乎也不必然是女性 才會脆弱依賴 所以這樣分析起來 在經典佛經裡面 時時在說明女性障重 無法修道 與其就色身生理上的差別 來說明 身心上的不同來說明 似乎不太能夠說服現代 現代所有有知識的這個 知識份子 我們應該去看 當時印度的社會背景 對女性地位的一個排斥 對於女性地位的排斥 所以一再強調女性是業障重的 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 其實中國人本身女性地位 古時候女性地位也不怎麼高 但是他一旦生了兒子之後 母以子為貴 這個母親大人就變得很有地位 很有地位的時候 甚至在一個大家族裡面 這個母親就變成這個 兒子這個戶長 每天要早晨昏定省的對象 甚至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還不敢違背母親的命令 所以女性在整個這樣一個 父權社會裡面 他的角色是蠻矛盾的 在還沒有生兒子出來的時候 地位非常的卑微卑賤 甚至如果他統統沒有生兒子 只生女兒還會被打入冷宮 然後不得不同意 先生再娶姨太太 娶第二個太太娶第三個太太 可是他一旦生了兒子 他地位就大逆轉 成為家裡面 舉足輕重有權利的人 不論是做任何事情 雖然不是在前面做 可是在後面 他仍然會影響到這個兒子當家 在這個中國的一個文化背景 所以中國人又強調孝道 強調孝道 對母命 母親的命令 其實有時候也難以違抗 在印度 他也有一點點這樣的意思 但是在印度不若這個中國人 古代的中國人 他還是一個這個儒家的社會 講求孝道 在印度他本身階級意識很強 女性的物化又更嚴重 這樣的更嚴重的社會背景當中 當然他對於女性 他會有一些排斥的一個 觀念在裡面 因此在佛法出現的時候 佛陀的教法當中 時時告訴我們女性可以修道 這是對女性的一大福音 所以女性可以出家修行 乃至證阿羅漢果 所以在佛教興盛的時候 在婆羅門教的這個教團當中 一些婆羅門教徒 是不喜歡佛教的 因為佛教把這個女性 可以修道這件事情 給他提倡出來 在當時對女性來講 婆羅門教徒會認為 這是一個犯大忌諱的事 因為他認為女性是污穢的 是障礙的 就從生理上的那三件事情來看 女性是屬於男性的一個 附屬的一個財產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當然有一些女眾 他會覺得很厭惡自己身為女人 佛陀會因應這樣的一個情況 說出了這樣的一個法義 就是說如果女人討厭自己 厭惡自己是身為女人之身 希望下一生成為男性 成為男眾 他就可以供養地藏菩薩 怎麼供養呢 他不可能呢 用很多的寶貝的東西 至少他可以盡心的來供養 地藏菩薩畫像 如果有地藏菩薩的畫像 你可以這個用盡心的 就依你的能力所為 所能及的程度 乃至於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你就來供養地藏菩薩畫像 如果不是畫像前面講的 各種的這個土石膠漆金銀銅鐵 的等等這些像也可以來供養 如是日日不退 每一天每一天 都要這樣供養地藏菩薩的畫像 或是塑像 那如何供養呢 就是花香 以衣服飲食繒綵 繒綵就是絲織品 當時好的絲織品的布料 幢旛 幢是圓筒狀的旗子 旛是長條形布條形 長布條形的旗子 所以這都是一個莊嚴物 莊嚴物 在這菩薩像前面 用這個衣服這些絲織布料 或是這個旗子 來供養 乃至於錢寶物等等 來供養地藏像 能夠這樣子的用種種莊嚴具 來供養地藏像 這個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之後 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 何況復受 他就不會出生在 有女人的這個世界裡面 既然這個世界沒有女人 他當然不再 意思也就是說他不受女身了 未來會有百千萬劫都不受女身 不受女身 不受女身而且是什麼 是生在無女人的世界 當然不受女身 這邊要注意 不生有女人的世界 那什麼世界沒有女人呢 沒有女人相對就沒有男人 男女是相對性的 所以在大乘經論裡面 沒有男女眾相 沒有男女相的世界 是淨土 是淨土才沒有男女相 穢土才有男女相 淨土世界的菩薩是隨願力 而顯現男女相 而不是業力而現男女相 所以在這裡講的是 這個女人如果這樣子 供養地藏菩薩像 未來是會生淨土 會生淨土 他的意思是會這樣 而不是未來世會轉為男子身 這兩個意義不同的 因為他是不生有女人的世界 而不是說不生為女人 所以那這個就很殊勝了 意思就是說只要我們這樣 供養地藏菩薩像 盡心供養 命終之後可以隨你的心願 而往生淨土 這個就很像藥師經裡面說的 藥師佛也有發願 如果有人這個受持藥師法門 未定者 要發願往生東方淨土 未定者 他只要能夠受持藥師經 臨命終的時候 對不起 他要往生西方淨土未定者 求生西方彌陀淨土未定者 他受持藥師經 臨命終的時候 他如果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 藥師佛以及這個八大菩薩 就會來接引他 往生西方淨土 就是護持他去西方淨土 在這裡也是一樣 你能夠這樣供養地藏菩薩 誠心誠意的虔誠的 來讚歎瞻禮供養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的願力 就是護持這個修行人 這個善女人 也因為供養的功德力 而往生這個清淨的國土 沒有男女相的國土 除非他的慈悲願力的緣故 他要受生為女身 受生為女身是為了度脫眾生的 為了度脫眾生 以女身相來度脫眾生 就像觀世音菩薩現女子身 魚籃觀音這個故事 就是他現一個女子身 來度化這些打魚的這些男眾 所以有如果這個女眾 他要發願以女身來度脫眾生 他就會出生為女身 否則的話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 以及功德力故 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如果不是願力要到 其它世界受女身的話 他可以以什麼呢 以供養地藏菩薩的力量 以及什麼 地藏菩薩的力量 以及他自己供養的功德力 這兩個力量加起來 讓他往生淨土 無有男女相 這樣子的一個 這一個功德利益之事 就是非常的殊勝的 非常的殊勝 我們要知道說 我們要往生淨土 是什麼樣的條件 才可以往生淨土 什麼樣條件才能夠去到 沒有男女世界的 這樣一個清淨國土 如果要這樣一個清淨國土 必然要有一些條件在 當然有每個清淨國度 諸佛的願力 有菩薩的護持之力 當事人自己修行要能夠發願 自己的虔誠願力清淨願力之外 還有那個意念的念力 那個意念的念力 才能夠讓我們橫超三界 橫超三界 這個意念的念力 起碼要能夠到一心不亂 念念相續 一心不亂念念相續的狀態之下 臨命終以這個力量 能夠感應道交 配合地藏菩薩的願力 以及諸佛清淨佛土的菩薩 諸佛菩薩的一個慈悲攝受之力 才能夠往生淨土 往生這樣一個沒有女人的世界 那你說如果有人會問 除了淨土之外 是不是也有其他非淨土 而沒有女人的世界呢 事實上如果我們看經論裡面 所記載的 好像沒有這樣一個地方 乃至於阿?佛國 北方阿?佛國 他是五乘共的一個國土 他不是大乘不共土 那他還是什麼 還是有男女相在 但是那裡的國土當然也有一些 一些因緣業報 有一些不圓滿不如意之處 不若這個不像這個 阿彌陀佛淨土 或是藥師淨土 他那裡 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 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淨土 我們看這個經典當中都提到 他是沒有男女相的 是沒有男女相 再來第四點 第四點醜女獲報益 醜女獲到利益 醜女得到什麼利益呢 他說復次普廣 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 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 食頃之間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 相貌圓滿 就是說如果有女眾 討厭這個醜陋多疾病的 自己 自己是醜陋而且很多的病痛 那麼他想要來生能夠相貌圓滿 能夠身無病苦 就要在地藏菩薩的像前 志心瞻禮 志心就是誠心敬意 專心一意來瞻仰禮拜地藏菩薩 食頃之間 食頃是指一餐飯的時間 意思就是指說非常快 譬喻非常快 在非常快的時間當中 這個人 這個女人他千萬劫中 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當然是不是說他一餐飯的時間 他就可以在什麼 這個千萬劫當中轉世 千萬劫你轉世要轉好幾次 不可能一餐飯的時間 就可以轉世在千萬劫當中 轉好幾世 然後每一次的生身都相貌圓滿 他這個食頃之間只是比喻 比喻什麼呢 比喻說我們在地藏菩薩像前 這樣的志心瞻禮 瞻禮這個食頃之間 是在形容那個志心瞻禮的時間 不是在形容後來千萬劫中 所受生身的時間 是指志心瞻禮 就是你只要短短的 去頂禮供養地藏菩薩 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轉報了 就像這個意思就很像前面講的 一瞻一禮的意思 第二點一瞻一禮的意思 形容我們禮敬供養地藏菩薩 的時間不需要很長 可是獲的果報就不可思議 因為他自己願力的關係 所以他在未來千萬劫中 所受的生身 這個業報身都可以相貌圓滿 如果這個醜陋女人不厭女身 他不討厭女身的話 他就可以百千萬億生中 不僅相貌圓滿 而且可以投胎當王女 乃至於王妃 出生在當國王的女兒 或是國王的妃子 或是宰輔大姓 就是宰相 大官人的他們的這個眷屬 或是大長者的女眷 大長者的女兒 這都是什麼 在當時有社會地位 有政治地位有財富的這些女眷 你可以轉世 成為這樣的女性 女眷 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最主要就是相貌圓滿 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呢 因為志心故 志心頂禮 所以很重要是在志心 什麼叫志心呢 就是心無旁騖 如果我們念佛來講 就好像念到一心不亂一樣 那樣的一個境界 因為這樣的一個念力的緣故 他瞻禮地藏菩薩 才可以得到這樣的福德 才可以得這樣的福德 好 這個是第四個醜女獲益 所以第四個利益跟第三個利益 都跟女性有關 所以如果有女眾 對於自己身為女性 他不是很滿意 或是不是很如意的話 想要來生不受女人之身 或是來生成為王者女 相貌端正 很有福報 那就要受持地藏法門 受持地藏經 禮拜地藏菩薩 當然這個是本身應該是 身為女性如果有一些憂苦的人 當然是希望這樣 但是我們也要能夠知道 剛剛一再的強調 男女相是相對的 因為有男女相相對性的差別 所以我們稱那樣為男相 稱這樣為女相 但是如果內心上面 能夠首先先自己先超越男女相 先超越了男女相的差別 好好的發揮我們自己 我們的能力我們的特色 我們修道上面 我們靠的是我們虔誠之心 靠的是我們意念 我們的念力 靠著我們的恭敬 靠著我們持戒 修定修慧的功德力 以這樣的功德力 來世都可以得解脫了 何況只是一個男女身相的問題 所以我們剛剛前面講到 當一個世界沒有女人相 就表示他是沒有男女相對相 也就是在那樣的世界他是什麼 沒有欲望 沒有欲望沒有貪欲的時候 就沒有男女之相 尤其是沒有淫欲之心 所以修道要先去除男女的障礙 首先就是在於貪欲 先把貪欲能夠慢慢的調伏 慢慢的去除 我們這個身心 會慢慢的健康起來 因為貪欲心重的人 本身你脫不了男女的束縛之外 本身我們也容易多病 容易多病 相貌也不容易莊嚴 不容易端正 所以就三界當中貪欲是苦 我們說這個無明為父貪愛為母 然後呢 這個感召此五蘊身心 然後再生生世世流轉不已 所以能夠慢慢調伏 我們內心的貪染 內心的分別 對於情欲上物欲上 這種貪染之心慢慢調伏之後 然後在戒定慧三學上 努力的修道 自然而然男女相 就不成為我們的罣礙 不成為我們罣礙 也不必要因為自己是女性 而覺得自卑 也不要因為自己是男性 就覺得自大 如果光有男女身相 而沒有這個修道的這個 戒定慧功德力 那是沒有用的 所以男性身為男眾能夠修道 是很殊勝的 女眾能夠修道也很殊勝 每一個人只要能夠努力用功 在這個世間上 看清楚自己的問題 在哪裡的時候 對症下藥 瞋恚心重的人修慈悲觀 淫欲心重的修這個不淨觀 愚癡重的人 我們修界分別觀 常常的聽經聞法 常常的禮拜佛菩薩 那麼漸漸的漸漸的 我們就不會覺得自卑或自大 我們就會發現 在整個佛菩薩的世界當中 我們都是渺小的 在整個佛菩薩的清淨功德當中 我們都是還需要努力的 我們都還是障礙重的 我們要比是要往上比 不是在人道跟這些煩惱眾生 互相比較 我們要比的是跟 這個佛菩薩聖道來相比 然後每一天去想 我自己到底今天跟昨天比起來 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更精進 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更用功 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 更少一點煩惱 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 對佛菩薩更仰慕 更有信心 如果每一天都多一點 這些善業功德 漸漸的漸漸的 我們內在的 內心的這些煩惱能夠去除掉 也就成為大丈夫相了 所以什麼是大丈夫相 大丈夫相就是具足 戒定慧功德力 才能稱為大丈夫相 所以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可以成為大丈夫相 是因為他證到阿羅漢 得了五分法身 所以具足五分法身功德的 都是大丈夫相 誰可以具足五分法身功德 所有的男眾女眾都可以 所以這樣聽起來 所有男眾女眾只要精進修道 都是大丈夫 所以雖然地藏菩薩 有這樣的願力要度化女眾 但是這是不得已的事情 這是不得已的事情 如果有這樣問題的人 讓他內心可以得到安穩 這是地藏菩薩的悲願 好 我們這一堂課就先講到這邊 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 謝謝各位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