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12 主講者:見岸法師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堂課 繼續看這個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上堂課講到這一品的第二段 地藏菩薩略說五逆罪 墮五無間地獄 這一個主題 這第二大段裡面 這是在大正藏七百七十九頁 下欄 倒數第七行開始 那我們也提到說 第一個無間地獄 的因緣就是不孝父母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 或至殺害 當墮無間地獄 那麼這個不孝的意思 再複習一下 有兩個方面 一個就是生活中的奉養 生活中的讓父母親 能夠生活不虞匱乏 這是第一個生活中的奉養 第二個是心理上的安慰 不讓父母親感到憂惱 那這個不讓父母親感到憂惱 可能從言語上 有可能是從行為上 有些人 我沒有說什麼話忤逆父母 可是他的態度 他的冷漠 事實上 還是會讓父母親覺得很傷心 所以這個孝順 從生活資具 以及心理安慰這兩方面來說的 那麼或許有人會提到說 比方講現今的社會上 這個有些父母 確實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 我們這個新聞裡面 或是報紙翻開都有看到 有些父母親 對孩子不養育 甚至也不教育 甚至父母親無德 然後甚至會虐待小孩 那麼或許有人看到了 就會質疑說 這樣的父母值得我們去孝順嗎 值得我們去奉養嗎 那麼關於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這樣說 當然不是每一對的父母親 都是非常的完美的 或是他做的非常的好 是一個優秀的父母 人都有人的侷限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煩惱 跟困頓之處 那確實面對這樣的父母的時侯 我們做為一個修道人 我們要這樣想 即使父母沒有教育我們的恩德 可是他也有養育我們的情份 生養我們的情份 就算父母沒有養育我們的恩德 也有生我們的因緣 這樣來看待 來思惟 所以不管是生我們 或是養育我們 或是教育我們這三方面 只要有一點點 有一絲一毫 我們就應該感念 感念父母親 因為他教育我們 當然讓我們能夠有完美的 完好的人格 讓我們可以修行 讓我們有智慧 讓我們有專長 讓我們有能力在社會上 服務人群 因為他養育我們 讓我們這個色身 能夠健康 能夠沒有病痛苦 因為他生我們 讓我們能夠藉著他們的因緣 讓我們能夠在這個 這個人道而受生 那這樣子思考起來 我們當然就要感念父母親 因為他們 讓我們有這樣一個生命 能夠來修道 所以修行人 是只要有纖毫之善業因緣 我們沒有不感激 沒有不報恩的 如果說要很有很大的恩德 我們才要來回報 那跟一般人事實上 也沒有什麼差別 那跟你有沒有學佛 也沒有什麼影響 所以既然學了佛法 我們就要學習佛陀 在菩薩道的時侯 這些本生故事當中 所示現的種種的做法 這些做為 只要人家點滴我們 對我們有點滴之恩 我們就要湧泉以報 所以菩薩修道不在於量的多寡 而在心的誠懇 和心的純淨 只要 所以我們要去觀察去思惟 去憶念 父母親對我們的 一點點善業因緣在那裡 就著他對我們的恩德善念 我們去著力 不要把他的不好的不善的語言 或是行為 把他放大 甚至念茲在茲 老想著他說話的方式 對我們的怒罵 對我們的諷刺 甚至他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老是去放大它 當然我們內心 會一直是憂苦的 那不如去放大 父母親他對我們的生育之恩 或者是養育之恩 或者是教育之恩 這一點一滴 我們都能夠感念 這是對於現代社會 我們看到 有一些父母親做的不好的 那我們為人子女的 我們只能這樣子 這樣子去藉這樣的一個境 來修菩薩行 那如果是自己做為別人的 做為父母的話 我們有些是做為父母的人 我們也要知道 既然是有因有緣而生養子女 我們對子女當盡到 教育養育生育之恩 的這樣的一個責任 這樣一個責任 但念能夠教養他們 而不念他們能夠回報我們什麼 菩薩修行是不求回報 若有求回報 那就不算般若波羅蜜 就不能成為般若波羅蜜 不成就般若波羅蜜 是不能成就於佛道的 所以所謂般若 就是三輪體空 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 不要有所執著 不要有所要求 不要有所意念 這個是指不孝父母 或至殺害 就是在不孝父母的 這些行為當中 最嚴重的 就是殺害父母 我們剛剛講過父母 不論是有教育養育 或是生育的恩德 他都是我們這個五蘊身心 乃至進一步 成為我們法身慧命的基礎 五蘊身心 既然是法身慧命的基礎 那父母的恩德就是很深廣的 所以佛陀一直提醒我們 對父母要孝順 不能夠忤逆 甚至不要去殺害 那如果殺害父母了 斷了我們一個慧命的 間接的因緣的時侯 當然要墮無間地獄 這是第一個 墮無間地獄的因緣 就是不孝父母 乃至殺害 第二個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 毀謗三寶不敬尊經 亦當墮於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個惡業的對象是三寶 三寶裡面先說佛寶 佛寶出佛身血 那麼這個出佛身血 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個是這個真實的佛身 就是佛陀時代 佛陀時代 傷害到佛陀色身的 這樣的一個行為 是為墮入無間地獄的 比方說 提婆達多 可是我們從論典當中 從經論當中也看到 提婆達多 雖然處處害佛 甚至他最後因為指甲藏毒 抓傷了佛 那有的甚至 他從山上推落大石頭 壓傷了佛的腳指 那壓傷了佛的腳指 讓佛出血 腳指頭出血 因為出佛身血的關係 他當下 大地裂開墮入無間地獄 那麼阿難就曾經問過佛陀 他很傷心 他這個哥哥 這樣的一個作為 必然未來是受苦的 所以他在 提婆達多墮入地獄的時侯 一直勸 勸提婆達多說 趕快求佛陀 趕快求佛陀 那麼提婆達多就在臨入地獄的 那一剎那 念了一聲南無佛 可是因為時太短 只能念這三個字 南無佛 但是他這一念心是純淨的 那佛陀也印証了 也授記了 提婆達多以這一念清淨的 南無佛之念 未來世地獄受苦報結束之後 轉世為人 雖然轉世為人比較沒有福報 貧窮下賤 但是他還可以再做比丘 再轉世成為比丘 他的法號就稱為南無 那這是提婆達多的因緣 那從這個經論當中提到 提婆達多的這件事情 我們也可以知道 出佛身血 他是要墮入無間地獄 但是我們上一堂課有提到 業力是緣起論的 它不是定命論 它也不是絕對不可轉 它的定命不可轉 是在某一個範圍之內 所以提婆達多墮入無間地獄 這個是不可轉 但是不代表他不能得解脫 當他這個 無間地獄的報受完之後 那麼因他之前的 一念善業因緣 他就可以轉世成為比丘修行 而得解脫的 所以這也就是 我們講的引業跟滿業當中 這個引業的觀念 在我們生命生生世世輪迴當中 我們此生到來生 或是說這樣 過去生到現在世 過去生到現在世 我們可以生而為人 是因為過去生當中 我們所有的業力系當中 有一系列 就是屬於人道的善業力 它先成熟了 所以我們轉生為人 那麼我們在人道受生的 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過去生還有著 許許多多的業性 它一樣帶來到這世的生命當中 只是因緣不具足 就沒有顯現 所以我們這一世的生命裡面 有兩部分的業 一部分是過去生 有累積下來 尚未受報的業 一部分是我們這一世 再新造作 新累積的業 那這個新業舊業 就是這麼多的業力 綜合起來 那麼到了我們此生命終的時侯 這麼許多的業系當中 那一系列的業 又先成熟 又是力量又最大的時侯 它就牽引我們 去投胎到下一世 那投胎到下一世的那個業 不見得是這一世造作的 有可能是幾世 過去生所造作的業系 因為它的力量 大過於我們這一生所造作的業 所以在這一生結束的時侯 投胎的時侯 它先浮現 那我們這一世所造作的業 這些善惡業就又累積 跟過去的業又混合在一起了 又組合在一起 再帶到下一生 所以生命輪迴的形態是這樣 那如果說我們要得解脫的人 要想要修到得聖道的人 我們在這一世的修行 就要很精進 那麼要我們修學佛法的精進力 這個善業力就會比較強 那強 而且是清淨的 清淨的強大的善業淨業 當然在我們 此生到來生的這個時侯 它就會先浮現 過去的業就會先擱著 由我們這一生修行的力量 這個善業力 先引導我們去投胎 看是投胎到人道 或者是天道 甚至是淨土去 那過去的業 它就一直擱置著 那如果我們生生世世 可以這樣修行 甚至生生世世都是讓淨業 善業力強而有力 那過去所造的惡業 它就一直給它擱著 放著 一直到它 到我們生命得解脫 証阿羅漢成佛的時侯 這些過去的剩下的業 就沒有效能了 沒有力量了 沒有功能了 它自然而然 就如同焦芽敗種一樣 就不起任何的作用 那這樣子的一個了解 那也要提醒我們 它目的就是要提醒我們 佛陀說這些業力的法 提醒我們說 好好的珍惜這一世的人生 那麼在這一世人生當中 去去除掉 讓我們過去不善業出現的因緣 那累積建立起強而有力的善業 那這些善業因緣 來引導我們來生清淨的生命 甚至帶出過去生的善業力 而壓制了過去生的惡業力 不要成為過去 不要去造作讓過去生的惡業力 成熟的因緣 甚至造作強而有力的惡業因緣 那這樣的話 才不會墮入無間地獄 所以這裡有出佛身血 我們從提婆達多的這件事情 我們就把這個業力的觀念 再做一個複習 那這個問題也就是說 出佛身血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對於佛陀的色身 佛陀的色身本身加以傷害 那如果今天 佛陀入涅槃了 佛的色身不在 那所謂的出佛身血 要怎麼說明呢 那我們看歷代祖師大德的註解 有的是這樣引申來解釋 說對佛像 惡意的破壞 對於佛像惡意的破壞 有人是把它解釋為 如同等同於出佛身血 但是這樣子的解釋 有可能太嚴厲了一點 因為本身 我們從出佛身血的典故來看 它是沒有包含佛像的 是沒有包含佛像 但是 因為佛不在了 可以代表佛的 除了法之外 這個像教 這個境教 環境的境 境教當中的這個佛像 也是變得很重要 那這個佛像圓滿莊嚴 很容易可以讓眾生 內心生起善念 甚至生起仰慕之心 甚至可以撫慰了 這個苦難的 憂苦的心情 所以有些人他在生活當中 受苦了 或是情緒上 波動的很厲害 沒有辦法平復了 任何有人跟他說 用語言說 用肢體安慰 都沒有辦法平復他 可是他來到佛寺 來到大殿 看到佛像 看到菩薩像 敬重膜拜 頂禮之後 心就漸漸的平靜下來 這個就是佛像圓滿莊嚴相 的一個功德力 所以有人惡意的破壞佛像 那事實上 我們也可以說 等同於出佛身血 那樣的嚴重 他原因是因為 他會斷了無數眾生的善根 讓很多的眾生沒有因緣 見到佛像 安慰了心靈 也會讓一些不信佛不學佛的人 惡心念生起 斷了善根 增長別人的惡心 斷了別人的善根 那當然他的罪是很重的 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會說 你破壞了佛像 惡心破壞佛像 不是無意的 是惡心的 是故意的 邪惡的心念 來去破壞毀損佛像的話 等同於出佛身血 那到這邊再引申一個問題 那現在印刷發達 有些書籍有些刊物 都有佛像 乃至於有些月曆 一些日曆上面 都印了佛像 那這些怎麼辦呢 怎麼處理呢 你說 不能夠毀壞 不能故意毀壞 不能惡心毀壞 我只能放著 那到時候家裡的佛堂 就變成倉庫一樣 放了很多的佛教的雜誌刊物 乃至於圖像 甚至於有的破損了 也不敢去處理它 那在這個地方 其實祖師大德的論疏 是沒有提到這個部分 現代近代的法師大德 有的就有提到這個問題 那麼大部分的意見 是傾向於說 儘量修補 毀壞的佛像 不論是紙張的是雕像的 或是印刷 覆載在其他的雜誌刊物 月曆上的這些佛像 能夠留下來就留下來 儘量修補 畢竟它可以留給後世人 做一個憶念的所緣 那除非毀壞到不堪的時侯 就收集起來火化掉 這樣也是一個做法 火化掉 也就是說破壞到了不堪使用 甚至讓人家 不能起清淨心的時侯 就把它火化掉 那這是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 但是除了火化之外 其實以環保的觀念來看 因為焚燒 燃燒東西 乃至間接的會影響到 整個大氣層的一個破壞 那如果說 臭氧層一直再破壞掉的時侯 這個地球的依報環境 就加速了它的敗壞 做為一個懂緣起論的弟子來看 我們應該盡我們的 任何一絲一豪的力量 來維護這個依報環境 因為人道眾生 只有人道眾生 修行才能夠成佛的 所以我們說要珍惜人身 可是珍惜人身 沒有這個依報環境的時侯 人身是無法存在的 這個正報依報 是相互輾轉增上的 那如果只有正報沒有依報 也不能成為正報了 這個眾生也就消失了 所以既然我們珍惜人生 要修行成佛 我們更要珍惜這個依報環境 所以我們也常鼓勵說 不要輕易的焚燒東西 像燒金紙 這個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也破壞了整個大自然的環境 也破壞了這個空氣 也破壞了這個臭氧層 那如果說這些紙張這些雜誌 雜誌刊物 我們可以回收 可以再做再生紙 一方面不會污染了整個空氣 二方面也可以不會再砍伐樹木 可以節省紙張 讓這個紙張的運用 更靈活一點 不要讓這個樹木 一直很快的消失 這也是一個有意義的做法 那從這個角度來看的時侯 這些紙張佛像 或是這些雜誌刊物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處理 那是不是對佛不恭敬 如果佛陀在世 他的緣起的觀念 一樣都運用在現代的社會 現代的社會人跟人之間 人跟環境之間的 這個因緣關係 這麼密切跟複雜 那麼緊密的關係 相信佛陀也會認同我們這樣做 因為佛陀本來就不主張 我們對於相 對這個相狀 這個外相產生了執著 所以我們才了解說 須菩提 跟蓮花色比丘尼 那一個先見到佛呢 蓮花色比丘尼 為了要第一個見佛 佛陀從忉利天宮下來 他為了第一個去見佛 他就化為轉輪王 讓所有人讓路 讓他第一個禮拜佛 可是佛陀還是說他不是第一個 他不如須菩提 在他的坐位上觀空 觀一切法無自性空 不染著一切得無諍三昧 這才是第一個見佛 所以對佛最恭敬的做法 其實就是依教奉行 努力修道 能夠証入法性 得實相觀 這就是最好的供佛 那如果這樣來看的話 這個問題 我們就自然而然就知道 應該怎麼做 好這是有關於出佛身血 當時印度佛陀時代的情形 以及現代 我們引伸出來的對佛像 對於紙張佛像的一些問題 我們同時做一個說明 再來第二個毀謗三寶 那麼毀謗三寶呢 就是惡口 怒罵毀罵 對自己來講 我們造作了惡口業 那麼對於別人來說 聽到的人來說 你是斷他人善根 所以是重業 這個重業是會墮入無間地獄的 因為別人在身邊聽到你 辱罵毀謗三寶的人 本身並沒有正見的話 他就會相信 輕信到說 你說的可能就是真的 確實三寶是這樣的不好 這個佛是這樣的不對 法是這樣的不究竟 那麼他的善根 就沒辦法增長起來 斷人善根的罪是很重的 因為你已經讓一個人 未來本來是可以解脫的 生命變成不得解脫 變成受苦 當因為這個人未來世 可以成為聖者 甚至成佛的 也就斷了他的慧命了 那這個罪是重的 所以是毀謗三寶 是墮入無間地獄 第三個不敬尊經 不敬尊經 就是佛不在了 那麼對於佛經也要恭敬 即使佛在的時侯 佛陀也說見法如見佛 見法如見佛 那對法的恭敬 是在於因為法能夠引導眾生 離苦得樂 能夠真正解脫是在於法 能夠讓生命 能夠轉依的是在於法 佛是生命轉變的一個印證者 僧是追隨者 所以佛是證覺者 證覺到法的人 僧伽呢弟子呢 四眾弟子是追隨佛陀 去證覺的人 所以不論是佛是僧 它的關鍵都是在於法 依法而有佛 依法而有僧 那法可以言說 佛陀在的時侯 法是透過語言 教說來呈現的 因為法本來是無形無相 實相法不可說 它是存在在那裡 可是它可以透過 實修証悟到實相法的人 透過他的語言 透過他的身教 透過文字來表達出來 所以佛經就如同於法 所以見法如見佛 那對於經典的一個恭敬 我們剛剛也稍微提過 在生活中對於佛經 我們是要以恭敬的心來對待它 不論是守持經典 我們是不隨便的拿它 我們要很小心的 很慎重的 去拿持這個經典 那經典的放置也是不要雜亂 放置經典的地方 不要雜亂無緒 找一部經典 都還不知道從那裡找起 那麼讀經學習經典的環境 也是要莊嚴清淨 這個都是對於佛經的恭敬 誠於內而行於外 我們自然而然 就會這樣做出來 那至於破損的經典 就如破損的佛像紙張一樣 一樣的處理 這個是第二個 墮入無間的罪 就是對於三寶 對於三寶的毀壞損傷 再來第三個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 玷污僧尼 或伽藍內恣行婬欲 或殺或害 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那麼這個第三個點 指的是對於不淨行 對僧尼產生了不清淨的行為 除了這個之外 他還有侵損常住 所以這是兩方面的事 一個是侵損常住 一個是玷污僧尼 我們現看侵損常住 所謂的侵就是侵占 損是損害 侵占損害了常住的東西 常住是指佛寺 侵占損害了佛寺的東西 這裡面包括了動產跟不動產 這裡面有關動產不動產 財物的問題 我們一般說常住的東西 分成四類 分成四類 第一個叫作常住常住物 指的是不動產 也就說這個不動產是長久 可以保持維繫下去的 所以叫常住常住物 第二個叫十方常住物 那麼十方常住物 就是指這個道場裡面 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五穀雜糧 這些食物 就十方常住物 就是來到這邊的僧眾 都可以吃的 第三個叫現前現前物 就是各各住在這個道場裡面的 出家人 比丘比丘尼們 他們自己的東西 自己的東西叫作現前現前物 第四個就是十方現前物 十方現前物就是這個寺院裡面 有出家眾往生了 他們留下來的東西 可以分給十方僧眾 即使沒有住在這裡 只要來到這裡的十方僧眾 都可分 如果你分給 住在這裡面的比丘比丘尼 就成為現前現前物了 所以這個佛寺裡面的東西 大概可以分成這四類 常住常住物 十方常住物 現前現前物 跟十方現前物 那麼這邊講到侵損常住 指的是常住常住物 跟十方常住物 也就是動產跟不動產 那動產包括了 除了我們剛剛講的 日常生活糧食外 還有包括金銀 這個金錢 或是有價證券 有價值的東西 會侵損 當然有一個就是惡心的 惡意的 故意要侵損占 這個侵占者有可能是僧伽 有可能是居士 不論是在家出家 如果起了惡心念 想要把這個寺院的動產不動產 占為己有 這叫侵損常住 侵占 或是損害 對於寺院的建築惡意的破害 惡意的破害 或是對於寺院的財產 惡意的讓它消失掉 或是讓它被人騙走了 這就叫作損害 你侵占 是把它劃為自己的所有 損害就是讓它產生了 一個傷害 或是一個破損 或者失去了 這樣種種的現象 我們就叫損害 這是一個惡心的 惡心的狀態 當然這個罪就很重 那麼還有一種就是 在無形之中比方說寺院裡面的 住眾 可能他的俗家住在附近 或是俗家的家眷也住在寺裡面 那麼有可能他就把寺裡面的 東西拿回去 俗家用 或是給一些他自己喜歡的 居士們用 也沒有經過大眾僧的一個同意 這個也叫作侵損常住物 也叫作盜用常住物 這樣的一個狀況也就是 因為這個本來是屬於 現前僧的 或是十方僧的東西 因為個人自己自私了 或是處理不當 或是處理不小心 寺院變成在家居士的 或是變成俗家的東西 這樣就非常的不好 非常的不好 因為等於是侵害了 其他僧眾使用 受用的權利 使用受用的權力 所以我們作一個職事者 不論我們是領什麼樣的職事 或是這間寺院是不是 我們所建立的 所創立的 我們都要相當的注意 寺院的財物 不論動產不動產 一定要透明化 很清楚的 這個帳目清楚 確實是這樣一往一來 一絲一毫 一分一珠 都是去向明白 沒有不清楚 也沒有人情的關係 我們私底下先借你 然後沒關係等到你有了時候 先借你周轉 有了時候再還 結果因為我們的一念婦人之仁 結果對方因能是惡意的 或是不小心這筆財物 就不見了 也沒辦法歸還了 人也跑了 那麼我們這樣的過失 其實是很大 雖然不是我們自己要侵損 但是因為我們的一念不仁 一念不智 沒有清明的智慧 又不忍心拒絕別人 造成常住的一個損失 這個過失我們還是要承當 雖然不是惡意的侵損 但是這個過失也很重 因為你間接的侵害了其他 僧眾的權益 那麼玷污僧尼 是屬於清淨梵行的問題 也就是說不論是在家出家 在道場裡面 男眾或女眾 產了不清淨行 就稱為玷污僧尼 所以到佛寺共修共住 這個男女眾最好是分開 分開比較不會 因為日久生情 產生了一些 不應該存在的情感 因此我們親近法師 尤其居士們親近法師 要相當的注意 注意在空間上面不獨處一室 就是男眾跟女眾 不論是僧是俗 不單獨相處在一個空間裡面 不獨處一室 出去也不獨處一車 不會單獨共乘一輛車 最好的方式 能避免就盡量避免 如是不能避免 要單獨共乘一輛車 要保持我們內心的正念 這是空間上面不獨處一室 第二個就是在威儀上面 不要輕言戲笑 不輕言戲笑 也就說我們在跟法師們 相處之下 我們所談的應該都是與佛法 有關的事情 談論佛法 不談論一些無意義的言論 因為一些無意義的言論 容易讓我們的心產生了動搖 產生動搖 所以多談佛法 少說一些戲笑的言論 這個也是避免我們產生 不清淨行的方法 再來經文說 或伽藍內恣行婬欲 這是指說玷污僧尼的部份 或是說居士們在僧伽藍當中 產生了不清淨行 也可以包含在這裡面 那麼因為這個不清淨行之後 或殺或害 重點在或殺或害 要不然它這段經文 會跟玷污僧尼產生了重複 所以伽藍內恣行婬欲之後 殺害了對方 不論是在家出家有這樣的情況 都是什麼 都是墮入無間地獄 那麼殺害對方 尤其以殺害僧尼這個罪最重 更重 為什麼殺害出家眾這個罪很重 第一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我們常常說 出家眾是人天師範 所謂人天師範就是說 是天道眾生人道眾生 學習佛法所依止的對象 依止的對象 出家眾是三寶之一 也是讓佛法久住世間的 因緣之一 出家眾的責任最主要的 是在於修學佛法 實踐佛法 教化眾生 所以佛法透過出家眾 流傳在世間 所以人道天道的眾生 學習佛法要依止對象 除了佛就是僧 今天佛不在了 所以人天眾生要依止僧 來學佛法 殺害了出家眾當然等於斷了 人天眾生的慧命 斷了人天眾生的慧命的因緣 他們可以得慧命因緣 所以罪很重 那麼第二個原因 就是本身這些出家眾 是三寶之一 是可以得聖道的 可以出家修道得解脫的 那麼你也斷了一個 可能得聖道的一個人的慧命 當然罪是重的 所以簡單來說 為什麼殺害這個僧尼的罪最重 第一個僧尼本身 就是人天師範 代表了就是佛法久住世間 也代表他未來修道 可以成就聖道 你殺了他害了他 就是殺害他的慧命 第二個間接殺害傷害了 這個人道天道眾生的慧命 人道眾生天道眾生 要依止出家人來修行 這是第三個無間罪 第四個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 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 種種造惡 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個地方提到的是偽作沙門 偽作沙門的問題 這個沙門有四種 沙門有四種 這個是在於 很多經論都有提到 比方長阿含經 毗婆沙論 瑜伽師地論 都有提到這個 還有俱舍論都有提到四種沙門 這個名稱不盡相同 但是意思是一樣的 我們就以瑜伽師地論來講 瑜伽師地論來說 這四種沙門 第一個叫聖道沙門 這個聖道沙門指的是佛 或是阿羅漢 獨覺阿羅漢 因為他自己修得殊勝的道法 道果 修得殊勝的道果 所以稱為聖道沙門 第二個叫說道沙門 就是說法 能夠說法的 說法無障礙的人 那就叫說道沙門 第三個就是活道沙門 這個活道就是依正道 依正法而生活 依道而生活 這叫活道沙門 這樣的出家人雖然守戒清淨 很精進 但是他沒有悟道 沒有覺悟到聖道 所以他只是依佛法而生活 這叫活道沙門 第四個叫壞道沙門 壞道沙門就是破戒 偽善 破壞佛教的事情 這叫壞道沙門 這四沙門在俱舍論裡面 它就叫作 一樣是聖道沙門 但是說道沙門 俱舍論裡面 就叫作示道 開示的示 那麼活道沙門在俱舍論裡面 就叫作命道沙門 壞道沙門在俱舍論裡面 就叫作污道 染污的污 污道沙門 這四種沙門的類別 是佛陀所說的 佛陀跟誰說呢 跟他所度的最後那一個弟子 也就是佛陀入滅之前 入滅之前他最後一餐接受了 這個鐵匠周那的一個供養 我們也翻譯成純陀 純陀供養了佛陀 最後一餐 有的經論是說 他供養了佛陀那個蘑菇 菇裡面有毒 佛陀吃了之後身體不舒服 瀉肚子之後 才涅槃的 這個純陀供養佛陀之後 佛陀用完齋 這個純陀就跟佛陀請法 他跟佛陀請法 就問佛陀說 世間有幾種沙門 這個世間上有幾種出家人 佛陀就為他說了這種四沙門 這就是沙門的意思 所以現在沒有所謂的聖道沙門 因為佛已經涅槃了 也沒有獨覺聖者 但是現在也有說道沙門 或是活道沙門 就是能夠說法的僧伽 或是能夠以法 能夠持守戒律精進修行 雖然沒有開悟 沒有悟道 可是以法而自活 所以叫活道沙門 還有的 但是這個世間上 也有一些壞道沙門 破戒的 或是偽善的 或是假的沙門 假和尚 假僧尼的 這些人 他內心並不是想要出家修行 他只是外相上 假借於出家人的樣子 他做的事情 為了要做什麼 而去假借為僧尼 因為他想破用常住 就是破壞這個佛寺 破壞佛寺的人 破壞了佛法 破壞佛法讓佛法不能流傳 破壞佛法 他用的方法就是破用常住 欺誑白衣 破用常住當然就是 把常住的東西破壞掉了 損失掉了 浪費掉 甚至讓佛法不得久住世間 欺騙了白衣的善心 讓白衣以為他就是出家人 以為他就是有修有道的人 讓居士誤會 當然他做這些事情 本身就是違背戒律的事情 本身偽作沙門就違背戒律 所做破用常住欺誑白衣 也是違背戒律的事情 因為他造作這些種種惡業 未來當墮無間地獄 再來這些偽作沙門 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假的僧尼 如果在社會上 有存在甚至有變多的傾向時 他會產生三方面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欺騙別人的善心 讓別人的善心能消失 尤其在居士們 歡喜護持三寶 布施這個佛寺 不論是在經濟上 或是在他的能力上他的體力上 他是要護持三寶 如果他碰到了偽作沙門的人 當然他的善心 這個布施的人就會受到損害 甚至會斷了他的善根 這是第一個影響 斷他人善根 第二個會影響他人正見 也就是一些社會上的人士 甚至不信佛法 或是其他宗教的人 對於這些偽作沙門的人的行為 他會產生一些抨擊 甚至沒辦法建立正見 甚至產生了不正見的存在 對於佛教流傳世間 有很大的一個傷害 這是第二個影響 第三個因為前面 兩個原因的關係 佛教就不能久住在世間 因為這些人本身偽作沙門者 就不是修聖道的人 他影響了這麼多的居士 跟社會人士 想要修行的人變少了 佛法就不久住世間了 所以這個是有眾生偽作沙門 心非沙門 他做了這些事情 會墮入無間地獄 這是第四個情況 第五個無間地獄的罪 就是若有眾生 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 乃至一物不與取者 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裡講的是偷竊常住財 不管是什麼東西 是錢財 或是這個糧食 或是其它日用品等等 任何的東西 只要有一點點東西 是常住的師父 沒有同意 你就拿的話 就會墮入無間地獄 這個偷竊 偷竊常住物 為什麼罪會這麼重呢 大概可以從兩方面說 第一個這個常住物 是屬於常住常住物 或是十方常住物 是屬於十方僧眾的 所以你偷竊的話 不是只有侵害到一個人的 財產權 也是侵害到十方僧眾的財產權 他的權利 所以這麼多僧眾的權利受損 當然這個罪很重 就好像在法律上面 你犯偷盜罪 你偷了一個人的東西 再偷第二個人的東西 再偷第三個人的東西 同樣在這個屋子裡面的人 有十個人 你偷了這十個人的東西 然後再到隔壁屋子裡 再去偷另外的東西 如果是不同時間 在法律上面 也有這個一罪一罰 一罪一罰的規定 你犯了這樣的偷盜罪 再偷第二個人的東西 又犯了二條偷盜罪 這樣的罪罰是要累積起來的 是要累積起來的 在佛法上來講 偷竊常住物 等於是十方僧眾的東西 你是偷了十方僧眾 無量無數出家眾的東西 這樣的罪罰 累積起來當然是很重的 第二個為什麼是重罪呢 就是你斷了這些布施者的善根 也侵損了他的福田 因為信施布施三寶 布施常住 也是為了求福田他才布施 你偷盜常住東西 等於侵損了布施者的福田 所以罪很重 這邊會引申一個問題 引申一個什麼問題 就是有時候寺院辦活動 辦法會結束 都會跟居士結緣一些東西 這是屬於寺院的東西 有些居士就說我不能拿 這是常住的東西我不能拿 拿了罪很重的 問題是你不是偷竊 不是偷竊那沒有關係 第二個寺院的東西 是不是可以給居士 這是引申出來的問題 寺院的東西 是不是可以給居士結緣 通常是作法 只要作法如法就沒有關係 比方說 這個職事人 職事人他有白眾 大眾默然 允許 當然就可以 由職事人經過大眾同意的作法 比方大眾同意怎麼樣 結緣 職事人就這樣做 或是第二個作法 就是這個僧伽會議裡面 大家同意 給職事人某一個範圍的權力 什麼樣的東西 量多少 職事人可以自己決定 要如何處理 職事人就在常住大眾師 給他的權力範圍之內 他做了權限的處理 這樣居士可以得到這個寺院 給他結緣的東西 是沒有關係 這是沒有關係 這是這個偷竊常住物 我們再引申出來有些居士們 會很擔心 常住寺院的東西是不能拿的 因為它是三寶的東西 如果透過這樣的作法 其實是沒有關係 是清淨 這個地藏菩薩講完之後 講完這五種無間之罪 他就告訴這個摩耶夫人說 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 當墮五無間地獄 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這是一個小小的結論 就說只要有人造作了 這樣的一個無間罪業 他想要求一點點時間的暫停 受苦 這樣的念頭都不可能實現 所以才叫作無間 所以下面的經文就借著 這樣的一個話語再引申出來說 什麼叫作無間 它這邊提到一個 就在時間上面求暫停苦 是不太可能的 在時間上沒有斷絕 為什麼沒有斷絕 我們再回顧一下這五條罪 它的一個重大性 它的嚴重性 它的嚴重性除了有屬於 斷眾生善根的部份 有屬於破壞正法的部份 有屬於侵害僧寶僧尼的部份 有屬於損壞於佛寶的部份 還有屬於不孝父母的一個部份 不管是父母三寶 乃至於眾生的善根 都是很重要的 父母是生養我們的因緣 三寶是成就我們聖道的因緣 善根是成就聖道的一個基礎 如果我們有三寶可是沒有善根 我們一樣不能夠解脫 不能成佛 所以我們要維護三寶 要尊敬三寶 當然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善根 也要維護眾生的善根 以這個善根然後發心修行 累積善業 累積出世間的淨業 才能夠解脫 這個時候三寶 就在我們內心呈現 我們就成就了三寶功德 我們成就了三寶功德 這個佛法才能常常久久的 久住在世間 這樣分析起來 這五條無間罪業 之所以這麼重大 它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除了生身父母的恩德之外 最主要就是三寶恩德 三寶恩德 這個是我們要注意的 去了解這個地藏經的經文時 這一層的深意 我們要去思考它 思考它 到這裡為止 是這一品的第三個主題 第三個主題 地藏菩薩說明 略說五逆罪 五無間罪的內容 以下的經文就是另外 有一個問答 摩耶夫人再繼續問地藏菩薩 什麼是無間地獄 這個部份我們就下一次 再繼續跟大家作一個討論 今天就講到這邊 祝福各位身心平安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