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6 主講者:見岸法師 地藏經 第六集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 阿彌陀佛 我們這第二堂課繼續看 色界四禪天當中的 五種淨居天 大正藏十三冊七百七十八頁 上欄第四行 我們上一堂課講到善見天 善見天上面就是善現天 善見天跟善現天 的相同之處就是 他智慧慧力已經很明顯 比較明顯 比前面的無煩天無熱天 較為明顯 前面無煩無熱 比較是偏重於從這個 身心清涼離煩惱來說的 善見跟善現是從智慧 慧力的作用來說的 善見就是這時候定慧圓明 能夠徹見法性 善現也就是說這個智慧 能夠以沒有障礙的方式 來顯現出來 顯現出來 因為往生五種淨居天 都是阿那含果的聖者 阿那含果的聖者斷了見惑 以及思惑的部分 剩微細思惑未斷 所以他們的智慧慧力 其實是很強的 他徹見法性的一個程度 也比初果還要強 所以這是善現天 第五個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也就是說 因為它是色界天 色界天的話還有色身 還有色相 那個定也是一種色法 但是這個色法是最圓滿的 所以果報是最殊勝的 所以稱為色究竟 色究竟天 這一天的天人 如何到色究竟天的天人 他的壽命可以到一萬六千大劫 是很長很長的壽命 最後還有一個叫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天 是修定而得的大自在 所以又稱為大自在天 這個大自在跟欲界的自在天 跟他化自在天 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是不同的 因為這裡的大自在天 摩醯首羅天是沒有欲界樂的 大自在天王照經典說 他是有三個眼睛八支手臂 三目六臂 騎著白牛拿著白拂塵 他一念之間 就可以很逍遙的雲遊 三千大千世界 而且他可以知道 整個大千世界下雨了 可以下幾滴 我們算雨量是算毫米 他是算幾滴的 所以這個大自在天王的神通力 這個力量是不可思議 大自在天有一個情況是說 在婆羅門教裡面 是以大自在天 為主要供奉的神祇 他們相信這個大自在天 是整個宇宙的一個天王天主 甚至是創造宇宙的 有能力改變宇宙的 這樣很有力量的神明 所以他們是以祭祀大自在天 所以我們在看有些論註 他會把大自在天稱為外道天 這個也就摩醯首羅天 稱為外道天 這個摩醯首羅天 如果以大智度論第二卷 以及大乘起信論裡面來看的話 這個摩醯首羅天依大乘來說 以及後期大乘來說 在大智度論裡面倒是沒有說到 摩醯首羅天 是諸佛最後成佛的地方 因為大智度論註解大般若經 摩訶般若經 還是初期大乘的事情 但是在大乘起信論 後期大乘的經典當中 或是論典當中的時候 他就有提到說 摩醯首羅天是佛陀 真正成佛是在這個地方的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在這個地方 他是色界裡面最圓滿的 不論是他的身高 他物質的享受 乃至於他的依報的環境 他都是最大最圓滿最究竟的 所以如果以一個眾生 他修道而要成就正覺 要成佛的時候 他也是以什麼 以從來一念這個相應 從這個微妙的智慧 這個微妙圓滿的智慧 斷盡什麼 斷盡了無明 斷盡無明那就證得一切種智 這就是成佛 你能夠以微妙的智慧 斷盡一切無明 成就一切種智 這一切種智 就是對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門 完全都清楚通達的這樣的智慧 我們稱為一切種智 既然是這樣的智慧 也是一個色界最究竟的地方 所以感應道交 依報環境要相應的話 要得一切種智 應該在色界最圓滿最究竟 最殊勝的地方 就是在色究竟天 他的一個理路是這樣去思惟的 如果是因為認為在人間 在欲界成佛 欲界是五濁惡世是不圓滿的 不圓滿的地方你怎麼去相應於 一個已經圓滿正覺的 得一切種智的聖者 所以才會提出來 在後期大乘才會提出來說 佛陀最後成佛之處 應該是在色究竟天 也就是摩醯首羅天 這個摩醯首羅天在那邊成佛 我們看到的佛陀在娑婆世界 甚至他是在兜率天居最後生 然後下生人間 入胎出胎出家乃至成道 轉法輪入涅槃 這一個認為說 這是化身佛的示現 化身佛 以後期大乘來說 他認為這是化身佛的示現 真正的成佛應該是在色界 最頂端的摩醯首羅天 那個是報身佛 證得法身之處 所以這是一個思想的變化 也就把人間成佛之處 在阿含經的時代 一直到大乘經的時代 已經有不同的說法 甚至我們不要說 後期的大乘經 就是華嚴經裡面 也有透露出這樣的訊息 在華嚴經就有講到 第十地法雲地 法雲地已經是要 受灌頂的法王子菩薩了 法雲地的十地菩薩住在哪裡 就是住在摩醯首羅天 大部分會做摩醯首羅天天王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 這個摩醯首羅天已經就不是 婆羅門教所祭祀的外道的天神 而是認為是菩薩 十地菩薩所幻化化現的 因為他要說明的是大自在 是清淨的地方 清淨的地方 然後是果報最圓滿的地方 功德力最究竟的地方 所以他這個自在 不是欲界世間的自在 是出世間的自在 所以他會十地菩薩 會生在這個色究竟天 化作摩醯首羅天天王 然後在那裡最後成佛 成佛之後 然後他再下生人間 用化身佛 他在天上報身成佛 然後下生人間入胎住胎出胎 那個是他的化身成佛 這個是在華嚴經 乃至於其它的像大乘起信論 或其它的後期大乘經典 是這樣來看待解釋 這個摩醯首羅天 他跟如來證覺的地方 是有關係的 但是如果從整個三界二十八天 的內容來看 我們也知道說 如果不是十地菩薩化現 為摩醯首羅天王的話 他也就是一個什麼 一個福報很廣大的 有能力的一個天神 一個大自在天神 好 這是色界的二十八天 到這邊結束 下面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地藏經的經文 對無色界的四天 它只用一個 概括的經文說明叫做乃至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所以他用非想非非想處 就概括了前面三層天 就是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跟無所有處 再加上非想 非非想處 總共四天 就是四個無色界天 我們又稱為四空天 或是四無色處 為什麼稱為四空天或四無色處 因為這四天 都很厭倦色法的繫縛 所以他修的定是四空定 與空性相應的禪定 所以往生的就是四空天 在這裡面是定力很深 但是沒有色法厭倦色法 所以他不敢招色身 所以只有心識沒有色相 所以他沒有這個色蘊的身相 當然也沒有外在依報環境的 這個國土建築宮殿都沒有 這個天道的眾生就只有心識 安住在身的禪定當中 因為他在深定 不代表他所有心識寂滅 所以又用他的 心識的作用的狀態 分成空無邊 識無邊 跟無所有處 還有非想非非想處 所謂空無邊這裡的空是指 他為了要去除掉 對色身的這種厭惡感 所以堅持修空觀 所以他的空是空掉色法 所以叫空無邊處 他修的這個空觀的定 是空去色法 沒有空去心法 所以他還是以心識的禪定 而存在 再來識無邊處就是 他居然空去了色法 不依色 心識應該是無障礙的 無障礙 心識無障礙所以怎麼 識可以無邊 心識無邊 所以叫識無邊處 在唯識系的論典裡面是說 識無邊處的眾生 他還有阿賴耶識 但是他的末那識只有部分 部分的作用 為什麼只有半分部分的末那識 因為他不需要緣外塵 我們知道六識生起 要依六根緣六塵而生六識 末那識因為他不須緣六塵 但是他還是需要緣什麼 他所緣的是我們過去 緣六塵的身體的執著 尤其是對五蘊身的根本執著 他還留有微細的部分的末那 表示他還有內緣的執著在 內緣自我的愛執存在 所以他留有部分的末那識 也就第七識 所以叫識無邊處 再來第三個無所有處 也就是說當他的定力 越深的時候 他殘留的這個末那 自我愛執的這個末那識 會越來越微細 越來越微細到最後似有若無 似有若無的時候 就是不僅無色得空 乃至於無識而得無所有 因為沒有色法而得空無邊處 到沒有心識的作用而得什麼 無所有處 無所有處定 而感召無所有處天 所以這個時候 不僅色法不起空相不起 乃至於識心 我們這個心識也不起 這叫無所有處定 感召的無所有處天 最後一個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天 這裡就是雙明兩種狀況 一個是想一個是非想 想跟非想在這個地方 都不起作用 比方說這一天的天人 因為前面講到無所有處定 是心識也不起作用 心識不起作用 所以他就非想了 但是本身這個非想這個想念 這非常的微弱微細 到最後似有若無了 這個非想 他一樣對這樣一個狀態 他仍然不起念所以叫非非想 非非想 用雙重否定的方式 來說明一個道理 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人 他的心識的闇昧性 闇昧性到已經可以不動 可以不動的一個狀態 好 這是最後一個 非想非非想處天 所以非想非非想處 你看他的心識已經到闇昧 到幾乎不動的狀態 所以他的壽命相對的越長 越長 為什麼 因為不起 不起的話它可以一直保持在 那樣的那個生命的安止狀態 所以這裡的天人壽命 是人類的是八萬大劫 八萬大劫已經可以是 很長很長不可思議的一個時間 天人除了欲界天有五欲之樂 男女之樂之外 他也因為這欲望的衝動 他也容易在福報受完的時候 他這個煩惱心起惡業又熾盛 所以是非常粗糙的 不究竟的一個天界的福報 色界雖然沒有五欲之樂 但是他有禪定之樂 但是他這種禪定之樂 還是有因有緣 會滅除的 也就是說當禪定力退的時候 他一樣是要退墮的 何況他還有色法的存在 還有色法的存在 就有這個生滅相 這個還是一個粗糙的一個狀態 雖然有定樂但是還是不究竟 到無色界的話 這個心的一個闇昧相 會讓一個人的覺性 都在那個狀態之下不起 所以無色界的眾生 說要能夠見法性成正覺 是不太可能 因為見法性成正覺 是要靠強而有力的智慧力量 既然無色界的眾生 心識已經闇昧到 幾乎不動的時候 他如何能夠生起覺觀的智慧力 所以他要成就正覺是不太可能 所以因此我們修行者 佛陀一直告訴我們說 我們可以修天的福報 但是不要要求生天 我們有福報 修天人的福報是希望說 在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 可以善緣具足 減少障礙 但是不能因為修天福報 再修禪定 然後就發願往生天界 發願往生天界的話 極端享樂 不能發出離心 不可能是修解脫道證阿羅漢的 再來福報享盡墮落三惡道 或墮落人間是受苦的 你要在受苦的狀態之下 還要行菩薩道又很困難 所以求生天界 不管對我們修解脫道 或修菩薩道來講 都是沒有勝算的 既然沒有勝算 我們不應該要發心要生天 但是我們也要有一個心態 就是要敬天 至少這些天人 欲界天以上都有修五戒十善 修得好 而且慈心布施恭敬三寶 這些善業 有時候比我們人間的佛弟子 修得更好 他才有可能往生天界 受天人的福報 所以我們是敬天 尊敬這些天人 甚至可以祈求這些天人 護持我們 甚至可以學習他們 這樣子的一個 對三寶的恭敬 我們也累積我們的福報 學習他們累積福報 作為未來菩薩道的資糧 所以在佛經裡面 常常會提到這些天人 也就是說這些天人 還是自知自覺自己不究竟 所以也想要聞法 想要聞法 尤其是忉利天還有梵天 色界初禪跟欲界天 這些天人因為與人間最近 心識的湧動也是最粗糙 相對他也是越能夠體會到 無常苦 所以他們也往往能夠 來聽聞佛法 好 這個是介紹了三界二十八天 除了這些天人 清淨天人之外 下面的經文說 還有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 悉來集會 這裡其實就是所謂的天龍八部 只是他沒有把天龍八部的名稱 列出來 比方說天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羅伽等這些 總共有八個部眾 稱為天龍八部 這個天龍八部是善神 是天界的善神 欲界天的善神 往往就是護持佛法 所以在大乘經裡面 不管是我們這部地藏經 或是法華經或是華嚴經 或是藥師經 我們常常誦持的這些經典 都會記載 都會把這些天龍八部的名稱 記載出來 這裡的天眾其實就是總括 經文講天眾 其實就總括上面我們解釋的 三界二十八天 龍眾 龍眾是屬於什麼 他是屬於畜生道的眾生 但是因為他很有福報 他有神通力能夠呼風喚雨 他的福報相似於天人 欲界天人 據說因為龍 他能夠呼風喚雨 所以可以讓大地的五穀成熟 所以人間常常會祭祀 祭祀這些天龍 傳說我們在看浴佛功德經 或是這個在敘述佛陀 佛陀降生人間的時候 就是說他降生人間 入胎 入胎之後 摩耶夫人要生下他的時候 在藍毘尼園生下他 把這個太子生出來的時候 天上就有什麼 兩條龍 甚至有說九龍吐水 這個龍就是難陀跟跋難陀 這兩個龍王 以及其它的龍九龍吐水 然後這個吐水就用天上的香湯 就用天上的這個香湯 香的水 灌沐在太子身 所以我們的浴佛節 也是從這個典故來的 可見這個龍的壽命 因為他是天道眾生 所以壽命很長 所以他能夠見證到 釋迦太子下生人間出世為人 為太子的一個過程 然後用這個水 用清淨的水來譬喻這個法水 然後灌浴這個太子相 灌浴太子相 這個龍我們又常常講八大龍王 八大龍王 這些龍也喜歡聽釋迦佛說法 甚至我們知道一部叫 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就是釋迦佛特地 到龍宮去為這些龍王 跟龍的子民們講十善業的功德 甚至在妙法蓮華經 第十二品提婆達多品裡面 也有提到龍女 龍女轉身成佛的故事 在這個講到龍女之前 因緣就是文殊菩薩從法華會上 消失了一段時間 弟子們就問說文殊菩薩 你剛剛跑去哪裡 他說他跑去龍宮 跑去龍宮說法 人家就會問你跑去龍宮說法 這些這個龍眾生 這些龍會修行嗎 然後文殊菩薩才介紹這個龍女 龍女說你別小看他 小小才八歲 但是他的功德不可思議 他可以成就最後身這樣 龍女出現為了表示 他真的是久修菩薩道 只是留最後身為龍身 而且還是女眾身 但是不妨礙他成佛的功德 所以當這個智積菩薩 跟這個舍利弗 對他很懷疑的時候 這個龍女可以馬上把他的珠 龍珠拿出來 轉身供養給釋迦佛 然後轉身供養給釋迦佛之後 就跟這個智積菩薩 跟舍利弗說你看我拿龍珠 供養釋迦佛快還是不快 他說快你供養的一個動作很快 幾秒鐘而已 他說我成佛比這個更快 他馬上到虛空中 然後化現男子身到他方世界 化現為男子身 然後即生成佛 即生成佛 讓所有的法華會上的大眾 就對這個法華經非常的有信心 因為這個龍女自己說明 他過去生久積善根 聽聞法華經 久修這個善業 累積了無量的菩薩道業 所以才能在這一世轉身成佛 所以我們從這個十善業道經 佛陀為龍眾們 天龍眾們說法 乃至於法華經裡面 這個龍女能夠以寶珠供佛之後 完成他最後的這一點福德 他還沒有能成佛 就是還有一點 微細善根福德未具足 他以寶珠供佛的這一個功德力 圓滿他最後生 然後到他方世界 到南方世界現男子身 而成佛的時候呢 這兩個典故合併的看 我們就知道說 事實上這些龍 雖然是畜生道 可是第一個佛陀會為他們說法 所以他們有聽聞佛法 第二個他壽命很長 壽命很長 所以他可以長時間的修行 第三個因為他長時間的修行 所以有些龍眾的功德力 其實是大過於我們凡夫的 大過於我們凡夫 只是他要不要很快的成就而已 所以這樣看起來 我們對於這些天龍眾生 我們不可起輕慢之心 不可以起輕慢之心 他也可以成為我們修道人 的一個護法神 我們如果誠心敬意的修持 精進的修菩薩道不退轉 這些天龍八部眾 他都會成為護念我們的護法 有這樣具足正信 有修持的護法神來護持我們 這是一個很大的福報 很大的福報 這是介紹龍眾 下面是夜叉眾 夜叉是鬼類 但是一樣他是有大福報的 他是鬼道眾生 龍眾是畜生道眾生 夜叉是鬼道眾生 雖然我們地藏經裡面 沒有介紹天龍八部 八部眾的名字 他直接用鬼神等眾代替了 我們還是把他介紹一下 夜叉 男性的夜叉身就稱為夜叉 女性的就稱為羅剎 這個夜叉有浮在空中的 稱為空行者 有在地面上行走的叫做地行者 通常夜叉因為他有大威勢 他不是威德他是威勢 勢力 那個勢力就是他有一些力量 甚至外相也不見得是莊嚴的 或是和藹可親的 所以往往也是會讓眾生感到 恐怖害怕的 甚至有些夜叉 過去德行不足的時候 他也容易惱害眾生 所以這個在長阿含經裡面 就有記載 這個夜叉既然他有時候 會惱害眾生 他歸誰管呢 長阿含經記載說他歸 四天王的北天王毘沙門天王管 所以有時候一些道場在山門口 會供奉這個毘沙門天王像 他管夜叉羅剎 雖然有些夜叉羅剎會惱害眾生 但是也有些夜叉羅剎是 護持三寶的 所以在藥師經裡面 才有十二藥叉大將 十二藥叉大將 其實就是十二夜叉 他們是因為受到 釋迦牟尼佛的感召 所以發願要護持 所有受持藥師經的人 所以各位如果 誠心敬意來受持藥師經 長時間不間斷 這十二夜叉大將 就會來護念我們 這是第三個 八部中的第三個夜叉 第四個是乾闥婆 乾闥婆是神 天神 他是我們又稱為香神跟樂神 或是樂神 就稱為香神是因為 他以聞香為食 他不是以粗團食為食 他是由香味 有香味他就覺得滿足了 所以他不吃人間的食物 在大寶積經裡面是記載說 娑婆世界有十萬個乾闥婆王 他們專門掌管音樂 為帝釋天王奏樂 娛樂大眾 他所奏的樂是五欲之樂 五欲之樂 是世間的 還帶有煩惱性的音樂 這在大寶積經裡面說 但是在大智度論裡面 他另外有提到說 乾闥婆也曾經 在佛陀面前演奏這個樂曲 來讚嘆佛的功德 這個是不同的記載 第五個八部眾就是阿修羅眾 阿修羅的福報跟天人一樣 但是他其實也是 介於鬼道跟天道之間的眾生 甚至有些阿修羅 是屬於畜生道的眾生 他又沒有天人的功德 沒有天人的功德 因為天人我們剛剛講過 欲界天以上 都還要修上品的五戒十善 阿修羅在這部分是比較缺乏 而且他喜歡鬥爭戰鬥 所以常常跟帝釋天戰鬥 跟帝釋天戰鬥的因緣就是嫉妒 所以阿修羅王是嫉妒心很強的 一個眾生 因為為什麼要嫉妒 因為男眾阿修羅是很醜 女阿修羅是很漂亮 然後他常常會為了女阿修羅 這些美麗的女阿修羅 跟這個帝釋天王吃醋 所以常常就是跟帝釋天王戰鬥 所以他為什麼會這個 男眾阿修羅為什麼會醜陋 但是他又是有福報呢 就是就因地來講 就是有人在因地修布施業 修布施業 修布施業他會感召來生的福報 就是他的福報 就是他的資具受用 都不虞匱乏 但是他的相貌如果 在修布施業的過程當中 他常常生氣 常常瞋恨 常常嫉妒 常常淫心 瞋慢疑這三個都具足的話 相貌就容易醜陋不端正 加上疑心不斷 所以對於別人 對於他喜歡的人 他就容易起嫉妒心 所以阿修羅雖然有能力 有種種的神力 福報也很好 但是他就又好鬥 但是他好鬥瞋恨心強又好鬥 在經典裡面講 阿修羅的神力有多大 就是說他一隻手 就可以把這須彌山抬起來 表示這個在形容他的神力很強 也提到說他的神力是什麼 是嘴巴一張開 就可以把太陽月亮給吞下去 這都是一個譬喻的說明 說明阿修羅的威神力很大 第六個眾是迦樓羅 迦樓羅是畜生類 我們稱為大鵬金翅鳥 大鵬金翅鳥住在須彌山的下層 我們知道剛剛講過 四天王天住在須彌山的半山腰 忉利天住在須彌山的山頂 須彌山的山下是誰住呢 就是這些金翅鳥們住的 在長阿含經裡面就說 大鵬金翅鳥迦樓羅 迦樓羅他有四生 就是他有胎生的 有卵生的有濕生有化生 他都有 而且他專門吃什麼 吃龍 前面講的龍眾 龍眾也有四生 也有胎卵濕化四種 出生的方式 所以在觀佛三昧經就講說 這個迦樓羅眾他吃 一隻迦樓羅一隻金翅鳥 他一天可以吃一隻大龍 五百隻小龍 意思就是食量很大 這個時候 而且他這個翅膀一張開 經典記載說翅膀一張開 就有四千由旬 他的身體長度就有八由旬 然後翅膀一張開四千由旬 表示他的翅膀很大的一種鳥類 如果我們對於地球的成立史 這個恐龍時代有興趣的 你們去看一些圖片 有看到當時有一種 這個翼龍 那個龍也是翅膀一張開 比他的身體還要長好幾倍 還要長好幾倍 所以可見是確實有這樣的眾生 在離我們現在時間這麼短的 恐龍時代 就有一種恐龍會飛的飛龍 他的翅膀就大過於他的身長 身體的長度好幾倍的話 經典在講說這個迦樓羅金翅鳥 他翅膀一張開 這麼長 大過於他色身這麼長 那是我個人會覺得說 這是有可能性的 而且他的翅膀因為太長 把他全部伸展開來 伸展開來這麼長 他就遮到什麼 遮到太陽 遮到太陽但是他的身體會發光 會發出金光來 反而會覺得很耀眼 讓人家覺得很刺眼 那個光太亮 有時候讓人家刺眼會失明的 會看不到 像有人去爬山 像喜馬拉雅山 如果沒有戴護目鏡 那個太陽一照那個雪一反射 很容易照成短暫的失明 叫做雪盲 所以那個金翅鳥就是他 一張開的時候 那個金色的光太強烈 很容易讓人家看不到 所以他要吃這些龍就很容易 龍就看不到 太亮了 然後看不到這個前面的路 然後就慌成一團 所以這個金翅鳥 他用他的長長的尖的嘴巴 從大海裡面 就像這個筷子一樣 就把這些龍 龍子龍孫就撈起來吃 他一餐要吃一隻大龍 五百隻小龍 因為他一天吃這麼多龍 龍王就很害怕 龍王很害怕 尤其他又喜歡吃海裡的這些龍 所以海龍王就去跟佛陀講 說你可不可以教我 怎麼躲避這個迦樓羅眾 這些金翅鳥這麼愛吃我們的 這個族類的眾生 我們會滅亡的 佛陀就給他一件袈裟 這交待龍王說 你把這件袈裟剪成碎碎的 一小片一小片 每一條龍身上就貼一片 綁在他的龍腳上或貼在他身上 綁在他身上 這樣這個金翅鳥就不敢吃 果然金翅鳥 就看到這每一隻龍的身上 都有佛陀的袈裟 所以他們就不敢抓 不敢抓這些龍來吃 就很餓 很餓就換他們去跟佛陀抗議 就跟佛陀說 你教他們 你給袈裟給這些龍 我們會餓死那怎麼辦 佛陀就說你不用擔心 我就叫我的弟子以後 就布施這個什麼 施食給你 給你們吃 這金翅鳥也很聰明 他說我們胃口很大食量很大 一餐要吃一條大龍五百隻小龍 你們人類吃的飯那麼少 這些比丘們施食的量更少 一點點而己 那怎麼能夠吃得飽這樣子 佛陀就跟他說你不用擔心 我會教他們一個咒語 用這個咒語法力加持 你們就一定可以吃得飽 不會飢餓 所以這就是我們早晚 出食的時候要念的偈子 早晚出食念的偈子 這個偈子我們看這個 儀軌 儀軌課誦本裡面都有提到 早齋要念什麼 午齋要念什麼 晚上施食要念什麼 像這個午齋要念 大鵬金翅鳥 曠野鬼神眾 羅剎鬼子母 甘露悉充滿 然後再念一個咒語 唵 穆帝莎訶 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於這個地方 所以他才會說大鵬金翅鳥 曠野鬼神眾 羅剎鬼子母 所以午供施食 因為是比丘們通常都是 日中一食 佛陀時代的比丘們 比丘尼們日中一食 所以他們要施食也就是中午 中午的這個施食又是最重要 他們要必須要救度這些金翅鳥 所以我們在午齋的時候 就是念這個偈子跟這個咒語 這個偈子裡面除了大鵬金翅鳥 也有這個羅剎鬼子母 羅剎鬼子母羅剎是鬼道眾生 這個當然不在 我們天龍八部當中 但是我們稍微講一下 這個羅剎鬼子母的由來 是因為有一個羅剎鬼母 他專門喜歡吃人間的小孩 尤其喜歡抓 三四歲的小孩子來吃 所以當時很多的母親都很害怕 就請佛陀幫忙 佛陀一看就說這個羅剎鬼母 他自己也很多小孩 他有多少小孩 他有一百個小孩 可是他自己又愛 抓人類的小孩來吃 所以佛陀就叫這個目犍連 具足神通力的目犍連 以大神通力去把羅剎鬼母 最喜歡的那個最小的小兒子 把他抓來 結果抓來就藏起來 藏起來之後 羅剎鬼母找不到他的小兒子 就很傷心肝腸寸斷 到處找到處請人家幫忙 然後天天哭天天哭 最後就找到佛陀 佛陀就問他說 你為什麼這麼傷心 他說找不到我的小兒子 佛陀還跟他說 你的孩子這麼多 你有一百個少掉一個也沒關係 這佛陀故意這樣講 羅剎鬼母說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心頭一塊肉 我又最疼這個最小的 他不見了我很難過 佛陀就跟他說你有一百個小孩 不見了一個你就傷心成這樣 很多人只有一二個小孩 三四個小孩你都把他們吃掉了 其他的母親不會傷心嗎 不會傷心嗎 所以佛陀就叫他 以後不要再抓人類的小孩來吃 肚子餓了一樣就讓比丘們 比丘尼們 在托缽乞食的時候 把這個米飯施食給他 用這個咒語的力量 讓他這些羅剎鬼跟金翅鳥 都能夠吃得飽 所以我們從這個典故 經典裡面在記載這一段的時候 我們會覺得說釋迦佛 真的是最偉大的教育家 他用感同身受的方式 去告訴這個羅剎鬼母 你既然這麼疼愛自己的小孩 你又有這麼多小孩 你每一個都疼 我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的話 你何忍心來傷害 其他眾生的小孩 讓其他的母親這麼痛苦 這是一個一種感同身受的 一個教育方式 他不是用呵斥的 不是用這個責罵的 甚至不是用這個處罰的方式 來教導這些鬼道眾生 這樣的一個善巧的一個說法 確實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好 第七個八部眾就是 八部眾的第七個就是緊那羅 緊那羅我們又稱為非人 或是樂神 或是他有一個名字叫做疑神 懷疑的疑 為什麼稱為疑神 因為這個緊那羅眾 身體像人 可是頭上長角 長角 所以又稱為非人 跟人不太一樣 又覺得很像人 所以就叫疑神 又像人又像神 又像神又像人 所以叫非人或疑神 又稱為樂神 歌樂神 是因為他也是演奏音樂的 但是他跟乾闥婆不一樣就是 乾闥婆是專門演奏 娛樂性的音樂 給帝釋天王聽 這裡的緊那羅他演奏的是什麼 莊嚴的法樂 莊嚴清淨的法樂 這是在論典裡面 是有這樣說明這兩者的 不一樣的地方 再來摩?羅伽眾 最後一個眾生 畜生道的眾生 又稱為蟒蛇 蟒蛇神 在東方民族 其實乃至於各民族都一樣 就是說動物 動物長到某一定的程度 很大的時候 或是他壽命很長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認為他就是一種神 因為他就一定有大的威德力 或是他過去一定有很大的福報 有很殊勝的一種能力 所以都會認為他是神 所以這個摩?羅伽其實就是神 大蟒蛇 大蟒蛇他變成很大的時候 他就會有一些威德力 我們不要說威德力 蛇這麼大隻 他光把人圈起來 不要用力人就被埋掉了 埋掉了 所以以前在這個普陀山 就有一個故事 就是說這普陀山本來被這個 蛇王所盤據 蛇很大隻 很長很長 捲一捲就幾乎把普陀山 給圈起來 結果觀音菩薩 他想示現在普陀山的時候 就化為一個老比丘 然後去找這個蛇王商量 蛇王當然不肯讓出這座山 這個老比丘就說 你不肯讓出這座山 你有什麼能力有什麼功德 你有什麼功德可以把這個山 佔據住 蛇王就很得意就講 我這個身體這麼長 我捲起來可以繞這座山三圈 繞這座山三圈 那表示這隻蛇非常的大隻 觀音菩薩就說好啊 你就繞給我看 把這座山圈三圈 結果這個蛇王開始繞的時候 就發現怎麼一直沒辦法圈起來 這個山就變成越來越大 越來越大 他一圈都沒辦法圈 原來是觀世音菩薩 用這個神通力 把這個山一直放大 神有多長他就放多大 所以這個蛇王 就不能把山圈起來 他只好認輸 就把普陀山讓給觀音菩薩 這當然是一個故事 流傳在民間的一個故事 觀音菩薩度蛇王的故事 但是我們也可以從 這個典故裡面知道 這個蛇王蟒蛇神 他可以稱為神 成為天龍八部之一 絕對不是我們平常在陸地上 在山上看到的那種小蛇 也是因為他有廣大的福德 所以才有可能 才有可能成為佛教的護法 有廣大福德才有大的力量 有大的力量他才能夠利益眾生 或是護持佛法 好 這個就是經典裡面講的 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 悉來集會 這個就是我們講的諸天 諸天來會 也就是我們序品 序品裡面的 我們講六成就裡面的眾成就 我們上一次有講過眾成就 如果把他用這個廣說來講的話 眾成就很長 這裡是眾成就的第幾個 第四個眾叫諸天來會 第一個眾是這個如來 十方如來 第二個眾就是 諸天來會 眾成就前面有十方如來 跟菩薩來到這邊雲集 然後如來 第二段就是如來放大光明 第三段就是如來出微妙音 第四段就是諸天來會 這是眾成就 我們說眾成就可以分成四小段 的第四小段是諸天來會 第五小段就是諸神來會 諸神來會這邊經文講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 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 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 天神飲食神草木神 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這些神 這些神不是只有娑婆世界而已 他說還有他方國土 他方國土 也就是說這些神 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其實這些神 有的是屬於天道眾生 有些屬於鬼道眾生 屬於天道眾生大概就是 四天王天所管轄的這些 這個欲界天 福報很小的天 天人 如果是這個鬼道眾生 他就是福報很大的鬼道眾生 福報很大的鬼道眾生 這些神有哪些 這個首先第一類的神 是跟這個山河大地有關的 比方說 這都有職位的 河神管河的管海的管江的 大江的 這都跟水有關 叫河神江神跟海神 他們就是管這些水 另外還有一些就樹神山神 樹神山神就管樹管這些大樹的 還有管這些山區山地的 叫山神 川澤神就是川澤 比這個江河還要小 還要小 可能就是在有些田間 田跟田之間的一些小溝渠 或是小水塘 就稱為川澤 這些還有一個苗稼神 就是管稻的 管稻穀的 這些五穀雜糧的 這些神都表示什麼呢 依華嚴經來講 有的說這些都是菩薩發大願 要護持道場 也就是說來到這邊 來到忉利天 這些神能夠來到忉利天 聽釋迦佛說法 一定不是普通的 罪惡的或是福報少的 或罪苦眾生 所以才會有說 可能就是這個菩薩示現 尤其是他方世界 他方國土也有這些河神江神 如果他方國土是 大乘不共淨土的時候 大乘不共淨土他就沒有這些 五濁惡世所具足的這些土地 這樣的一個凹凸不平 山川草木 他沒有啊 像極樂世界就是黃金為地 所以既然有這些神 表示那個世界的國土 會比較類似於娑婆世界 只要類似於娑婆世界的話 他這些神是業報身 他怎麼可能來到這個世界 來聽釋迦佛說法 這個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就是說如果他只是 一個穢土的世界 他方穢土世界的一些 小小的神明 一些小小有福報的 天眾或鬼眾的話 他有能力能夠來到 這麼遠的娑婆世界 這個釋迦佛的化土來 然後來這個忉利天上 來聽佛陀說法嗎 如果不行的話 為什麼經文講復有他方國土 的這些神明 可見這些神 應該就是菩薩的示現 菩薩的化身 他才因為只有果位菩薩 八地以上的菩薩 他能夠應以什麼身得度者 即現什麼身 也是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 才能十方應化 所以要從他方世界 來到娑婆世界 現這些神明的身相 他有可能就是菩薩的示現 菩薩示現這些神的身相 要做什麼呢 他有一個目的 就是要告訴我們說 這個地藏經 地藏菩薩所救度教化的對象 就是跟我們關係這麼密切 這麼親切的這個五濁惡世的 六道眾生 所以菩薩就化現為什麼 這些天神 這是我們可以這樣去思考 跟理解的 所以有這個各種的 海神江神河神乃至於苗稼神 下面還有晝神夜神 上面到苗稼神為止 上面都是跟依報環境有關 這個大地有關 晝神夜神就是我們講的日月 古時候印度古時候也認為 太陽跟月亮也是一種神明 不僅印度 我們中國人也是這樣的想法 所以才有拜那個月娘 月光娘娘的 這個月陰娘娘 然後拜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的 就是把日跟月 都是當作神明來祭祀 印度有這樣的習慣 還有空神跟天神 接下來還有飲食神草木神 等等這些神 飲食神就類似我們中國人講的 灶神 掌管人間飲食的 吃飯的這些神明 這些神也都是 來到這個忉利天上 聽佛陀說法 到這裡為止就是諸神來會 下面還有諸鬼來會 因為我們時間到了 我們就下一次上課 我們再來這個序分的通序 通序裡面的這個 眾成就裡面的第六個部分 諸鬼來會 為大家說明 我們今天就上到這邊 祝福各位法師居士 菩提心增長 得大自在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