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地藏經 04 主講者:見岸法師 地藏經 第四集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堂課 繼續說這個第一次結集的過程 上一堂課最後提到 提到在佛陀涅槃之後 天人們 梵天王他們 就去祈請大迦葉 能夠回來王舍城 來結集法藏 大迦葉回來之後 就把佛陀的後事 跟其他的比丘們 一起處理完之後 他就想 他召集 這個所有的一千個 一千個阿羅漢們 共同來結集經典 那麼因為他考慮到 結集經典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人數又這麼多 如果不是在一個飲食 資身資具比較方便的地方 那麼比丘們會為了生活中的 種種的問題而浪費時間 而且會很疲倦很疲勞 沒有辦法很認真的 很全心全力的來結集經典 所以他就選定了哪裡呢 這個王舍城 他就大迦葉跟一千個人 就到這個王舍城的 耆闍崛山當中 告訴阿闍世王 因為阿闍世王 當時是護持眾生的 所有的出家眾 他都護持 阿闍世王他這一個作法 其實是繼承他的父親 頻婆娑羅王 在他父親的那個時代 就有發願 每一天都要供養出家眾 阿闍世王繼位之後 他也就是繼承了 這樣的一個作法 每一天都會供養出家眾 所以大迦葉有想到阿闍世王 是有原因的 不僅這個國王有發這樣的願 而且實際上也努力的在作 而且這個國家很富裕 這個食物來源不虞匱乏 所以他就到這個王舍城 就告訴阿闍世王說 希望阿闍世王 每天都送他們飲食 給他們送飲食 讓他們能夠得到溫飽 這個大迦葉 跟這一千個阿羅漢 打算要結集經藏 他們不能夠出門 不能夠去乞食遊化 說完之後就結夏安居三個月 在這個初十五日的時候 說戒的時候 大迦葉就召集 所有的大阿羅漢集合 集合之後 大迦葉就入禪定 入禪定 在定當中 他就用天眼來觀察 說今天與會大眾 哪一個不是阿羅漢 哪一個還有煩惱未斷盡 如果還有煩惱未斷盡的人 應該要離開這個結集大會 因為只有證到阿羅漢的聖者 才能夠究竟體會到 佛陀教法的真實義 而且也不會有妄語的這些 粗糙的煩惱 更當然也不會有一些誤解 對佛法的一個誤解 這些微細的錯誤 既然也沒有微細的煩惱 也沒粗糙的煩惱 他們結集出來 諷誦複述出來的經典 才是正確的 也不會因為忘失而漏誦 或者是錯解而錯誦 這個都不會有這兩種情況 漏失的或是錯誤的情況 發生出來 結果大迦葉一看 就只有阿難一個人 還沒有斷盡煩惱 其他九百九十九個人 都煩惱已盡 清淨無垢 這時候大迦葉 從禪定當中出來 起來了 就把阿難的手牽著 告訴他說 今天我們清淨的阿羅漢們 要結集經藏 那麼以你因為煩惱未斷 所以你不應該留在這裡 這時候阿難其實就很傷心 很傷心 在大智度論裡面是說 他很慚愧 他自己有一種想法 他慚愧什麼呢 他說他認為他二十五年 當釋迦牟尼佛的侍者 一直在佛陀的身邊 他都沒有想到說 他自己還沒有證阿羅漢 也就是說 他都還沒有想到說 我還是有煩惱未斷盡的 我還是煩惱眾生 但是佛陀居然很慈悲 都不忍心來告訴他 他說佛陀是慈悲含忍 含忍就是說 一直容忍一個 沒有究竟解脫的人 跟在身邊照顧他 阿難是因為想到這裡而慚愧的 慚愧什麼 而且很傷心 他認為佛陀太慈悲了 但是他自己也有一些想法 他是不是真的不能夠證 他能力不到嗎 倒也不是 所以阿難就跟大迦葉說 他說我能有力久可得道 我其實我有這個能力 早就在很早以前 我就可以證悟阿羅漢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 叫諸佛法 諸佛啊 諸佛的教法 當阿羅漢的人 是不可以當別人的侍者 不可以被人呼來喚去的 叫做不得供給左右使令 不可以供給左右使令 就是不可以被人家差遣 如果是這樣 阿難證得阿羅漢 其實他就不能當釋迦佛的侍者 所以阿難自己是這樣想的 所以他留一點點的煩惱 沒有把它斷盡 這個是阿難 對大迦葉說的一段話 我們從當中也可以大概了解 阿難的一個心情 他真的是非常柔軟的人 他沒有因為大迦葉 不讓他參與結集 他就起瞋惱不高興生氣 有些人就會這樣想 我是佛陀的侍者 跟著佛陀這麼多年 聽過的法應該是最多 你居然不讓我參加 我們一般都是這樣解釋 但是阿難第一個想到說 唉呀 佛陀真的很慈悲 我沒有斷盡煩惱 他還容忍我這麼久 第二個他才跟大迦葉解釋說 因為證得阿羅漢 就沒辦法照顧佛陀了 所以我不要證 是這樣的原因 大迦葉就說 雖然你是這樣講 但是你還是不能參加結集 為什麼 因為你有罪 下面就開始 迦葉就舉阿難的罪 第一個罪就是 他勸佛陀准許女眾出家 大迦葉的觀念是比較守舊的 他向來是認為 如果女眾出家 佛法會減五百歲 他認為女眾會出家 摩訶波闍波提會出家 是因為阿難的勸請 因為當初摩訶波闍波提 要出家的時候 佛陀是不回答的 不說好不說不好 就是沒有同意 那這個摩訶波闍波提 再三再三的來請求 甚至到最後是 長途跋涉 非常的狼狽的 來到佛陀的面前 請求佛陀的准許她出家 這時候阿難他就會覺得 同情心生起 他就 他也去思考 為什麼女眾不能出家 他就問了佛陀一句話說 女眾可不可以證聖道 可不可以證聖道 佛陀說證聖道是可以 可以證聖道的 也就是說 證聖道不關我們是男是女 都可以證聖道可以證阿羅漢 阿難就說 既然女眾可以證聖道 為什麼不准許 摩訶波闍波提出家 因為有人勸請了 佛陀就答應了 因為有人勸請了 佛陀也沒有理由說不行了 他就答應 就讓這個摩訶波闍波提出家了 這個大愛道比丘尼 所以因此女眾出家之後 正法會衰敗 這個可能是當時 佛陀說出來的一段話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說 說這句話 如果女眾可以證聖道 那應該是更多人有機會 可以證聖道的話 那為什麼會衰敗 我們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女眾也可以證阿羅漢 那把女眾 讓她可以准許她們出家 那不是更多人可以證阿羅漢 如果世間上 有這麼多的比丘比丘尼 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何以佛法會衰敗呢 所以佛法會衰敗 應該不是女眾 出家不出家的問題 而是整個僧團 變成兩性僧團的時候 兩性僧團的時候 在管理上面 如果沒有掌握好戒律 戒律的分際的時候 那麼當然有一些問題會產生 因為單一性別的僧團 比兩性的僧團好管理也單純 我個人是這樣 去思考這個問題的 不然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為什麼說不通 女性可以證聖道 何以正法會衰敗呢 是應該是就僧團的管理上面 這個整個佛法在流傳 等佛陀涅槃之後 已經沒有如來在世間 那證阿羅漢的人 除非他一直是像大迦葉 大目犍連 舍利弗等等 這些大阿羅漢 一直久住世間 不然的話 時間的這個日月更迭 其實很多的問題 在兩性的修道團體當中 必然是會產生的 那再反過頭來說 是不是確實是 佛法提早滅亡五百年呢 如果是這樣 現在應該是沒有佛法的時代了 可是我們看到 以現今來說 整個五大洲 都有佛法的一個弘揚 那可見佛法並不會因為 佛陀涅槃了這麼多年 也不會因為有比丘尼出現了 而讓這個佛法 更早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所以這個也可以說 是當時整個僧團的一種危機感 所以大迦葉才會去責備 責備說 阿難 你這樣請求女眾可以 請求佛陀度女眾出家 你是有突吉羅罪的 阿難就講 他就說他很同情瞿曇女 就是摩訶波闍波提 他同情瞿曇女 然後他也提到 他說三世諸佛都有四眾弟子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呢 諸佛常法既然如此 何以釋迦佛沒有 這句話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句話 我們常常講佛佛道同 釋迦佛跟其他諸佛是一致的 其他諸佛的世界都有什麼 四眾弟子 比丘比丘尼 沙彌沙彌尼 或是比丘比丘尼 或是優婆塞優婆夷 都有四眾弟子的時候 為什麼釋迦佛沒有 這是第一個問題 大迦葉他內心的一個罣礙 第二個呢 大迦葉又說 佛陀想要涅槃的時候 他快要涅槃的時候 應該說他快要涅槃的時候 他背痛 脊椎那邊很痛 那麼他就把他的僧伽 那個袈裟折成四疊靠在上面 然後口渴了想要喝水 他就跟阿難說 我要喝水 你有沒有水給我 那時候阿難沒有提供水給佛陀 大迦葉對於這件事情 他就很生氣 他說佛陀要喝水 你沒有馬上拿水給佛陀喝 你犯了突吉羅罪 阿難他是有解釋 他說當時 當時因為在靠近這個 佛陀休息的 這個距離那竭城的附近 是有一條河 但是有五百輛馬車過河了 渡河 你知道馬車渡河 不像現在有橋 有那個大橋可以過 他就直接走河底 踏著這個溪流的水 就過河去了 所以當五百輛馬車 過了河之後 那個水 其實河水是很混濁不堪的 很髒的 所以阿難那時候 他就有回答說 因為河水混濁 我沒有拿水給佛陀喝 這個大迦葉更不高興 更不高興 他說什麼呢 他說就算水很混濁 佛陀有大威神力 他可以讓大海濁水變成清淨了 何況是這一條小小的河流 這個河水 所以你為什麼不給佛陀水喝 這你有罪 你要去懺悔 這是大迦葉大一個責難 第三個呢 大迦葉接著又說了 說有人如果修四神足 四神足好修 他就可以住壽一劫或減壽一劫 這是在講神足通的時候 講如何修四神足 我們說可以修這個留壽行 跟捨壽行 這是在具足神通力的聖者 都可以有這樣的一個 可以作到這樣的一個 特殊的功德 留壽行或捨壽行 既然佛陀可以作到留壽行 那為什麼佛陀說 他想要捨壽了 你不勸 不留佛陀久住世間 你都默然不答 因為佛陀有問阿難說 有人如果修四神足好修的話 他可以住壽一劫或減壽一劫哦 其實這句話就是要暗示阿難說 你要趕快留我 勸請佛陀修留壽行 可是阿難就 佛陀第一次講 他就沒有回答 聽不懂 傻傻 然後佛陀再講 再講第二次 諸佛常法 如果有人修四神足好修 可以住壽一劫或留壽一劫哦 講了第二次 阿難還是沒聽懂 有聽沒有懂 也沒有回答 講了三次 佛陀就不講 不講的意思就是 他決定要入涅槃了 大迦葉就因為這件事情很生氣 就說如果不是因為你 佛陀還可以住世久一點 一直修這個留壽行 他還可以久住世間 所以你有突吉羅罪 關於這一點 阿難倒是很誠實的說 是他錯了 他說魔蔽我心是故無言 我那時候可能被魔 被魔王給蒙蔽了我的內心 所以聽不懂佛陀的意思 佛陀講了三次 他都沒回答 他說我不是惡心 我非惡心而不答佛 我不是 我的內心沒有 不是那種邪惡的 我只是突然失神了 這魔蔽我心了 好 第四件事情 大迦葉說什麼呢 他說你幫佛陀洗袈裟 你居然用腳 去踩佛陀的僧伽黎衣 僧伽黎 你用腳踩 這是非常不恭敬的 你有犯突吉羅罪 阿難就回答 這個我是無辜的 因為那時候剛好風很大 大風吹起 沒有人幫助我 把袈裟捉緊 如果我不用腳踩 這件袈裟會飛了 飛走 會飛走 那麼再來他也不是用腳踩 為什麼 因為風太大 就風 這個他在捉的這件袈裟的時候 剛好風一吹 剛好就跑到他的腳底下 他就踩下去了 所以我不是不恭敬 故意的去踩佛陀的衣 這是阿難對這件事情的 一個解釋 那麼最後一件事情 就是佛陀的陰長相 佛陀般涅槃之後 你阿難居然把佛陀的陰長相 給女人看 這是可恥的事情 你應該得突吉羅罪 這件事情就很特殊了 我們一般想說 這下阿難糟糕了 他居然作這樣的事情 那確實是不太好 不太好的話 那是不是有罪呢 可是我們在看 阿難的解釋的時候 我就覺得這個人真的是 他的那個慈悲心 仁慈之心 與常人不同 他是這樣跟大迦葉說的 他說當時他是這樣想 他說如果女眾 能夠看到佛陀的陰長相的時候 她就會覺得自己的女相很羞愧 因為自己修持自己的女人相 他就會想要得男子身 要發願未來得男子身 依男子身而修行 那麼她這個是好願 這個就是依佛相而種福德善根 就是說 女眾看了佛陀的陰長相 可以依這個相而發起善心 這就是種福德善根 所以他才會把佛陀的陰長相 給女眾看 不是故意毫無羞恥之心 然後來破戒的 這是阿難的解釋 他還都是想著 女眾要怎麼修道會更有幫助 大迦葉並不接受 看起來他是不接受 阿難對這些問題的一個解釋 他還是認為阿難有犯突吉羅罪 你應該要在大眾中懺悔 大眾中懺悔 阿難他就說好啊 那我就懺悔 如果你覺得我確實有過失 為了讓你能夠安心 他就是 雖然他自己認為他沒有惡意 沒有惡心 沒有過失 是有原因的 可是他還是接受了 大迦葉的教導 他在大眾僧當中 懺悔六種突吉羅罪 懺悔完呢 大迦葉還是把阿難請出去 他說等到你煩惱斷盡之後 你再來 你再來參與結集 把他請出去 就把門關起來 阿難回去他住處 他就很傷心 明天要結集了 他今天怎麼辦呢 他要趕快把最後的一點 微細的煩惱斷除 他證阿羅漢之後才能參與 他就很精進地 很用功地 就是修禪定 然後修覺觀修慧觀 希望能夠證阿羅漢 結果一直修修到半夜 天都快亮了 他還是沒辦法證阿羅漢 就很傷心又很疲倦 在他很疲倦很傷心的時候 他就想 他就倒 倒下去了 就是頭就倒在枕頭上 頭倒在枕頭上想睡覺的時候 就一碰到枕頭 突然就斷盡煩惱了 這真的是時間到了 時間到了 在這當下他馬上得究竟清淨 得阿羅漢果 斷了這個微細的思惑 所以天一亮 他就趕快去找大迦葉 去敲門 跟在這個僧團結集之處 去敲門說 跟大迦葉說 我是阿難 我已經證阿羅漢了 我要來參加開會 那大迦葉就說了 如果你證阿羅漢 好 我不開門 你就從這個鑰匙孔進來 從鑰匙孔進來 大迦葉 阿難一聽到大迦葉這樣講 就馬上就以神足通 化為這個微細小蟲 就從這個鑰匙孔進去 進去到裡面 這個時候大迦葉一看到阿難 確實可以從鑰匙孔進來 知道他是證阿羅漢 所言不虛 得三明六通 所以馬上就牽著阿難的手 告訴他說 恭喜你 我之前那樣的責備你 其實是為了要激勵你 激勵你更快速的證得阿羅漢 你果然不負眾望 今天能參加結集大會 這個是在以上這些 整個阿難跟大迦葉的一個對答 整個過程當中 我們是以大智度論第二卷 這段論文來為各位作一個介紹 從這邊我們就可以發現就是說 阿難他如果從這個過程發現說 阿難一直 他的心思 也是要放在 希望可以參與大眾 來結集經典 不然的話 照一般人 如果心性不夠成熟 煩惱還是很垢重的 聽到大迦葉這樣子的挑剔他的 當侍者的一些事情 很多人就生氣了 生氣的想說 我二十五年照顧佛陀 你都沒有感謝 還這樣挑剔我 我在照顧佛陀的時候 你們這些阿羅漢 還不曉得在哪裡 有些人可能就會這樣想 可是阿難的個性是很柔軟的 很謙和的 是不與人爭的 不與人爭 所以才能在最後 證阿羅漢而參與結集大會 參與結集大會的時候 一剛開始所有的阿羅漢們 就問阿難一句話 問阿難一句話說 那這個我們結集經典的時候 一開始我們要怎麼樣確信 讓後代的人確信這些法 確實是佛陀所說的 阿難就說 這個佛陀在入滅之前 他問了佛陀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 如何讓人家相信這個教法 佛陀就說 在每一部經的前面 冠上如是我聞 冠上如是我聞 那表示以下的經典 都是透過大阿羅漢們結集的 是確實可信的 所以這是佛陀入滅之前 佛陀告訴阿難的第一個 第二個佛陀也告訴阿難說 因為阿難問 比丘應該如何安住 佛陀說要以四念處安住 第三個 阿難再問 那佛陀涅槃之後 比丘們要以誰為師 要選擇誰為繼承者呢 佛陀回答說 以戒為師 大家都要以戒為師 第四個 阿難就問 那犯戒的比丘要如何處理呢 佛陀就說默擯 這就是整個在結集的過程當中 一剛開始的 一些很重要的問題 透過阿難的敘述 然後流傳了下來 所以我們每一部經典的前面 都有如是我聞 都有如是我聞 這個也就是通序的這個信成就 聞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 我聞就是聞成就 一時就是時間點 時成就 那為什麼沒有講時間點呢 因為其實很難明確的去記錄 這部經是幾年幾月幾日說的 當時如果沒有用筆記下來 只是靠這些阿羅漢們的 記憶力的時候 那個時間點是很難掌握 所以統一就用一時 佛在忉利天 佛是主成就 說法者 忉利天是處成就 說法的地方 為母說法 這是眾成就 就是說法的對象 說法的因緣 是為了佛陀的母親 摩耶夫人來說這個法 因為我們剛剛有說 摩耶夫人命終之後 就生忉利天 所以我們常常講說 地藏經是一部孝經 除了地藏菩薩的因地 身為婆羅門女 身為光目女 也是因為孝心而來發大願之外 還有一個就是在緣起上面 釋迦佛是為母說法的 為母親說這部經的 所以它也是 稱為孝經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是地藏經的一個特色 說法的佛以及接續 佛陀所要介紹的菩薩 都是在孝心的因緣之下 成就這個法會的 成就這個法會 那眾成就 不是只有為母說法這段經文 從爾時十方無量世界 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 這一段經文開始 也是眾成就 也是眾成就 那這一段的眾成就 就比較長 比較長 有另外一個版本的科判 因為就是說 科判 祖師的科判 有兩個判法 第一個判法就是通序的眾成就 只到為母說法 那從爾時十方無量世界 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 一直到這個 大正藏七百八十八頁的 第十三行 鬼王 鬼王講完了 所有的鬼王 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這裡判為別序 不是通序 把它判為別序 那通序只有到為母說法 這樣短短的一句話 這是一種判法 第二種判法就是 他的眾成就很長 除了為母說法 乃至下面的 佛陀放大光明雲 佛陀出六波羅蜜的聲音 乃至於所有的天人 這個三界二十八天介紹完 所有的海神江神 所有的鬼神都介紹完 就是我們剛剛說的 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到這裡為止 都是眾成就 都是通序 都是通序 那別序才是往下 那個啟教因緣 釋迦牟尼佛跟文殊菩薩的對話 才開始是別序 所以也就是說 通序到底有多長 那就有兩樣的解法 兩個解法 那麼我們今天是以第二個解法 就是這個通序 要一直到鬼王介紹完 鬼王介紹完才是通序的結束 因此他這個通序的第六個 眾成就就比較長了 他這個眾 聽法眾就很多 很多 除了佛陀的母親 摩耶夫人之外 還有下面的 還有哪些呢 我們可以分成六個部分來看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 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 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也就是說 在整個地藏法會 地藏經的這個會上 佛陀說地藏經的法會上 除了這個釋迦佛 忉利天的天人 還有摩耶夫人之外 還有這個十方世界 所有的諸佛菩薩 都來到會場 他們來到會場 不是要聽釋迦佛說這部經 而是要讚歎釋迦牟尼佛 所以他說 讚歎釋迦牟尼佛 能於五濁惡世 現不可思議 大智慧神通之力 也就是在七百 大正藏七百七十三頁下來 第十五行那裡 這些諸佛菩薩讚歎佛陀 釋迦牟尼佛 最主要是 釋迦牟尼佛是在穢土成佛的 也在穢土教化眾生 那麼這個穢土 也就是五濁惡世 五濁惡世的眾生並不好度 為什麼五濁惡世的眾生 不好度呢 他既然叫做五濁 表示他有五種的煩惱垢濁 惡世表示這個世間 惡業比善業 惡業多 惡業多 不是截然的清淨業 那麼這五濁惡世 如果我們以悲華經 悲華經第五卷來看 是指減劫當中 就是這個世間的形成 有增劫跟減劫 在減劫當中 有五種垢濁 第一個就是劫濁 什麼叫做劫濁 劫就是時間 時間的一個單位 時間的一個單位 那麼在減劫的時候 為什麼稱為減劫 就是人的壽命會越來越少 越來越少 每一百年減一歲 減一歲這樣 減到人壽只有三十歲的時候 那個時候就是災 那個饑荒 饑荒災難會起來 人的壽命減到二十歲的時候 會有很多的流行病 疾病 疾病災就產生出來 當人壽減到只有剩下 十歲的時候 刀兵災 刀兵災就會生起 就是這個世間會很亂 很亂 到處都是打殺 傷亡很多 這個時候世間的眾生 都會被殺害 所以這個世間的人類的壽命 越來越短的時候 表示這是處於在減劫的階段 減到人壽十歲 整個世界這個經過混亂之後 我們知道 事情是有生有滅 有起有伏的 人壽又開始怎樣 增加 每一百年增一歲 每一百年增一歲 那這就叫增劫 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 就維持 這叫最頂端了 這樣一增一減 我們就稱為一小劫 稱為一小劫 這叫劫濁 叫劫濁 第二個見濁 也就是說在劫濁的過程當中 那表示眾生的煩惱垢重 越來越強烈 所以這個知見 也會越來越不具足 所以見濁指的是 正法已經滅去了 滅除了 但是像法升起 像法的時代 邪法變得比較多 邪見比較強比較大 所以叫見濁 第三個叫煩惱濁 煩惱濁就是眾生比較多的煩惱 不論是愛欲 那個貪愛欲望 或是慳貪鬥爭 這些種種煩惱 虛狂妄語 都越來越熾盛 這叫煩惱濁 第四個叫眾生濁 眾生濁表示眾生的善根減少 叫眾生濁 什麼叫做眾生的善根減少 就是眾生惡心重 所以不孝父母 不敬師長 不信因果 不害怕業報 而且不修功德 不修戒定慧三學 這叫做眾生濁 最後一個叫命濁 怎麼命濁呢 命濁也叫壽濁 叫壽濁就是人的壽命越來越少 人的壽命越來越少 所以壽濁跟劫濁是有關係 因為人壽轉少 人壽人的生命越來越少 那這個世間就越來越亂 所以叫劫濁 所以因為命濁所以劫濁 也因為劫濁表示什麼 眾生的命濁 在劫濁的過程當中 因為什麼呢 見濁煩惱濁的關係 所以眾生濁 眾生有煩惱有邪見 所以他會造作很多的不善業 所以我們稱為五濁惡世 大概也就是現在 有人也是這樣說 說現在這個年代 好像就是五濁惡世一樣 所以在五濁惡世 這樣的一個煩惱垢重的世間 釋迦牟尼佛願意在這個地方 成佛而且在這個地方度眾生 在這個地方現不可思議的 大智慧神通之力 什麼叫不可思議 大智慧神通之力 因為佛陀既然是智德恩德斷德 圓滿具足 所以他有廣大的智慧力 有智慧 如何來教化眾生 有時候會因應五濁惡世的 眾生的一些煩惱垢重 他要現神通威力 來調伏剛強的眾生 調伏剛強眾生 讓這些剛強的眾生 能夠知苦樂法 知苦樂法 剛強表示個性上 不夠柔軟 不柔軟 不能夠接受別人的勸導跟教化 這叫剛強眾生 不是說這個人個性很正直 這叫剛強 所以剛強是針對著 對於自己的煩惱習氣 無法調伏 甚至對於善知識的教導 對於正見的學習無法納受 我們都稱為剛強難調難伏 佛陀針對這些 五濁惡世的剛強眾生 他會教導他們知苦樂法 知苦 知什麼苦 知無常苦 知無常的生死苦迫 生老病死 怨憎會 愛別離 所求不得等等這些苦迫 讓他們能夠好樂佛法 那個樂 樂 快樂的樂 其實就是好樂的意思 我們就稱為好樂佛法 知苦樂法 能夠知苦樂法 才能夠想要修行四聖諦 才能夠修行六波羅蜜 佛陀是這樣來娑婆世界 教化眾生的 調伏眾生的 所以這個十方諸佛菩薩 都來到這個地方 這個大會上 忉利天的大會上 作什麼呢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諸佛派遣他們的侍者 來問訊世尊 問訊就是問候 跟佛陀請安的意思 這個是第一個 這眾成就 眾成就我們剛剛說 可以分成六小段來看 所以這是第一個 第一小段 也就是十方如來 以及諸大菩薩雲集大會 雲集大會 下面是眾成就的第二小段 釋迦如來放大光明雲 放大光明雲 他說是時如來含笑 釋迦如來含笑 微微笑放百千億大光明雲 百千億表示數量很多 那這些光明雲有哪些呢 有以下種種的光明雲 那什麼叫做光明雲 我們如果把它具相化 會認為說這好像天上的雲彩 如果是天上的雲彩放光 我們怎麼去區別 他下面的這些 光明雲的差別 他下面有說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 大慈悲光明雲 大智慧光明雲 大般若光明雲 大三昧光明雲 大吉祥光明雲 大福德光明雲 大功德光明雲 大歸依光明雲 大讚歎光明雲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佛陀 他這邊倒是沒有寫說 佛陀從哪裡放光明雲 有的說從白毫放 從眉間白毫相放光 那這裡是 可能就從佛陀全身 放出這些大光明雲 如果這些光明雲 是我們把它想像成具相的 天上水氣積聚成的雲彩的時候 我們怎麼去區分 下面經文所寫的這種種的差別 大慈悲光明雲長什麼樣子 大圓滿光明雲又長什麼樣子 我們很難解說 所以這個是一種表相 也許就是佛陀身上 會散發出光明相 這個光明相是確實有的 這個光明相的累積積聚 廣大的時候 我們用雲相 來形容它的種種差別 雲可以下這個雨 雲的累積可以下雨 雨是可以滋潤眾生 佛陀的光明相 照在眾生身上的時候 是可以滋潤眾生的善根的 是可以滋潤眾生的善根 那為什麼我們說光明相 是可以的 是有具體的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從禪觀的學習來看 從禪觀的學習 光明相就是四大色法的一種 四大色法的一種 像我們在修這個禪定 修四大的時候 我們觀察我們色身的地水火風 地水火風各有 合起來各有十二相 十二相 觀察四大十二相 到最後我們的心微細了 禪相現起 禪相現起 禪相當中 就有種種因為個人業力不同 而有種種的差別的 禪相或是似相 相似的似 這些禪相或是似相 因為個人宿世善根業力的差別 每一個人的禪相似相是不同的 但是它有一個共通性 就是光明相 它不是混濁的黑暗相 為什麼這個禪相似相 會是光明相 因為跟我們的四大色聚有關 因為四大是色法 色法是由無數微細的色聚 而累積和合而成的 這個色聚相是明亮的 是光明相 如果是這個不明亮的 這個是比較暗 是比較白的 那我們就稱為似相 似相 所以在修禪觀的過程當中 有些人就是因為修四大十二相 而入得禪相 見色聚 見色聚當中 他的這個名相 而能夠得什麼 而得覺觀 得覺觀 而成就這個禪觀的 這一個階段的課程 這個是比較微細的一些 在禪修理論當中 我們可以去體會 那如果我們從當中 可以體會的時候 我們再推而論之 佛陀圓滿了 他的禪定波羅蜜的時候 他是隨時隨地三昧自在的 那也就是隨時隨地 從他的色身四大當中 他可以散發出這個光明相來 我們還是必需要修禪定 而且修到有一些禪相了 或是修到有一些定相的時候 你才能在色聚的不斷撞擊當中 看到了它的光明 那是我們作意的學習 作意的學習 還不能夠收放自如 那佛陀已經是正覺成就者 他收放自如 只要他一念心起 他就可以從他的全身 放出這個大光明相 光明相從全身散發出來 就是所謂的光明雲 這是首先要解釋的 第二個 這些光明雲 為什麼有這麼多種 那是因為佛陀的功德力 佛陀要圓滿具足 圓滿具足這個生命的圓滿 不論是智慧慈悲願力的圓滿 他必需在因地 因地的修學當中 不斷的累積各種的功德 所以這些光明雲 就是各種功德的說明 比方說大圓滿 大圓滿光明雲 指的是他的功德圓滿 大慈悲光明雲 大智慧光明雲 慈悲智慧能究竟通達 沒有任何的一些些的 不圓滿不究竟的地方 大般若是智慧的另外一種 一個譯法 翻譯的問題 翻譯的名詞 我們也都稱為智慧 有時候般若也把它稱為智慧 智慧也稱為般若 但是就梵文的字義來看 就梵文的字義來看 我們在修學 這個智慧法門的過程當中 凡夫我們就稱為智慧 修學般若 那到能夠般若智慧成就 我們就稱為薩婆若海 薩婆若也是般若的意思 當般若圓滿成就 我們就稱為薩婆若 所以雖然都是稱為智慧 可能他有這個圓滿之前 圓滿或修學過程 或是圓滿之後的差別 在這個微細的名義上面 會有一點點差異 所以在這個經典的一個 內容當中 我們會看到說 智慧就是般若 般若就是智慧 為什麼要分開來 也許在這個般若跟智慧的 一個微細差別 在因地以及在所緣上面 是有點不同的 再來大三昧光明雲 這是禪定 那菩薩 有人是這樣說的 菩薩的禪定可以稱為三昧 阿羅漢的禪定 不一定可以稱為三昧 為什麼呢 因為三昧跟禪定的差別 禪定是心一境性 是不動的 心一境的 那三昧的時候 他有時候 當這些果地的菩薩 或是如來的三昧 它是可以伴隨著三業 身口意三業而成就的 也就是說 它不一定要在定當中 它可以在生活中 可以在生活中 可以在佛陀在說法的過程當中 就三昧力生起 這叫三昧 再來大吉祥 就是所有的功德 是吉祥的 是好的 而且是讓人家看起來 覺得不會恐懼害怕的 叫做大吉祥 大福德光明雲 大功德 有人說福德跟功德的差別 是在於功德是具足智慧的 福德不見得是具足定慧 但是功德是具足定慧的 大歸依光明雲 是值得眾生所歸依的 大讚歎光明雲 被一切天人眾生 乃至十方如來所讚歎的 這些都是在說佛陀的功德 種種百千萬億的功德 佛陀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從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是第三類的眾成就 第三的眾成就 也就是說眾成就的第三類 我們可以說是如來出微妙音 如來出微妙音 哪些微妙音呢 就是檀波羅蜜音 尸羅波羅蜜音 羼提波羅密音 毗離耶波羅蜜音 禪波羅蜜音 般若波羅密音 這裡是指六度 六波羅蜜 下面是慈悲音 喜捨音 四攝法 解脫音 無漏音 煩惱斷盡 智慧音 大智慧音 具足成就智慧了 師子吼音 大師子吼音 這是教化眾生 說法教化眾生 雲雷音 大雲雷音 這是度化 就是攝受 攝受眾生的這個法音 為什麼呢 我們一般對雲雷打雷 都會有震撼人心 所以用雲雷來形容佛陀的教法 也是震撼人心的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這裡是如來出微妙音 那為什麼用出微妙音呢 也就是他在譬喻 譬喻佛陀說法 他說了六波羅蜜 說了四攝法 還有說了種種無量法門 般若法門 禪定法門 這個可以智慧法門 解脫法門 乃至於他說的這些法門 可以讓眾生調伏 可以讓眾生斷盡煩惱 所以這個出種種不可說音 指的是如來的一生 是不斷的這樣子 以音聲來作佛事 以音聲來教化眾生 這是第三類的眾成就 第四類在倒數第二行 提到說諸天來會 諸天來會 他說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 有無量億天龍鬼神 亦集到忉利天宮 這裡的諸天鬼神 不是只有娑婆世界 三界的鬼神 乃至於他方世界 因為他方世界 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都來 相對的十方世界的鬼神 也會跟著過來 跟著過來 這些鬼神就集合在忉利天宮了 有哪些鬼 哪些鬼神呢 哪些天龍鬼神呢 他先舉出這個三界的二十八天 欲界有四天王天 忉利天 須燄摩天 兜率陀天 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 到這裡 到他化自在天 這是欲界的六天 忉利天最主要特色是 淫欲心薄弱 淫欲心薄弱 人道的眾生 淫欲心還是熾盛的 但是忉利天 他是至少是清淨法比較強 所以淫欲心薄弱 這是他的特色 須燄摩天就是他的這個 不容易忘記 他的念少不忘 兜率陀天是知足的意思 兜率陀天是知足天 化樂天就是隨順欲樂 在化樂天跟他化自在天 就是說這兩天的天人 是有快樂的 在心靈上是超越的 甚至他化自在天 他會幻化他天 其他天眾的快樂 為他自己的快樂 這個是欲界的六種天 欲界六種天 那色界呢 色界就有十八天了 欲界六天 色界十八天 無色界四天 這是我們一般的通說 當然在部派時期 各種論典 對於三界總共有幾天 有不同的說法 有的說二十四天 有的說二十六天 有的說二十八天 有的說三十三天 那這個開合不同 也就是說有的論典當中 把色界天分得比較細 更細一點 更細一點 因為他的差別都在色界天 到底有多少天數 我們現在的一般通說 就是色界有十八天 然後分成四禪 分成四禪來說 初禪有三天 二禪 三禪 二禪跟三禪也是各有三天 四禪就有九天 四禪天有九天 這個合起來 剛好是十八天 十八天 那在這個無色界 就是四天 色界跟無色界 還有欲界的差別 是在於他們有兩個差別 第一個就是有色法還是無色法 欲界色界天是有色法的 那無色界天是沒有色法 只有心法 有色法的欲界 跟色界的差別在哪裡 就是在於有沒有欲 男女欲 男女欲的這個差別 欲界天還有 還有男女欲望 色界天是清淨的 清淨天 所以他沒有男女欲 所以色界初禪天又稱為梵 又稱為梵 有梵眾天 梵輔天跟大梵天 這個梵就是清淨的意思 不行淫欲了 所以欲界跟色界 雖然這天人都有色法 有色相有形相 但是內心的欲望的差異性 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 這是這三天的一個稍微的 一個比較一下 有這樣的一個色法心法的差別 煩惱淫欲心跟 有淫欲心跟沒有淫欲心的差別 是這樣的不同 那至於我們剛剛已經介紹過 欲界的 以經文來講 已經介紹了欲界的六天 那麼下面經文裡面 還有色界的十八天 還有無色界的四個天 那麼在色界十八天之後 還有一個摩醯首羅天 這個摩醯首羅天 到底是不是色究竟天 還是另外一個天 那就變成色界有十九天了 這個內容到底是如何呢 我們就要等到下一堂課 再為大家說明 所以我們下一堂課 就從這個天眾的色界天 開始學習起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結束 謝謝各位 祝福大家菩提心增長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