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始終心要 14 主講者:法藏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始終心要〉 顯公和尚 方丈和尚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課上到了-甲一、舉三諦明心要 分三科中的第一科-乙一、標歎諦德 那接下來這第二科 第二科是乙二、別釋諦相 別釋諦相 別釋諦相呢 是一一的要將這個-所謂的剛剛提的夫三諦者 這三諦的諦-三諦的這相貌給予說明 那麼呢文有三句 中諦者統一切法 真諦者泯一切法 俗諦者立一切法 各別的把這三諦的意義 很簡單的、言簡意賅的提出來 當然要解釋可以蠻多的啦 那麼我們先看看這個-表面的意思 中者 那麼「中」不偏二邊名之為中 不過這是但中的說法 你看這個木頭 這左邊、右邊 不取左邊不取右邊我取中間 那麼這個中間是對左跟右而說 對不對? 離了這個左跟右-就沒有中間可說 是這樣 所以這個叫做但中 就只有一個中 「但」一個、一個中 就對著左跟右那所以說中間 那麼這裡講的中諦者統一切法 不完全是指這樣子的但中 它應該指的是圓中 不過要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得先看看真諦跟俗諦 他這裡先提中諦 中諦者-中者不偏倚二邊 不偏於二邊-乃至於也不依二邊而立 中道叵得不依二邊而立 這樣子才究竟名為圓中 就一中一切中無一法不中 那萬法趣於中是趣不過等 這樣子的中 那麼這「中」 不過「中」這一般的意義上-我們可以解釋為不偏於二邊 中道不偏於兩邊、不偏於哪裡 「諦」是什麼呢?審實無虛 這個《摩訶止觀》裡頭-諦也是這個意思 它就這麼解釋了 審實而無虛也就是「諦」 那麼統一切法 統者什麼呢?總也 總 「統」就是總 總理 那麼也可以說是全部的什麼?-含攝了是統一切法 將一切法呢皆統一了 什麼叫一切法呢?人我自他 更重要的是 我們前面在講懸談-五重玄義有提到了 色、心二法統一了 那麼這個就是統一切法 那真諦者這個泯一切法 所謂「真」-無虛偽謂之真 「泯」是亡泯、 泯除 泯除了種種差別相、妄想分別 這泯一切法 為什麼叫真諦呢? 為什麼叫真諦呢? 這是就眾生的妄心而說真諦 其實真諦就是空觀所成 但為什麼要名為真諦咧? 那哪個都-佛法哪個不真吶? 在這裡為什麼曰「真」呢?-說它是真諦呢? 這是曰凡夫的妄執 它能 見這一諦能夠離凡夫的妄執-所以名為「真」 對凡夫的妄而說真 這樣諸位了解嗎? 那凡夫怎麼妄法? 凡夫執有嘛 凡夫於一切事造的萬法當中 事造的萬法 事造萬法、宇宙的萬法 人我、感情、概念、名利 名、利、權三者 這三者執著為真實 不了它的緣起、緣起性 那麼就執取它為真實 那執取它為真實-那你就會為它造業 那麼呢貪著不捨 貪之不得起瞋 貪得了起癡 愚愚癡癡的在那裡-包藏著這樣子 貪、瞋、癡然後種種起來 那麼貪得與不得之間起疑 那麼得之優者起慢 是這樣 或者念自身優越-然後就起慢心等 哇!這貪瞋癡慢疑就來了 是不是這樣子? 這就是凡夫相 所以說妄執世間-事造緣起性為真實 為真實 這基本上 哎呀!說穿了呢-就是貪財、貪色、貪名 這是貪這三樣 說穿了就這個 那如果說貪財、貪色、貪名 財還可以再衍生一個權 有財就有權 或者有財了就想買權 或者以權再來什麼?得財 這是互補的 或者叫名 名就是一種權 所以說這財色名食睡是這樣 所以貪財名 那麼貪這個什麼呢?貪這個色 就是這樣 就貪這個 說穿了就貪這個 那這個就是因為-你於一切世間相 這些生滅的相貌 還乃至於自身的我-起種種的執取 這就是妄 那麼真諦為什麼泯一切法? 為什麼它叫真諦呢? 因為它泯一切法 「泯」泯除了 以空觀見泯除 以空觀來見到了原來這財名-這個色權等這一些 名利權財這個色-男女色等等 貪愛情感等等這一類 通通是緣起的啊 通通是緣起 這個因為了解它緣起 所以泯除了它的優越性-跟可愛性 所以叫「泯」 你要知道如果……沒有什麼 如果說我的就是你的 如果說這個一切的東西-沒有什麼好壞 那你就不用去爭了啊 反正每人都有一個 對不對? 那我就取一個就好了 於一切平等法中妄起分別-你才種種的什麼呢? 執取、煩惱、造業 那麼殺、盜、婬、妄就出來了 這就是妄 那麼你於空性中見到了-這一切無非是緣起 雖有表面一時的差別相 本質上它是不可得的 緣生緣滅不可得的 既然不可得-它的差別相就泯除了 所以就泯一切法 你的一切貪愛之心也泯除了 泯了你一切貪愛之念 你對於這世間的種種執取-為它為實有 這種執取的心也泯除了 泯這個執取心 泯分別相 泯這個貪愛、貪愛心 泯這個你的自我-自我感、真實感 恆常感、恆常心都泯了 泯分別、泯貪愛、泯恆常 分別差別都可以啦 所以一切法通通入為緣起性的 「緣起」短暫無常如幻的 這樣知道嗎? 這樣了解嗎? 那凡夫就是不能了解這樣 凡夫就不能了解這樣 所以啦首先就是生男女貪愛-為一切生死煩惱本 你說你貪男、貪女 我告訴你-你首先先貪你自己 你懂嗎? 男女貪愛是由互動而來的 她美若天仙 他莊嚴得如潘安 他講話很苛薄、對待人很惡劣-你也愛不了他 是不是啊? 你得投桃他報李 那投來報去的那你才會覺得 嗯!這彼此可愛相-就出現了 所以它緣起的你有沒有注意到 它決然是緣起的 先有表 先有那一念、那一張皮的緣起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以為你是男-那你以為她是女 或者你以為她是女-你是女、他是男 那這一面皮若美若醜 是這樣 首先是這樣 然後你先執取你自己 然後再看待對方就產生貪愛 接著投桃報李 你想像著他了解你 他接受你的想法 他接受你的那個愛染 那你也接受他 那這一想像之後-你就開始有種種的想像 未來怎麼生活啦怎麼樣…… 那就如幻的去走入這種-貪愛裡面去了 對不對? 好啦!那名也是這樣 你看名怎麼來的? 誰去選總統? 那是由人一票一票給投出來的 你要知道民意如流水啊 今天、今天投票選你了 這四年當中啊 你只要哪一件事情你做不好了-馬上民意就下降 你的那名聲就惡臭了-就不好聽了 對不對? 所以你要得什麼名呢 今天好名 可能三個月之後-馬上就惡名出現 就這樣 所以起起伏伏都是緣起性的啦 可是卻有人就要貪那個 有誰?就是咱們 咱們就要貪這個 所以名聲是緣起性的 是由別人所認取而給你的 而別人認取這個…你這個名-也是什麼呢? 也是你跟他的互動關係 對不對? 你符合他需要-然後他就給你好名聲 就這樣子 對不對啊? 好!那麼這是緣起性 所以凡夫就在貪染-這情啊、名啊、財啊 你看財共五種人有 這國家有-你跟國家共有的 你跟兒孫共有的 你跟賊人共有的 你跟醫生共有的 你跟一切無常共有的 災難共有的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說哎呦!我這兒有多少錢吶-放在銀行裡生利息很好啊 哪一天生病了你得要-拿著錢跪在那醫生面前 請你幫我花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你說那錢是你的嗎? 放在銀行只是熱一熱而已啦-對不對? 你根本用不到 是不是啊? 然後呢……你兒子 媽!錢給我-我要交學費 你還得要什麼呢? 哎呀!小祖宗啊-趕快拿這個錢去交學費 你好好讀書啊什麼的 那錢也不是你的嘛 是不是這樣子? 對不對? 所以說錢財與什麼呢? 與國家共、與人王所共 你看國家要繳稅是不是? 我在美國那個也是萬萬稅 那麼還要繳什麼呢?-還要繳保險這真可怕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 那你也不要生病-生病哇!那個很貴的 要繳稅 是不是啊? 這個與國家共 與賊人共對不對? 賊人-哪些人你知道吧? 就是你的親朋好友 甚至於就是你的先生太太-那就是賊人 第一個賊人是這個賊人-你要知道 啊!那個沒錢了-他就拿來、拿來 你的兒女-拿來!怎麼樣 要作生意了要怎麼樣了 會騙錢的 會把咱們騙錢倒會的-大概就是我們那些親戚 最近的人最熟悉的人-才會倒我們的會 你自己捫心想一想 有沒有啊? 你這一輩子被人家倒錢倒會的-大概都是你的親戚朋友為優先 是不是? 好!那麼就是說 這就是所謂的與賊人共 好!那麼與醫 與醫生這一些的-醫藥、醫生這一類人共 對不對? 生病了你要拿錢去供養他 是不是啊? 請他幫你花-他才拿個藥給你吃是吧 喔!是這樣 所以這一些你要知道 它即便放入你口袋-都不屬於你的 那你怎麼……不趕快把它-拿來作功德呢? 你們整天忙忙碌碌要賺大錢-幹什麼呢? 賺給誰用啊? 躺下去 最有錢-比爾蓋茲天底下第一有錢的人 他躺下去也只是睡一張床-跟你睡的一樣多 對不對? 是不是? 半坪而已啊一張床 是不是啊? 他肚子餓了拿起碗來-一次也只能端一張碗 是不是? 手裡拿叉子一次也只能-拿一根叉子叉東西 是不是? 吃飯也是一張嘴而已囉 是不是? 所以不要怨、不要賺那麼多錢-趕快修行用 是吧 這都是緣起的-你要了解這就是緣起 因為你起分別你才貪染它 所以他「妄」-入於妄想當中 入於妄想當中 你呢現在要恢復為「真」-了知這緣起不可得 乃至於錢財入了口袋-也不真你的 它還是緣起性的 是不是啊? 再來!再說能花錢的你吧 能花錢的你 你看你以前買什麼? 買什麼樣化妝品-買什麼樣的車子 現在這車子在哪兒啦? 還不是老了、壞了 化妝品每天塗-塗完了不是 到了晚上不是變臭了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去買那個臭臭的東西來塗嘛 你哪裡是買那個-香香的東西來噴呢 不是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什麼東西進了你身上來-你就是為了弄你這個什麼? 變化無常的這個身體 這個身體在《阿含經》講-背恩如小兒啊 你知道你天天為它擦、餵它吃 怕它冷到了把它穿得好好的-是不是? 怕它曬到太陽用雨傘遮 怕它太冷了用暖爐烘 它還是生病、還是在老化 風稍微吹一下它就皺了-就掉皮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然後呢一不小心它生病了它不理你了 它生病它躺在那兒了 對不對? 兩隻腳在那兒抖一下、抖一下- (臺語) 抖一下、抖一下不能動了 你看看!背恩如小兒 你一輩子幫忙它啊 一輩子服侍它啊 它一說不爽快-躺在那兒就不理你了 有沒有? 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要好好的訓練它運用它 而不要隨順它的貪染性 因為它背恩於你 你越順它它越背恩 你要訓練它-讓它聽你的話 要這樣 賴居士養仔仔 我不曉得仔仔是你老大呢?-還是你是仔仔的老大? 狗子要訓練 要牠來就來-坐著不要動!牠就是不要動 立正!那就立正-就不要動 是這樣 好!去拿報紙來 牠就咚……去拿報紙來 嘿…牠對你表示那個什麼呢? 我拿來了!給我一點吃的吧 那拿來-好!給牠一點吃的 那你才是牠的主人 不然牠變成你的主人了 牠還是背恩如小兒你要知道-就這樣 懂我意思嗎? 所以說要了解這樣 所以剛剛說物質虛假-愛情感情虛假 現在我們看看我們-錢財虛假 現在我們再看看我們的肉體-也是虛假 它背恩如小兒 結果呢?咱們可不這樣 欸!咱們貪得很啊 貪自身、貪錢財、貪外表 貪感情、貪地位、貪名聲-種種貪 這就虛妄相 現在你看懂了這些-就泯一切相入真諦 所以那是「妄」 現在了知謂之為「真」 所以對妄說真名為真諦 懂嗎? 好!OK 好!這樣子叫真諦者泯一切法 接下來俗諦 啊!這個真諦之後 這個聲聞人一切不了了-他就只知道真諦 所以說能收不能放 是不是? 能捨不能提、不能取 但能捨……泯一切-不建立一切法 那就這個社會-如果大家都這樣子的話 利益眾生的力道就很弱 我們累劫的父母呢 我們就不能入於一切眾生的-夢想當中、妄想當中 去做夢中佛事去度化他們 所以這樣子不是菩薩之道-也不是佛法的究竟覺 因為講真諦是為了-對治凡夫的執著而說的 了解嗎? 它是對治義、它是隨情說 隨眾生之情而說 是對治的 那你不能把對治-對治就是醫病嘛 你不能把醫藥 那個對治醫病-那醫病者為藥 藥不是真理 對不對? 藥不是最究竟的真理 藥是應病與藥 那病除藥就收走了 到岸不用舟 對不對? 過河必須舟-是到岸就不用舟了 過河必須船-到岸不用舟 老人家常常講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現在你已經了解這樣 喔!那眾生是妄 我應該用真諦-空觀來照見、來泯除一切 可是這樣子那泯除一切了 那就家也別顧了 社會的責任也不管了 那麼……建立佛法的幢相 建立大道場利益眾生-你都不幹了 那這又不行 那你都說那是假的嘛-那都緣起的嘛 緣起無自性都是假的-那就別幹了 那哇!那佛法的幢相不立 那佛也不用來利益眾生了嘛-對不對? 佛他自己成佛就不用投胎-來…這個印度再來利益眾生 他不用了!他自己成就就好啦-就入滅就去啦 那眾生暗闇、宇宙暗闇-誰啟以光明啊? 是不是? 所以這個一方面就不了-不能利益眾生 二方面他也不了實相 我們今天講真諦說緣起性 可是我們有如如不動的真如心 所謂的中道實相-法界圓融不思議心體 四明尊者講 法界圓融不思議的心體-它就不能起大用 不能起大用你就不能了知-究竟的什麼呢? 中道實相 哇!結果這樣你只入於-三百由旬 不入寶所 這簡直是入了寶山沒有拿到寶 或者拿的不是完整的寶 所以說這也不行 所以一方面不能大弘法化-建立幢相利益眾生 那更嚴重的是 你根本沒有究竟得到佛的-究竟覺 沒有 所以如果只是真諦-那只能證阿羅漢 那是對治的 視生死如冤家 那厭惱、厭患眾生的煩惱相 所以他要遠離 這多少有一點兒自私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光是真諦泯一切法不夠 所以還要怎麼樣? 立一切法、從空出假-建立一切什麼呢? 利益眾生的幢相 所謂的衛教致身就是這樣來的 衛教致身 而且俗諦者立一切法-看到沒有? 就這個意思 俗諦者立一切法 立一切法 那麼怎麼叫做立一切法呢? 「立」者建立也 一切法者百界-百法界之法也 剛剛說真諦泯一切法-這一切法是什麼法? 是一念三千諸法皆泯 那這裡呢俗諦者立一切法-立百界諸法 其實也是立一念三千的諸法 意思是一樣的 要立就是無一法不立 我們剛剛講真諦 是對眾生的妄想-凡夫眾生妄想而立的 現在對於證阿羅漢的人-只住於真諦而不動 那麼再用什麼?俗諦來調熟他 來發起他的大心 要讓他知道是空而不空-從空要出妙有 如幻如化的建立-利益眾生的幢相 所以說建立百界、十界-一一十 一一界又有十界 所以有百界千如之法-再建立起來 那麼就不妨做水月佛事 不妨做水月佛事 好 不過這是就對治上說啦 如果說你已經-圓解這個道理的人來講 他是不證入阿羅漢的 他不證入阿羅漢 他直接就怎麼樣?-三諦圓融的修 他不是說-我先證得真諦 那麼入阿羅漢道了-阿羅漢果位了 我才來從空出假 不是 是正在觀空的同時就從空出假 就因地上你就三諦齊修了 所以你看智者大師 他是五品弟子位-有人就不懂啊 這叫做什麼? 這是見位是在五品弟子位-見道甚深 他見的理是圓滿的什麼? 是三諦圓融之理 那是阿含人聽都沒聽過的 雖然這五品弟子位沒有所謂的-證阿羅漢果 對他來講根本不要證阿羅漢果 所以在這樣比較來說-他見了甚深的中道實相 可是修-不修斷在真諦的阿羅漢道上 他不證入阿羅漢果位 那有人說那這樣-智者大師證的果位不夠高 這……他不了天臺的教理-才會講出這種話來 對圓教人來講-生死即是涅槃 幹什麼要證得阿羅漢果-去離生死 不能留惑潤生、不能大弘法化 這是不需要的-他不會做這種事 同時呢 他雖然說是五品弟子位-為內凡位 可是那已經伏住了界內的煩惱 伏住了界內的煩惱 那麼對於所謂的證入 他不證入是了解-沒有證入的必要 因為生死如空華-與涅槃為一如 他幹什麼要像阿羅漢一樣-來證入呢? 因此他證得五品弟子位-見的是中道的實相 所見甚深 但他不需要去證入那個-所謂的斷生死的果位去 對他來講生死也不是煩惱 所以不能拿-阿羅漢道的斷位來說的 斷證來看他的成就的 好!那麼這是俗諦立一切 再來呢就中諦 中諦我說了-它是統真、統俗二諦 曰俗諦說-俗諦當中有真諦 那麼呢所以說妙有非有-有真諦 那麼曰真諦-望著真諦來看 真諦是真空-真空非空、真諦中有俗諦 所以說你看看哦 這個真俗二諦對照著看 中諦就是照兩邊而遮兩邊 所以兩邊又不可-但中亦不可得 所以入於中道實相 所以曰真俗二諦來說 它兩邊不可得-真俗二諦皆不可得 所以入為中道二邊不著-不偏於二邊 既不偏於二邊-雙照二邊、又雙遮二邊 那當下呢 中諦-一中一切中 那麼無真無俗而不中 那麼呢真諦-一真一切真、無中無俗而不真 所以舉一諦即是三諦 有這樣子的認知那麼就名為-入為中諦、中道諦 所以它這個是由悟入的 那麼這樣來理解 所以一般來講-天臺是先講真諦、俗諦 最後說中諦 那為什麼在〈始終心要〉-會先說中諦呢? 因為中諦是中道實相之理 一般來講是最為根本 雖然三諦是圓融的-舉一即三 不過仍然以中諦為最究竟 先要說「真」到「俗」-最後才入「中」 那現在為了說理-先把「中」說在前面 那麼這就三諦圓融的內容 三諦的內容是這樣 那是不是要講圓融?-等一下再提 我們先說明 接著要說這三諦之名起之哪裡 從哪裡出來的? 這不是天臺智者大師自己-發明的 它還是有經為證 這仍然是有經為證 好!那麼證在哪裡呢? 出在那個《仁王般若經》-跟什麼? 《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頭 首先呢我們引這個-《仁王般若經》 《仁王般若經》的卷二 卷二呢〈受持品〉-〈受持品〉當中 也就是在《大正藏》第八冊 第八冊的八百三十三頁的-第二欄、中欄那裡 八百三十三頁中欄-的〈受持品〉當中有 〈受持品〉第七有這麼一段話 世諦三昧、真諦三昧、-第一義諦三昧 此三昧王三昧 此三昧王三昧 此三諦三昧是一切三昧王三昧 是一切三昧的王三昧 我再唸一遍 他說啊〈受持品〉上面 世諦三昧、真諦三昧、-第一義諦三昧 此三諦三昧是一切三昧王三昧 他說啊-世諦三昧就俗諦、世俗諦 世俗諦的三昧 「三昧」在一般聲聞經典上講到 「三昧」是定的意思 但是在大乘佛法裡頭-「三昧」是指定慧等持的意思 那麼世諦三昧 其實就是-我們可以講說修什麼呢? 這個假觀 那麼真諦三昧-可以說修這個空觀 那麼呢三昧-定慧等持嘛 那麼呢第一義諦三諦 這三種三昧-就三種觀法、定慧等持之法 此三諦三昧 這三諦的三昧修法 是一切世間三昧之王三昧-的王三昧 就「王」者首也、首也-核心最重要的 領導者的意思 可見一切 一切觀法不離這三諦-的三昧觀法 這是《仁王般若經》 這般若經上就這麼講的啊 這不是智者大師自己造的 真有三諦義啊 所以有人就說 欸…這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這個不一定要用三諦來解 問題是經上明明就有三諦義啊 明明就有三諦義對不對? 好!這是就-《仁王般若經》上面舉三諦 接下來呢 這個《菩薩瓔珞本業經》-也有舉到三諦的名相意涵 讓大家對天臺的教理的基礎-有一個相信 說喔!這個是真的經上有的 這《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佛母品〉 佛母 智慧為佛之母所以叫「佛母」 就智慧品的意思啦 這個不是密宗的講佛母-那個佛母 密宗把它具體化了-我們暫且不表 我們講這裡的佛母是指智慧 「智慧」為一切佛之母 一切佛依智慧而成佛的-是般若智慧 所以說佛母就是智慧品囉 〈佛母品〉第五 也是《大正藏》第五卷-一千零十八頁 一○一八頁的中欄那裡呢-有這麼一段話 佛言 所謂有諦無諦中道第一義諦-是一切諸佛菩薩智母 跟《仁王般若經》講王三昧-不是一樣嗎? 是不是? 它是一切諸佛菩薩之智母 什麼? 什麼是一切諸佛菩薩之智母?-這三諦、這三諦 是諸佛菩薩之智母 所以說三諦為始終之心要-有沒有道理? 有道理 對不對? 諸佛依這三諦成佛 所以說它是佛母 他說所謂有諦 有諦就是俗諦 這個《摩訶止觀》裡頭講到 有諦或曰俗諦、或曰世俗諦 它有提到這樣 就是有諦就是-《摩訶止觀》講的俗諦的意思 有諦 那麼呢無諦 「無」者空也、真也-就是真諦的異名 真諦的異名 智者大師把它用改一個名字-叫作真諦 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這無諦就真諦 「無」無可取、無有真實 一切法緣起性無有真實-名為無諦 那就其實就是真諦 有的地方也寫成空諦、空諦 是這樣 那麼這是無諦 好!中道第一義諦就是中-就中諦 簡單稱為中諦 中道第一義諦 那麼這三諦是一切諸佛菩薩-佛母、智母 智慧之母 一切諸佛菩薩智母-智慧母 是不是? 所以說《菩薩瓔珞本業經》-有提到了三諦了 有沒有看到? 好!他在這個〈佛母品〉第五-當中提到了這個…三諦的名稱 那在下一品-〈因果品〉當中也提到了 也提到了這個三諦的名 他說什麼呢? 在那個一樣《大正藏》的-第五冊 第一千零十九頁的-中間那一欄 〈因果品〉第六那裡提到了 慧有三緣 照有諦 一、照有諦 二、無諦 三、中道第一義諦 啊!你看看…… 智慧所緣之境有三諦-有三個緣 哪三緣呢? 第一叫照有諦 照有諦就是有諦嘛 「有」就是前面的什麼?有諦-就是什麼?俗諦 有諦 生起三觀的智慧-有三個所緣的真理 那第一個就是有諦 叫做照有諦-照見有 所以首先就照有 再來無諦 無諦就是什麼?-泯一切法、空一切法 對不對? 這就是什麼?真諦 是吧 真是對妄說的-泯除嘛 真諦就是無諦 再來三、中道第一義諦啊 諸位!看到了哦 所以說-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也好 在《仁王經》也好 上面都提到了三諦之名 而且意義就跟剛剛說的 統一切法、泯一切法、立一切法-意思基本是一樣 中諦統一切法 其實說中諦統一切法 馬上他就要告訴你-不是中諦統一切法 俗諦、真諦也統一切法 那麼真諦泯一切法 我告訴諸位 其實真諦泯一切法 中諦也泯一切法 俗諦也泯一切法 那麼接著俗諦 俗諦固然立一切法 中諦也立一切法 那麼真諦也立一切法 這樣了解嗎? 那什麼時候才這樣說呢? 下一段就說到了 乙三、總舉融妙 融、融-相即互融 懂嗎? 這個「融」不是說-沒有你、沒有我 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說你跟我的這個……-性能、功能更加的加強的意思 更加的完備的意思 我們呢整合為一 使我們彼此的所含攝的義理-更加的完備、完整叫做「融」 那麼什麼叫做「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就是什麼?微妙精細謂之為「妙」 那麼妙當然有十妙啦 不過這裡講的「妙」是指的說 它更加的什麼呢? 更加的完整、更加的不可思議-更加的微妙 那麼就是什麼?總舉融妙囉 好 他說了四句 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諸位 前面才跟你別釋諦相 一一跟你講中諦者統一切法 很明白吧 那中諦就統一切法了吧 那真諦者泯一切法 那……泯一切法了叫真諦嘛 那麼再來俗諦是立一切法 然後立一切法叫做俗諦嘛 它是三諦宛然而別 有沒有看到?-它各別存在的 它彼此沒什麼關係-宛然而別 可不可以啊? 當然不可以 所以一說完這樣-馬上就要告訴你說 欸!你不可以把它看成-三諦宛然各別 相互立別互不相融 不可以 他馬上接著就一立一破 馬上就破除你錯誤的-隔礙的看法 馬上就說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什麼叫非前後也? 我說中諦-那後面再來真諦、再來俗諦 乃至於我先說真諦、再來俗諦-再來中諦有前後嘍? 不!非前後也 我正說真諦泯一切法的同時 那麼中諦也泯一切法 俗諦也泯一切法 所以一中一切中 那麼呢無一法不中 那麼一俗一切俗-無一法不俗 那麼一真一切真-無一法不真 無一諦不真 所以舉一即是三 你把中諦舉起來它當下具有-真諦跟俗諦的意義 反之真諦舉出-提出真諦 你正在觀真諦的同時-你知道它也統一切法 它固然泯一切法-當下也統一切法、也立一切法 所以你看看-定西老和尚他那侍者跟他講 老和尚啊-病是假的、身體也是假的 你就別再喊慘-別再……唉出聲音來了吧 別再出聲音來喊痛了吧 他就跟他講-哎呀!這病雖然是假的 我這個身是真的-痛可也是真的 你只是入空觀 你沒有就即空、即假、即中 你沒有 我要告訴你-這當下還是假的 還是可以現出種種的作用的 可以生出妙用出來的 你看 所以還是老師厲害喔 雖然生病還是老師厲害 他還是體會了這個真理對吧-是嘛 對不對? 所以說舉一即三 你怎麼可以執取真諦呢? 不可以 真諦、真諦非真諦 真諦即是中諦、即是俗諦 其他二諦亦然 所以非前後舉一即三 諸位啊!了解這樣-才是你用心的方法 你可以說修的時候先去對-這個真諦多修持、多理解 可以 這當然是可以 可是你正在修空觀-入真諦的時候 你同時得知道-它即是俗諦、即是中諦 是這樣 所以可以漸次修-沒問題 可是你也可以不定修-這沒問題 可是舉一你要知三 這樣懂了吧-懂我意思吧? 是這樣 所以說可以漸次修 好!非前後 然後非前後要不然怎麼樣? 它也非造作所得 所以含生本具 含生本具 非造作之所得 因為本具 「具」者是不假造作本然就有 我說這是理體對不對?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我說跟自然外道不一樣-對不對? 自然外道沒有這個理體-是不是? 自然外道只是在因 在事造上面的因果-說它是沒有的 說它是自然這樣沒有因果 這樣錯 但是就理體上來講-含生本具 天然之性德也 還是那句話-含生本具 不是造作所得 所以只怕你當下不承擔 當下承擔即是 哎呀!你參禪修密-你要不懂這個你…… 套一句我們六祖-禪宗六祖的話講 不了本性修法無益 是這樣 對不對? 所以為什麼說古德啊 從民國以來、在民國以前-包括民國初年 欸!叢林裡頭學教-不是學四教就是學五教 那一定要先學這個教法的 你才能夠了知眾生本具之法 你去參禪啦-這個……修密啦、念佛啦 你才不會失去本性嘛 你修法才有益嘛 對不對? 所以中國各宗各派相互資助的-你有沒有注意到? 對不對? 即便他們在究竟理上面-有一點差別 在究竟 但他們互相資助的 現在人沒有啦 他哪裡學四教學五教-他先睡覺 睡完覺了去幹嘛?去亂學教 是這樣子 根本就沒好好的…學四教五教-都沒有 對不對? 聽經-很多都開口亂道 結果這樣你就-那兒學學、這兒學學 然後就以耳朵來代替你的心 哪裡有大德了-咚!跑過去了這樣子 哪裡有什麼樣-咚!跑過去了 你一學沒有會歸處 你去親近大德當然好 親近什麼上師啦、什麼…尊者-那都當然好 禪師當然都好 問題你沒個準則啊 那當然就 六祖大師講-你可要小心啊 不了本性修法無益 了本性不是說要去開悟-是知道這件事 非造作之所得 你有沒有嘛? 去把它挑出來-有沒有嘛? 哎呀!師父我煩煩惱惱-我找不到它 能煩煩惱惱的那也是不可思議-的那一念心在作用 你能懂煩煩惱惱 欸!這就是你的覺性 那你說牠也不懂欸-牠是一條狗 牠也不懂牠只是 牠是一條狗牠懂得趨吉避凶-這也是牠的什麼? 這也是牠的含生本具的這個-三諦覺性在作用 但牠都有 所以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 是這樣來的啦 所以這樣才要吃素嘛 為什麼要吃素? 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那但以妄想分別不能證得 這個意思就回過頭來了嘛 是這樣講的 唉!到底你們聽得懂聽不懂? 實在……講得非常賣力但 所以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那麼呢 從義大師他說了 他說上兩句示三諦融即 三諦相融、舉一即三 非縱橫之殊異 非縱橫什麼? 「非縱」就先由真諦-再來俗諦、再來中諦 不是的 舉一諦即有三諦-當下就是 然而它也是相融的-舉一即三 一空一切空、一假一-不…… 一真一切真、一俗一切俗-這一中一切中 是這樣 它不是三個鼎立-你望著我、我望著你 不前後那就三個鼎立-三個同時在那兒 三個同時在那兒-不是喔 你是你、我是我互相隔礙-這就不對 我說舉一即三是-一當下就有三個 合到一塊、融在一起 懂嗎? 懂嗎? 這叫做「融」哦 我剛剛講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三個擺在那兒 這樣子 不是的 正在空觀的時候-有假觀、有中觀 不是說-現在讓我空觀空完了再說 空完了再來起假觀 這樣不對、這樣不對 空觀當下就有假觀 你懂嗎?是這樣 所以這修法有差別 你譬如說你在夢中-看到一隻老虎 先修空、再修假、再修中的人-他可能這樣修 他說噢!老虎-老虎非真、老虎非真 那不要怕、不要怕 這個時候才說-這老虎可能就是我夢中起來的 那我就跟牠-慢慢離開就好了、慢慢離開 最後說「中」 那麼就說欸!這個老虎-就是我自性中所起 那麼牠不咬人所以我也不要怕 就這樣而已 那如果是三諦圓融的修法呢 夢中一有了老虎了-牠肚子餓了 馬上跳到牠嘴裡頭讓牠咬掉 當場修一場功德-想都別想 當下即空、即假、即中 因為空-所以我身體是空、老虎是空 但雖然是空-老虎有咬人之用 那現在我有餵虎之德 那我馬上下去餵 餵的那一剎那-我跳下去那一剎那 空、有不可得 所以我不假多想馬上就下去 這樣懂嗎? 懂不懂意思啊? 還記不記得我上幾堂課說 如果現在有皇帝要召見我法藏 我去還是不去啊? 我說我當然去 懂嗎? 了解嗎? 當然這個是 當然各有偏重啦 那麼是這個意思 好 那麼我們這一堂課就上到這裡 所以說舉-總舉融妙非造作之所得 那含生本具的 好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