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59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教材第一七三頁 就是元朝 不過在元朝呢要結束之前啦 我想要補充上一堂課 要補充一下 第一個就是說 我上一堂課講到說 元朝平均是五十萬僧尼 我弄錯了 那個是明朝 我告訴各位 不是五十萬是一百萬 號稱一百萬 對!這樣才是正確的 號稱一百萬 那很嚇人的 那個數目是很嚇人的 那麼這第一個事情 那麼第二個事情就是說 這個到了元朝末年-其實它敗就敗在這個 所謂的那個-宗教叛徒的這個結社 那這個它敗 那你知道那為什麼嗎? 因為當然沒有錯 本來在南宋一直就有所謂的-佛教的蓮社、結社這個 可是這種結社因為來自於-民間的自發的組織啊 它好像也沒辦法盡絕 因為它就是宗教行為嘛 可是呢 因為過度的寵信這個喇嘛 然後再來它本身又是-外族的統治 那中國人一直有那種-漢族為主體的這種思惟 再加上你寵信喇嘛到-到這樣子跋扈的情況的話 那當然 我就要用宗教為掩護呢 來對付你這個……外族 跟這樣子喇嘛的這種……跋扈 你看 他要定法律說不能打喇嘛-不能罵喇嘛 顯然很多人打喇嘛、罵喇嘛嘛 不然他幹什麼-要定這種法律咧? 對不對? 那這個你已經看出來了 在漢人一直隱藏著一個-反對喇嘛 乃至於反對蒙古族的這種想法 後來它就運用了這種-結社的方式 運用結社的方式 哦!是這樣 再來第三呢 整個元朝呢 對於這個佛教呢 已經超過了佞佛可描述的 已經到狂信 你知道這個不單純只是來自於-「它就是狂信」這個思惟喔 要知道 北方的民族我說過 它統治人民呢 因為沒有一個主要的政治思想 比如像儒家這種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做為本質 所以它統治 它統治 它本身統治它自己的民族-都很難了 何況它又要統治一個-強大的異民族、漢民族 所以北方的民族 這種游牧民族出身的朝-那個……各朝啊 它有一個很強大的……-特別的樣子就是 絕對的君權主義 絕對的那種君主至上的權力 它用武力來讓我的君權呢-大到……不可抗拒 儒家基本上還要求-帝王有道德為內涵 然後才能夠讓天下文人呢-歸服 就北方的民族來講 它沒有這種包袱 所以說有能耐的人 那你就是什麼? 你就被崇拜、就獨大 那這種獨大呢 跟佛為法王 被絕對在精神上的絕對尊重呢 很接近 所以北方的民族在南北朝時代 其實就已經有了所謂的-「朕是皇帝即是法王」 「現在即是現在佛」這種觀念 所以對於蒙古族的元朝來說呢 它狂信佛教的某一種意義上 無非就是附麗它自己 增上它自己的那種所謂的 所謂的這種……-所謂人王的價值 也就是說我強調了-崇信佛的同時呢 我就把這種情緒隱而為-崇信我自己 所以它也傾向於一種 某種程度的將宗教的意涵 轉化為一種政治的統治意涵 同時也將自己呢-提升到就是現在佛 這樣子的一個地位上來 所以我是現在佛 那管一個國師那是很合理 啊我也賦予一個國師-完全的政治行政能力 這也很合理 我就是佛王嘛、我就是佛咧 這個呢 在中國的漢民族文化裡頭-是不可能的 因為漢民族的文化-它終究要動用的是儒家思惟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沒有這種-「我即是佛」這種觀念 因為佛終究怎麼說-還不是儒家本有的東西 雖然它已經絕對的中國化了 但是它一直被認定為-那就是宗教範疇的 那我要治理國家就要以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朕即是天地、即是道德 它就是用天地、道德的代言人-這種立場 來取代了「我即是佛」-這種立場 但是在內在的本質是一樣的 也就是皇帝即是一種形而上 人民最高的依止的一種-道德跟聖性的所在 所以人王跟神王跟神格 人跟神 這個人格跟神格 在某種義涵上它有一個-輕微的鍊結在那兒 就漢民族來說 它是用儒家的天地君親師-這種思惟來完成的 那麼就外民族來說 它沒有儒家這種思惟啊 那它就藉用佛教 所以它狂信了佛教 它對佛教完全的投入 讓佛教呢 甚至是喇嘛僧-也這麼樣子的狂妄 它可以沒關係-那麼寵信 這內在裡頭是隱藏著 隱藏著的這樣子的精神思惟 這是一種哲思的內涵 諸位這樣了解嗎? 哦!那麼這個呢 是一般的佛史-是講不到這個東西 哦!你要去體會你才會知道 這要補充一下 那麼接下來我們講明朝囉 明朝呢 輕輕帶過了 不必太多 首先你要知道明朝呢 在萬曆年間 這是已經是嗯……明末了 那麼呢有這麼一位進士叫做-謝肇淛 在杭州寫了一個《五雜俎》 哦!《五雜俎》 《五雜俎》卷八內 他對當時的佛教-有這麼一段評論 那麼這評論裡頭說了 今天的釋教殆遍天下 你看看 明朝也是這樣-殆遍天下 那麼呢 就是遍滿天下 那麼呢 琳宇梵宮是盛於黌舍 黌舍就是校舍 那麼呢這個諷誦咒唄-是囂於絃歌 也就是 說念經啊、念咒子聲音呢-多於一般人民唱歌的聲音 上自王宮貴人-是下至婦人女子 每談禪拜佛-是無不灑然色喜者 欸!我覺得這還蠻好的嘛 哈哈!是不是這樣子啊? 大家談起參禪拜佛-很高興的樣子 不過呢這一類人 大犖有二端 這大概有兩類 以下我不唸了 大概就哪兩類 一類就是算是中焉者啦 其實它還有個下焉者就是 貪生怕死 只求現世的好 求神拜佛只求什麼好報 然後呢 這個……求福報這一類 他覺得那是最不足言的下焉者 那有一個中焉者-就是接著他講的這一類 幹嘛呢? 他覺得他自己年老氣衰 今生所做的事情不好 他認知輪迴 所以要修功德補過等等-這一類的 他覺得這個是 這個也真是 就是拿一種佛教當作一種-老年的補救措施 他覺得這類人呢-十佔七、八 那麼有上焉者是什麼? 是屬於那類參禪的人 明朝參禪還是很多哦 參禪念佛這一類人是修學佛法 不過呢 老愛談玄說妙 那麼呢這講求華麗的外-語言的外表 其實「直指人心」他並不了解 是這樣 那這個呢十當中 十份當中佔有二、三 這樣講起來啊 其實這樣講起來 明朝的佛教基本上呢 這民間信仰上也算 也就是說一般民間信仰的情況-比較多就對了 他的說法是這樣 那麼你要說這個人反佛教 也不決然 他後面有這麼一句話 所以說 就說啊 先之所惑 什常七八 後之所惑 百有二三 一百當中有二、三十嘛-這剛剛講的 那其於釋氏宗旨-尚未得其門 況敢窺其堂奧哉! 至於庸愚俗子 貪生畏死 妄意求福-又不足言矣 這個人對佛教是有一點了解的 他也不 他憑他這句話 你可以知道他對佛教-是有一點了解 而且並不盡然否定佛教 所以他才會講說尚未得其門-況敢窺其堂奧 你要知道「堂奧」是一種-尊重之詞 是不是啊? 但是呢他有點執理廢事 他認為說那個老百姓-都嘛是在那兒求福報而已啦 拜拜啦 求福報啦 貪生怕死啦、怕輪迴啦 所以才修一點西方錢啦-之類的這樣子 那參禪就是愛講一些-談玄說妙 你要知道啊 這個固然就他這個 對他一個進士來講 是高級知識分子來講 當然這樣是不足 不過你要知道 對民間信仰來講-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你了解嗎? 不過這個人-並不全然不了解佛教 也不全然對佛教沒有好感 哦!不全然啦、不全然 他這個文字是這樣 那但是呢 這樣子日本人把他引這段話 他也沒做個說明 他就說-啊!你這樣就可以認為 你了解當時明朝-晚明時代的佛教的特點 到底什麼特點啊? 在我們今天用出家人來看的話 其實這不盡然不好啦 只是說向上一著真的是沒有 這裡頭並沒有 他只及於一般的社會性觀察 並沒有談到出家人-到底怎麼樣? 其實看得出來的 看得出來 這明顯的看-這應該是一般的凡夫俗子 呃!一般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的方式 他描述了所謂的……什麼? 釋教殆遍天下 這可見啊 到明朝這佛教還真是興-還真是顯學 還真是顯學 以一個進士立場來看的話 你比如說 你比如說是這……琳宇梵宮-是盛於黌舍 黌舍就學校 一般來講指的是儒家的學校 比那個學校還多 不過本來就比學校還多嘛 到現在還是啊-對不對? 問題就在於-裡頭的出家人不多啊 能夠真正弘揚、修道、-自利利他 那才是重點啊 好!接著 明太祖我們知道 我們朱老先生呢 他本身就是宗教叛-宗教暴徒出身的 他當時拒……抗拒這個元朝 並且因此而能得天下 他也就是運用了白蓮教-轉出來的明教 這樣子的一個……-宗教叛亂集團 以元朝立場來說叫叛亂集團 那麼以叛亂這個事情來講-叫做暴徒 他呢而得天下 那麼他在皇覺寺裡頭當過沙彌 曾經被一個老尼師所帶大 那個老尼師是有一點工夫 那麼就看他呢就說 嗯!這個人以後將來 這個小孩子、小沙彌將來呢 會做天子 一定要小心保護 那不知道真的還假的啦 就曾經有這麼記載啦 不過這位朱洪武還果然呢 得了天下了 以這個宗教的方式得天下的呢 欸!中國歷史當中就這麼一個 就這麼一個 哈哈!就這麼一個 這還真是很少有的孤例 很少有的孤例 因為宗教在中國一向-沒辦法擁有大力量 而他能 不過也因為這樣 讓後來的清朝呢-嚇了個半死 那也影響到我們今天 宗教徒的一個……-跟政治的關係呢 有一點怪異 有一點被控制 也是因為這樣來 因為他是真的是以一個宗教的-宗教的方式呢奪得天下 啊!奪得天下 那麼他呢 他自己是暴徒出身 他很了解呢 宗教暴徒可以呢叛變成為 把他的王朝給推翻 所以他一開始就進行了 呃!第一他當然是信佛的 那信佛但是也不能讓佛教-過度的、過度的膨脹 所以基本上他進行了-所謂的保護政策 同時也透過保護給予監督 你要知道我們不需要人家保護 我們只要平等對待就好 但是你一保護了-他就監督你了啊 那麼呢當然 他也建立了所謂的 將當時元朝有個宣政院 他就改成善世院 後來這個「院」-事實上在元朝才有的名稱 那這個「院」事實上-它代表一種獨立行政的功能 事實上到明朝根本也不可能了 它還是回歸到唐朝以來的-所謂的文官體制之下 俗官管出家人這種概念 所以他因此又把善政院-改成善世院 善世院又 欸!宣政院改成善世院是過渡 真正又改回了什麼?僧錄司 又改成僧錄 你聽這名字就知道 僧人之錄嘛、的紀錄嘛 顯然又是以-記錄出家人的什麼? 出家人的行蹤 出家人的身分 這種記錄跟掌控為主了 又回到唐朝那種 那種儒家根本精神來了 儒家的根本精神來 所以只要是中國人 怪啦?哪怕他是叛徒 他也自然當了皇帝-坐上那個位置啊 好像那個位置自然就會教你-用儒家那一套來治理漢人 那周邊的人自然就會教你這樣 那你馬上就回歸到以儒家思惟-來管理出家人這種角度 又回來了 又回來了 一切又回到了漢人統治的-那個樣子來 然後他甚至於還規定 不能充分守戒的、不通經典的 你就乾脆不要來出家 你不得求度 他顯然也有考核啦 那麼他對女人未滿四十歲 後來更加進一步改成五十歲 那如果不到五十歲呢-你不能出家為尼 那你看都五十歲了 你出家為尼還能幹什麼嘛? 這個就是很不當 不過他自己呢倒是很信佛的 你比如說啦 他請 他呢 欸!這個自己呢-也常常上蔣山 那麼呢這個設齋 那麼呢供僧 並且重用了高僧 重用高僧 那接著呢 他的下一帝叫做惠帝呢 被趕走之後 那就是永樂帝 那麼永樂帝呢 他就重用了一位宰相 這第三任帝啦-永樂帝 那麼叫做道衍 道衍呢這很恐怖 他以一個出家人的身分呢-主導了一次政變 而這政變還是流血的 基本是流血政變 那麼呢就擁戴這個-明成祖永樂帝即位 可是雖然這樣喔 可是他本身-對佛教的修養卻是很好的 他教學天台 那麼呢也參禪 我說過了 從宋代以降就已經講融攝了嘛 所以元代跟明代本來 他教學天台又參禪是很自然的 然後最後歸心淨土 歸心淨土 那對於宋朝末年的-那些儒家謗佛的言論呢 他隔了一個元代呢 沒有完全消失的情況之下 他呢仍然著作這個什麼-言論來駁斥 著作《道餘錄》 《道餘錄》等 這種著來駁斥 所以 欸!他也有護教的概念很強 然後他自己也教學天台-修歸淨土等這樣 然後呢雖然啊 是用被賜以俗人的名字-叫做姚廣孝 不過呢他終身不留頭髮 那麼呢穿著出家衣服 終其一身過著如法如律的-僧侶生活 雖然又被叫在家名字 也做皇太子的老師了 在今天來講算是國師級的 或者是說某種程度-算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最起碼 的院士 或者是院長這一類的 那麼呢對國家政策影響很大 比如說他也參加了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一部-集中國重要文化精髓的 就像清朝的四庫全書一樣 的這永樂大典的這個編纂等 那可見他的學問也很高-也很被重用 所以日本人基本上是稱他-是明初的一個佛教界的高僧 日本人還這樣稱呼他-是這樣 那當然啦 永樂帝本身呢-他也信奉 基本對佛教採取信仰跟支持-的立場 那麼呢在永樂年間 他基本限制全國出家人呢 應該在三萬六千人數目之內 不過呢事實上沒有辦法 出家是個人的自由啦 那麼呢他雖然有所限制呢 但是終究他也信佛 他的宰相本身就道衍呢-就是什麼呢? 就是出家人嘛 所以說他雖然這樣限制 但是沒有真正實行 過了七十年之後的什麼呢? 憲宗 也就第九帝啊 第九任帝啊 甚至於在一年當中-實際發給的戒牒啊 呃!不……不是戒牒-度牒 就能夠出家的人 度牒 一年當中就三十二萬 三十二萬張度牒 那多嚇人啊 一年當中啊 所以說他也試著在早先永樂帝 民初的永樂帝-也想要限制出家人的數目 但事實上也不可能 也不可能 那麼因此出家人還是累累增加 累累增加 喔!是這樣 尤其到了明末的時候呢 朱元璋老先生很怕這個……-宗教叛亂 那他一直控制著嘛 但是事實上他-他這個朝代自己到明末的時候 國庫又空虛了 那麼呢 乾脆呢怎麼講? 這個戒牒-呃!度牒呢 乾脆是用賣的 本來用考試也可以得 用買的是比較少 現在乾脆呢 不管你考不考-通通要買 最後就變成了-買度牒是必然的了 好了!那你既然能賣 那我就來買 那既然大家都可以買得到 那這個時候呢 這個…出家人又擁有某種程度-的逃避兵役的這個可能性 跟免納稅的可能性 我們今天並沒有逃避兵役-對不對? 出家人還是要有兵役的嘛 那麼在那種時代都是可以不用 那就引來了很多的-不當的想法的人 那麼呢作奸犯科的人 買了度牒在佛門裡吃閒飯 所以這個情況就不好 哦所以說今天我們出家人-不應該享有這過多的這種 過多的這種權利 才對 那麼我們目前是沒有 那這樣就對的 是這樣 那一般老百姓呢他信仰只及於-自己內部的什麼呢? 自己內在的這種利益 是這樣 所以你看看 出家人過濫 然後整個朝廷裡頭-對於出家的政策呢 它既又要管-然後又要給你用買的方式 買了 你幾乎拿來買了 換取了出家身分 你就得到了什麼呢? 一個特別的恩寵 這從宋代以降-就一直在發生這種事 他們就是沒有研究佛教史 所以才老幹、老幹一樣的事情 結果呢又引來了一大堆偽濫僧 那這一引來偽濫僧之後 你當然就影響了國家的-人力、財政跟道德軌範 因為你出家的什麼呢 你出家人是社會的精神領導者 思想領導 社會的思想領導 結果你的領導表現得不好 那以當時國家的宣傳能力呢-並沒有那麼好的情況來講 國家的政策的宣導-是不一定大於 佛教僧侶在普遍民間的-這種影響力 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你看看 讓出家的人過度的混濫了之後 你用所謂的特別的好處 引入了太多的-不好的出家人之後 其實對你這社會國家-是有很不好的影響的 很不好影響 很不好影響 那麼這樣子呢 這個整個國家的國力就衰弱 所以說你扶持佛教 讓佛教興盛這是對的 可是現在你又藉用佛教-來買賣這種佛教 拿這種人民出家的權利 做為你買賣的這種-資金的來源的話 那其實你就在傷害了佛教-傷害了宗教 那你傷害了宗教的同時 其實就傷害你自己國家 那麼這個今天不同 今天人民的主要精神思想-受影響來自於媒體 而媒體來自於廣告商業行為 商業行為 所以我們今天人民受到最大殘害 就是一切以利益、消費、-我執、貪愛、顛倒思惟為本 那出家人沒有用的 出家人他自己並沒有擁有-對社會的足夠發言能力 權利是每個人都有啦 但是沒有足夠發言能力 那麼這樣子呢-對社會的風俗文化影響 是絕對沒辦法產生-乃至於百分之一 可是在古代不一樣 古代呢 出家人幾乎就是知識、消息-跟道德、修養、生死、安頓 等等的來源跟依靠處 依靠處 諸位要了解 古代是這樣子 因為沒有所謂公共傳播 那出家人又分布在-每個鄉間地區 他又擁有佛法的知識、修養-等等 當他是好的時候 他就能發揮這種功能 發揮這種功能 但今天即便是好 你也很難發揮這個功能 為什麼? 因為社會的這種網路啦 資訊啦 雜誌啦 報章啦 電視啦 那都太強了 一天二十四小時在那裡轟炸 小孩子是不可能-受到正常、正當的薰陶 人民是不可能受到正當的薰陶 所以這就是(五濁)惡世 這真的是沒辦法 很可怕 是這樣 這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時的讓出家僧團的-這樣子的衰敗 膨脹而衰敗的話 其實對國家之影響-是大於現在好幾倍、好幾倍 喔!要了解 這個是統稱 從唐朝以來一路都是這樣 一直到今天才會有所不一樣 它的因素才不會那麼強烈 好!再來 當時呢 明朝的佛教出現了功過格-這種概念 這種功過格事實上是-早先是從道教裡頭來 就是將道德修養 道教所認知的道德修養 比如說惜字啦、惜紙啦 這個……不婬欲啦、不邪婬啦-這一類的呢 當作是一個人民的功……-具體的功的這種天功 天上的功 能夠生天做官 民間做官死後生天的-這樣子的一個道德 的一種標準跟什麼呢? 跟一種陰德 中國人這種陰德的觀念-從道教裡頭發生的 那麼這種觀念呢 到了明朝的時候呢 雲棲祩宏大師就藉用它這樣 也擬出了屬於佛教立場的-功過格 這裡頭有很多是屬於-本來道教裡就有 他把它引入 然後也把這種功德呢 功勞、修養呢積分 用量化的方式積分 五十功勞、三十功勞、-十功勞 五十過、三十過、十過-這樣來積分 這樣 然後就讓你的修善跟造惡呢 有了明確的量化、數據了 是這樣 喔!這一直影響中國人所謂-積陰德、積功去過的這種觀念 一直影響到今天 這是明朝的時候 那這個你說跟佛教-有什麼關係? 跟佛教 就是說他將佛教原來比較-形而上講修行、道德跟解脫的 現在轉而成為一種-社會所共同認知的道德標準 的修養重點 這裡頭講到解脫的也有 但是他已經先由社會的-一般道德修養做為領先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喔是這樣 那麼這樣 再來 那這樣子好不好? 你不能說他不好 這是一種剛開始你要引入這樣-讓人民呢 能夠先懂得修養道德 然後跟民間的道 佛教也跟民間的道德修養-相結合 甚至於跟道教的這種道德修養-也相結合了 這也就進一步的看到了所謂 宋朝以降的這種……-本身佛教的融合、融攝 再加上儒、釋、道三教的融攝-這種觀念呢 又再進一步的具體化了 在明朝就更具體化了 看到了沒有? OK!那麼接著呢 當時的佛教出現兩種-很不好的狀態 第一就是專門應付趕經懺的人-在明朝呢出現 而且擺明了他是一個系統 那應付僧、火宅僧 他就幾乎公開的可以討老婆 日本這些學者竟然-把他講成「在家僧侶」 那荒唐的語言 哪有? 僧侶就出家-哪有在家僧侶? 這不是的 這就是一種現出家相-的什麼呢? 的……唸經、經懺僧 經懺人物、經懺人物 他根本就不叫出家人 是這樣 他就公然的娶老婆 住在哪裡呢? 住在那大街小巷當中 他自己住 時候到了出來唸經 這有點像現在我們在幾個-大都市裡頭看到的那個什麼? 經懺僧呢很接近 很接近 不過他們 我們台灣現在還好啦 娶妻生子不敢公然啦 還不敢公然 偷偷摸摸是有啦 不敢公然 但是那個時候都是公然的 第二種叫做砧基道人 什麼叫砧基道人呢? 就他基本也算是 怎麼講呢? 他看起來呢 應該是攜家帶眷 不過呢 他形象也是出家人的樣子 那麼專門來做應付什麼呢? 應付這個寺廟裡頭啊 這個……收田賦啦、收租啦-這種動作 那收了租之後呢 可能有一部分 或者是經營寺廟裡的田地啦-怎麼樣 他可能表面看起來像是出家人 可是他明白的-他就是有家室的人 然後他這樣做這種-經濟的運作呢 來幫助這個寺廟的什麼?-的經濟 他就拿寺廟的田地、財產等-去做經營 資金的經營 或者去收租之類 然後呢把收租所得的……-盈利的部分交給寺廟 那當然他也因此要換取-他生活所需 算是一種介於民間跟寺廟-中間的一個 財務管理、經營管理這樣 這叫砧基道人 這個後來到民國初年-仍然還保留這樣 不過他已經用一個-出家人形式來表現 他是個出家人叫做外當家 整天就在寺廟外面-看不到人的 掛名但看不到人 一年大概只回來兩次寺廟 然後把錢交進來 整年都在外面收租 然後他在那個都市裡頭-通通有他的房子 那麼呢 有良心的就自己住 啊沒良心的就是攜家帶眷住 這樣 這砧基道人的東西-其實到民國初年也還有 我師父曾經跟我講過 但他不知道這個名稱 他沒有講出這個名稱 但是意義是一樣 也因為這樣子 再來 再加上呢 出家人過度的多 平均大概都五十萬人 整個明朝大概平均 出家人都保持在五十萬人-這樣子的數目 那這樣再加上賣戒牒啦 龍蛇混雜啦 再加上所謂的結社 從南宋以降-這個結社已經都存在了 那麼結社就良莠不齊啊 白蓮教、白雲宗等-這些結社的人呢 它一直變種、一直變種 然後一直各地一直產生 所以你朱元璋以宗教暴徒出身 那麼你也無法完全禁絕-地方上的所謂的邪教結社 所以中國佛教最後一直有一支 一直有產生這種所謂的這種-邪教的這種結社行為呢 到明朝末年仍然還在 而且它竟造成了民間的-某種程度的動亂 那這個就造成了什麼呢? 這個人民的 呃這個朝廷上面 儒家的有識之士的-奏請了這個什麼? 控制、整頓等等 那麼也就進行了某一些-整頓的動作 比如說禁止再做什麼建醮啦-度僧啦等動作啦 那麼呢 比如說啦 那麼要求呢這個什麼呢? 要求要沙汰、淘汰一些-僧人跟道士等等這樣 還有呢 明代呢 雖然它主要也是信仰漢傳佛教 不過對於 對於這個西藏的佛教呢-喇嘛教 因為蒙古後來-就這樣整個衰微了 那重點還在西藏的喇嘛教-原來的發源地 喇嘛教仍然對他們封國師啦-法王啦等等 在明朝還是繼續進行 這個是 是這樣子 那還有明朝各宗融合 那就更加的 更加的怎麼樣? 更加的進一步了 更加進一步了 那麼在明代啊 本來呢在宋代寺廟 天下的寺廟分成-禪、教跟律三種 那麼禪就是各種修行-祖師禪的這個教下五派 呃!五家七派的禪 那麼「教」呢-就是天台、華嚴啦等等 這是教 那麼呢這個「律」那就律宗 後來到了明朝呢-律宗已經幾乎不見了 那就把 那麼就把律宗這個「律」呢-改成了什麼?改成「教」 那把原來的「教」改成「講」 所以講寺 那麼這講寺就講天台、華嚴、-法相唯識等 以講經說法為主的叫講寺 那麼呢 那教寺呢 教寺就專門趕經懺 瑜伽教叫做教寺 這樣懂嗎? 這明朝改成這樣子 這是天下的寺廟就開始-就變成這樣 那後來呢 這三類的寺廟 各自穿的袈裟顏色也不一樣 可是到了後來呢 連這個也打成一片 大夥兒都一樣了 換句話說各宗也進行得-連衣服的分別也就沒有了 也就更進一步的-互相融攝在一起分不清楚 分不清楚 哦是這樣 那這個進行的動作 一路一直到晚明、清都這樣 最後甚至於連禪宗本身的-五家七派啊 也融合起來了 也不分了 也不分了 它也無法分了 然後臨濟宗也搞不清楚自己-臨濟宗的主旨、宗旨是什麼? 也不太清楚了 啊這過去的事-我們直指這個六祖大師的了 它也不分宗派了-也這樣 所以一直融合、一直融合-融合到後來啊 它原來的那種 那種宗派的那種格局-就完全沒有了 所以到今天的台灣也是這樣 有沒有看到? 所以這一路融攝到底啊 融攝到今天啊 就有其「名」-而少有其「實」的情況 哦!是這樣哦 那當然啦明朝佛教喔 仍然還有可說的地方-原因就出在 雖然說有這麼樣子的一個-一個衰敗的跡象 乃至於有那種……所謂的那種-不當的結社、叛亂組織 宗教的叛亂、暴亂組織 這種結社組織出現 雖然有這樣 但是呢 對於這個佛教的發展來說 因為有明代的四大師-的這個領導 總算在明代呢-也不算繳白卷 像清代這樣子-大部分是以繳白卷的情況存在 那麼呢明代還是有-那就四大師 不過在四大師之前 我們要知道就是說 在明代已經是念佛跟參禪呢-都互不相妨礙了 這個宋代 五代 唐末五代就已經強調念佛-禪、教、淨的融合了 那麼經過宋跟元的這樣子-一路這樣子推動 到了明朝可以說大勢底定了 清朝已經只能照做而已 就大勢底定了 參禪也念佛 哦那麼各宗各教呢 幾乎也都可以參禪 參禪也學學教 都已經融合在那兒 所以說從融攝期-一直到震盪衰退期以來 就沒有什麼新的格局 那麼這明朝基本上-佛教的格局也是這樣 尤其明末的四大師呢 各個都講各宗融合 蕅益大師最後一位 他尤其是集其大成 他自己學天台 可是他說他不做天台的子孫 他要融攝華嚴、唯識-於天台之中 他雖然否定禪-他自己也參禪 早先也參禪 他否定禪-是因為看到禪門衰敗 所以他努力研究戒律 那教理研究天台 那麼修歸淨土 以天台的角度來怎麼樣? 以天台的角度來解釋淨土宗 然後他對密宗也略有研究 然後對唯識也特別的注重 喔是這樣 你看那這樣就 那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唯識 喔!他都涉獵 是這樣 啊著作也非常多 所以這就是最大的明顯 那麼之前有雲棲袾宏大師-他自己學華嚴 那麼呢 學華嚴 那也參禪 那弘揚淨土宗 弘揚淨土宗 所以教學華嚴 那麼修歸淨土 那麼兼及參禪 那麼不但這樣喔 他自己呢 將水陸儀規要再一次的-進行怎麼樣? 進行修 進行這個……修潤的動作 那還有 不只是水陸 他還對焰口、焰口本呢 也進行了某種程度的-修改跟註解 這些都及於所謂的-我們所謂的密宗的東西、內容 你看他就很融攝 所以提倡諸宗融合的-一種新佛教 這個其實你說它是新佛教 那是為什麼? 因為到了宋代 只是意義、概念上融攝 但還沒有把它講成為-佛教就應當這樣 那麼元代呢 基本上就停滯在那兒 各自還是保留 漢傳佛教還是基本延續著-宋代的樣子 到了明朝來 由袾宏大師這樣子 雲棲大師他乾脆就說-我們佛教應該要走向這樣 公開地鼓吹成為一個-各宗融合的這樣的作法 這已經是完全公開-極力的鼓吹了 所以他形成一種新的氣息 新的宗派 也就是沒有宗派的宗派 完全融合的這樣 那這樣同時他也做了功過格-對不對啊? 是這樣的 那麼再來呢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 就像宋朝的大慧宗杲一樣 紫柏真可呢 他也捲入了某一些-政治的政諍當中 也被貶抑到南方 甚至於也不准讓他現出家相 那麼他也用 像不能穿出家衣服的情況之下 他繼續的參禪 繼續的推動《大藏經》的-什麼呢?這個方冊本 也就我們今天所看到-那種方方的 用這樣翻的這種方冊本-的這種推行 這是宋代才開始有 呃!不!這是明代才開始有 宋代開始用印刷-板式印刷 板式印-但是它是卷軸的 或者折疊的 但是到了這個明代來啊 明代來呢 它開始用方冊本 方冊本好帶而且容量大 容量大 它一頁就可以 一面就可以 一張紙就可以兩面了嘛 一張紙就可以兩面這樣子哦 兩面印 這樣他極力的推動這個 他自己也是參禪 那也一樣怎麼樣? 也學華嚴宗 那麼……同時呢也念佛 那推動這個《大藏經》方冊本-的出版 的出版 好!那再來就是憨山德清 第三位大師憨山德清 他仍然呢跟紫柏真可、-雲棲袾宏呢 幾乎都有同門之誼 因為他們都跟辨融大師 華嚴宗的辨融大師呢-的學生 都跟他親近過 所以他們三位幾乎同一時代 稍微有前有後 可以說是同一個時代 憨山德清大師 那麼他呢也是學華嚴出身 也是學華嚴出身的 那也參禪 也是參禪 這三位都參禪也都念佛 那像憨山德清大師甚至於-及於《老莊》、《中庸》的註解 這也又直接影響了蕅益大師呢 蕅益大師有蕅益的四書集解 蕅益解 《四書蕅益解》也是這樣來的 所以這都是已經從-佛教本身的諸宗融合 又進入到了什麼? 進入到了儒、佛融合 它跟道教為什麼不講融合呢? 因為道教喔 說它是 說它有多高的精神涵養 看起來又有點……-這個鬼神信仰 那麼道家又有時候老是會 會糢糊了佛教的這種-這種「佛」的觀念 所以呢我們明末的大師 基本上他寧可願意-跟儒家來結合 因為儒家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樣子的基礎剛剛好-做為佛教解脫的世間基礎 所以佛教特別願意-跟儒家來結合 這樣做為人的修養呢-是很好的、做個基礎 那有人的修養 人天乘圓滿了 再來進行所謂的解脫乘的修養 欸!那就顯得很好 所以到明末四大師來 他們大部分都是跟儒家相結合 唯有比較特別就是-雲棲袾宏呢 就功過格這件事情來講 採取了跟道家某種程度的結合-某種結合 不過也有啦他們 比如印光大師 民國的印光大師-也特別強調什麼呢? 陰騭文這一類的 那這也是道家的東西 不過這個就僅及於幾部經、-幾部書而已 可是儒家 跟儒家的結合呢-你看看 有老莊啦 老莊你說是道家呢-也可以這麼講啦 那麼呢 但是幾乎全面的結合的是儒家 幾乎在全面上的結合 哦道德修養上面的結合 那像老莊主要在精神上面-哲思上面的結合、融合 不是結合啦-融合 是哲思方面 是這樣 那麼像蕅益大師啊 他……我剛已經講了 然後他也推展 他雖然後來離開禪宗 但是他說禪是佛心 那麼呢教是佛語 那麼呢律是佛行 那麼有心、有語、有行-最後歸於淨土 所以他幾乎把各宗-全部融合在一塊 幾乎是八宗融合了 所以日本人尊稱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大思想家 最後一位 我不曉得他是憑什麼意思-講這種話 是這樣 但是日本學者他是這麼認為 他很尊重蕅益大師 但是他卻說那是-中國最後一位大思想家 還不止是宗教家 還大思想家 是這樣 那麼所以說明朝的四大師 某種程度代表著-儒、釋、道三教結合 不止是感情上跟彼此的關係上-這種結合而已 已經進入到了實質上的結合了 比如功過格啦 陰騭文的提倡啦 還有所謂的《四書蕅益解》啦 老莊的佛教的解釋啦等等 這已經實際的進行這種解釋 不過基本上都是-以「佛」為主體的結合 已經進行了這樣 然後再來 相對於宋代以來的-居士弘揚佛法 一直延續到了明朝也總算呢-有了什麼呢? 有了一個繼續繼承的相貌 所以說居士佛教呢 也就非常的興盛 我之前講的明朝的-王陽明啊等人 他們呢 受到了禪宗的這種真如思想的 真心 華嚴、禪宗的真心思想的影響 那麼呢秉承的宋儒學的致良知-這種概念 那麼呢 它就發展為一個 什麼叫做致良知? 原來孔門心法也就-找回你的本來良心這種觀念 顯然在這種狀態之下 儒家對佛教-也就不再那麼排斥了 它也已經接受了佛教 正式的接受佛教的某一些概念-用為它自己所用 所以儒家也進行融合了 是這樣 所以到了清跟民國以來 如果說儒家為主 為主的這些以官僚行政體系-為代表的來對抗佛教 仍然存在 那主要在現實利益上的對抗 以及統治階級的這種-意識的對抗 至於精神方面的對抗來講-已經就顯得少了 應該是從明朝開始-就顯示出這種性格出來 喔是這樣 好!再來就明朝呢-出現了幾位主要的 幾位不錯的在家人啦 像袁宏道啦 那麼像心泰啦 那屠隆啦 還有胡敬齋啦等這樣子的人 寫了不少的一些-佛教的通俗弘化書 這也是以前沒有的 這算是明朝比較特別的 以前學佛你就是從經典、-從師父們這樣子聽聞這樣來 沒有說專門在經典、律典、-論典之外有所謂佛教通俗書 那現在就不同了 它就開始有很多的佛教-專門的佛教通俗的介紹書 都由居士來寫 由居士來寫 那麼這樣子 那同時呢 當然啦 當時仍然有-多少還有排佛的儒家 那這個時候呢 也有一些居士起而為文呢-來給予反對 像胡敬齋我剛講的 那個詹陵、羅整庵 還有曹瑞-呃!曹端等人啊 這些人呢 他們的排佛論出現 所以就有心泰、屠隆等人呢-來反駁他們 來反駁他們 是這樣 那個時候因此呢 為了這樣情況要跟儒學 還有明朝呢 開始已經有利瑪竇這一類的人-來到中國之後 西方之學引入了 所以明朝的出家人-就開始漸漸有一種觀念 就是說你不能夠只研究佛典 你面對佛教的復興存亡 你還要呢 適當的通外學 如果僧而不兼外學是什麼?-懶且愚不博 儒而不究佛典是庸而僻不通 就有這種觀念出現 就有這種觀念出現 這在以前也是沒有的 那最後是明朝呢 有四部藏經的印刷流通 這也是其中當然包括了這個-紫柏真可大師的那個萬曆版 這樣流通 啊明代呢的史籍 還有圖畫書 一般的弘化的圖畫書 用圖畫來表示佛法-來通俗弘法的 還有僧傳 還有佛法的概論書等等 這一類的 很平民化的 還有融攝儒、釋、道 或融攝各宗的這種……-混融性的這種佛教 不偏於一宗一派的這種-通俗性的佛法介紹書呢 在明代就出現了非常多 那麼也就為清代到民國以來 這種佛教進一步的-普及於民間呢 做了一個伏筆 然而它進一步普及到民間 跟民間的商人相結合之後 出家人反而在政治-或者在高級知識分子 這一邊的影響力呢 相對於古代-欸!就減少了 尤其在帝王這邊的影響力-也就相對減少 所以說一邊得、一邊就失 最好還是兩邊都有才好 不過明朝已經進行-更加的普及化 到了清朝的時候-你就看到它確實普及化 然而也受到帝王的壓制之後呢 它就種下了-更進一步衰弱的因素了 那這個我們下一堂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