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53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教材-第九章第一百零一頁 就談到了這個禪宗傳到六祖-的時候呢 這所謂的六祖-一般我們所認知的六祖 這是南宗禪 所謂南頓北漸的這個南宗禪-的這個的說法 在北宗禪呢就是-就是說 這個到弘忍大師是五祖-這是沒問題 弘忍大師座下呢-有位首座和尚呢 那麼就是所謂的神秀 神秀呢 一般來講他 在他五十歲 這個來親近這個 弘忍大師之前呢 他就已經精通了儒、釋、道-這三教的教理 並且經過了六年的修行-也是學者 那麼所以被弘忍推為-門下七百人當中的上座 上座和尚 那同時他也受到武則天的-這個禮遇 那是之後的事 那麼這就是神秀 神秀呢-他著有這個《觀心論》一卷 他主張說這個觀心-是為最重要的 所以說這個觀心為修行的-最重要這種……思想呢 其實就是道信跟弘忍 他一貫 四祖跟五祖一貫的-這種坐禪的思想 而且呢 在這個大乘五方便門當中-這一卷 他所註的這一卷疏當中呢 也可以看到他裡頭-有頓悟的思想 所以一般來講我們說北宗禪-是漸悟 這並不是這樣 是說北宗禪因為呢 他會告訴你一些教理的道理 他告訴你要循序漸進-的去理解這些道理 那麼呢 最後正參禪的時候-就捨離這些道理來參 而這些就被認知為那是一種 那是一種漸教、漸悟的方法 可見他還是研究《楞伽經》的 從《楞伽師資記》裡頭-那麼他就算是七祖 那麼再往下 還有二-還有第八祖 的那個祖師 通通是研究《楞伽經》 那麼這個同時也提到了-這個弘忍門下呢 這個有慧能大師 這《楞伽師資記》裡頭-有提到這樣 不過呢 並沒有什麼太特別提他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北宗的人的看法 那也可以啦 不過至少你可以看出來 這是以研究《楞伽經》 做為它禪宗系譜的一個-主要的攝則 主要的依據的 那我們再倒過來再看 那六祖難道就不識字嗎? 哪裡是這樣子的 他說啊 事實上經考據的結果-我們發現說六祖在這個什麼呢 在所謂的聽到人家唸那個-《金剛經》而有悟之前啊 他就已經親近過《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 《觀無量壽經》、《法華經》-《涅槃經》、《菩薩戒》等經 他都已經怎麼樣? 已經接觸了 你想喔 一個完全都不懂 不懂教理也不懂字的人來講 你說他能聽這麼多經啊 他哪聽得下去啊?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說呢 像這一些-通通把六祖過度的神化為 好像他是突然間蹦出來-開悟的人似的 哦!那教理也可以完全都不用 他就天生就是聽個《金剛經》-就能夠就悟了 那就可以了 所以後代多少人啊他就這樣 經也不聽、教也不學-戒也不修 然後就妄想著哪一天-突然間他開悟 也要去跟著坐禪啦-去跟著幹咯 好像這樣天下-就像是我就是修行人 老是這種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到了民國初年的時候呢 太虛大師說-這些人再坐禪下去啊會 會亡國滅教 他為什麼講這樣的話? 我剛開始我也覺得-也太嚴重了吧 參禪有什麼不對? 後來你慢慢的你研究多了-你觀察多了 然後你也去看那些-所謂的學禪的人 後來你再看現在的大陸-那些他們在坐禪在幹什麼? 那你就會知道 那我也曾經有一陣子看到-韓國人跑到台灣來坐禪 我也去看 我也去觀察他們怎麼坐禪? 那你就知道 原來他說那個話啊-有道理 是有他的道理的 這都末流禪 然後你看看 蕅益大師那麼樣子的-對禪有意見 明末幾乎 明末的四大師幾乎都對-後來都對禪宗有意見 為什麼? 所以說今天我們要恢復禪法 不能再這樣子-死抱著這個……抱殘守缺 要、要重新恢復一下 你看!光從六祖本身的境界-你來看 人家他老人家本身就學了-各種經教 哦固然說不是什麼哪一門、-哪一宗、哪一派 對教理他是有聽聞的啦 不是不學的啦 這一點務必要了解 這一點我們又恢復-我們又可以釐清一些事情 再來《六祖壇經》 今天所看到《六祖壇經》-有一點……很神話的樣子其實 在出土的 更早的 敦煌出土更早的這壇經-的譯本當中 根本是很樸素的 他老人家所說的內容 其實是很單純的 並沒有那麼大堆-像傳記一樣的內容 乃至被追殺這樣子的概念 並沒有 好!不過不論如何啦 他是南宗禪的一個-重要的建設者 跟發起的根源是沒錯的 因為從六祖之下出了青原行思-還有呢 南嶽懷讓 還有呢 這個神會 荷澤神會 那麼這個荷澤神會 青原行思跟南嶽懷讓這沒問題 青原行思後來呢 他的派下就出生-就出了什麼? 雲門文偃 那麼開啟了雲門宗 也出了一位清涼文益 開了 開創了法眼宗 開創了法眼宗 這是青原行思派下 經由他的弟子 青原行思的弟子是石頭希遷 石頭希遷再往下傳 往下一路傳呢 就開啟了雲門宗跟所謂法眼宗 那另外三宗呢? 那就是由南嶽懷讓 南嶽懷讓傳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傳百 這個百丈懷海 就百丈山的懷海 那從百丈之後-那就有什麼呢? 溈山靈祐 還有仰山慧寂 所以就成立了什麼?溈仰宗 那麼呢還有黃檗希運的弟子呢 這也是百丈-百丈弟子的黃檗希運 的弟子出了一個臨濟義玄 那就開出了臨濟宗 那再來呢 又有這個藥山惟儼的系下呢 又開出了洞山-出了洞山良价 還有他的弟子曹山本寂 因此就創立了曹洞宗 這都陸續的這樣建立各宗 這樣就禪宗的五 南宗禪的什麼呢 這個五家 五家 到了這個宋代的時候-又從臨濟宗 臨濟宗人太龐大了 又出了兩派 就黃龍派跟楊岐-楊岐派 楊岐派 所以說五家七派 這七派就是又從這個-臨濟宗再分出 其實系、旁支很多 不過不久 這五家看起來比較早-而且堅固 比較早而且堅固 當然最後……就臨濟宗呢 一路傳到現在是最那個 在韓國的時候他們叫曹溪宗 他們直接直承這個-直接以這個六祖的曹溪為名 叫做曹溪宗 是這樣 所以慧能門下 主要就出了青原行思跟這個-南嶽懷讓兩位大師 那麼慧能大師呢 是不是他自己就叫做六祖呢? 其實 那主要就是他有一個弟子-叫做神會 不是神秀啊-不要弄錯 神會 神會他自己呢-住在洛陽的荷澤寺 所謂荷澤神會 那麼呢他老人家呢 當時北宗禪-因為受到武則天的尊重 我上堂課不是講了嗎? 神秀有沒有? 神秀跟他的師父 跟神會的師父 也就是所謂的-這個慧能是同一輩的嘛 然後他到北方去-是因為被武則天所敬奉 然後請到北方去 所以北方整個洛陽一帶-長安洛陽啊 這個北宗禪是很興 主要以《楞伽》印心 那麼這位神會呢 是學的是慧能大師-所謂的頓悟禪啊 那麼以《金剛經》印心 那他又在洛陽 哇!剛好跟那個強勢的這個-神秀大師的北宗禪相撞 那麼對神會來講呢 可以說是相近而相斥 所以這個時候啊 神會就在語言跟文字當中 竟對他的師伯啊-也就是神秀的這個系統的 開始做一些不當的說法 乃至於排擠 強烈的語句排擠-並且說他那個是旁支 說那個是旁支 而且漸修法門不是我禪宗正統 南宗正統是頓悟法門 那我師父呢-慧能大師才是真正的繼承者 並且也建立了所謂六祖 然後在他們這是第七代-這樣子的觀念 那麼這個時候呢 其實北宗禪還是很強盛的 因此北宗禪跟這個南宗禪 就在洛陽這一帶-就有了一些語言上的鬥爭 那麼彼此也有些-好像說誰是正統這樣諍論 可是慢慢的呢 南宗禪因為還有青原行思-南嶽懷讓這兩大系統 在南方啊-大大的興起、興盛 他們的法緣非常的廣 所以從南方慢慢的及於北方 而北方的北宗禪呢-因為受到帝王的……尊崇啊 欸!你看看又是這樣 無論是華嚴宗 還是這北宗禪 還是這個……唯識宗 通通是受到帝王的尊重 然而也就是因為尊重-結果使得它自己的戰 戰鬥力跟生存力就減弱 慢慢的北宗禪也沒落了 所以就歷史上來說北宗禪-並不能夠說它不是正統 然而 神會大師呢 他因為愛護自己的師父-的教法 那麼、那麼呢 不得不對這個北宗禪-進行了批判 啊這一批判的結果 並不一定當時就讓北宗禪衰弱 然而北宗禪法呢 終究在於帝王的呵護之下呢 這種……民間的力量-就相對小了 就及於只專注在帝王這一邊的-王宮權貴這邊的弘揚 民間的力量相對就少 所以他跟後來的佛弟子、-出家人的接觸相對就少 因此弟子也就少-活動也就小 而且及於只局限在北方 那麼南方呢 因為這個慧能大師門下-幾位大弟子呢 真的是弘法善巧方便 然後呢 這個道德也非常受到帝-當時人的景仰 這一弘揚就大起來了 而且就在民間 民間力量大 那整個他的禪法流通起來了 北宗禪就這樣削弱了 就這樣削弱下去 當然我們今後再談禪宗 通通是談六祖以下的這些禪 幾乎六祖以前也不再談了 真的是這樣 真的是這樣 真的是這樣子 那今天我們再來看要恢復禪法-應該 應該以六祖為一個-至少要以六祖為開始 看看六祖是怎麼樣子的禪法 以及六祖之前他所受的禪法-是什麼? 反倒是這個呢-比較容易讓人有門路可循 有門路可循 是這樣 好!那麼這是這樣 接著呢 這個南嶽懷讓 慧能大師下面的南嶽懷讓-傳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 就馬祖道一這個時候-就正式的建立叢林 其實這是他的師父的師父-就是師公 師祖 所謂的這個道信禪師呢 四祖道信禪師-就已經有做的事了 那麼他正式的建立叢林 那麼把它-把它比較怎麼樣? 正式檯面化 檯面化的建立叢林 然後呢 建立叢林之後 馬祖傳給百丈懷海 他在百丈山也建立-再次的建立叢林的時候 他為了管理這些住持眾 教化這住持眾 他就完全的捨棄了-戒律裡頭所說的這些內容 或者有參考啦 但是他建立了一個純粹-以中國的民俗 還有倫理觀念 以及當時修行的需要-等等為主的 所謂的百丈清規 百丈山的清規 這個清規呢 幾幾乎乎呢 凌駕了大小乘的戒律 他就這樣講 他說這個清規就是-住在這裡的人就是要守的 他已經不再談大小乘戒律 就是守清規 那麼清規如果沒做好咧 如果我有所-如果有所違犯咧? 這個清規達到什麼目的? 內在裡頭修行 對外的話他可以怎麼樣? 比如說耕種啦、營運啦 寺院的營運啦等等啦 欸!他都有所規定 同時呢 他建立這個叢林呢-也很特別 不建佛殿 只有法堂 只有禪堂 這一類的 這也是在當時受到批評的 然後再加上他又自己建立清規 這個清規呢 幾乎又凌駕了大小乘戒律 喔!那這也是為當時人啊-哎呀!實在有點搖頭的 所以在當時百丈立清規啊 這件事情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受到一些 一些諍論的 一些諍論的 可是今天只要禪宗門下的人 講到清規就肅然起敬 那就 我要告訴、我要說明的是 這個清規已經不再是-百丈清規的清規了 這個清規是宋代之後呢 又經由一些極大的改造 加入了很多帝制的思想進去 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百丈清規了 這第一 雖然還名為百丈清規-甚至還有名為百丈清規 已經不是它的原樣了 這裡頭充滿了很多帝制的思惟 很多封建的思惟 跟皇帝思想這樣 簡直一個寺廟裡頭-就是一個小帝國一樣 這種觀念 這個或許在那個時代不得不 但是今天實在有需要去經由-適當的注意啊 我沒有說它完全不好 還是有好的還是多 好的絕對還是多 但是不同的時代-總是要有不一樣的內容了啦 這第一 第二 欸!清規是一回事哦 清規與佛的戒律相違的話 清規要修正哦 這不能夠佛的戒律要修正 這樣子這樣搞下去就變成 變成這個……捨末為本-呃!捨本逐末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當然不行 所以我出家的時候 我常常看到很多道場 談清規倒背如流 好像什麼都是清規為重 講戒律一小、一法不知 我就說這個就是什麼? 有家法、沒有國法 佛的戒律重於一切 你怎麼只知道清規 何況這清規還是-他自己定的、自己想的 有的還根本不是-真正的所謂百丈清規的內容 對不對? 好!那個時候百丈立清規 不過你看看哦 這裡頭就有講到 他說啊 如果有人觸犯了生活軌範-便用柱杖杖之 集合大眾燒卻其衣缽道具之後 由偏門將之驅逐出去 哇!這是這……未免 這未免私立刑罰了吧 那你說真的會這樣嗎? 這首先我們當然也稍微懷疑啊 既然百丈清規已經不在了 這日本人憑什麼說-這就是百丈清規的內容呢? 但是他是說 他是說有一些清規的條文 後來留在什麼呢? 後來留在某一些 某一些「禪門規式」的-那個文字裡頭 所以他認為那個就是-百丈清規的內容 這第一 第二 不管那是不是百丈清規 我所知道的 我師父曾經告訴我-他說啊 以前在叢林裡頭有誰犯戒了-犯錯了怎麼樣 就把那個人的所有衣服-全部拿來 真的是照這樣說的那樣哦 到我師父那一代還這樣 換句話說就民國初年 還這樣哦 把他衣服都拿來哦 然後摺好 都摺好 然後攤開來 在大殿當中集大眾 然後由那個知客師父 找一位看是照客 二知客還三知客 不是大知客做 二知客、三知客還是怎麼樣?-四知客 去拿一根 從知客室裡拿出來一根鐵棒 前面尖尖的去燒炭 燒到火紅 然後把他的衣服-從上面到下面這樣一路串到底 把他的衣服全部穿破 從今而後他再穿這個衣服 人家看到他破一個洞-就知道他是被叢林裡擯出 他 天下叢林無他立錐之地 真的是這樣 真的是這樣 那麼確實有這種杖罰之事 然後在叢林裡啊 那個顯公和尚跟我講說 你上殿哪 合掌沒合好 站沒站好 嘴巴沒出大聲 你試看看 不到三分鐘 你耳瓜子就有人來賞你一個 而且是很大聲-啪!的一聲 是這樣 非常凶悍 至於說犯錯了 那個打屁股-用大板子打屁股 那更不在話下 驅逐出境也確實是這樣-驅逐 這一驅逐了 各山大叢林的道場通通被通告 你都沒得去 不過當時喔 民風比較刁蠻啦 有可能大家的知識水平比較低 有一些人真的很難……制伏 有可能需要這樣 我覺得這……你要看看今天 這個某一種情況 你去看一看你就知道 有些偏僻之處-那民風非常刁蠻 他來出家也是-一副很刁鑽的那樣子 或許真的需要這樣-也說不定啦 不過在今天台灣這樣想起來-就有一點好像太過了一點 不過時代不同 我們不要輕易 我們可以說我們不做 但我們不能輕易的批評 是這樣 他不這樣子-他沒辦法治理那個道場 是不是? 不過你就可以看出來 就律上來說是絕對沒這回事 律上是不容許出家人打人的 哪怕你是師父-也不容許隨便打人 喔!是這樣 當然小沙彌的教育是另當別論 我是指比丘對比丘之間啦 是這樣 不然搏比丘有小過失 好!那麼這是這個觀念 這是禪宗 講到這兒 好!我們過來就是-唐代佛教的第四了 就法相宗跟密宗 這裡頭其實沒什麼可以說的 都是一些……歷史的記載啦 我們簡易的這樣帶過去就可以 法相宗其實是發源在 法相宗其實就是唯識宗 它是發源於印度的瑜伽行派-的人 為什麼呢? 為什麼是瑜伽? 什麼是瑜伽呢? 瑜伽就是相應 yoga相應 那又什麼叫相應呢? 我告訴諸位 瑜伽行派特重禪修 特重禪修 它是從禪修當中觀察內心 將自己的內心與法來求相應 那為了要跟正式的 要跟解脫的佛法相應 它要善於觀察內心的種種相 所以它對於心的種種煩惱相-就有了特別的精細的解說 這就形成了法相宗 所以唯識宗為什麼又叫法相? 因為法之「相」要分辨清楚 所以有百法 五位百法這種分別 所以你內心裡頭的煩惱、清淨 有為、無為的這各種心的-心的什麼呢? 想法、念頭 有主、有從 所謂心王、心所 有主、有從 那麼呢 那麼有善、有惡 有煩惱相應的 有清淨心相應的 有解脫相應的 這種種的法的名稱-要給予明確的界定 那你明確界定清楚了 你真正在禪修當中-每觀察一念心 你就能知道-這一念心是哪一個法 哪一個法相應 是該留取 是該增上-還是應該轉化? 你就能夠清楚 所以這就是瑜伽行派 它注重禪修-因此它就更注重內心的觀察 注重內心的觀察相對裡頭-注重於所謂的心法的解釋 所以心王、心所、心所法-煩惱、相應 等等這樣子的五位百法呢 乃至於還有七十五法 或者是百法 這個是分類不同、深淺不同 這種分法也就出現 這個是從這個-彌勒菩薩所造的這個論 然後再無著菩薩再依它-再造《攝大乘論》 《顯揚聖教論》等 然後高揚這個什麼呢?這個 就高舉這個唯識的奧義 從這些內容當中 他在修這個禪定的法門-他了解一切法皆依於心所生 那麼心的善與惡 這就要 不但要認識清楚 同時也要了解萬法唯識 因此要轉識成智 這是修行的成佛的方法 修行成佛的方法 那麼因此要轉這個-前六識為妙觀察智啊 第七末那識要轉成成所作智啊 那麼呢這個……末那-阿賴耶識呢 是有覆-有覆有藏的 要把它轉成大圓鏡智 就轉那個妄想之識-成為清淨之智 那麼什麼是妄想之識? 一一的法相給予說明 所以又叫法相宗 其實它的本質是唯識 萬法唯識 這個就是唯識宗 那麼呢 這個主要是無著菩薩-跟世親菩薩 世親菩薩又撰寫了-《唯識二十頌》 跟《唯識三十頌》 那麼 那麼呢 大成了唯識學的主要教理 它是很簡易的三十-三十頌 三十乘以四 一百二十句而已 這一百二十句 將主要的唯識的教理-全部怎麼樣? 結合在中間 那這個唯識學在南北朝的時候-就傳譯到中國 北方有菩提流支跟勒那摩提 在南方有真諦 各別翻譯了唯識學的教典 因此也產生了《十地經論》-和《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是真諦所譯的 他中國四大譯師之一-所譯的 還有那爛陀寺-跟戒賢論師學習的 換句話說-也就是玄奘三藏的同學啦 的中印度人的什麼呢?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這一位大德 在唐太宗真觀元年呢 早於這個……什麼? 這個……玄奘大師來到-回到長安來 那麼傳譯了清辨的什麼?-《般若燈論釋》 這都是唯識學的不同系統-的什麼呢?的論典 以及無著的《大乘莊嚴經論》 這都是重要的唯識論疏 那麼還有呢-去印度留學回來玄奘大師呢 他也一樣跟戒賢論師學習 因此也傳受了戒賢論師-這一系統的無著世親的唯識學 唯識學跟俱舍學 啊因為俱舍-它有很重要的法相內容 所以後來呢他就 學唯識的人也學-都會學《俱舍論》 可是為了專精 所以結果唯識學的是唯識宗 那麼呢 《俱舍論》的是俱舍宗 就出現了一個俱舍宗跟唯識宗 在唐朝出現 由他來出現這兩宗 那都是玄奘大師的弟子呢-所分張、開展開來的 那麼玄奘大師-我想大家很了解 他呢小時候出家 那麼經過考試之後出家 那麼出家之後呢 他學了很多-屬於唯識有關的經論 你比如說《涅槃經》 毘曇、攝論、成實論-俱舍論等這些論 那麼可是他又覺得這些說法-不太一樣 你比如說真諦三藏所譯的攝-攝論呢他就立第九識 立第九識 那麼像這種觀念呢 他覺得嗯?-好像各地方的說法都不太一樣 他就覺得很困惑 他想要 想要去找那《阿毘達磨論》啦 還有唯識學的原典-來好好研究一下 加以考察 所以在貞觀三年的時候 那個時候其實已經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呢-已經來到長安了 那麼他呢 他覺得還是應該出國去找原典 所以他幾次都沒成功 後來偷偷跑出去 那麼成功了 沿著新疆的北岸呢、北路呢-一直到了所謂的什麼? 西土耳其斯坦 就是現在的土耳其 然後再到阿富汗一帶 那這就屬於中央亞細亞這一帶 過了中央亞細亞了 到了這個阿富汗-這中亞 然後呢 之後又再繞回來往南 往它的東南呢 再走到那爛陀寺 到印度到那爛陀寺 那麼那爛陀寺親近戒賢論師 戒賢論師據說當時一百零六歲 那麼學習《瑜伽》、《顯揚論》 還有呢 《毘婆沙》 《大毘婆沙論》 還有《俱舍論》等等 還有以及護法-這一系統的唯識學 你要知道唯識學後來分成十派 清辨是一派 護法也是一派 這兩派都很重要的-這兩派 像西藏就傳清辨的那一派 很、很廣 那麼在中國主要是唯 主要是玄奘大師傳護法的-這一派的唯識學 那回來總共經歷了印度十七年 同時他回來的時候 帶回大、小乘、因明等經論-那就別說了 他竟然還帶了外道哲學書 可見玄奘大師當時也 普遍涉獵了一些外道的書 這些外道書可能就是-有關於五明之類的啦 語言學啦 天文、算術啦 醫術啦 星相啦 這一類的 還有卜筮啦這一類的書 但是後來有沒有翻譯? 顯然沒有翻譯 然後就丟了 可惜(台語) 實在很可惜啊 很可惜 那受到朝野人士的歡迎 我說過了 中國當時的這一些大德呢-到西方去取得這些原典回來 沒有保留下來-實在是非常非常可惜 對中國的文明呢 有很大的損害 因為翻譯固然非常好 翻譯了因此被研究了-能夠廣普羅大眾 可是原典的研究相對在中國-就一直 在中國的佛教界就一直比較少 這確實是 不過如果以解脫來說-那並不重要 但是以後來需要怎麼樣? 需要再更深入理解佛法 因為去佛時遙啊-佛法混淆了之後 那麼呢有需要-再理解教理的內容 那原典的存在跟研究如果一直-有人傳承下來那會更好 那麼這個呢 這就是玄奘大師帶回了-這麼多的經典啦 那麼玄奘大師呢 回來是四十四歲 那麼唐太宗很高興呢 就將他先安置在弘福寺 接著呢 就為他建了一個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 建好了之後呢並請他去 到大慈恩寺那兒住持為上座 那麼進行翻譯 直到呢 他圓寂 在高宗圓寂 在唐高宗圓寂的二十年為止啊 他的很多弟子呢 翻譯了很多的經典 主要是《大般若經》六百卷 《瑜伽師地論》的百-百卷 還有《大毘婆沙論》二百卷 還有《俱舍論》、《成唯識論》 以及《攝大乘論》等等 共譯出經典七十六部-千三百四十七卷 千三百四十七卷 一千三百四十七卷 相當的多 這樣 那麼他把他所學的新佛教-新譯的東西 全部傳到了中國來 而且這是奉唐太宗之命 以國家的事業來經營的 所以說當時的非常多的-達官顯貴、名僧 包括什麼呢? 包括這個道宣律師等人 這種……很有學問的出家人-通通加入了翻譯的行列 加入了翻譯的行列 那麼呢翻譯那麼多的經典 原典消失 但總算呢漢文經典流傳下來了 總算是可以彌補這些原典-消失的這個遺憾 而且這裡頭講了一段話很重要 他說在弘福寺的時候 譯出了這個《瑜伽師地論》-的時候呢 唐太宗為他製了-〈三藏聖教序〉 那麼皇太子呢 也是之後的高宗啦 又製了〈述聖記〉等 其受重視於太宗跟高祖的程度-可見一斑 諸位啊 這當時的皇帝啊 固然他講求中央統一 也管理你佛教管得很嚴 但同時呢-他對於你宗教呢 還算真有一種投入感 還有一種隨喜感 是這樣 這當然也算稍堪安慰啦 稍堪安慰 這也很難得 那好啦我們大家都知道-玄奘大師的翻譯呢 是忠於原典 文字上並沒有優美得-像鳩摩羅什大師那樣 但是他忠於原典 那麼這個是他的特色 可以拿來跟舊譯呢相比對了解 像比如說《彌陀經》啦 《彌陀經》這樣子的經典呢-都可以 《法華經》啦、《般若經》啦 這些都是足以來-跟舊譯來做比對的 有時候是舊譯比較不好懂-新譯好懂 有時候是新譯不好懂-舊譯好懂 可以互相比對理解 那大體是這樣 再來就窺基大師 窺基大師 唐玄奘大師門下有相當多的人 那麼主要就是窺基、圓測、-普光、法寶、神泰、靖邁、 慧立等人啊 那麼其中呢-窺基大師是首座弟子 窺基大師有這麼一個故事-就是說 那是玄奘大師西遊的時候呢 西域取經的時候 在這個西去取經 在西域的山裡、山洞裡頭呢 看到了一個修行人 他把他叫醒的時候才知道說-原來他是 他是迦葉佛時代的出家人 深入禪定當中-入滅盡定 然後要等待什麼呢? 等待釋迦佛出世 就等過頭了 沒有鬧鐘把他吵醒 等過頭了 等到這個玄奘大師來-把他叫醒 才跟他講說 你這等過頭了啦 釋迦佛入滅千多年了 那他說-那好!那我再等 我等下一尊佛-彌勒佛降生 那別等了啦 我打算呢西域取經 然後呢到印度取經-回來大弘法化 你呢 就早一點去投胎吧 跟我一起弘揚 據說就是窺基大師 窺基大師 那麼 窺基大師也跟 因為一起都在翻譯經典 所以也跟道宣律師相熟稔 那麼呢也有一個故事說-他去看道宣律師 結果道宣律師那時候七十多歲 那麼天人已經送供 可是窺基大師一去 天人就不送供 後來隔天呢 窺 本來這個道宣律師要拿-天人的飯來請這個窺基大師的 結果兩個人都一起沒吃飯-餓了肚子 隔天呢 這個道宣律師就問天人說 你們昨天怎麼沒來送飯咧? 天人說我有來啊 宅急便送不進來啊 為什麼? 因為戒備森嚴啊 都是一些菩薩啦、鬼、天神-在戒備 為什麼? 因為窺基大師是個大菩薩 他所到之處都有那個-天神來衛護 啊我們這小天人進不來 有這個事情 所以窺基大師號稱是三車和尚 就他要出家 玄奘大師去他家裡化緣 他爸爸是大將軍 所以家裡很有錢 那窺基大師說要出家說-我要有三車的東西跟我去 一車是食物 一車是經典 一車好像是女人還是什麼? 說要三車跟著我去 那我才出家 你不要笑啊 你以為說-喔!這樣出家很好 我也要跟著學 不是的 那就是菩薩示現啦-菩薩示現 這就這樣 好!那麼呢窺基大師呢-就不談了 你看他的文字很樸素 學問很紮實 你可以看出這個人是這樣 他也 他也寫了淨土宗 關於阿彌陀佛助念 關於《阿彌陀經》的註解-他也寫了 他也對淨土宗很有興趣 可是呢 他也註解了《彌勒上生經》 哦!是這樣 那最重要的 他的功績就是 與玄奘大師一起啊 糅譯了這個唯識學的其他的系-學派的意見 把它糅譯成為一部-《成唯識論》十卷 這可以說是玄奘大師為代表 以代表玄奘大師的唯識學思想 唯識學思想 也可以說是漢傳唯識思想的-重要的什麼呢? 重要的集成的一部論疏 它與《解深密經》-跟《瑜伽師地論》呢 同樣是所謂唯識宗的-重要根本經典 那窺基大師呢 不但做了這個事 同時還註解了這《成唯識論》-成為三十卷 也註解了《成唯識論》的-《樞要》 《樞要》就比較少 就重點提示 那麼他也弘講這個天-這個……唯識學 那著作非常的多 被喻為百本述主 他著有百-一百種的著述的意思這樣 他也註疏《法華經》《金剛經》 那麼呢 《瑜伽師地論》他都有註解 《彌勒菩薩上生經》等 他都有註解 好!再來是法相宗 法相宗的宗義啊 我想我剛已經講了 我們現在就跳過去 再來俱舍宗 俱舍宗又是玄奘門下的另外 普光、法寶、神泰等人哪 他因為對於《俱舍論》-特別的有加以研究 所以各別都對俱舍論作註解-作疏 所以今後因此開展出來一個-研究俱舍宗的一個系統 但是俱舍因為談了很多-是屬於法相的內容 它跟《百法明門論》-所談的這個法相 在數目上面有點差別 然而那代表著唯識學發展之前 聲聞法裡頭對於法相-的主要見解 很頗值得參考 所以後來呢研究唯識的人-多少也都會參考《俱舍論》 是這樣 不過在日本主要是這樣 在中國基本上就以唯識學-的內容為主要了啦 不一定參考俱舍 「俱舍」的意思-就是「對法論」的意思 《俱舍論》-其實它的本名叫《對法論藏》 《俱舍論》是集合所有關於-「對法論」的相關的論典呢 成為一部 因為什麼叫對法論? 就對著佛所說的那些聲聞法呢-給予什麼樣? 給予深思考察研究 這是就聲聞的立場來說的 是這樣 或者說對向解脫之法 以解脫的角度來理解-佛陀所說的各種法相內容 法相內容 所以叫做「對法論」 《對法論藏》 它事實上 《俱舍論》真正名字叫-《對法論藏》 它集合好多「對法論」 也就是聲聞人一 主要是說一切有部的聲聞人呢 對於佛所說的教法給予再-深刻的研究 對向涅槃的這種更深刻的研究 而成的文字 把它結合起來 叫做《俱舍論》 所以它幾乎可以集合-說一切有部的什麼呢? 的重要思想的論疏 可以說就是所謂的《俱舍論》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樣了解 好!那麼這俱舍宗啦 今天也就攝入到唯識宗來了 好!接下來就密宗的發展 密宗發展呢 當然密宗在最早之前哪 就像禪宗一樣 早在東晉的時候-就已經有雜密傳進來 什麼叫雜密? 就它沒有系統的 各別以咒語 那麼單獨的傳入 這個咒語呢-是加強你的心力 或者增上你的解脫的……智慧 或者是醫你的病等等 或者驅逐鬼神 驅逐鬼神 增上你的心力等這樣子 那單獨的就是這個咒語傳進來 或都讚嘆這個咒語的功能 然後你就持這個咒語 就單一咒語 持單一咒語-得單一的利益 就這樣而已 它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理論內涵 所以它基本上-通於聲聞乘、大乘都用 乃至律宗、律教-律藏裡頭有很多咒語 所以這個是雜密 我們把它通稱為雜密 可是慢慢的呢 它也奠定了後來-密宗的發展的一個基石 主要是什麼時候? 主要是因為唐朝-在唐玄宗時代 那麼呢這個 有善無畏、金剛智-還有不空等 這「開元三大士」來到了中國 才使得密教的教理有所了發揮 所以中國的密宗主要 所謂的唐密-就是指這三位大師所建立的 首先是善無畏 善無畏他出生在-印度的摩羯陀國的王族 他在開元四年來到長安 也受到唐玄宗的歡迎 那麼在密宗呢 修行真言密教 並且翻譯了《大日經》 並且對這《大日經》口述 那由他的弟子一行禪師 這位、這位一行禪師就把它-編成《大日經疏》二十卷 這是密宗的根本經典之一 跟後來的《金剛頂經》相對 合稱為中國的主要-唐密的主要兩部經 《大日經》是胎藏界的根本經 《金剛頂經》是金剛界的-根本經 所以唐密的兩部 唐密主要就這兩部 這是印度傳來也是兩部 就是印度的密宗主要也是兩部 也就是所謂的這個-胎藏部跟金剛部 那分別由這兩部經為代表 就這樣子被翻譯 並且被注重 那麼一行禪師呢 他是河北鉅鹿人哦 那麼俗姓張 後來隨著普寂禪師呢學禪 那麼學禪 接著呢他又在當陽呢 湖北的當陽 那麼呢跟隨著真纂 編纂的纂 真纂禪師呢學習律宗 所以他一方面學禪又學律 同時他又精於道法-道教法 是這樣 然後他也精於曆法 在開元九年的時候呢 這個玄宗就命他呢 開始觀察天文 天文 研究地理 然後進行大衍曆的編纂 結果他寫了大衍曆的-五十二卷的草稿 還沒有來得及編好-他就往生了 他就往生 往生的時候-才幾歲你知道嗎? 啊!太可惜了 四十五歲而已 他如果在中國多活到七十五歲 多活三十年 那中國的密法不曉得又要-興盛怎麼樣? 這一行禪師-是善無畏三藏的高足 那同時又來了另外一位-金剛智 是南印度人 也曾經在那爛陀寺呢-學習密教 他跟那個善無畏一樣-都在那爛陀寺學過密教 是善無畏來華第四年後-他才來 來到長安跟洛陽兩京這一帶 那麼呢 在長安的資聖寺 帶著一行跟不空 共同翻譯了-《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頌經》 也就是簡稱《金剛頂經》 這金剛界的 金剛界的 跟胎藏界相對的金剛界 的根本經典 還有許多的密教的經典 同時呢也依它修行很有感應 所以受到 金剛智也受到當時玄宗以下-王臣百官的什麼呢?尊敬 因此密宗也就算興起來了 同這個時候呢 唯識宗也在興 唯識也在興 那密宗也在興 而密宗跟唯識-本來就有一些關係的 再來接著 金剛智有一位重要弟子-那就是不空三藏 不空三藏出生在北印度 又有人他說出生在中央亞細亞 又有人說他根本就是錫蘭人 哇!說不清楚 總而言之-他十歲就來到了什麼? 我們中國的甘肅省 那個時候是中央 那個時候主要的 也是一個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的武威郡 那麼他呢 開元八年的時候呢 也就是他來到中國的六年之後 金剛智也來到了洛陽 那麼他就跟他-做他的弟子 出家做他的弟子 那麼金剛智圓寂之後呢 金剛智有交待他 還要繼續到西印度 到印度去取密教的經典 所以他又跟含光、惠辨等人 自從廣東從海陸出發到印度 遊歷各地啦 窮究真言密法 那麼到四十二歲的時候才回來 哇!經過相當久 帶回梵本的經典一千兩百多卷-回到長安 翻譯的經典非常多 其中以《金剛頂經》為首 多達了一百一十部 那麼多 總共呢是一百四十三卷 所以在中國的譯經史上面-他功績呢就 也非常的標榜、彪炳 說與鳩摩羅什、真諦 接下來就玄奘比美 這不空三藏 合稱為中國的四大譯師 翻譯一百多部 一百四十幾卷 這個經不多啦、卷數不多 喔!是這樣 那不空三藏不只是譯經而已哦 他還有講經 造寺、造像等等 還有他在咒術方面呢-非常的成功 不空三藏 那麼呢只要是這個帝王有病 他在遠遠的持咒 然後呢這個 也有符籙什麼這一類的 他去了 給他吃了-吃下去就好了 那相當的怎麼樣? 相當的在這個修持方面呢 咒術的運用方面呢 也有相當的成就 那同時呢 他也在五台山建立了什麼? 建立了密教的道場 所以後來有台密 有沒有? 後來在五台山也有建立台密 跟東密是並稱 這個都是屬於當時的-唐朝的密法 都屬於唐朝的密法 好!那麼他七十歲圓寂 七十歲圓寂 不過這裡頭-日本人講到一件事情就是說 欸!他這個密法呢 也受到這個道教的影響呢 這個帶有這個道教-這個巫術的性質 我覺這日本人這學者呢這個 我覺得他說法就值得商榷 密教本來就有它的大用 這個大用呢 本來可能會跟外道-有相接近的地方 這個呢 應該也是符合佛法的 只是說用的人-用對、用錯而已 這不能夠說 就像他說的這樣 這個要注意 不過我們知道 他是非常受到當時帝王-的什麼? 尊重 受到帝王尊重 那主要就是開元三大士呢 透過譯經、講說、修持-以及他實際的應驗 還有對於天文地理的-這些貢獻等等 使得唐朝的密法呢-在這個五台山為核心 還有兩京 五台山為核心呢 而給予顯發出來、顯揚起來 至於密教的教義-主要就是胎藏界和金剛界 這個我們下一堂課稍微提一下-也無妨 我們這一堂課就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