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51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呢 翻開這個教材第九十三頁 第九章 《中國佛教史概說》第九章 唐代佛教 現在談到華嚴宗跟禪宗 這兩宗確實是 其實也是從隨代以來-就開始存在 到唐代就是大大的顯揚起來 跟天台宗呢-在隋代之前就已經流傳 並且在隋代顯揚起來 是時間上稍晚了一截 那不過呢 這兩個宗派對中國-也是很有影響 它的影響甚至於超過了密宗-這個唯識等等 那麼 華嚴宗就像-相對於天台的這個思想啊 華嚴宗跟天台就合併為-中國這個教理發展的雙璧 不過依著華嚴宗的傳承 大概它主要就傳到第-第五祖 差不多就沒有了 所以重點都在第三祖 啊這個賢首法藏 到四祖清涼澄觀 尤其是三祖 是建立清涼-啊這賢首法藏 是武則天時代-賢首就是武則天給的尊號 那麼呢 是最主要的奠基者、建立者 之前雖然有杜順和尚的-的這個……著作啦 不過還是以賢首法藏為主 那麼清涼澄觀 並沒有直接見到賢首法藏 他是事後再追學 那麼呢 也有所開展 那這當中呢 已經有一些 從三祖傳到四祖的中間-有這個落差不打緊啊 這中間呢 法藏之後啊 甚至還有異說 使得這個華嚴宗傳到三祖之後-竟然就開始有了異說 所以說這個華嚴宗的思想-非常的廣博玄奧 不過呢 卻是繼承呢比較疲弱一點 今天當然也有人 宣稱他這個-或者是佛學院等 然後說這是繼承 或者說弘揚這個華嚴宗 有!是有的 不過感覺上力道-就一直是比較弱 這以待未來的因緣啦 華嚴宗的思想-就更加的以哲思為主 它的實踐法門呢 因此就相對的-比較沒有那麼明確 不過天台宗 天台宗有針對它的實踐的著作-就相當多了 所以天台一直代有傳人 而且一直到宋代-都還有中興之人 就差別很大 你看它最早成立-但延續也最久 所以中國一直受到-天台宗的影響 是絕對不可避免的 那麼華嚴宗主要以五臺山 當時在五臺山的賢首法藏 清涼澄觀在這個五臺山著作 還有一些居士也在五臺山-對華嚴宗作注釋 所以說以五臺山為主 就相對於天台宗的天台山 同時呢 它的法界緣起、真如緣起-等這種思想 「一即一切」的這樣的思想 都對這個早期的禪宗 甚至於到後代的-中期的禪宗呢都有影響 那其實也對密宗有影響 那也跟唯識相互有影響 相互有參照 那當然對宋代理學-也會相對有影響 因為宋代理學講的那致良知 講的那個良知的這種 這種人性內在裡頭的這個本質-這個真如性 它轉成良知 這個都受禪宗影響-而禪宗又受華嚴宗的影響 所以相對的華嚴宗就影響了-宋代的禪學 宋代的禪學 所以華嚴宗講起來-也對中國的思想 中國佛教以及儒家的思想-都有很大的項獻 所以說起來它也蠻厲害的 才傳了幾代 主要就傳了這幾代呢 然後就能有這麼大的影響 所以說 賢首法藏和清涼澄觀呢 這個在哲學思想上-是很有可觀的 那 相對於這個江南的天台宗啊 它在這個浙江省 那麼依《法華經》來統攝這個-一代佛教 那麼華嚴宗它就在北方的 北方的這個……五臺山一帶 那麼呢 以《華嚴經》來統攝-佛陀的一代時教 這是很相對的 那麼 唐朝之這個賢首大師-也就是賢首法藏大師 他對於《華嚴經》的研究-其實他的那個傳承是蠻早的 從東晉的那個佛陀跋陀羅-就覺賢 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就是 這位就是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的-的好朋友 他呢來到南 他來到南方譯出了-《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六十卷 就有人開始在-研究了《華嚴經》 那尤其是《十地經》-譯入中國那更加的早 所以北方呢 是十地經論的研究 發展得非常的早 而這樣子的發展 因此奠定了北方-以研究華嚴為主的這個學風呢 其實一直沒有斷 從這個 南北朝時代一直到隋朝-一直到唐朝 尤其是北齊的那個慧光僧統 慧光啊 他亦既是四分律的發揚-的主要的研究者 然後同時他也是-華嚴宗的研究者 所以說四分律一直以來啊 就好像是很特別有緣跟-唯識思想跟華嚴思想 也有著這樣子的關係啦 這樣子 那麼華嚴宗在中國-其實最重要就是那個五祖相承 首先是初祖杜順和尚 他出生在長安 大約與天台大師同時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天台大師已經叫四祖了 那麼這個時候的杜順禪師 那麼就算是華嚴宗的初祖 所以相對他慢了天台宗的發展-一段時間 他也同時一樣-跟天台大師一樣長於禪觀 所以在天台大師那個時候-他也叫禪師 杜順也-杜順大師也叫禪師 所以那個時代禪師輩出 這已經都隱藏著一個-宗派的發生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宗派的發生都是以那個 以一個那個實修為發展的開始 所以名為禪師 「禪」是一種思惟修-它是一種實際的修行 它不是說說這樣子-繡花枕頭 那麼呢 他對於當時的學風-他並不表完全的贊同 以他自己所開、所體悟的-《華嚴經》的這個玄旨 以這深刻的意旨呢-他寫成了《五教止觀》 《五教止觀》 那麼這小、始、終、頓、漸 呃!小、始、終、頓、圓-這樣子的一個觀念 五教這個-這五種教法止觀 那麼提示悟入法界-的這個重要的觀門 並且還有著《法界觀門》 同樣天台大師也著了-《法界次第》 不過這個不一樣 《法界次第》主要是以跟 以天台的立場-來解釋佛教的重要名相 然後這裡的《法界觀門》-是以法界觀為主 也就是說 它並不從空來下手 是以整個法界的-現實存在的本質是什麼 那麼觀察 深刻的觀察這個-法界中的一切存在 什麼是法界?也是包羅萬象 眼睛可看 這六根所對的一切 宇宙方圓 過去、現在 思想概念 或者存在的物質萬法 有生命、無生命的 這樣子的一個一切萬法的存在-通通名之為法界 那麼將《華嚴經》的思想-歸納為這個三觀 這是一種新創的 新佛教 新的這種佛教的教說 同時他也是一個宗教的實踐家 因此受到了 受到了這個什麼? 受到了唐太宗 後來從隋代一直到唐太宗 他比天台大師晚一點時間 那麼呢 受到了唐太宗的這個信任-他的信任 那你說那個時候天台宗-不是正出現嗎? 你要知道智者大師-並不自己立宗 所以說師後如果沒有弟子們-大力的弘揚的話 它是隱藏起來 天台宗並沒有在那個時候-立刻就變成一個顯 很顯耀的-大家都研究的教派 因此杜順和尚 杜順禪師啊 他對於當時的教法 他觸及的天台教法應該也有 不過呢 他可能在研究上面-他並沒有深入 他就另外有他的-以《華嚴經》為本的體悟 這是很好的事啦 那麼也因緣如此 那麼到了二祖智儼 他根本就跟隨杜順出家-是他的弟子 那麼學諸經論 特別在至相寺的智正門下-又學習了《華嚴經》 那麼在唐高祖 唐太宗之後唐高祖 至於《華嚴經》跟-《攝大乘論》 你看看 《攝大乘論》顯然是-重要的這個以真如緣起 真如門 真如緣起的思想-的重要的一個經論 那這都是屬於唯識學派的教典 那麼因此他撰有-《華嚴經搜玄記》 跟《華嚴經孔目章》還有-《華嚴經五十要問答》等書 為杜順和尚的觀門-那麼再加上了理論 那麼定為華嚴宗的綱格 那麼建成了華嚴宗的這個-理論的基礎 那就是從初祖到二祖呢 其實華嚴宗的初祖跟二祖呢-都是有重要的著作的 不像天台宗 主要初、二、三、四祖呢 其實它著作的不多 到三祖著作才開始多起來 那麼 但是重要的集大成都是在四祖-智者大師 那麼呢 華嚴宗就不同 初祖、二祖都有重要的著作 一直累積到第三祖的時候-那就集大成 三祖賢首法藏 法藏呢 就差不多出生在-湛然大師那個時代 再稍早一些些 稍早一些些 他入涅槃、圓寂的這個前一年 湛然大師才出世 所以說在差不多早於湛然大師-剛好一世 那麼他出生在長安 那麼他也跟湛然大師一樣 剛開始以在俗之身 然後呢進入這個智儼-二祖的門下 那麼呢 研究 後來一直到二十八歲才出家 這跟湛然大師 後來的湛然大師也很接近 湛然大師好像二十幾歲-還是三十幾歲才出家 那麼一樣 那 他呢受到了武則天的嘉賞 那麼呢也受到她很大的尊重 所以武則天還問他說關於這個 這個《華嚴經》的這個奧義 「一即一切」這個觀念 他就指著這個大殿、這個殿 這個……皇宮的殿前-的金獅子啊 拿這個金獅子作譬喻 所以見 所以有重要的所謂-〈金獅子章〉 就在這裡呢講成的 那這個武則天呢就讚歎他-說是賢首 賢者之首所以賢者 賜號為賢首大師 唐朝武則天時代實叉難陀 也就翻譯這個《地藏經》-的實叉難陀 那麼呢 來到了中國 他也加入這譯場-從事著這譯經 那麼他同時也講解-新譯出的這個《華嚴經》 那麼當時這個華嚴宗呢 在這個武則天的這個-護佑之下啊 它漸漸的興盛起來 光講這《華嚴經》就講了-三十餘遍 你要知道他當時講《華嚴經》-並不是一句一句的講 那八十卷是不可能講完 新譯八十卷是不可能講完 那麼他-不然他怎麼講 他就是大綱式的講 他這樣子講了三十餘遍 著書極多啦 有《華嚴經》的《探玄記》啦 《五教章》啦 《起信論義記》 還有《華嚴經傳記》等 凡三十餘部六十多卷 這麼以這麼大的著作量 可以說奠定了什麼呢-華嚴宗的幾乎全部主要的思想 思想 你要知道當時真正的-那個時代的顯學並不是華嚴宗 也更不是天台宗 當然啦也還輪不到禪宗 也還不是淨土宗 你知道是哪一宗? 唯識 唯識你很難想像喔 唯識宗 唯識宗因為唐太宗-特別賞識這個玄奘大師 那麼呢玄奘大師當時回國呢 確實是萬人空巷 那麼以他在國外的成就呢 那麼在當時回到中國之後呢 國家 以國家之力為他建立新的譯場 那麼建立了翻譯的制度 那他老人家呢 在二十年當中 做了翻譯事業以及講學 那麼因此有很多的弟子 分張出來呢繼承了他 然後開成兩宗 一個是唯識宗-一個是俱舍宗 小乘的俱舍宗 這兩大宗派 都是由-都是由於玄奘大師所 回來所建立的 那麼因此在武則天時代-其實還是以華嚴宗 還是以唯識宗為主流 不過 新興的這個華嚴宗-因為有了武后 武則天的什麼? 特別的賞識跟支持啊 所以 當時呢算是 能夠跟這個唯識法相宗抗衡的 就是也顯現出它的興盛 在首都這邊呢能夠興盛的 那麼就是這個華嚴宗 不過呢 你有沒有注意到 這個為國家所特別注重的-兩個宗派啊 像這個嚴-像這個……華嚴宗 或者是唯識 後來呢都衰、衰弱的很快 衰弱的很快 我們來考察的結果就是說 過度的被凸顯之後啊 會引來一些 引來了極大部分比較 比較空泛的 追求名的 或者是說 或者是說不是那麼踏實的-後來的追學者 也有可能 所以說傳了幾代之後就-就沒落了 所以說依於這種外在勢力-所推展起來 即便是它本身很好 宗派本身也是很好的 它的本身都沒有什麼 沒什麼怎樣 但是依於這種外在力量-所膨脹起來的 有時候反而呢 傳法不得人呢都有可能 反倒是你這樣子安安穩穩的-實實在在的這樣傳揚 那等待時機 大大的弘揚 這種因緣啦 那麼以宗教自力的力量來弘傳 反而能弘傳得久 固然智者大師當時也受到了 這個……王宮貴族的尊重 可是呢他因為他自己本身啊 在天台山主要成就他的思想-在天台山 可是他在天台山-其實他隱居很久一段時間 最後不得已-這個楊廣請他下山 結果他還沒到-他就往生了 在大佛寺下面就往生了 所以你看看這種受到帝王-的特別眷顧的情況呢 並沒有 那等到接著是章安大師 五祖章安大師 章安大師真是一個很難得的人 他一生顛沛流離 顛沛流離-那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是隋代 這隋代的……開始-一直到隋代的後頭 那這當中呢 其實並不穩定的 這個隋代整個國家三十多年呢-它並不穩定 那他自己也很 曾經顛沛流離過很長一段時間 甚至於有的為了記錄這一些-謄這些稿子啊 謄到那個手都硬起來了 這看那《國清百錄》裡頭-就寫到這件事 但他還是這樣 很堅固的怎麼樣呢 在內部裡頭關起來 他自己注 趕快注疏 趕快記錄 記錄什麼呢 記錄智者大師的那些文字 還有他的文稿-還有書信 他把它記錄下來 同時對內呢 他就這樣子 很艱困的領導著僧團呢內修 他完全對外完全默默無聞 也聽不到說帝王對他-當然這當中呢 他跟楊廣之間的關係-還是保持不錯 你可以從書信 你可以從這個-《國清百錄》上看到 不過呢 表現起來的-他就非常的怎麼樣 非常的這個……保守、低調 欸!這樣子紮紮實實的-把天台的教法 整個給保存得好好的 然後慧威啦、智威啦等 一路這樣往下傳之後 到了九祖就傳了-四、五、六、七、八 五祖之後六、七、八 到了他的再傳的曾法、曾法孫 曾法孫呢-那就已經再弘揚起來了 就傳了四代了 四代之後 第四代就弘傳起來 要是沒有他這麼忍辱負重 這樣子把這些基礎功夫打下來 天台宗不可能能這樣 那也因為他這樣所以 天台宗一直以來就有這類的人 作資料的整理啦 作歷史的研究啦 作自己當分教內的這個-歷史的傳承的這個著作啦等等 就有這樣子的人 一路就有這樣的人 到了宋朝南宋都還有這種人 欸!這就是天台宗可大可久 其實傳承到今天還那個-有那麼樣枝葉繁茂 應該有這個原因 這對照起他宗來看的話-有這個差異 那麼這個是 華嚴宗當時呢 賢首法藏在宮中-受到了武則天的尊崇 可是法藏圓寂之後啊-就有異端出現了 所以你想想看 這很扯的事情喔 他才剛圓寂-可以說他才剛集完大成呢 就有人有意見 有其他的看法了 所以使得這樣子一度就中絕了-華嚴宗正統的宗義 就沒有傳下去 那怎麼辦呢? 那一直等到了-這個隔了二十七年之後 才出現了一位澄觀大師 基本上澄觀大師-清涼澄觀 就清涼山 當時在清涼山 他就在這個五台山 所以叫清涼澄觀 澄觀大師並沒有接到-這個法藏大師 沒有 沒有親眼 因為他寂後二十七年才出世的 那麼呢他在錢塘江-就浙江這一帶的天竺寺 的洗詵(ㄕㄣ)的那個座下呢 學習了華嚴宗宗義 那已經中唐之後的事了 教法傳入了這個南方的-這個浙江、杭州 很特別哦 那個時候浙江這一帶-正是天台宗的天下 正是天台宗的天下 但是呢他華嚴宗也到這裡來 南方重教理 在這裡頭 那麼學了華嚴宗 那個時代也正是荊溪湛然大師-復興天台的時候 大夥兒一起來 就互相的有交-交互的影響跟激盪 當然各自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 來評-某種程度少分的評破了對方 湛然大師也受到華嚴宗的影響 華嚴宗也受到湛然大師-再復興天台宗的影響 互有影響 同時那個時候中唐之後呢 六祖慧能已經出世了 換句話說怎麼樣? 這個……禪宗也興 這禪宗也興 天台也漸漸興 因此在它的思想上 就要開始試著 將天台跟華嚴攝入了什麼呢 攝入了它這個……-華嚴宗的判教體系來 所以可以這麼說 在中唐之後呢 以澄觀為代表的-這華嚴宗的思想 就開始吸收了他宗 進行融合的這種思想的進行了 這也奠定了後代 宋朝開始融攝期 我講過的融攝期的佛教的一個-掀起的一個行動 好!接著五祖宗密 到了五祖宗密的時候呢 他的思想就已經 我們講不純不好聽啦 就是說他已經不是完全的-以繼承這個華嚴宗為主了 他最有名的就是-《禪源諸詮集都序》 這裡頭就已經提到了-教禪一致的這種觀念 天台宗後來-也多少有教禪一致的行動 比如說天台宗的人後來-也會到禪堂裡頭 禪宗的禪堂裡頭去參禪 也有 沒有錯 不過在思想上天台宗呢 倒也一直以它思 它天台宗本來的思想-一直在研究當中 一直在研究 它並沒有特別提那個-教禪一致的這個思想 然而你看看就在第五祖 華嚴宗來講 就在第五祖他自己就已經-開始談教禪一致了 在思想上-就已經開始作大轉變了 天台宗哪怕到今天 其實你談說什麼天台宗-要去跟哪一個宗派合 合而為一啦什麼這種思想 其實還並沒有 它還是它主要站在自己天台宗-本身分內的研究為主 你比如像什麼 我自己也是這種態度 我也不會去想著說-以天台宗再來去融攝誰 我總覺得天台宗本身-它自己自給自足了 啊要!就是參考-那可以 我還不打算去融攝 我覺得沒有缺啊 那幹嘛要融攝什麼 哦是這樣 可是華嚴宗在第五祖-就已經做了這個事 開始做這個事了 所以你不會看到一個強烈的-宗派的一個繼承的氣氛 也因為這樣 所以後來的華嚴宗的繼承-顯得就較比弱了一些 這個……宗派的種性強弱-有差別 是這樣 所以他主張這個教禪一致啊 為唐末以迄於宋朝之後的這個-融攝的佛教啊 風氣奠定了基礎 他還著有《原人論》 《原人論》 他是以佛教的立場-概要性的對儒道 兩、兩教所作的一種泛論 你看看 他已經及於儒道兩教 他已經到那裡去-走到那裡去了 天台宗呢 天台宗的人的著作 一向就不處理那個事 他就一直在他自己 天台大師的教理所開展-的這個教理之下呢 一直進行更深刻的研究-更廣泛的解釋 是這樣 而且我說過了 北宋呢-因為有山家、山外派的諍論 對於天台宗教理的思想-有非常好的發展 有非常好的發展 因為 因為大家教內關起門來吵架 那就會把教理講得更深刻嘛 這個是對天台宗-有很大的幫助的 大家雖然後來-諍到後來有一點罵起來了 不過 終究還是君子之諍 裡頭的教理都談論得相當深刻 這是很好的事 中國的各宗派-沒有一派像天台宗這樣子 在北宋這個時候還這麼慎 這麼慎重的進行-自己派內的對立、討論 強大的諍辯 延續了好幾代 這是一個很難得的事情 這是好事 絕對是好事 雖然吵起來有點讓人難堪 但絕對是好事 因此也留下很重要的著作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但是你看看華嚴宗-到了第五祖 他開始已經放下-它自己內部的研究 去談論所謂的什麼呢? 儒、釋、道的……的相互通-互通的關係了 那也談到禪宗跟所謂的淨土教 跟所謂的這華嚴宗思想的一個-融合的問題了 你知道這為什麼嗎? 因為華嚴宗在實踐門當中呢 顯得比較不那麼清楚明白 所以它的後繼者呢 一直想要引入像禪宗-這樣的修持 所以才要叫禪教合一 才會有這種觀念 可天台宗為什麼它一直-不會做這個事 因為天台宗一開始就是-教觀雙美 它有禪、有教 它有它的依於這個教法-所實踐的實踐法門 而且講得那麼多 甚至於比教法講得還不少 它幾乎平等的一樣多 所以光這些資產啊 給後代的人就學都學不盡了 這就是廣度-跟一個完整度的不同 所以造成這兩個、這兩大教派 天台宗跟華嚴宗 在流傳當中的性格的不同 諸位這樣了解嗎? 是這樣 所以說啊 要流傳廣遠-最好就教觀雙美 再不濟-一定要「觀」強於「教」 你有實踐門 即便是教觀門教門少 實踐門強你也能流傳 你比如禪宗跟淨土宗就是這樣 它教門並不是很多喔 常常一位祖師只寫一部書-或兩部書 而且短短的一卷、兩卷 你看六祖只有《六祖壇經》-留下來 對不對? 出名得很呢抓不住(台語) 到現在也還一堆人在研究-(台語) 是不是啊? 可是呢它的實踐門-很強固的一直傳下去 雖然中間有改變 可是它就是能流傳 所以說最好是教觀雙美 如果不能兩得的話 好歹要有教 呃!要有「觀」 就是要有實踐門 實踐門要強 它就能流傳 倒過來說如果只有教門-觀門少 就實踐門少的 你看華嚴宗 還有那個唯識宗 這樣子顯得它就怎麼樣? 它就比較不好傳 情況就很明顯會這樣 那你說那密宗呢 密宗有教也有觀啊-也有他們的修法 不過就是因為-密宗以咒語為基礎 那咒語卻是漢人的這種-語言文字比較難以 難以模擬的 難以模擬 所以它的流傳呢就比較少 再來 當時中國的翻譯事業很發達 那那個密宗有很多需要以梵文-來表達它原來的教理 以及進行所謂的修持 你比如說觀種子字-那就要梵文 咒語也要用梵文來-來保持它的原音 還有咒輪的觀想也需要梵文 這些呢 都使得當時的中國這個-對於翻譯很依賴 中國文字很依賴 那因此呢-密宗的流傳相對的就弱 講個最明顯的例子 玄奘大師對梵文的-的研究是很深刻的 他的弟子幾乎沒有一個-研究梵文 他算是真正回來的人 還有一位 義淨三藏 他在國外的留學的時間-甚至於比玄奘大師還要久 還要久 所以對於這個梵文的研究 西域文字的研究呢 也都是很不錯的 他回來都自己能翻譯 翻譯漢文對不對? 把這原典翻譯 可是呢接著呢 下面沒有弟子 所以中國的翻譯事業-非常的發達 逆向的來說 也促成了中國的佛教 從唐朝以來-就不注重原典的研究 這點呢 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對中國佛教的一個損失 如果當時能夠雙軌持續下來 也就是說對於梵典的原典研究 也能夠被流傳下來一個支脈-的話 唉呦!那今天中國佛教-那不曉得要莊嚴到什麼程度去 這點呢 是中國佛教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特色 很重要的一個 我們不要講說遺憾啦 就是它的情況是這樣 所以密宗的宣揚呢-就因此受到了阻礙 受到了阻礙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一點呢一般來講-比較少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好!那麼呢宗密 宗密呢他已經開始-轉入了這個思想 就慢慢的呢後來他就 到了宗密第五祖之後呢 他圓寂後第二年-就是會昌法難了 已經是唐末了 所以 隨著這個唐朝國祚的衰弱 以及佛教的被毀 華嚴宗也就到第五祖呢-也就差不多就結束了 其實天台宗那個時候-教典也被毀了很多 不過就是因為有人剛好又在-在遷這個…… 這個到了五代的時候呢 有當時的地方首長 因為好樂 因為好樂天台的教理 就派人到這個……朝鮮 再去把天台教典傳回來 那麼這個的契機恢復得非常快 你看!唐、五代-馬上就恢復了 但是呢華嚴宗就沒有那麼幸運 其他宗派不一定有這麼幸運 那因此 五代它就在恢復天台 所以就累積了-到了北宋的時候呢 天台重新中興 就累積這個機緣 非常棒的機緣 所以說這個都是一個-靠這個因緣的啦 那這機緣不過也是靠著禪宗 就永嘉大師裡頭的偈子 那這個偈子呢 大家研究這個偈子呢-不懂 那去問的時候呢 人家跟他講這個是天台的教理 你要去研究它道理的話-你應該請回天台的教典 他才派人到……到韓國 就現在-當時的朝鮮 去取經回來 取這個教典回來 好!那麼接下來就華嚴宗之判 之教判啊 其實天台宗它沒講教判 華嚴宗這裡講教判-代表是不同的教授寫的 寫的這個的文啦 那麼這裡講的教判是什麼呢? 大概就是五教十宗 還有所謂的 所謂的什麼呢-法界觀等這樣的觀念 那五教 也就是小、始、終、頓、圓 這跟天台的所謂-藏、通、別、圓啊 是有一點接近 但是它有點混了 像天台很清楚的五時八教 五時是指的佛-佛在講法的時候呢 依於眾生根器的不同 所說的法表現的 所說的法的內容-的表現出的不同 然後到八教裡頭的-又有講化法、化儀 就很清晰明白告訴你 化法就是教法的深淺 教法的深淺 啊五時是指的-佛應機說法的什麼呢? 的主要內容方式 那到了化儀四教提的是指的說 那個教法的什麼呢? 表現方式 表現方式 漸、頓、祕密、不定 這他講那個教法-的表現方式是什麼? 所以說那個叫做藥 那個叫做什麼? 這個……藥味-啊!藥方 那叫藥方 那麼呢這化法四教叫藥味 所以藥方怎麼變-都是用藥味來給予表現 所以它這樣非常的嚴密 幾乎用三種角度來把這個 佛陀的這個說法內容-給完全包、包含了 可是你看看華嚴宗的五教呢 你就抓不出這個準頭來 你比如說它說-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 那麼呢頓教跟圓教 你看他把這個頓教放進了-這五教當中來 問題是頓-哪一種叫頓教呢? 「頓」是指的說-那個修持方法是頓悟呢? 還是說教理內容上的頓呢? 這點就有點混淆 那天台它不會 它把這個完全分開 它說那個是化儀的部分 化儀的部分就是說 你這個是用頓的方法去悟入的-那你就頓 那你用漸的方法去悟入你就是-你就是用漸 那就這是就方法上來說 可是這裡呢 到底它是指的方法呢?-還指教理的深淺呢? 教理的深淺說頓 我告訴你-教理很淺也可以頓啊 所以說它是想把這個頓呢 是把當時的南方禪法所謂頓悟-這個頓加進來、加進來 是這樣 那麼呢 大乘始教主要是指的這個……-這個什麼呢 這《解深密經》啦-還有《般若經》 大乘的終教 主要是指的是《起信論》啦-等經 然後大乘的頓教呢 是指的《維摩詰經》這一類的 然後圓、大乘的圓教是指的-《法華經》、《華嚴經》 可是把《法華經》跟-《華嚴經》又分成同教跟別教 同教是《法華經》-還不夠頂尖 最頂尖的是《華嚴經》 這是他的看法 這些呢這種判教的方法 很明顯的受到天台的影響 然而並 某種程度並沒有依照天台的-這個……分法來分 他又另外一套分法 哦!是這樣 那小乘教就是指的阿含教 那大乘的始教他把它-他把它放入了般若跟解深密 這裡就有點問題 因為這如果叫大乘始教 問題是般若跟解深密-是兩個不同 完全不同的系統的 你以大乘始教來做為-做為它的同一類 但是就它內容來說-它南轅北轍啊 所以你會感覺到說 當你講大乘始教的時候 你就不曉得他在提-提的是 到底是般若系統的 還是唯識系統的 所以這種分類顯得怎麼樣? 顯得就不……不是太精準 也跟一向西域以來的這種-所謂的有宗跟空宗這種分類呢 大相逕庭 完全不一樣 他把它兩個分成一類去了 兩個分成一類 那單獨才在這個 這個大乘的宗教當中-特別提了類似像《起信論》 這樣子的一部論 以論來成為一個教的代表 那這樣子它顯得就沒有-所謂的什麼呢? 「經」為依準 接著又在頓教當中以-《維摩經》做為頓教的內容 其實《維摩經》裡頭談的內容-固然有頓的概念 可是它主要以空、般若性、-般若見來建立的啊 所以如果你以般若的立場來看-它看起來像大乘始教啊 啊問題是大乘始教又包含了-《解深密經》這種有宗的思想 所以這種分類就顯得有點-不清晰 分類最怕就是不清晰-模稜兩可 諸位要了解這樣 那麼這是問題所在啦 那再來再講十宗吧 十宗 你看什麼我法俱有宗-這個法有我無宗 一直到談到什麼 現通假實宗 這是俗妄真實宗 乃至諸法但名宗 一切皆空宗 諸法但名-在龍樹菩薩的認知裡頭 空 空性見 空宗就是諸法但名 這哪怕是前面的一切皆空-真得不空等這樣的空而不空 這是就空性的深淺來說的 但是通通是什麼呢? 通通是諸法但名 在諸法但名之前有什麼? 俗妄真實宗等這樣的分別 這種其實是都是以空性見為本-所作的分別 但有時候又不一定是-後面的分類呢深刻於前面 不一定是 以一向的般若見的話-就不見得這樣 那當然啦 你的分別以你自己的體悟來-就空性見的深淺來分這十宗 最後凸顯所謂的圓明具德宗 這事實上圓明具德宗就是以-這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重重無盡互不妨礙的這樣子 一切功德悉皆具足這樣子-叫做圓明具德宗 來總攝所謂的最-最圓滿 最圓滿的這樣子的看法 那前面的幾乎都是講空-以空來分類 那就讓人感覺怎麼樣呢? 與原來的般若系統-的所知道的空呢 有一點兒不一致 那中國人長期以來研究般若-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 現在你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分類法來分類 對中國已經研究般若思想的人-來講 他就比較有一點兒-難以完全的接受 那這也使得它呢 分的宗雖然名相非常得多 可是在總持意義上 以及所謂的對於空性的一個-明確的界定上來講 反而並不那麼清晰 反而並不是那麼清晰 所以這是它的十宗 再來就華嚴宗的法界觀呢-倒是相當有名 這個法界觀倒是一向都比較-蠻成功的 都能被接受 所謂的事法界、理 所謂的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這個呢倒是 哪怕是天台宗也頗能接受這個 這樣子的-以天台宗立場也頗能接受 比如說所謂事、事法界 是指的說 我不就理來看 我就這世間存在-的這一切的存在 都有它道理上的一個 都有它的 它存在的各個軌則 雖然我並不去談論它 但它就是存在於這世間-這樣的法 而這個法界當下背後-一定有一個更深的理 那就是理法界 從事法界來看到內在的理-那就理法界 那麼這個理法界 那我們再深入的看 理跟事是無礙的 理跟事是無礙的 你做什麼樣的事-內在裡頭一定有一個理 這個理是根本不變的 不變當中有隨緣的-種種相貌表現那就是事 所以依於理而有種種的事 種種的事都跟理相應和 所以理事是相互的無有障礙 理事無礙 最後再講事事無礙 那就捨那個理 理中生事 事中再生事 一切事相當中-一一事具足有 一一單獨的事-能夠生起無量無邊的事相 所以一塵遍出一切塵 一切塵出一切法 法法互融互不礙 天台也接受這個觀念 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這種觀念 那這就是事事無礙法界 我想這個倒是蠻成功 也頗能跟天台的教理相互映輝 那是一直以來 華嚴宗的四法界呢-就被各宗派所引用 也影響了這個華嚴-呃!這個禪宗的觀念 那麼它還提到了法界緣起 所謂的法界緣起就是什麼啊? 一切的存在 法界的一切存在呢 並沒有一個核心-是什麼東西來產生的 它跟天台說法不同 天台說法是法界一念三千 是由這一念心怎麼樣? 一念心於法界是互攝互融 所以整體為不可思議的存在 所以-但是可以從一念心來觀察 然而 華嚴宗不 華嚴宗連一念心也不提 它就單觀法界 法界一相一一 每一件事情具足無量無邊-事情的本體 換句話說 一花就是一世界 一粒石子、一粒微塵-就具足整個法界的真理 它是就這個立場看 所以法界的緣起是沒有一個 沒有核心的 沒有一個 也沒有一切對待 而這個沒有對待是-多點的沒有對待 跟天台的兩元沒有對待-不一樣 天台兩元就是法界、一心-這兩元不對待 法界跟心不前不後、不一不異 它這麼簡單 它就是兩元 兩元不對待 那整個法界就是-存在為一個不可思議了 所以你只要觀察這兩元 那甚至於把法界放開來-觀察這一念心 這一念心具足法界-那這樣就夠了 那這樣就修成了 看起來比較入手明確一點 那麼呢法界緣起呢 那就要學法界圓融觀 起法界圓融觀 於法界中觀察一切法-皆攝一切法 一一法皆攝一切法 它的觀境的更龐-更加的龐大廣遠 不過呢感覺起來 就不是那麼容易 因此後來華嚴宗-會注重真如緣起 真如緣起就是說 這一切通通由你這一念真如心-所緣起的 那麼呢這一念真心-緣起整個法界 而整個法界不離這真如心 換句話說整個法界-既然不離真如心 因此法界的一一法-互融互攝 那就以真如緣起來觀 這個時候它在這裡-就開始跟天台不一樣 天台認為不需要用真心來觀 當下這一念妄心即是真 不需要另捨妄求真 可是華嚴宗的觀法是-觀察真心、守著真心 這影響後來禪宗很、很大 禪宗有一大支派 主要的支派就是以-守護這一念真心不動 不喘為主 從達摩大師的什麼?壁關 所謂觀心不喘 這樣子呢-也具有某種程度的這種意涵 觀察這一念心 那天台宗的觀察這一念心呢 它更加的活潑-就是這一念妄心觀就好了 我也不去找一個真心來觀 我不需要啊 因為凡夫哪裡有真心好找? 它認為真心就是妄心 妄心就是真心 當下真妄一體的 它的觀法是這樣 那麼這一點有不同 那麼這種 當這一念妄心當下即是真心 天台這種觀法-用到念佛來就很管用了 你念佛我管你是真心念-還是妄心念? 這一念心念下去就是具足功德 欸!這個這樣子 所以在天台的這樣子的-觀念之下的念佛法門 它攝入的念佛法門 顯得非常理直氣壯-而且勇猛精進 它不擔心我一心不亂-不一心不亂 我就是念念念去就夠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從天台這種觀念下來 跟華嚴宗的這種觀念下來-是不一樣的 是不一樣的 不過真實修的時候喔 差別是有的 講教理差別也有 但是實修到某個程度-其實它兩個還是有會通的啦 因為真妄是一體的 最後既非真也非妄 就為不可思議的一念-一念法界心 這是天台的悟境 這天台的悟境 到這個時候-它也就捨了真妄的分別了 好!那麼這是華嚴宗-接下來就是禪宗 不過禪宗呢因為牽涉中國蠻深 這裡頭所提的禪宗的內容-並不多 不過已經有好多東西-值得我們注意了 我們下一堂課呢再來談一談 再來談一談 禪宗實在是一個-很直截了當的宗派 也非常值得尊敬的一個宗派 也影響中國可以說-甚重甚重的一個宗派 那麼如果說-我們研究天台教理的人 也能夠對於禪宗的-下手的方法呢 也能夠有所理解 也能夠有所什麼樣子呢?-參著的話 那當然對於天台的修法 會有更高的、更好的一個-下手的方便 因為禪宗其實 禪宗其實在修行的方法上面 它是非常的活潑而多元的 「觀心」它也可以用妄-也可以用真 雖然大部分用真心 它要觀就守真心為主 不過因為禪宗的歷史很-很值得探討的是 它剛始用《楞伽經》印心 後來轉成用《金剛經》印心 這裡頭很耐人尋味 不過在這個……-我們這個教材裡頭並沒有提到 我們要稍提一下這個 再來就是說禪宗的歷史 被六祖大師門下 被慧能大師門下的神會呢 所建立的禪宗歷史 那是屬於南宗禪 事實上北宗禪-有它北宗禪的看法 雖然北宗禪很早就-結束了它的生命了 然而很重要的是 它提供了一些-後代學禪的重要觀念 當我們講到禪的時候-幾乎都被講成南宗禪的概念了 然而這樣子恰當嗎? 是不是 是不是都只能這樣呢? 以天台宗的學習的角度來說-不盡然這樣 那麼以一個中國今天的-佛弟子來說 也不盡然這樣 都同樣繼承禪宗 沒有必要唯一只以神會以下的-的那種 他自己所建立的史觀-來修行禪法 那也不盡然 這裡頭就提了很多 很有我們未來參考的-價值的部分 好!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