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45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上到教材第五十六頁 接下來第五十六頁呢-第二段 我們這裡有提到了「五眾」-跟「四方館」這個觀念 這個「五眾」、「四方館」 其實是「二十五眾」-還有「五眾」 這個眾是指眾主的意思 眾是指一個集團的意思 那麼呢所謂的眾-「五眾」、「二十五眾」 這個「二十五眾」是專指的在 這個道德修養以及這學問 都有一些廣泛的-這樣子的一個成就 那麼他可能不專注在-某一個地方的某一個經 某一部經跟論的成就 不過呢 他有某一方向-某一方面的成就 雖然他某一方面有這個成就 但普遍上他對經、律、論 或者戒、定、慧三學呢 通通有很高的修養 個別呢又有在某一方面有成就 那總共選出二十五個方面-的成就者 那麼就分別立為這二十五人-為二十五眾 那個別就有他有他的-下面的追隨者 那麼所謂的「五眾」呢 乃是呢專指的對於 某些經論-有專門的研究跟理解者 那就單獨的 幾乎是有一點像學派主 學派的學派主一樣啦 那麼就是有所謂的「五眾」 這裡他提到像法彥及寶襲-為大論眾的眾主 那麼智隱為什麼呢? 講論眾的論主 那麼呢洪遵為講律眾的論主 那麼童真、法總、善胄-為涅槃眾的眾主 這個顧其名啊就可以了解 大論是《大智度論》 應該是這樣 那有的是講論 不曉得是指哪一部論他沒說 那麼呢慧遷像十地眾的眾主 那就所謂十地經論的眾 專研究那一部 哦!是這樣 那麼就叫五眾眾主 前面的「二十五眾」-那是更廣泛 他不是專注在某一個經論上 他是更廣泛的一個方向-就般若啦 或者對大乘的一般性的理解啦 他道德、修養特別 是這樣 那就叫「二十五眾」 這又各個不同哦 是這樣 那麼如果從這五眾眾主-的特長來判定 來判斷他們的佛教專門知識 也可說是從前代南北朝以來-的學風之延續 那麼此時的天台智者大師-以及三階教的信行等 雖已去世 但是他們建立的教學-以及宗教的實踐 尚未得力 尚未大大的發展 不過他們傳下來 但是由前代傳下的-既成的教團勢力 仍然頗為有力 這個時候呢 天台稍微隱了一下 沒有什麼極大的發展 那時候人才呢 沒有這麼在朝這方面發展 那麼特別是那些眾主啦 嗯!師僧例如慧遠 那是淨影寺的慧遠啦 不是那個廬山東林的慧遠 慧藏還有曇延、僧休等人 均被尊為五大德或者三大德-而馳名於當時的佛教界 這個又不屬於前面的五眾 是相對的 他們可能在五眾之外-另有專長跟修養 所以又被稱為五大德 或者是三大德 由這些「五眾」的活躍 所以剛講到「五眾」是泛指-二十五眾、五眾 五大德、三大德等這一類人 的活躍可以想見 在全體佛教的教團當中 對於經論做分科研究的型態-已漸趨於表面化 所謂的表面化就漸趨於-所謂的顯學啦 就大家已經 普遍都流行這樣做了 這表面化就是顯學 在思想方面也漸形成了-激烈化的對立狀態 這一點不一定從-「眾」的表面來看 不過從他們的文章裡頭 他們各自基於自己的認知 可能有某種程度的-否定他人的認知 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 因此根據僧傳的資料 除了五眾之外尚有華嚴眾、-禪眾、頭陀眾等的名目 當時眾「眾」 這個簇生的情勢由此可見 不過「五眾」之名在文獻上-到了開皇以後便不復見 所以其在-官式使用的壽命相當地短促 但在此後約一百五十年的日本-天平十九年之際 在日本佛教界則有了 修多羅眾、三論眾、律眾、-攝論眾、別三論眾 之「五眾」的出現 這是模仿中國佛教-所有的「眾」為型範而設置的 但卻不是文帝當時的狀態 由此推察 不難理解到-文帝之後的中國佛教界 仍以大寺院為中心 保持著「眾」的存在之餘緒 再說在當時的日本 聖德太子以其做為-推古天皇之攝政的身分 以儒佛的精神改革內政 同時以遣隋使的派遣-來吸收外國文化 此在《隋書》中所說 開皇二十年有使節-從日本來中國 《日本書紀》中也說 於推古天皇十五、十六-二十三年 三度派遣出這個 派出遣這個隋使 那遣隋使呢的派遣目的-則是在學習先進國家 所謂隋朝統一天下的偉業 以克服日本國內在-社會以及思想上的矛盾 求取新的政治路線的確立 這很有意思喔 當時完全是以政治目的-他們來中國 為了設置教育 來自外國的留學生的場所 所以隋煬帝呢特別啟用洛陽的-鴻臚寺四方館 敕任這個淨業還有靜藏、-靈潤、神迥等四位高僧 負責對於留學僧的教育 當時日本派來中國的 竟然是以出家人做為留學生 所以一開始你有沒有注意到? 當時的中日兩國 對於出家人的派任 已經到了準官方的這種態度 幾乎到達-甚至根本就叫官方態度 就把你當作官方裡頭的一員 為了國家的需要 你出家人已經負擔一個-國家的一個政策的推行者 所以日本派留學僧來中國學 留學的僧「僧侶」-來中國學東西 而中國也相對應的派-中國的高僧來應付他們的學 而這學不會只是學佛法而已 應該還學其他藝術、文化、-醫療、政治 尤其是大眾的 哦!這樣 這就是所謂的佛教的國家化 他在這裡 他在這之前 標題有提到了-佛教國家化就是這樣 那我們來今天來看 隋文帝無論如何-這麼樣子弘揚了佛教 這是沒問題 那麼他推行的佛教的國家化 也任命了出家人 就這件事情來講 我們今天來看 那遠離了專制帝王時代-這樣子的一個政治背景來看 我們今後是不應當如此學習的 不應當如此學習的 為什麼? 因為佛陀沒教我們這樣 這是當時在中國的-帝王之制之下才進行的 才進行的 我們不應當這樣 為什麼?我在之前已經講了 出家人本來就要超越政治之外 無論你的帝王多麼的信佛 我們樂觀其成 做國師都沒有關係 但是不應當直接為政府所支派 甚至於做為一個準政府官員 這並不恰當 這並不恰當 那麼呢這個他們都屬於-慧遠及曇遷法系之下的人 乃係涅槃、攝論、十地等 各學派的專家 以他們所長來教育新進的學生 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到當時-留學僧的研究內容是些甚麼了 此外《續高僧傳》-又告訴了我們 在四方館也常有-盛大的講經法會 講的是《金光明經》、-《仁王經》等的護國經典 據說也曾做為佛典的勘定-跟校正的工作 《金光明經》跟《仁王經》 《金光明經》裡頭-提到了這個什麼呢? 護國 護國的觀念 那麼呢《仁王經》-更是講到了政治 佛教護國 仁王這個護教的這樣子的觀念 這些都及於 被當時的政治人物. 政治的實踐上所需要 特別要講這種經 特別講這種經 好!那這樣諸位了解了 我想這一點我們就帶過了 接下來天台宗的出現 在隋代 其實天台宗就已經成為-一個宗派了 不過正在隋文帝時代呢 這個智者大師已經不在了 那傳到了這個 這個章安尊者的時候 章安尊者忙著-做為天台教典的整理 他並沒有像後來的所謂-五眾、二十五眾這樣 在政治上面被帝王所認知 接著的他的弟子也是秉承師志 正在做這些相續的整理工作 所以天台宗正在這個時候 大家正在興盛它沈潛下來 一直沈潛到中唐的這個-這個荊溪大師呢 這個天台宗這個教典-的整理總算不白費 重新被顯發出來 經由這個沈潛的動作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他怎麼說 在江南首先有涅槃學派-跟成實學派的繁榮 在北方則有地論 地論就《十地論》 學派的抬頭 更進一步的乃是以《法華經》-來開創一宗的天台智者大師 智顗 智顗大師 他沒有相承在梁代-著有《法華義疏》 而對天台教學之成立 積有奇功的成實論學者 光宅寺的法雲大師 法雲這位大德 教學的什麼呢?宗風 卻師承了北齊慧文禪師以及 北齊喔 那麼接著呢 是北周滅北齊 那麼南嶽的什麼呢? 慧思禪師 那麼這並不顯示他的思想 單單繼承了偏向於教學的-南朝佛教 而是意味著-開展了他的新興的實踐佛教 這並不顯示他的思想單單-繼承了偏向於教學的南朝佛教 為什麼? 因為南嶽的思想 基本上他還是從慧文禪師-所繼承的 這是實踐的佛教 所以一方面他呢 一方面他呢 在南方大弘法化 但是他並不是 他真正思想成熟卻又在北方 而南方本來就是什麼? 就是一個注重教學-教理研究的地方 然後偏偏他的師承又在北方 所以他把北方重實踐-帶到南方來 面對南方重教學重義理研究的 他要面對它的衝擊 所以他綜合了南北實踐-跟教理的這個專長 來進行了他天台宗-很超越的建宗 建立宗派 建立完整思想 以修行、以實踐為本 以教理的研究為輔 從而建立了-教觀雙美、解行並重 的中國第一大宗派 也是最早的宗派天台宗 為什麼叫第一大?-它影響最深遠 為什麼叫最久?-因為它最早成立 所以呢 那就是他綜合了當時的所謂 「南三北七」-的諸家的教相判釋 獨自創出了「五時八教判」 並以《法華經》為諸經之中的-最高權威 不斷地推進他的這一主張 若以他的教判-做為佛教的最高哲理 與華嚴的法藏之創-「五教十宗判」比肩 則成為中國佛教學的雙璧 教理上的雙璧 是這樣 那麼這裡講到說 他綜合了南方三家北方七家 這對於教理的研究 那麼呢 自己獨創了什麼呢? 這個「五時八教」 那麼這個看過就可以 那麼智顗ㄧˇ大師-或智顗ㄎㄞˇ大師 生於梁之大同四年-的荊州華容縣 也就在湖北省的監利 出家於梁末之亂世 已經到亂世了 那麼鑽研《涅槃》-及《法華》等經 嗣至光州的大蘇山 這河南省東南方 隨從在赴 「在」是另外一個「再」 隨從再赴南嶽途中的 隨從再赴南嶽途中的慧思禪師 因為當時北方也有點亂 他再繼續往下來到了南嶽 這途中 這是慧思大師從北方往南 那麼他呢朝由南往北 結果遇到了慧思大師 那麼慧思大師就教他呢 修學什麼呢? 這〈法華三昧〉 就是我們在拜的〈法華三昧〉 然後讓他體會到-〈法華三昧〉的旋陀羅尼 就前方便 那麼七年之後呢 他涵泳了七年 依師之勸 於三十歲的時候呢就南歸 為什麼叫南歸? 胡北的什麼呢? 胡北的這個監利縣 他們考查是監利 我們現在考查 某種程度是在長沙附近 那麼都在這個 在當時來算算是南方 事實上是華中啦 是這樣 所以就叫南歸 那麼三十一歲呢-就到了金陵的瓦官寺 那講解《法華經》 後世即以那一年為-天台宗的開宗紀元 這個開宗紀元中國比較不 比較不那麼重視 倒是日本人哪很重視這個 那麼由此而受朝野尊信 朝野尊信 那麼八年之後呢 去此而入浙江台州 台州府的天台山行頭陀行 因而他被稱為天台大師 稱其宗旨為天台宗 他在山中住了九年 旋應陳主之請再到金陵 於光宅寺講出《法華文句》 迄陳亡而隋朝統一天下 晉王廣即後來的隋煬帝 為揚州總管的時候-就其受菩薩戒 賜號智者大師 那怎麼會徒弟賜師父呢? 這是日本人自己的寫法 日本人自己的寫法 並不是 他尊敬自己的老師 那麼呢 給老師取了這麼一個尊的別號 那由他-古人是這樣 由一個有力的人士-來取一個別號 大家容易呢 更加地了解體會他的道德啦-什麼樣子 所以當時他就這樣子 一方面以他是徒弟的身分 一方面又以的是一個 當時的晉王廣-是地方的首長這樣立場 來給大師一個名稱 是這個意思 並不是賜 「賜」是上對下 他怎麼會上對下呢? 那麼好 其後呢在其故鄉荊州-創建玉泉寺 做為天台教義之根幹的-《法華玄義》 及其做為實踐方法的-《摩訶止觀》便在此處講出 開皇十七年以世壽六十歲-示寂於天台山 他的著作除了以上的三種 就是天台三大部 尚有《觀音玄義》、-《觀音義疏》 《金光明玄義》、-《金光明文句》 還有《觀無量壽經疏》 這樣合起來叫天台五小部 那麼其中有好多是由他的-常隨弟子章安大師灌頂 侍於講席而做成的筆錄 故其功績也堪與乃師智顗並稱 他在智顗這個寂後-專心於教團的隆興 那麼確立了天台宗的基礎 後來被做為天台教學之淵叢-來歌頌的天台山國清寺 係由煬帝使司馬王弘 為了紀念智者大師而建的 實際上該寺的第一代座主-乃是灌頂 他自己也著有《涅槃疏》、-《國清百錄》 《智者大師別傳》等書 這些書我們都可以在-大藏經第四十六卷裡頭看到 第四十六冊當中看到 好! 那唸這個文哪-大概我想很白 一般我們都能懂 那麼天台宗是灌頂之後-即入了唐朝了 所以灌頂大師是那個隋朝-當時那個時代 大家什麼二十五眾啦-四方館啦、五眾啦 還有哪怕其他的眾啦 這麼大大的被政府所 所尊敬的同時他隱藏起來 他反而隱藏起來 你有沒有注意到? 再來就是說 他隱藏起來默默無聞 然而卻後來佛法大興 天台宗之法大興 而當時我們看到這-二十五眾啦、五眾等 雖然當時被認為是德學兼優 能夠利益廣大的群眾 甚至於被帝王所尊敬-請出來去弘揚 但是後來他們因此而建立宗派-有多少人? 你看到這個事實了沒有? 所以說出家人講經說法-隨緣就好 弘法利生更是隨緣就好 隨緣、盡分、要努力 我常常這樣講 隨緣也要盡分-那也要努力 盡分是你該做的你要去做 不該做的你不去做 這隨緣是有緣、因緣適當了-你該做了你就去做 因緣還不適當-不要強求 應該有這樣子的觀念 那麼章安大師就這樣 如果沒有他當時這樣的沈潛 他也跑出來變很有名了 爆掉了 功德爆掉 因緣也爆掉 那一群人來學 他要做記錄的東西-也記錄不下來了 後來的佛法也就看不到-智者大師真正說了些什麼 你要知道當時智者大師講經 有沒有錄影機錄啊? 有沒有錄音帶錄啊? 有沒有光盤燒啊? 通通沒有 要不是像章安大師這樣-聽了記錄下來 然後呢他更有意思喔 他害怕自己記錄得有缺漏 害怕大師每一次-講的方式不一樣 他害怕這樣 然後你知道他怎麼做? 他去蒐集以前老同學的筆記本 那你說怎麼蒐集? 同聽異聞是吧? 你們同樣在這裡上課 然後呢智者大師-講道理講經說法 你們聽了不一樣的筆記本 章安大師也是一本 是不是這樣子? 有的是這樣 有的不是 有的是怎樣? 有的是 當時智者大師在更早之前-在別的地方說的 別的地方也有人作筆記下來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個時候他也請來參考 諸位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他這樣花費的時間 通通不在二十五眾、五眾當中 隋文帝所做的一切事情-好像跟他都無關 在歷史的資料當中 我們並沒有就 隋文帝所請的高僧當中-出現了一位章安大師 沒有 諸位啊! 這就是天台之所以能興盛-的主要原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無以知也 修道人不要趕時髦 也不要搶熱鬧 更不要想要孤芳自賞 更不可以不甘寂寞 你眼光要看遠 那麼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那你就要有所抉擇 你要有名 這些有名的二十五眾、五眾 在當時帝王的支持之下-是怎麼樣子? 他完全不來湊一腳 然而呢 他加緊努力的繼承-智者大師的志業 所說的內容 好好的去給予整理 你去看看那個《國清百錄》 你看他多苦 生長在戰亂之期 那個梁末陳初戰亂 後來呢當然隋朝統一還稍好 但這個時候他顛沛流離 顛沛流離可是他卻又怎麼樣? 堅持不退 要是沒有他 今天就沒有天台教法 所以古德常常說 他說 智者大師就是釋迦佛 那麼如果這樣的話 那麼章安尊者就是阿難 阿難尊者 章安大師就是阿難尊者 就這個意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擔心人家不知道我們 只擔心我將來留不下好的東西-讓人家知道 他今天也這樣 所以諸位啊 從這歷史當中看出什麼端倪來 你應該潛龍勿用你就潛龍勿用 慢慢地龍天推出 你自然就會飛龍在天 你不要以為你現在是龍困淺灘 好像什麼都不能動 那是不甘寂寞的想法 不要這種想法 好! 那麼呢你看看他出生於這個 他在這個 章安大師 他在 這接下來 天台自灌頂之後即入唐朝 雖然有智威、慧威、玄朗等 維繫其一宗的命脈 卻被興隆於當時的禪宗 壓抑了它的宗勢之振發 到了中唐時代 有玄朗的弟子湛然出世 玄朗的弟子 他有個師兄弟叫玄覺 就是玄覺永嘉 永嘉大師 有個《永嘉集》有沒有? 永嘉也是教學天台 他自己有悟 他不敢肯定 他直接就在這個時候-他去找六祖大師印證 他去了也很傲慢 頂禮一下就繞佛三匝 然後呢就拿那個木頭 那個拐杖啊還是錫杖?-在地上振三下 請求呢這個六祖大師-給他印證他的體會 不是智者大師啦-六祖惠能大師 然後就把他印證了之後呢 他就想回去了 他就說那你何不過一夜呢?-這麼遠的路 他就過一夜了 第二天就回去了 人家問他為什麼? 人家問說這個人-怎麼這麼早回去啊? 不是要參學嗎? 他說他已經開悟了啊 不用了 已經被印證了 所以後人就這樣講他是一宿覺 一夜之間就覺 覺悟的人 他就天台宗的人 所以可見 天台的覺悟 它的證悟 它依教參禪 參出來的東西更四平八穩 這個另外一部分談 總而言之它跟中國的禪的始祖 這個印光大師 呃!那個六祖大師呢 事實上是怎麼樣? 事實上是相契應的 所以我常常講說-天台的禪的內涵 契入的結果會跟中國的禪宗-所悟的是一致 就從這個事情上來 那是玄朗的師兄叫玄覺 現在玄朗自己有一個徒弟 叫做湛然大師 又將天台宗的教勢呢 恢復到了昔日的盛況 回到昔日盛況 那麼湛然之後呢 繼承天台宗脈的是-道邃還有行滿 開創日本天台宗的-傳教大師最澄 便是在這兩位宗師座下-繼承了天台法門 所以日本天台宗的-開宗立派者那就最澄大師 那最澄大師呢 的就是開創的最澄大師呢 就是在這兒道邃跟行滿 道邃跟行滿其實就是-湛然大師之下的學者 的徒弟就對了啦 法子啦!可以這麼講 就這樣 弟子啦 然後好 那麼 湛然大師呢因為出生的地方-而被稱為荊溪尊者 那麼又被呼為妙樂大師-是因為他後來住在這妙樂寺 他是天台宗的第六祖 他的盛名與華嚴宗的澄觀 並馳於中唐以後的佛教界 那麼呢世稱之為天台中興六祖 其實我們某一種算法是-天台九祖 是天台九祖 他把前面的那個三祖省略了 他直接從智者大師算起 他的著述頗多-除了《法華玄義釋籤》 《法華文句記》 《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 這是以上天台三大部之著述書 還有《止觀大意》、-《止觀搜玄記》等 有關天台教學的論著之外 對於他宗的則有什麼呢? 則有《金剛錍論》 還有《止觀義例》 《五百問論》等書 另也著有《涅槃經疏》、-《維摩略疏記》等多種 到了他晚年的時代呢 由於受了和華嚴宗的-澄觀對抗的影響 以致他的思想不僅是-祖述舊來的天台教學 而且加進了華嚴的要素 做了另外的開展 在湛然之後 繼承天台宗脈的這一支 的是道邃跟行滿等 那麼開創日本宗的 日本天台宗的呢-傳教大師最澄 也就是在這兩位門下學歸 學而歸 這裡頭就最特別提到了 在晚年的時候 他受到了當時華嚴宗的衝擊 而怎麼樣呢? 有了一些加入到華嚴宗的思想 這在後來北宋 也是再發生這樣的事 再發生這樣的事 不過在荊溪大師的思想裡頭-這樣子並不頂明顯 不過日本人基本上覺得-他有這個跡象 好!再來是三論宗 三論宗是一個這個大的宗 確實是一個成為一個宗派 由於梁代的什麼呢? 攝山棲霞寺啊的僧朗 對於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 還有提婆的《百論》 合稱所謂的「三論」-的倡導研究 又有以僧詮以及法朗的-次第進展 那麼排卻了早已盛行的-成實學派所謂的 「二諦合明中道」的思想 而凌駕其上 但是大成此學的-乃是隋代的嘉祥大師吉藏 他的父親是安息人 哇!父親是安息人 那吉藏搞了半天是現在的-伊朗人 伊朗人的後代 哇塞!他的長相一定很不一樣 母親則為金陵之里女馮氏 他生於梁之太清三年的-金陵地方 被呼為胡吉藏 哇!倒了 胡吉藏 那可見哪-他的外表一定怎麼樣? 一定有那種 我們現在看那個伊朗的電影 所看出來那種……-比較深刻的那種輪廓 所以地方人士就會覺得-他是胡人 胡吉藏 就金陵興皇寺的法朗學三論 研究其奧義 由於陳末之亂 避難至越州 住嘉祥寺弘講三論 至隋之開皇末年 應晉王廣之請入揚州 揚州是現在的江蘇省府啊 的慧日道場 著《三論玄義》 此後移住長安的日嚴道場 彼處呢盛宏八不中道的妙理 那麼呢 成為盛宏八不中道的妙理 成為這個長安十大德中的-第一位 他來到了京師 又成為十大德的第一位 歷住實際、定水、延興等諸寺 三論之教學-因而在長安的佛教界 取得了壓倒的優勢地位 他於唐之這個武德六年 以七十五歲的高齡示寂 葬於終南山的至相寺 他的著述除了申述其一宗之要-的《三論玄義》之外呢 尚有《中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 以及關於《華嚴》、《大品》 還有《法華》、《無量壽》、-《涅槃》等經典的註釋書 凡二十餘部 三論宗在其後 在其寂後雖仍盛行於長安 然在稍後 由於玄奘帶回了唯識論書 予以傳譯及研究之盛行 三論宗遂怎麼樣? 遂趨於衰頹 不過對日本而言 由於吉藏門下-的高麗僧慧灌的傳承 而到了日本 並且成為南都的六宗之一 當時日本分為南都跟九都 南都還有呢 其他的 其他在南都的六宗 其實還有另外的什麼? 另外一部分的日本佛教宗派 不屬於這六宗之一的 那麼這個呢 吉藏門下他傳到日本去 到現在這個三論宗在日本 它已經透入到各個宗派裡頭去 也一樣不興了 那同時呢三論宗 吉藏的三論宗 因為他在 他在嘉祥寺 那麼又叫嘉祥大師 那麼他呢 他曾經請智者大師-講《法華經》 智者大師沒同意-因為當時他當初太忙還是 還是正在天台山沒有下來 那再來呢 後來他乾脆到那個 章安大師的座下聽《法華經》 然後聽歸聽啊 他並沒有學到天台的內容 他反而自己回到了-這個三論宗的立場來 然而他的三論宗跟古的三論宗 也就是這個梁代攝山的這個 棲霞寺的這個僧朗啊 的所謂三論宗 這古三論又不一樣 又不一樣 好! 那麼接下來呢 這是什麼? 這是隋代佛教出了一位三論宗 所以天台宗緊接著-三論宗就出現 這都蠻不錯的因緣 都是以般若系統為主的 那尤其是指三論更是如此 那接下來末法時代思想 那麼陳之慧思禪師-〈立誓願文〉開始 或者由北魏的曇鸞開始 經隋之道綽至唐朝善導 而大成的彌陀淨土的信仰 乃是末法思想之根源所在 所以說淨土思想-本身就具有末法的思想 因為淨土經裡頭就講到了 將來經法滅亡的時候 唯有阿彌陀 唯有經典 最後乃至唯有阿彌陀的聖號 流傳在世間度化眾生 像這樣子的觀念-就是末法的思想 那再加上《法滅盡經》裡頭-又漸漸提到了 所謂叫正法、像法、末法-之時間 那這樣子一結合起來 大乘經典也好 聲聞經典多少都有末法的思想 是這樣 所以你要單說淨土 彌陀淨土的經典 才有末法的思想 那並且為根源 我覺得這也不盡然 我覺得這也不盡然 因為慧思大師 本身我們並沒有看到 他對淨土信仰的多麼的投入 他主要在般若思想、教典上 然而他卻具有所謂的末法思想 是不是啊? 那可見他的末法思想 是從別的地方而發生的 這也不盡然就是淨土宗 然而淨土宗確實特別提到了 這個末法眾生應該好好珍惜-淨土教理的這個事實 那麼更有隋代之際 有信行所創立的三階教 以房山石經的遺蹟 以及房山石經的遺蹟等-均為末法思想的表徵 房山石經啊 是在北京的郊外有個房山 那個整個山哪!你要看相片 都是石頭 那裡的石頭跟人家不一樣 每個石頭幾乎都刻滿了經典-的文字 那曾經有一陣子荒蔓 就是在荒煙蔓草之間掩蓋住了 然後被地方上的人慢慢的開墾 才知道說喔!有這個東西 後來有考古的人 再去那裡把它找出來 現有呢乾脆從這石頭上面-拓出經文出來 也有所謂的房山石經的這經本 這是在大陸呢有出版 我們也有 當時曾經有買回來 這裡頭也是末法思想 他怕法末了之後經典消失 所以他要刻在石頭上 是這樣 再來三階教 那首創三階教於相州的 這相州法藏寺 這河南 河南的安陽縣 法藏寺的信行法師 他以做為末法眾生的-罪惡凡夫的大眾 在心的深處雖有惡的存在 然由於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故對一切善行法門 不應加以取捨判別 均宜普信普歸 即可消滅無始以來的罪障 他自己捨戒服勞役 於開皇三年 在相州光嚴寺 依據無盡藏行 建立了做為布施行的什麼呢? 這個修行法制 又於開皇九年 受文帝之召 入住長安的真寂寺 著作有所謂的 〈對根起行三階集錄〉 還有〈三階佛法〉等 凡三十五部四十四卷 說明了他的教義 他在長安置有化度寺 光明寺、慈門寺、慧日寺、-弘善寺等五寺 那麼呢 以弘其法 開皇十四年五十五歲示寂 活得並不久 不過呢功績彪炳 彪炳 哦是這樣 他受到帝王的支持 結果他在京都裡頭呢 要不就講經 沒有因緣講經呢 那麼他就怎麼樣? 建寺廟安僧 他自己去講解 或者由他弟子 再傳的弟子去講解 弘揚呢他的三階思想 信行將一切佛法-什麼叫三階呢? 分類為第一階的一乘佛法 第二階的三乘佛法 第三階的普法佛法 隋代以後的當時社會 適當末法之期 那麼穢土之處啊 破戒破見之人 應依第三階的普法佛法-來做救濟 更進而設立 稱為「無盡藏院」的-獨特的經濟施設 主張不以尊信阿彌陀佛之一佛 那麼呢 讀誦《法華》之一經 做為末法的救濟法門 讀誦《法華》之一經 或者是誦念阿彌陀佛之一佛 誦《法華》當時已經是一種-重要的修行 誦《法華》 而念佛單一念佛這也是 當時呢漸漸地風行 雖然還不統一 還不被統一 但是它也很盛行了 是這樣 那麼 這兩個法門 那麼呢他不獨尊 那怎麼辦? 同時說出了在末法時代 沒有正法治化的王者 也沒有正法住持的僧寶 此乃暗示他對帝王的非難 以及對佛教各派的排斥 唉!這種話 當時他這樣講-「沒有正法住持的僧寶」 他這種講法就很特別 他不是就一個事實來說 今天如果就一個事實說-唉!教內不出人才 如果事實大家觀察得到的 你可以說啊!對啦-你說的還有一點道理 可是他不是 他不是這樣 那麼呢 他是以自己他推論的方式 認為說既然叫做末法了 那麼呢就是法末之時了 那麼也就是你呢 就不能夠再住持那個正法 如果你繼續住持 那這個末法不就末不了了嗎? 他站的邏輯是以這樣子為前題 所以是依「末法」這個概念-為前題 他就開始臧否當時的出家人 甚至於他自己也認為-已經沒有戒可守了 他自己跑去還俗 是這樣 當然他也同時對於-當時的政治有所非難 就是當時的皇帝也有所非難 那這個呢 就招致了他這個三階教 本來就會有問題 並且被政府所剔除-的一個遠因了 遠因 那好 而致於開皇二十年哪 這個敕禁其教之傳行 你看看 你要知道隋文帝可不是省油燈 他對於佛教的理解呢 也非常的深刻 所以你今天你這樣講 當然會被認為旁門左道囉 那麼就帝王下達命令 你不准給我弘傳 結果他就從明轉入暗 由明轉暗 然其信者既眾啊 蔓延這個彌廣啊 所以說隋唐之間-前後曾受到五次的彈壓 但是繼信行之後 以真寂寺為中心啊 領眾活躍者仍然還有很多人 僧邕、本濟、慧如、慧了等人 盛況及於唐代 至於真寂寺本係隋代 高熲的什麼呢? 這個是讀ㄏㄨㄢ還什麼? 的邸宅 那麼呢 於開皇三年哪施作為寺 至唐之武德二年 喔!已經經歷了二十幾年了-二十四年 改名為化度寺 為了募集財款 而於寺內設置無盡藏院 所以成了三階教的中心據點 你看看 他為了這個募集財款哪 來改建的樣還是怎麼樣? 他竟然在寺內設置無盡藏院 所以成了三階教的中心據點 乾脆的講就是 無盡藏院是什麼? 銀行 類似銀行 那無盡藏不是-擺的東西無盡嗎? 對啦! 但是都換成金錢 無盡藏那幹嘛? 不然它怎麼能賺錢哪? 你來 你來貸款嘛 我收利息 要不拿物品來抵押嘛 抵押當然押的錢不會太高 等你來還 結果他了錢沒錢還了 過了還的時期 他拿去賣別人 是這樣 這都算是一種 無盡藏的一種操作 無盡藏的一種操作 好! 那麼諸位如果了解這樣啊 這三階教了 房山石經 你看房山石經是很 我中國最早雕刻的 在山中壁雕刻的這種經典 然而在隋代之前 北響堂山的石窟之內 已有了北齊唐邕的發願 刻了他的發願文 和《文殊般若經》、-《彌勒成佛經》的石經 那麼呢南響堂山的 不是南鑾啦-南響 南響堂山也刻有 《華嚴經》、《般若經》等-的經文 另在山西省的太原附近的風峪 亦刻有《華嚴經》的石經 河南省武安縣的鼓山 山東省泰山中腹的經石峪 也有石經的這個遺存 但是規模最大的 則為河北省房山縣 西部的石經山 西部的石經山原名為白帶山 之大藏經石刻 在此山下有隋代的靜琬 創建的雲居寺 房山石經也是因他憂心於-末法時代的佛經廢滅 故自隋之大業年間 才傳入中國六百年 大業年間 那麼呢 迄唐之貞觀十三年遷化為止 經營了七個石室 於其四壁以及石碑 繼續不斷地刻上經文之後 那麼呢予以封藏起來 此後這一刻經事業仍在進行 特別是開元十八年 由於唐之睿宗 的第九女金仙公主 奏請支援而獲得進展 再歷遼、金、元之各朝 約七百五十年間 斷斷續續進行此一大業 現在已有九個石室 又有寶山石 已經有九個石窟 是這樣 至於其他的啦 又有寶山石窟的石經-稱為「寶山石經」 係由北齊至隋朝的名僧靈裕-之發願而成 他因親身體驗到-北周武帝的滅佛 祈願法寶久住 遂於隋之開皇九年 開鑿了這個大住寶窟 窟中雕刻盧舍那佛 以及其他如《大集月藏經》的-〈法滅盡品〉等的經文 凡此末法當來的意識 和令法久住的精神之產生 可知係由於廢佛運動的相繼 尤其是身歷了北周武帝滅佛-慘狀之後的佛教徒們 內心發起了如是的悲願 諸位啊! 你是紙造的、竹子刻的 我都可以把你燒掉 乃至鐵的 在他來講 我刻經在遠山石頭上 你就不會把我弄壞了 那你今天惡王來滅法 啊!這不就是法末之相嗎? 他就會跟經上講的末法相結合 確實也有點像 今天如果我們又看到有人 出家人怎麼樣了? 不好的事情出來了 我們就唉!這末法啦 眾生就是這樣啦 有沒有? 就會講這種話 這種大體上就是末法思想 他因為有這末法思想 所以他要把經典給久留 那三階教也是依著末法思想 不過它規則上的比較是屬於-僧團的操作 好!那麼我們現在 這堂課就講到這裡 那麼呢第六章講完 好!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