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44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為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第四十二頁 關於講到這個 這個北周武帝之廢佛 他只是用一小段話-就這樣帶過去 基本上他也是為了富國強兵-這種政治目的、政治野心 他認為呢 他的境內太多的寺僧呢-有害無益 因此斷然採取這種強硬-的這個所謂滅佛的動作 那當然還有個起因-就是有人奏請要滅佛 乃至於還是有道士在那裡作用 最後雖然佛道一起滅 這是因為在辯論的過程當中啊 道教顯然是屈於下風 他為了呢 他為了不……不要太難看 表面上就是把佛道一起廢了 啊佛道一起廢了之後 但是他恢復道教很快 這是玩兩手政策 明顯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是這樣-對不對? 那但是呢-同樣道理啊 不管他多麼地有這個 這個有志向啊 有企圖啊 廢了佛沒多久又掛了、又死了 廢佛的人都是活不久的 那麼這個時候呢 這個相繼而起的宣帝、靜帝等 依於大家的這官僚的奏請 乃至於當時的那位宰相-這個楊堅的這個意向 那麼呢 他就順水推舟的 就進行了所謂恢復佛教 恢復佛教 這兩次的廢佛 都明顯地可以看得出來-是帝王的政治野心 再加上了什麼呢? 某種程度道教-還有內部的一個奏請 啊當然寺廟的相對的多 使得那有政治野心的人-覺得他的資源呢 不能完全掌控 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誘因 那他就會做這個動作 這個我在上一堂課已經講到 那麼這個也是你內部教團-裡頭不夠團結、不夠增上 不能夠為這個 不能夠為這個-當時的為政者呢所尊重 那也有原因哪 不過當然這為政者過度的-這個政治野心呢 確實也使得你的滅佛會發生 但是你說歷代以來-有政治野心的帝王也不少 可是他不會這樣想 就是因為你佛教內部呢-昌盛、興隆 這點呢 使得你呢 不至於讓人感覺 你的存在妨礙了-當時他帝王的一個政治目的 政治的發展 這個很重要 那麼不過這個-有關於幾次滅佛的重要原因 內在的一些原因-的一個專門的研究呢 我們得要再有適當的資訊-再來理解 我說未來要是有人-依著一個佛教 以佛教徒乃至出家人 都應該對這個滅佛呢-做一個更重要的一個研究 做更好的研究 好!那麼這個關於這個 南北朝時代的佛教-他們介紹基本完畢 接著第五章是佛教藝術的發展-我們應該要跳過 因為不適合放在這裡講 因為這裡頭都及於前也及於後 他放在這個南北朝之後 隋朝生起之前就先講了 這個其實呢 就它內容來講其實都有提到了-往後的一些藝術的發展 所以它事實上是一個-是一個單獨 佛教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單獨的一個課題 並不適合就在這裡-突然間貿然插進來 那麼我們應該先跳過去 將來有時間我們可以倒過來-比較擴張的講也好 那麼呢-或者是再來講它也可以 那麼它當然可以某種程度反應 反應了佛教的興盛的相貌 不過呢 當你對於佛教的教團史-跟政治的相互關係 沒有一個了解的梗概的時候 你特別的去了解-佛教的藝術的話 其實我覺得 我覺得還是會隔礙一點啦 我覺得隔礙一點 所以我們不妨還是對教團史-跟教理史 以及社會發展狀態-與佛教的關係 這也可以廣義的講-這也是教團史 做一個理解之後哦 我們再來倒回來看那個-佛教藝術 我想會更好一點 好!我們先跳開來 好!那麼呢 我們看第六章 緊接著第六章 也就是剛剛那個所謂的北周 接著北周就會被-北周自己的宰相楊堅所篡位 然後就建立了一個-南北統一的王朝 南北統一的王朝-也就是所謂的隋朝 我們來看一下哦 國家之統一與什麼呢?佛教 講國家之統一啊 當然在這個時代來講-是可以這麼說的啦 不過呢 因為今天台海兩岸的特別關係 我們講一個國家之統一的時候 就會比較謹慎一點的說法 也就是說所謂的一個國家 到底是天生是什麼地方-叫這個國家嗎? 這很難講 那麼主權、領土 還有呢-人民、種族、文化等 其實真正形成一個國家的-是領土、人民跟主權 主要是這個這三大項 同一個民族可以建立-不一樣的國家這本來就 不一樣的民族-也結合成一個國家 你比如說新加坡 新加坡百分之九十八是華人 也就是我們這種族人 跟我們同一族的人 華族之人 但是它截然是不同的國家 甚至文化呢 跟我們也差異很大 喔它是不同國家 在聯合國上面它是佔有一席-是這樣 雖然不是頂重要 但經濟地位也不小 是同族不同國 那你想想看 中國大陸目前它是一個中國 那麼它的好多族組成一個國家 是不是啊? 所以說其實族 種族不應、不能 也不必然成為國家的原因的 哦不必然 那什麼才是必然-成為國家的原因? 生活的態度 也就所謂的主權 主權是由一群人-依著共同的生活態度 賦予一個這個這一族群的人 裡頭選拔或者是推舉-或者怎麼樣 出現了一群代理者 叫國家實權代理執行者-那就叫做政府 那麼他為了實踐某一種-生活模式 所以呢 委託這一群人來建立一個國家 建立執行國家主權 那麼它有一定的領地 在領地之內有一定的國民 那這群國民跟這個領地以內-他執行他絕對的主權 絕對的主權 對內對外-可以代表一個國家主體 對內 它可以管轄這個區域裡頭的人 那麼這樣子就叫做國家了 這是後來西方定義國家的時候 它用一個比較寬鬆 不純然用民族的概念來建立 這訴諸於古代也是這樣 你看我們在中國早先 它本來一直就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 它去搶佔了別人的國土 然後這個時候你就要臣服於我-中央集權之後怎麼樣 這個時候就我要進行-主權的控制 進行主權的控制-只要進行成功了 那這個就是我的國家了 所以它甚至可能去侵略 哦是這樣 那這裡講國家之統一就怪怪的 難道你國家預計說要多大嗎? 不然你怎麼講統一呢? 這是沒辦法 因為在當時 在當時啊 在當時如果說-我們不要講在當時就是說 在一個所謂的歷史的研究當中 它就有先決的條件 先認為長江南北兩地-建立的兩個政權呢 是在一個想像中的一個國家-當中分成南北兩半 當他這樣想像的時候 才會有所謂的-國家之統一這種說法 不然頂多只能講什麼? 南北之統一 統一成為一個新的國家 北方是一個國家-南方是一個國家 結果北方的國家-滅掉南方的國家 然後重新建立一個更大的國家 應該是這樣講是我覺得-更保持住一個無常的看法 這樣諸位這樣了解嗎? 哦是這樣 不過無所謂啦 反正你就知道-這就是南北統一的意思啦 那麼南北統一與佛教-什麼關係呢? 我們來看第一節 這隋的佛教啊 它架構在一個國家統一的-這個大背景之下來討論 這日本人他是用這種角度 諸位這樣聽得懂嗎? 因為當時 因為在這之前-中國一直進行各種方式的 各種方式的所謂多政府的存在 也就是在當時-中國所認知的土地當中 那一群人同樣為這個華人啊 各種族形成一個-中華民族的集合體呢 它是多政權的 從東漢之後 東漢之後呢-就一直是多政權 截至到隋朝都是多政權 一國當中有多政權 我如果這樣講就可以這麼說 所以那個時候它就不統一 那麼到了隋朝的時候 在那塊大的領地當中 中國那塊領地當中 那就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單一政權 欸!我這個說法哦-是勉強的說哦 你要翻開各歷代以來-的所謂領地 那你也很難說了 很難說 領地有大有小 到底哪部分的領地-才是你真正的領地呢? 我想我們應該講 一般來講就是這個新疆、西藏-西康這個以東包括這個 然後呢南方大部分可以及於-所謂的廣州、廣東 乃至這越南及北方 東北方呢到哪裡? 然後北方到至少是內蒙古 那東邊至少是沿岸 算不算台灣呢? 我們暫且不提 據說 但是從歷史上來看-確實台灣很早以來 在南北朝時 在吳國時代就三國時代-就已經被經略了 就某種程度的被經營了 這樣子叫做中國人長期以來-所認定的一個 基本上的國土是這樣 那歷代以來就有多有小-有多有小 不過我剛剛說的這個區域呢 大體上是在歷史上-或國際上認定為是所謂的 這個華人中國的固有領土 那麼這裡講的國家 也多少隱藏著這樣子的概念 這樣諸位了解嗎? 諸位了解嗎? 哦是這樣 不過歷朝以來對於台灣的經營-就比較模糊就是了 比較模糊 還少提到它-因為都是內地 內地的歷史為主軸 這裡講的統一也是指-這樣子的一個背景 好!那麼再來國家佛教 我們大概了解一下-國家佛教是什麼? 日本人所認知的國家佛教-跟我們自己在 華人來認知-又有什麼不一樣沒有? 我們要小心 當我們開始-讀它這個標題的時候 要小心這個看法 當佛教傳播弘通於-中國社會之際 做為契機於中國人的信仰-及倫理而言 常與佛教的教團之間-產生各種問題 那麼呢現在 且看隋代正在建設一個-統一的國家之際 與佛教的教團-是保持著怎樣子的關係? 當佛教弘傳於中國的社會之際 做為契機於中國人的信仰-及倫理而言 常與佛教的教團之間-產生各種問題 這指的說當時的中國人 當時那個時代的中國人 他們的信仰 既有的一些信仰 還有呢 既有的倫理觀念 是不是跟佛教的教團之間-產生了一個問題? 你比如說關於出家-它就無後為大啊 會不會這種問題的存在呢? 還有中國人 契機於中國人的信仰 到底中國的信仰算是什麼? 其實中國人信仰-很難舉出來一個什麼的 如果要講中國人信仰 中國人信仰是一個-多神的自然崇拜為主 後來的道教也算是多神教 那即便它不算自然崇拜-但絕對也是多神的 多神的 這個跟佛教的某種程度-也具有多神的色彩 然而它又不是 它又不是以神道來設教 它是以覺悟來設教-這又有根本不同 所以說中國人的傳統信仰-跟傳統的倫理 確實跟佛教-有著某種程度的不一樣 所以有了問題 他在講這個事 這日本人的角度是這麼看 我們也某種程度的接受-他這樣子的推論、結論 那麼這個時候他就說了-他說那這樣子的話 中國正式要建立一個-佛教傳入之後 佛教傳入之後 那麼所第一次要建立-重新建立一個統一王國 那麼它怎麼看待佛教? 他要看一看這個事情 那麼說啦 你說那佛教傳進來-不是在東漢末年嗎? 注意啊!雖然是東漢末年 可是那個時候-佛教並不成氣候啊 所以相對於它跟一個-國家主權之間的衝撞 並不可能那麼明顯 不會那麼明顯 但是現在不同了 到了隋朝建立就不同了 它已經在中國流傳了-五、六百年 至少五百多年 那麼它開始正式要面臨一個-大統一的王朝隋朝 欸!日本人就想要告訴我們 他們的研究的結果是 到底佛教這個時候-是怎麼被接受的 諸位這樣了解嗎? 諸位這樣了解嗎? 也就是佛教在這個隋朝-這個節骨眼上面 它是正式的被一個-新的統一王朝呢 所準備要被接納 啊怎麼接納法呢? 隋之高祖文帝 高祖就創國之祖高祖 是在北周武帝滅佛之後的-大象三年 受靜帝之禪而即位 之後的大象三年那也 五七七年是這個-北周滅佛的結束之年 五七七到五八一-相差只四、五年而已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四、五年當中佛教正在恢復 而受禪讓的這位 這位隋高祖 文帝、隋文帝 改元為開皇 到了開皇的九年-合併了南朝的陳 他從北方向南-合併了南朝的陳 也就統一了南方 將南方統一 由北統一南 然後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 他收拾了東晉以來-二百六十多年 中原群雄少一個原字 中原群雄割據-及南北對抗的分裂局面 他這裡講東晉以來 也就是說我常常講說是-東漢以來 他這裡講近一點叫東晉以來 那你說那是怎麼說法? 因為在日本人來看 在西晉的時候呢-基本上還算是一個統一的 就三國之後成立西晉 西晉基本上-還算是個統一的國家 不過我們來看這個跟 這個跟一個東漢-一個穩定的大帝國是不能比的 所以我們常常都跳開晉朝 就我們直承東漢 那麼日本人比較現實他說 啊那這樣西晉-其實也已經怎麼樣? 已經是一個統一的王國 那他在講東晉是什麼? 西晉被分裂成東晉的時候 東晉就偏安江南 北方開始是五胡十六國-次第建國 這就已經是多政府的中國了 所以他講東晉以來-當然包括東晉 那麼東晉以來到現在的隋朝 那麼如果說這樣比較短的話 那也短暫的分裂了-二百六十多年 啊我常常是把它 把這段歷史往前再推-推成東漢以來 我平常講我會把它講成這樣 這個沒有關係啦 你看用是個巨觀的立場來看-還是比較微觀的來看 那好 那麼也就是說這當中的-二百六十多年就中原群雄割據 南北對抗的分裂局面 此後迄於唐之高祖-滅隋為止的三十多年間 不但統一了全國 同時也為政治、經濟、文化上 帶來了長足的發展 諸位啊!才三十年耶 才三十年耶 一個統一的王國呢就帶來了 所謂的文化的、經濟的-跟政治的長足發展 這是為什麼? 因為這是人民的一種感覺 感覺到了一個大一統之後 人民好像感覺到了一種信心-就團結就力量 感覺到一種信心 而且對於國家的政令來講 它也南北一統之後啊 南方跟北方的交流也不因為-政治的隔閡而有所隔閡 因此人員、思想、經濟-的交流就促成了 所以政治的統一促成了所謂的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等等的統一交流 那麼這樣 這種的時候當然也促成了-佛教的什麼? 南北的交流更加的頻繁 所以例如啊 例如當隋文帝即位不久 便強而有力地推進了-中央集權的統一政策 為統一的國家開創了新的面貌 這時候人民是很樂意的 很樂意看到這樣 但是隋之建國 是在前後十三年間-滅亡了胡族王朝的北齊跟北周 沒錯!是這樣子 北齊滅了沒問題 北周是 講好聽就是他權力太大 大到人家只好讓他當國王-不然他會被殺 這個時候就北周跟著滅 同時漢族的 漢族王朝的後梁以及陳等 對於這四個王朝的遺臣-的處理跟待遇 他得要好好的考慮 而且這是在十三年之內完成 很恐怖哦 十三年之內呢他滅了 他北周滅北齊 然後他自己又滅掉北周 讓北周來禪讓給他 他再往下滅到後唐 然後那是 錯了後梁 那是梁的遺續後梁 接著再滅什麼?-再滅這個陳 總共四個王朝在他 先後在十三年之內滅掉 在他手裡他滅了三個 啊北周滅北齊-算是周朝滅的以外 不過其實也是他主導的啦 當時他主導的 也是他主導的 可見在他手下他滅掉四個朝代 四個政權 滅掉這四個政權 這些遺臣呢怎麼辦呢? 為了消弭胡漢兩族之間的-反目跟對立 必須優遇胡族的遺臣 同時助成隋朝之革命的-也是以北周系的官僚為中心 為了緩和隋之中央官僚階層中-潛伏著多元性的勢力磨擦 確立一個協調的統一國家機構 便成為迫切的什麼樣?的急務 這是有道理的啦 因為這些遺臣-通通會進入他國家 中央集權的國家-政府裡頭來工作嘛 這個時候就好像說 這個台灣的什麼又有綠啦-又有泛綠啦 又有深綠啦 又有泛綠啦 有深藍又有泛藍啦 還有個橘啦-還有個什麼紫啦 哦那各種顏色搞在那兒 那搞在那兒-是不是各種勢力在那裡? 當時他要做一個統一的王國 那意見紛陳 那麼呢各自擁他們-自己的政治勢力 進入到這個統一王國裡頭的-國家機器裡頭 擁一方的權力而自重 那你要怎麼統一? 你讓這不同路的人馬-怎麼樣一起來為國家服務呢? 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哦真的 尤其是十三年之內-兼併這些勢力那很難的喔 那怎麼辦? 怎麼辦?嗯 那麼呢尋求一個統一國家-的精神基礎 或者是新政策的指導原則 這是很重要 那麼呢 隋文帝便採用了 超越一切差別觀念-絕對平等的佛教思想 來指導隋朝迎向-全國大一統的偉業 喔這樣哦 佛教在這個概念上-還有這個價值你看看 那如果這樣 欸如果這樣你會不會想像? 欸佛教這個時候出來-來統一兩岸 做為兩岸統一的精神指導 或者是做為呢 台灣各種政治勢力-的這個什麼呢? 放下本位主義 絕對平等 來做為一個統一的 來做為一個內部和諧的-一個精神指導呢? 對啦!如果大家都信佛-當然就可以嘛 是不是這樣? 講簡單一點 大家都信佛嘛 然後見了面了對不對? 那個反對黨呢 在那個在立法院呢 那稱總統也稱師兄了嘛-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大家都師兄弟了 當然就很容易-很容易怎麼樣? 很容易這個……大一統嘛 那兩岸領導人見了面-也稱師兄也稱師弟 那當然就很好 很好講一統 問題是大家都不信佛啊 問題就出在這裡啊 當時你知道無論是北周-北齊也好 它都信佛 南方的梁跟陳通通信佛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個梁就別提了 陳基本上也信佛-我們之前不是也講過嗎? 對不對? 那那個北齊 北齊那個高歡接著傳高洋 高洋他自己也信佛是不是? 那北周雖然短暫滅佛 接著也信佛-是吧? 那隋煬帝這個時候他自己信佛 他的兒子更是-智者大師的皈依 而且還受菩薩戒的弟子 他自己也信佛給人家看 所以講了半天通通信佛嘛 見了面通通以法號相稱-對不對? 通通稱師兄弟 那當然那好統一囉 所以日本人哪 就這麼簡單的說 這超越一切差別的觀念 絕對平等的佛教思想 做為指導這個隋朝-迎向全國大一統的偉業 的這種精神上的領導 這個講是好聽啦-也是很壯闊啦 問題是這有個前題就是-大夥都信佛才算數 是不是這樣? 現在哪裡是這樣子? 現在人家就是 有些宗教就強調差別觀念哪 我信上帝的優於你-是不是? 我是上帝的選民我優於你 那你那佛教平等-那是算哪門子啊? 他根本壓根就不信了嘛 你怎麼透過宗教方式來做? 難啦!難 不過這也表示了 佛教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非常之大 這也表示了這樣 所以佛教在古代-其實它的發揚啊 是你很難想像 你看那阿富汗、伊拉克、伊朗-這都是重要的佛教古國耶 重要的佛教-一直到八世紀以來都是啊 重要的佛教藝術都在那裡 你想像不到當時的信仰-那是鋪天蓋地的佛教信仰 那現在都沒有了 這就大家就要了解 這也是看出來這是-佛教的衰亡啦哦 那好 那麼接著呢 於是以北周之廢佛為端緒 接著便是隋朝-對於佛教復興的一大運動 這一運動意味著中國佛教 已在超越了從來印度佛教-而有了新的開展 什麼意思呢? 例如首先將南北佛教做了統合 便是脫離了印度佛教-而做為中國人的佛教 加進了新的要素 適應於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情的新宗派 也就因此成立-而構成了隋代的佛教史 這裡頭暗含著什麼? 暗含著天台宗的出現 天台宗的出現真的是-把南北兩地的佛教做為整合 而北地的佛教重禪修 南地的佛教重思想 再來南地的佛教呢-當時興盛 比較興的是所謂的什麼呢? 所謂的唯識學 南部興盛的所謂是般若學 這在印度本來是兩條平行線 而且是兩股幾幾乎乎-不融合、不對望 不互相交往的什麼? 大乘的兩個大的什麼呢? 思想流派 到了中國呢? 一南一北通通把它黏在一塊兒 你看看前面-上一堂課我們講到的曇鸞 他從淨土宗的立場把它統合 天台宗呢 以天台宗的立場也統合 在講到禪修的時候呢 呃智者大師在這個 這個……《摩訶止觀》也好 《釋禪波羅蜜》也好 受了不少的《攝大乘論》-的思想的啟發 雖然他也批評了《攝大乘論》-也有它的問題 但受它的啟發 雖然天台站著-還是比較偏向於般若性 可是他人來到南方 其實在很多種情況-他都引述了《攝大乘論》 而駁斥、破斥了《攝大乘論》-某一些看法 可是他破斥的同時 他的思想多少也受到啟發 像這樣子呢-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南北結合之後啊 中國佛教產生了一種-自我的認知 跟一種新的發展的格局-而怎麼樣? 超越了從來的印度佛教 因此若謂不是經過-北周滅佛之經驗為基盤 可能就產生不出-中國的新佛教來也不為過 呃這點他到底指的是什麼? 如果指的是指的說 呃因為北周滅佛 讓很多的佛教徒-從北方跑到南方來 我想這樣是對的 在北周的滅佛呢 跟稍早之前 跟稍早之前的那個-北魏太武帝的滅佛呢 不太一樣的就是說 這個 北魏太武帝的滅佛啊 這個他並沒有呢 促成了大量的出家人-往南方遷移 並沒有 並沒有這樣 但是到北周的滅佛-他更加的謹慎而堅定 堅定的這樣做 所以促成了更多的出家人-往南方去 那這樣子講起來 再來就是說他因為他的滅佛-很近於後來隋朝的統一 所以剛滅完佛 緊接著沒幾年隋朝就統一 剛好接上了這個統一-而順便復興佛教這樣的觀念 那它統一了因此它的復興-就及於南北的這種 就進行了南北佛教的什麼?-的交流 那像北魏太武帝的滅佛-它局限在北方 緊接著統一 緊接著恢復佛教的興盛呢-也僅限於北方 跟這個隋朝呢 緊接著北周的滅佛 之後建立一個-隋朝南北的統一大帝國 他這個時候的復興佛教-就可能把南方佛教 原來一直沒有滅佛的-這個南方佛教 怎麼樣引入到北方去? 同時北周原來滅佛的那些人-逃到南方來 也滋潤了南方佛教的-更加的什麼?多元 而隨後的隋朝統一南北之後 他要復興北方的佛教-當然也會把南方佛教引入 因為它已經是統一的王國-對不對? 是不是? 所以這樣講起來呢 讓促成南北佛教的大的流通 是發端於北周的滅佛 緊接著是隋朝的統一 而真正沛然而起一種南北佛教-的大大的什麼? 大大的交流 欸!這樣子-這種交流激起了火花 讓佛教開始準備產生-中國的重要的第一個宗派 也就天台宗 這是在一個政治的-環境背景之下所促成的 這樣諸位這樣聽得懂了吧? 好!接下來 因此 呃!不 說起隋代的復興佛教-及其驚人的發展 首先應該屈指數一下-文帝復興佛教的事業 來算算看他事業是怎麼樣? 他怎麼做的? 雖然完成了統一天下之霸業-的隋文帝 也像一般的中國皇帝 以中國傳統思想之儒家的-德治主義為理想 看到了沒有? 看到沒有? 儒家德治主義 講好聽固然是如此 倒過來說儒家的尊王政策 尊王思想、統一思想 也深深地為歷代的帝王所喜好 所以帝王就代表了道德的標竿 上位者就代表著什麼? 道德的實踐者 所以叫德治嘛 有沒有看到? 這種德治的觀念-有沒有? 所以日本人也承認-也看到了這個事實 所以他也當然的-要進行儒家德治這種概念 你看中華民國不也如是嗎? 所有的老師 重要的都是被-儒家的思想所薰陶 不也如此嗎?對不對? 那麼好 那這個很好啦-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那麼呢 通過禮教的實踐-以推進強力的文教政策 而所謂的文教政策-無非就是尊王的政策 無非就是擁戴皇帝來完成-讀書人的生命價值跟道德修養 的這種觀念 這完成儒家的道德修養 尊重皇帝輔佐帝治 完成了什麼? 從而完成了這個讀書人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來完成自我的道德修養 以及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子的人生價值 欸!這樣顯得很積極 而且很投入於帝王的文功武治 是不是啊? 所以歷代的中國皇帝-都喜歡這樣推動儒家 一直到今天還是這樣 這樣把它了解 那麼但是這樣造成了-儒家的沙文主義來排斥佛教 或者造成了政治人物 在他立定國家公共政策 不把宗教尤其是佛教-的重要需要考慮在內 那這就是一個 產生一種文化衝擊-跟文化問題 對佛教來講-那就是一種文化問題 這就是我常常提的概念-就是這樣 那麼呢接著 可是在胡漢兩族對立的形勢-尚未完全消失的當時 僅靠儒教的德治主義是不夠的 為什麼? 因為對胡人來講 他不一定接受你儒家這一套啊 啊他也是槍桿子出政權 也沒讀幾本儒家的書啊-對不對? 甚至於呢 在文化方面 或者在人生價值方面 他也不盡於完全要接受你-儒家這一套啊 雖然他們已經漢化的也有了-也不少 不過那不夠 所以他才會說-要用一種同樣是外來文化 來讓這個胡族的人也能接受 所以怎麼辦? 何況文帝自己對於儒教的理想 儒教的理解自己也不太深刻 也是半調子 他不是讀書人出身的是這樣 那麼呢-不過做為一個漢族的君王 在形式上對於儒教表示關心呢 這還是需要的啦 這點倒是真的 那麼怎麼辦? 這麼因為文帝幼時呢-即被撫育於馮什麼? 馮翊的什麼呢? 般若寺的神尼智仙 神尼這位老尼師很特別 這老尼師在這個小孩子八歲-還是幾歲就說到 就說了說他這個人-這個小孩將來會做帝王 就曾經說過這種話 很恐怖!她就預言了這件事 結果不過這也沒什麼 可能有點禪定就可以看得出來 那由此影響一生 他的一生與佛教的關係不淺 簡單講他就是被老尼師養大的 就受到佛教很深的影響 所以到他晚年信仰佛教熱忱呢 甚至於還漸次的升高 對於儒教則相對地冷淡了下去 是這樣 所以我們現在還是-收養一些小孩好了 以備未來不時之需-是不是這樣? 那麼呢我不知道 那麼不過呢 這看起來好像還蠻有效果 並於這個仁壽元年六月-詔令全國 廢除公立學校 廢除公立學校 同時頒送佛舍利至天下-主要的諸州達百十一所 建立舍利塔 這顯然就是要學阿育王 啊要學阿育王也這麼幹 此乃中國佛教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為什麼要這樣講? 在這之前的帝王-包括梁武帝在內 他都及於他的一個什麼? 小區域的信仰佛教的地方 尤其是在這個魏晉以來-都是這樣 他不是在全國範疇的 他第一次以一個-統一的國王的帝君 用統一的立場來強力的推行 他毫無掩飾的-對佛教的怎麼樣? 恭敬跟供養還有推行 將佛舍利放在全國重要的-一百多個地區 有兩個意義 第一 宣揚國家帝王的權力-到達那個地方 宣揚一個統一王朝的成立 以及我的軍隊-我的管轄權已經到了那裡 這是政治上的目的 其次明白的說 我用了一個同樣是外來的文化 打算要來統一仍然存在-各個地方的不同思想跟文化 這有文化上的意義 當然第三就代表-他個人的什麼? 堅貞的宗教信仰 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格局的德治 不是儒家所認知的那種德治 是我做為一個仁王 我打算做為一個仁王 我信佛講求慈悲這樣子概念-來表彰於全國各地 讓全國 全中國兩百多年-如果從西晉滅亡算起 兩百六十幾年這種爭戰不息啊 在我這個國君以所謂信佛慈悲-這樣的宣誓之下呢 希望獲得止息 第四 那就是佛教內部的思惟 依於各地的信佛 能夠將長久以來各國的爭戰-死亡的冤魂有所寄託 有所安止 這他的思想有這麼多-多元的 所以他會這樣做 他會是這樣做 諸位這樣了解嗎? 好!所以就說中國佛教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以一個帝王之姿 統一全國的帝王的立場 來做這樣子的一個宣告 並且進行這麼龐大的建築事業 廣泛廣面的 地區很廣的 此後文帝為了佛教信仰的實踐 他在仁壽年間又倡行了-三次的建塔功德 看到了沒有? 第一次呢在仁壽元年 第二次二年-第三次四年 每隔兩年就做一次 你看看喔 在他文帝誕生的生日-也就是佛教徒講的母難日 那麼他起塔三十所 第二次在二年四月八號呢 一樣是釋尊就是所謂的浴佛節-世尊的聖誕 那麼起塔五十一所 第三次呢起塔三十所 這些舍利塔的建築啊 均係當時各州的中心都市所在-看到了沒有? 看到沒有?中心都市 並且指定建築於-著名的佛寺的境內 當時由國都所在地派出-頒送舍利至各地的使者 也都是學德兼備 尤其是堪任宣導之責的-第一流高僧 換句話說在當時的高僧有多少 那麼由國家之力-來認可你是高僧 同時再賦予你 用國家的政治力量作背書 那麼將舍利子 你代理國家-將舍利子送到那裡去 國家出錢建塔在那裡 那麼由你送到那裡去 國威、信仰、道德 還有一種所謂的-這種意志的宣誓等等 通通這樣完成 通通一次在這個動作當中完成 諸位這個動作是 確實是佛教國家化了 可以說那就是他的國教-幾乎就是這樣講 那皇上這樣做 下面文武百官當然要跟進了 你怎麼可能不信佛-是不是這樣子啊? 皇帝都這麼幹了 老板都這麼做了 下面的人當然要怎麼? 方向舵要看對啊 是不是啊? 好 詔令於舍利入函之日 各地的官僚全體參列 並於七日之內停止政務-悉心設齋行道 由此也表現了這個新興國家-之強有力的統治現況 看到了沒有? 他就透過這樣子-來表達了我的政令 能不能確實到達-我要的那個地方? 並且你有沒有照做? 讓你習慣一次之後-你今後就習慣了嘛 我的政令要求你怎麼做-你就要怎麼做了嘛 看到了沒有? 這裡頭其實是試驗著 透過宗教的行為也在試驗著-他的政治操作是不是很順當 是這樣 罷朝七日你看看 七天當中通通設齋行道 參加法華三昧懺 拜法華三昧懺 拜個七天 還得要吃素是這樣 依於建塔的詔令 也命天下人民-和文帝一同發菩提之心 同修褔業 以期上自帝室、官吏、庶民-下及一切幽顯生靈 均能因此而受功德 所以建塔費用不出於國庫 而是來自全體的國民 並限每人布施金額在十文以下 使得人人都有-參與此一行事的能力 以完成其佛教精神之平等普及-及徹底推行的心願 這就不同於一般的帝王了 對不對? 一般的帝王是拗你錢拗多一點 來做為我建設皇宮所需 或者加強國防所需 他現在不 他現在說讓你都捐錢-不過對不起!你不准給我捐多 每個人都捐十文錢以下 十文錢不多 大概買一串肉這樣子而已 那麼呢 通通來做什麼? 你們人民修福報-我帝王就有福報 欸!這個做法還真不容易 顯然他真是個專業的佛教徒了 他所幹的呢還真 後面有高人指導 他才有辦法懂得這麼幹 所以他說的是劃時代的做法 就是這樣 他不出於國庫啊-所以沒人講話啊 啊大夥來跟我皇帝一起幹 你們捐的錢 剩餘的不夠 我皇帝自己出 還他拿他私房錢自己出哦 哇!大家怎麼敢啊 都猛力地捐錢 是這樣 這種作法很嚇人 歷代以來是沒有-第二個皇帝這麼做 這個做法顯然高於梁武帝-你懂意思嗎? 梁武帝自己幹 然後呢-都讓那個國家的國庫呢 來贖他 他不是 這不出於國庫這高竿-是不是? 而且讓人民跟他一起來 這就是德治 是這樣 啊這徹底推行跟普及 這麼一來隋朝的佛教便被普遍-普傳於天下的廣大地區 同時也反映了佛教已被 做為中國人的宗教型態-而發展開來了 也就是說就這樣子 中國人當然就普遍地信仰了 他所認為那是他帝王所信仰 也是我庶民所應該信仰的-所謂我們中國人的佛教了 所以你想想看 一般我們就只認為是梁武帝-對不對? 其實我們這位隋文帝啊-手法還真是很高竿 而且他是以一個統一帝國的-帝君之姿來進行這個事 我想這個影響力當然是-更無遠弗屆 更無遠弗屆 所以在普及的這一件事情上 我覺得他應該可以算是 中國歷代皇帝當中-數一數二的有功勞者 你看他這種方式普及-是很嚇人的 今後是不可能再發生的啦 除非又改為帝制 不然在民主制之下-是不可能再發生這類的事 可以間接的做-已經沒辦法直接做了 好!那麼我們接下來再看 那麼這裡頭呢 當時又推行了怎麼樣子的-佛教的政策? 內部的政策 或者說佛教的一個內部-僧團的管理政策 啊是這樣 在當時的佛教界 受教於各位學德兼優之高僧-座下的學徒雲集 各地的大寺院中因有-領導這些學徒大眾的事實存在 便有所謂「眾」的成立 遂於開皇十二年-文帝以敕命選出學德兼備者 設置了所謂「二十五眾」 在這同時又設定了「五眾」 這可以說是佛教在中國 公開化的宗派差別之團體-的最初面貌 依據這個《續高僧傳》-卷十五的記載 此所謂「眾」者均能通曉三學-經、律、論也就三藏 每日登殿哪是讀誦眾經啊-並且講說 以京師為中心伸出教化之手-遍及各個地方 他們又被分別稱為「眾主」-「摩訶衍匠」 「摩訶衍」大乘 「摩訶衍」大乘之匠 那麼「教讀經法主」等 其中以僧璨為二十五眾之-第一摩訶衍匠 那麼呢 僧琨為二十五眾的教讀經法主 那麼呢 以這慧影-為二十五眾主 像這樣的「二十五眾」 可說是指通達佛教全部學問-的領導者們而言的 這段文其實說得也是很白 不過這裡頭已經充分地表現出 當時隋代因為帝王的-這樣尊奉跟躬行實踐 那麼當時的佛教-在一個統一大帝國之下 所表現出來這種年高德劭-領眾修行的這種興盛之貌 可以看得出來 這都是今天我們很難看得到的 很難看得到 所以說佛教在古代興盛-不是沒有原因的 好!關於這方面-我們下一堂課繼續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