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43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這教材第三十八頁 北魏太武帝之廢佛 文呢我們已經大體唸過 這就是第一次的滅佛北魏 北魏呢約當南朝的這個 這個宋、齊兩代 那麼它呢 在這個 這個北魏武帝的時候啊 那麼這個北魏太武帝啊 開始呢 本來他也接受佛教 本來他也是接受佛教 但是慢慢的呢 他受到了這個道教這位 這個司徒崔浩 這個的建議啊-推薦哪 那麼呢這個 寇謙之這位道士啊 就自命他是有這個天師之位 那既然是天師啊 那麼 來到了這個北魏太武帝這個 這個朝廷當中 他是結合了這個太武帝啊 太武帝人並不是說多壞 但是他具有那種 我們講的政治的野心 這種政治野心 啊這種政治的野心呢 使得呢這位道士啊 就覺得是有機可乘 那怎麼講有機可乘呢? 既然我被命為天師 那麼天師的意思也就是說 在上天的意旨啊 太上老君的意旨啊 皆由我 我個人來給予傳達 那當然啦如果你信仰我 我也可以封你呢-成為一個宗教之王 所以呢 這種結合這個帝王啊-的野心 這是我們第一次的廢佛-表現出來的特色 所以說當時啊 這個太武帝啊 就在這城的這個東南-建立這個天師道場 那自己呢-就自命為是太平真君 並且以這個太平真君呢-做為這個年號 那麼自受符籙 他開始覺得啊 既然我是這個道教所封的君哪 那麼我當然理當應該更加地-支撐道教 那麼能夠跟我相抗衡的-那佛教 當然他就要去進行沙汰 不過這個在這之前 因為我們說過了-因為出家人過多 影響到這個社會的觀瞻 不是多而已-是多而濫 「多」沒有問題-是多而「濫」 那麼藏汙納垢之餘啊 當然就引發了一些-社會上的一些不滿 這種不滿反應到當權者 當然他讓它肆無忌憚 那麼其次呢 那麼就是這個崔浩 這個主謀者呢 這個崔浩跟這個寇謙之啊 崔浩本身他隱藏著一個-文化鬥爭的一個思惟 它說這裡文上講說 崔浩以漢族領導者的地位呢 要征服已成為-當時文化支配者的佛教 這你要知道 「出家人多」本身不是問題 出家人自己的腐敗 然而在能夠建立這個-「出家人多」這個前題 那就是因為 這個佛教的文化已經透過了-上跟下兩條路線 向上讓很多帝王啊、諸侯-那個不叫諸侯了 那個就是那些政治的權貴啊 那個豪門豪族啊 當時是一個族、一個族-這樣子為政治家族 已經被這個豪族所接納-並且信奉 所以以一個崔浩這樣子-以儒術為尊的 所謂的漢文化的 所謂的擁護者來講 他也感受到了這個什麼呢? 這個佛教文化在-上流社會的一個普遍的信奉 那麼再往下看呢 這就不叫下流社會 這就庶民的社會也是如此 尤其在北方啊 長期以來帝王的信奉 那麼就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這個在上位者該怎麼做-你這下位的人就會跟 人民就會跟 這個是古來都這樣-今天社會不也如是嗎? 以前有那個有人寫文章說 當今社會亂源有三 第一亂源就是媒體 第二亂源呢 就是某一些學者-肆無忌憚亂說話 第三亂源當然沒話講-就是政治人物 那是有些人寫社論的時候-這麼講 那你想想這三樣-其實都叫做上位者 你說新聞記者、媒體-怎麼會是上位者? 因為他擁有資源嘛 他能夠講話、發聲音 他跟一般人不一樣 一般人有聲音、有什麼不爽快-兩、三個人聽得到而已 我今天這樣講一講-也是幾個人聽而已 可是呢他透過那個新聞-滾動式的報導 二十四小時不停地這樣報導啊 他可以灌輸 他可以欺騙 他可以模擬一種情境 那麼因為他又需要-一些商業的廣告 所以商人架進這個廣告之後 他也是二十四小時嵌入在這個-這個節目當中 你等待這個節目當中-所謂廣告時間哪 他也繼續的發表-他的所謂的產品 所以人民、消費大眾是弱勢 是這樣 諸位!這也叫上位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風氣好不好 媒體、政治人物、學者-這三樣都叫上位者 是有責任的 古人這麼懂的 所以古人他知道說 如果人民犯了一些滔天大罪啊 那人君人王啊-要下詔罪己 要表示懺悔 今天哪 你哪怕是法律已經去抓他了 抓那些政治人物了 他都還可以表現震怒 然後呢閃開政治責任 那麼犯的是我部下-跟我無關哪 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說 現在並不是談那個-職位去來的問題 我一點都不眷戀-有沒有?你常常聽到這種 這種聽起來像人話-其實不是人說的話那種話 是不是啊?然後呢? 然後事情過了那媒體呢 媒體跟政治是-你要知道它是共構的 基本上它是共構的 大部分的新聞來自於什麼? 來自於政治-政治集團的私予 廠商的廣告贊助也要 偶而也會受限於-政治集團的什麼呢? 某一種程度的關懷跟暗示 啊所以呢 那個屬於商業集團之一的-新聞媒體 受限於政治 所以你想想看 這樣子的話-整個社會建立的這種結構啊 人民是被屠宰的 思想不能獨立 價值取向不能夠多元-也不能獨立 然後被廣告人的所謂價值思惟-一直捏造 你看哦 現在的女人她穿的衣服啊-這是很難看 還要穿什麼低腰啊-怎麼樣子 那你看這個 那以前我們想就是什麼? 那褲子不夠大 穿到快掉下來了 以前講法是這樣 現在就叫做美麗 那你想 所以說美麗跟流行-是一種無理性的行為 那為什麼她會進行這種-無理性行為? 被廣告商所 所建立起來的 所以現代的人類 現在的人 他活在資訊環境裡-是最為資訊焦慮 那他得到這些資訊-常常是為了商業利益 跟政治目的所得到的 在這種兩個利益之下-得到的訊息 所以基本上是虛假的 消耗金錢 而得不到什麼大利益的 哪怕是乃甚於這個政治語言呢-所聽到的 在報章雜誌上-所看到的政治語言呢 虛假的居多 那結果這整個社會-就建立成為一種虛假 浪費、浮誇、少於道德感 然後人性就非常躁動不安-就這樣 諸位!所以說 從這個北魏太武帝他的滅佛 他從本身他自己的政治野心-跟宗教相結合這件事情來看 再加上一種內在 政治人物的一種文化偏見 跟文化沙文主義 他不容許呢一個外來的 他認為的外來宗教呢 過度的在他眼前過度的強盛 這樣之後他就可以進行什麼? 進行所謂的 政治勢力的沙汰行為 所以這一方面佛教內部有衰微 二方面引發成為對外就產生 對外就有了一個相應的-政治野心跟文化沙文思惟 那麼這兩 這樣內部一個腐敗 外部有兩個-政治野心跟文化沙文思惟 文化沙文主義 文化沙文主義就是以我為主-我為高、我為統治、我為主 這叫沙文主義 這樣子文化的沙文主義 我認為漢文化最好 你就是外來文化 我要跟你抗爭 諸位啊!到今天還這樣 我一再的說今天還這樣 你從歷史上來看 這一千五、六百年當中啊 沒變 它本質上還這樣 對不對?政治人物想當然耳 他可以制定法令-來要求宗教怎麼聽他的 那麼呢那麼呢 宗教教育學者也好 或者一般的學者 他可以肆無忌憚 他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沒有宗教信仰 我也不需要宗教信仰 你們的宗教信仰我不敢批評-但是我不曉得它什麼意思 他可以這樣子 然後訂定公共政策的時候呢 就不把宗教的需要 宗教的價值、宗教的尊嚴-給予考慮 就這樣 我們從殯葬的條例 我們從國家土地的運用 完全不理會宗教的需要 以及稅制上的-某種程度上的建立 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 他不認為宗教存在-是他需要先考慮的 在訂定公共政策的時候呢 他不會去意識到這樣事情 那這個在國外是很少這樣 在國外不能夠這樣子做的 也不完全能這樣做 那麼好 那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喔這就是文化問題 可是我接著要問你說 那到底是先內部腐敗-才誘發外在的這種政治野心 跟宗教結合 或者來跟宗教對抗 或誘發外在的這種-文化沙文主義 還是說文化沙文主義-它一直就存在著 只是你內部裡頭的-體質不強的時候它就壯大 是哪一種? 我告訴諸位 是後者 就像我們的身體-其實我們身上隨時有細胞 不!不!有細菌 可是我們沒有感覺生病 為什麼?體質夠強 細胞打不進來 我告訴諸位 中國如果這樣子呢 從有佛教傳進中國以來 政治野心的是歷代不乏其人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有文化沙文思惟的 我告訴你從古到今到-一直到哪怕是今天 我們的教育思惟仍然以-單一的文化思惟為主軸 這當然是不可否認 可是它不能夠將宗教給予一個-人類精神文明中應有的地位 這比國外還要嚴重 嚴重得嚴重 在國外甚至於明定呢-它自己有國教 好吧!不定國教的話 明定我的國民應該受-宗教的通識教育 而且是從小學就開始 國中、高中就開始 甚至於是這樣子 而且很正式地來認知-一個宗教對這國家的價值 你比如說像德國 這是一個歐洲重要的-科技國家吧 文明國家吧 那麼呢 它明白的就有所謂的宗教稅 用公共政策來 來支持他們國家民族-的一種宗教政策 那麼呢英國他們有所謂的 所謂的宗教教育 還有所謂的第二宗教教育 就像第二語言教育一樣 有這種觀念 諸位 台灣如果說稍有-所謂宗教的通識教育 那也不過這幾年的事 而且躲躲閃閃 要求東、要求西 避免東、避免西 那麼呢要求說什麼有 能夠專門研究宗教的研究所 也是在這幾年才開放 而且他還規定東、規定西的 深怕你呢宗教的信仰介入 什麼東東的 什麼樣子的條件 害怕得很哪這樣子 舉凡這個 那麼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 這種文化的沙文主義-其實早就存在 這種政治的野心古來不乏其人 可是他為什麼不一定能-對待佛教怎麼樣? 主要原因是-佛教歷代以來高僧大德輩出 那麼佛教基本-內部的一個溫和性呢 還有內部的一種所謂的淑世性 中國大乘佛法的淑世性呢 它擁有廣大的信眾基礎 所以諸位 佛教呢是因為它內部夠強健 所以它能抵得了這種外在的-細菌的感染跟侵犯 應該是這個 所以我們應該隨時居安思危 如果你從這個-歷史的經驗當中了解你看看 隨時要居安思危 你說現在民主國家應該不會 你怎麼知道不會? 透過立法的方式就會 是不是啊? 你看看這次的立法說什麼 說什麼所有的塔都 全台灣有四百九十幾支塔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佛教的 那麼呢通過立法說 依於它那個殯葬法 它可以成為 它可以成為一個合法塔-不到一成 剩下理論上說都要被拆 然後行政部門說我沒辦法 對!他知道沒辦法 為什麼?因為這麼多 代表著這麼多的死人 都放在這些塔當中 這麼多的往生者的背後-是一個家族 可能有大家族小家族 再來就是一個固有的孝親文化-跟宗教文化在背後擋著 他不敢輕易地動 就是這樣而已 不然他依法他可以治你 看到沒有? 所以說如果宗教今天沒有這麼-強大的什麼?信徒背景的話 依於這條法律你沒有辦法自救 現在就是你夠強大-行政部門奈你如何? 哪怕是有幾個小小的縣哪-的縣長-->-->-->此段請刪除 搞不清楚狀況亂叫囂一陣-->-->-->此段請刪除 他也不敢動 到現在年都過這麼久了 從選立法委員都這麼久-也不敢動 對不對? 所以諸位要了解啊 這個世間是苦、是五濁惡世 宗教一直存在這個世間 尤其是像這種覺悟的佛教-存在這世間 長期以來就是岌岌可危的 這並不是什麼末法思想 這是因為它在五濁惡世 它不被公平地對待 它也不被正當的理解 所以從第一次的太武帝的滅佛 你就已經看到兩件事情 當它本身體質一弱的時候 那政治的野心 外加著一個所謂的-文化的沙文思惟、沙文主義 它隨時就侵入進來 就會發而為一種所謂的什麼?-滅佛的運動 那我們再看看共產黨當時 中國當時的所謂 所謂文化革命 固然那是它內部的政治鬥爭 所越來越引發到最後不可收拾-的一種所謂的文化浩劫 今天已經都平反並且也跟 這樣事情認為那不是-中共建國原來思想的本意 不過你可以看出來那是在 當佛教如果也在那種時候-被它傷害了 那是不是也受到了-政治鬥爭的傷害? 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完全無法自我保護 沒辦法自我保護 對不對? 沒辦法自我保護 這也代表著在那種時候呢 佛教內部的力量不夠堅強 當然你說那個文化革命-那個實在是真的是 真的是用政治力量整個壓迫的 你佛教再怎麼強盛你也沒辦法 而且是對一切宗教傷害 也不是衝著佛教而已 對啊!我剛不也講嗎 我說宗教在這個五濁惡世 不只是佛教在這個五濁惡世 我只是說特別指的覺悟的佛教 在這個五濁惡世是更難 我指的是這樣-但是並不說只有佛教 它也確實是一切宗教都這樣 一切宗教都這樣 所以宗教本身-要讓自己可長可久 我們從第一次的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的廢佛事件-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那就是你 其實你隨時處在一種-被傷害的可能 你必須本身足夠堅強 那堅強是什麼東西堅強? 當然堅強有事有理啊 理的部分就是說 你一定要什麼?-要有道德、有修行 以德以修來服人 這第一件事情 你成為一個修行解脫的大德 那麼呢修行自在的大德 為世人所景仰 你不要做廣告啊 真有修的人不會做廣告 你不要說-怕人家不知道你有修行 你真有修行的人-慢慢地這個名聲遠播 大家會近悅遠來 這第一種 第二種 不能夠修得那麼樣高超 至少在學問、道德-為世人楷模、為世人所恭敬 你沒有解脫 你也沒辦法當生證什麼 但是道德學問能為世人所恭敬 第三 當然那就是你於教內有功 第四 於社會也能建立功名、功勞 用宗教家的淑世-來為社會做一些事 這當然也是 你唯有這樣子讓整個社會 能夠適當地感受到-宗教存在的價值跟可敬 可敬 而且這要一代接一代的-要有人做 不能停 你哪一代停 那一代就會讓-宗教跟所謂的社會脫鉤 你看看沒有開悟的人 沒有德學修養-足以領導當時社會 感化當時社會的人 這種哲學、宗教哲學人士 哲學大師的出現 沒有 那麼又沒有所謂-在教內有功的人 普遍為宗教之內部的-一切信徒所景仰的這種功勞者 那麼也沒有所謂社會的 所謂的慈善福利工作者 這都沒有的時候-那無論教內教外他找不到典範 他找不到一個 一個可恭敬的對象的時候呢 佛法呢是人在弘揚的 在這種情況少了人-那價值就減 就產生一種沒有依止 宗教的價值呢-不能夠在當世顯現 這個時候 對不起!細菌就增強了 我剛剛講那個細菌 什麼樣子? 政治的野心 文化的沙文思惟 或者某種程度的什麼呢? 這個厲害衝突等等這類的就要-就要抬頭了 這種勢力就會抬頭 那麼如果以佛法的因果說 那就是因為 你這個佛法在這個時代當中-度化的人太少嘛 啊度化的人少 法師不說法 修行人不修行、不持戒 那世間的眾生就沒有典範 也就不信仰佛教 啊不信仰佛教不了解因果 不了解因果那就盲做亂做 甚至於呢賴佛吃飯 穿佛衣做了非佛法之事 那這個社會裡面人心-當然就越加的險惡 如果按照因果來講不就這樣 那這一險惡了 那看你佛教如果擁有資源-它就來搶奪 就要來輕慢 就要來侵犯 甚至於呢 都可能用立法的方式-來給予割裂 就這樣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從這樣就可以看出來 那麼最後它有一段 這個第九節有最後一小段說 這個寇謙之的道教 尤其是他的《新科之誡》 多半是模倣自佛教的戒律 天尊像以及老君像等 也是由於當時盛行-佛菩薩的造像供奉而來 所以他看到-佛教造像供奉這個價值、好處 他也自己去弄他們道教的像 所以本來道教原來是在 原來是沒有這個形式的 倒是佛教來了做給他看-他跟著學 所以並不是佛教學道教 是道教學佛教 道教真正發生是在漢末-三國時期才出現 那個時候佛教已經基本-發展了二、三百年在中國 漸漸地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了 那麼看在這個 也看在這些 這種方術道士的眼裡 他才一樣一樣的學進來 你看看包括你看北平 北平有個白雲庵 你看看它那個鐘鼓樓啦 寺廟的樣子啊 全部是我們明朝時代-叢林的格局 但是它又怕太像了 把磬跟木魚呢換位子 左右互換 把鐘跟鼓的位子也左右互換 就這樣而已 連那建設的格局都一模一樣 你去北京的那個白雲庵看-你可以看得出來是這樣子 那好 所以經過這個廢佛的契機啊 他呢就整然了他的一個什麼-教團的秩序 我說過那是為什麼? 因為既然現在當今他的國王呢-要依止道教 那道教總要擺出個樣子-給大家看哪 那要擺出這個樣子給大家看 本來沒有這個誘因的時候-大家各散一團哪 現在有這個誘因了-皇帝要看 要看我們道教-有什麼樣子可以給他做依靠的 他要幫我們出口氣-滅掉佛法、佛教 好!那這個時候 皇帝要看我們-那我們得要嚴整威儀 嚴整出一個 一個什麼?教團的形式出來 這個時候呢寇謙之登高一呼 就足以形成一個道教的-某一種統一的教團制度 所以它透過滅佛這個契機-來建立道教的什麼呢? 道教的一個-一個教團制度 算我們栽培他啦 犧牲自己栽培他 那麼好 好 那麼第十節就講到接著 文成帝的復興佛教 北魏太武帝始廢佛不久啊-寇謙之死了(台語) 死了 活不了太久 我告訴諸位-只要是那個滅佛的喔 從古來今 哪怕最近的一直到-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 通通是這樣 你廢佛沒多久-你通通就是沒什麼好下場 那麼呢寇謙之死亡 那麼呢崔浩呢 崔浩更慘 以一國的什麼呢?司徒啊 司徒可以說就是宰相的意思了 司徒就是宰相的意思 竟然遭受族誅 遭受族誅 整個族誅殺掉了 那麼這樣子 族人就全部死了 那麼這樣廢佛後的第六年-太武帝就死了 那麼呢而文帝 而文成帝 這個即位 這個太武帝崩啊 用「崩」這個字-好像有一點要注意 這是主流的 主流的帝王才幾乎可以用-「崩」、「薨」這幾個字 那太武帝-到底在中國的傳統裡頭 可不可以用「崩」?-還得查一下 那麼好 那麼詔令復興佛教 總而言之廢佛後六年他就詔 死的死了 差不多全死了 那些幹這個廢佛的-在六年之內全死光了 死光了實在是活不久 那麼後來那個文成帝即位-就復興佛教 任曇曜為沙門統-那麼呢掌理佛教 並因曇曜的奏請開鑿 更大大的開鑿-大同雲岡的大石窟 那麼獻文帝 獻文帝也造立了什麼呢? 造立了丈六的釋迦像 造立了 並且建高約一百公尺的-七級永寧寺塔 一百公尺耶 一百公尺耶 一百公尺-三、四十層樓耶 三、四十層樓耶 那很嚇人 非常高 那麼的七級永寧寺塔 永寧寺之塔 那麼呢 孝文帝師事道登跟僧淵等二位-等大師 並且遷都到洛陽 那麼呢開鑿龍門的大石窟 宣武帝呢 下一位就是宣武帝 接著幾位皇帝 這個通通是信佛啦 那麼呢宣武帝為菩提流支-翻譯的什麼呢?自任筆受 是以當時自西域來華的沙門哪 因為都受到了當今 這個當時北方皇帝的尊重 所以呢竟然來了三千多人 跟現在我們去到美國弘法 所謂弘法 那大部分只是在那-度華人的這些出家人 寥寥沒幾而且各散一方-的這格局來比啊 這個美國佛教的興盛-其實還方興未艾 一切都我看都還在-還在準備工作而已啊 那個時候一動輒就三千人 那麼呢 以國家之力來進行翻譯 因此翻譯佛典的事業-也隆盛於一時 譬如說曇曜與這個吉迦夜 共同譯出了《雜寶藏經》 《付法藏因緣》等 那麼活躍於宣武帝統治之下的-印度僧這個菩提流支 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三人呢 譯出了相當於《華嚴經》-之一品的《十地品》 也就是《十地經》 那麼呢並且也翻譯了世親菩薩-所註解的《十地經論》 《十地經》翻譯出來了-同時也翻譯《十地經論》 那麼這與當時江南 由真諦所譯出的這個-《攝大乘論》所相對待 《攝大乘論》是什麼呢?-是無著 世親無著那位無著大師-他所著三卷本《攝大乘論》 那麼並將 那麼再包括北方所譯的這個-《華嚴經》等 還有呢這個佛陀扇多 佛陀扇多他也在北方同時-譯出了二卷本的《攝大乘論》 所以《攝大乘論》前後有三譯 加上玄奘大師譯的 總共三次翻譯 總共三次翻譯 那麼在真諦三藏譯出這個-《攝大乘論》的時候呢 其實他也譯了那個世親所著的-那個《攝大乘論釋》也譯了 這些都幾乎在西域同時出現 他就翻譯進來了 那邊一出版一流通-這邊就翻譯了 幾乎同一個時間的哦 世親菩薩大概也在那個時候 那麼呢這樣子呢 因此南方跟北方同時將-瑜伽行派 也就是所謂的唯識學呢-傳入了中國 所以將至此尚未介紹給中國的 印度之世親菩薩思想呢-引進來了 那麼因此這引進來之後呢 就開始有這個摩提的門下慧光-他當時是律師 是律師 是弘揚《四分律》的律師 那麼同時呢他又研究什麼呢? 研究這個《攝大乘論》 那麼是南道派 再加上菩提流支的道寵-是北道派 他們都同樣研究唯識學 那麼因此發展出 也研究呢《十地經論》 那麼主要是以-《十地經論》為主 所以就各自南北道派都研究-《十地經》跟論 那因此就發展出十地的什麼?-地論宗 那不過日本人講地論宗 書上寫地論宗其實不恰當 真正的說法應該是地論學派-比較適當 中國我們被認可的-這個《攝論》、《成實論》 這個《攝大乘論》-跟這個什麼呢? 這個《成實論》 呃!《俱舍論》跟《成實論》-是小乘 剩下來大乘呢 就是在隋唐之後-以下的大乘各宗派是八宗 這樣子是個正統的說法 所以在這裡不能講地論宗-要講地論學派 我說過學派跟宗派-宗派還是不一樣的 然後好 分成南北道派-又成為重視《華嚴經》的風氣 這是沒錯 我告訴諸位啊 《華嚴經》跟《法華經》-的被重視 其實是以《華嚴經》為先 單部經 《涅槃經》、《華嚴經》-這個為先 慢慢地才是-因為慧文大師的關係 開始注意了什麼呢?-這個《法華經》 而《法華經》注重者呢-他本身都會注意到大乘論 《大乘起信論》 或者是四論-跟三論、四論都有關係 所以天台宗一直就跟般若系統-比較近 它講性、性相-那個講的是性 講性的部分比較多 好 那麼這個就是地論宗 所以另外呢流支譯有-《金剛般若經》、《入楞伽經》 還有《無量壽經論》 這菩提流支 那麼還有摩提譯有《寶性論》 扇多譯有《攝大乘論》等 在此間尚有一位 那是指中國的祖師了 尚有一位主倡淨土信仰的曇鸞 他是雁門人 雁門人 本習四論你看到沒有? 他習了四論 《宗論》、《百論》-《十二門論》 再加《大智度論》 當時也有四論學派 也有三論學派也有四論學派 那麼他因為要註解《大集經》 那麼感得氣疾 那麼為了求健康繼續來註解啊 他就拜訪一位道士-叫做陶弘景這個人 那麼呢 得到陶弘景道家所認知的-所謂長生不老之法 在向北回到他的雁門的時候呢 在中途洛陽遇到了菩提流支 因為菩提流支-本來就被請在洛陽那裡翻譯 那麼呢他去參見他的時候呢 他就告訴他說 你 好像在路上遇到了 請問哪你往哪兒去啊? 那麼我到南方去 南方去幹什麼啊? 這個求長生不老藥 哦!有什麼長生不老藥啊? 他就把道士的那套告訴他 菩提流支就笑一笑跟他講說 天底下哪有什麼-真正長生不老藥 你要長生不老藥那看這本經書-《觀無量壽經》 你去看那才是真正長生不老 他半信半疑拿來一讀了 就過去的因緣顯發啊 他一看啊他就盡棄所學 那麼呢當然你說盡棄所學-也不是啦 當然一定是把道教那個什麼的 什麼東東的全部丟了 那麼呢 專心地以他的般若的修養 那麼呢 再參考了菩提流支所翻譯的-什麼呢? 這個 這個《淨土論》還有什麼呢? 《優婆提舍願生偈》-也就是《往生論》 《往生論註》 《往生論偈》 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這個〈易行品〉 這就是四論宗的人他會兼及-看到《十住毘婆沙論》 雖然它不是四論當中的一論 但是那也是龍樹菩薩的註解-著作 所以說你有沒有看到? 曇鸞大師他經由淨士宗 他去揉合了印度兩大學派 本來就水乳不交不融的所謂 瑜伽行派跟所謂的中觀學派 他們這兩個學派通通對淨土宗-有景仰 在印度是這樣 可是它各自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釋淨土宗 都一樣傳到中國來的時候 曇鸞大師呢就綜合了這個-瑜伽行派跟中觀學派 然後把它結合 就是龍樹的教說-跟世親菩薩的教說 綜合成為中國人所認知的 既不偏於空宗、也不偏於有宗 然後既取般若系統的思惟-也取瑜伽行派的思惟 結合成為一個什麼-給予調和融會 使他得到了-對淨土教的一個新的解釋 那麼他這裡呢 他在這裡頭就主張實踐禮拜-讚歎、作願 還有就是發願 觀察、回向的五念佛門 完成了中國淨土教的什麼?-教理跟實踐的基礎 其實如果講這樣 那倒也不是他建立的 這個根本就在-《往生論》裡頭啊 這個世親菩薩就有提到了 那只是他看了-他受到啟發 是這樣 那麼這樣算不算他的新解呢?-也不算是 不過他綜合了 在淨土教當中綜合了有宗-跟這個空宗的思想這倒是真的 那麼這樣子的思想呢 到了隋朝的時候呢 也受到道綽大師呢 的什麼呢?的繼承 並且加以強調 而道綽大師又傳給善導大師 所以善導大師的思想呢 其實也有般若的思想-被延續下來 這原因就在這樣 因為善導之前 善導大師之前是道綽 道綽又深受曇鸞大師的-思想的啟發 這就一脈相承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中國淨土教-本來就可以調和空有二宗 就應該旁引空有二宗來解釋 這是應該也沒有問題 好 那麼再來第十一 十一節、北周武帝之廢佛 這這麼短的時間 北周武帝滅佛是第二次滅佛了 北魏太武帝滅佛 在西元四四四年到四四六年-總共才三年 那北周 北周是北魏之後呢 北魏分東魏跟西魏 東魏跟西魏 那西魏呢又被禪讓為北周 西魏後來轉北齊 北齊接著呢是北周 那麼呢這個 北周呢它的滅佛運動-是怎麼樣子? 好!我們來看一下 北魏分裂為二 那麼分為東魏跟西魏 東魏在地圖上是東邊 也就是河南省的彰德縣建都 那麼西魏也就是後來的北周 轉成後來的北周 那麼就是都於這個西邊的長安 陜西省長安 那麼東魏當時的高歡-他信佛哦 高歡 那麼呢西魏是宇文泰 分別專政 各別轉成東魏跟西魏 那個時候還沒有 還沒有建成北周跟北齊之前 那麼它各別由東魏是高歡-西魏是宇文泰 那麼高歡之子叫高洋呢 怎麼樣?受禪讓 那麼這個時候呢 這個東魏說錯了 東魏就建立北齊 在東邊的這個建立成北齊 那與西魏的宇文泰呢-是有樣學樣 他的胞兄啊 他的哥哥之子叫做宇文護的 他乾脆就把什麼呢? 就把西魏給篡位-結果建立了北周 可是建立北周 他個人篡位是他 可是他不自立為王 他就擁立他伯父-就是宇文泰啊 宇文泰的兒子叫宇文邕-成為什麼呢?這個北周武帝 這是開國的第一位皇帝 但是他也在位 在位期間 在位期間呢怎麼樣? 怎麼樣做法我們等一下再說 現在先知道-北周的武帝是這麼出現的 那麼高洋呢則是北齊的文宣帝 他當時與江南的梁武帝並肩 那麼興隆佛教 以慧光的第一高足叫做法上-為戒師 天保六年呢-詔廢道教 這是他在這個北方他信仰佛教 也就是所謂的北齊 這個北齊啊它對宗教的信仰 它是信仰佛教 可是相對的北方的另外一個-分裂的國叫做北周的就不同囉 與他相對的北周武帝啊-跟高洋相對 那麼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 富國強兵 並不是富民是富國 富國就總而言之就是-加強它的國防 強它的兵就是加強它的國防 要加強國防當然國家要有錢-買國防武力嘛對不對? 所以這富國不一定富民 那麼它為了是要幹嘛?簡單講 簡單講就是要併吞北方 統一北方 中國人很奇怪 他覺得跟人家和平共處-好像很難 非得要搞個統一不可 所以說他在北方他就要 他就想要來統一一下下 那麼呢自古以來-都有這種統一的想法 那好!那怎麼辦? 怎麼統一法咧? 怎麼統一法咧? 他就先來個富國強兵 可是富國出現了問題了 他認為當時他的國家境內 擁有太多的寺廟跟僧侶 這樣子會妨礙他的什麼呢? 稅務的徵收、土地的使用等等 因此他認為這是有害無益 然後因此就斷然採取了-極為慎重 然而非常強硬的廢佛政治 那麼就在那年呢 五六七年 差不多他即位之後呢 即位之後的第六年 第六年 六、七年之間 那麼呢 有一個更接近的原因 那就是有個還俗的出家人呢 這衛元嵩 他竟然上書要廢佛你看看 哎呀!這太荒唐了 出過家的人結果他以冤報德-是這樣 那麼當時還有位道士 因為這個道士呢 仇恨佛教囉 那麼張賓也在暗中活躍著 這個時候武帝順著他 還是一樣的政治野心-看到了沒有? 他為了富國強兵 這個內在的一個政治野心 他為了要統一北方 這種政治野心然後就結合 又是一種-可能存在的文化沙文主義 那麼呢他便在天和四年以後 數召集僧侶、道士、重臣 辯論儒、佛、道三教之優劣 當時的佛教方面-有甄鸞的《笑道論》 還有北周道安-那是後來的道安 北周道安的 是不是同一個道安呢?-再查一下 那麼道安的《二教論》等上書 當然不是啦不是 那麼結果呢這個 應該不是同一個道安啦-時代有差 對不起!是這樣 然後結果呢?這個武帝 就於建德三年-就是五七四年他即位後 他即位十多年了 三月呢下詔廢佛道二教 於是呢這個 寺院經像遭受了破壞 僧尼全部被勒令還俗 編戶於軍民之中 同年的五月 那麼武帝就設通道觀 招致求道者百二十人 有志的僧侶呢-這個時候看看 他在復興道教-結果對佛教還是壓制的 那麼他就怎麼樣呢? 不想還俗的都隱向山林-或者遷往江南 以逃避此一法難 這樣諸位了解嗎?是這樣 那麼在這種情況啊 在這種情況我們又看到了 佛道雖然當時都被廢 對一個武帝來講-他還是一個政治目的 為了一個政治目的他廢掉佛道 道教為什麼也要廢? 因為同樣地也浪費他的 他認為也浪費他的資源 然而他對道教仍然是比較寬鬆 仍然是讓它早一點什麼?復興 這個時候那麼僧人就只好呢 仍然繼續往其他地方逃避啦 繼續修行 可是到了建德六年 也就是他 這個開始廢佛後的這個第四年 那麼呢 這個武帝呢討滅了北齊之時 那麼該地也有寺塔被破壞 僧尼也多還俗的現象 可見那並不是由於武帝之詔 而是由於戰亂所造成的 這個他不知道怎麼推論的啦 很難說是到底怎麼樣 不過明顯的經過戰亂-那也有可能 那麼這麼一來北地的佛教-一時就瀕於這個毀滅 但是不久呢 這個武帝也掛了、死了 那死了之後呢-其實就在當年死的 五七七年當年死的 那麼這個時候 相繼而起的宣帝、靜帝-相繼即位 佛教再度地復興起來 這是由於任道林他上表 那麼呢 淨影寺的這個慧遠大師 這是後慧遠 淨影寺是後慧遠大師 那麼呢抗告 他說欸!這樣廢我們佛教不對-這樣 還有王明廣等人的上書-這樣的結果 王明廣上書等 那麼因此 當然同時也為了投合當時啊 這個北周啊 的一位重要的什麼呢?宰相 這位宰相呢他是有實權 而且能力相當強 也就是所謂的 後來隋朝的建立者楊堅 他的意向明白的-他就是要支持佛教 那當時宰相他身為宰相啊 這個權力很高 那麼新繼的帝王呢 宣帝跟靜帝呢-也都要聽他的意見 那麼他既然也-強力的支持恢復佛教 那麼佛教就因此恢復了起來 諸位這樣了解嗎? 好!那麼我們今天-這堂課先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現在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