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41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上到教材第二十五頁-最後一段 前面呢提到了 羅什大師 他的門下的兩位高材生哪 高足 接著 這一段小段就提到-羅什大師 因為他的因緣 而有誰來到了中國 要不他老師、要不他朋友、-要不他同參 有提到這樣子 下面這段文就在講這個 就是說-尚有什公在長安之時呢 其師-這小乘師 罽賓的佛陀耶舍 也於弘始十年來到了長安 譯出了《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那還有弗若多羅-也由於什公的傳信 譯出了《十誦律》 惜其業未成而寂去 那麼又有一位印度的覺賢叫做 或者叫做-音譯叫做佛陀跋陀羅的 那原為什公的知交 那麼呢因而也來訪 然而由於其主張不同啊 致與這什公的門下起不和 便和慧觀等人哪 離開了長安 那慧觀當時是從廬山來到這兒 來到這北方的長安 現在就離開長安 同時再回到了廬山 然後因為慧觀等人 比較認同於這覺賢的-某一些看法 因此他就請他呢 回到了廬山他師父這裡 他原來的慧遠大師這裡呢 那麼講禪經 那麼講禪經 那麼又在建業之道場寺 這南京的建業道場寺 譯出了《摩訶僧祇律》四十卷 《華嚴經》六十卷 尤其因他譯出的《華嚴經》 使得當時僅偏於般若教學的-佛教界激起了很大的漣漪 這裡頭呢 有這麼幾個人 有覺賢、有弗若多羅 有他的老師 這個佛陀耶舍 這些呢重要的 都要不就翻譯成律藏 要不翻譯成-翻譯《阿含經》 要不就翻譯《華嚴經》六十卷 這些都對中國佛教很重要的 這也是羅什大師以他自己-個人的因緣邀請 或者吸引來的 是這樣 那麼再來翻過來啊-就講到了涅槃宗 這是在 這魏晉時代啊 涅槃宗其實啊 還並沒有真正的興盛-所以在這裡 括弧為涅槃宗 其實並不太恰當 只能夠說是-《涅槃經》的一個重要翻譯 應該這麼講 在另一方面-有一位中印度的曇無讖 他呢活躍於北涼 那他初學小乘後歸大乘 經罽賓 然後龜茲 然後敦煌 而後於玄始元年來到了姑臧 這就是北涼所在地哦 受到了河西王沮渠蒙遜的-這厚遇、禮遇 那在玄始十年呢 他譯出了-《大般涅槃經》的四十卷 由於獨步於當時的這個慧嵩-還有道朗等人 乃是由這個當時 獨步於當時的這個慧嵩-還有道朗等人為筆受 那麼他在義和三年三月 因聞尚有這個《涅槃經》-的後分 他自己沒有拿到 那麼他就西行求取 結果呢卻被蒙遜懷疑啊 他是北魏太武帝所請了的刺客 不然他為什麼沒事就-要離開咧? 你看這真的是番王 有時候有點糊塗你知道嗎? 就把他給 一方面禮遇他結果又殺害他 殺害他於途中 那年僅四十九歲 那麼這個四十卷的 這北本的這個 他在北方譯出的-《大般涅槃經》 後來就被流通到江南 那由慧觀、慧嚴-還有謝靈運等人哪 共同以法顯所譯的這六卷-《泥洹經》 跟這四十卷本互相校對 那就把它補進去 那重新把那文字稍微修潤一下-成為三十六卷 雖然卷數是少-內容是多 那麼的《涅槃經》-叫南本《涅槃》 那麼《涅槃經》的研究-由此而興盛 如齊梁之間的寶亮 還有梁的什麼?智藏等 各各撰作這個義疏 所以涅槃學派遂在江南興盛 不過這裡標題立為涅槃宗 事實上並不是在這個魏晉 東晉時代有涅槃宗-並不是 事實上只剩了個涅槃學派-不能稱其為宗 所以這個標題不太恰當 應該是指的說 這《涅槃經》的翻譯 這樣就好了 懂意思嗎? 根本在這時候不成其為宗 因為現在講的是魏晉的佛教 這樣懂嗎? 這裡稍微標題把它改一下 就是《涅槃經》的譯入-的傳譯 的傳譯 就這樣而已 它只是傳譯而已 真正被研究也是-南本《涅槃》編出來之後 重新編纂 重新的修訂出來之後呢 在南方才大興 南方一向以教理研究為興 這樣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標題問題 然後再來接著 第八呢-就廬山的慧遠大師特別提 其實廬山慧遠大師 在剛剛的年代裡頭-其實他已經就引 他就在那個時代 這裡再提他 所以在道生跟覺賢等活躍於 覺賢也就是佛陀跋陀羅 後來回到了南方來的這位 鳩摩羅什大師的好朋友 等活躍於江南之際的背後 其實有一位重要的支持者 則是與長安的羅什大師 共稱為當時佛教雙璧的-廬山慧遠大師 他是江南的實力者 這世俗人的稱呼、的說法啦 就是說是江南的重要的大德 最重要的大德就對了 那這個實力者還代表著說-他有人脈 他的弟子相當地多 影響力很強大 不只是有道德而已 有的人有道德沒有影響力啊-這因緣如此 他是有道德又有影響力 是這樣 那麼也是道安大師的高足 所以說佛圖澄的高足-是道安大師 道安大師的高足是慧遠大師 一脈相承 是雁門的樓煩人-就山西崞縣東的人 二十一歲的時候 與其俗家的弟弟叫做-後來出家叫慧持的 同入道安之門 在襄陽由於 但是在襄陽 當時道安大師在襄陽 可是由於兵亂 道安大師看看這個這麼多人吶-沒辦法共住啦 戰亂 飲食、糧食也不足 也人太多了也被起疑問 所以呢將門人四散 因而他就帶了一群人呢-就離別了師父 入了江南之廬山 結果在東林寺呢 看了那地方建了東林寺 有人發願建寺給他住 然後他就發願再也不下東林-呃!廬山 所以過了那個虎溪他就不過了 不過虎溪 終其身未再下山 其間呢 送客亦以虎溪為界 致力於佛道之弘布 元興元年 他與劉遺民以及周續之等 這些道俗名士總共二十三人 結社於東林寺之般若台 東林寺範圍蠻大的 它那有一個台-他把它命為般若台 在那裡結一個社 可能就是那裡又建一個-建一間房子啦 然後在那裡提倡念佛 世稱此為結-此一結社為白蓮社 他專以《般舟三昧經》為依據 念十方現在佛之一的阿彌陀佛 十方有三世諸佛 其中以現在佛裡頭的阿彌陀佛 那麼這《般舟三昧經》-裡頭提倡的就是說 你念佛念到專注入定的時候-十方諸佛會現前 那麼但是他以-專觀想阿彌陀佛為主 是用觀想 此與後世阿彌陀佛念佛的立場-略異 因為當時念佛的立場 後來念佛是「持名」 他是以「觀想」為主 所以稍有不同 不過念佛本來就有多種方法嘛 然後呢 不過此後中國的淨土教 則尊慧遠大師為淨土宗-(蓮宗)的初祖 由於他的關係而集合了-江南的好多名士 因他自己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般若學者 那麼他也倡導念佛求往生 那麼也精通儒學-以及老莊思想之故 你知道道安大師他自己還有-格義佛教的色彩 那用的都老莊思想 雖然他並沒有-基本上並沒有曲解佛教 可是他用的是-格義佛教的這種方式 所以一直到慧遠大師呢 他都還會為對這些-般若思想問題呢 跟鳩摩羅什大師有問答 這就大乘這個問答的那個-《大乘大義章》 裡頭就有記錄到-他跟鳩摩羅什大師的詢問 相互的問答 原因就在這裡 所以是真正鳩摩羅什大師-修正了這個格義佛教 而這當中已經有道安大師-跟慧遠大師等 已經在開始超越了格義佛教 不過還不完整 事實上是鳩摩羅什大師來-才真正完成 那好 當時北方的 因為現在講的是東晉嘛 所以當時北方的五胡之亂啊 就東晉之前已經有五胡之亂了 促使許多的農民向南方流亡 那麼開拓了江南之地 隨著接著由於這個西晉之亡啊 而此一族呢-南下都於建業成為東晉 就東晉之前是西晉 西晉時代呢-北方漸漸地亂起來 有五胡的亂 五胡亂華並不是一點-它是一段時間都在亂 那那北方 那西晉國家漸漸弱的時候-對於北方管不著 北方管不著 北方的農民開始先往下移 往南移 被騷擾嘛 然後慢慢的呢 西晉也甚至於-自己都被五胡所滅 那這一群漢人為主的文武官僚-往南遷 整個國家往南遷 遷到長江以南的這個……建康-也就是南京 在這裡呢-與北方對峙 然後就形成了所謂的什麼? 所謂的東晉 它是偏安江南 情況是這樣 所以說接著西晉亡 而此一族南下都於建業-成為東晉 這批新到的貴族人數很多 對啊!是整個國家往下南移 包括周邊的那些 這些什麼?門閥、貴族等人 那麼故也抑制了原為-江南土著的地方豪族的權力 以致造成憂鬱的風氣-清談之輩輩出 走向逃世隱逸-標榜虛無恬淡 竹林七賢等便是最好的例子 這裡頭 這裡頭的語氣啊 日本人講的這語氣有點怪怪的 你想想看 他說人數很多來到了江南 江南的時候 對於江南原來的土著 那是在更早之前 在吳國的時候 我說孫權吳國的時候-就建立了個漢人的王朝 同時也提拔了很多當地的什麼 士紳、土著 就地方勢力啦 地方勢力當然 文化水平是比這個-中原地帶的文化水平稍低 那有一點就像現在的-台北、高雄這樣差別 那麼在這種情況呢 可是地方土著呢 他有田地啊-有地 尤其江南一帶很豐庶啊 然後他本來就-豪族就有他的地 那你現在中央的東晉-西晉的人往南方來 那他是以一個政府的力量來 就有點像 就有點像說 當時的大陸-轉進到台灣的那國民黨一樣 他是一群人一起來 那夾雜著武力跟所謂的-政治統治力量 他當然就排擠了地方的什麼呢-豪族囉 對不對? 或者要跟地方豪族適當的妥協 你來歸順-那我就給你怎麼樣 他要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對地方豪族來講-這簡直就是外來政權 但是沒辦法 他因為他一個完整的軍隊 跟部屬跟行政勢力-全部一起下來 然後就壓抑了豪族 這是這樣一種做法 不過接著說以致造成-憂鬱的風氣清談之徒輩出 這不是這樣 你壓抑人家-怎麼你自己得憂鬱症呢? 不是這個意思 是指的說 當時啊-來到南方的時候 這東晉不打算了 不打算反攻北方你懂嗎? 王朝不打算反攻北方 那跟著一起來的那些-讀書的文人跟所謂的百官哪 有一種所謂的喪國辱權 望著江北祖國的故園-而不能回國的這種難堪 是這樣 這從《世說新語》當中-你看到很多文章可以看出來 那這樣子的就是因為 因為文人想要往北去反攻 可是皇室呢-已經想要偏安江南 不想要這麼做 結果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知識分子的所謂的鬱悶 是這樣叫鬱悶 不是說你去壓抑豪族變鬱悶 你壓抑別人你自己還得憂鬱症-那不是怪哉? 是被你壓抑的得憂鬱症 不是壓抑人的得憂鬱症 所以真正憂鬱的原因是這個 我不曉得當時日本人-怎麼把它講成這樣? 他可能研究佛教史-沒研究當時的中國歷史 還是怎麼樣?我不太清楚 還是語句上的一個錯亂-還怎麼樣?我不清楚 不是這個意思 是應該是這樣講才對 這樣懂嗎? 所以你看看喔 清談之輩輩出 不是「被壓抑的人」清談之輩-是「壓抑人的人」清談 那顯然就是那些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他都已經排擠了豪族了 他都自己得好處了-他幹嘛憂鬱呢? 他不是為這個憂鬱 他是為了不能回到故國去-憂鬱 這要了解 然後漸漸就搞成竹林七賢-這類人 竹林七賢他們彼此呢-過一種嬉皮的生活 現在講叫嬉皮的生活 甚至於有人呢-是怎麼樣? 整天晃蕩不羈 脫得光溜溜的 在房子裡也不穿衣服 然後人家來找他 他還打開門來 人家-啊!你怎麼沒穿衣服? 然後他說-你還怪咧! 你進到我的衣服裡頭來了-還說我沒穿衣服 他就以房子為衣服像這樣子 在那種中國人的那種時代-沒穿衣服是很怪的 他比如這樣 行為很放蕩 是這樣 那麼呢 這就是類似這樣子 走向逃世隱逸 逃世 隱逸 那朝廷方面呢-就跟地方的豪族 跟所謂的原有的貴族勢力-相結合 所以能夠當官的-都不是那些民間能讀書的人 都是一些 而且也不是一般的豪族-跟一般的這個政治世家 還得要特別有關係的世家-才能去當官 那當然讓另外有讀書的-這些貴族啊更鬱悶 這原因是這樣 所以東晉本身-在內部的文治方面 就顯得有這樣子的一個缺失 所以整個國家形成一種-清談的風氣 那麼在這種情況呢 接著說了 對於如此態度的知識分子 和戒律嚴正的慧遠-以及其念佛三昧之提倡 頗能收到彼此唱和之效 促成他們強有力地覺醒 這個就是日本用語-跟我們漢人用語不同啊 在翻譯的時候呢-照翻 應該不是指這個意思 你要用中文來讀-會把它讀成說 彼此唱和是指 在我們中國人立場是說 你這樣說我就跟著這樣和 結果我跟你一樣搞成清談了 是不是啊? 那就錯啦 不是的 是指說 當時江南這種風氣是很靡爛-而且很逃世、遁世的 可是這個慧遠大師 他以一種清高的修行 精進的修行 還有那種對戒律的嚴謹 來比對他們的這種放逸 然後就造成一種道德上的-一種什麼? 提升的作用 使他們因此而敬仰-這樣子一個偉人 所以當時慧遠大師是在-出家人跟非出家人 信佛的跟不信佛人當中-都已經是叫做完人 把他立為完人那樣子的看待 所以把他當作道德的完人-這樣子的景仰 那因為這樣 有這種人出現在這世間-就形成那世間的精神的典範 因此就影響了-當時的清談風氣呢 怎麼樣? 不致於再陷入下去 而轉過來-改善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簡單講就是這樣 這指這段文的意思是這個 不是說相互唱和 是相互影響 把他引進來了 照他頑夫廉嘛-懦夫立嘛 是這樣子的 那麼據《十八高賢傳》-裡頭的傳說 說啊-那個八十高賢哪 呃!十八高賢哪-是要加入這個 這個什麼呢?-慧遠大師的結社的 可是呢 謝靈運也想來參加 可是謝靈運心陋-而被慧遠拒絕入社 你要知道謝靈運本身-是個文學家 他本身呢-對佛教又有信仰 還跟著什麼呢 慧叡他們 是不是啊? 不!跟那慧觀跟慧嚴哪 一起來修潤這個南本的-這《涅槃經》的 照說跟佛教很有關係 可是呢 據《十八高賢傳》-裡頭所立的這十八高賢 就是指那個往生的十八高賢哪 裡頭就特別提到了-不讓謝靈運來加入 因為呢他怎麼樣? 這個心的想法-不符合這個慧遠大師的標準 不讓他加入 那麼呢還有陶淵明呢 欸!陶淵明跟慧遠大師有私交 有私交 所以慧遠大師並沒有怎麼樣? 並沒有拒絕他 然而倒是旁邊的人-因為他跟慧遠大師很好 就約他 哎呀!你不要再採菊東籬下了 然後呢悠然見南山了啦 那不要了啦 這採那個菊-還不如採蓮花好 那麼呢 你來一起來加入這個-念佛社好啦 他說不……我還喝酒-我不敢 我不能戒酒 我不敢進去 所以當時慧遠大師-是一個相當清高 而跟社會有直接很深密關係的-一位大德 以道德來感動當時的人 然後後來那個像這個誰呢? 這個 這個桓玄哪 他是一個反對黨可以這麼講 他是當朝的一個將軍 然後後來進行反 進行抗爭 與當朝進行抗爭 也來拜見他 是一個政治人物 也來拜見他 他也見 他都好 但是他不站邊-他也不選邊 他算是一個在野的叛-有背叛意志的人 那麼來見慧遠大師 慧遠大師也見 那當時當朝的人呢 這東晉的為官的人 那就是所謂在朝的人來見他-他也見 所以當時可以說是僧俗朝野-通通對他很景仰 慧遠大師這樣子一個人 那然而得入該社成為白蓮社-十八高賢的人物之中 考與在世年代不合者有之 故從歷史的考察 以為白蓮社之成立-並非事實者亦有之 這有人認為-欸?奇怪 這個十八高賢哪 說誰……-加入了慧遠大師的白蓮社 怎麼有的連年代根本弄不對 那怎麼回事啊? 會不會是這個是-後代拈偽裝出來的 不過這個就是不提了 這順便他講了一下 慧遠大師於義熙十二年 以八十三歲的高齡寂於東林寺 其間 這在其間他做了幾件事情 他說 由他邀請而有覺賢 就是所謂的這個佛陀跋陀羅嘛 他怎麼樣呢? 他是羅什大師的好朋友-對不對? 對於禪觀的立場不一樣 那麼呢因此就被這個 就被他這個慧觀等人哪 請回了這個廬山來 然後就譯出了什麼呢? 翻譯出了《達摩多羅禪經》 那麼呢 從此江南就受到-禪定之注入以及普及 又有 第二呢又有法淨跟法領 由慧遠大師來授命他-去西域求取梵本 那麼據稱呢 後來覺賢所翻譯的這個-六十卷的《華嚴經》 便是他們去求取回來的梵本 這又是第二個重要的工作 那又因為慧遠大師不離開廬山 所以遇到了這個佛教思想的-難解之處啊 便將門下送到羅什大師當時-當地去 送到北方去 或者呢 以書簡的方式呢 那寄到什麼呢? 寄給羅什大師 向羅什大師請教 那麼這些書簡的往返 後來就被收錄存在-現在還存在的一部 一部《大乘大義章》 大乘的大義 所以當時已經有大乘這個觀念 大義章當中 這是他的另外一個事情-做的工作 接著呢 慧遠大師呢-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 關於教團僧格建立的一個事情 那就是他又曾經著作一部叫做-《沙門不敬王者論》 乃是因為當時桓玄哪 飭令沙門禮拜王者 這個桓玄 後來他這個取得了政權 那麼呢 他要求沙門應該要禮拜國王 禮拜王者 禮拜這個皇上 那麼他呢起而反對之 著論而反對 他繼承其師道安大師的遺志 表現出了出家人的氣節 連這個俗人都這麼講 氣節 那麼呢 也是為準備將來惹起類似問題-而做一解答 所以現代的出家人啊 尤其是在這個佛門當中啊 做公家事務的人啊 什麼會、什麼會的人 尤其是要看看這樣子的論 你才會有骨頭啊 才會有骨頭啊 不然呢 這當今皇上-在京城裡頭一招手啊 你就馬上一台車就……-就去見他了 然後就一副那個樣子 我覺得就失去了應有的這個-那個氣節 你就不能夠做後代的典範 任何出家人都應該要去理解-這樣 所以說《弘明集》-《廣弘明集》 《護教集》 這個《沙門不敬王者論》 等等這樣子的都應該列為呢-佛學院的必修課程 將來出家人才會有骨頭 現在出家人以沒骨頭為高尚 這個變形蟲為高尚-那就慘了 那麼再來接著下一段 做為當時的風氣之一-乃是求法僧之輩出 其中有什麼呢? 智猛 於求法僧就是當時的風氣 指的是指的什麼? 這個魏晉、兩代-特別有求法僧 你看那慧遠大師也派求法僧去-對不對? 那最重要的一位-東晉的一位那就誰啊? 法顯 不過這裡頭提的不只是法顯 提了其他人 首先是智猛於弘始六年 與同志之沙門十五人-自長安出發 那麼呢參拜佛跡 這是第一種 第一個人、第一群 第二群呢是寶雲之一行 也於隆安之初赴西域 從張掖 現在的甘肅 張掖出發 那麼呢 後來與法顯一起會合同行 而他先行歸國啦 這寶雲 這寶雲一行又是一群 第三群呢 又有智嚴 也是與法顯同行 那先到了罽賓 後來呢伴隨著覺賢回到長安 哦原來覺賢是這樣來的 他是羅什大師的好朋友 但是他是由智嚴-去迎請他一起過來的 不過也先離開了 唯有法顯呢 在許多求法僧中-最有名的就是法顯 為什麼呢? 他慨於律藏之闕漏 於隆安三年 三九九年 與同學慧景、道整等人 同由長安出發 當中呢有寶雲跟智嚴來會入 不過那是本來就不同路的人 他來會入 然後繼續前進 然後遍參佛跡啦 途次失去同侶啦 最後呢 竟然從南方這個錫蘭哪 錫蘭國呢回來 在義熙十年由海路回國 至青州的時候 到山東 哇!現在講起來 要我們自己來走都很遠了 然後呢 僅他一人回來 一大票人咧 中間還有人跟著去耶 結果他回來剩一個人 你看那種感覺 哎呀!多落寞啊 是不是啊? 然後他呢 隨後馬不停蹄 他也來不及感慨 也沒有人迎接他 也沒有萬人空巷 那麼他就馬上到了建業 又從山東回到了什麼呢? 回到了建業之道場寺 和覺賢 曾經共事過的覺賢 那麼呢-共同譯出了《摩訶僧祇律》 又譯了《大般泥洹經》六卷 《大般泥洹經》六卷 就是後來引申這個-道生大師說的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這個《泥洹經》 《大般泥洹經》六卷 後來寂於荊州的幸寺 是年八十歲 喔!去國那麼久-他還能夠那麼高壽很難得 他寫的旅行記叫做-《歷遊天竺紀傳》 被稱為是《高僧法顯傳》-或者叫做《佛國記》 《佛國記》 與唐之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同為研究西域印度的永久指南 都寫得非常好 所以諸位都應該要找時間-去看一看這部書 《高僧法顯傳》 或者叫做《佛國記》 你可以了解當時佛教-興盛的狀況 好!那麼這就是法顯 這也東晉時代的求法僧 特別提到求法僧的事情 接下來第四章就南北朝的佛教 這個南北朝佛教-重點在教團的發展 以及跟儒道二教-的相互交涉的問題 為什麼呢?因為南北二朝啊-是同時發展 一個在南朝-南方 一個在長江以北-北朝 他們各自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權在運作 而且通通信佛 通通信佛 基本信佛但是也有滅佛的 也有滅佛的 那麼但是信佛的為多 在這種情況之下呢 使得這個佛教寺院大量地增加 出家人呢 可以從兩萬人暴增到兩百萬人 暴增十倍 所以就造成了這個政府-對他們的整個僧 對整個僧團的一個重視跟管轄-的立場就出現了 這樣知道嗎? 那麼這整個的第四章-要談的是這個 這樣子的一個重點啦 那麼這南北朝佛教 所以第一段呢是講法社、義邑 還有僧祇戶跟佛圖戶的事情 佛教在南北兩朝的活動情況呢-有些不同 南北兩朝的活動情況有些不同 是指南朝的活動跟北朝的活動-有些不同 那當然了 因為政治的義涵不同 政治的管理者不同嘛 那麼也就有些不同 首先談到江南的佛教 江南佛教因為有-廬山慧遠大師的白蓮社 遂由貴族社會高蹈的-這個思想論議 而發展為義學 此為形成法社的特色 法社的社友要遵守社誡 也就是法社的節度的制定 必須要持戒、修道 從慧遠大師的〈法社節度序〉 還有〈外寺僧制度序〉 還有〈比丘尼節度序〉的撰作 可知當時除了白蓮社 尚有類似的這種法社的存在 這裡頭講的是什麼? 講的就是說從白蓮社為開始 這個白蓮結社它內部裡頭-有它白蓮結社的規定 規定完了按照這規定行事 而且要持戒、要修行 然後呢也有教理在研究 所以一方面有教理-有規定、有修行 那形成了這樣子一個白蓮社 同時大家以它為本 就開始形成了各種社、社 什麼社、什麼社 這時候叫結社念佛、-結社修行就出現了 那麼這些當時主要因為都是-高階層的社會賢達人士來加入 這些人有知識 所以就形成這個法社呢 就特別有了義理研究的色彩 所以發展而為義學 內部有嚴謹的社規 這叫做節度 這叫做節度 就是規矩 節度 這裡頭其實包括了法社的規矩 還有外寺僧制度 還有比如說比丘尼的節度 節度就是規矩、制度等 那麼被制定 這也是繼道安大師之後呢-開始進一步的中國化 把中國人的這個僧團 或者是跟居士的結合的-這種邑、這種社 法社等等啊 修法之社或研究佛法之社 內部建立一個規矩 這裡頭有解有行的 有解有行的 那是一個重於 這樣子這種類似的法社 接著呢 此時的山林佛教-也有了發達的跡象 那是另一面重於修道的-方外佛教 這裡頭就比對於法社 法社也有修行 不過它更注重的是-義理的研究啦、共修啦 等等這類的 但是呢山林的佛教呢 也有了發達的跡象 那是另外更重於修道的-方外佛教 那又另外一個跡象 那就是說它教理方面-相對於法社沒那麼深入 可是它也受了當時清談的影響 避於什麼呢? 避於這個都市塵囂之外的-山林當中 然後幹什麼? 他不清談 他專修 這屬於方外一點的 比較屬於這種出世的專修佛教-欸!也出現了 這真的是這樣 這真的是這樣 在我們看到的像天台山-五台山 這幾個重要的山呢 早期在這個魏晉南北朝時候呢 就已經有出家人在這種-深山裡頭修行了 後來才發展成為重要的名山的 這可見那就是山林佛教-所發生的 所以一方面在都市中 或者比較不那麼遠離人群-的地方 建立了所謂南朝的所謂法社 可另外一方面在山林深野之處 也有所謂避居的深山修行的-所謂方外佛教、山林佛教 好!這都已經南朝佛教的發展 接著講到了稍微北方佛教-北朝了 總說了 北朝 然由於北方五胡的國王 觀迎佛教中的神異方術 那麼呢信仰熱烈 國王大臣以迄一般民眾-風行建塔寺、造佛像 因此而有了義邑在民間產生 這就是北方 他相對南方講完他講北方 所以說南北有不同 南方重修行 呃不!重所謂的義理的研究-跟結社的共修 那北方就重於修福報-跟神異僧的那種崇拜 這就是稍有不同 那他怎麼樣來完成這個-修福報呢? 用義邑 義邑就是現代的功德會 你看看就是類似功德會 它怎麼弄呢? 所謂義邑就是由眾多的-在家弟子為邑子 就叫會員哪 會員叫邑子啦 那麼由僧人為邑師 那就是什麼?主任委員啦 現在的什麼?師父啦 啊然後怎麼樣? 那麼呢 指導邑子而成為佛教的團體 這樣的結合 可以由許多的造像的銘文中-到處可見 等處見到 數十百位的邑子-在化主邑師的勸導之下 然後幹什麼? 專門幹什麼? 建造釋迦、彌陀、彌勒、觀音-等像 將此功德為求各自的-父母、妻子 以及自己跟家族的現世利益-來世的願望 這種佛像的開光法會稱為邑會 主要是造像 那造像不是造一小尊哦 就造在那個我們所謂的什麼-敦煌啦、龍門啦 哪裡就造…… 那雕刻在山上這樣子 然後下面就刻個名字 這個……楊某某啦 刻一尊佛像 外加油漆多少 是這樣 那回向早日出家 那比如說這樣 那麼就這樣子刻著 那麼就是由一個師父領導啊-大家集資那樣子 主要是在刻佛像 其實應該也有印經 應該也有印經、建寺-這都會有 但是因為佛像就刻在牆壁上 刻在那個石頭上 比較容易留得下來 其實你要看其他的-更多一點的文獻 你可以看到甚至於還有-所謂的畫、佛畫 還有那經 也都有這樣 這都是所謂的功德會、印經會 什麼造佛像會這一類的-就對了啦 然後開光呢成為邑會 或從 再來從僧傳當中也可看到 當時呢彌陀信仰者 有的呢比如說法曠啦 慧度啦 僧顯啦 慧宗啦 曇鑒啦 慧通等人 他們已經信仰-明確的信仰彌陀淨土 那也有呢 願生兜率傾向-而發展成為彌勒信仰 例如說道安大師啦-還有及其門人為始 又有了什麼呢? 僧輔、智嚴 那個智嚴有沒有? 去請那個這個覺賢來的-那個智嚴 還有道法等人 這是什麼? 兜率信仰 所以我說啊 本來彌陀信仰跟彌勒信仰-本來就可以相行不悖 大家互相欣賞-不要互相攻擊 那好壞各有因緣是不是啊? 那因緣大家喜歡就好 但是現在的末代 當然啦有時候彌陀淨土的人 也說一說也會說人家-啊往生彌勒不好啦怎麼樣 我覺得倒 我從來不願意這麼講 我覺得大家互相增上最重要 我覺得彌勒信仰 彌勒信仰在更早的西域-就很興盛 所以我們也不必因為說-我們好樂彌陀信仰就壓抑人家 倒過來說-今天要弘揚彌勒信仰的 你也不要用一個類一貫道-的說法來駁斥這個彌陀信仰 這樣子其實於你也不好 應該於佛教-大家都左手跟右手一起成長嘛 是不是? 左腳跟右腳一起往前嘛 這不是很好嗎? 好!這是願生彌勒淨土的-兜率天的 又有觀音信仰之利益者呢-也很普遍 所以故有念觀音而使之病癒的-這位杯度大師 還有祈求航海安全的法純 還有念觀音而得妙音的 自己聲音不好的啊 聲音不好的 唱誦人家都不喜歡聽的 那你就求觀音菩薩-結果就得妙音的什麼? 帛法橋等人是這樣 所以我看那個妙法-要叫他多多念觀音菩薩 他那個五音不全哦 那個要讓他念一念 這樣的佛教其特色大約是在-浸透一般佛教的信仰 這什麼意思啊? 就是說像這樣北傳的佛 當時北方的佛教幾乎都是-民間信仰都已經浸透了 就整個流通在民間信仰當中 然後呢帝王當然也支持 就整個就到處都是佛教信仰 這北方很興 興成這樣 所以倒以今天來比-那這很慘 今天哪你一個出家人身分哦 到中國的大北、大西北去喔 那有人跟我講啊 說你穿這樣衣服去 人家還問你「你是什麼人?」 欸!你是怎麼樣?-你怎麼穿這樣、理光頭啊? 他連出家人都認不得耶-你看很慘耶 哇!那真的是太扯了 那更別到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那完了!全部都信回教 那真是完了 所以說這怎麼會這樣? 所以應當發願怎麼樣? 去那裡弘揚佛法 就這回事了 當時你看看北方佛教這麼興盛 另有做為北朝佛教特色的-還有一件事 那就是講的什麼? 僧祇戶跟佛圖戶 哇!那才特別 僧祇戶是怎麼樣呢? 你唸了就知道 這個所謂僧祇戶 啊!不用唸了 簡單講就這樣 就是說 這個在北魏的時候呢 那麼呢 建立了這個 北魏孝文帝因為他極度的漢化 那麼呢就有人哪 北魏的這個曇曜啊 向北魏孝文帝 就很尊重漢文化的孝文帝啊 就奏請說建立僧祇戶 幹什麼呢? 因為當時北魏國土擴張 擴張到山東地方的這個-平齊郡的地方 那麼他這個時候啊 這個曇曜當時是-國家中的重要資政 重要的諮詢人物 他就說 欸!這樣好了 你大王啊 皇上你新得這個地方 反正你國家財政也不是麻煩嘛 那不然把這個地方的-所有人民都要對你國家納稅喔 不要納到這個國家來了-反正國家不欠錢嘛 通通納到我們寺廟來好啦 那我們寺廟-有些國家建的寺廟嘛 這個國家建的寺廟呢 這個還有那個-國家建的這個法會 要為國家祈福 這些錢通通呢-就繳到這裡來 那由誰來管呢? 我們出家人注重因果 我們來管絕對沒問題-不會貪污 那魏文帝 那孝文帝就說好-就這樣 結果後來出家人自己去收稅-你懂嗎? 建立稅制 建立稅制 是這樣 所以變成這叫 所以這一群人繳稅不繳給國家-是繳給出家人 叫做僧祇戶 所以出家人自己收稅 這沒什麼好說的 現在德國也這樣 德國規定人民有繳納這個什麼-這個……給政府的稅的義務 同時也建議他們-繳納一部分稅給教堂 好像沒有強迫 還是有地方有強迫-我忘記了 反正他也繳稅給教堂 所以這也不是獨有的啦 現在的歐洲也有人這樣做 然後必要的時候-施捨給窮困者 以維持官設的佛寺跟造寺-還有法會 官方所推動的造寺跟法會-的事業所需 特別是在饑饉災荒的時候呢 再由這出家人拿著這收的稅呢-拿來幫助這些人 不過就是合法嘛 因為你收稅嘛-當然就拿來賑濟他們 然後又有佛圖戶呢-那更扯 就是是將犯了重刑的犯人 以及官府當中多出來的奴婢啊 通通移入寺廟裡頭管理 那幹什麼呢? 拿來幫忙怎麼樣? 每個禮拜天來這裡呢 這個幫忙整理山林-不!他每天幫忙整理山林 那就叫什麼?佛圖戶 還重刑犯 那刺青的啦 殺人的啦 死刑犯啦 通通來寺廟裡頭進行什麼? 清除環境、打掃環境-或者幫忙寺廟裡頭耕田 寺廟裡有田地 耕田 作等雜役 同時接受佛法的感化教育 把他感化成好人 嘿!這樣子怎麼樣? 對政府來講 欸!省了什麼? 省了犯人的管理嘛 跟感化的這些支出嘛 然後呢又幫助了他國君-所信仰寺廟的增上 不過這個有管理上的困難 這殺人犯 你說跑到寺廟裡頭來感化-這個恐怕不好玩哦 對不對啊? 所謂重刑犯人 哇!這佛圖戶 所以這樣講起來-當時的佛教相當發達 跟社會的關係很深刻 很深刻 就可以看得出來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那麼以下呢 就以佛寺跟僧尼的數目-來看看南北朝佛教的狀態 他首先呢 從南北朝佛教比對東晉-你就比得出來 你看哦 你看東晉時代寺廟總共 南方的寺廟總共也不過才-一七六八座 可是到南朝的時候-就增為一九一三座 就增加了一百多座了 然後僧尼人數呢就增加了 從兩萬四千人增加為-三萬六千人 那到了 然後呢南朝的齊的時候呢 寺廟增加了 又增加為二Ο一五座 那出家人呢稍少一點-變成三萬兩千五百人 可是到梁朝 拜託!又增加了 寺廟持續的增加 增加成二八四六座 那僧尼人數就又增加為-八萬兩千七百人 不過梁朝就稍少-因為當時有些動亂等等 然後有戰亂 寺廟毀掉一些 就又退回到最少 最少的水準一二三二座 這是江南 可是出家人 喔!也少到了 比前朝梁朝呢-少了剩二分之一不到 二分之一不到 剩三萬兩千人 不過根據《魏書》〈釋老志〉-以及《洛陽伽藍記》的記載啊 在這個太和元年哪 太和元年的北魏 這是北魏哦 這是北方 這是另外 本來這裡 剛剛那個數據是南朝-現在講北朝 在太和元年也就北魏的時代呢 北魏的時代呢 哇!光國都平城的寺廟-就一百座 僧尼人數呢有二千人 那江北 整個北朝地區呢 整個北朝地區 江北的寺廟呢 就有六四七八座 哇!比南朝還要多 比南朝還要多囉 那麼呢僧尼人數是-七萬七千二百 所以北方佛教寺廟相對多 不過北方土地大啦 發展的土地比較大 本來就中原地區了嘛-所以寺廟多 發展的也久啊 早期都是在北方發展的 好!可是到了魏末之國都啊 魏末之國都洛陽啊 寺廟數目已經到了 光國都就增加 本來是一百座 現在光國都、光一個洛陽-就增加為一三六七座 欸!一個洛陽耶 你去過洛陽吧? 洛陽沒多大耶 據說以前洛陽更大 然後呢這江北全部的寺廟-爆增到三萬座 哇!僧尼已經達到了兩百萬人 所以佛教教團如此的發展之後 就不得不設立僧官制度-以為統制 這是北方 北朝就需要這樣-因為太多了 那麼呢僧尼人數的激增-招致了素質的低落 釀成了僧尼生活的混亂跟犯罪 所以產生僧尼的淘汰問題 這是維持正確的僧團制度-所必須要走的路 所以僧官制度遂應運而生 一方面來管理、一方面來淘汰 這是當時在所謂的專制時代-所會有的思惟啊 那麼這種情況-確實也有一點怪怪的 有一點不太健康 也就是變成不是真心要出家的-跑到佛門裡頭來 當然膨脹得太快了 是!佛門確實不當這樣 那這個情況值得我們去注意 我們後代去注意 那有關這方面的說明 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說 好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