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39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這個教材的第二章 第十五頁 那麼就提到了 這個 佛教當時在東漢末年吶 這個 傳入了這個中國之後呢 在西漢末年啊 在西漢末年傳入 然後呢 在這個東漢 這個這一段時間啊 那麼是被當作是 整個東漢的時間-大概就被當作是 黃老之術的那種神仙信仰 就是神道的那種 我之前都把它講成東漢了 弄錯了 是西漢末年傳入 然後呢 整個東漢的時間 那麼大體上呢 算是 把它當作是一個-類似像道教這樣的信仰 這當中 這當中呢 有這麼一部重要的論述 那麼就是《理惑論》 這部論述呢 據說 這文字上是這麼寫的 故在漢末的蒼梧太守牟子-所作的《理惑論》 是以調和儒、佛、道三教的-思想為基準的 將佛置於儒、道二教之上 此為考察中國古代之接受佛教 提出了重要的論題 唯其有關此書的著作年代-尚無定論 或謂出於宋齊之間者 也就是說 對於 《理惑論》這個牟子呢 到底是哪一個牟子? 是真的是漢代末年那位-蒼梧太守牟子呢 還是有 但是有人疑問說 欸!不太可能耶 這樣子 認為他的思想背景等 是不太可能做這樣子的論述 我個人覺得啊 這個不盡然 因為牟子 他身為一個儒家出身的-一個在朝為官的人 那麼在當時 當然一定有在朝的人呢-是以儒家的立場 固有文化的立場呢 反對這樣子所謂的外來文化 尤其是 這個東漢末年吶 那個帝王呢 信仰這個黃老之術啦 同時也信仰這佛教的同時呢 可能在行政事務上面呢 讓他們有所不滿 這個是自來就有 後代也一直這樣 所以做為一個在朝為官的人啊 太守 那麼是地方首長 那麼呢-他可能以一個比較低調的方式 或者另外一種面孔 來論述他自己-對於這個佛教的認識的了解 那這個呢-跟他在平常做官的時候 那個官腔官調是不一樣的 那如果你一定要把他這樣子呢-來論證說 這文字的內容 不像他原來的那樣子的-思想語調的話呢 所以它不是他的著作 我覺得這個也未免-有時候也太武斷了一點 他可能在論述這宗教-這件事情上 完全抽離他自己的一個 這個政治的立場 完全抽離了他儒家的這個背景 也不用這種官方的語句 有可能 所以你在比對這文字的時候呢 當然還是有得考慮的 不過無論如何 我們看那個內容啊 論述呢-是相當有深度的 所以可見呢 他是一個知識分子 並且對儒、道二家呀 都有深刻的理解 那這樣子說 管他是誰 至少證明一件事情 那就當時的知識分子 已經接受了佛教 而且某種程度 將佛教建立在儒、道二教之上 他的主要論點就是說 就幫助國家 安撫百姓-提升百姓的道德這件事情 佛教完全不輸儒家 可是呢 在這個人生-更深刻的義涵的提供上面呢 欸!它強過儒家 那麼就道家來說的話就是說 道家只有這些- 方術啊、符咒啊等等 毫無治理國家的這些謀略 這些思想概念 另外一方面呢 就於人的現世的生活呢 它並沒有直接的教導 怎麼樣子的-普羅大眾的能夠操作 而佛教在這方面是有的 同時佛教有更深的理論 大體上就是提這樣 所以他雙破這兩樣 但同時他也說 像道家的這樣子的飄逸修持 當人生遇到了這障礙的時候-能夠給予它有所寄託 欸!那佛教一樣可以 也就是它也包涵了道家 那但是又超越道家 大體就這樣了啊 這個的話 收在那個《弘明集》裡 可以去看 那接下來第三章 翻過來十五頁 那麼就 漢朝的佛教-明顯的只是一個接納 那最後以一個 以一個把它神道化了的佛教呢-做為一個結束 那麼就-迎接來了一個極為動亂的 所謂魏晉南北朝 中間夾一個三國時代 三國 大概中國人是最熟悉它的了 裡頭的政治謀略非常的廣泛 那麼我們說 這裡頭它有一個附題 就是說魏晉的佛教 那經典之翻譯與研究 經典之翻譯以及經典的研究 基本上在魏晉佛教-確實也表現出這樣的啦 也表現出這樣 那麼 它就大概指-這個時期的佛教的重點 不過我們說過了 它的真正的義涵呢 還不是只是這樣子而已 那好!我們來看看 魏、吳的翻譯家 魏跟吳 那蜀咧? 因為蜀時間短 最早被這個魏所滅 最後呢 魏被篡了 呃!不是魏 那麼那個 應該算是魏沒有錯 那麼呢 魏、蜀、吳 那麼被魏所滅的同時 那它呢-在內陸的中央 就中國的中心來-中國的立場 這個地 這個地來講它在蠻中央的 然後它的資源啊 雖然說自給自足 可是它可以說是-三國當中比較弱的一環 那麼在文化的發展上面呢 也較沒有那麼明顯 所以就沒有提了 主要是提魏跟吳 吳是因為沿海一帶 它接觸外來的譯經師很 比較多 那魏呢-是因為掌有中原地區 所以呢-它幾乎是一個 前朝的一個延續跟代表 所以它在接受外來的翻譯者呢 也比較容易 那蜀呢? 因為就在今天的這個 怎麼樣? 這個四川 那麼蜀道難,難於上天 所以諸位這樣了解 它的易守難攻的一個-一個地理環境 那在這種情況啊 外國的出家人-要進到那裡去弘揚 也比較不容易 再來它也比較內閉、閉塞 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 所以就不提蜀國 在文獻上面也真的是少 好!那麼我們 在魏蜀吳三國的鼎立時代 活躍於江北的翻譯家呢 那主要是魏囉 那麼呢-這魏的統治地區囉 有中印度的什麼呢? 曇柯迦羅 還有康居國 今天新疆 新疆的這個北部 還有俄屬的中亞這一帶 都屬於這個康居的地區-的康僧鎧 這個康就是指他康居國那個康 不是他姓康名僧鎧 不是 是康僧名鎧 是康居國的僧人 名字叫鎧 就這樣給他一個-這樣的一個……指涉的名稱 那還有個安息國 安息國我們知道 在那裡? 伊朗 是吧? 那麼呢 的曇諦 欸!這兩個地區差很多啊 一個要越過叢嶺 也就是算是喜馬拉雅山啦 帕米爾高原這一帶 越過帕米爾高原 哇!這個是很遙遠的地區 這曇諦 那麼還有呢-來自於江南這就吳之 吳國的這個支謙 還有康居的康僧會 哇!從這麼北方來到南方-來翻譯 這值得注目 那麼他一一 講到四個人囉 那以下就會分別-就四個人說一下 首先呢 這個曇柯迦羅呢-於嘉平二年(西元二五○年) 這以時間來看的 二五○年呢-在洛陽譯出了這《僧祇戒本》 那麼曇諦-譯出四分律的受戒作法 這是曇無德部的一個羯磨法 在此之前呢-中國僧尼僅知道剃髮而不悉 就不了解正規的受戒作法 他括弧說-是出家人進入僧團的儀式 名為羯磨法 那當然 這說法當然不對啦 名為受具 是一種羯磨法 不能講說名為羯磨法 哪裡是 羯磨法是一個通稱 一切的這出家人呢做 依著戒律做的某一種約定 開會的約定都叫羯磨法 那登壇受具足戒 受戒呢 也是一種開會的約定 一種開會的約-集會開會約定 那當然它也算是羯磨法之一 不是說所謂的受戒法叫羯磨法 不是的 所以說是出家人進入僧團的儀-的羯磨法 乾脆就這樣講就對了 此則為嚴正施行的張本 什麼叫嚴正施行? 就嚴正的-建立出家人制度的張本 應該是這個意思 這終究是世俗學者-他搞不清楚這個事 遇到戒律了他們就沒轍了 那說了就說得不清楚了 那據說 依此法而最初出家的中國人呢 便是朱士行 那你說會不會很多人啊-以他為代表? 嗯!不知道 不過我們知道朱士行 據在文獻上講-確實是他為第一個 不過也是五人受具 應該是十個人來開這個會 然後給他證明他是出家人 不過當時是邊地啦-用五個人 那你看到這裡-有沒有一個很特別的? 翻譯的戒本是《僧祇戒本》 然而這個受戒的方法是-《四分律》 所以戒本是僧祇部的 那麼呢-這個受戒的方法是四分律部的 那麼這裡頭後來保持著一個 好像說 欸!好像不一致的這樣概念-在裡頭 那接下來是朱士行 朱士行是穎川人 穎川就是河南省人 河南省 接近現在 就差不多是現在的河南省 那麼呢-精通般若經 偶而呢-他在洛陽 也現在在河南 那麼呢-講這個《道行般若經》 那是當時重要的首都啦 《道行般若經》 發現呢 他顯然對原典有概念 顯然當時還有原典在 那麼呢-發覺與原典不同 而知道呢 當時翻譯的《道行般若經》呢-是不夠的 是不足的 那《道行般若經》呢 是在那個東漢時代 由那個支婁迦讖所翻譯的 在元帝末年的時候呢 在洛陽翻譯的 所以這一部經一直在洛陽流通 那桓帝啦 那因此呢 他覺得這《道行般若經》 當時支婁迦讖所翻譯的 可能與原典比較起來-是有所不足的 這時候他就發願啊 在這個魏國的這個甘露五年 就是西元二六○年哪 已經佛教傳進來-已經……將近三百年了 那麼呢 從雍州也就是陝西省的長安 陝西省的長安 那麼呢出發 遠赴于闐 那麼呢 這仍然不是印度 這只是西域一帶 那麼得這個二萬五千頌的-般若經的原典 並且由其弟子呢-弗如檀 送到了這個陳留的倉垣-這個地方 是河南開封縣的西北的-這個水南寺 是得到原典 那將這個原典送到水南寺 那他自己則以八十歲的高壽啊-客死於于闐 那麼至於其梵本 則由西晉時代來華的 一樣是那個于闐人哪 這叫做什麼? 無羅叉 無羅叉 以及河南的竺叔蘭 這兩人呢 一個漢人 一個是于闐人 於元康元年 也就是二九一年呢 才翻譯出為二十卷的-《放光般若》 所以說《放光般若》-是《道行般若》的異譯 異譯本 要知道 異譯本 那著名的為嘉平四年 就二五二年-到洛陽的康僧鎧又譯出 譯出的這個《無量壽經》二卷 指的是什麼? 指的是當時那個時代 突然間跑出這句話來 又有這麼一位康僧鎧就是 就是前面講了有四個人嘛-其中一個 就康僧鎧他呢-譯出了這《無量壽經》 到現在我們還用的 現在者-則又有為西晉的竺法護所譯 或者劉宋的寶雲所譯等異本 當然總共譯本有十二本 但目前只存了五本 五本 這個《無量壽經》 所以《無量壽經》-進入到中國也算很早啦 好!那麼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對吧? 接著 另有吳之支謙-字是恭明 為大月氏人的後裔 幼時呢-跟他的祖父叫做法度的 一起歸化了中國 那顯然-他人已經遷入到中國來了 大月氏你要查地圖 剛剛也查了一下那地圖 我們看出來它真的就是在-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啊 哦!很遠了哦 然後越過這個喜馬拉雅山-來到這個中國 那麼歸化了中國 那麼就學於支婁迦讖的門人 還記得吧? 我們剛才談到支婁迦讖-東漢桓帝的時候 東漢末年桓帝的人 他的門人叫支亮 那麼受寵於孫權而為博士 博士 就國家研究院的人 那麼一方面擔任東宮之輔導 東宮 你知道東宮是誰住的啊? 啊?太子 太子住的 住在東宮 那麼東宮之輔導 一方面譯出了《大阿彌陀經》 又是翻譯這個淨土宗的經典 《維摩詰經》 還有《瑞應本起經》-、《大般泥洹經》等 並且依據了《無量壽經》-跟《中本起經》製成了什麼呢 製成了-《讚菩薩連句梵唄三契》 又為《了本生死經》做了註解 這就是重要的吳之支謙哪 這個吳國的這個支謙 他本來是大月氏的人 那麼呢 他跟這支婁迦讖的門人呢 一起在孫權 受學於這支婁迦讖的門人支亮 然後他來到南方來 那麼呢-就翻譯了這些經典 並且做了一些註解的動作 這只是講一講-這些翻譯的形式而已啦 讓你大概知道說 這些經典的翻譯-在這個時代裡頭進行 接著呢還有一位 第四位就是康僧鎧 就是魏、吳兩朝啊 這不……兩國啊 當這個時代的-重要的四位翻譯家 那第四位就康僧會 一樣是康居國的人 原為居 為康居人 後來從印度移居到交趾了 他本籍在康居 本籍在康居 那就新疆一帶 那然後呢到印度去 然後又從印度-移民到那個交趾國 就越南的中部 然後他這個人在當地出家 那赤烏十年這是 這是這個吳國的國-那個年號 那麼呢 就是二四七年 幾乎是跟那個曇柯迦羅還要早 比曇柯迦羅還要早 來到了建業 也就現在的南京 譯出了呢 闡說實踐這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之六波羅密的《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 但是他的專長是-從事於布教的工作 他受到了吳主呢-孫權的歸信 喔!那這樣 這個……孫權倒還裡頭有很多-不少的出家人在他那邊 剛剛有那個這個支謙 不過支謙沒有出家的樣子 我記得他不是出家人 那但是這一位呢有出家 康僧會有出家 那麼呢 可見這個孫權他信佛也是-還蠻認真的 那麼呢 為他在江南首創這個 首創這建初寺 是為有 乃為有名的事情 這建初寺現在已經找不到 不過歷史上記載有這個寺廟 在江南首創建初寺 可見這個可能是當時帝王力量 在江南正式建立的一個寺廟 又據說他與支謙均工於梵唄 且有美好的音聲 可以推知他是一位-活躍於民眾教化的人物 這為什麼叫做有美好的音聲-就是一定在民眾教化呢? 大概就是當時呢 這些要引領大家做-梵唄、唱誦這樣子 可見哪你看看這個佛教的唱誦 事實上 在佛滅後五百年 已經就在西域非常的興盛了 我曾經有一篇小文章在這個 這個《法華三昧懺輔行集註》-裡頭有提到 所以其實佛滅後二世紀 西元二世紀左右 它真的就是整個 梵唄呢-就已經很興了 尤其在西域一帶 那麼好!接著 但是像如此的翻譯經典 是當時的西域 你知道西域大部分就是屬於-現在嘉裕關出外之後 就是甘肅省以外 這個新疆啦 這個新疆這一帶啦 西康、新疆都算在內 這就是西域一帶 新疆在北 西康在南 不過我們今天查了一下 現在的大陸-已經沒有西康這一省了 西康就被四川跟西藏平分了 中間就是那個什麼?-金沙江 金沙江右邊 屬於四川了 那左邊 屬於這個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這樣子 已經沒有那個 沒有西康了 不過大體上你知道啦-原有的那個西康位置 那就是屬於西域 那麼是西域-還有印度各地的僧侶 將各自所傳承的教法 毫無秩序地帶到了中國 故其經典的內容-也無任何的統一可言 多屬片斷之譯 況且翻譯者的本身-對中國語文亦不練達 由於他們的語學知識的不足 加上譯場不完備等的原因 不用說 對於中國人-是未必能夠易於理解的 至於當時的蜀地-尚未見有佛教的消息 看到沒有? 所以說只有魏、吳兩地 有佛教明確的這種翻譯 然後他這裡頭有一個說明-就是說 認為當時來的話有兩個重點 一個就是-他並沒有按照他們日本人 現在認知的那種所謂的-有系統順序的方式來翻譯經典 其次就是語言上的一個 語言學上的不足 以及翻譯系統 翻譯組織的不夠完備 因此可能一人、兩人-就這樣翻了起來 那所以說-可能造成語言上的不統一 用詞上的不統一 那麼中國人的理解-也顯得相當的困難等 這些我們在之前都說過了 事實也是這樣 你現在看當時所翻譯的典籍 也有翻譯得很好的 像康僧鎧翻譯的《無量壽經》-就翻譯的基本不錯 非常的優美 但是其他的有一些-喔!你簡直有看沒有懂 有時候也會這樣 但是至於說什麼 混亂的啦-沒有次序、沒有系統的啦 我覺得這就是不知所指了 如果說你按照《大藏經》 你日本人編的-那個《大藏經》的那種順序 來……有系統的傳入 還是要按照所謂的-先小乘後大乘 這種歷史觀點 學者的所謂歷史觀點-來翻譯傳入 這叫做有系統 我覺得這都是 這在我們宗教立場來看-這根本就不必要 不必要 因為中國有很多 到現在還有很多-一輩子就誦《彌陀經》 誦《普門品》 他一輩子這樣誦 然後就念佛往生就成就了 有人一輩子誦個《金剛經》-他就成就了 這什麼系統不系統啊? 就是他翻譯就是他熟悉的經典 他熟悉的經典他來翻譯 他當然翻譯的較比好一點 那既然是他熟悉-那就是他修行所依 既然為修行所依 他當然要自給自足 所以古人講說一經通經經通嘛 固然這句話不完全決定 但是事實上 就修行的立場來說 經典你是不可能去 一輩子去誦一部大藏經的 你根本就是誦一部、二部經典 這樣就可以了啊 所以什麼系統不系統啊? 沒這回事 沒有這回事 沒有這回事 尤其是大乘經典 幾乎本身呢 都有完成了-他自己的修行的內容 所以說 沒有必要像這些-這些學者的認知一樣 這是他個人的見解 不過語言學的不足 以及翻譯手法上的-可能的不完整 少於像 跟後代比較 就比如說跟稍後一點 再稍差不多晚個一百年左右的-這個鳩摩羅什來比 以國家的力量建立譯場 那有各種證義啦、翻譯啦 什麼考據啦 潤色啦 講解等等這樣子的這個時 這麼多的人來一起進行-來比的話 當然它顯得寒酸一點啦 相對的翻譯的文句-有可能少於那麼樣子的 檢查那麼精細 這有可能 但也不盡然 我說過 康僧鎧的翻譯-到今天來看還是很優美啊 至少我們來看 你幾乎不需要查字典 你從頭到尾-你大概都可以看得懂 除了專有名詞以外 這很不容易啊 很不容易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早就能這樣翻 對不對? 所以這也不盡然 這是學者之見啦 那我們參考就可以 好! 接著 第二 到了西晉了 它這裡沒有用時代標題 其實就是西晉 就竺法護 這個「竺」是指他的地區 法護他的名字 竺法護這位重要的翻譯家 這個魏國先滅掉蜀國 那麼魏國自己呢 又被司馬炎所篡位 那麼呢建都在洛陽 國號為晉 這是二六五年的事 那麼它在經過了這個十五年吶 那麼他深具教訓吶 傳到他兒子的時候-就滅掉了吳國 南方的吳國 這約五十年當中啊 統一了天下 就總共差不多五十年的時間-統一天下 那麼呢-這五十年的魏王國呢 基本上是一個完整 但並不 並不安定的-一個統一天下的格局 那就是西晉 在此時代-做為翻譯僧之代表人物呢 他這裡舉了一個 那麼人物是誰? 就是竺法護 那麼亦名為什麼呢? 曇摩羅剎 曇摩羅剎 你看那個英文字 就是曇摩羅剎的音譯 他是月氏人的後裔 不管大月氏、小月氏-都是同一族人 月氏國人的後裔 可是他本人則出生在敦煌 敦煌今天甘肅省的最西北邊兒 那麼呢西北邊 因而世稱為什麼呢? 月氏菩薩 或者乾脆稱敦煌菩薩好了 以地區 以他的國籍 或者是以他的出生地來稱他 那麼就稱為月氏菩薩-或敦煌菩薩 那麼呢 他這裡順便講了一下 就是古來 舊來的這個 古來啦 古來的這個譯經僧啊 多冠以出生之國名為姓氏 故又被呼之為什麼呢? 支法護 為什麼呢? 那個氏就是月氏的氏(支) 懂嗎? 就是月氏的氏(支) 支法護 又因為他有一位竺姓 姓竺的師父 叫做竺高座的-的傳承 他的師父叫竺高座 那麼這個時候呢 乾脆就以他師父的姓為姓 這一點在道安大師之前-真的是這樣 徒弟以師父的姓為姓 所以叫師父嘛 所以這個要懂哦 所以說現在居士啊-對師父都不是頂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現在居士哪裡是這樣? 像水一樣 這裡秀一秀那裡秀一秀 哪裡還終生為父 我看有些居士甚至於還私下-說他師父、罵他師父 看這他師父-還有眼不見那個樣子 師父不順他的意思 或者不賣他的帳 他就不把師父當師父了 現在人說不孝啊 師徒之間也是有這種不孝 啊!不提了 那麼就是竺姓 他姓竺 乾脆也叫竺法啦-竺法護 故名又名竺法護 所以呢-又叫支法護 又是竺法護 又是什麼呢? 敦煌菩薩 又是月氏菩薩 那麼他八歲出家 記得啊!他出家人吶 那麼呢 聽說當時的西域有很多的-方等經典 而便進而巡歷西域諸國 得到了很多量的梵本 自敦煌至長安沿路譯出 敦煌出發 往關外去 那麼就是所謂的西域 那麼到西域呢 這一帶呢 他各國都去了 恐怕也到了當時很有名的-龜茲國 現在的什麼? 新疆的那個 新疆的那個什麼? 哪裡啊? 新疆的某個地方 吐魯番對 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疏勒 現在有個叫疏勒 新疆的疏勒 新疆的疏勒 就龜茲國的重要-的重要的地區啦 那然後他就回到了敦煌 然後再從敦煌到更東邊的 陝西省的長安 那沿路就譯出了很多經典 自秦始元年 就二六五年 至永嘉二年 以七十八歲高齡入寂之際 約四十年間 悉心從事於譯經 翻譯了《光讚般若》-(二萬五千頌般若) 然後呢 還有翻譯《正法華經》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這也是《無量壽經》的異譯等 凡百五十四部三百○九卷 哇!這個翻譯就多了 那麼你要知道 他出生在 他出生在中國的敦煌 所以基本上對中國的語言什麼-應該沒有問題 再來他自己又是月氏國的人 所以對西域的語言 多少應該有所怎麼樣? 有所涉獵或者乃至會講 他的母語嘛 所以他的翻譯應該就 感覺起來就不錯 何以見得? 像《正法華經》 那就是到後來鳩摩羅什大師-用以修訂他的 他修訂《法華經》的-重要藍本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他還是修訂了 不過是以它為-以這部經為藍本 所以他翻譯得這麼多你看看 因為熟悉所以翻譯的動作就快 四十年間翻譯了一百五十四部 這給中國佛教-提供了很大的貢獻 這竺法護這個人要知道一下 他比以前的翻譯家-高明一層的是 你看到沒有? 乃是精通西域諸國的語文 由此聞名來集的這個僧徒啊 達數千人 你知道-他當時翻譯都是怎樣翻? 不是坐在那兒翻的 那叫數千人跟著他幹什麼? 不是 他邊講邊翻 懂嗎? 是這樣那才厲害 那特別是有聶承遠以及聶道真-這兩位父子 參加了這個譯場 因而開出了你看 欸!他建立了一些-翻譯的方法了 比如說開出了傳語、筆受-還有勸進等 很多的分工合作的譯經體制 這關於譯經體制 也是一個重要的一個-可研究的對象 歷代以來譯經院的一個操作 是怎麼樣演進? 那麼怎麼樣翻譯進行? 這對於-中國佛教譯經事業的了解 還有對於中國佛教譯經 所譯出來的經典的一個可信度 將會增加很高的一個價值 可以有人去研究一下 那麼呢這……他進行了這些-分工合作的翻譯動作 當然後來還有就是證義啦-潤色啦等等 這個這樣子 哦!那非常棒 聽說分成十種 十種分工 十個部門 那尤其是聶道真 就是兒子啦 在竺法護去世之後 仍然繼續於翻譯的事業 尤其以《華嚴經》的-分品翻譯呢為開始 總共譯出了 又譯出了這二十四部三十六卷 那麼此外呢 這個竺法護的-很活躍的這個弟子啊 又有竺法乘、 竺叔蘭 還有這個支敏度 還有帛遠(字法祖)啊-等等的人 這些應該都是出家人啦 好!那麼這就竺法護呢 在西晉時代的佛教呢 他在這個……敦煌一帶到長安 這段時間啊 四十年當中所做的翻譯事業 足為後代人的景仰和記錄 這是西晉時佛教的翻譯 所以講起來西晉佛教-也是一個重要的翻譯期 那當然 等一下會迎接來 鳩摩羅什當然也是這樣 好!這是西晉 那麼接著就東晉 東晉的同時 又有一個十六國的佛教在北方 那麼就是胡族的佛教 東晉不算胡族 但這裡特別標舉胡族 這是指的-東晉同時的北方十六國 那麼他說了 就政治上來說 接著競起於中國北方的-五胡之亂 而使得西晉滅亡了 西晉建都在長安 現在它就又移到洛陽 所以一西一東 所以叫西晉跟東晉 那晉之一族南下都於 後來又往南遷 那麼呢往南 一路往南遷 那遷到了什麼呢? 遷到了建康 那就也在東邊嘛 那麼號為東晉 號為東晉 五胡所建之國呢-就有什麼呢? 二趙、三秦、四燕、五涼 外加一個夏 那合起來剛好十六國 很好記 不過沒有照時間啊 並沒有照時間 那麼這是從西元三一七年-已經進入第四世紀了 這些 這當中呢 這十六國其中的前涼、西涼、-北涼這三涼 雖然是為漢族所建 但是總稱之為-仍然稱之為五胡十六國 什麼原因呢? 因為這三涼啊-通通是胡化了的漢族 大部分是漢化了的胡族 可是它卻是胡化了的漢族 過著也是那種游牧 住那種類似蒙古包那樣-大概是這樣 那麼語言文字-大概都用他們的這樣子的語言 因此北地諸族呢 通通就是屬於胡人的文化之下 那麼就相互的爭奪戰亂不絕 這是北方 這裡頭當然包括了這個-黃河流域了 通通為五胡 這十六國呢 五胡是指他的什麼呢? 他的這個族姓是五胡 但建立的前後或同時-總共建立了十六國 所以叫五胡十六國 那麼呢 這樣互相爭亂、爭戰 南方偏安-東晉在這個長江以南啊偏安 那麼呢北方 長江以北啊 一直到黃河流域等等啊塞外 通通是五胡十六國的劃區-的……區域啊 他們互相爭戰 使得人心極度不安 佛教則較前更為興盛 這講求苦、空、無常啊 佛教就因此更為人民所理解 興盛 那麼這原因是什麼呢? 一、第一件事情是 對漢族而言佛教是外來的宗教 其所說亦為外來思想之風潮 那這講什麼意思啊? 就是說 雖然那個時候爭戰不斷 但對漢人來講-他樂意接受佛教的原因是因為 他認為是說-因為那是外來的思想 顯得比較新鮮 顯得比較符合流潮 懂意思嗎? 就像現在號-哈韓、哈日、哈美意思一樣 他似乎是這個意思 我個人持不同意見 我覺得 你也算了吧-(台語:搭你嘛好啊) 那個時候國家動亂 北方的漢民族也很苦悶 那是都由胡人建國 你哪還有時間時間去想這-什麼思想風潮是新是舊 應該就是-那個時候佛法已經在那裡興盛 佛法講苦、空、無常 在那種人心動亂的時候 更讓人能體會-這種人生的苦、空、無常 所以使得佛法能更興盛 指的應該是這樣 我覺得不應該-以一個風潮的立場來看 思潮的立場來看 那第二個原因倒是可以 那是就胡人來說 對於五胡的人們 因為其沒有自己的原來文化 故以自由的立場來接納佛教 那這倒是對的 那麼第三個原因 就統治者在軍事以及-其他事件之採取決策之際呢 為求明確的判斷 也須歡迎長於這個咒術 或者博學卓識的這種神異僧-的協助 應該是加這兩句 三個字-加這三個字 同時 那就句點了 同時招聘多數的高僧-以資助成其治國文化之向上 這是另外一個原因 一方面他是講說 對於這個胡人的統治者來講 他有些事情到底要打不打呢? 要怎麼樣呢? 他害怕 你看像這個……當時鳩摩羅什 被漢族的守將所抓住的時候 所軟禁的時候呢 鳩摩羅什也稍微現了一下 他能觀天文地理 他也能卜筮 他就跟他講說這個地方不能待 他不聽他的 就在那兒紮營 結果晚上真的是怎麼樣? 下傾盆大雨啊 在那個塞外的地方 在西域那個地方下傾盆大雨啊 然後大水漲了起來啊 那個簡直拔營都快來不及 那時候才對鳩摩羅什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 同時更不讓他離開 是這樣 那麼當時也有這種神異僧 或者會看天文地理 或者會卜卦 或者會咒術 那麼他能夠知道你這個-該去不該去 這一次該做不該做 對於他在政治的決策當中-能夠有幫助 其次就是以高深博學-來增加他對內文化的提升 這是第二個原因 其實還有第三個原因 那就是他引入了同樣是外來的 而且是高超的這種佛教文化 來抵抗他所侵略到的-這個漢民族的地區 擁有這漢民族的文化 所謂儒家的-或道家的文化來抵抗 所以他也要發展一個 一個對漢人來講是外來文化的-這個新的文化 來對抗漢原有的文化 那就是一個佛教文化 很管用 很好 這是有這個原因 那麼其間以 這五胡十六國 以所謂的後趙、前秦、後秦、-北涼四國呢 這佛教之昌隆呢-最為顯著 那他就舉這個四國的事情來說 首先是後趙 後趙呢-這個是三一九到三五一年 你看沒幾年哦 都是短命的王國 初建國於這個襄國 河南省邪臺縣的西南 後來呢遷都到鄴 鄴就現在河南省的-臨漳縣西一帶 一時統一了北地的全部的地區 當時一段時間 那麼其佛教界自 則以來自龜茲國的什麼呢? 龜(ㄐㄧㄡ)茲-不能念龜(ㄍㄨㄟ)茲啊 龜茲國的這個佛圖澄哪 這個為代表人物 那段時間是-二三二年到三四八年 總共活了一百多歲 好厲害 那為代表人物 他呢他學佛法 學於這個烏萇以及這個罽賓 罽賓現在的這個尼泊爾 烏萇也在那附近啊 那麼呢 那麼呢 西晉永嘉四年呢-三一○年來到了洛陽 在來到洛陽的時候 此後就助成了-這個後趙的建國者 是誰? 石勒以及他的兒子叫石虎 一勒一虎的什麼呢? 這個霸業而被尊崇 之受到了-又受到了這石虎的優遇 直到了建武十四年-(三四八年) 以一百十七歲的高齡入寂 大約三十八年-在中國的這段時間吶 竭力的弘通佛法 依其傳記所載啊 佛圖澄長於靈異 這個神異靈驗 因此而被石勒 當然也包括被石虎一樣啦 石勒呢-尊為大和尚 石虎也說他「和上乃國之大寶」-而受尊信 並且參與朝政、遊行各地 建寺多少? 八百九十三間 哇!是怎麼建的啊? 是怎麼建的啊? 是吧?兩天建一間的樣子 還是怎麼樣? 怎麼建的? 一、兩個月建一間哦 哇!實在太可怕 那麼呢使漢人之僧尼居之 一間寺廟裡住個十個人就好了 那就有八千九百三十人了-你要知道 一間寺廟只要住十個人 他就度了八千多個出家人了 實在嚇死人 那那佛圖澄是這樣的 當時那個石勒、石虎非常殘暴 那麼呢 不知道是跟哪一國作戰的時候呢 他來到這兩軍的中央 然後呢-就丟了那個錫杖在天上飛 他自己也坐在那錫杖上面 哇!大家一看-妖僧!哦!那樣子 然後呢就受他所感召 哦!那是神僧 這樣 他就勸他不要這麼殘暴 那麼呢你打掉了-你打贏了那個國家啊 你就讓那個國家人民活著 你不要屠城 那太過分了 是這樣 石勒、石虎兩個非常殘暴的人 他就是特別要去度這樣子的人 所以他後來在短短的歲月-他能統一北方 可是太短了太殘暴了 那殘暴就遭冤業 冤業你就國壽就不長啊 是這樣 那麼所以他說他是神異靈驗 他的靈驗事蹟-在《高僧傳》寫很多 我們不提了 那麼第四個那就是漢人之出家 從來的出家者僅限於外來之人 漢人出家之受政府許可 在江南的漢族國家是開始於 現在不講哪個朝代-就專講「漢人出家」這件事 特別拿這件事來談 在江南 漢族的國家開始有 漢族能夠出家的 是始於東晉的明帝太寧年間 喔!這很早很早 所以說 中國的漢人出家相當的……-相當的早了啦 在東晉明帝的時候的事 當然也已經-中國有了佛法三百多年了 才開始能夠正式的出家了 那北地胡族國家始於後趙石虎-你看 這也是佛圖澄的一個功績 石虎的建武元年-就三三五年 所以兩地差不多時間 後者是由於佛圖澄說服了石虎 那麼呢 讓北方的胡族的國家呢-能夠出家 排除了群臣的反對而被承認 你知道為什麼群臣反對? 其實群臣-仍然用漢的文化在治理國家 因為你要知道 儒家它是以一個在地的文化 而且是一個文武百官-治理的一個思想的建立國 在教導人 當你游牧民族也得了一個國家-他要安定下來 他要建立文武百官 他就會動用儒家 所以儒家反對 當時是這樣 那麼呢 排除了群臣的反對而被承認 在當時 但在當時的北地-建國與亡國相次之下 社會的混亂之際 民眾流亡者多-入寺出家者也激增 所以乾脆呢-就超越了這些國家的 你這個國你承認我-馬上你自己國家都滅了 我管你的? 你就在滅與不滅 滅與興建之間呢-就會有人出家 那慢慢就出家人就多了 欸!此也即是-漢人出家之受允許 而致僧尼及佛寺數量大增 中國佛教的教團-也就因而形成了 人數激增了 那麼呢在這種時候 接著而來的便是面對著 為了維持教團的秩序 如何採取做為印度教團規範-的戒律問題 如何採取佛制的戒律的問題 這注力於此的人 便是佛圖澄的門下道安大師 喔!這個名師出高徒 是這樣 這個我們在〈天台宗入門〉-裡頭就提了這個師徒了 然後道安大師接著又有誰? 慧遠大師 所以這一脈相承 所以佛圖澄很重要的一位人物 因為出家人多了 那接下來僧團的問題-也就形成了一個佛教的問題 好!那麼我們今天就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