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37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這教材第六頁 也就是第四-佛教史的時代分期 那麼這個時代的分期呢 你看他寫的那個冗冗長長的哦 跟我們所謂針對中國佛教史 來做的六期分期呢是 態度跟立場是不同的 他是把這個中國佛教史-架構在世界佛教史當中 那麼世界佛教史呢 基本上分這個古代史、近世、-中世史、近世史還有現代史 這分成四大區塊 分別以這個-佛教的發生、弘傳、變化 還有現今的狀態這樣子來看 那麼呢大體上呢 古代史大概就是-印度發生佛教到傳入中國之前 傳入中國之後 大概會把它架構為-世界佛教史中的中世史 還有呢近世史 那中世史一千年 近世史一千年 古代史五百年 所以剛好是兩千五百年 就是差不多涵蓋現 一直到民國初年為止的-所謂的佛教史 哦是這樣 他的概念是這樣 那麼呢 就在這個情況咧 那麼他說了 說中國佛教 這個是第四小節啊 第四小節第二段說 中國佛教自其傳 自其傳來以迄於今 大約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 若將它區分為古代、中世、-近世、現代的設定 則頗為困難 就是說如果將中國佛教-硬要分成四個區別並不容易 那麼如今只好-假借佛教東漸以前的 印度以及西域的佛教呢-為古代史 那麼漢代以後也就是所謂的東 欸!這個……東漢初年-西漢末年 這個西漢末年呢 這個傳入佛教-以迄於中華民國之革命 可為前後兩期 那麼以晚唐、五代-以迄於西曆第十世紀為前期 這個哦不對的 這個是說 這個文字這樣會讓你讀錯了 以為是說 是晚唐、五代-一直到西元第十世紀 哦!不是 事實上是晚唐、五代-到第十世紀 也就是第十世紀為止 第十世紀以前到西元元年 這樣子總共一千年 就約一千年間稱作為中世史 這個不曉得是-原文怎麼會這樣寫哦? 它應該是說 漢代以後一直到晚唐 乃至到西曆的第十世紀為止 這樣一千年為中世史 那麼呢北宋以後 也就是所謂第十世紀開始啦 北宋以後一直到清末 也就是中華民國之革命為止 就是西曆的第二十世紀的初頭 為後期的一千年 那麼就把它稱作叫近世史 不過這沒什麼多大意義 你這樣分 對中國佛教根本沒什麼多大 沒有什麼多大直接的意義啦 但是那沒有意義-他自己也知道啊 作者也知道啊 所以他又在這個前期的所謂-世界史中的所謂……中世史呢 他又把它分成什麼呢? 分成幾個區段 比如說下面 自六朝而至隋唐時代-稱為門閥貴族時代 因為外來的佛教 在他們之間首先得到支持-而被接納 這是六朝 這個自六朝而至隋唐 那就是 這個主要就是魏晉南北朝啦 魏、晉 那南朝四朝 一般來講 史學家以漢族為主體的 就認為這個是主要的中國傳承 那不承認北朝 是這樣所以叫六朝 這樣諸位懂嗎? 哦!是這樣 那也就是三國之後 那麼呢 就是這個魏、晉-然後南朝的四朝 這樣叫六朝 那一直到隋唐哦 稱作是門閥貴族時代 這一般指的是政治是門閥貴族 那也可以指的說 那個時候主要佛教被接受的-是在門閥貴族這個範圍上 這個區塊當中呢 為主、為主流 那你說那什麼意思啊? 是不是說只有貴族才信佛教? 不是 肯定不是 肯定應該不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是這樣子的-這六朝當中這個 這個講經說法-不會有這麼多人來聽 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出家人 因為他講的是六朝這段時間嘛 如果說佛教剛傳入 可能說在貴族當中呢-信仰的比較多 是透過了使節的翻譯啦 還有跟使節跟中國朝廷 或者帝王的往來啊 使得貴族信仰比較多-那有可能 可是一直到了這個南朝的時候 那不可能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這個應該是指的說 在門閥貴族當中的那種佛教呢 它具有一種教理研究-的這種特質 那文人當中呢 在這個南北朝時代啊 包括那個魏晉 都產生了所謂的清談的風氣 這清談本來是由道家所引發的 那麼後來呢 佛教這樣子傳入並且 慢慢地為王公貴族所接受-的時候 文人雅士也跟著接受 因此類似像是竹林七賢啊 他們都多少有佛教的背景 那這種清談的風氣呢 尤其是般若經的進入 再加上鳩摩羅什翻譯 所以說這個當時的人民啊 並沒有受教育的權利跟義務 所以有那些知識能夠閱讀的 當然就是在貴族當中 而佛教足以區別道教 慢慢的呢 在翻譯當中越來越完整之後呢 它足以能夠區隔道教的 並不是那個外表的靜坐啦 或者出家人那種 對中國人來講是-算是比較不一樣的衣服 這樣子它無法區別於道教 因為他會把它看成-類似一樣的東西 都是啊!那都是某一種修行人 所以真正區別不一樣的是-它的文字 經典文字 所以這一些也都要由這些-貴族門閥、具有知識能力的人 他才能夠閱讀理解 指的是這樣子 所以 所以呢 這一時 這樣子而首先-在他們之間得到被接納 接下來一段 因為統一國家的-隋跟唐兩個帝國 也不能忽視貴族的權勢-而有所作為 所以此一時代的文化-之帶有貴族的風格乃是當然的 這個是指的政治上是這樣 就隋到唐呢 因為繼承著當時南北朝的那種-整個的政治大環境呢 是以貴族門閥呢 為主要的什麼呢? 為主要的這個政治系統 所以即便是帝王啊 他要統治這個國家呀 他雖然擁有武力 擁有武力 他以軍人-大部分這兩個 隋、唐兩個開國君-都是以軍人的立場 而擁有這個國家 可是軍人要治國必須文治 武功在前啊文治在後 你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國家 那文治 那就得要與各地方勢力妥協 那當時的地方勢力-主要是來自於貴族門閥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麼這個事實上是從唐朝 呃不!從那個這個……-魏、晉以來就這樣 魏、晉以來就這樣 那轉到今天呢? 轉到今天的台灣呢? 那還是幹這種事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派系 派系政治啊 尤其是那個競選 尤其是民主選舉啊 那更是講求派系 因為派系好動員什麼? 選票啊 是不是啊? 啊我跟你一掛的 那你說要怎麼選-那我就怎麼選 將來就利益勾牽 所以說這個民主-還是一樣離不開這種門閥哦 那講官商勾結-那麼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乃是當然的 所以這樣 隋唐時代它即便是個大帝國呢 它的文治-也得要注意到這個問題 那他這講的是-是這樣的、是政治的 可是接著也會影響到佛教 那麼呢 中國的佛教又在那樣的-社會國家中發展開來 在此一千年間加以細分 又在那樣的社會國家中-發展開來 就是指從魏晉一路一直到隋唐 這幾幾乎乎從魏晉開始-所引領出來的 這個貴族門閥制度呢 多少呢到隋唐還在延續 那他先講了這樣 那接著他說 在此一千年間加以細分 好!那麼現在好了 你看他也知道這一千年-叫做中世史啊 根本沒什麼多大的意義 他只好再細分 那細分那怎麼細分呢? 則到了第四世紀為止 也就是傳入到第四世紀 也就三百多年為止 為翻譯的時代 這個為翻譯的時代 大概就是指魏晉 魏晉兩朝 那麼第五跟第六世紀-為研究的時代 那大致上就是指南北朝時代 那麼第七世紀以後-成為宗派大成的就是隋唐了 他又這樣分成 也分成好像三段 跟我們的分法有一點一樣 是這樣 那麼其學術的傾向尚不太明顯 不妨參考植物的移植、成長、-開花的順序 來比喻外來佛教之傳入過程 當可捕捉到它的時代意義了 他就講了這個-到底什麼意思啊? 他的「移植」是指的-前面的第四世紀以前 那麼呢「成長」是指的-第五、第六 那麼「開花」是指的第七世紀 他的意思是這樣 那若以第六 若以自六朝起而興 而隆興於 而隆盛於隋唐的中國佛教-之成立過程 做為中世史的問題點 那麼以下 那麼在晚唐-以及五代的動亂之際 貴族的沒落 地方庶民的抬頭 君臨專制的皇帝權力的伸張 便為中國近世的特色 這裡頭又跳到這個 又跳到一個政治的狀況來了 你日本人這些學者寫東西哦 有時候你要再仔細-經由這樣分析 你發現呢 你用心讀-你是知道他在講什麼啦 但是你要不小心讀-你看他跳來跳去 他現在講的又是政治的近況 前面一段兒說 若以六朝起而隆盛於隋唐的-中國佛教之成立過程 做為中世史的問題點 那麼照說他下面講的應該是-另外一個問題點是什麼呢? 那不就應該是一個-佛教的問題點 可是他又先跳到一個哲學-一個政治的問題來 也就是說 晚唐跟五代動亂之際啊 國家的中央權力呢-慢慢地怎麼樣? 慢慢地崩解 這崩解的同時呢 這個門閥跟貴族一直存續在-唐朝的主要這兩百年當中啊 也就因此怎麼樣? 中落了 為什麼呢? 因為國家都不足以長存啊 那依附於國家權力而伸張的-這些貴族門閥啊 就怎麼樣? 就不能夠伸展開來了 欸!這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你看有一些黨派哦 他就非得要支持 呃不!有一些地方的門閥-他就要支持哪一黨、哪一派 結果他支持的那一黨、那一派-這一次沒有選上了之後呢 老大都沒官可幹了 那你這些支持的樁腳呢 當然就怎麼樣? 當然就得不到什麼? 得不到好處 那這一得 這一得不到好處啊 他的勢力就衰弱 那麼他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貴族的沒落 地方庶民的抬頭呢 這地方庶民抬頭了 你既然沒落了 那我呢? 朝廷還要用人啊 那我這時候用人的時候 我就開始往這個-人民、庶民、平民當中呢 去找 去找這些可用的人才 可用的人才 那你看看哦 我單獨從你民間找到人才 那我就不看你派閥的臉色 啊我不看你派閥的臉色 那我是從你民間找人 我單一找啊 我台北找一個 我高雄找一個 我高雄調來一個行政院院長 我台南調來一個副院長 我台北找一個立法院的什麼人 這個時候你勢力是被分散的 那它都歸屬於我中央 所以中央集權的性格呢-慢慢就起來了 所以宋朝以降 這中央集權的性格-就越來越明顯 越來越明顯 啊這也是哦 隋唐五代在中國的政治的一個-明顯的一個差異在這裡 然後你看看哦 這也是皇帝權力的伸張 這麼翼贊此種絕對君主權的-則是以 也就是說 來支持這種絕對君主權的 則是以科舉的方式-從庶民中選出官僚 看到沒有? 看到沒有? 看到了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就我自己有人才來源 我不從你門閥派系當中得人才 那門閥派系得人才-有什麼不好啊? 也沒有什麼完全的不好 因為門閥派系-它有一個系統的政治訓練 它比較懂得這些-官僚體系的運作方式 會使得整個官僚體系-好像運作得蠻順的 可是它也因為這樣-而強烈的代表著 各門閥政治的什麼呢? 利益 各門閥政治的利益 那麼這樣子當然-對皇帝的中央集權就有妨礙 是不是啊? 可是這門閥一沒落之後 國家動亂啦 社會不安寧 門閥也是自顧不暇 它就沒辦法-再傳承它的子弟了嘛 是不是啊? 那這種情況咧 這種情況呢 它就開始用科舉制度-來從庶民當中選出官僚 這對於中國近世的政治文化-左右之力極大呀 看到沒有? 它談的是政治 那中國佛教-當晚唐五代的貴族沒落之時 受到會昌以及顯德-的兩大法難之後 面臨的即是-新的君主獨裁的皇帝 以及新的一種官僚體系的時代 不再是所謂的早先的那種 門閥政治跟帝王-互相建構的這種政治 而是一個來自於庶民-以及皇上集權這兩個極端 這兩個極端 所以你可以從宋代以後你看到 佛教的興衰繫乎-帝王對於佛教的信仰就很大 就又更加的大了 因為帝王的權力-更加的集中了嘛 更加的集中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中國歷史很有意思哦 以前我們讀歷史、被教的時候 那歷史老師根本-搞不好也沒看出這件事情 也沒告訴我們 或者告訴我們沒有告訴很清楚 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 其實在這個 中國事實上是從-中央不頂(太)集權 才走回走到中央極集權的情況 是這樣走法的啊 那麼 那麼從這樣子的一個-官僚的時代 以迄於近世的發展 可以看出這是中國佛教-經歷隋唐之開花 而迎向於結果了 在他來看 隋唐是開花的話 那麼呢 又有另外一個結果的狀態 那就是 他講的結果並不意味著說 產生一個多麼偉大的佛教 他是指的說一個-純中國化了的佛教的出現 他指的是這樣的意思 前面是不是講說移植、成長-跟開花 對不對? 開花在隋唐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說移植是在四世紀 大概在魏晉以前 那麼呢 魏晉之後的南北朝 大概就是指這個……成長 那接下來隋唐開花 那開花了呢? 那他要順他的譬喻的話 那就是說 在這個宋代以降開始結果 結果就是一個完成了一個-極為中國化氣氛的佛教 好!接下來中原板蕩 倒數第四行啊 中原板蕩而避亂於江南者 則為獨步於宋季的禪宗 嗣由於天台、華嚴、律宗等-隋唐佛教之復興 遂由禪、教、律-三宗對峙的時代 發展到諸宗融合的時代 若以南北朝之道教與佛教-對立抗爭的時代作比較 則由於自北宋至南宋的-文藝復興 而成之宋學勃興運動 便為佛教與儒教論難的時代 一下跳到這裡來哦 所以這段文要稍微讀一下 這白話文他寫得跳來跳去 他意思是說 中原板蕩而避亂於江南者 這講的應該是南宋了啦 一下就跳到南宋來 那麼則為獨步於宋季 看到沒有?就宋 宋把南、北宋都算進來 那宋季就是宋-南宋的什麼呢?這個禪宗 我們看那個 我們之前看目錄不是知道 在南宋的時候禪宗特興嗎? 是不是? 啊!可是別忘啦 他接著又跳回來 嗣由這個天台、華嚴、律宗等-隋唐佛教之復興 也就天台、華嚴跟律宗-在隋唐時代呢有復興 或者有才建立 像華嚴宗理論上說-是在唐朝建立 但天台宗在唐朝是復興的 因為它在 它在隋朝建立的 所以說要講復興 那麼因此你看-有復興的一直延續 那麼還有在宋季-更加的興盛的那個所謂後代 後來講的所謂祖師禪哪 更加的獨步(大) 那因此就變成-有禪、有教、有律 所以遂由禪、教、律-三宗對峙的時代 那麼呢發展到什麼? 發展到諸宗融合的時代 諸宗融合也就是在南宋了 若以南北朝 這個道教跟佛教對抗來作比較 這種比較沒什麼 他講這個比較到底比較什麼? 比較也有意義啦-不是沒有意義 但是它比較什麼? 他沒有說 他應該是指的說對比的看 那麼在南北朝時代-主要抗衡的是 道教出來抗衡 道教在這個佛教呢興盛 差不多在魏晉興盛的時候 道教自己也緊張 他自己也開始-組織他自己的什麼? 教團 好像是在南北朝時代-還是什麼時候? 它開始有它的藏經的-道藏的結集 這些都是學著什麼? 呃!沒有那麼早 稍晚一點 總而言之他們的很多動作-都在學佛教 為什麼呢? 因為它本來散散的-在中國大地上呢 是沒有可以抗衡的 它有一些符咒之術、-煉丹之術、天文歷史之術 而且在西漢的時候呢 諸位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呢 讀的歷史還有一點印象的話-你知道 西漢的政治主要是黃老之術 就是把神仙化了的黃帝跟老子 他們的治理國家的觀念呢 引入到這個漢朝來 哦引了 然後呢真正在東漢-才真正的獨尊儒術到究竟 不過在西漢-尊儒已經成為一個什麼? 已經成為一個-一個表面的方向了 可是我們知道董卓當時啊 當時是外以儒家為包裝 內呢就是以陰陽家-為實質的治理國家的方案 這也就是所謂的黃老之術 可是到了東漢不同 東漢漢光武帝-他是一個儒家出身的人 那麼當然他就更加的獨尊儒術 又耗了將近 耗了一百九十五年的時間呢 這樣子長期的時間 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立一個漢的 東漢的大帝國啊 那麼這個儒家的興盛是 可以說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得到最大的發揮 那麼可是就在這個同時-你要知道 在這之前人家黃老之術-已經得到了政治人物的支持了 所以它就是四平八穩的-就在那兒發展 可是佛教一進來呢 在東漢末年哪 據說有這麼一個-儒家的為官的人 看他的文章是寫得非常好 現在被道宣律師-收在《弘明集》裡頭 《弘明集》就是護法集啦-你可以把它這樣想 那麼裡頭就所謂的〈理惑論〉 牟子的〈理惑論〉 或者有些地方寫成牟子伯 更早的版本呢它就沒有寫誰 所以懷疑說這個牟子是真的是-漢朝末年的那位牟子嗎? 啊有人在懷疑 不過不管怎麼說 這個人的文章跟思想-是很不簡單的 那麼他就認定呢 他就認定說佛教並不違-儒家跟道家的某…… 這個所謂的核心思想-跟核心價值 甚至於還有過無不及 那麼這個如果-真的是來自於這麼 來自於一個…… 在朝的官的儒家之人所著的-這樣這部論的話 那很重要的一個代表就是 中國的儒家的某一些人呢 已經在這塊大地上接受了佛教 並且進行了會通 同時也進行了比較 而把佛教排在前面 所以這部書呢 在中國佛教裡頭-是一個很重要分水嶺 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證明 所以〈理惑論〉的一個再發揚 在今天的再發揚 觀念的再 它的理念的再發揚呢 事實上是佛教徒一個-很可以注意的問題 雖然今天儒家跟道家差不多-不會再跟佛教對抗怎麼樣 至少在明著來講不會了啦 不過在表現出它跟這兩家的-一個關係上來講 〈理惑論〉是一個很重要的 那麼你可以看得出來這樣子呢 那道家呢? 它為什麼會在北、在那個時候 南北朝時候與佛教對抗? 也就是佛教已經漸漸-被地方所接受 教團也成立 國家也接受 帝王也信奉 那這個道家的人-感受到自己的什麼? 宗教市場萎縮嘛 是不是這樣? 當然他就要進行怎麼樣? 進行抗爭 哦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北宋至南宋的-這文藝復興呢 而所成的是一種宋學的勃興 你知道宋朝我說過了 宋朝它一直是一個-文官體制也很興盛的一個 啊藝術也相當的有成就 所以它進行了一次的文藝復興 所謂文藝復興也就是相對於-唐朝的這個文藝來說呢 中間經過一段衰弱 然後它用它們這個朝代 宋朝這個朝代的一個概念 當時時代的概念呢給予復興 所以唐詩宋詞是相並-相提並論的 它並不 它並不用唐詩來表達-它那個時代的文學 它以宋詞來表達 表徵它那個時代的宋詞 這就是表示代表了一個-重要的一個 藝文的一個時代的獨特性 中國的文化在宋朝 尤其在北宋呢 其實還是有很興盛的表現的 在當時的世界上 重要的科學發展 都還在宋朝裡頭是有發生的 所以這樣子呢 因此宋學跟著勃興 這也是相繼於唐朝以來的-所謂科舉選才啊 在宋朝仍然照用 那這種情況的話 民間的學者呢 被國家所重要 啊這些民間學者主要-以儒家來選什麼? 選才 那這樣他就在朝廷-以及學者當中 在整個中國的文化界裡頭 彙整出一個-幾乎以儒學為主流的思想界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能夠跟它抗衡的-已經不是道教 能夠跟它抗衡的是當時-已經開花而又結果的什麼? 佛教 所以這是思想上面的對抗了 已經跟道教當時的-所謂信仰、信徒 的一個表面性的對抗 已經又不一樣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佛教那個時候也已經中國化了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的一個-強大的一個中國化了的佛教 有修、有證、有思想、有理論 這樣子一個思想體系 儒家經由這個文藝復興之後-它當然也感受到壓力 它也需要有所論辯 諸位這樣了解嗎? 是這樣 所以它發生在這個時候 發生在這個時候 所以它你看這些歷史上的因緣 它就不會在唐朝 顯然一定不會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因為唐朝是一個多元的環境 而那個時候的佛教-也正在開花當中 正在產生各宗派而已 還沒有會歸成為-深入成為一個重要思想的面相 那要這樣講 今天台灣呢? 今天台灣的佛教-並沒有形成文化的顯學 也並不足以呢 並不足以去挑戰什麼東西? 沒有 換句話說 今天台灣的佛教呢-還缺乏什麼? 缺乏理論思惟 內在的理論思惟 以及從這個理論思惟-去怎麼樣? 去介入到一個、一個什麼? 民間的思想範疇去 沒有 所以這方面所進行的思想的-一個碰撞跟互相的 互相增上啊 沒有再進行 基本進行的不多啦、不多 還需要一段時間培養 不過我們也並不冀望-它現在就出現 因為你真正要能夠-跟學術界對論 你首先你要有修有證 不能跟學術界的人士一樣 只是在那裡玩文字遊戲 這樣你就失去了一個-佛教本身為宗教的價值 所以這還需要培養一段時間的 然後那個時候是這樣 這樣諸位-這段文字大概就這個意思啊 此從元、明、清時代的推移 連帶可以探索到佛教之內部 因之而傾向於諸宗融合的局面 這是從跟儒家的對論 慢慢地呢 慢慢地推移到元、明、清之後 它內部呢也進行內部的整合 他認為呢 因之傾向 探索到佛教之內部 因之而傾向於諸宗融合的局面 我不曉得他為什麼-講「因之」? 跟儒家的對論呢 是就足以導致佛教內部的融合 那我是覺得這個有待商榷啦 他真正的意思是怎麼樣-我不太清楚 其實儒、佛教在宋、元 元、明、清之後-進行內部的融合 有可能確實也受到了-跟儒家對論之後 彼此採取妥協 彼此採取妥協 也就是說儒、佛-也是可以合的啦 也不要分的啦 也不要這樣子弄得你死我活 那這樣子代表一種合的觀念呢 是不是就影響到宋 宋之後元代 遼金一帶呢 它進行這種融合的思想 是不是這樣子? 哦!當然也有可能 可是你說唯一造成這樣的 我覺得那不太對 反倒是從一個修行的立場-來說是認為啊 我個人的感覺是認為說 你對自宗的認識跟信仰心-跟實踐性呢 如果越來越不足的時候 其實你越可能去旁攝他宗 不然你自宗你就弄不完了啦 所以有可能會是這樣 那也可能是文獻上-以及傳承上的越來越薄弱 所以你會再去及於他宗 你有時間去做這個事 當然時代的推演呢 需要各宗各派來互相關懷觀望-互相取長補短 這也有可能 這也有可能 那麼中國在整個最後呢-形成了說 佛教呢採取了一個-跟儒家一個共存的態勢呢 這一方面來自於-一開始佛教是外來的 二方面來自於 後來的儒家幾乎都掌有了-教育權、行政權 所以儒家的人 整個文官體系 幾幾乎乎都是儒家思想的人 所以他轉入佛門 他自己也不會丟掉儒家 所以他當然要試著把他原來-當為官做人的根本道理 那個儒家的觀念呢-放在心中 然後來接納佛法 他自己內心-就要做一番融合的工作 這種融合的工作-當多人這樣做的時候呢 整個社會的氣氛-就會形成一個佛儒融合的思惟 這個就很容易理解 你看到我們民國初年-都還是這樣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很多在朝為官的人他 你看他的生活 呃!我們可以稱他為居士 但是不信佛的人來看他-就稱他為儒者 啊!就是這樣 對不對?是不是這樣? 可以完全理解這樣 所以他具有兩個面相 這中國文化就這樣一路 中國的佛教-就在這樣子的大格局 根本的基調當中-一直流傳到今天 這就世俗來說 可是它某種程度引入了出家人-這裡就不可了 你都依佛出家了-你還儒、佛不分? 你還搞融合啊 那就不必要 那就不必要受到對立 那更不必要 是不是啊? 我說過了儒家在於做人道理 所謂的 所謂的安頓一個國家的-一個精神思想當中 它有無邊的價值啊 那你就讓它這樣價值就好 可是你身為一個出家人 你就要去凸顯什麼樣子的? 那又不共於世間 包括儒學在內的那個-佛法的價值 那是另外一個範疇 我們尊重 我們甚至於也很樂意儒家興盛 但身為出家人嘛 那就不能混淆這兩者之間 那古代我說過 那是文化跟政治的一個-一個強大的意識型態 你無法、無法這樣完全剝離 所以你得要去接受 哦!你看 常常是有宰相、三公 還有那個重要的那文武官僚 他來信佛皈依 你說要我們這出家人-跟他講皈依的時候 啊你得放棄你以前的-儒學的一切訓練 你就算你這樣講-那也不可能嘛 是不是? 它已經成為他重要的-生命格局了嘛 那也不可能嘛 對不對? 所以長期以來當他說 當那種人、這樣子的人來說 哎!佛、儒其實可以會通的啊 做一個出家人-你想他可能跟他辯論嗎? 說哎!那不可能 不會這樣講的嘛 是不是? 是不是? 啊那他又是一個-在專制體制之下重要官員 甚至於就是皇帝 那你那個時候身為出家人-也是某種程度的被他們所管轄 你說有辦法去跟他抗衡嗎? 沒辦法嘛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當然你就會接受這種-儒、佛混淆 不要講混淆難聽 就是某種程度的融合-的這種思惟 可是今天是民主時代啦 這種意識型態-就不能先前架在那兒啊 那不同啦 是不是這樣子啊? 啊不同當然不是拿來造反啦 我是說那不同的意思就是說 你來信佛那你要弄清楚哦 你現在來信佛哦 我不管你以前學什麼哦 現在我是師父 我告訴你是佛法 佛法跟儒家不一樣 各有好處 各有立場、各有幫助、-各有重點 那你要知道哦這樣 融不融合這沒關係 你怎麼運用沒關係 但基本是不同的-要分開來說 你得要這樣弄 現在出家人不懂這個道理 然後倒過來呢 還把儒家的價值呢 甚至於融入成為佛教的價值 所以他會想成說怎麼樣? 哎呀!這個恭祝當今皇上 這個政恭康泰呢 這是一種有道德的 這是一種出家人的道德的行為 這不可以這樣子 民主時代怎麼會有皇上? 民主時代了怎麼會有所謂的-文武百官常居祿位這種思惟呢 沒有了 不應該有這種思惟的 他不應該常居祿位 他是人民的公僕 人民的公僕呢 那個僕人做得不好的話-就要換人 是不是? 做得再好的話也只能做兩任 是不是啊? 那行政官僚的話做得不行-也該叫他退休 是不是啊? 犯刑法也要抓去關 這觀念就不一樣了嘛 這個時候你出家人就不能夠以-凡事順從這個中央法規 中央價值為道德的表現 那簡直就荒唐 那就不能這樣 所以我一再的說明-這就是兩個文化 這就是宗教跟政治-應該是平等的 就不應該再像以前這樣 他高你低 就不是這樣 意思是這樣哦 要聽清楚 所以對外則形成 他說內部 這段話的意思 第八頁第一行 他說內部形成了-內部各宗的融合 那對外呢? 形成儒、釋、道 儒、釋、道 儒、釋、道的三教融合的風氣 這他講元、明、清以來-就進行了這樣子的動作了 哦這樣 那麼在近世之中 儒教是養成士大夫的近世 也就是一千年 近一千年來 這個儒教是養成士大夫-官僚之教 他乾脆把它當作教 所以我常常講嘛 台灣有個最大的宗教叫軍公教 那麼呢就是這樣 你看那軍、公、教通通是-儒教為主要思想範疇的 也沒有錯啊 是不是啊? 教師、軍人、公務人員 幾幾乎乎都是用-儒家的思想在建立的 在台灣是這樣的沒有錯 啊這是沒有錯的 那這個呢 這個真的是具體而微的-延續了什麼? 中國既有文化這個政治體系的-一個某一種形式 某一種形式 反倒是人家中國人陸-現在不一定這樣 它經過大洗牌之後-反倒不一定這樣 它用另外一種思想哦 那這沒有什麼啊? 佛教就是有辦法跟他們相處 跟任何意識型態相處 我說過了佛教不會去抵擋什麼 佛教也不會去仇恨什麼 佛教一直認為就是眾生而已 眾生有各種意識型態 佛陀都有辦法在當時-九十六種外道的印度呢 建立一枝獨秀的佛教 我們這後代當然也得學習 跟各種不同的意識型態-跟政治思想相和好的並存 這不是逢迎諂媚 這是因為佛陀的智慧 這不一樣 這也不是甘居什麼? 欸這個……被統治-這也不是 這是一種 一種超越世間的悲憫跟智慧 哦是這樣子的 那麼成為世大夫的官僚之教 啊!道教是一般民眾的宗教 這說得也有點對 那麼呢佛教則居其中間 佔有了 下面呢 這他認為的優勢 佔有了適應於上自皇帝-下迄平民 之廣大社會面的宗教地位 這是中國佛教-在近世史上的動向 這一點呢基本也對 基本也對 這也是佛教它的一個特質 也就是說人人好(台語) 人人都好 所以呢上至皇帝 怎麼樣子? 你來信仰我也會讓你來信 讓你來信 那庶民、老百姓呢-他有他信的那一套 是不是? 你皇帝正在做護國息災 老百姓也正在做他的拜懺消災 他也照做他的 是不是啊? 你息災大的 我消我小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他們各自有-在佛教當中得到的利益 得到利益 可是儒家呢? 儒家就不一定是庶民、-平民老百姓可接觸得到的 因為當時並沒有所謂的什麼? 並沒有所謂的公民教育 所以是要有一些人去-有能力去讀私塾的書 他才能求功名 然後接受儒教的訓練 同時依此而去當官 那麼老百姓呢? 老百姓就只好怎麼樣? 老百姓他一般並沒有什麼-讀書的經驗 那也因此對於儒家 也就是說泛泛的一些社會軌範 被軌範著 那他的心靈信仰呢? 他如果沒有信佛教 他就是去找道教 或者是所謂的民間多神信仰 他就這樣 那這時候佛教站在中間 你要是多神信仰嘛 我這裡也算是一神之一 你也來拜吧 你看看要拜什麼? 啊!觀音就拜觀音 拜彌陀就拜彌陀 啊!拜釋迦拜釋迦 啊!怕死的你就拜地藏王菩薩-都可以 我有各種的神好讓你拜 哦!你看它就適應於庶民 那對皇帝這一邊的-文人、雅士、知識分子呢 我有高深的教理好吸引你 是不是這樣子啊? 它就兩面光 這日本人這樣講也對 確實是這樣沒有錯 那好 由於中華民國之革命-促成了清朝的滅亡 同時也使得中國的佛教-迎接到了一個新興的現代 也就現世史了 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佛教 必須再以現代史的觀點-再予以注目 看到沒有? 現代史的觀念 也就是說已經遠離了一個-君權的背景 也遠離了一個專制的社會-跟封閉、思想封閉 唯一為儒家的這種傳統思想 為主要思潮的這種社會 離開了這個社會 它來了-來迎來了一個全面多元的 西化的 現代化的 講西化比較對啦 那你也可以講現代化 這樣子啊 然後呢 而且是一個君主立憲的 呃不!不!這個民主立憲的 啊!不是君主啊 民主立憲的一個……-所謂的共和國式 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那這樣子叫做現代國家 那現代國家當然-要以現代史的立場來看 這樣子的佛教-在這個環境之下該怎麼樣? 我告訴各位 這樣子的環境-給佛教最大的反省 就是我以上所說的-這三十多堂課 將近四十堂課的重要思想 我告訴諸位 這就是在這個時代的出家人-應有的新的思想 要讓宗教提升到-跟政治平等的地位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 這才叫做-現世的佛教應該做的事 好!那麼第一章結束了-第二章啊 第二章要快馬加鞭了哦 第二章後漢的佛教 後漢也就是東漢 東漢這個帝國總共有十四代 從西元二十五年-到西元二二○年 總共有一百九十六年的時間 有十四代皇帝 這是主題 它有個副標題叫做傳來與接納 記得啊 我說過了 後漢 後漢的佛教事實上是很短的 他講的那個距離是很短 大概就西元前後 西元元年的前後 主要是指的它怎麼傳來的時間 我們來談-它是很短的一段歷史 首先就由傳來的年代來說 一般來講 佛教進入了中國的年代 做為中國佛教之開始而言 乃是中國佛教研究史上-極為重要的問題 也就是到底什麼時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呢? 那麼關於這個年代 在中國的文獻中-有好幾個不同的記載 最古之說是說呢 在這個周代的時候呢 中國人即已經知道了有佛教了 這個說法-包括了當時的周帝王 不知道周什麼王的? 曾經夢到了東方有金人 然後就問說 欸!我昨天夢到了金人-來到我宮廷欸 然後那個什麼? 那個……國家的那個-重要的那知識官僚啊 就出來講說 啊!那東方啊 有佛出世了 是怎麼樣…… 就講了這樣子的話 具體的我忘記了那個故事了 不過這個以前講過-我們就不提了 那另有一說-則降至後漢明帝之世為始 那這已經到東漢了 明帝也之間好幾百年的差別 那麼這原因何在呢? 他舉了幾個原因 第一呢是發生於印度的佛教 傳至中央亞細亞 就是 亞細亞就是亞洲大陸 中央亞細亞大概就在這個 這個什麼? 這個新疆 新疆以北啦俄屬 這個……某些屬地的地方 那麼呢之間的彼此交涉、往還 中央亞細亞的佛教-遂漸次地傳入了中國 故要確定一個固定的年代-是很困難的 因為它慢慢地傳入的 你也很難說什麼時代開始 第二 做為中國民族信仰的道教-與佛教的抗爭之開展 乃由於佛教教團之在中國成立 並且有了相當的勢力 同時也刺激了道教教團的形成 當兩教勢力-在相為伯仲的情況之下 二教的優劣論爭也就自然形成 這樣知道吧? 當你很弱的時候 人家也不會跟你爭論 你開始影響到他的時候 他就開始爭論了 哦這樣 那麼也就自然 此時在佛教方面 它為了要保持其權威-而說傳入中國時代之古老 意思也就是說-我們中國的佛教徒呢 有時候為了呢 表達我們佛教也是很古老的 那麼也只好怎麼講呢 講說-哦!我們佛教呢很早啦 搞不好在你們道教發生之前-我們佛教就傳進來啦 大概指的就這個意思 甚至於還有個什麼? 這個……《佛陀化胡經》 指的老子呢到西方 到印度去取經 然後呢受到佛法的薰陶 是這樣子 把他老子也乾脆架進來 啊這個當然中國人的想像啦 這個基本上看不出來-有太具體的證據 說這樣說法是對的 這就類似這種意思 也就表達-為了要跟道教抗爭 所以我把那個年代推得很遠 啊推得很早 就是說哦-我就已經那麼早就信佛了 就有佛教傳進來了 不過這個 這個或許真的這樣 不過如果要講真的是出家人 大概他不會這樣打這種妄語 應該就是民間為了互相抗衡 而有這些記錄的說法 也可能啦 那麼因此有關-佛教傳入的各種異說 這第十頁啊 那麼就便陸續的出現啦 這是為了呢表達一種抗衡 那所以說我就 我就這樣編一編、那樣編一編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人在寫歷史 或做文獻的時候很假呢? 或者這必要的假 是不是這樣進行呢? 哦!我不太清楚 不過學術界確實有這種說法 他認為說有一些記載呢不可信 那麼便陸續的出現 其中最為有名的 便是這個後漢明帝的求法之說 那求法之說是怎麼樣呢? 在下面的第二段 第二節當中有說到明帝求法說 好!至於這部分呢 我們時間已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