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33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這個所用的教材-《中國佛教史概說》 對於這個目錄呢 我們先做個鳥瞰 那麼看到了第 這目錄的第十頁啊 那麼第六章 隋之佛教 隋 隋朝的佛教 隋朝的佛教它括弧說 國家之統一與佛教 當然這指有意味著說 國家統一之後-跟佛教有什麼樣的關係? 那麼呢它裡頭有七小-七小節 第一節是國家佛教 這國家佛教-在隋朝確實是比較特別 當然這樣提-某種程度也可以 可以接受接受 但是不盡然啦 那麼也就是說意味著 在這一節裡頭它多少意味著說 佛教呢國家化 是這樣 也就是說 我們說過的隋煬帝 隋文帝呢基本上是信佛 那麼早期以來 一直以來 隋文帝的兒子 就是後來的隋煬帝 那麼他一直就是親近智者大師 啊這樣子的 兒子在親近智者大師 老爸不可能不知道嘛 是不是? 那因此建 他統一了這個當時的中國之後 尤其又是在北周滅法三年-他就有辦法統一 那他 北周是他最後的敵人啊 你要知道 阻擾他統一的最後敵人 啊他能夠這樣子 那多少也會感覺到-嗯!滅佛是錯的 所以他為了當時的形勢 也為了呢 這個人民的期望 他特別的標舉佛教 再加上他自己的淵源 他兒子的淵源等等這樣子 所以在這隋朝的三十年當中呢 雖然包括隋煬帝-後來的所作所為 並不是在歷史上很好聽 哈哈!名聲並不是很好聽 但是呢 這段時間 在歷史的這個關鍵點上面 他既統一而又強力的護持佛教 這個跟後來後一次的會昌法難 是毀佛教而又造成大分裂 然後呢繼續動盪不安 這是截然不同的……客觀環境 的政治環境 那麼在這種情況呢 我們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它的一個特殊點 它的一個特殊點 那這個呢 多少也跟智者大師有關 智者大師當時可以說是 當時最重要的-一位佛教界的大德 那可以說你看像國清寺的建寺 人家說隋朝古寺 為什麼隋朝啊? 因為當時國清寺的事蹟啊 就是寺廟的那個建設的位置啊 那就是智者大師在入滅之前 直接跟楊廣 也就是後來隋煬帝 也就是隋文帝的兒子啊 現場這樣畫的 就跟他講 這個應該可以在這裡建寺 那甚至於還說了 國清 寺乃成 「國清寺成」 所以後來這個才叫國清寺 為什麼叫「國清」啊? 就是說國家統一啊 他講「清」字-他不講「統一」這個字 清明、統一、一致-這叫國清 所以「國清 寺乃成」 也就「國清寺成」 所以這一語成讖啊 結果後來果然如是 他 隋煬帝呢 以一個算是軍官的立場 然後最後呢 這個眾人所歸啊 那麼就改朝換代 建立了南北統一的很久-分裂很久的一個大帝國 那麼呢這個是-對國家當時的人民來講 那種感覺是很不一樣 整個國家展現的那種氣氛、-氣度、企圖都是不太一樣 然後他運用了南北兩朝-都基本尊奉為主的這個佛教 還有剛剛才被毀的這個佛教-再去興盛 這都有關係 所以說他跟智者大師 這個這件事情跟智者大師-是應該多少是有關的 那可是這個在中國的歷史上-那特別有關 因為它迎接來了一個-強盛的隋唐盛世 隋唐盛世的佛教 所以說國家佛教 這個標題跟後來唐代的-「國家和佛教」這是不一樣的 唐代呢 唐朝的開山就唐太祖、高祖等 這些人他們是姓李 所以他特別對道教的那個-老子李耳啊 認為是同宗之人啊 特別有好感 所以他對佛教呢 主要是以一個吸納民心、-吸納人才這樣子的立場 包括唐太宗與玄奘大師 支持玄奘大師的翻譯事業 我們能夠說是唐太宗-確實有那個氣度 也有那個眼光 這一點是可以看得出來 在歷史上從很多個角度來看 以當時的帝王的氣度來說 他真的是名列前茅的大帝王 雖然他恐怕殺 殺兄是沒問題了 搞不好還殺父 都有嫌疑 歷史上的考據都有這種意見 那可是呢瑕不掩瑜 他可以說是奠定唐朝大帝國 一個世界級國家的-主要建基之人 那麼以他這種氣度 再加上呢 當時玄奘大師還沒有回國-的時候就已經怎麼樣? 名震中國了 啊!這個……-在五印度以及西域這一帶 可以說是國際間的第一學者 把他當作是一個宗教家 還有呢哲學家 辯論家 履行家 可以說是當時人們的典範 典範 重要的一種 一種幾乎是完美人格的典範 那麼呢唐朝當時是-阻撓玄奘出國的 那個要有什麼標準什麼標準啦 他當時那種時代大部分都鎖國 某種程度的鎖國 它不隨便允許走西域這條路-去國外 他是偷偷跑出去 而且跑了好幾次才成功 但是因為在國外好幾國-這樣遊歷並且呢辯論 然後學習 最後歸國 在五印度當中幾幾乎乎呢 在教理方面的辯論 是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 在這種情況呢 可以說是揚威國際 算是歸國的大學者 是這樣 那麼這個時候-回到國家來的時候 這個長安城是萬人空巷 通通跑去迎接他了 那麼呢 那個唐太宗當時-也做了一個順水人情 也可以這麼講 他也在這個幾里外啊-設了迎接的亭 也做了這個動作 那當然這個時候唐太宗就表示 這民之所樂 吾亦樂之 吾亦好之 那麼呢 他也深懂這個治國之道啊 然後他也就表示了尊重、禮遇 然後當然是見縫插針呢-遇洞灌水 一直的引誘他、問他說-要不要做他駙馬爺? 他有女兒幾個幾個-也長得不錯 調教得一向很有水準 可以當他老婆的 這個 這個很麻煩的啊 這個侍君如侍虎啊 皇恩浩蕩 要給你皇恩 那你還不接受 這個可不能 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他還是善巧地回絕了 這樣子 那麼就建立了國家的翻譯譯場 不過這個不是空前哦 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有了這國家譯場 鳩摩羅什他就已經有國家譯場 所以說「國家跟佛教」的關係 他就不講「國家佛教」 標題就不一樣了哦 所以基本上他是愛才-並且本人有氣度 並不是像隋煬帝、隋文帝-這樣子的對佛教是有信仰 他並不是 雖然唐朝幾個皇帝都有信佛 都有信佛 但是呢你要知道 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他們當時 即便是唐朝 那還是專制時代 還是專制時代 那個必要的時候還有僧官呢 僧人之官 管出家人的官啊 也要到朝廷去什麼?報告事項 我們說五更升堂那個升堂 那就是五更的時候 當時古代辦公很早的啊 五更就辦公 五更幾點啊? 七點 七點就辦公了 是這樣的 那天差不多還亮就辦公 那那個時候呢 道家也有 也要去辦公 也要去到朝廷去-去上表這樣 欸!道士排前面欸 欸!出家人排後面欸 你要搞清楚 唐朝是這樣的 這就明顯的例子 所以它還是表顯這個意思 所以它「國家和佛教」 然後再來「沙門的禮敬問題」-你看到沒有? 它出現這種問題 沙門禮敬問題-在南北朝時代一直就有 這個就具體而微的面臨了一個-政治跟宗教的一個衝突問題 諸位!已經看到了哦 所以要研究中國佛教 有一個很重要的單一子題 那就是「歷代沙門禮敬問題」-很值得研究 它具體而微的顯現了一個-什麼呢? 佛教以一個 以一個外來的宗教 在各種委曲求全的方式呢 與當政者、當權者的威權-怎麼樣妥協? 怎麼樣面對的問題? 很重要的一個子題 這沒有人研究 太可惜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子題 那你看在唐朝的時候 他把這個子題-當作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告訴諸位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而且 而且一直隱含在那兒 沒有被我們這一代的佛弟子-所重視過 我覺得這個問題哦 可以直接單刀直入的去研究 怎麼講? 道宣律師他就寫了什麼呢? 有關於護法的什麼呢?著作 而且結集古人的護法的著作-成為一本書 你就可見 以他一個律師這麼大學問家 當時也預入了唐太宗-所建立的什麼? 譯場 親眼跟玄奘大師一起共事過的-這麼樣子一個大德 然後又能夠建立南山宗 這樣子的人 他親眼看到了什麼? 他內心裡感觸了什麼? 在那種君權時代 他要告訴我們佛弟子的-微言大義是什麼? 護法集 護教之集、護教集 這裡頭表現了很多的精神 我們現在出家人-搞不好沒骨頭(氣)了 都是因為少讀了這一些 佛學院都不開這種課 很可惜 諸位啊 他一定有微言大義 沒有被後代子孫解讀出來 所以說禮敬問題從什麼? 最早我看到一篇 我看了都恐懼而 也痛苦、也恐懼、也痛哭 慧遠大師啊 寫了〈沙門不敬王者論〉 這樣子的一個重要的論述 但當時的論述呢 當時的論述還沒辦法-用民主的論述來論述 我在好幾堂課以前我就論述了 用民主的立場來論述過-對不對? 所以我們今天 我們今天的論述-可以更完整的論述 論述宗教的價值呢 不但不應該被貶抑、被賤踏、-被奴隸、被運用、被借用 甚至於應該要認清楚-宗教家的身分跟價值 事實上是與政治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跟政治力量相平衡 我們不要講對抗 相平衡 只有宗教力 我們已經找到一個論述的基礎 那這個要對照古德 你看看古德講的是-多麼的婉轉而怎麼樣? 我們可以說是委曲啊 在那個君權之下 然而他們敢冒生命的危險 得罪一人即是沒命哦 在朝廷上得罪了皇上即是沒命 甚至於不用得罪皇上 只要得罪當朝的什麼? 寵臣 你就麻煩了 他在現場文武百官當中 他就馬上告你什麼樣? 汙衊皇上 對皇上不敬 不用審判 不用上訴 立刻拖出去問斬 到這種程度欸 可是我們的出家人 我們的祖宗 敢於在朝廷上跟皇上辯論 辯到他沒話說 然後就這樣帶著人頭走出來 這個能耐要機智、要勇氣 更要有護教的堅持 這個時代我們出家人-應該讀這樣子的歷史 所以護教 所以沙門禮敬史跟護教史啊 真的是中國佛教要去痛下決心-去研究的一個課題 你看我們這樣講到現在-已經好多個課題 這不是說著玩的 這真的是重要的一個-研究的子題 哦要去研究 這裡頭可以顯發-多少多少的價值 這個不是一般學術能做得來 因為學術 那些搞學術的在家世俗人-還不是在家人 他怎麼能體會呢? 要是今後有佛教徒的學者 你想研究 哦那倒是可以的 因為你是佛教徒你能感同身受 雖然你還不一定出家人 你能感同身受 那我支持 好!那麼再來 第三、州立的官寺和內道場 所謂州立的官寺你看看 這就很特別 就是乾脆就州 有點像美國現在講的州 那比現在的省還要大 比現在的省還要大 當時唐朝時代呢 分整個中國那塊土地啊 沒有幾州 好像九州還是幾州啊 所以比現在省還要大 那麼州立的官寺 你覺得怎麼樣? 你從佛教立場來 你從一個很傳統的立場來看說 嗯!這叫做什麼? 這叫做信佛 欸!國家之力來建寺廟 是吧? 當然不是這樣 你不要以為那些政治人物-真的是這樣子 信佛教信到這樣子 他花那些錢 有啦 是真的也有這種信仰的啦 可是你要知道 這一任皇上真的信佛 拿錢去建州寺 下一任的皇上他不一定這樣 他可能抽掉 也可能因此藉用你 也可以因此管制你 也可能因此從你當中抽出僧官-來幫他管理出家人 這在那個時代來講無可厚非 可是在今天這個時代 你可不要以為喜歡這樣 那就完了 我說過政治跟宗教-本來就應該各走各的路 你宗教才能保持一種-與政治絕緣的清明 然後足以讓人民呢 在政治之外清清白白的-來接受宗教的什麼呢? 心靈薰陶 你不應該在政治當中-選任何的邊 台灣曾經有某一些宗教團體 非常的支持什麼樣子的黨 然後非常的反對什麼樣子的黨 或者是非常的代表一種-所謂的正義 沒有錯 但事實上呢 事實上你支持的所謂正義之後 還是會變質 然而人民他面對的 卻是一個永遠不希望它變質的-宗教價值 這裡頭就會混淆 所以說宗教應該表現出-人民的公義、人民的良知 這是一點沒錯 可是過度的介入 這是 這是要小心的 這是要小心 所以不應該變成宗教-呃!政治的工具 無論任何理由 他是什麼佛菩薩 沒有可能的啦 政治人物怎麼會是佛菩薩咧? 佛菩薩不會這樣做的 但政治人物有可能是好人 但是那個好人也面對共業 所以應該是表達一種什麼? 表達一種尊重 表達一種支持 但是不應該走入前線-並且掛入實質的僧官的關係 這不適合 但是在那種時代可不是 他要建僧寺 他建官寺 建了之後還得指派人去住 還指派人去住 你還不能不去住 當時真的是這樣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 所謂的專制時代 這沒辦法 那今後我們可不必如此 也不應該如此 那麼在內道場 那又是什麼意思啊? 當時的內道場不是佛教才有 不是只有佛教在做內道場 道教也一樣 他們各自都有 都到皇宮以內去做祈福的動作 哦是這樣 所以他基本上相信怎麼樣? 相信這宗教力量能夠安定 或者能夠增上什麼東西 即便他不是很信仰-那個宗教的內容 他也會相信這樣的力量 這一點是比現代的人好些啦 就算不太懂嘛 他也願意去引入宗教的這種-型式跟價值在他的朝廷之內 這點還算可取啦 這個內道場 是這樣 那再來僧尼的簿籍-以及度牒和戒牒等 度牒、戒牒、簿籍-這個是一貫的 也就是他用這個方式-來進行對出家人的什麼呢? 資料的掌控 甚至於出家人數目的控制 是這樣子 首先第一個就是說 你要出家要有度牒 國家考試 是國家級考試哦 很恐怖哦 當時唐玄奘大師呢 他考、要去考試的時候 人家還問他-你這麼年輕你來考試? 他還跟他搶白-這佛教如何這般啊怎麼…… 哦!那個考官對他另眼相看 哦是這樣 那國家級的考試 那這件事情好不好呢? 也有人曾經在這個時代 我們這個時代有人提出來說-欸!要經過考試 這個基本上呢 並不是古大德支持的做法 佛陀也沒有這樣做 佛陀一再的要求是僧人自治 僧人自治 要不再不濟 也要僧人的團體-組成組織來自治 再不濟就這樣 你不能由國家的政治治力 來決定你的宗教信仰的-可、不可? 以及怎麼行 那還得了 那已經完全介入了-宗教內部行為了 這絕對不可以的 哦那就失 那就政治凌駕宗教了 這很明顯啊 我要出家-是我的宗教信仰的表現 對不對? 剩下來是宗教界裡頭的-師父要不要剃度我? 那是他專業的考慮 那我沒話講 你國家還要說我可不可出家? 那干你什麼事啊? 當然不這樣 你不能說我沒有學 我沒有學-我也一樣可以出家啊 對不對? 我昨天才殺人放火 我今天 我今天如果被判沒罪-我就可以出家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絕對不能由政治治力來介入 但是當時是這樣介入 然後呢介入了你出家 同時也介入了你受戒 哦!那更嚴重 介入了你受戒 那當時 這兩個一介入 當然他就對你就有所登記啊 就登記你是誰? 住在哪裡? 你的一切什麼 祖宗八代的什麼-全部都記錄下來 這樣子 哦那麼就是這樣 這個情況每個時代都有 到今天這個時代 當然啦 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的名義啊 它啊對很多的人民的資料-都掌控著 那最近又在想方設法啊 想說什麼-欸!身分證要按捺指紋 然後呢說什麼去大陸呢-要報告行蹤 真是可怕 真是可怕 不知道倒退多少? 真是可怕 那當然這個是-大家痛罵一陣之後 當然又沒話講了嘛 不知誰?哪個為官的人 在這種時代會想出這種-怪異的思惟啊 真是令人可恥啊 你要覺得 是這樣子啊 那麼當時呢確實他進行了這個 那不過人家是-人家那一千一千 將近千年的事啊 那當然不算數 再來僧尼的管理制度 看到了沒有?管理制度 這要好好了解一下 好好了解一下 諸位 宗教家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管理制度? 可不可以有特別的管理制度? 可不可以啊? 不可以 哦!這務必要理解 我剛剛不是一再說嗎? 宗教跟政治是平等的 誰不管誰 但是宗教人士在這個時代當中 他受限於一般性的法律限制 這是沒話講 因為他也有人民這個身分 所以一切作姦犯科 犯刑法、民法通通適用 那就這樣的 你不能再法上加法 對於所謂的宗教家-多一個法律來控制他 第一 他不是公職人員 他也不領公家的錢 所以他沒有必要受公職人員的-這種多餘的法來限制 第二 他是神聖的宗教家 本來在本質上就跟政治平行的 所以他更不能夠-被法上加法控制 然而他終究是一個國家的國民 所以他受限於一切-國民所該遵守的一切法律 並不需要有特別的什麼呢? 有特別的開許 那這樣平等就可以 這就叫平等 你不能因為他是一群特別的人 所以我就要制一個法-來特別管理他 這是不對的思惟 這完全就是這種-所謂專制時代的思惟 這在中國早先以儒家為主要的-政治行政體系的思惟之下 就一直想要這樣做 政治最大 從來中國人就是政治最大 就是這樣子 哦!所以官大學問大-道德也跟著大 都已經民主時代了你還這樣想 那就太荒唐 不能夠再這樣 但是那個時代確實是這樣 所以我們研究一下-了解以前怎麼幹? 你就可以看到現在-竟然還有這種影子 竟然還有這種影子 你比如說啦 竟然還會定一種法律說 欸!寺廟的土地如果要買賣 自己要買賣的話呢 還要經過國家政府同意 這不知道哪門子哦? 我買、我寺廟買地哪一毛錢-是你國家幫忙出的啊? 沒有嘛 就像我私人我有一塊土地一樣 那我要去 我要去買賣 那這干你什麼事啊? 那你說-欸!你這個是公法人 什麼是公法人? 公法人是一群人-運用著一個價值標準 來建立什麼? 由透過國家的認證-來建立它內在的公信力 依此來對外募款 這樣叫公法人 這樣叫做財團法人 或者是一個慈善法人 這是有可能 可是宗教不同欸 宗教並不需要-你國家來認可它的價值 它自身就有價值啊 它是由要不就上帝 要不就佛 要不就是阿拉 要不就哪一個什麼老子 它們自己內在裡就完成了-這樣的價值建立了 你國家都不知道-變了哪幾朝代去了 它的宗教價值-不需要任何人來認證 它就被信仰著 被支持著 被擁護著 被布施著 要搞清楚欸 那些政治人物搞不清楚狀況 他竟然把宗教當作是-世間的所謂慈善團體這樣看 完全是愚癡 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思惟 這錯誤的 啊他就是這樣思惟 他才認為說-欸!既然類似像紅十字會啦 慈善法人也被我政府所管 那為什麼宗教也是慈善法人-不被我管? 這是因為你的宗教 你的宗教的什麼樣子的? 的政策不夠周延 你把宗教硬架入成為-世俗的法人制度去了 你才有這種錯誤的 剛開始就這樣錯了 你又接著錯誤思惟 那弄成那樣 荒唐透頂 完全是荒唐透頂的思惟 再來 所謂的世間的慈善法人 它是怎麼產生? 它是這樣 有這麼一個人想要做慈善事業 那麼呢他對外宣稱 我要向大家收錢-來做這個慈善事業 他就以這種善的誘因-來跟大家募款 這個時候呢 別人害怕他在騙人 所以他就要求國家公權力-來給予監督 用一套方法給予監督 所以國家就理所當然的-替人民來監督這樣一個 以慈善為名的什麼呢? 的經濟團體 跟行動的人民團體 欸!佛教 任何宗教可不是這樣 宗教對於所謂信徒的捐獻-不是規定的 再來宗教的價值 是由那個宗教的創教者 在政治還沒有建立之前-就已經傳承並且建立 宗教家本身的身分-是被信徒觀察而接受的 宗教團體的價值是來自於 宗教本身那超越世俗的-神聖的解脫、智慧 或能力所建立 因此他如果對外有所謂的收款 是接受人家捐款這件事情 完全來自於信徒-他內在宗教信仰的什麼? 表現 而不是他去說出一套-世俗的說詞 他本身也不是宗教徒 他也沒有所謂的神聖的神-或者是什麼 或者是解脫的佛 這樣子的一個內在的精神支持 沒有 因此他既然沒有 所以那是他的一面之詞 他本身也不是宗教家 也不是長期地被接受監督的 當然他的所謂-慈善行為跟說詞呢 是必要被公權力所監督 可是宗教不同 宗教在你政治還沒有出現之前 它的價值就已經-被人民所普遍認知信仰著 人民對它的信仰是來自於-跟宗教直接的心靈關係 跟修持的關係 這種關係可以隨時增上 也可以隨時解除 他們的所謂奉獻的行為 是他內在裡頭的宗教的什麼? 修持行為的一部分 這不同於所謂的-世俗的基金會說 我是捐款是支持他的那個說詞 他基金的那個價值 那個價值是世俗的價值 當然需要公權力的所謂-所謂監督 這種修行宗教的價值是由-信徒內在體會而直接給予信任 這種信任他可以隨時抽回 也可以隨時增上 這完全是宗教內部的事務咧 你怎麼可以把它當作是一種-類似世間的慈善基金一樣 來給予監督呢? 完全是顛倒思惟 搞不清楚狀況 誰搞不清楚啊? 自己佛教徒、自己宗教徒-也搞不清楚狀況 那你都搞不清楚狀況了 你當然會去叫那些 那些更搞不清楚狀況的-政治人物來 你立一條法律來管我吧 哪一門事情啊? 更有人這樣講 哎呀!如果沒有政治介入-來管哪 我們的基金被盜賣了、-被盜用了就沒人知道 欸!我們廟上的廟產-如果被壞子孫所賣了那就完了 這什麼哪門子話啊? 哪一個家庭裡頭 哪一個家富過三代的? 有人家庭裡頭-家裡也出了不孝子 啊他怕他出了不孝子 所以我這個我家的財產-就全部委託政府託管啊 這是你們家裡自己的事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佛陀早就告訴我們嘛-一代一代教育 要把我們的弟子教育好嘛 你自己顛倒-沒把自己子弟教育好 那你把錢財交給他去掌理了 他去盜賣了或怎麼樣子 這就是你宗教內部的問題 你怎麼可以引入這種政治勢力-來給予管理呢? 那這樣就錯換了-宗教的尊嚴跟價值了 怎麼會有這種頭腦-是怎樣思惟的? 你不去治本你去治標 啊治標還引狼入室 那不是更荒唐嗎? 完全錯亂了宗教的價值跟意義 千萬不要這樣思惟 沒有這種思惟法 出家人自以為那個錢是你的 那傳給你的子孫 然後就說怕子孫把你弄壞了 還得要引一個外在力量-來幫你監督 你看這種思惟方法-本身就多可議 你為什麼不引入賢人來交接? 為什麼一定要傳給-你的子孫呢? 這些錢哪一毛、哪一分-是你賺的呢? 本來出家人的錢-就是信徒的尊重供養 它就是給三寶用 為什麼你就不能夠交給一個-有賢能的人來運用呢? 你就是不願意 所以你看著你下面沒有好子孫 大家眼睜睜的-想把你的財產給賣了 你才定這種法律啊? 你不覺得你這種思惟-已經顛倒了嗎? 已經愚癡了嗎? 已經自私了嗎? 所以錯 真的是一開始就錯了 錯上加錯 才會弄上這種法律 所以說僧尼的管理制度呢 你好好去看它裡頭所說的 你慢慢的去看 你也會感受得出來 今天其實都還隱藏著這種-怪異思惟 僧尼的社會活動 這是他講社會活動啊 我是覺得很難聽啦 怎麼他會標舉成這樣? 但是事實上真的有點這樣 這就是面臨了-會昌法難發生之前 它就有社會活動 參加政黨活動-算不算社會活動啊? 啊?那麼呢 去跟人家標會(台語)-算不算社會活動啊? 做生意算不算社會活動啊? 買低賣高算不算社會活動啊? 你當出家人只顧著幹這種事 只顧著呢 欸!這個總統要來了 我在門口張望啊 看看來了沒有? 那一副表現得非常的投入-的那個樣子 你……算光頭俗漢-還是什麼人? 像這樣子的態度-都讓人覺得可笑又可憐 這就是社會活動 這就是社會活動 當讓日本人來提到-僧尼那個時候也有社會活動 甚至於搞經濟的大活動-怎麼樣子 這樣子的時候 已經被認為 你是方外之人還做這種-世俗社會人在那個投入做的事 那就僧俗不分了 那個僧格不顯啊 道格不立啊 道行不堅 那當然就道法不傳 道德不高 對不對? 諸位了解了吧? 那麼這一段文已經就接到了 第七你看馬上接著-他就談到會昌法難 諸位 這件事情日本的學者-還是看出一點端倪 你要把這兩個子題併在一起看-你就知道了 好!第八章 這個呢這一章 第七章幾乎在完全說著 當時佛教跟周邊客觀政治、-社會、經濟、環境的關係 它整章在說這個事 最後再以會昌法難為結束 把整個唐朝-大體的這種社會關係 社會 佛教跟社會、跟國家、-跟政治、跟經濟的這種關係呢 在這章裡頭全部說完 那麼下一章就是 就專注在這思想上 下兩章啊 思想跟宗派上 下三章都在講這個事 就是用三章的時間在講-教團的發展 以及教理思想的發展 在講這個事 那麼第八章唐代佛教的第二 是末法佛教跟戒律佛教 跟戒律的-戒律律宗的建立等這個 正、像、末法三時的思想-在唐朝大大的興盛 其實在隋朝就有 不!我告訴你-最早在什麼時候有 最早在慧思大師時代就有了 慧思大師自己的傳記裡頭-就提到了末法這種觀念 所以末法的思想其實很早就有 而這個思想我告訴諸位 不是中國自己有的 在西域 佛教還沒傳入中國之前 西域印度的佛教-已經就出現了這種末法思想 這也是因為佛的授記 有這種授記的語言出現 讓人們開始 比如當時對於佛滅的時間呢-也不一致的看法 所以總認為離佛很遠了 那這種佛滅、這種滅法的思想 末法的思想就非常的多 那像我們的經典裡頭-像《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本身-也具有末法的思想在裡頭 它最後一節裡頭就提到了 將來法末之時、法滅之時啊-獨留此經啦 眾經都摧毀、都毀了啦 獨留此經啦 最後又留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百年啦等 這樣子的話語 所以這些都屬於末法思想 末法思想並沒有什麼任何問題 並沒有什麼錯 本來法就會這樣-興而變、而衰、而沒、而滅 這本來就這樣 本來就這樣 這相對應的只是說佛陀說的 這正法、像法、末法呢 各這個五百年、一千年、-一萬年 哦!那這個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 當時佛滅時間被推得很遠 所以當時就很快就感覺-自己進入末法時期 那現在根本不用什麼-講什麼時期啦 因為現在我們已經-直接進入末法時期了 大家都承認了 是不是這樣? 因此反而這種時期的感覺-就沒那麼強烈 已經就知道 大夥都嘛知道這末法時期 大夥都知道了 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沒有那麼強烈 在那個時候有 三時的思想 再來淨土教的興起 土(ㄉㄨˋ)-不是土(ㄊㄨˇ)啊 土(ㄊㄨˇ)是地上那個土 土(ㄉㄨˋ)是一個國度 是定淨土教的興起 再來道綽和善導的淨土教 他這裡才談淨土教 當然我忘記了-它裡頭談的確實是怎麼樣? 諸位到時候我們再看一下 欸!其實淨土教早期的更早 南北朝時代就已經淨土教-就早就 曇鸞大師他本身就提倡淨土教 那慧遠大師這都沒話講 但在這裡特別提淨土教 這個呢 當然指的是因為他們熟悉 日本人熟悉淨土真宗的來源 主要以道綽跟 尤其是導大師的思想為母體 所以他在這裡特別提-淨土教的興起 也提這幾位 還提了 第四節呢 慈愍、法照、少康 這都是淨土教的重要祖師 所以這部分在提的是淨土教 那淨土教它常常又被跟-正法、像法、末法的思想 被結合在一塊兒 是有 確確實實我們中國祖師-有這樣的結合 但我們到今天也還是這樣 時值法末眾生根劣 所以呢唯有念佛呢-能夠得以成就 這種說法到現在-都還是被引用著 對不對啊? 所以說這法末思想先-接著淨土教興 這等在邏輯上也不為過 接著呢 律宗的勃興 律宗勃興在唐朝呢-確實也是真的 像道宣律師就是唐太宗時代-才建立了南山律宗 當時有東塔寺派、西塔寺派-還有南山派 最後呢以南山派他個人律師-本身的修持等等 那麼而流傳下來 像懷素就是 我記得是東塔寺派的人 他又是書法家又是律師 又是個大律師 這樣然後四分律的三派 就講東塔、西塔-跟所謂的那個南山寺 呃!南山派 再來第九章呢 接著談兩宗 就華嚴宗跟禪宗 華嚴宗的開創 然後談到華嚴宗的三位大德 法藏、澄觀 澄觀四祖、法藏三祖的樣子 然後呢 這個宗密五祖 清涼澄觀 那麼呢 是武則天時代的人 那宗密 到了宗密呢 華嚴宗就差不多中衰了 因為宗密開始跟當時的禪宗呢-走得很近 他的思想開始就 開始就被研究-就開始有轉化 遠離了法藏本來有的思想 那華嚴宗之判教 這裡頭就提的是-教理思想的部分 你可以看一看 那到時候 再來是禪宗還有百丈 談到了重要的禪宗的什麼? 制度 新的一個教團制度出現 這影響中國很深的 這百丈立清規 馬祖創叢林 的這樣子的一個……重要史實 那麼這個也是在唐朝時候-才大大的興盛 大大的興盛起來 創立清規這件事情 創叢林跟清規 這一師一徒啊 在當時佛教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為什麼? 因為你知道在唐朝-戒律是很興的 尤其在那盛唐之後戒律是很興 所以每個人都 出家人要進禪堂 要到哪一宗去修 他大部分都會讀這三派-《四分律》三派中的一派 後來慢慢的強調了南山派 所以都會-大部分都會讀那本手鈔 就是手冊 所謂《行事鈔》 道宣律師的《行事鈔》 那麼呢 在這種情況呢 一般人都還懂得-依著戒律來過出家生活 這個時候呢 創叢林之後啊 叢林的生活方式-就開始又不一樣 而且是以祖堂為主 以法堂、祖堂為主 不以佛堂為主 不以佛殿為主 它的建設經格是這樣 以禪堂、以法堂為主 然後再來就是 後來百丈又立清規 馬祖創叢林已經就開始那個 那種以祖師為主的-那種氣氛出現 然後再來就百丈立清規啊 哇!那自己立清規 那到底我要遵守戒-還是遵守你的清規啊? 那簡直就自己立條文了 哦!那這事情 確實是在中國當時-是有能耐產生質疑的 不過這個質疑呢 令人遺憾的就是-並沒有行諸於文字太多 或者我們看到太少 今後要注意一下 這個也是一個子題 也就是中國在當時-戒律仍然基本算興盛的同時呢 百丈清規的出現 到底在當時的佛教產生了-怎麼樣子的影響跟評論? 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子題 也沒有人發現 也沒有人去討論過 哦要把它記下來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子題 因為這幾乎是其他佛教裡頭 當然後來日本佛教不提了啦 那個學中國的-日本佛教跟韓國佛教就不提了 在這之前 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 引入佛教的同時 敢於自己建立一個幾乎 甚至某種程度啊 我所經驗中的 某種程度是凌駕了佛律-的這樣子的一個清規 它在清規當中是有處罰條例的 啊這些處罰條例的-某一些動作態度呢 是不是與佛教的制度呢-有違還是怎麼樣? 我們不敢說 因為當時原有的清規-據說已經不存了 都是後來被改得不像樣 這個是弘一大師跟蕅益大師-都提過這樣的事情 或許我們很難再去討論 要不就從海外再找看看-有沒有這種資料? 可是不管如何 難道這當時人們沒有意見嗎? 沒有意見嗎? 立清規為一個寺廟裡的-重要的規矩 這無非意味著它要取代戒律-做為僧團共住的最高標準 某種程度它具有這種意味 要不也要有這種平起平坐-的這意味 那這個是一個問題 這可以這樣嗎? 我記得我初出家的時候啊 我出家的地方啊 也常常有所謂的-哎!這是叢林的規矩 這是這樣的規矩 那我一看這不對啊 這不就是 這跟佛法就不…… 就根本沒這回事啊 就別提男女共住 叢林裡沒有男女共住 但是有其他事情-會讓你覺得有點奇怪 啊我就覺得-怎麼有祖師法、沒有佛戒律? 常常就會這樣子 很多的……-這個住叢林裡頭的人 他對清規是了如指掌 可是對戒法是一無所知 這很多是這樣的 即便是清規-也有包含戒律的精神 可是他清規搞不好倒背如流 可是戒律呢是一法不知 從來不誦戒也沒羯磨法等等 那這樣的情況 慢慢地就變成有祖師的家法 沒有佛陀的戒法 欸? 這會不會引起了一個重要的-佛教的一個本質上的問題 這個是重要的課題 這絕對是一個重要課題 那麼第十章呢 是唐代的佛教的第四 最後一段在講法相宗跟密宗 這裡頭你看他談了 天台宗在之前就談了 三論宗在之前也談 那麼這裡 然後又談了 律宗、淨土宗、華嚴宗、-禪宗、法相宗、密宗 所以說剩下兩個小宗派沒有談 小乘宗派 大乘宗派全部談到了 他全部談到了 哦!全部談到了 那麼就剩下兩個小乘宗派-他沒有談 那麼也就是俱舍宗跟成實宗 這中國曾經有過的-兩個小乘宗派 不過後來自然都被-華嚴宗跟天台宗所吸收 或者是法相宗所吸收了 所以就沒有了 自然就沒有了 好!那接著他就談了-法相宗跟密宗 法相宗 還有玄奘三藏建立法相宗 以及窺基 重要的奠基者是窺基大師 法相宗的教義稍微提了一下 哦!這裡提了俱舍宗 俱舍宗後來是被法相宗所吸收 所吸收 那麼呢再來密宗、密教 密教唐代的三大士 不空三藏、善無畏、一行等 誰? 金剛智 不是一行 金剛智大師啊 這三位這樣 這密宗的教義等這些 這是鉅細靡遺的把它稍微-這樣提了一下 好!我們就看到第十章-第十章 這個就是總廓這整部 我們現在講的-就總廓這整部書的綱要 跟我們該注意的部分 好!我們先就上到這裡了 時間已經到了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