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29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講義的第十七頁 融攝性格與中國化 這裡頭的中國化-應該是指中國化與世俗化 這兩個是不太一樣的 那原來的意思是指世俗化 不過現在要把它分開來 中國化是一個、世俗化是一個 那麼我們提到了這一段文的-這個第六行啊 逐漸地朝向進一步的中國化-世俗化 再加一句啊-世俗化 以及各宗的-相互融攝的方向轉變 那麼這個融攝呢 其實又跟融合這兩個又不同 融攝是取他人之長為我所用 而融合是相互混合 其實這裡頭不只是融攝-同時也有融合 所以說融攝 各宗的-互相融攝與融合的方向呢 互相的這個方向上轉變 那麼對外則面臨著-儒家跟道教二教的挑戰與刺激 而逐漸地有了所謂的-「三教調合」的思想出現 諸位看到了沒有? 三教調合 其實佛教 幹嘛去跟哪一教去調合呢? 要講到調合這事情就嚴重了 對不對? 你就把它調整成一樣大了-(台語) 大家都一樣大了才調合啦 對不對? 你是你、我是我 我也不會要你來跟我一樣 我甚至於也-不需要你來尊重我什麼? 或者崇拜我什麼? 不過我清楚的明白 我們佛教就是這樣 沒有所謂調合 所以當時出現了-類似像三階教這種調合的思想 對中國佛教純粹化-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到後來一直到現在-都還有所謂儒、佛一體啦 儒、佛互用啦 儒學 什麼儒學為……-什麼……為體啦、為用啦 什麼佛學為體啦這一類 我說通通亂說一通 誰跟你體跟用啊? 是不是這樣? 這是兩碼子事情 你怎麼可以這樣子講咧? 當然沒有錯 你說佛教徒-也應該注重世間道德 這是另外一回事 注重世間道德是-你在這個世間過這樣的生活 我告訴你 什麼叫世間道德? 你到了印度去-有印度的世間道德啊 你到了美國、歐洲 你有美國、歐洲的世間道德啊 是不是這樣子? 你看看在我們這個東方啊說 欸!把父母接來家裡住 這是很孝順的 在西方你要接-人家父母也不讓你接啊 是不是?人家覺得很奇怪啊 那對他們來講 實踐上帝的愛-就是人間最重要的道德 你怎麼講咧 是不是? 所以說我想哦 「解脫」這件事情-才是佛教最根本的 依於這個解脫-所相應的一些方法 這裡頭有通俗的 地區性差異的 我們確實可以拿來借用 但這不能夠講 這不能夠講做相互調合 哦!那完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調合就變成你跟我一樣了嘛 油漆跟甲苯調在一塊 那已經混到一塊兒了 是不是這樣? 那已經不分彼此了 那就不對了 這個是有問題的 哦!一定要釐清 釐清的同時我們說-欸!我可以借用你 在這個時代、這個地區-我們借用它 欸!這個可以 這完全沒問題 所以我注重的是這樣子 先本分清 然後才說-為什麼因緣而有所借用 有所這個……融攝 那這個沒關係 為什麼我要講這樣? 因為我從我初學佛-我就聽到了有一些話 它簡直就把佛教跟儒家呢-等同並論 哦!我說這簡直就是戴了佛法 佛教徒的外衣呢-在毀佛教 這哪裡是這樣子呢? 那如果是這樣子 佛陀幹什麼叫我-去要人出家 那出家就沒立場了啊 對不對? 出家修道七眾之首 那這又比丘為七眾之首 不要說比丘啦 連比丘尼都要受人天尊重 那這算什麼啊? 是吧? 那幹嘛守那麼多戒律啊? 那就是守一個世間倫常就好啦 那守世間倫常 那還讓人家譏諷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你出家還算數不算數? 所以你會自壞自己的腳跟嘛 完全沒有道理 完全不合道理 可是倒過來-如果對於一個世俗人 我們倒是要跟他講講仁義禮智 講孝順 這倒是沒問題的 我們也這樣講啊 是不是? 這個完全沒問題 講孝順 尤其我們提倡孝順、提倡孝道 這沒話講 但是我們提倡-是就你世間的因緣來說 這叫做不變而隨緣 我想這個是這個意思哦 所以相互融攝的方向轉變了 這個對的 但是相互融合 甚至相互融合的方向 這就是某一種程度上-歷史上的一個……轉捩 乃至異化了 異化了 那麼呢對外在 對外在則面臨著-儒、道二教的挑戰與刺激 而漸漸地有了-所謂三教調合的思想 你面對別人的挑戰 你應該更加的分清楚-我們的價值 他人的價值 我們的目的 他人的性格 他人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把它分清 並且一再地說明-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釐清並且也尊重他人 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你要弄到去調合 那已經分不清-自己佛教的價值跟意義了 那就不對了 所以那當時是一種異化 這種異化一出現 你看看 接著你看看 接著明朝就出現了白蓮教 這思想上的轉變之後-你就會醞釀出什麼? 醞釀出一種-一種類佛教的東西出現 哦!白蓮教出來 甚至於還有所謂什麼? 呃!什麼什麼釋迦退位-彌勒掌天盤哦 這種觀念呢-怪異到不行的觀念跑出來 那引用佛經 妄解佛經 那這種思想就跑出來 這通通就是因為-三教調合這種觀念做為濫觴 所以剛剛講說中國化的濫觴 不是的 是在極度世俗化-跟混同化的濫觴 是指這個意思 那因當時用詞我……沒有注意 這個要改哦-這個要改 不能用這個文詞 所以註解當中說 所謂中國化 在此是指泛指一種非佛教的-非佛法原有的思想或做法 這裡頭應該是指的一種世俗化 或者是用混同化的一種意思哦 而不是指中國化 這名詞我們改一下 屬於中國佛教特有發展 屬於中國特有的-特殊發展出來的思想或做法 例如什麼? 與空性相異的真如思想 真如思想-事實上是佛教的本來有 我這裡指的-當時寫的這個意思也要改 這個最後我都會改的 不是指真如思想 是指的什麼呢? 是指直取這個什麼? 直取這個 實有真如的思想 這實有真如思想 把這個真如-當作是一種實有性來說 懂嗎? 當作是一個-好像創造主這樣子來看 那這就變成一種……-「勝義有」這種觀念 就「補特迦羅有」這種觀念 我是指的是這個 那你說怎麼你會-當時會用真如思想? 因為真如思想-在中國發展成兩個系統 像天台也用真如這種觀念 它就一直保持的是什麼呢? 空性相應的這種觀念 它不壞這個觀念 可是確實有一部分人 已經把真如想成是一種勝義有 這樣 那同一個名詞-你的內在應含了不同意思 當時我寫這個的時候-是偏指那個意思 哦!是這樣子 好!那接著三教調合論 那當然這就很明顯的是錯的 三教調合 你看看到日本去的時候-是神道調合 甚至於跟政治相結合 甚至於把什麼呢? 阿彌陀佛當本初佛 那簡直就是荒唐 當本初佛去了 佛還有什麼? 最早一尊佛生出萬佛出來-這種觀念 那這就錯了 像這種就是異化 錯誤的融合 這種觀念 那麼呢 其去取皆需後人加以慎思明辨 我們當時是指的這個意思 這個呢就是指-在宋朝就已經發生了這種事 那你說唐朝算不算有? 我覺得唐朝比較不明顯 我想我們只能說指一個大方向 我說宋朝最明顯 而且是一個開始 也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你看好壞立見 唐朝泱泱大度的一個-各宗興盛的時代 到了宋朝就已經開始是祖述、-是融攝、是融合、是世俗化 是極度的什麼呢? 極度的所謂的異質化 這個中國化是指異質化的觀念 就開始異質化了 那麼這也就種下了後來怎麼樣 後來的宋 呃這個宋之後的-元、明、清的什麼? 震盪衰弱 因為你佛法的價值-你沒有一直保持住嘛 對不對? 那你接著你當然就會衰弱了嘛 你沒有找到它根本的價值嘛 所以這就是問題 所以諸位啊 思想的重新釐清-跟重新的歸於原位 重新讓佛法的價值呢 突顯 彰顯下來 這是每一代中興的佛教-都要做的工作 而每一代隨著時代的流轉 都會混同、都會異質化-一些東西 所以我們就要給予什麼? 清除 那麼如果說已經加入來了 是一種 某種的一種儀軌 那我們也要恢復它本來的意思 清除它可能被誤解的-那一部分的那種障礙 也要給予清除 所以有人講說 我們繼承佛教-要有一種批判性的繼承 講批判兩個字不好聽 而且太嚴苛了 而且太大膽了 應該這樣講說 有所抉擇的繼承 就是指這個意思 你必須注意到有些是融攝-有些是融合 有些是再創造 有些是根本就異質化 異質化了就不對了 加入了錯誤的東西進去 你就要把它挑出來 那麼呢有些是一種融攝 取長補短-我覺得這還可以接受 這點都需要一些智慧 需要一些智慧哦 好!那麼這樣諸位了解了 我們 當我們徹底的了解到 整個融攝期呢-具有這樣內涵 那我們進入到第五期 所謂震盪衰退期-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 為什麼它要震盪衰退? 一方面呢它祖述了以前 前面祖述了-隋唐的興盛的佛教內容 所以傳到了這一期的-所謂震盪衰退期呢 它還有那些本 所以它震盪著 有時候興盛 那一不小心就又衰退 衰退了又興盛一下下 局部的興盛一下下 然後再衰退 然後再局部的興盛一下下-再衰退 長遠來看它整個向下衰退 可是呢局部來看-它也有興盛的時候 你看明末四大師 那個時候算是-佛教有一些興盛的局面 結果呢 哇!這個……到清朝來-又整個衰退了 出不了幾位大德 數得開的出不了 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到了民初 欸!又整個民國初年-又有幾位大師出現 幾乎呢-哦!禪宗有人恢復啊 天台宗有人恢復啊 淨土宗有人恢復啊 律宗有人恢復啊 華嚴宗也有人恢復 有華嚴專宗的大學 有天台的教的別院 那麼呢這個戒律呢 有這個……慈舟老法師-跟弘一大師的恢復 哇!那禪宗呢有來果禪師、-虛雲和尚的恢復 哇!好像各宗各派-又開始再恢復了 的攏!又來了一個內戰 又來了一個抗日 的攏……完全又歸零了 什麼都看不到 你看看有沒有-是不是震盪著? 是不是在震盪著?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說你就看得出來-震盪的衰退 很可惜 啊!很可惜 所以我們講震盪衰退就這樣 就局部來看-有一段時間是興盛的 然後它又衰弱下來 然後再局部來看 又有一段時間是興盛的 又衰退下來 可是長遠來看 它是上下-然後下來掉得更多 上去的五分掉下來十分 十分的地方再上去個三分-掉下來五分 然後五分當中又上去個兩分-掉下來六、七分 就是這樣 的攏……往下掉 所以局部有興盛之跡 長遠而有衰退之相 這就是所謂的震盪衰退期 啊!那這還有什麼好研究的? 有啊 到底是什麼回事-讓它長期的向下衰退? 可是又什麼回事-讓它會有局部的興盛? 欸!這因因果果你要弄清楚 所以我們要從集體的衰退當中 長期的衰退當中-我們要看到原因 你看一個國家的經濟-震盪衰退是什麼原因啊? 政治不穩定 資產外流 人才不濟 資金外流 社會環境 勞工關係變壞 然後呢產業就不留 稅收減少 相對國家建設就減少 國家建設減少-又更造成了什麼? 人民生活水準的降低 生活水準的降低-又造成經濟發展的滯礙窒礙 經濟發展的滯礙-又再造成國家稅收的減少 這一滾下去啊-就變成人民的什麼? 這個GDP啊 就所謂的那個生產毛額啊 還有就整個往下降 然後跟世界上來比 人家在進步你在衰退 啊完了 完了 將來你都要去做呆胞、呆勞 去給別人去做 做看門的人吶 就變這樣 國家衰退是原因這樣子 那麼一個宗教它的整體性 為什麼會在時代當中-一路往下衰? 一定要找出它內在的原因 這一段時間很有得瞧 為什麼? 因為我們最需要避免這樣 對不對? 我們最需要避免這樣 因為我們正在 我們在這個強勢的-衰敗的末流當中 我們現在如果興盛 我們會不會是震盪衰退的-某一個 某一個晚節啊? 那完了 那我們現在興盛-也沒什麼大用處 因為終究還要走向衰退 那表示那個因還在 那個衰退的因還在 那完了 你局部的興盛有什麼用? 終究要衰退啊 所以我們要揪出那個因來 難哪!難哪 不容易 接下來呢 就是看局部興盛那又為什麼? 那個局部興盛的因-又為什麼不能長久? 對不對? 因為震盪啊 那有興盛啊 可是興盛為什麼不能延續呢? 不能保持在高原期呢? 讓它止跌回升 為什麼只是往上一下下-反彈一下又往、又掉到谷底 掉到谷底又稍微反彈一下 怎麼力道會不足? 然後又、又往下衰 欸!這有什麼原因? 我們來看一看哦 民國的大德 明末清初的四大師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 這兩期的興盛 我們就近來看都看得到哦 比較近的兩期的興盛 你有沒有注意到 這四大師、五大師-或眾大師也好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性格 那就是沒有形成-那個時代的大風氣夠久 要不就他們的生命的歲月-或怎麼樣都可以談 可是最重要是-它沒有形成一個教團 它沒有所謂形成一種-宗派的格局 所以繼承者寡 你看蕅祖 蕅祖的思想到後來他往-他入滅之後 成實法師來繼承他的時候呢 他就改了很多-他的傳記裡頭所說的內容 因為什麼? 因為我們從蕅祖本身自己-留下來的書信當中來比對 我們發現 成實法師並沒有很忠於-這個蕅祖他裡頭的某些想法 甚至於-他自己的想法把它弄進去了 一比對就比對出來了 哎呀!繼承非人 那你說這個是故意的嗎? 不是 有時候也是眾生共業 可是是不是這個問題? 也是一個問題 沒有延續 少於延續 所以延續是一個很重要的 延續才能在時代當中-形成一種什麼? 形成一種力量 第二 人數不多 追隨者人數不多 或者說人數即便是有-他也沒有明解 我們反觀在這個明朝時代 西藏發生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那就是宗喀巴大師 他是明朝時代 你看看 他在黃教、白教、花教-環伺之下呀 他自己成立一個黃教的系統 自己成立一個黃教的系統 可以說是-最接近漢傳的……顯教的系統 然而他卻能一枝獨秀 最後甚至於-成為政治的主導風氣 那他又是為什麼? 你來比較看看 他的中興 竟然能夠形成一個鼎足之勢 而能夠後來讓藏傳的佛教呢 因為他們的興盛-別宗也來跟 你再去研究藏傳的教理史 呃!的……教團史 你就來比對 中國為什麼就在同一個時期-它是震盪衰退的? 我舉出了這個比較歷史研究-的重要性 你們去看一看 哦!這個都不是-我們這一次的主題 這個課程六十小時的主題-是講不到那個 不過我已經舉出這個過程了 所以我說啊 中國佛教史-有太多的……重點可以研究哦 所以震盪衰退 哦!我們來看-時間什麼時候開始? 自從元朝初年一二七九年開始 也就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啦 那麼自清朝的末年-一九一一年 一一年-凡六百三十餘年 這當中-即元、明、清等這時間 這個呢你看看 別人在增上 咱們在衰退 不過當然啦 比上不足是比下有餘啦 要比起印度全滅光光來講 咱們還是留下來 這算起來還是怎麼樣? 韌性足夠 啊!韌性還很足夠 這不幸中的大幸 世界 這佛教 世界大乘佛教的唯一故鄉 對啊!講「唯一」有道理啊 你總不成日本跟韓國吧? 日本跟韓國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它怎麼能稱故鄉呢?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更何況大部分-都繼承了中國的……氣氛 是不是啊? 你在韓國基本上看不到密宗 日本雖然也有密宗 也是唐朝傳過去的唐密 唐密 藏密它也沒有 那麼所以說-中國算是大乘佛法的第二故鄉 也是現今-當今有大乘佛法的唯一故鄉 這是說得過去的 所以說震盪衰退-還不至於到完全沒有 啊!那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這……前後六百三十餘年 啊!說實在話啊 這在西方經歷了黑暗期 經歷了什麼呢? 民主的啟蒙期 文藝復興期、民主啟蒙期 到了現代化期 到最後的科學電子化 電腦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唉!滄海桑田哦 那麼這當中是什麼特徵呢? 我們只講特徵沒講內容啦 越來越簡料了哦 以宋代北方遼、金二朝的崇佛 當時宋代北方-遼、金二朝的崇佛、興福 興福就造福啦 建寺廟啦、印經典啦、-雕刻啦等等 以及強力的統治 強力統治佛教為基礎 自元代則更進一步地-以西藏喇嘛教為國教 多少亦有抗衡中原文化的色彩 此中漢傳佛教的教下各宗 雖偶有所興但也難有大影響 禪宗亦漸漸地與淨土宗融合-且走向口頭化、流俗化 只剩下淨土宗-仍一枝獨秀地發展 明清以降 這是講元朝啦啊 那麼明清以降-雖有德清、祩宏、蕅益等大師 這個當然不只這幾位啦 祩宏等大師的力挽狂瀾 可惜大都已無力回天 整體的佛教 無論禪、教、律、密等宗 若解、若行皆已呈現著-震盪衰退之勢 這裡頭只是描述一個大概 我們現在重點就是要-怎麼讓這個餘勢停止 怎麼讓新時代所產生的挑戰-我們能通過 一方面要擋 這個六百多年以來的-這種震盪衰退的氣象 要讓它怎麼樣停止 哦!要讓它怎麼樣停止 這一點呢 我們是不能-冀望其他地區的佛教 我們台灣的佛教的徒-你就自己先想清楚 因為你其他地區-有其他地區的問題啊 是不是? 你自己要先擋得住、擋不住 所以我一再的說 我們今天我們要扛的是兩邊 一邊是-歷史上所留傳下來的問題 它一直在衰退當中 我們怎麼讓它停止 另外一方面是新的時代課題 我們怎麼往前進 那這當中還面對著一個-傳統傳下來的 所存在的一個包袱或者問題 都可能你要去面對 甚至於以前所沒有的問題 在今天台灣的佛教-還繼續在那兒發生 像這樣子都是一個很重、-很難承擔 也很不容易你才能夠-給予突破的一種時代因緣 諸位一定要了解 所以講這震盪衰退 固然還中間-最後還有一期叫變革中興 可是變革中興-為什麼要變革? 就是面對著震盪衰退 所以差不-為什麼要中興? 就是因為它在衰退-所以我要中興 所以我告訴諸位 其實震盪衰退一直延續到現在 只是這裡頭-我們面對一個更重要的性格 那就是變革 你比如中國佛教 男女共住的氣氛從來就沒有 台灣佛教五十年來-新開創了這個做法 結果現在大陸也開始在學 你看好的不學、學壞的 哎呀!阿彌陀佛-拜託拜託 千萬不要啊 司空見慣了 他將來要司空見慣他就這麼做 那怎麼辦? 不好!極度的不好 所以台灣佛教沒傳好的-傳壞的 我今天講這個話-人家都不高興聽 甚至於還有人就說 欸!你法師這麼年輕啊 人家我們師父這麼長老啊 你怎麼可以說他? 喔!阿彌陀佛 這是佛說的 不關乎誰年輕 啊!不然你也不要說嘛 你不要說-不要說你怎麼知道? 不要說大家都這麼幹 甚至於還有女眾說 我喜歡到男眾的地方那兒剃度 敗壞佛教的思惟 完全是敗壞佛教的思惟 兩千年的佛教沒有這樣 哎!你都講那批評人家的話 我批評誰啦? 我在擁護佛法欸 我按照戒律說話欸 我批評誰啦? 我指名道姓啦? 只是因為你不想聽-說我批評 有錯就當改 這不是佛教徒-應該走的覺悟之路嗎? 你不想聽-電視機關起來好了 你不要批評我哦 我沒批評別人吶 對不對? 真是的 顛倒 依法不依人 每個人都掛在嘴上 等到遇到狀況了 我把真實的事情說出來了 你……就不高興 這算哪門子啊? 啊? 唉!真是可憐哦(台語) 像這樣子是極端的不好 所以說你說台灣的佛教怎麼樣 台灣佛教其實還在震盪衰退 我搞不好還一直做 人家還有震盪衰退 我們現在不要搞成直接衰退 那就很慘了 是不是啊? 所以說講變革中興 就是說事實上是面對著一個-震盪衰退的意義 所以這兩期其實合起來是一期 只是給現代留個面子 才講成震盪 才講成所謂的變革中興 所以真的是這樣子的啊 哦!那……你看看 這樣子 喔!那世俗人呢? 世俗人才不管你這個 不管你男眾女眾 還敢講說女男平等 啊!男女眾就住在一塊兒-無所謂啦 啊!反正你廟大嘛 我也不管你是有如法不如法嘛 然後就給你名聲、給你讚歎 那別人一看 哦!他這樣做也被讚歎耶 那我也這樣幹好了 相牽入火坑 混亂價值 欸!人家我師父要是有錯的話 為什麼廟蓋那麼大? 人家我師父要是有錯的話 那……為什麼他信徒那麼多? 那外道信徒不是也很多嗎? 他們的教堂不是也很大嗎? 那你乾脆去信那個好了 你如果要看教堂大 你如果要看勢力龐大 那我們還沒有外道勢力龐大呢 是不是? 你怎麼可以拿那個來論咧? 這就是末法嘛 你怎麼可以以拿人頭來算-算正法、不正法呢? 佛法要是這樣子的話-那釋迦佛不用當佛了 因為他只有一個 要……這樣人頭-他只有一個人頭 是不是?大家都不是佛 只有他一個 那他講話誰算啊?誰聽啊? 你不能這樣講 不能夠拿那種外表來說 我師父就是如法的 不是這樣 我們頂多是-啊!時代因緣啦 啊!沒辦法啦 這樣可以 你還知道慚愧 你說男女共住才好修行 那沒這回事 那釋迦佛早就該說了 不會今天才讓你來-讓你師父來說 這是不對 絕對不對 我沒有說女人不能修行 我是說男女分開 啊!是這樣 那麼像這樣子就是一種-錯誤的惡因 所以說如果講震盪衰退 我們要理解的是 當時有強大的外在的-對佛法的一種那種控制力 你比如說明朝 元朝就別提 元朝是拿喇嘛教突顯-壓抑了漢傳的宗教 漢傳的佛教 那喇嘛教當時呢 當時有紅教 那因為受到朝廷的尊奉 那過度的養尊處優 也產生了腐敗 那就是喇嘛教也腐敗 漢傳佛教又被壓抑 兩邊都敗 那當然就衰退囉 那到了明朝咧? 明朝啊 經懺 興福 拜懺過度的什麼?求福報 求消災 這本來是元朝就這樣 元朝是讓喇嘛在朝廷裡-替皇帝、貴族求福 到了明朝呢 乾脆放諸四海而去 喇嘛也保留著替人民消災 漢傳的出家人也來消災 也來幫忙消災 甚至還有所謂幫忙修行 什麼叫幫忙修行啊? 欸!這個皇帝沒空啊 那就供養兩、三個出家人 替皇帝修行 還有這種樣子的 那老百姓呢? 老百姓-沒辦法供養出家人長期修行啊 那怎麼辦? 那就是幫他偶爾修行 那就誦一部經多少錢? 拜一部什麼懺多少錢? 而且還有國家公定價錢 國家公定價 由明朝的中央統一什麼? 公定價錢 發布國家統一進行 你看會搞成這樣 那你說衰不衰退? 你說要不要衰退? 啊? 然後呢 那個萬曆年間還什麼時候? 我那論文裡頭有提到 某一篇論文裡我有提到 他還規定-誰說這個女眾要二部受的? 二部登壇受具的啊? 不行 這樣子喔 有礙倫理 儒家的倫理 男眾要跟男眾剃度 男眾要跟男眾受具足戒 女眾跟女眾剃度 女眾也跟女眾受具足戒 欸!他比佛還厲害 他自己定耶 從今而後規定 女眾呢 在這個……京城的這邊 有女眾的官、僧官 然後要剃度的話來這邊登記 然後來這邊受具 左街呢男眾 男眾呢 男眾的官 男眾來管 啊!僧官 然後呢 男眾受具足戒 女眾也受女眾的具足戒 哇!也這樣弄 也是有這種方法 弄了好長一段時間 你看看他介入一個宗教內規-介入這麼深 所以這就造成了佛教的衰亡 一方面呢 用政治的力量來推展一種-世俗化了的佛教發展 比如說唸經、拜懺 商業化行為 純粹祈福代修行這種觀念 用政治的力量來推動 就好像你用政治的力量-來鼓勵人家建廟 鼓勵人家怎麼樣弄、怎麼樣弄 鼓勵出家人去……讀世俗的書 鼓勵出家人替政府做事一樣 那你這樣你就要衰敗 你佛教就要衰敗 你把出家人當世俗人用 你把出家人當世俗人管理 那這樣道人不成為道人哪 他就沒有道格了啊 然後你用政治的力量 國家的力量-來介入它宗教內部事務 那你這樣完了 所以說一定要衰微的 諸位這樣聽得懂嗎? 這就是宋、元、明-很重要的問題 所以你一定要去找到它-為什麼持續衰微的原因? 這裡頭有重要的原因在這裡 然後再來呢 法義的研究很不彰 不能彰顯 因為只剩下禪跟淨獨秀了 天台又更加的默默無聞 戒律也更加的默默無聞 你看 明朝讀體大師-根本求不到三大部 所以不曉得從什麼時候丟的? 宋朝還有 到了明朝沒了 沒了 所以你看看戒律不彰 文獻消失 而天台宗、華嚴宗 欸!有文獻還在 可是不研究 通通是參禪去了 瞎坐 是這樣 你要知道真開悟的人 有那種荷擔如來的大智慧 他會知道應用時代的方法-來將佛法重新整頓興盛 這唐朝以來你就看得到 那種大興的大師 他那種悟境與菩提心相應 到了越到末朝末代來 有悟 可是悟出來的東西呢 不能跟菩提心相應 所以展現不出一種-時代的大風格 一種大中興的氣魄 都沒有 所以你看中興的幾位大師喔 大部分 不盡然是禪宗 禪宗有幾位-一、兩位有而已 大部分都其他宗派要中興 可是受限於 你看蕅祖就是啦 對不對? 他遠離了禪宗的禪堂 他也很痛切的指出了-禪堂的過失 然後自己推展律宗、教研天台 然後呢勸大家念佛 最後自己坐脫而亡 他就是不用禪宗的方式 看到了? 那麼呢蓮池大師亦復如是 念佛往生 像什麼傳燈大師啦 憨山大師等 這些通通教人家念佛 有!像憨山大師還教人家參禪-沒有錯 可是就沒看他-怎麼樣傳遞下來的人 能夠有時代的改革等等 沒有 所以一直到末流的-民國初年的禪堂 不!的中國佛教的叢林 你看看上次我說的 內當家、外當家如何這般 有沒有? 沒有做一個根本的改革 到了蕅祖的時候他痛切要改革 自己呢-身體力行退掉比丘戒等等這樣 講經說法是越聽越少 後來聽到剩五個人 聽到最後剩五個人 你看他心都冷掉 是這樣 諸位啊 所以說那個大氣氛太強 大氣氛太強 這那種禪宗所謂不研究教理的-這種思想過度的強 過頭了 強調過頭變懶惰、懶散 而不是真正修行 哦!禪宗是很好的一個法門 我覺得非常好的一種修行方法 可是你完全不研究教理-也不注重戒律 那淨土宗呢? 哦!一句佛號念到底 好啊!你念到底試看看啊 這是高層次的人才能做的啦 你又不研究淨土宗的教理 然後戒律也不去管 然後就一句佛號散散的念 然後又提心吊膽的念 害怕自己不能往生 甚至於你看看 這十幾年前 還有那個……居士啊-竟然說 嘿!我這個整個台中市-或哪個市、哪個地方 我在這裡弘揚淨土法門-二、三十年,三、四十年 真正有往生的不出三個 他講這話到底是表示他很行-還是表示他很糟啊? 弘揚淨土法門-在那裡弘揚了二、三十年 他看到真正往生的-不出三、四個 那他還好意思講啊 萬人修萬人去 那這樣子不就萬人修沒人去了 是不是啊? 怎麼會講這種話咧? 淨土宗的人自己都這麼沒信心 那你說這還得了 是不是? 所以你看看禪宗這樣弄 淨土宗這樣弄 然後又以這兩個為重點 你說明清以降-中國佛教看怎麼辦? 是不是? 是不是啊? 這樣想一想你就知道了嘛 我不是在批評喔 我不能批評喔 我也是接續這樣子的人-也這樣 我們只是說-我們必須要檢討該怎麼辦? 是不是? 是不是? 這才是-面對歷史負責任的做法嘛 哎呀!我們不要說我們不要說 啊!我們不要批評 你老把它想成批評 你是什麼眼、什麼耳朵啊? 你什麼眼睛啊? 我們這是在檢討 我們是要面對自己-要做一個更好的未來 我們是要這樣想 哦!只要說到-以前有一點點不當的 哦!就叫做批評啦 你那腦袋瓜子不要這樣想 我現在是一種-很誠懇真實的來說 會不會這是問題呢? 因為我們聽到這樣了 那這樣誰還敢念佛? 偏偏又只剩下念佛跟參禪 那如果連這樣子都不能往生-不能得利益 那這樣那中國佛教修什麼? 所以說一定要檢討 這就是震盪衰退 我們一定要面對的 不然我們怎麼變革中興?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啊? 不要怕說過去有問題 除非現在一切都很好、很完美 不然過去有問題-就是要勇於面對 這才是負責任的 所以震盪衰退期-這種期間當中發生的這些事 諸位啊 還得研究研究 諸位 為什麼會這樣一直衰退下來? 到底它為什麼一直衰退? 內在的原因是什麼? 教理不彰、戒律不彰 禪、淨二法門非常好 可是過度的偏極化的提倡之後 會不會也造成了什麼? 雞毛當令箭這種做法 會不會這樣? 我們要保持一個可能性-然後去研究研究 去給予了解 我們還是要修歸淨土 我個人一定修歸淨土 我甚至要跟諸位說 往生是一定要往生的 要坐脫立亡往生咧 要這樣咧 是不是? 所以我們對淨土宗 我們充滿著-期望、信心跟實踐的願力 可是禪宗一樣也那麼有價值 那麼這當中我們-應該用更大的手眼來恢復它 這樣會不會更好? 所以這樣子的意涵呢 是意味著從震盪衰退期-進入到變革中興的一種思惟 變革中興第六期 什麼叫變革? 什麼叫做中興? 「變革」意味著兩件事 往前看就是時代改變 往後看-就看到我們迎接著一個 我們所迎來的 我們所過去所繼承的-是一個基本在衰退的佛教格局 那麼它的衰退的樣子-是什麼樣子? 原因是什麼原因? 我們應當對於那個原因跟樣子-給予改變 這叫變革於過去 那麼呢望著未來的時代 有的過去祖師所迥然不同的環境 所以他們解決的方案 我們不一定完全能照用了 所以我們面對一個全新的 變化極巨大的環境 那我們要怎麼樣子 清楚明白的去給予 給予這個……面對 並且把握-這個新時代來臨的契機 對佛法進行重要的弘揚 弘揚-可能避免不了新的方法 但修行絕對是傳統到傳統 因為修行就是目的是解脫 方法是降伏現前的煩惱 那麼呢 目標是斷除我們的無明 這個古來都一樣 古來也是要成佛 也是要降伏煩惱 也是要斷無明 我們現在煩惱只有比以前更多 沒有比以前更少 所以我們用的方法-只能夠更傳統 而不能夠創新什麼 然而接引眾生 因為眾生的根機不同 氣氛不同 所以我們要用不一樣的語言 我們要用現代人的思惟方式 我們要用現代人-比較接受的方法 去讓他接近聽聞佛法 這個叫做新方法 可是修卻得要什麼?傳統而修 這都是傳統跟新變革 這兩個是結合的 這個叫做變革中興 那麼呢這個第六期啊 延續著震盪衰退期而來 時間是清末民初以來至於今日 凡百年中即為當代之時啊 所以研究中國佛教-要進入到當代來看 進入到當代來 那麼呢 它的特徵 隨著滿清末年的腐敗-與西方列強的入侵 中華民族正經歷了史無前例的 可能為列強及鄰國所瓜分-或統治的命運 為了追求民族之生存與發展 此期的全體中國人 在政治上-推翻了五千多年的君權帝制 蹣跚地走向民主 在思想上-則從西學、中體的矛盾中 努力地思索其未來的出路 在經濟上亦由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兩邊的隔礙 而逐漸地走上一條足以-立基於世界舞台上的修正之路 至於社會風氣上 亦由數百多年的保守封閉-而走向開放改革 一反數千年來的文化強權之姿 此期的中華民族-已由文化的弱勢、疑惑者 漸漸地更轉為-文化的迷失者及墮落者 那更慘咧 你要知道 在這樣看是更慘 在此大環境之下 對理性且增上的人而言 廣闊的眼界-與相對輕了許多的時代包袱 正是一個-佛教革興與再弘的契機時代 對於無智而苟安的人而言 傳承的失去與世間的成就 將使他得少為足地 安止在通俗的、純知識性的-佛教價值當中 從而使得此期的佛教 更進一步地走上衰敗之路 你看!一個走向衰敗 一個走向未來的增上 它正在十字路口上 或許兩種人都有 也或許基本的走向某一條路 那要看我們今天這一代的人 我們清醒了多少? 我們呼籲了多少? 諸位!這裡頭的話-短短的一段話 代表我們今天-望著過去的一些省思跟期望 也對著未來、對著現前-做了一些小小的觀察 其實有很多很多的內容呢 是值得我們去理解 那我們呢 下一堂課再來談一談它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