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24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呢-上到講義的第十二頁 也就是這個中國佛教史-這二千年我們大略的分期 總共分六期 六期各別代表什麼時間? 什麼位置? 重點是什麼? 為什麼它分成一期? 分期的關鍵是什麼? 那麼我們將會-概略的先跟大家講 那有了這樣子的一個-分期的觀念呢 我們再來看看那歷史學者-世俗的學者啊 他怎麼樣去研究 研究出來的成果 我們就有個梗概去看它 哇!他怎麼講的? 不然的話 你比如說像我們用的那本 我們預計用的這本課本哪 這是五個日本的-中國佛教史研究者呢 他共同執筆 各人寫一章 這裡頭呢就突然間 他在講這個唐朝史之後-到宋朝之前 就插進來一個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就插進來了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 他應該提的是指-唐朝的佛教藝術 唐朝以前 包括唐朝這樣子 可是難道宋朝以後-就沒有了嗎? 不然你放在這兒算什麼呢? 怎麼放在宋朝之前咧? 宋朝以後就沒有佛教藝術啦? 哈!像這樣子的觀念啊 你比如說 怎麼會沒有佛教藝術? 你比如說北京的智化寺 它就保存了五百年前-宮廷的音樂 問題是五百年前 那是宋朝的事情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明、元 對!那宋末的事情 是這樣子的 那它……是不是藝術咧? 你不能講藝術只有那個-敦煌的石窟那叫藝術唄 但是他就把它插在那裡 所以你會被它弄亂 唐朝他用了很大的篇幅 這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理解 因為你主要是講宗派啦-跟當時的種種關係啦怎麼樣子 所以我在想啊 我們應該用-我們自己的分期來看 這個學者所寫出來的資料 你才不會被它牽得亂掉 因為這些東西汗牛充棟 如果談日本的研究-那汗牛充棟非常多 中國本身少啦 那不管多或少囉 你只要去看了 你就會受它那些看法啦-什麼樣子所牽引 那你自己要有所本 所以我們以這個分期來做根本 算是給你一把鑰匙 去理解中國佛教史的一個鑰匙 啊當然你會覺得說 那是你認為的六期啊 搞不好不是這樣 那無所謂啊 我只是給你一個-引你入門的一個分期的方法 那你要是覺得不滿意 你要分七期也可以啊 你要分五期也可以啊 啊你要這樣分、你要那樣分 那你就再去發展嘛 我告訴你可以這樣思惟-這樣理解的方式入處 喔!是這樣 當然我也會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別 好!那我們現在講到第二期 要隨時看著這二十頁 二十頁它有這個六期的名目 那個名目很容易懂 望著這個名目你就懂了 那現在到了第二期-就是理解研究 第一期是傳來、接納、接受 傳來包括是儀式的傳來-形式的傳來 禮敬、信仰、習俗的傳來 這個包括這些的傳來 可是歷史研究者-他可能只是談的是經典的翻譯 很多很多的歷史研究-它通通在這個時期 這第一期啊 他就專注在經典的翻譯-這件事情 事實上經典的翻譯-一直到什麼? 一直到隋朝之前 其實一直到-鳩摩羅什大師的時代 其實經典翻譯都一直在翻 可是他這樣子 你如果這樣泛泛的這樣稱呼-說翻譯期的話呢 那你根本就不能看到-這翻譯當中其實分前跟後 之前是它在翻譯的同時 其實人民只是信仰它那個儀式 對於內在的理解呢 礙於文字翻譯得不夠精確 或者是玄學化的 所以人民去理解它-其實情形有限 所以你光講一個翻譯 你不能顯現出它-真正歷史的狀態 所以我就把這樣割開來 把這個隋朝以前的這個時代-我割成兩個階段 由羅什大師之前-是屬於一個傳來接納期 而特別用「傳來」這兩個字呢 傳入、傳來這兩個字-意涵著多義 一個是經典開始傳入 一個是人員開始轉入 第三專業的出家人呢進來 同時呢修行的法門進來 當然特別指的是 一開始的時候-是那個儀式的傳來 那種供奉、禮拜 這種民間習俗相通的這種 拜神這種動作呢傳來 你要知道信仰 這個佛教的傳入-剛開始可能根本不是出家人 從美國、歐洲的弘法 你也可以看得出來 剛開始都不會是出家人 你知道是什麼?在家人 而且都是商人 或者是華僑、僑胞 他是在那邊作生意怎麼樣-然後就落根 然後跟地方的人民就相接觸 然後呢 總是風俗文化-他保留原來的樣子 所以他就信奉他自己的 那經由這民間的交流啦-做朋友啦 欸?你拜那什麼啊? 噢!我拜的是佛 什麼是佛啊? 那中國人都不知道 噢!是這樣這樣 有什麼好處啊? 噢!好處多了 好處可多了 他這樣就開始信 大部分都是這樣 然後慢慢的 他因為經濟穩定了 群聚效應也大了 比如說有 在美國比如說有華人城市 那華人城市呢有一群人 他可能在台灣-已經認識了出家人 他就希望台灣出家人去 這時候出家人才去 一樣在中國 早期被傳入佛法也是這樣 也是這樣子的 你去研究它 你也要讀出它這個內涵 所以這個傳入 不要被一般的學者所認知的-那樣子死抓著說是經典的傳入 不是的 事實上更早根本就是-儀式的傳入跟信仰型態的傳入 這點要知道 所以特別名之為「傳入」 而不把它名為所謂的翻譯 或者經典的傳入 我們不這樣講 我們就泛稱「傳入」 當然這同時慢慢的-才進行著經典的傳入 這點是不同 呃不!這點跟今天歐美-接觸佛教不同 歐美接觸佛教最早先-是在十九世紀的時候 還不是二十世紀-更早十九世紀 因為英國、法國、蘇聯 當時有蘇聯 現在沒有蘇聯了 德國 這幾個國家呢 還有這個西班牙、葡萄牙 這幾個國家在東方都有殖民地 特別是英國 它就殖民著那個印度 哇!那印度東方文化 東方宗教文化的大本營-聖地所在 哇!它要 那傳教士挾著它帝國的勢力啊 商人跟傳教士這兩種人呢 挾著它帝國的勢力啊 他就進入到印度東方的這個-這個殖民地來 要不就是買賣什麼? 原料 然後呢作貿易 還有人力貿易 人力 人力市場的經營 人力市場懂得懂嗎? 我在亞洲這邊找那便宜的人工-到歐洲去做工 像美國早期的華人都嘛是-沿海一帶的鐵路工人去的 像就是這樣 知識水平很低 水準很低 這就是人力市場 再來就物料市楊 就買你這邊的物料呢 到我歐洲去加工 加工完了賣到全世界 進口便宜的物料 經由加工之後呢 賣到全世界去賺外匯 這樣聽得懂嗎? 那這種動作是商人做的 那傳教士可不遑多讓啊 他呢 也跟著這些商人啊 急急忙忙地也進入到這個地方 要來開拓他什麼樣? 宗教的市場 可是踢到鐵板了 哈哈!怎麼樣? 因為這個整個印度啊 東方的文化非常鞏固 你……你講你的啦 我還是信我的 他不管 這個時候呢 傳教士開始反省 他想要去理解當地的宗教文化 就進行了文獻的理解 那這個時候再把這個觀念-慢慢的傳回了東方 呃!傳回他本國 本國也漸漸的引入了-大學的這種學術單位 也進行研究 所以在歐美傳遞佛法-早先事實上是傳教士 其次呢 他是無心插柳的啊 他是無心插柳 他是要藉助學術來幫忙研究-這個東方宗教 結果研究一深入了-反而讓它拓散出去 變成什麼? 變成一種某種程度的信仰 這在歐美是這樣子 這點跟中國的當時傳遞-並不完全一致 可是同樣道理 在歐美一樣有所謂的東方的人 到那邊去信奉他們自己的宗教 印度人、華人、日本人 尤其是日本人 他整個村子 整個集村到歐美地區 他繼續 同時也把他的傳教士-跟宗教信仰整個移植過去 所以在六○年代以來 那個鈴木禪哪-非常有名 也是這樣子 所以它是雙管齊下 一方面是學術 早於十九世紀就進入了 然後其次呢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的時候呢 是隨著商人、隨著移民而傳入 那麼大大的發揚起來 歐美開始廣泛的注意到佛教呢 事實上是七○年代 六○年代這嘻皮 它越戰失敗之後-美國產生嘻皮文化 這個時候夾雜著鈴木禪等-這樣子的觀念 然後呢開始 被這些嘻皮人物啊 就注意到了禪宗 日本式的禪宗 然後接著呢 過了一、二十年之後 差不多八○年代 上世紀的八○年代前後呢 那就是誰啦? 那就喇嘛們領風騷啦 為什麼? 因為喇嘛從西藏流亡到海外 他經由一、二十年的什麼呢? 涵泳、學習、-投入歐美的文化之後呢 已經在當地站立起來了 他們用很刻苦的修行 專注的修行跟刻苦的修行-來感動當地的人 再加上他們的語言呢 這印歐語系呢 跟歐美的文化語系 的語系是很接近的 因此以他們的語言呢-為優勢 他們學語言學得很好 再來很刻苦修行 我去紐約的時候呢 紐約的很多居士告訴我說 連那華人都很尊敬-他們某些喇嘛 怎麼講? 那冰天雪地哦 他就到那個-Supermarket(超市) 或者是那個超市啊 或者是那個傳統 也類似我們那種-傳統華人市場啊 幹什麼? 一大清早哦 那個大批發 你中國人那市場-一大清早都大批發 咱們華人的市場在 在紐約也是這麼弄的 一大清早大批發的時候-他就去了 幹什麼? 批發完畢一定滿地狼籍 都是那些剩餘的菜葉啦-什麼東西 他去撿 他去撿 撿了之後呢 他可能流亡-一時也沒有地方住哦 他就在那個 他就在那個-人家的屋簷下面靜坐 然後撿這些東西 等時間到了 他集合起來或者怎麼樣 回到他某個地方去煮 簡直就是撿著垃圾來吃啊 簡單講就這樣 長期如一日 那華人知道這是修行人哪 慢慢就感動他們 然後再來 他不像我們華人的出家人哪-或者是什麼 去到那邊作生意啦 抄地皮啊 那麼呢 弄信徒啦 建中國式的小廟啦 然後度中國的居士啊 啊中國的居士已經在那邊-有經濟基礎啦 就來支持那裡的華人-說華語的出家師父 所以出家師父就 欸!我跟你講 講台語也會通咧(台語) 在美國過了二十年了-他一直講台語咧 他一輩子沒有離開過-Chinatown中國城 都講台語 或者是什麼? 廣東話 廣東話 客語、客家語 這樣就能過日子了 可是喇嘛不同 喇嘛他無國、無有信徒 沒有支持 國破家亡 那種內在的恐懼、難堪 再加上他沒有退路 再加上喇嘛教本身-在戒律上它比較開緣 要不你就還俗也無所謂 還俗照樣做上師-你上師的身分沒有消失 變成在家上師 一樣可以 所以他的身分呢 可以在出家、在家之間呢-很快的變換 然後當然不是說沒有戒律啦 這點我們還不能立刻這麼講 我只是說 他們對於出家的特顯的價值-跟所謂的上師 這沒有一定關係 在家一樣做上師 所以他就 甚至於有的年輕出家人-去到那兒 是屬於再來人的那種的-所謂仁波切的那種人 就是再來人這種人 不是一般的喇嘛 是仁波切的這種人、身分 都被老喇嘛們說 或者老仁波切說 那你要還俗 融入他們社會 所以他完全的融入社會 就在他們的美國社會裡頭 用他們的語言 用他們的思惟 然後一起生活 也在那裡過日子 完全的投入 完全的投入 所以也就出現了 在這種情況 他們完全知道歐美人士 尤其是美國需要什麼? 因此最有名的 在三、四年前有一本-《西藏生死書》 這就是一位已經還俗了的-還是上師的西藏人 他以完全融入西方-的這種方式呢 然後再以了解西方人的-思想需要 用西方人的語言、文字-跟概念寫出來一本書 非常風行 也因為這樣之後 開始有喇嘛用喇嘛的身分-出家人的身分 再寫《新西藏生死書》 又開始有出現了 最近也出現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他們是用這種方式呢-在傳佛法的 歐美就是這樣傳的 你這樣仔細觀察 歐美整個傳遞-事實上也不離法義的增上 人家就是先去修行 先斷掉自己的根 完全讓自己像個無根的蘭花-投到彼國去生根落地 你才有辦法感動人 不然人家看你是外國人啊 是不是? 所以這個呢 各領風騷 那你說那這樣-我們華人的佛教那怎麼辦? 慢一點 一定會慢一點 差不多還要再-慢個五十年到一百年 不急啦 現在先讓他們 你懂意思嗎? 因緣還沒到啦 因緣還沒到 你急也沒有用 急也沒有用 雖然在那邊蓋大廟的-通通是華人為主 佔地最多的 多過日本 廟蓋得多的 多過日本 小小的台灣就有辦法這樣幹 很恐怖 很恐怖 是這樣 美國蓋的漢傳廟啊 差不多百分之九十-通通從台灣拿資金 從台灣拿資金 這就是我們台灣信徒的力量-力量偉大之處 那怎麼辦? 現在都是小貓兩、三隻-在那兒顧廟而已啦 時候因緣還沒到 時候因緣還沒到 什麼時候才到? 我估計二、三十年之後 二、三十年之後 最快是這樣 還沒那麼早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啊 讓南傳人、這個藏傳人-去那裡打天下 去那裡鋪排 沒有什麼關係 佛教都是一家的 有人說 酸酸的說 嘿!都讓他們去弄了 咱們漢傳佛教-怎麼不趕快去佔一席之地? 我說佔了夠多席之地啦 你看廟蓋那麼大還沒佔地嗎? 只是沒有弘 沒有在他們華人 呃!他們洋人的那個環境裡-弘揚開來 那這個不急啊 不急 為什麼? 因為我們漢傳的佛教-進入的門檻比較高 比較高 比較難 從語言就難進入了 華文是在世界上難學-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耶 你要知道 對不對? 那我們要把它翻譯成英文哪 那麼多汗牛充棟啊 那現在散兵游泳到處打散槍 當然沒辦法集體來進行-這種翻譯 所以這要有待這個有識之士啊 集合歐美的力量 在那邊的華人力量 問題偏偏是華人很怪 華人在自己的國內-他會鬥 到國外更鬥-你知道嗎? 他看外國人他好得很哦 那華人的信徒自己在那邊-哎呀!分門別派的 這是很多的 很頭痛 是這樣 我這樣說了-不怕得罪人啊 這事實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 這沒辦法 所以說歐美的傳入佛教 跟當時中國被傳入佛教 情況有一點不同 有一點不同 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文化強國 然後呢 其他人傳進來之前 它並沒有所謂的學術做為前導 所以一開始就是以信仰的方式 這點呢 偶爾有一、兩本的這個-史學的著作裡頭 提到了更早的記載 它說佛教並不是在這個-所謂的元壽元年哪 這個所謂的西元前二年-才真正傳入中國 之所以講成這樣是因為-官方的正式資料那裡有記錄 但是他們從其他的-民間資料裡頭 已經早就看出來 早在這一、兩百年前-其實中國就已經有佛教信仰 你看看這麼久 這麼久 這麼久 所以說我們說傳來的接納期 事實上在這之前一切都算進去 這一期 在鳩摩羅什之前的-所有有佛教的時候 都算是傳來接納期、接受期 好了 那麼我們上一堂課談到說 那什麼時候為結束呢? 大體上以鳩摩羅什呢 開始做為一個-傳來接受期的一個轉型 轉型成為一個理解研究期 這個時候理解研究-仍然繼續在傳來跟接受 但是這裡開始已經重點轉為-理解跟研究了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呢 鳩摩羅什翻譯經典的同時 以及他之後的那段時間 哪怕一直到隋朝建國之前 這段時間其實西方 印度一直從南邊的水路 還有西邊的什麼? 陸路呢 一直有出家人進來 也一直有新的經典翻譯進來 還在接受跟翻譯當中 還在傳入當中 可是為什麼這裡特別講一個-理解跟研究? 那這就得要從鳩摩羅什大師的-豐功偉業說起 因為鳩摩羅什大師呢 他在中國 像我上一堂課說的 吃盡苦頭、受盡委屈 然後他忍辱 為了把這個佛法傳入中國 你知道嗎? 他要傳入中國是他是有發願的 他在龜茲國的時候啊 龜茲國的時候呢 就已經聽說了道安大師的大名 以他這樣子的一個學者的身分 這麼樣子一個-能夠總持大乘佛法的 這麼一個不出世的學者啊 他還這麼恭敬向東方呢-禮拜道安大師 你可見道安大師當時多感人 有點像後來唐朝的誰? 那個 那個道宣律師啊 他呢 也是這樣 那個持戒持到整個五印度-通通聽說他威名 說呢 說從優波離尊者以降 持戒最好的那就是道宣律師 因為感動天人來送供 感動天人耶 他自己不煮飯 也不托缽了 天人拿飯來給他吃 聽說那天人的飯怎麼好吃呢? 有人問過他 他說 特別大粒(台語) 特別大 而且都是奈米的 你懂意思嗎? 不壞 經過奈米處理都不壞 你懂意思嗎? 冬天、夏天啊-都不餿掉 而且吃完了之後啊 兩齒留香 哈哈哈 哇!真的太好吃了 這樣子 這唯有那個戒德所感才能這樣 那已經到五印度的人都知道了 五印度你知道? 印度那個 印度分成五個大區域啊 東南西北中 這五印度的人都知道 當時他分別 是這樣子 這麼有名你看看 這才叫大師啊 懂嗎? 懂意思嗎? 不是自己發文宣說-自己是大師啊 這個一定是不一樣的 當時你要知道 沒有Email 沒有網路 沒有電話 沒有電報 沒有報紙 通通靠口耳相傳 欸!你要沒那個威德-誰替你傳哪? 這才真正的名聲遠播 所以說持戒之人哪 戒香馥郁啊 是不傳自遠 沒有那自己找名聲的-幹名聲的 那是世俗人幹的事 這個他人所做如何-那是他人的祕密之行 我們可不能批評 但是我們自己啊 你要是坐在電視機前面-聽我這樣講 我們自己就要有所約束 這才是對的 那別人 別人怎麼做 那都有密行 我們不能夠批評 不過咧 我們看看古德我們自有分寸 應該是這樣研究 研究僧格、增上僧格 研究歷史就是要這樣來理解 好!那麼 這就要從鳩摩羅什大師說起 所以說這個分界點為什麼? 因為在鳩摩羅什大師之後-一直到隋朝建國之前 這所謂理解研究期 這我剛剛已經說了 這是就這個時期的特別情況-而說的 其實它同時仍然-有經典在翻譯進來 只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特別-是因為他有發願 他當時一直知道東方有聖者 他說東方有聖者 他指的道安大師 然後他也知道龜茲國-究竟是一個小國啦 究竟是一個小國 他也知道東方之人有大乘根器 嘿!奇怪?他怎麼會知道? 他說東方人 就是指的是中國這個大區域 當時也有幾億人口喔 那麼有大乘根器 所以他私下是願意來的 他私下是願意來的 不意呢 卻是被捉來的、被搶來的 那實在是這個故事就 就你再去聽以前我所講的啦 那個那就 你去聽〈天台宗入門〉或者是 〈天台宗入門〉就講到-這些故事了 那就不再提了 所以他事實上有心 那麼他為什麼會是一個轉捩點 其實經典一直在翻譯進來-為什麼他是轉捩點? 有兩個原因 第一 他總整了在他來之前-所有曾經翻譯過的重要經典 包括《法華經》在內 翻譯得不怎麼好的-他經過修正 整理以前 其次呢 他對於新傳來的 他自己帶進來的 主要是聖龍樹菩薩的-所謂實相、中道實相論 中道實相學說啊 他是任持、他是受持者 那麼他再將中道實相的學說 包括龍樹的四大論等翻譯進來 這都同時開啟了一個-很有系統的大乘論述 這個是以前的翻譯沒有的 諸位這樣了解嗎? 以前的翻譯就零零散散的 大部經典啦、般若經典啦-這樣在翻 然而他因為特別對龍樹菩薩的-中道實相學說呢 有所這個……心得 他也特別的這個好樂學習 然後他又有小乘人的-出家修行的基礎 所以他系統性的傳入-龍樹的學說 第三 他精確的了解中國文化跟語言 因此他在整理過去舊有的翻譯-以及翻譯他最新的翻譯 這個過程當中 他精確地運用了-中國的語言跟思想 來解釋中國所沒有的-佛教特殊的什麼? 專有名詞 並且將各個專有名詞 比如說涅槃啦 佛菩薩啦 什麼般若啦 性空啦 緣起啦 實相啦 這樣子的觀念呢 透過他的解釋 將這樣專有名詞呢-做最精確的解釋 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佛教專有名詞建立起來了 這樣各位聽得懂意思嗎? 在這之前 佛教沒有太專門的名詞 都是你用一個、我用一個 用的有時候接近 甚至於用道教的-類似的名詞來挪用 從他之後通通洗牌 他精確地解釋那些專業的名詞 並且將這專業的名詞呢 建立新的語彙 聽得懂嗎? 比如說般若 中國以前沒有-「般若」這兩個字 他現在建立說不翻 多義不翻 此方無不翻 祕密不翻等 它是多義也是此方無 我就讓它成為一個專有的名詞 它不等於智慧 也不能翻譯成智慧 所以就用「般若」 那般若是什麼? 他好好地解釋清楚 那麼大家記錄下來 在講這個經典的時候-他就運用這種 他在翻譯這經典的時候 就把這個「般若」這個字-套進去用 套久了大家就知道了-噢!就專用般若 所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你看連玄奘大師也是這樣用 對不對? 這就是這樣子 像這種專業的名詞-通通被定調下來 這不得了!這是劃時代的啊 四、五百年來 從來就沒有一個權威者-能夠建立這樣子專業的名詞 他把它建立起來 當然他不等於唯一做這樣的事 在這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大德做了 這也不能夠說專美、他專美啦 掠美他人、古人哪 我們也不能這麼講 不過就是他把它完全定位化了 從他之後啊 幾乎用的名詞啊 就統一了 這點太嚴重啦 包括理解、討論、著作-再來的翻譯 因此都會有統一的專業名詞-來用它了 而這名詞是中國-本來文字、詞藻當中所無的 他建立起來 所以他引入了完整的龍樹思想 他專精的解釋了這個-佛教的專業名詞 重新整理了佛教專業名詞 重新又整理了過去翻譯的一個-不善的地方重新整理 再新翻譯新的經典 然後他呢 又有著什麼呢? 這個姚興這位帝王的什麼呢? 這個王朝的什麼? 就是後秦嘛 這個王朝後秦姚興的-國家力量的支持 他也建立了一個以國家方式-來翻譯經典的一個基本的結構 有這種十、十類的人 從講的人 筆記的人 潤色的人 辯論的人 考據的人 最後把它謄寫出來的人 去公布 這樣子呢有十種人 這也暫且不說了啦 這拖遠了 這樣子 他也建立這種一套的什麼? 翻譯經典的一個 國家級翻譯經典的一個方法 所以他不是一個人在那兒翻 拿了一本辭典就在那裡翻 現在人是這樣子翻譯經典的 那以前不是的 我講解 講解的人呢 他就在那裡呢-用原文解讀 解讀完了呢 這裡用漢文解釋、翻譯 把它翻譯那個經典 同時又有人證義解釋說-這一詞是不是這個意思? 然後再 如果是這個意思 由鳩摩羅什認可說是的話呢 下面的人馬上把它記錄成文字 記錄成文字之後-再交給下一個人呢是文學家 由文學底子好的人再把它潤色 潤得更美好 然後每一天、每一天-一頁一頁的這樣翻的時候 翻完了一部經了 再由另外一個人-整部經再從頭兜到尾 兜完了之後重抄一遍 然後鳩摩羅什看過之後公布 這樣耶 人家翻譯一部經典-是這樣子字字考據呢 現在人說什麼要改經典 還什麼會集經典 要把什麼《無量壽經》-拿來會集 這……不自量力 哪有這樣做的? 沒有 人家是這樣在翻譯經典 那麼好 所以他這麼精確地建立了一個-語言、概念的基準 同時也引入了重要的-龍樹菩薩的思想 所謂的中觀思想-或者叫做中道實相見 日本人也有把它講成-「中道實相見」我覺得更適合 我覺得講中觀不盡然 中觀太狹隘了 「中道實相見」-是比較適合的說法 這不是日本人亂說的哦 這個在這個《大智度論》裡頭-明白的講到中道實相這樣觀念 他是實相論者 所以實相論者呢 中道見 「中觀見」事實上是-實相論的一個什麼? 方法而已 「實相見」才是最後的根本 才是最後的根本 這點是不太一樣的 你不能拿方法當作全體 應該以那個根本來解釋它-來說這個名稱應該中道實相見 那麼好 那麼這樣子呢 所以他引入了一個完整的思想 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這個符號、佛法的符號 給後世的人運用 那這樣會怎麼樣? 發生什麼事? 發生了一個很驚天動地的事 那就從那個時候開始 讀經的人開始有辦法讀通經典 為什麼? 因為經典裡頭所用的文字呢 每個字都被精確地定義了 尤其專有名詞都被精確定義 所以再也不會模模糊糊 所以從今而後-中國佛教遠離了格義 玄學的這種窠臼跟苦難 你就不用再用道家的語言-來模擬它嘛 來類比佛教的觀念-就不用了 講「空」 佛教自己的觀念解釋空 那再用「空」-來解釋其他佛教的觀念 我已經完全跟道教的 或者其他外道的語言-完全隔開來了 所以我們佛教裡頭再也不用-無、虛無、太極、羽化 這種當時用過的語言 清虛 這種語言 曾經在早期的翻譯經典裡頭-就有這種語詞呢 清虛、虛無 這樣的名詞就不再用了 所以完全一套完整而精密定義-的什麼? 純然的、純粹的佛教語詞-出現在那兒 因此後來的人再看經典 他就非常有信心 非常有信心 同時也非常的怎麼樣? 非常清晰 然後你也看、我也看 我們就有個共同精確的語言-來互相用、互相討論 對不對? 不會說你講空、我講虛無 你講涅槃、我講清虛-我講羽化 就不會這樣瞎扯了嘛 通通在講解脫、涅槃 你講的涅槃-我知道什麼意思 你講的空-我知道什麼意思 你講實相-我知道什麼意思 我們就有共同的語言-好討論了嘛 嘿!這還得了 那如果能這樣子的話 究竟人們開始-一閱讀佛教的經典呢 開始那個理解就精確了 而一精確之後呢 就能深刻化了 就能深刻了嘛 就能進行討論而深刻了嘛 對不對? 所以說你看看 當你了解這樣 這就是所謂的理解研究 就能研究了嘛 所以它產生什麼效果? 來!你看 時期首先戊一啊 時間是自東晉末年-安帝元興二年 也就是後秦姚興弘始三年-西元401年 鳩摩羅什大師入中國之後-至南北朝末年北周滅 北周武帝滅佛 也就是578年 這個總共170多年的時間 170多年的時間 178年的時間 那麼呢 特徵是什麼? 看 在政治相對趨於穩定-的大環境之下 因為這裡頭已經正式的進入到 東晉末年之後-就開始進入到南北朝 南朝北朝呢 雖然對峙 可是基本上相對穩定 南朝有南朝在遞更 四國 四個朝代 北部北方五個朝代等等 這樣子在各別遞變 總是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 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 所以在政治相對趨於穩定-的大環境之下 透過定義化來理解為基礎 開始進行深刻化的專門研究 漸漸的脫離前期佛教-在教理上的格義化、玄學化 以及信仰上的神教化-等等的色彩 從而漸次地形成了一個 形成了什麼? 形成了一個學派 形成了各個學派-少一個字 從而漸次地形成了各個學派 同時為下一期-佛教的發展的來臨呢 奠定了深厚而重要的基礎 這一百七十幾年 為下一期佛教呢 奠定了很重要的研究基礎 你看耗費一百七十幾年 哎呀!真是千辛萬苦 這麼多人的努力 這段話就其實我剛剛講的嘛 對不對? 大環境的相對於穩定 那麼呢 這個北方南方各別對峙的同時 他們情況相對的穩定 那麼透過羅什大師他定義化了 很清楚定位地 把這個佛教的義理呢-講得很清楚 那大家也理解得很清楚 以這個為基礎 那麼開始大家讀經典啦 他讀的經典比較讀得通 因為經過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典呢 非常地文字優美、通順 用的語詞很一致 專有名詞非常地一致 專有名詞非常地一致 那麼這樣子他就容易理解 啊因為容易理解-彼此也容易討論 那能夠討論 因此就能夠開始進行-深刻化的專門研究啦 那麼從而脫離了前期佛教 在教理上面的一種-玄學化、格義化 這我說過了 那麼呢 以及信仰上的神道化 就一直一直脫離了 因為你道理越來越懂 講的人就越來越多 理解的人也越來越多 開始就越來越清楚-它跟道教不一樣 他也越來越能更深刻地體會-佛教的甚深義涵 尤其是大乘佛法的甚深義涵 是不是啊? 那大家也進行討論、著作-馬上就出現了 因為連那個名詞都能統一 大家著作起來 你看我的文章 我看你的文章 大家彼此看得懂 這個時候呢 這個從而就能夠形成了什麼? 各個學派 為什麼? 等一下就會提到-各個學派的事情 那麼因為形成學派很重要啊 形成學派之後啊 就為下一期所謂的-宗派成立期啊 奠定了基礎 宗派跟學派有差別 可以說學派是宗派的前-雛型跟前行、前行基礎 沒有學派很難成為宗派 至少在中國的歷史發展-是可以看得出來是這樣 可以看得出來是這樣 好!那麼這段文知道了 我們來看看內容 內容分三科 第一深刻化 怎麼講深刻化呢? 以前期的 以前期的格義佛教為啟蒙 及經典的大量定義化傳譯呢-為基礎 這鳩摩羅什所做的 再以南北朝時代的-政治相對穩定為它的助緣 外在政治穩定 內在呢 已經有格義化的理解佛教-做為一個啟蒙了 格義化理解佛教-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佛教 而是說它理解得不夠透徹 有點呢 還在模糊 不太清晰 不太敢肯定 用的語言跟定義的關係-彼此也不一致 這個時候呢 欸!經典大量的定義化的翻譯 那這就是屬於鳩摩羅什所做的 他來投入了這個-這個變數進去之後 以前的格義化為基礎 現前的政治穩定為助緣 兩個一相加 加上了這個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本身-翻譯的完整跟清晰 哇!好了 那麼這個時候呢 南北各朝啊 他們各自在 他們雖然隔礙 就像現在兩岸隔礙一樣 但他們各別呢 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之內 他們的出家人 各別出家人就在他們這兩-南朝跟北朝這兩地啊 各別對佛法進行了什麼? 三種 專題性、專典性的深刻化研究 兩種 專題跟專典 什麼叫專題? 比如說對佛性的研究 從各個經典來研究佛性 對所謂的般若來研究 從各種般若經典-來研究般若這個主題 還有呢 叫專典的研究 你比如說 《華嚴經》裡頭的〈十地品〉 當時傳進來的時候 單傳〈十地品〉-叫做《十地經》 有人就專弘揚《十地經》 還有真諦三藏所翻譯的-《攝大乘論》 有人就專門弘揚這部論-叫《攝大乘論》 叫做攝論師 啊也有人專門弘揚什麼? 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什麼呢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那叫三論論師 要不甚至於再加一論 所謂的《大智度論》 專研究《大智度論》等 或者這四部論 這樣子的專典研究 啊有人專門研究《涅槃經》 涅槃宗 涅槃學派 啊也有人研究《法華經》 也有 不過《法華經》當時附庸在-這個《涅槃經》的研究裡頭 還不是那麼興 倒是當時有人專修《法華》的 慧文大師、慧思大師-已經開始專修了 但是他弘揚的是般若 專修的是《法華》 當時是這樣 那麼也弘揚龍樹的-聖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 是這樣 所以他研究是專經專論在研究 或者專主題在研究 你比如說道生大師啊 道生哪 道生有沒有?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那個道生大師 他就研究了佛性 研究佛性論 以這個主題來研究 啊也有人專門研究-涅槃這個主題 是這樣 就這樣子呢 開始做深刻化的研究 這很重要哦 沒有這個為基礎-將來學派幾乎沒辦法成立 幾幾乎乎天台宗-就少了這樣子的基礎 它就沒辦法成立-也說不定啦 好!這是深刻化研究 其次定型化 什麼叫定型化? 僧團跟教團在傳譯及研究-的過程當中 透過實踐 以及與儒家跟道家二教的-衝激跟互動 當時跟儒家也是有衝激的啦 這點從那個陳垣庵教授-他的那個文章裡 他的那個隋朝的佛教史-裡頭可以看得出來 可以看得出來 它跟儒家也是有 只是跟道家比較明顯 有這種衝激跟互動 那麼它內在裡頭有修、有解 又跟外界有互動 乃至有衝激 因此它內部漸漸凝結成為一個 固定型式的教團組織-跟制度型的定式 各位這樣聽得懂嗎? 包括誦經 包括傳戒 包括共住等等 都慢慢的形成一致的 符合那個時代那個地區-那種文化 還有佛法認知之下所建立起來-這種所謂的什麼呢? 教團的組識跟制度 不過那個時候沒有叢林啊 叢林是唐朝之後-才開始建立廣大的叢林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群聚共居生活 托缽有 但不多 是這樣 這裡括弧說 但仍只是多元化的發展 尚未形成專宗、專派的-發展格局 就還沒有形成專宗跟專派 這一派 宗之下又分派 你也是天台宗 可是有山外派跟山家派 你也是禪宗 禪宗 你是曹洞宗 你是臨濟宗 臨濟宗下面又分-楊岐派跟什麼派 又分派 宗之下再分派 是這樣 那麼這裡都還沒有發展這樣 為什麼? 因為它就是以一個人為核心 以某一個道場為核心 他們這樣簡易地這樣發展 還不知道有未來說-會形成一大宗派這樣子 還沒有 都還沒有 不過開始定型了 怎麼定型呢? 這個生活的格局、組織的型態-制度方式漸漸定案下來 那麼這種定型-再加上研究的深刻 兩者相結合就會形成-下面第三個 己三、學派化 生活跟組織定型了 研究的內容單一專注而深刻了 那你就會看出來一群人 他們有固定的生活方式-跟組織型態 他們研究的內容-也固定了是什麼 那這樣就形成了學派了 然而學派跟宗派還是有不同的 那我們先談談什麼是學派呢? 就是說以深刻化為基礎 定型化為方便 所以一個先有深刻化-再有定型化 定型化是外表 深刻化在內在思想的 兩個相結合 透過對原典的吸收與發揮 漸漸地形成了以專題-或者專典之研究為主軸的學派 為學派 但括弧說並非宗派 什麼是學派? 學派就是 就像一個大學裡頭 某一個老師他的門下學生 通通這樣研究這個主題-意思一樣 他們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 甚至於有時候不住在一起 但是呢 他們的思想有它的一貫性 但雖然是一貫性 可是又沒有既定的制度-跟組織跟宗教儀式 或者明顯的創宗之主呢-被崇拜、被建立 也沒有一定的儀式呢-被傳遞 也沒有這個自宗的宗徒呢 被什麼? 被授與這個身分地位 就是你來研究 然後就跟它這個思想相接近 然後就自然形成對外的一種-思想的特徵 它比較鬆散的-形成了一群人的專門研究 而且它並沒有對未來長久延續-的這種企圖 可能三、兩代它就自然沒有了 你懂意思嗎? 這就是學派 宗派反之 剛好不是這樣 至於這方面的差別呢-我們下一 到第三期宗派成立期的時候-我們再來談它 你就會更知道說-噢!宗派是不一樣的 但這裡頭已經形成學派 這已經形成學派 學派已經形成了 這點要知道 這就是所謂理解研究期的-最重要性格 透過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 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展之後 終於在中國形成了學派 而學派就為了宗派-做鋪路的動作了 歷史已經走到這裡來了 很精彩的啊 最精彩的就要出現了 好!那麼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