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中國佛教史 3 主講:法藏法師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中國佛教史〉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講這個講義的序文 那麼第二段中的第六行 第五行中間 中國的祖師大德們 在這些這一長串-不息的演變跟適應 演變跟適應 中國傳入佛教 傳入佛教傳了兩千年 這一長串不停的演變 什麼叫演變? 就是隨著時代的需要 佛法的弘揚方式 以及它努力的時代目標 是不一樣的 那麼乃至於那個時代的-不同眾生的因緣 時代的大環境等等的不同 它那個佛教內部的 以及相應於外面周遭環境的 這些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它有內部的課題-有外部的課題 這些都是-都是一再的演變 而演變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適應 那什麼叫適應? 適應不是說我應付你 我能夠讓你接受我這樣就好了 那如果是這樣 那要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佛教就完全世俗化了 就完全俗化了 哎!那麼那個出家人 人家喜歡你 你是不是要適應她 去跟她結婚啊? 人家說那個吃素不方便 那你是不是要適應他去吃葷呢 當然適應是指的一個合理的 堅持原則而必要的變通 容許範圍之內的變通-才名之為適應 那麼演變 演變是為了適應 這個生物界也是這樣 你看那個有些蛇-牠就在那個岩洞附近生活 牠就會長成 那個顏色就會像岩洞那樣 你看有些枯葉蟲 枯葉蟲牠合起來-整個樣子就像枯葉一樣 牠就適應周邊的環境 這叫適 演變來去適應它 可是演變有時候是內部的演變 內部的演變是相應於外部的-外部的需要 也有的時候是相應於內部 佛教內部必要的演變 你比如說 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 根本沒有人懂佛教嘛 那那個胡僧 或者是印度來的高僧 他來的時候語言也不通 那麼他即便是語言稍通 他要解釋佛教觀念 那個時候中國人根本不太懂-那些佛教的觀念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那個時候的佛教最重要-就是把「佛在說什麼」給搞懂 「什麼是佛」給弄懂 基本是這樣 啊!弄懂那就得要翻譯 翻譯完了還得解釋 所以初期來的佛教只是這樣 慢慢的佛教會面對什麼? 面對一個翻譯完了 也弄清楚了 也能理解了 那怎麼讓-更社會的中上階層能了解 同時怎麼依於它去修行 那等到大家也都修了 越來越翻譯了越多共通的語言 來描述佛法的這些文字呢 相對的也多了 然而 這個因為太多 那麼從那個地區南洋 從這個印度由海陸傳進來的 乃至於由斯里蘭卡傳進來的 也有從絲路這條路上面 這個內地 經由西域諸國為媒介而傳進來 這各地區所傳進來的佛法-有所謂北傳跟南傳 像北傳由陸路進來 而南傳傳到這個南方-然後就傳進來 那各種說法又不同 各種經也不同 那依於經所發展出來的-修行跟理念也不同 這個時候又 它又面臨了 內部又面臨了一個-怎麼總合的問題 怎麼整合的問題 所以說佛教的演變 它有它內部的演變 內部隨著佛教的內部發展了 它需要做內在自我的-調整跟適應 這是對內的演變與適應 對外的演變與適應呢 時代不同 這整個環境的安穩還是動盪? 當時的皇帝信佛不信佛? 人民生活安穩不安穩? 這佛教你所要給人民的-那就又不同 你要知道一個宗教如果不被-那個人民所認為需要 那這個宗教會活不下去的 宗教是為人類所需要-它才會存在 無論它是一神教、多神教 乃至於像佛教這樣覺悟之教 它都必須是以人的需要為本 只是說應付的需要不同 心靈上的需要 所以說這個是環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的需求有不同 這個時候佛教能給予的是什麼 這也要適應 這也要適應 你看這民國初年整個中國 整個中國的環境在對抗外辱 對抗這些各國的侵略 以及從清朝以降-一直積習下來的一種腐敗 跟無能的這種國家條件 那個時候面對列強乃至於 就在隔壁的這種倭寇日本人 他都可以來欺負你的情況呢 這個整個大環境充滿著一種-內在的衝突跟外在的衝突 這個時候佛教你說關起山門來 敲你的木魚念你的經 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 跟以前兩千年前 跟兩百年前都一樣 三百年前都一樣 那是不可能的 它開始會被質疑 因為你已經不應付-那個時代的眾生心靈的需要了 所以像章太炎這種從佛入儒 他講得很好聽 他說我是此時此地此刻此人 我在這個時候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點 我身為一個中國人所感受到的 我不能夠再像你們出家人-遠離人群關在深山裡 只是坐禪而已 這他的想法 這個想法對不對?當然錯 可是那是一般社會人的感覺 這個時候佛法呢 你的本當然知道 用依本照機 以「本」來照見那個機 眾生那個想法不一定對 可是呢 本不捨機 就是你那個根本是解脫為主 可是解脫 眾生哪曉得解脫? 現在國破家亡 國家民族充滿了外辱 你還跟他講解脫 他聽不下去啊 那你跟他講說-這是眾生共業因緣 那他說-那這樣國家讓它滅亡好了 你不會讓他接 他不會接受你的 那個時候怎麼辦? 開始就有出家人出來啊 帶領人民進行所謂的戰地工作 做救護工作 乃至於佛教也要內部圖強 所以建所謂的佛學院 也要去學英文 就像當時五四運動之後-中國人急著向外學習一樣 你人民普遍都向外學習了 而且都以這個西洋為 西洋之學為用 那麼中學為體 或者這兩者在辯論 這個情況呢 整個大環境這樣 那你出家人這個時候 你還只知道念經-而沒有社會的這種脈動跟認知 那社會就不接受你 你說不接受難道就我們錯嗎? 當然佛教沒有錯 問題是佛教的信仰-就來自於社會大眾 就算你佛教當時有錢財-能夠自立更生 不需要社會人的供養 那問題是社會人士的尊重 以及社會人士-還要不要來你佛門裡出家? 那就又遇到問題了 他不認同你-他怎麼可能來出家? 他怎麼信仰你呢? 所以說有時候-眾生對佛教的需求呢 是沒道理的 是他很凡俗的想法 可是你還是不得不去 不得不去面對啊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就是佛法留傳在人間-它有本有機、有本有末 機就是說適應於眾生的需求啊-這叫機 有本就是從來不隨時間因緣-而改變它本來佛法的根本目的 解脫沒變 講求因果沒變 出輪迴沒變 離三毒修三學這沒變 這是本 可問題是佛教要留傳下去的話 它不是所有人-都立刻理解是這樣 而一代一代的留傳 你怎麼能夠一代一代留傳? 就必須一代一代的人-能夠接受佛教啊 能夠了解佛教啊 這個時候你依本來照機 從空要出假 你得要怎麼樣? 你得要去理解聆聽社會的脈動 社會的需要 人心的需求是什麼? 諸位!這不是搞活計 這也不是攀緣 你說它是菩薩行還未免太沈重 我想是這樣講好了 那是你一個宗教家-你很自然會有的想法跟關懷 因為宗教不是普度眾生-不然是什麼? 啊!普度眾生難道是-進了佛門裡才普度嗎? 那他還沒進佛門之前-他不就世俗人嗎? 那你不去關照他-他怎麼進佛門啊? 你不讓他接受-他怎麼又相信佛教啊? 是不是? 所以每個時代 每個時代的出家人 都必定要遇到時代的變動-時代的需要 而給予適應給予演變 這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你怎麼講修行都一樣 你不可能現在出門坐馬車嘛 對不對? 你也不可能現在出門-用兩隻腳走路嘛 說這叫做刻苦修行嘛 有這回事嗎? 以前請你講經說法 大概不出 大概 我說在古代裡頭 大概不出說馬能夠走得到-一天以內走得到的範圍 為什麼? 當時沒電話 沒有所謂的郵差 也沒電報 更沒網路 他怎麼懂得要去邀請你 除非有特別因緣對不對? 像皇帝那樣可以人坐在北京 派個人快馬加鞭連跑三夜 跑到南方來 請你這位 請你這位大德去北方當國師-講經給他聽 這是例外 不然你要請一個法師 隔一個山頭都不容易啊-何況隔省 隔一個縣都不容易啊-何況隔省 是不是? 所以你當然可以坐個馬車-叩…… 你就去到隔壁縣上去講經-可以 可現在呢 現在你美國都可能請-台灣的出家人去講經啊 那你坐不坐新的交通工具啊 你就活在這個世間 所以說歷史的演變 它不可能停止 它也不可能安住不動 這就是無常嘛 佛法講無常 那本來就是無常 諸位了解嗎? 所以說一長串不息的演變-與適應 我們也是 我們也必須是 我們不可能不演變不適應 重點不在於要不要演變-跟要不要適應 我告訴你 你沒有選擇的餘地 你一定得適應 要適應就得演變 物競天擇嘛 這是演化之論嘛 它必定要演化、要演變 問題不在於要、不要? 你沒有選擇 問題在於你應當怎麼演變-而不失本又相應於這個機 本不失也就佛法的根本 解脫的根本 離欲的根本 少欲知足的根本 慈悲的根本 智慧的解脫 這樣子的根本你不變 修行的效果 古人說修行人解脫 你不能說現在修行-裝個樣子就可以了 修給人家看 不是!也要解脫 古人念佛要往生 你現在念佛也得求往生 不是念一念給人看的 不是念一念要搞個大念佛會 這樣子而已 你還是要往生 這個「本」方法目標都沒變 可是機不同 也就是你要解釋給人家知道-為什麼要念佛? 為什麼要修行? 你用什麼方法解釋 用什麼語言什麼觀念 以及什麼樣子的媒介來解釋 那就不同了 現在人講求所謂的科學 那你就得要帶有一種-理性的方式來解釋給他聽 你不能純粹只是講信仰 現在人呢 安樂安逸 你不能只講苦 他不能體會 他不能體會 那麼以前人寫書講經-這樣就夠了 這樣就口耳相傳了 現在每個人都忙得要命 樓上樓下 樓上樓下可能住了三年 都不認識對方-彼此姓什麼?叫什麼? 姓啥?叫啥? 那時候你靠什麼口耳相傳啊? 你怎麼口耳相傳啊? 你只好靠什麼呢?靠網路 現在家庭生活是這樣呢 兒子回來了 躲在屋子裡頭過他的日子 老爹老爸回來了忙他的事情 老娘呢 把飯煮完了 她也弄她的事情 他們一家三口子要聯繫事情 對不起!用Email 這個樓下傳樓上這樣子 是這樣子啊 生活形態已經-改變成這樣的時候 你如果佛教還不運用這種媒介 你講的是一樣 可是媒介不同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就是適應 所以說一連串不息的-演變與適應 重點在於你要怎麼演變能適應-而不離本 而能夠有什麼呢 相應眾生所需要的機 這個本跟機 各別都應機 能夠保握本不失 你得抓住這兩個 不過這件事情不容易 是不容易 因為時代愈演變 炫耀我們六根的事情愈多 而眾生需要這六根的這種迷惑 他們中毒更深 這個時候啊 你淡淡的講佛法他聽不下去的 你懂意思嗎? 他聽不下去的 這個最明顯一個例子 那個大家聽過 聽以前我錄的那個佛號 懷思佛號等等 你不信你拿去給那個-從來沒信佛的人聽 你看他願不願意聽五分鐘 五分鐘就好 他不願意聽 可是如果他也有修一點行-念一些佛 尤其是出家人 在出家人當中很多人-到現在還很需要那樣子的佛號 問他為什麼?就是攝心 可問題現在人根本就不想攝心 他心一攝了就慌了-你懂意思嗎? 怎麼辦? 他心要必須一直動……-他才覺得很安穩 他要睡覺前一秒鐘 他都要聽流行歌曲聽到睡著 一醒來那流行歌曲沒關 就一直在耳朵裡灌著 他這樣他才覺得他活著 在這種情況之下 你說你叫他攝心攝啥啊?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惡 就是五濁惡世 所以說要能夠演變適應當中-又不失本 有那個應機 就應機為上 要應那個機 哎!諸位啊 我說是需要這樣 做不容易 也不要自以為是的就做 不是那麼容易 也不要自以為是的-替你所看到的事實來做解釋 有的出家人其實也是亂做一通 他哪裡懂得什麼本跟機啊? 他根本就沒有本 他隨便他做 亂機 亂應機 就是以有客戶就好了這樣子 那這樣的話 佛教的本就失了 這個時候你聽我這麼一講 你還替他解釋 這個是有本初 由本垂跡 是這樣 這對嗎?這也不一定對 所以我講這話-你得還是要保留著聽 不是你想像中那麼容易 這還要摸索的 要有大智慧 好!那我們要研究中國佛教史 就是要知道 古德們怎麼樣子的心情 怎麼樣子的態度 怎麼樣子的手眼 怎麼樣子的方法 他在當時的適應 當時的應機是怎麼做 諸位了解嗎? 所以說下面就問了 中國佛教的祖師大德們-所透露出來的 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他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為什麼做這些事? 是不捨眾生? 是憂心佛法不能弘揚? 有一份智慧-來看待眾生的需要等等 我們得要去知道-這是怎麼樣的情懷 而我們有沒有? 總而言之不失那個菩提心 我們有沒有? 那它是怎麼生起的? 它表現出什麼樣子 是怎樣的價值 什麼叫怎樣的價值? 我問你 你到底是先自利還先後利-還先利他 廢話!當然先自利 問題是光自利你也不能 光自利你不利他-那自利也是有枯萎 那自利與利他之間 那個價值取捨拿捏怎麼判斷? 自我的犧牲來成就大眾 這個犧牲有沒有價值? 這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 這不是在 這不是在做生意講價值 這是在考慮人生苦短啊 這個投資下去-要於一切眾生最有利益 你說你-哦!我去弘法利生 菩薩先犧牲自己而後利益自 先犧牲自己利益他眾 我也知道啊 這話講得很大 問題是你認為的利益大眾-還真利益了嗎? 你以為你整天忙呼呼的這樣子 就叫做菩薩道了嗎? 你連自己都度不了了 這些人來跟你合個掌念聲佛 你說給他結一點佛緣 非得你這樣做-他才能結到佛緣嗎? 結果你犧牲了一輩子的修行 你也沒成就 他呢 那你都沒成就他怎麼成就? 這是價值的取捨 到底祖師怎麼取捨的? 指的是怎麼樣子的一個價值 你說你根本無心要出家 那麼你就聽聽就好 反正這事情也輪不到你來多做 是不是這樣? 那你就做你想做的-你能做得好的 可是如果你出家了 這事情就大了 佛教的形象 佛教的未來 通通就在我們的肩上 無論你是比丘、比丘尼 對不對啊?是不是啊? 人家罵佛教難道還罵居士說 你信仰的佛教-沒有努力用功修行 沒有努力度眾生 不會的!他說的就說你出家人 哪個在家居士家裡很輝煌 那個車子好多台 寶馬的車 什麼車 非常多台 誰會罵他啊? 他有錢他買嘛 可是要是你出家人廟弄得-過度的堂皇、富麗堂皇 恐怕人家就對佛教有點意見了 這什麼宗教啊? 怎麼會弄得這麼富麗堂皇? 搞不好就這樣了 他不一定講基督教-可是他講佛教喔 因為他對佛教有刻板的印象 佛教一向就比較刻苦嘛 比較少欲知足嘛 佛教又不講神對不對? 佛陀也是苦行出身的嘛 對不對? 你怎麼弄得那麼好呢? 你看看是不是啊? 所以說你出家人-你就要考慮這個 這價值怎麼抉擇? 因為都你想的啊 你想但是眾生不這麼想啊 眾生不這麼想啊 是不是啊? 哦!人家給你一個好的東西 你說這是人家給我的啊 又不是我自己買的 沒錯 沒錯!是這樣 問題當你用它的時候-人家旁邊人就講話了 我們在這兒苦哈哈的 你一個出家人如何如何 他就有這個刻板印象 不一定你錯 問題眾生因緣如此 你的價值怎麼抓啊? 你不能說你說的對 眾生是不懂嘛 他愚癡才叫做眾生嘛 是不是? 啊!你要不要護念他? 所以有些信徒啊 護師心切啊 人家質問說你師父怎麼用了-那麼好的東西啊如何這般 他也說我師父這個東西-是人家供養的嘛 又不是他自己買的 他年紀這麼大了-用點好的又怎麼樣 維護他人身安全-用這麼好又怎麼樣 對啊!是有道理啊 可是你去公告好了 全天下人都認識-都接受這個說法 不然只要有人不接受 他遠遠地看了他不接受-他就會毀謗三寶 所以這價值 我不能說你這想法一定錯 問題是到底哪個價值是高? 祖師們怎麼做? 佛陀怎麼說? 這都不一樣的啊 諸位體會這意思嗎? 所以說怎麼樣子的價值 還有怎麼樣子的妥協 怎麼樣子的妥協 你比如說 到這個南北朝時代 不曉得哪一位皇帝啊 他去進了佛寺 進了佛寺之後呢 出家人住持師父就出來了 大家都在那裡拜佛啊 那皇帝一向都被人家拜慣了 他不習慣拜別人 他就問旁邊的那個住持說 請問朕要不要拜啊? 哎!皇帝是現在佛 現在佛不必拜過去佛 這馬屁可拍大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個話講得出來 問題是你不能拿現在角度說 現在叫民主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民主就是為了選票 什麼事都可以幹 哈哈!叫做民主 所以說當然啦 現在的人到了廟上 叫他拜他就拜 到了教堂叫他叫阿門 他就唸阿門 到了道教廟上叫他拜師公 他就拜師公 他什麼都可以幹(此段影帶請刪除) 他只要有選票他都可以幹(此段影帶請刪除) 他不會問這個問題 可是在以前那種時代皇帝最大 這時候他問這問題 可能在某種情境之下-搞不好你得妥協 雖然不一定要這麼狗腿 但是呢 不一定講話講得這麼樣子的-留在歷史上做話柄 可是搞不好-他是不得已要講這個話 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 時代環境背景完全不同 對不對? 那個時候是皇帝一句話-可以當法律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為了讓那個不信佛的人呢 能夠歡喜 對佛教有好感 剛開始以利欲鉤牽之-後令入佛智 會不會也是一種妥協呢? 而且是不得已的妥協呢 所以說是怎樣的妥協? 我不知道你接不接受這種妥協 我只是告訴你說 勢必也會有妥協的事實發生 這我們不在情境當中-我們不一定知道 可是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軌跡-當中去給予琢磨 諸位這就是研讀歷史 你可以獲取很多的知識跟感覺 活用的標準 其次呢 怎樣的堅持與怎樣的質變? 哦!這就問題了 這就是問題 我告訴你 怎樣的堅持-也就是佛法的本義不變 我告訴諸位啊 在歷史當中來看 比較討好的絕對是堅持 因為你堅持 眼前得吃虧 後來的歷史只要有記載 人家會尊重你這個堅持 基本是沒錯 一定是這樣 問題是適當有智慧的妥協 那是更高段的智慧 有智慧的妥協表示著它不失本 而又能垂一個跡 這個跡又能應眾生的機 第一個跡是跡象的跡 第二個機是根機的機 依本垂跡 以跡應機 能這樣 那這樣子那更有智慧 或許因為這樣 你並不在歷史當中留名 但是你對得起佛教 所以在古來我們看到的堅持-是容易看得到的 但我們看到更有智慧的善巧-那不一樣看得到 可今後呢 今後那就不一定叫善巧 我們要注意的是 那個善巧後來會不會被惡用 惡用成為變質 哦!那就慘了 那就慘了 諸位!變質懂吧? 「變質」這樣了解嗎? 你比如說 剛開始台灣佛教呢 這個依於這社會環境啊 國民黨剛來台灣啊 風鳴鶴唳的這樣子啦 然後呢 造成這個外省的-大陸來的法師們 一方面年輕 二方面沒有基礎 三方面語言不通 四方面又因為國共當時相爭 所以說到處在寧錯殺一百啊 也不可怎麼樣 誤放一人的情況之下 很多出家人自身都難保 在這種情況別說他能度人出家 連人家信佛人家都開始怕 那種時代 後來慢慢地呢 環境政治兩岸的關係 慢慢地穩定下來了 那老法師們隨著年齡的增長 社會關係的穩定 開始就有人要來出家 問題是出家人 可能是環境可能是因緣吧 哎!奇怪了-男眾少女眾多 這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個-男女同住的情況出現 中國歷史兩千多年來 第一次在台灣出現這種樣子 你說這是一種妥協 我想某種程度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這種妥協有沒有保持本呢 戒律的本、修行的本呢 哦!這就是要來了解了 乃至於它根本就質變了 變質了 那就要去研究 研究這個男女共住的道場 先別談戒律吧 先講這個男女共住 各別的思想想法還有身形 以及戒律的-各別的不一樣的要求 一個單一眾的師父-有沒有辦法把它教好? 有沒有辦法在一個-這樣的道場當中 真正修行得成就 那就要研究 孤而且單一的例子還不成氣候 還得要普遍的例子來看待 那我們看到普遍例子是什麼? 極大部分是 只要男女共住的道場-那男眾跑光光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 像這樣子就可能算是一種質變 更別提日本的佛教 更是如此 像這樣子是妥協 有時候妥協意味著一種短暫-不得已的特殊因緣的一種捨 捨掉某種程度的根本 或者那個根本呢 還不至於過度的動搖佛法的-更內涵的東西 那那個時候妥協我覺得-我們在歷史當中還可以接受 可是質變那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魚目混珠 乃至於喧賓奪主 最後正法無存 哇!那這事情就嚴重了 諸位所以到這裡來了 堅持?還是質變? 喔!那事情就要善巧分別 善巧分別 你比如說在民國的時候呢 我是指我是指兩岸這個 國民政府還沒來台灣之前 不論當時的中國是怎麼樣動盪 基本上台灣的佛教是-仰望著大陸的佛教 當時台灣的人 如果說到大陸的名山-去參學回來了 哦!那就像現代人去讀 讀了什麼國外的-什麼大學回來一樣 那是很有身份的 差不多就要當住持的人 而且真的回來味道就不一樣 味道就不一樣 哦!是這樣 可是那個時候即便是這樣子 在中國還是有一群聲音來-反對過度的什麼呢 帝王化的那種叢林制度 為什麼會這樣? 叢林從唐朝一直演變到-這個民國初年 是不是過度的僵化到-已經失去了那個本 到了某種程度的質變了呢 虛大師有一些意見 他說了一些 不過有沒有-夠足夠深入的分析呢? 這當然值得後代人再繼續加強 所以說這就是會不會-它某種程度的質變 變質了 是這樣 所以才使得它後來-不能再好好的延續 以及再重新恢復的時候 是不是還有一些-時代適應性的問題需要考慮 是不是它當時不能適應 還是根本質變掉了 像這個都可以從歷史的-叢林脈絡當中來給予理解 來給予理解 還有啊 中國的佛教會不會依附於-這個政治的因素太重了 而造成了什麼呢? 人言 人君之言 就足以扭轉你佛教的價值 你比如說在清 在明朝、元朝這兩個朝代 在元朝的時候呢 它凸顯這個 它是個外族統治嘛 這個北方的胡人 或者我們講這個現在的蒙古人 他來統治漢人文化 所以他本身的文化層次不高 那他來統治一個已經-發展了三、四千年的中國文化 的這樣子具有這中國文化的-這一大群漢人 人口又多 那他怎麼 他會不會在文化當中產生一種-一種侏儒現象 侏儒 我比你矮這種自卑現象 因此他就怎麼樣 他也不願意你當時引用-唐宋以降的中國化了的佛教 他也不推崇 他乾脆就推崇-他所信奉的喇嘛教 他也封他自己-喇嘛教之下的國師 然後以喇嘛教為主要 這個時候呢 喇嘛教的一些行事作風呢 就開始影響了漢地的佛教 那這為什麼? 這是因為人君所好 那麼呢 這出家人呢 也沒有好好的選擇 他也跟著人君所好而去什麼 而去投其所好 結果造成質變而不自知 你研究焰口你就知道 這裡頭在這個元朝時代-有個大的變動 是這樣的 像這種情況當然 到了明朝 明朝 哎!倒過來 他為了要把元朝那種-凸顯喇嘛教的這種情況 要表示我是漢朝的人 我是漢人的後代 我完全不要 他又把那個喇嘛教-完全摒除之外 然後又強化了什麼 強化了息災拜懺的這種-漢地的佛教 功能性的佛教 這個時候整個佛教-就又形成了一種 只是幫人拜懺消災的-這樣子的一個風氣 綿延到今天 有應院 應付的應 應院 應付你的佛事需要 綿延到今天 固然我說過了作佛事很好很對 應該作佛事 可是會不會因為只是作佛事-而失去它的本 這種情況 哦!所以像這樣 是不是一種質變呢? 所以剛剛我講的 近代的台灣的這種男女共住-是不是一種質變呢? 又提到了宋 這個元、明的這種質 是不是一種質變呢? 像這類的都是我們過去講的-祖師們、大德們 他們在面對著時代 以及周遭的這種政治大環境啊 他們的適應 他們的妥協 他們的堅持 以及他們的質變到底有沒有? 所以說不是古就一定好 研究歷史也不是說言必稱祖師-那就以前的人都一定對 那也不一定 那也不一定 所以我們研究歷史-就是要再去蕪存菁 保留更好的為我今日可用 至於有需要改進的 我們也不必去批評古人的不對 我們就說-啊!古人有因緣嘛 誰曉得呢? 我們又不是那個時代的人 對不對? 你說寄人籬下 在中國皇帝的這個淫威之下 你也不得不給予適應跟妥協 那個你能說他一定錯嗎? 講說他講那些比較 現在聽起來比較有點馬屁的話 我上一堂課講的這個 〈大雲經疏〉說什麼-武則天說我是佛來降生 我現在這堂課又講到說什麼 現在佛不拜未來佛 不拜過去佛的這種觀念 這個是那個時代 當然是不太恰當 我們可以引以為鑑 但是我們不必說他一定錯 我說這是某一種程度的-某種因緣 可是這就證明了 古德古時候的人也不是都對 不過我們就是要從對與錯 是與非、質變與堅持 這當中去找尋它拿捏的價值 這樣諸位了解了吧 這幾段話隱含了這樣子的一個-心情跟期望 心情跟期望 好!那麼時代的洪流 現在講到現代來了 下面這段文講到現代 他說時代的洪流啊 在這二十一世紀的初期 即以其全新的全球資訊化-快速變動之姿 向著這一代的佛弟子們 展示著一種全然不同於過去-的未知新世界 我這幾句話就已經表明了 我們面對的世界 是一個多麼的與以前不一樣 我告訴諸位 我初出家的時候 在將近二十年前 什麼網路?哪有? 我大學時代用的電腦 我還記得那叫亞洲電腦 那還在打卡呢 拜託!打卡你聽得懂嗎? 沒有不要說軟碟片 連碟片都沒有 就一張卡片 上面有那個洞 這樣子代表010101 這樣插進去讀 要摸一台電腦 那麼大一台電腦 要到那個所謂大學裡頭的那個 電腦室裡頭去登記排班呢 排班到三更半夜 哎!你登記幾點的幾點的 每人只能上幾小時 這樣去做作業 我那個時候讀物理系 去選一個數學系的計算機概論-還是什麼的 我還記得那老師還出了一個-寫程式的home work家庭作業 我還得去跟人家那個-計算機中心去跟人家排 去跟人家登記 三更半夜裡頭進去 哇!裡頭黑壓壓的一片都是人 在那裡打他們的作業 尤其愈到期末的時候 每個人都要趕電腦作業 那才慘 你看那還不滿二十年的事情 哦!應該有二十年了 加上我當兵應該有二十年 好了我出家的前十年 哪有什麼網路啊? 我還記得我住山的時候 那個時候開始有BBS 沒有網頁 這種彩色的網頁 沒有!那才有BBS 那出家前十年以內的事 前十年以內的事 所以有網頁也不過就-這近十年的事 可是我告訴你 就這十年當中 人類的生活 人類的想法 人類的思想 人類的道德觀念 人類的自我意識等等 我告訴你它的變化 這十年的變化 超過古時候一百年、二百年-這麼長時間的變化 你看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變化比古人這麼大 那是古人想像不到的 而且這個變化是愈來愈加速 今年底 現在是2005年 今年底馬上你就 拿起電話來 不叫做講電話 叫做看電話 你懂嗎? 你以前打電話-邊打電話邊摳鼻子 邊動動 現在已經不行 要正襟危坐打電話 因為現在已經看得到對方了 是這樣 所以它愈來愈變化愈來愈大 愈來愈大 諸位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 而且是一個全球都在資訊化 既然是資訊化 資訊化是全球都是訊息在流通 全球訊息在流通 完全無國界 幾乎無國界 有啦!有些國家還在砍還在擋 那擋不住的啦 這些是 這些是愚公移山啦 這是沒辦法、沒辦法擋的啦 那慢慢地然後這樣子呢 全球化的一個資訊在流通 而且是一天瞬息 每天每秒在瞬息萬變的情況 所以思想 你已經沒辦法分別對錯了 來不及分別對錯 新的又跑出來了 所以人類 現在的人類並不是資訊不足 而是資訊太多造成焦慮 造成資訊的焦慮 什麼叫資訊焦慮? 因為到底選這個好呢? 還是選那個好呢? 是做這件事情對呢? 還是做那件事情對呢? 已經完全沒標準了-抓不上來了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是資訊焦慮 他眾生都在那兒資訊焦慮了 你再給他佛法 那不也是另外一種資訊嗎? 他不更焦慮嗎? 對不對? 所以你憑什麼給他? 你要用什麼方法給他 他要在眾多資訊當中-聽到你的話呢 所以說這個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東西 再來每一人 資訊化的社會呢 每一個人都是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以前你說-人家請出家師父來講經說法 他可以講經說法 現在不是 現在每一個人 只要他有什麼想法 他都可以在網站-網頁環境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他可以慢慢地-靠他的一些顛倒想法啦 他可以把網站佈置得很漂亮 超過你一個出家師父能做的 他只是一個在家人 甚至於是個外道 他可以搞得很吸引人 他可以弄得很吸引人 是不是啊? 他也不需要有廟 將來在網路上面 每一個人沒有大小 你要知道 我們這千華寺 小小一間千華寺 沒什麼人 沒什麼錢 在網頁上面 只要被人家點開來 我也佔滿它的一個電腦全螢幕 今天佛教界哪一個山 哪一個大寺院 它只要被點進去 也不過佔那個面 剩下來就內容的多跟少-的差別了 你不會比較膨脹 一定你不一定就比較膨脹 相對的一個外道、一個白衣 他有他自己的什麼想法 他也可以自己去佔有這個空間 他多一點人來幫他幫忙 甚至於內容更多 不一定對 可是更炫目 更有那種吸引人的可能性 他只要做得夠花俏的話 哎!這個時候資訊化 眾生他被吸引 他就不一定-被一個高僧大德所吸引 他可能會被網路上面 炫目的那些外表所吸引 我們網頁上面有所謂佛法問答 一個月開放十四天給人家問 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呢 喔!好幾家 有出家師父、有在家人 有所謂的公開 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的那種園地 那我就 我們就一直撐 到後來現在差不多-這些都死光光了 我們還在 為什麼? 因為我們採會員制 然後呢-也不能隨便發問 你發問你得負責任 原來的人跟過去的 跟別的人問的 都代表不一樣的身份 他就不敢亂來 那在剛開始的時候 我們也是很保守的做 哇!那有些網路 哇!那人山人海哦 為什麼? 因為每個人都能下去發表意見 那叫做炫目 每一個人都能來-自以為是的亂說一通 你都來不及砍它哦 來不及把它消除掉 它已經流傳出去了 所以我就曾經勸那些-那樣子的師父們說 你不要做這種網頁 因為你公開讓人家亂說話 你提供一個環境 你以為佛教這麼成熟啊? 每一個人講話-都是很有理性的? 有的人就是上來-專門毀謗大乘佛法 毀謗佛教都有啊 那你這些-被不懂的人拿來亂聽亂看 你已經流傳惡法出去了 他不曉得有沒有聽到我的話 或者願意接受 但最後他關站 他關了 可是當還沒有關的時候 哇!他那個流量可大了 咱們那個流量還是一樣 不大、很少 你就可想而知 當你安安份份的做事 安安份份的回答佛法 人家不一定喜歡來 這就是資訊流通化了之後 人的心很浮躁 很浮躁 很虛假 很表面 很不真實也很不安定 我們面對這種環境啊 那個佛法本來就很安靜 本來就很內斂的 哎呀!你還得真的很麻煩 你說你要弄得跟他一樣 花花俏俏 你如果說短暫的妥協 這還勉勉強強 可是你要說這就是後來-以後佛教的樣子 那完了 那禪定怎麼修? 戒律怎麼持? 是不是這樣子啊? 如果以後出家人辦夏令營 通通要去帶人家去跳舞唱歌 那這個事情恐怕就要再考慮-對不對?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 好像你不跟他這樣-他就進不了門 所以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新時代 我們真的要去找尋過去祖師們-怎麼面對他時代的用心跟想法 才好走我們未來的路 所以諸位啊 要意識到新時代-我們面對的新課題 我們面對的新課題 我們一方面要自修 一方面我們要面對的是 年輕人怎麼接受佛教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研究中國佛教史 也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答案 只有你自己找尋答案 諸位!就在我們出家人的身上 也在我們居士的身上 那麼這就是這段話的意思 以一個全新的全球資訊化-快速變動之姿 向著這一代的佛弟子 展示著一種-全然不同於過去的未知新世界 我們該怎麼何去何從? 我們該怎麼做? 我們應該要去找尋答案 好!我們下一堂課 我們再繼續跟大家-談這樣子的問題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