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華嚴十住品 第24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繼續看 第四十六頁 這是十住菩薩灌頂住菩薩 必修的學分以及他的功德 智慧悲心 那麼我們講到灌頂住的菩薩呢 他的智慧能夠開示眾生無有數 觀察知根悉能盡 發心調伏亦無邊 咸令趣向大菩提 就是灌頂住的菩薩悲心願力 可以開佛知見示佛知見 讓無量無邊的眾生發菩提心 調伏煩惱 然後咸令趣向大菩提 就是發一切智心一切智智的心 發大菩提心 所謂大菩提心就是跟悲心相應 跟智慧相應的 悲智願行相應的這種菩提心 那如果是悲心不足 所證悟的呢就是阿羅漢的菩提 我們先從凡夫講到這一個外道 這個菩提兩個字呢是覺悟 或者是正覺 在經典裡面 我們常常會看到的是什麼呢 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這個大菩提 那我們來看這個無上正等正覺 第一個我們先講到 我們眾生是不覺迷而不覺 這一個是凡夫的生命現象 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 這是凡夫了 在物欲堆裡邊呢打滾 不知道去求解脫的 那麼這個是不知不覺 那有些宗教希望我們 離開這個罪惡的人間到天堂去 那我們稱為偏知偏覺 就是有所偏了 認為離開這個世間在人間行善 就可以到天堂 去享受永恆的福樂 這是有所覺悟到這世間的苦難 所以行善做善生天堂 信就得救了 那麼這個是偏知偏覺 當然另外還有一種是邪知邪覺 什麼是邪知邪覺呢 修這個種種奇奇怪怪的方法 不是解脫而宣稱說能夠解脫 那麼這個也是邪知邪覺 那到了這個阿羅漢呢是正覺了 真正的覺悟了生死的根 是什麼呢是我執我見 所以從四念住依戒定慧 修四念住 然後觀身心的無常無我解脫了 生命的束縛掙脫了 這個叫作正覺 這個正覺 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菩提呢就翻成這個正覺 但是依我們佛陀 來到世間的本懷來看呢 這個還是不圓滿 因為眾生的生死 跟我們有絕對的關係 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我們 多生多劫以來的父母兄弟姊妹 我們一個人覺悟了太可惜了 我們應該來陪伴這些眾生 用智慧用善巧方便用悲心 用愛心引導這些眾生 走向覺悟的光明的 正覺的道路上 所以菩薩乘悲願世世生生呢 來陪伴我們來度化我們 所以菩薩 我們就來一個正等正覺 叫作三藐三菩提 三藐三菩提 可是菩薩的悲願跟智慧 還沒有圓滿 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三祇種福慧三祇修福慧 百劫種相好 在無量無邊的世界裡面 充滿著悲心願力充滿著智慧 最後圓滿了 那我們就給他一個封號 叫作什麼呢 叫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麼阿耨多羅就是無上 無上的正等正覺 那麼這就是佛 那麼就叫作大菩提 就是悲心智慧都圓滿了 在我們眾生悲心不叫作悲心 叫作同情心 叫作同情心 那麼智慧呢不叫作智慧 叫作理解的理性的知識的 所以我們眾生修兩個學分 把我們的感情 我們的同情心擴大昇華淨化 轉成慈悲喜捨變成福德的學分 然後把我們的理智 我們的理解知識 把它昇華淨化轉化成為智慧 我們修這兩個學分 最後智慧圓滿了悲心也圓滿了 悲心就是指福德 那麼福德智慧都圓滿的時候呢 最圓滿的時候就叫作佛 還沒有圓滿的就叫作菩薩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當中 就有成佛的可能性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 都有同情心有這個理性 只是我們沒有擴而充之 沒有昇華淨化 因為受到我們的教育 叫作我性教育 現在的教育就是 我怎麼樣突破業績 我怎麼樣把對方打倒 我怎麼樣去吞併對方的公司 不斷的把這個我擴張擴張 所以商業也好文學也好 各黨各派也好 所以形成了各種不同 的黨閥財閥 那麼文學也有文學的派別閥派 所以都是我性的文化 那麼我們世界性的這個文化呢 就是要透過無我 透過無我的修正 人類才能夠享有永遠的和平 是理性的昇華是感情的昇華 到究竟圓滿 我們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那麼梵文呢就叫作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 這個灌頂住菩薩呢 能夠開示無量無邊的眾生 觀察眾生的根機 讓眾生發菩提心 調伏煩惱降伏煩惱 最後呢趣向這個大菩提 就是大家一起來成佛 不是叫眾生呢生天堂享受 培培福到天堂享受 不是這樣子的那個不究竟 一切法界咸觀察 十方國土皆往詣 這個是講到灌頂住的菩薩 有這個本事了 觀察十方的法界 為什麼要觀察呢 因為法界可以分兩方面來講 就是山河大地身心世界 都稱為法界 但是另外一個十法界就不同了 十法界是從最高的法界佛 然後下來是菩薩然後是緣覺 聲聞然後是天人餓鬼畜生 地獄阿修羅這個十法界 那麼為什麼要觀察呢 因為觀察到阿修羅 有成阿修羅之道 地獄有地獄的地獄道 那畜生有畜生道向畜生道 然後呢餓鬼有向餓鬼道 那麼他這個原理要清清楚楚 生天有生天的法門 做人有做人的根本的條件 所以各各不同 要成為阿羅漢 那麼要怎麼樣去修四聖諦 破我見 如果聲聞緣覺的話是十二緣起 這個是講到十法界 有十法界的修法 他的起心動念他的行為 他的證悟 我們都要清清楚楚 所以一切法界咸觀察 十方國土皆往詣 了解這些法門 不是自己藏住明山 而是要十方國土皆往詣 所以一切世界有緣無緣 我們都要乘著這個悲願 去攝化眾生 去攝化眾生 那不是說只在我的國家 只在我的家鄉我認識這些人 這些是我的親戚朋友 菩薩沒有這種狹隘的觀念 因為一切眾生 都是他關心關懷的對象 唯有眾生一起覺悟 菩薩才覺得心安 只要有眾生不覺悟 這個世界永遠就是不圓滿 不圓滿 就是這個打鬥戰爭災難 不斷的會來 那麼如果我們大家 都是有覺悟的人 我們過著正覺的生活 這整個世界災難會化之於無形 大家都可以安居樂業互通聲氣 這個是菩薩佛來世間的目的 就是要讓這個世界 變成一個詳和的清淨的世界 所以菩薩沒有這種界限的 十方國土皆往詣 其中身及身所作 神通變現難可測 三世佛土諸境界 乃至王子無能了 這個是講到灌頂住菩薩的 功德智慧神通願力呢 不是第九住菩薩所能了的 尤其是他的身及身業 神通變現那這一切一切的呢 灌頂住的菩薩所做的一切 第九住的法王子住菩薩呢 是沒有辨法了解的 沒有辨法了解的 一切見者三世智 於諸佛法明了智 法界無礙無邊智 充滿一切世界智 照耀世界住持智 了知眾生諸法智 及知正覺無邊智 如來為說咸令盡 因為灌頂住的菩薩 十方諸佛的加持 所以他的智慧倍增了 對於佛法明瞭得更清楚更詳細 對於法界所有的這一個智慧 法界十方法界所有一切 關於身心世界 以及十法界的所有這一切 都能夠清清楚楚 為什麼用充滿一切世界智 菩薩要攝化眾生 不是了解佛法就夠了 世間所有的知識 為了攝化眾生 那菩薩是一切要從頭學起 所以充滿一切世界智 另外一個是為什麼要 充滿一切世界智呢 因為菩薩的悲智願力大 他不會說 我單單在一個國土裡邊 一個國土當中呢度眾生 會充滿一切世界 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那麼去攝化眾生 所以叫作充滿一切世界智 那麼照耀世界住持智呢 這是指菩薩的智慧 像太陽一樣的 這麼來照耀這個世界 尤其現代的科技 我們有一項什麼新的發明 馬上世界各地就知道了 那這項發明 可以造福我們人類的 很快的大家就可以用了 比如說這個太陽能 比如說這個用電池 來發動這個汽車 不再用這個油了 那現代就是能源慢慢的枯竭了 所以有些人就想到用氫 來推動這個汽車 這個世界上已經有能力了 製造這個氫的汽車 用氫呢來發動汽車可是很貴 它噴出來的不是煙而是水 因為氫加上加氧 H2O就變成水 所以它噴出來的不是毒氣 而是水 那這個發明真是功德無量 所以有人就想我們海水這麼多 海水怎麼樣把它分解 分解礦物質一部份另外就是水 水的話呢怎麼去分解成氫跟氧 那氫可以開車子 氧又有其它的作用 怎麼樣把它分解 現代有這個知識了 有這種科技了 但是成本太高成本太高 如果有人能夠用最低的成本 將海水分解成氫跟氧 那真的造福世界 造福世界 世間的知識尚且可以造福世界 那出世間的智慧 更能造福世界了 所以叫作照耀世界住持智 所以用陽光 來形容佛菩薩的智慧 佛菩薩的智慧 所以當我們看佛像的時候呢 佛的背後有這個背光 那就是用背光來形容智慧 形容智慧 這個灌頂住菩薩的智慧呢 不是像我們用來發明 科技的產物 不是 它是用來了知眾生諸法智 了解眾生的內心世界 我們科技這麼發達 我們能測知別人的心念嗎 不能 別人的心念要靠這個禪定 戒定慧的神通直接來看出 眾生的起心動念 所以菩薩的這個智慧是用來 了解眾生的內心世界 然後呢給予適當的道理法義 來引導他呢向善向光明向正覺 所以這個是菩薩的智慧 是用在這個地方 是用在眾生的內心深處呢 如何讓他淨化昇華 因為唯有眾生淨化昇華了 他的本身問題解決了 那麼大家的內心淨化昇華了 這個世界的問題才真正的解決 世間的物質再怎麼開發 再怎麼發明 總是覺得不夠用 為什麼呢 眾生的欲望無窮啊 眾生的欲望無窮好還要好更好 所以世間的物質發明 是快速的成長 我們內心的智慧跟不上了 這就是我們現在 世間的問題所在 我們不太重視內心的開發 我們注重於物質的開發 來滿足我們的欲望 可是是欲望無窮 為什麼欲望無窮呢 因我們妄念紛飛 妄念紛飛加上現在的媒體 傳播迅速很快的 我們不斷的發明東西 新的產生品出現 舊的產品就丟掉了 你知道我們世界上的舊手機 一天所扔到不要的舊形的 就有數千萬支 那麼在美國有一公司專門收集 這種舊手機 把它修理修理調整調整 就賣給未開發的國家 非洲啊還很多地方呢 那真的功德無量廢物利用 所以世間的問題 我們並不反對物質的開發 但是這個內心的世界 如果不加以淨化昇化 走向正覺方向的時候 這個內心的世界 趕不上物質的世界 那麼人類是一步一步的走向 毀滅的道路上 這是值得我們全人類 好好思考的一件事情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照耀世界住持智 住持智 就是讓正法住在世間 住在我們眾生的內心世界 使眾生走向正覺的道路上 那麼這樣子呢 如來為說咸令盡 這個灌頂住的菩薩呢 他就有這些智慧 為什麼呢 如來為說咸令盡 如是十住諸菩薩 皆從如來法化生 隨其所有功德行 一切天人莫能測 這個地方就是來讚嘆了 作一個總結了 就十住菩薩十住諸菩薩 從初初的發心住 治地住修行住 一直到這個第九住法王子住 第十灌頂住 那麼這個十住菩薩呢 是怎麼來的 是從如來的正法而化身的 就是依照佛陀的法來修學 才有這個十住菩薩 那如來的法最主要的 第一個是菩提心覺悟的心 大悲心 那麼這個是最重要的如來的法 菩提心 就是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 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 這個是最重的最根本的菩提心 然後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戒定慧 戒定慧四念處 然後六波羅蜜四攝法 還有這個四無量 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 慈悲喜捨 那這個三十七道品八正道 四念處這一些都是如來的正法 這如來的正法 就能夠長養出十住諸菩薩 所以說如是十住諸菩薩 皆從如來法化生 按照佛陀所說的菩提心戒定慧 解脫解脫知見六波羅蜜四攝法 四無量八正道 那麼按照這些來修的話呢 十住菩薩就看你修行的功夫 功夫越高就到十住菩薩 差一點就九住菩薩 然後八住七住六住 這樣子下來的 所以精進不精進用功不用功 方法對了方向也對了 那麼十住菩薩很快就可以圓滿 那麼關於十住菩薩的這個功德 悲智願行他的悲心他的願力 他的智慧 隨其所有功德行 一切天人莫能測 就是我們世間的人 甚至天上的天人 我們都還不能去了解 十住菩薩的功德 我們只是按照法慧菩薩 法慧菩薩所說的依文解義的 略略的去了解十住菩薩的功德 是這樣子 事實上我們了解的非常有限 真正十住菩薩的功德 不是像我們從字面上所理解 用相對性的理解 眾生的理解離不開主觀客觀 時間空間 那一旦是涉入到主客時空 那都是有限 都是有限 所以說一切天人莫能測 天上的天人也有禪定功夫 但是還是不行 那我們人更差了 更差了 所以這個地方一切天人 是指天界的還有我們人界的 很難去用第六意識妄想心 去臆測 不能 這是一種證悟的境界 這是一個證悟的境界 為什麼呢 過去未來現在世 發心求佛無有邊 十方國土皆充滿 莫不當成一切智 因為十住菩薩 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 那他們的發心廣大 他們的發心什麼呢 發心求佛無有邊 十方國土皆充滿 莫不當成一切智 也就是說他的發心 非常非常的崇高偉大 我們一般人做事情 我們講這個動機 我們一做事情 第一個對我有利沒有利 這是最現實的 那現在有利還是未來有利 而且還是跟我有關 很容易涉及到這個當下的念頭 但是菩薩修行不是這樣子的 他念念就是跟成佛有關 一切以成佛最高生命的 一個座標 就是生命終極關懷 他所關心的是什麼是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 那一切眾生必定要有佛的智慧 才能徹底究竟的 去救度這些眾生 所以呢 心心念念就是利益眾生成佛 利益眾生得到一切智智 去利益眾生就是在這個地方轉 這麼轉 在大般若經怎麼講呢 叫作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就是時時刻刻他的心裡面 就是利益眾生關心眾生成佛 心裡面所想的 都是離不開這個範疇 而且眾生是什麼呢 是一切眾生 而不是說單單我的親戚朋友 我這個國家的人不是這樣子的 是一切眾生 所以發心很廣大 那經文怎麼講 說發心求佛無有邊沒有界限 沒有界限 不會說我這一個種族 我這一個民族 我這一個國家 在菩薩的心念裡面呢 這個界限已經超越了 菩薩所關心的 是一切一切無邊的眾生 所以發心有這麼大 他的成就就有這高 為什麼呢 十方國土皆充滿 他希望到十方國土去利益眾生 引導眾生做什麼呢 莫不當成一切智 就是希望一切眾生也成佛 而不是說希望大家生天堂 是大家能夠在這個世界裡邊 成為一切智者 那這個跟一般的宗教不太相同 就是希望眾生都覺悟 你照樣有妻子兒女家庭事業 但是你是一個覺悟的人 你不會去做非法的事情 你有悲心你有智慧 你也懂得去關心別人 這個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世界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 佛陀不是在天上成佛 這就是最好的示現 他不是在天上無憂無慮的 在那邊成佛沒有 他是在這個充滿著五濁惡世 見濁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 這個五濁惡世當中呢來成佛 十方國土皆充滿 莫不當成一切智 那麼這個是灌頂住菩薩 他的發心他的動機他的目地 就是要在十方國土裡邊 無邊的世界裡邊 來令一切眾生成一切智 第四十七頁的最後三行 一切國土無邊際 世界眾生法亦然 惑業心樂各差別 依彼而發菩提意 那麼這個是灌頂住的菩薩 對於這個世界對眾生對國土 無量無邊的世界 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的法 都能夠通達 而且是對眾生的惑業跟心樂 各差別有些地方念各差別 我說念差別 可能各位就會不了解 所以我還是念惑業心樂各差別 菩薩要利益眾生一定要知道 眾生的煩惱他的迷惑在那裡 他造的業是什麼 他內心想要的是什麼 那真是千差萬別 眾生心裡所想的都是千差萬別 所以按照眾生的這個層次不同 各各善巧方便的 令眾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 接著我們看最後一行 始求佛道一念心 世間眾生及二乘 斯等尚亦不能知 何況所餘功德行 這是講到十住菩薩 最初最初開始發這個菩提心 求佛的成佛這一念心 以及世間 一切的世間眾生及二乘呢 很難去理解 很難去理解當時他是怎麼發心 那這個眾生呢二乘 二乘包括什麼呢 緣覺乘跟聲聞乘 緣覺乘跟聲聞乘呢 世間的眾生跟緣覺乘聲聞乘 都沒有辦法理解 為什麼 這個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因為世間眾生迷迷糊糊 追求五欲 把心呢投資在五欲的追求 當然就不能了解 這個灌頂住菩薩的道心是如何 那二乘為什麼也不了解呢 因為二乘覺得說 我只要斷了生死斷了我執我見 我斷了生死以後 那就大事已畢 所以對於菩薩的這種道心 大悲心呢 他沒有辦法了解 所以我們稱這個聲聞緣覺呢 有的時候我們給他一個名詞 叫作小乘 小乘 那灌頂住菩薩是屬於大乘 大乘菩薩的這個心 當然是小乘無法理解的 我們講一個公案好了 這個道宣律師持戒持的很莊嚴 唐朝的時候在終南山那裡修道 修的很精嚴持戒莊嚴 據說這個道宣律師 每天就只吃一頓飯過午不食 而且他吃飯很奇怪的是什麼呢 天人來送供天人來供養 時間到了天上的天人 就端這個飯菜給他吃 剛剛好他的營養夠也很好吃 味道也好天人供食 後來有一天這個窺基大師 就玄奘大師的弟子來拜訪他 請教他一些戒律上的問題 跟他探討 結果超過時間了 這個天上的天人沒辦法來供養 因為有窺基大師在旁邊 因為道宣律師他覺得 這個窺基大師他出家的時候 還跟師父談條件 為什麼呢 他是有錢人 他說要我出家可以 要有三部車子 一部車子載滿書 一部車子載滿美酒 還有一部車子載滿美女 那我才要出家 師父可以沒問題 而事實上他一出家以後 他就戒掉了 所以道宣律師他就覺這個人 這樣發這個心來出家 這個內心有問題啊 講不好聽就是覺得瞧不起他 那這個窺基大師拜訪走了 時間超過了過午不食啊 這個天人來了送東西來了 道宣律師就不高興了 他說你們怎麼不按照時間 送東西給我吃呢 現在十二點過了過午不食 我怎麼吃啊 他說不是啊我們沒有辦法進來 他說你們不能進來呢 他說沒辦法有大菩薩在這裡啊 他的光照得我們眼睛看不到 你在那裡 他不曉得這個窺基大師 是一個大菩薩的示現 所以連這個天人都看不到 他的光太強了 那麼灌頂住不要說灌頂住了 初發心住菩薩治地住菩薩 修行住菩薩生貴住菩薩 那麼這些十住菩薩 這些大菩薩的內心世界 當然是我們世間眾生及二乘 二乘就是聲聞緣覺 這個二乘呢是沒有辦法了解的 斯等尚亦不能知 何況所餘功德行 就是世間的眾生及二乘 聲聞緣覺 尚且不能知道他發心住菩薩 乃到灌頂住菩薩的這個心量 發心尚且不能知 何況所餘功德行其它的功德 那更不用談了 他連他的發心他都不知道 何況其它的功德 其它什麼功德呢 往詣十方國土廣度眾生 知眾生的根器 知眾生的心樂知眾生的習氣 怎麼樣去調伏怎麼樣去攝化 那這些功德更不了解 那要怎麼樣子才能去了解呢 你有這個本事才能知道 下面就在講了 說十方所有諸世界 能以一毛悉稱舉 彼人能知此佛子 趣向如來智慧行 假如你有這個本事 用一根羽毛把這個十方世界 這樣子把它舉起來 你有這個本事的話 你才能知道 這個十住菩薩的智慧行 他的智慧有多大有多高有多深 你有這個本事的話 用這個一根羽毛把世界舉起來 不是只有一個世界 是十方所有的諸世界 把所有的世界這麼舉起來 那麼你才能了解 十住菩薩的智慧行 這是一個譬喻了 想想看我們坐在椅子上 我們一個人 就沒有辦法把椅子抬起來 你站在桌子上 你怎麼把桌子舉起來 不可能 所以我們眾生為什麼呢 執著 執著一個我 沒有打破我執我見的時候 什麼神通功德什麼就不用談了 因為我們眾生都是站在 一個我執的立場來看世界 所以一切都是有限有量 就像我們坐在椅子上 沒有辦法把這個椅子抬起來 只能手上提一點東西而已 所以這個是用形容一毛悉稱舉 就是大小無礙 你超越了這個大小無礙的 這個境界的人 你才能了解菩薩的智慧 十方所有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盡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十方所有的大海 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了解 有這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冰洋南極這些 那麼據說在非洲地方 因為地震的時候就裂開 幾十公里的一個裂痕 可能再一二十年 又有一個新的海洋出現 可能又會增加一個海洋了 不管怎麼樣這個地方講 十方所有諸大海 我們用這個毛羽毛的 一滴一滴的把它滴乾淨 你有這個本事的話呢 你才能夠知道這個十住菩薩 所修的功德有多大 這個是表示毅力 毅力 把十方這個所有的大海 用羽毛一滴一滴的 把它滴得乾乾淨淨 你看這個時間要多久 用這樣來形容 那就是表示有這個毅力 那麼有這個毅力還不夠 還要有這個智慧 因為你在數這個 一滴一滴的時候 還要有這個智慧 所以有這個毅力有這個智慧呢 你才能夠了解到十住菩薩 一念所修的功德 不是一輩子哦 是一念所修的功德 我們一再強調我們眾生 都是有限有量 都是主客時空 主觀客觀時間空間 用這四種思惟方式呢 思惟方式呢 所以我們很難理解 菩薩的十住功德 一切世界抹為塵 悉能分別知其數 如是之人乃能見 此諸菩薩所行道 這個是把這個世界 抹啊抹成這個灰塵 然後去數這個灰塵有幾顆 如果你能夠知道 把世界抹成灰塵有幾顆 這個幾顆 那是無窮無窮沒有辦法算的 你如果能夠算的出來的話 你才能夠了解到 諸菩薩的所行道 這也是一個形容 形容 當然這個沒有必要 把這個世界抹為塵 沒有這個必要 這是比喻啊 這是一個譬喻 所以我們要了解菩薩的 這個所行道的功德 那你就要有這種耐性 有這個智慧你才能了解 去來現在十方佛 一切獨覺及聲聞 悉以種種妙辯才 開示初發菩提心 那麼過去現在未來的十方諸佛 一切獨覺及聲聞就是二乘 都是以種種的妙辯才 來開示初發菩提心 所謂妙辯才就是 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 以四種無礙辯才來讚嘆 這個發菩提心的十住菩薩 十住菩薩能夠發大心了 所以四種辯才我們要了解一下 就是法無礙 對一切法佛法了解的清清楚楚 什麼是成佛之道 什麼是菩薩之道 什麼是聲聞緣覺之道 什麼是人天之道 那麼這些都很清楚 法無礙 義無礙 對佛法的義理清清楚楚 不會誤解 然後辭無礙 辭就是這個用種種的 一切世間易解了的言音 語言聲音來解釋 讓眾生了解的清清楚楚 那麼這個就是辭無礙 然後樂說無礙快樂的樂 樂說無礙 就是能夠有大悲心 不斷的來為眾生說 這是樂說無礙 發心功德不可量 充滿一切眾生界 眾智共說無能盡 何況所餘諸妙行 這個就是說十住菩薩 最可貴最可貴的就是發心 初發心住 初發心住因為發了菩提心 要學佛的功德十種智慧叫十力 發心功德呢不可量 發了這個心願 按照這個心願去修去學 自然就能夠充滿一切眾生界 所有的智慧來說呢 初發心的菩薩的功德說不盡了 何況所餘的這個妙行 就是悲智願行 這個是講到十住菩薩 我們按照這個經文 大致這麼念完了 現在我們一起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