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華嚴十住品 第20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請翻開 第三十五頁第二行 這個是講到初心住菩薩的 必修的學分以及他的功德 第二行 摧滅諸有生死輪 轉於清淨妙法輪 一切世間無所著 為諸菩薩如是說 這個是講到初發心住的菩薩 為了摧滅諸有生死輪 這個有呢就是有漏 欲界欲有欲界的叫作欲有 還是有煩惱 那如果是修定呢 修到這個色界了 還是色有是有漏的有煩惱的 即使是修到無色界 那個無色有還是有煩惱 所以這個有是指有為有漏 那初發心住菩薩心呢 就是要摧滅三界的生死輪 生死輪 我們一般人講到修道呢 就是希望能夠不生不死 永生永恆 那佛法裡面講無生不講有生 或者是永生 為什麼呢 如果有實在的生 它就永遠不會死 如果有單獨存在的死 那我們永遠不會死 我們沒有辦法進入這個死 所以對生死來說呢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 就是生死的本性是空性的 它是一個如幻的幻相 是一種緣起的幻有的 就像我們有燈光有物體 然後就有影像 影像是有的但是呢捉不到實體 只要燈光有物體在中間 然後投影在地板上呢 就有這個影子 我們不能說影子是沒有 但是影子是什麼呢 不是實實在在的有 而是因為燈光還有物體 配合之下呢有了這一個影像 那我們眾生 有這個五蘊和合的身心 經過父母親的結合 然後呢加上我們的業識 我們的執著愛念 所以三者和合起來 就有這個生命的現象了 那這個生呢不是單獨的生 還需要靠這些山河大地 衣食住行來維持 所以我們活生生的一個生命 來到這個世間 那麼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 我們總覺得我們個人 是一個獨立體 這個就是我們要把它 摧滅的觀念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摧滅諸有生死輪 因為你認為自己是一個 單獨的獨立體的時候 一錯就百錯了 為什麼呢 因為在五蘊和合身心當中 是沒有這個實在在的獨立體 一旦有了這個我執以後呢 就會產生了我見我慢我愛我痴 愚痴的痴 所以煩惱造業受苦 就不斷的惡性循環 那這個地方講到 摧滅諸有生死輪 就是要摧滅我們 這種對自我身心 的我執我見我愛我慢 那一旦我們摧滅了 這個我執我見以後呢 生死還是照樣的生死 不是沒有生死 而是自在的生死 沒有束縛的生死 就像一個人身上被五花大綁 很痛苦 那如果把這個繩子 一個一個的剪掉了 那麼你說同樣一個人 但是呢一個是自由人 他沒有這個束縛了 我們有一個束縛 所以不斷的在生死當中呢 迷迷糊糊 產生恐懼產生瞋恨產生打擊 產生排斥的種種行為 我們舉個例句來講 比如我們晚上要到山上去 那麼一個人走在山上 四處都是黑暗的 伸手不見五指突然有一個聲音 原來是自己腳走路的腳步聲 可是你想像成後面有一個什麼 鬼啊或是什麼 也許這個深山裡面就是有鬼 會把我掐死這個我 就產生了恐怖了 所以我們眾生一切的苦 都來自於無明的苦 因為無明的苦 所以產生了我執我見 所以一切苦 都是來自於我執我見 那這個地方的摧滅諸有生死輪 不是說希望我們不要有生死 不是 而是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死 自由自在的生死 不是像我們這個顛倒凡夫 在生死當中煩煩惱惱苦苦惱惱 然後呢不斷的造惡業 不斷的受苦 那個苦呢真的是很苦 就像一個喝醉酒的人呢 來到十字街頭對著車子 你過來啊你過來啊我把你砸掉 那是很危險的 因為他號已經喝醉酒了 顛顛倒倒很可憐啊 要不然就是有精神上有毛病的 然後這一個無緣無故的會打人 會罵人疑心疑鬼 我們會覺得這些精神病患 喝醉酒的人 甚至那些夢遊症的人 很可憐很可憐鎮 為什麼呢 他不正常了 那麼一個正常的人 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 他還可以幫助人 他是健康的生命 所以初發心住菩薩 就是目的要為自己為眾生呢 來摧滅這個生死的煩惱 而不是說沒有生死 去找一個沒有生死的世界 不是這個意思 那生死輪要用什麼來對付它呢 就要這個清淨的妙法輪 佛法用這個輪來形容 有它特殊的意義 我們看過一條路一條馬路 坑坑洞洞的 如果我們鋪一些沙石鋪上柏油 然後呢再用這個壓路機 很大很大的這個鐵輪子 這麼壓平以後呢 這個路走起來很順暢 那麼我們眾生的心 就像這個大馬路坑坑洞洞的 人我是非然後呢愛恨情仇 這個內心的不平怨天尤人 那真的是活的很無奈很痛苦 那佛法告訴我們 一切諸行是無常 一切諸法是無我 一切是因果相續 了解這些道理以後呢 內心平靜下來了 原來我今天所有的遭遇 都有它的前因後果 不是無緣無故的 當我了解了因果現象了 我不再怨天尤人 當我了解了世間的無常無我 我不被這個外相所轉 我自在了 我的生命是健康的自在的 所以佛法就譬喻成這個法輪 就像這個壓路機 把這個路壓平了以後呢 你要走路你要跑步你要開車 很舒服 所以當我們不平的內心 不平的內心世界 被佛法薰習以後呢 淨化昇華了煩惱沒有了 生死自在了 所以我們用清淨的妙法輪 來讓這個生死的 無量無邊的這個生死煩惱呢 把它清理乾淨 為什麼用清淨妙法輪 這個很有意思 因為眾生都是喜歡執著的 所以有些宗教告訴我們 做善事可以升天堂 積功累德積了三千功 可以到天上去享受永恆的快樂 這個對世間的風俗來講 也是好的 可是不究竟 到天堂你做什麼 你這顆心不安你沒有明心見性 你沒有破除我執我見 那麼幫你改變一個環境 到天堂去天福享盡了以後呢 還是要墮落在人間 受苦受難了 所以這個不是清淨的法門 那清淨的法門不是叫我們 移民到另外一個世界 用不著 我們只是當下的身心了解它 空無常無我 那麼就能夠無願無作 所以掃除了我們內心的迷惑 當下身心就自在 生命就自在 而不是用逃避的方法 來解決生命的問題 所以特別用清淨妙法輪 也就是透過無常無我 對身心的審查以後 證到了生死自在 生命自在了 一切世間無所著 為諸菩薩如是說 所有一切的煩惱 都是來自於執著 所以我愛則苦身 有我執 就會有這一個生死的苦惱 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 不是說我們越學越懂的越多 而是越學習佛法 就覺得越執著的東西就越少 所以一切世間無所著 一切世間包括世間出世間 世間的財色名食睡 世間的榮華富貴這一切一切 不執著是一個功夫 但是修道上的執著才是可怕的 因為修道上執著的話呢 那是永遠不能見到佛 不能明心見性不能了生脫死 不能解除煩惱 因為出世間的正見 屬於哲學上的宗教上的 如果我們去執著世間有一個 萬能的神來創造我們 我們依賴他來拯救我們 那這個也就是有所執著 有一個萬能的神來執著 我們的生命我的心靈我的靈魂 那請問這個萬能的神住在那裡 他怎麼去拯救你 所以一切世間無所著 這是屬於宗教層次裡面 出世間修道的層次 就是否定了宇宙的第一因 許多宗教必須有一個創造主 哲學家呢就希望有一個第一因 從這個第一因來產生萬事萬物 那在我們中國也有這個思想 從無到有 那無的最前生呢是什麼 就叫作無極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那麼最初最初那個第一因 就是什麼叫無極 請問無極是什麼 是有形還是無形 是有意志還是無意志的 這個問題就來了 所以佛法呢不講第一因 存在的一切是互為因緣 萬法就是以萬法為因 不再另外在萬法之外 去假設有一個世界 最初最初的第一因 沒有 如果我們這樣去想像 去執著 那就叫作無明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 那這一個無明 就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煩惱 然後造惡業就受苦 所以這個地方強調 要摧滅諸有生死輪 轉於清淨妙法輪呢 一個大原則就是什麼呢 一切世間無所著 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一切 如果能夠不執著的時候呢 問題就解決了 一切眾生墮惡道 無量重苦所纏迫 與作救護歸依處 為諸菩薩如是說 這個是初發心住菩薩來說明 眾生墮惡道呢 在惡道當中真是受盡了苦 被這個苦所逼迫了 那用物質來救濟畢竟還是有限 所以必須為眾生 做一個究竟的歸依處 歸依三寶相信四諦因果業報 修這個四聖諦八正道四無量心 那麼真正的生命才能夠解脫 這個初發心的菩薩呢 他必修的學分 那最後一個結論小的結論說 此是菩薩發心住 一向志求無上道 如我所說教誨法 一切諸佛亦如是 那麼這個是一個小的結論了 上面我們所念的這些偈頌 都是初發心菩薩必修的學分 以及他為什麼 要發菩提心的道理在那裡 為了解除眾生的苦 為了能夠像佛菩薩這種神通 智慧悲心願力 為了能夠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不會感到疲厭也不會疲倦 那就必須發這個菩提心的道理 不但法慧菩薩如是說 一切諸佛如是 十方諸佛所說的這個十住品呢 都是一模一樣的 佛佛道同 那麼我們今天來看第三十五頁 最後一行是講到第二治地菩薩 治地住了 第二治地住菩薩 應當發起如是心 這是講到第二住菩薩 第二住的這個治地住菩薩呢 要時時記得對眾生 時時刻刻去念眾生苦 發這個大悲心 三十六頁了 十方一切諸眾生 願使悉順如來教 利益大悲安樂心 安住憐愍攝受心 守護眾生同己心 師心及以導師心 已住如是勝妙心 次令誦習求多聞 我們信佛學佛如果內心中 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這個不叫學佛 不叫學佛 所以我們這個我執很難斷 我們一天到晚說我要誦多少經 我要做多少善事 我要念多少佛號 我要念多少咒 我將來要怎麼樣子 我將來怎麼樣子 一聽到這個我我我 那這個我就越來越大了 我做多少功德 我來生能享受多少福德 那麼我們怎麼修都是苦苦惱惱 苦苦惱惱的 所以第二地住菩薩呢 治地住菩薩呢 把這個向我的心來轉向 對眾生的平等普遍關懷 智慧悲心的關懷 所以自然這個我執呢 會慢慢的淡下來了 這是修行的一個 最好的一個方法 就是什麼呢 把關心自己的唯我中心的 現在是以眾生為中心了 對眾生怎麼樣呢 產生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 還有安住心憐憫心攝受心 守護眾生同己心師心 及以導師心 這個我們前面大致的解釋過了 菩薩修的一切法門 不是為自己修的 是為了利益眾生 對眾生以利益心來修一切法門 所以我們佛法裡面呢 常常必修的一個課叫作什麼呢 叫迴向 我所做的一切一切功德 都是迴向給眾生 能夠讓眾生離苦得樂利益心 大悲心呢是解除眾生的痛苦 悲就是拔苦把眾生的苦解決掉 安樂心讓眾生的心 能夠安住下來得到法喜 然後呢安住心憐憫心攝受心 讓眾生安住在大菩提心上 對那些智慧福德不夠 很苦惱的眾生 我們不能瞧不起他 還要生憐憫心攝受心 還有對這個弱勢的眾生呢 叫作守護心 守護他 觀一切眾生同己啊 把眾生當作自己這樣子來招待 那麼你的心叫作佛心了 師心及以導師心 那麼眾生就是菩薩的老師 眾生有生老病死啊愛別離 種種的苦啊 所以眾生不斷的在表演這些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這些人生的無常 所以眾生都是菩薩的老師 師心 然後呢及以導師心 什麼叫導師心呢 我們把眾生當作我們的學生 我們是班導師 除了教他課業以外 還要教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等於是說像學校裡面 有這個班導師 除了傳道授業以外呢 解惑以外呢 必須引導他人品上品格上 走向正道 所以叫作導師心 那如果能夠安住在這個十種心 做為一個基礎的時候呢 就必修十個學分 才能讓這個心不退 已住如是勝妙心 次令誦習求多聞 就是經常找一個適當的地方 誦習這個經典 然後呢自己也研究 所以說誦習求多聞啊 這個在美國呢 有一種機器來測驗 我們人體的能量 請到這些修道的人 不管你有修沒有修 就放在這個機器裡邊來測量 從頭從胸部從背部從腳從手 都掛滿了機器 然後打坐 一種是無念沒有念頭的入定了 那有些人叫他持咒 或者同一個人重複的實驗 當他無念的時候他的體能 那麼這個機器可以照出一個人 身上發光 叫他胡思亂想的時候呢 這個光呢很少 很薄弱 矇矇矓矓的 但是當他入定的時候呢 整個身體是在強烈的光 往外放射 或者是叫他坐下來念佛 念佛的名號也是一樣的 要不然就是怎麼樣子呢 念這個咒 像大悲咒往生咒藥師咒 那麼持這個咒的時候呢 也是一樣子 全身能量提升了 那如果讓他持經 就是誦經的時候呢 也是能量非常非常的強 所以我們一個人經常念佛號 持咒誦經或者是研究 或者是打坐 那麼這樣子我們生命的能量 就越來越增強 等於說他不斷的充電 不斷的充電 就像這個電池經過充電以後呢 光就比較強烈的 所以為什麼要誦經念佛持咒 一方面心能夠安下來定下來 一方面這個佛號咒啊 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在我們修學佛法當中呢 對我們是有所助益 所以我們在修行 佛法的過程當中 必須修這些助道品 比如說念佛持咒誦經 當然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修行 分成主修跟副修 主修是什麼 主修就是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見五蘊皆空 才能夠度一切苦厄 那怎麼樣去照見五蘊皆空呢 佛陀臨終的時候就告訴我們 修四念住 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 還有這個法念住 觀這個身受心法 那麼這個法門 慢慢慢慢被人淡忘了 只剩下誦經禮拜念佛持咒 我的意思不是說叫我們不要 誦經念佛禮拜持咒 不是這個意思 誦經念佛禮拜持咒就是為了要 通達修行的方法 以及加強我們主修的助道品 所以主修是修四念處 那誦經拜佛念佛持咒 甚至做善事 這一切都是屬於副修 沒有負修主修也修不成 單單只修這個主修也修不起來 因為什麼沒有助緣 沒有念佛拜佛誦經持咒的 這個助道品來輔修的話 那我們主修也修不起來 我們吃飯有主菜啊 中間這一道是主菜 旁邊就是甜點什麼之類的 單單只有一個主菜也不對勁 所以學佛的人主修副修 要清清楚楚 然後還有一個叫作什麼呢 叫作動修 在動態當中為人處事接人待物 在這個一切的行動當中 怎麼樣安住我們的心 怎麼樣去安住利益心大悲心 安樂心憐憫心攝受心守護心 同己心師心導師心 這個在動態當中境界是亂的 我的心不亂 事情很忙但是我的心不忙 那這個就是功夫 這個功夫就是靠我們平時 主修四念住 副修念佛持咒誦經懺悔布施 持戒 這些都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所以一般人覺得說 我什麼都不要修 我打坐入定就好了 不是這樣子的 那有些人呢 就是誦經拜佛禮拜以後呢 就不打坐 不去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你沒有照見五蘊皆空 你怎麼去度一切苦厄呢 所以我們把修行把它分辨清楚 什麼是主修什麼是副修 主修副修還有一個動修 動態的修行方法 這樣子呢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 得到佛法的受益 受益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說 誦習求多聞 誦習求多聞 誦習這個經典學習這個經典 按照這個經典去修去學 不能說憑想像 或是聽人家怎麼說 那這不行 所以四弘誓願說 法門無量誓願學 法門無量誓願學 聽聞佛法是為了什麼呢 堅固修行 這個是在嚴經裡面有這一句話 我們去研究我們去誦去禮拜 這是為了堅固我們的修行 對我們的修行有所助益的 常樂寂靜正思惟 眾生心亂糟糟的 總想熱熱鬧鬧的東看看西晃晃 把這個時間就耗在 這一個熱熱鬧鬧的場所當中 這是眾生相 做為一個修道的人 除了辦事以外 盡量的能夠安下心來 去做這個止觀的功夫 去思惟什麼呢 思惟身心的無常無我 這個叫作常樂寂靜正思惟 還要怎麼樣呢 親近一切善知識 我們講善知識分很多種類 有些只是叫你布施做功德 有些教你持戒 有些教你發菩提心 有些教你講經說法的方法 有些教你修證開悟的方法 很多種善知識 那如果在你前面顯神通 教你崇拜 請問這是什麼善知識啊 這個叫作名利善知識 要特別小心 在這個時候特別多特別多 那麼這一個透過種種的管道 說他的道行有多高 晚上睡覺的時候 可以離床舖三尺高 這個有意義嗎 我們坐飛機飛到天空上 幾萬公里上還可以睡覺 還可以吃飯還可以廁所 你說你修行睡覺的時候 離地三尺 那何必這麼修呢 買一個床舖你離地六尺也可以 所以這些顯現異相的 顯異惑眾的不叫善知識 不叫善知識 要特別小心 所以親近一切善知識 尤其這個末法時代邪師說法 如恆河沙 顯神通的顯異相的 講你前生來世的 講你的什麼祖宗八代 有苦難的你必須超度的 恐嚇你的非常非常多 那麼我們的教育裡面 沒有宗教教育 所以一般人容易受騙 那麼這個要小心了 第二住的菩薩治地住菩薩呢 還必修的學分是什麼呢 發言和悅離麤獷 言必知時無所畏 講話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修行上來講我們叫作口德 口德 講話不要粗裡粗氣的前後顛倒 沒有義理 對人的身心無所助益 對別人有傷害的 這些都不可以講 所以講話的聲調不必太高 那是怒氣衝天了 不好 我們社會上的這個家庭問題 都是什麼呢 口氣不好而引發的 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的 講話很有道理的 別人聽起來很容易接受 那如果是用很強勢的態度 用命令的 那麼這種強詞奪理呢 別人不會信服 感化人的最根本是什麼 是德是道德 用自己的身教德行來感化人 這個最深了 而不是說粗言厲色的指使別人 要這樣子的要那樣子 所以做為一個學習佛法的 三寶弟子 講話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項目 我們講話除了不能說 那些粗裡粗氣的話以外呢 還要言必知時無所畏 言必知時 什麼時候該講話 什麼時候不應該講話 如果你沒有十分把握 最好保持靜默 那如果你要講話的話 是你有話要講必須要講的時候 適時的用和顏悅語 來陳述你所講的義理 那是別人可以接受的 所以言必知時然後無所畏 所謂無所畏是你理站得住 有理行遍天下 如果你沒有理講出來呢 都是強詞奪理的話呢 甚至自己呢都會臉紅了 所以言必知時無所畏 了達於義如法行 遠離愚迷心不動 這個學佛的人對修行的方法 過程以及對治都要清清楚楚 雖然我們沒有證到初地二地 三地四地 我們也了解初地是怎麼修 有什麼麻煩怎麼去對治 這些都要清清楚楚 然後呢了解清楚了 那就是要好好的去修 不是說了解一大堆道理 那沒有消化沒有實踐 得不到受用 所以我們說一個通俗的 世俗的話 怎麼講呢 說我們吃東西 不是你會吃就可以了 你會吃還要會消化還要會吸收 然後呢吸收以後呢 還要把它作用 你身體才會健康的 甚至還要排泄 你只有吃不排泄的話呢 不行的 那麼我們修行佛法的人 也是如此 我們了解什麼是善法 什麼是惡法 我們講怎麼去排除這個惡習 然後把這個善法呢 好好的在我們身心上去運用 那麼這樣子才會達到離惡向善 淨化身心轉凡成聖的這個目的 才能夠遠離 所有的愚痴迷信顛倒 這個是講到 此是初學菩提行 能行此行真佛子 以上所講的呢 就是講第二治地菩薩 第二這個治地住菩薩呢 必須所學的菩提行覺悟的行 那麼能行此行真佛子 能夠按照上面所說的 這樣去修行的話呢 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我們有些人呢 自稱是三寶弟子佛弟子 那我講過的例子來講 比如說你若是的佛子 請問你發菩提心了嗎 有沒有去皈依三寶 有沒有去受戒有沒有發菩提心 對不對 有沒有去關心父母妻子兒女 你的事業好好的認真的做 有沒有戒除那些惡言惡行惡習 抽煙啊檳榔吃喝嫖賭啊 這些惡習有沒有改善 有沒有戒掉 不要以為是說我皈依三寶了 我就是佛弟子 說來太簡單了 那不是這麼簡單的 最起碼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然後呢就是發菩提心 先從自己的身心淨化做起 戒除種種的惡習惡言惡語惡習 那麼從自己父母兄弟姊妹 好好的去關心他們去學習 如果你能夠把父母兄弟姊妹 當佛一樣這樣恭敬的 孝敬他們的時候呢 把他們當佛來這樣孝敬 那麼這個學佛呢就有根了 通常我們因為在家裡邊 共住在一起 隨後就怎麼樣子的呢 就很馬馬虎虎了 也不講禮節也不講威儀 有的時候呢惡言惡語 那這個是不對的 我們說要度眾生 先度誰啊 先度自己 把自己的惡習戒掉 做一個正人君子有悲心有願力 有智慧不迷信 然後呢對自己的妻子兒女 丈夫父母要善待他們 因為他們是眾生 跟你這麼有緣在同棟房子住 同一桌吃飯同住在一起 這些人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都是我們多生多劫來 父母兄弟姊妹現在有緣 又相聚在一起了 就好好的善待他們 如果你對這身邊的人 你都不能善待 你都不能去感化他 你如何去感別人呢 你對身邊的人這麼冷漠 惡言惡語這個惡習 永遠都會在你的身心當中呢 別人看到你就很可怕 連你的家人對你都很可怕 那其它的眾生更可怕了 所以我們中國人 有這個倫理道德觀念 這個倫就是倫次是一種次序 雖然民胞物與廣度眾生 但是最先度的你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自己 一定要把身心好好的打點打點 不抽煙不吃檳榔不喝酒不賭博 然後呢好好陪孩子們 好好的一起讀書 讀好書講好話做好事 那麼你的身教能夠引導孩子們 走向善的光明的道路 那這個家庭打理好了 那麼才能夠廣度眾生 所以這個叫作倫理道德 倫次 所以在儒家有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 你自己不修身家也不齊 身也不修怎麼去治天下呢 所以這個是我們中國人講 這個倫理道德 這個倫就是倫次一個次序 這個次序不能顛倒 不能顛倒 按照這個次序按部就班的 從自己的身心到家庭 然後到鄰居社會 才能夠餘波盪漾的 一個倫次一個倫次的 這樣子去影響 我們現在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