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華嚴十住品 第19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請翻開 第三十一頁 這是講到初發心住菩薩 他為什麼要發心 動機是什麼 一切十方諸世界 無量如來悉充滿 欲悉了知彼佛法 菩薩以此初發心 這個是講到初發心住的菩薩 為了了解十方諸佛 有無量無邊的如來 以及無量無邊的佛法 所以菩薩以此初發心 在我們這個世界 我們所了解的就是釋迦牟尼佛 我們稱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東方有藥師琉璃光如來 還有這個不動阿?毘佛 那麼這些都是從 釋迦牟尼佛而來的 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 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也不知道有其它十方諸佛 所以飲水思源 我們要常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這個世界有佛法 然後讓我們了解十方世界 有無量無邊的諸佛 那都是歸源於二千五百年前 在人類的歷史舞台上呢 有這麼一位覺者 釋迦牟尼佛 所以十方的諸佛 就是從本師釋迦牟尼佛這邊 讓我們得知 那麼菩薩為了了解十方諸佛 所說的法 所以必須要有神通才能去聽聞 那麼就怎麼辦呢 就發菩提心 修戒定慧修四攝法修六波羅蜜 所以有了這個神通 自然就能到十方世界去參訪 你看這個是多麼 尊貴的一個法門 我們現在的人要到一個地方 不是走路嘛就是坐車 要不然就是坐飛機 那菩薩聽聞佛法 可以到十方世界 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聽聞佛法 真是方便 那現代的科技發展 所以我們要聽聞佛法很簡單 不必到深山裡面去尋師訪道 在電視台裡邊就隨時 可以在家庭裡面也可以聞法 那最重要的是我們懂得去揀別 什麼是佛陀的正法 什麼是佛陀的方便法 那有些人執著這個方便法 就忘了根本的佛法 那麼這個佛法就慢慢地 衰弱下來 所以初發心住的菩薩 為了欲悉了知十方諸佛的法 所以就發菩提心 接著我們看三十一頁最後一行 種種變化無量身 一切世界微塵等 欲悉了達從心起 菩薩以此初發心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世間相 一切一切都是我們眾生 所現起的我們的心所現起的 唯心所現當然我們講唯心的唯 不是只有唯心沒有物 是指心理大於物理 比如說這張桌子是我心裡想要 有一張桌子這是主要的原因 那我有心想要我還需要有木材 有這個人工 有這個工具 還要有技術 我們說這張桌子的成就 主因是我們的心念 它要什麼樣子什麼顏色 是我們的心念 所以我們說唯心所現 你想建什麼樣的房子 你心裡面先大概有一個概念 告訴這個建築師工程師 按照你的心念呢去刻劃 去設計去唯心所現 但是如果說 你只有唯心就可現的話 請問沒有石頭沒有鋼筋 沒有水泥 你怎麼現 現不出來 而且呢有的時候我們的心呢 還是因物而有耶 現在出現一個人了 那麼你才會動個念頭說 這個人是好人是壞人 對我有恩還是有怨 現在有一顆黃金放在桌子上 才引起我的貪心 沒有黃金你怎麼貪心來的呢 所以心也是由物而起 你見到好的起貪 見到不好的起瞋恨心 那貪愛瞋恨 也是因外在的刺激而產生 所以我們說唯心還是唯物 在佛法來講呢都不對的 那應該說是緣起 種種的因緣和合 產生的一個現象 叫做緣起論佛法是緣起論的 但是從心跟物之間 我們了解到說心的力量 大於物的力量 那這樣才好修行啊 因為心力大大於物力 所以我們能夠控制 我們的心念的時候呢 這個物就不能轉動我們的心 而且呢我們的心 還能轉這個境界 心可以轉境所以即同如來 只是我們的凡夫心被境轉 所以永遠是凡夫 我們心都是被外在的一切 弄得團團轉 所以身心不得自在 那如果我們的心能轉境 所謂心能轉境就是說 心不被外在的一切所轉 而且我們可以去轉它 把不好的改變成好的 比如說這個房間裡面很亂很亂 那有些人就把它整理掃乾淨 可以在裡邊讀書 可以在裡面這個辦公 心能轉境那你如果說 這個環境這麼髒這麼亂 我不能用那你心就被境轉 看了這麼亂呢你心也亂了 這是心被境轉 那你可以把這些髒亂的東西 不要的東西扔掉送給別人 資源回收 然後裡邊把它擺的乾乾淨淨 整整齊齊的分門別類的 甚至把這個牆壁呢 漆成這個很柔和的顏色 那麼在燈光的設計之下呢 整個就是非常的適合讀書 辦公的地方 這是什麼是心在轉境 所以心力呢大於物力 這是佛法講的 唯心是這樣的意思 不是說只有心 就能產生萬事萬物 不可能的 所以有唯心啦唯物啦 還有唯神 神創造一切 只要是有所唯的 那都不是佛法 所以佛法也講唯心 但是佛法講的唯心是說 心力大於物力 要我們學習以心來轉境 而不被境轉意思是在這裡 那麼這個地方講到說 欲悉了達從心起 菩薩以此初發心 十方三世一切法 都是我們的心在 當中在運用支配 如果我們能夠善用其心 我們的身心就協調 如果我們不能善用起心 隨這個妄心而奔走 那就會忙得很疲累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數諸如來 欲於一念悉了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有無量無邊的諸佛 未來也是如此 現在也是有無量無邊的諸佛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孤單 不寂寞不會無聊為什麼呢 過去現在未來有十方諸佛菩薩 都陪伴我們一起來修行 你有道心你有道念 佛菩薩一直幫我們加持 你沒有道心你沒有善念 那然後呢佛菩薩沒有辦法加持 你說佛菩薩怎麼沒有慈悲心呢 不是沒有慈悲 你家的門你家的窗戶 不願意打開 空氣進不來陽光也射不進去 那不是空氣有私偏 也不是太陽光有私偏 是因為我們把這個門 把這個窗戶關得緊緊的 眾生也是如此 心裡面只有這個物欲 物欲充滿其心 佛現在你的前面 你也覺得討厭 所以這個十方 有無量無邊的諸佛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 有無量無數的如來 那麼初發心住的菩薩 希望能夠一念之間 悉了知啊證明的的確確如此 所以發菩提心 欲具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 這個是菩薩的四無礙辯 辭無礙義無礙那麼這個 樂說無礙那麼這個四無礙辯 就是菩薩說法從一個義理 可以演化出許許多的義理 讓我們眾生啊可以接受認同 那不會像我們思路會中斷 講話講到一半 忽然想不起該說什麼 記不下去了 菩薩的說法呢沒有這個現象 因為菩薩的智慧悲心 所以菩薩說法就是 你把他記錄起來就是一篇文章 把它每一個字摘錄下來的時候 就是一篇很動人的文章 不必修改 因為菩薩通達了語言文字 通達了義理 加上這個悲心 所以有四無礙辯 就能夠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那麼不會說前面講的 跟後面講的一模一樣 不會這樣子的 所以不會重重複複 也不會顛顛倒倒 那麼這個是菩薩說法的特色 我講一個很好笑的故事 說這個富蘭克林啊他們這個 發明飛機會飛了 飛了幾百公尺呢這兩兄弟 萊特兄弟不是富蘭克林哦 這萊特兄弟呢 那麼因為這飛機會飛了 幾百公尺降下來了大家鼓掌 就開一個會就發表會 那麼請萊特兄弟講幾句話 這個哥哥上台呢就說了 這個說話的事情啊 大部分由哥哥來代表嘛 可是這哥哥一上台 又不曉得怎麼講支支吾吾的 不曉得怎麼說 他說呀關於講這個話 我是不太會講 還是由我弟弟來講好了 那麼大家又鼓掌了 覺得這個哥哥支支吾吾的 講不出來嘛那好啊 弟弟出來講吧 這個弟弟上台就說 那我該講的我哥哥都講了 那麼這是種語言的表達 有些人他會做但是不會講 在佛經裡面也有這種形容詞 叫做什麼呢能行又能說 他能修行又能把他修行的經驗 表達出來 那有些人呢不能行 但是確能說 能說不能行有些人是這樣子的 所以佛經裡面要求是說 能行又能說如說修行 這個是佛陀要求弟子們 能按照佛陀所說的法去修行 然後又能夠去表達出來 去表達出來所以能說能行 如說修行 還有一個要求是什麼呢 道理很深很深但是可以用 很淺的道理叫做什麼 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 很深的道理用譬喻來說明 讓眾生來接受這叫什麼 深入淺出 那如果顛倒的話就不好了 什麼呢叫淺入深出 自己了解的很有限 所以故意說一些 很難理解的名詞 讓眾生莫名其妙 他還以為你懂得很多 那麼叫做淺入深出 淺入深出就很煩惱了哦 所以在文字的表達方面 來講的話 深入淺出能說能行 能行能說如說修行 這個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說有句話怎麼講的呢 台下這個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台上要講一分鐘 那你去準備十年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那一個人懂得有限的時候 他的演講是以長度來表達 就是說很多的話 相同的話內容相同的話 第一點跟第二點相同 第二點跟第三點相同 那講來講去就是這個樣子 那這個不行這個地方說什麼 令文義各不同 各種不同的道理呈現給眾生 非常精彩 如果同一種義理的話 眾生聽起來覺得枯噪乏味 再好的道理你說兩遍三遍以後 眾生就不願意接受了 就像我們吃這個菜 再好的菜天天吃都會討厭 所以做為一位菩薩 能夠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 所以初發心菩薩 為什麼要發這個菩提心 他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 非常多學各種不同的語言 學習種種的佛法 過去的佛現在的佛 未來的佛法什麼都要去學 十方一切諸眾生 隨其流轉生滅相 欲於一念皆明達 菩薩以此初發心 這個是講到這個眾生的這種 宿命無礙智以及天眼無礙智 對眾生的過去現在未來 他過去生過去世做了那些業 動了那些念 然後呢生滅流轉了 投胎轉世了 那麼這些都是菩薩要通達的 三世通達這個眾生的三世 流轉生滅相 欲於一念皆明達 一念之間就能了解眾生的 從生到死從死到生 他的心念他的業力他的行為 他的習慣他的相關性 菩薩都要清清楚楚 所以因為要達到這個目的 所以必須發菩提心 欲以身語及意業 普詣十方無所礙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薩以此初發心 這個地方講到的是 初發心菩薩希望身業語業意業 能夠毫無障礙的 普詣十方無所礙 到達任何一個時空當中 去利益眾生 而又能夠了知三世皆空寂 在我們凡夫的心境 過去有過去的歷史 過去有過去的事實 現在有現在的情況 未來又有未來即將發生的 在我們眾生的心念裡面 一切是這麼實實在在 以菩薩心境來講 過去是如幻如化 現在也是如幻如化 未來也是如幻如化 雖然是如幻如化 但是因果是宛然 一切是寂滅空寂性 但是呢因因果果絲毫不錯亂 所以能夠超越 菩薩的心境可以超越 世間的這一切一切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榮華富貴貧富貴賤這一切一切 在菩薩心境看起來 都是眾生在演戲 但是眾生在戲中不知道在演戲 所以呢有的時候痛哭流渧 然後呢得失之間 就像是熱鍋之中的螞蟻 菩薩見了真的好可憐哦 所謂的這一些芝麻小事 來大動干戈 菩薩只有悲愍眾生沒有智慧 那麼我們眾生是在這個 世俗的環境當中 被世俗的萬相所迷 所以菩薩希望能夠有這種智慧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薩以此初發心 菩薩如是發心已 應令往詣十方國 恭敬供養諸如來 以此使其無退轉 這個地方是講到初發心菩薩 必修的一個學分 必修的學分呢就是 不是單單學釋迦牟尼佛 這一個法 應令往詣十方國 就是往十方世界去學一切 佛的法然後呢 恭敬供養諸如來 以此使其無退轉 這個目的要讓他不退轉 見到十方的佛十方的法 那麼也看看其它十方世界的佛 是怎麼樣度化眾生 所以這個是在第六頁 所持菩薩應勸學十法 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 那麼這個就是講到 初發心菩薩呢第一個 要勤供養佛 當然我們講的供養 不是我們一般的買買水果啦 餅干啦這麼拜一拜 勤供養佛利益眾生供養 攝化眾生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這是七供養 是在普賢行願品裡面 可以得到詳細解說 接著又說了 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 為彼稱歎使順行 如是令其無退轉 這個學佛的態度 是影響我們學佛是不是 能進步的一個重大的因素 我們一般人談到這個生死 談到這個投胎轉世輪迴 那真的是視生死如冤家 把這個生死當作冤家 很討厭很討厭的 可是這個地方不同了 菩薩勇猛求佛道 勇猛精進求佛道 所以能夠安住在這個生死當中 參與這個生死輪迴 而不會疲倦不會討厭 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生死不疲厭 所以講到這個地方 跟我們平時聽到的佛法 看到的佛法是大不相同 那麼我想講一個故事 讓我們容易理解到說 菩薩的勇猛精進 據說天上的老鷹呀 它的生命有七十年 那麼在高空這麼高 它可以看到地上的兔子老鼠 然後很快速的從天上衝下來 捉住這個目標 飛到天上去慢慢享受 那麼據說這個動物學家去研究 這個老鷹呀它活到四十歲 四十年的時候呢 它的嘴巴就是叫做喙 這個尖尖的嘴巴呢 會愈長愈長然後長了彎曲了 從此之後它吃東西就很不方便 它的爪也是會愈長愈長 捉東西也不靈活了 那麼這個時候呢 到四十歲的時候 它就必須飛到高山上 安全的地方山洞裡邊 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去用它這個嘴巴 就喙去敲打岩石 把這個多餘的突出來的 把它磨掉它 就是這麼拼命敲敲這岩石 那麼這麼敲這麼敲 把這個多餘的磨掉之後 留下這個好的部分新生的部分 那把這個喙磨成好了 再開始怎麼辦呢 把這個腳指這個腳的指啊 指甲呢一根一根的把它拔掉 因為它這個嘴巴 已經是恢復原來的很利了 所以把它的腳趾一根一根的 把它拔掉它 拔掉它以後它又長出來了 就好的變成很猛利的 然後呢這樣還不夠 又必須把它身上的毛 一根一根的拔掉 因為它經過四十年的時候呢 它身上的毛愈來愈多愈來愈多 長的愈多的時候變得很笨重 飛起來呢不方便 所以又把身上的毛 一根一根的把它拔掉 那麼這三件大事情完成了 總共要五十天 挨餓受凍是在這全安的地方 它這個五十天 哦不是要五個月 要五個月的時間呢 然後它就可以在天空中 再飛三十年 所以四十年的歲月 它必須來個突變 來個銳變浴火鳳凰 所以躲到深山裡邊去 讓自己好好的提昇 如果它不這樣做的話呢 它活了四十年的壽命 它就要死亡 如果它經過這一道手續 躲到山洞裡邊 去磨掉多餘的喙 把這個腳的趾甲拔掉 把身上的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把如果不經過這個淬歷 淬鍊那麼它的生命只有四十年 經過這一段磨練以後 它又可以在天空中飛三十年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呀 如果我們是用庸庸祿祿的 非常平庸的這麼過日子 那麼我們的法身慧命 就這麼中止了 我們的法身慧命活不過來了 那如果是我們勇猛精進 我們不畏生死不畏輪迴 發菩提心 我堅信世世生生 以這一生當中我歸依三寶 我做三寶弟子 我受戒持戒的功德 聽聞佛法的功德 布施的功德 護持佛法的功德 以此功德世世生生 我一定可以見佛聞法 而且呢能夠遇到善知識 那麼這一個信心 讓我們不會討厭生死 討厭這個輪迴 那麼這個就是勇猛求佛道 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 這個就是真正的 佛陀這一個心路歷程正常道 叫做成佛的正道成佛之道 是這樣子修行 可是這種法在現代人呢 慢慢慢慢就忘記了 忘記了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 都是陪伴著我們來度化眾生 我們可以看地藏經 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的 累生累劫的 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面 來度化眾生利益眾生 然後呢他走了 他就把這個責任呢 把無量的人天這些眾生 該度化的眾生地獄餓鬼畜生 所有的人那麼只要他肯發心 信佛學佛的有點善根的 他把這些人呢交給誰呢 交給地藏菩薩 他把我們交給地藏菩薩 然後呢由地藏菩薩 來教化我們 然後彌勒佛來到這個人間 所以學佛的人不孤單不孤寂 有這麼多的菩薩 大菩薩陪伴我們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大行普賢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還有大勢至菩薩 許許多多的菩薩 每一尊菩薩化千百億身 每一身度千百億萬的人 那只要我們有這個信心 我們隨時都受菩薩的加持 經典怎麼說呢 說我們眾生發菩提心 十方諸佛就憶念攝持 憶念我們攝持我們 但是我們眾生呢 卻是缺乏這個承擔的心 缺乏這個勇猛精進的心 總想最方便最不必用心的方法 來學佛 這個是對佛法的因果 原因跟結果呢沒有研究清楚 如是因如是果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 要成就的就是對佛菩薩的信心 對三寶的信心 對戒定慧的信心 對佛菩薩所說的六波羅蜜 四攝法四無量心這些法 我們按照這樣修按照這樣學 然後發願很自然的 世世生生就能夠見佛聞法 那麼現前 各位不是能夠見佛聞法嗎 是不是 隔陰之迷那是我們一般人 一天到晚講隔陰之迷隔陰之迷 所以就不想再來了 你這一生你迷迷糊糊 你這一生就迷了 不要說是隔世之迷 你現在見色聞聲當中 你就不能保持正念 那當然你就什麼迷都來了 所以不要到隔世之迷 我們現在每一分每一秒 你能夠正念正知 養成這個習慣 到時候什麼都不怕了 所以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 為彼稱歎使順行 如是令其無退轉 只有勇猛精進於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呢 那我們這個菩薩道才不會退轉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在其中作尊主 為諸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無退轉 這個地方是講到 菩薩應勸學十法門 就是講到樂住生死 主導世間令除惡業 學佛的人在士農工商 任何一個場所任何一個地方 都要怎麼樣呢主動的引導眾生 向善向光明來主導世間 而不是迷迷糊糊的 這個鼻子被牽著走 所以再菩薩勸學十法裡邊 有這個主導世間令除惡業 所以這個地方說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在其中作尊主 為諸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無退轉 最勝最上最第一 甚深微妙清淨法 勸諸菩薩說與人 如是教令離煩惱 這個就是菩薩勸學十法裡面 以甚妙法常請教誨 歎無上法這個地方是 講到是我們學習佛法的人 不能只是說一些 方便的簡單的法門 應當有這個殊勝的法門 來讓眾生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 那在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最常聽到說哦你要布施啊 你布施才有大福報啊 眾生也喜歡 聽講經說法的人 說起來也很順口 布施才有大福報啊 成佛度眾生 你成了佛再度眾生 說起來很順口 那應該是度眾生才能成佛 所以我們把佛法 往往是顛倒來講 竟是講一些簡單的法門 或者是哦您家有什麼不如意的 那是三世七世的父母在作怪 必須超度 那你必須花多少錢來超度 就沒事 所以這種沒有憑沒有據的 沒有憑據的東西呢 我們常常會讓眾生迷迷糊糊 難道沒有其它方法解決嗎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佛法 看到的這個十方的道場 盡是說一些方便隨順世俗的法 然後呢錢歸山門福歸施主 你想想看我們度化眾生 那一定要成佛才能度眾生嗎 請問是先成佛再度眾生 還是先度眾生再成佛 我們是先讀書才領畢業證書 我們是先上班才領薪水 世間沒有這麼好的 你一上班十年八年的薪水 都給你 你才來上班 沒這麼好事的 你先上班了看你的業績多少 才給你多少薪水 那麼你度多少眾生 利益多少眾生 你的煩惱減少多少 哦才說你是證到初果二果 你才證到初住二住 而不是說你成了佛以後 我再來度眾生 我們是辛苦的去賺錢 累積以後才變成有錢人 而不是說我現在是有錢人 我才來工作 有錢以後你就不工作了 你要去世界遊玩了 所以這一個講經說法 要根據經典告訴我們的道理 殊勝的道理那麼這樣子呢 勸諸菩薩說與人 如是教令離煩惱 真正的佛法 怎麼樣才能夠讓人家遠離煩惱 而不是這種用臆測的想像的 跟佛法不相應的這種方便法 方便法用多了就變成隨便法 變成隨便了 把佛法的本意給喪失掉了 一切世間無與等 不可傾動摧伏處 為彼菩薩常稱讚 如是教令不退轉 這個是講到我們世間 一切世間無與等 不可傾動摧伏處 那麼我們世間最可尊貴 最可貴的 最尊貴最可貴的 世間一切都不能搖動的 那就是什麼呢菩提心 那麼有了這個菩提心 世間的五欲世間的邪知邪見 就不能夠來摧伏了 菩提心能夠降伏我們的物欲 菩提心能夠降伏我們的 邪知邪見 所以為彼菩薩常稱讚 如是教令不退轉 發了菩提心就不容易退轉 世世生生就能見佛聞法 遇善知識 這是菩提心的這個風格 佛是世間大力主 具足一切諸功德 令諸菩薩住是中 以此教為勝丈夫 信佛學佛的人 以信佛學佛成佛 為我們生命最高的一個座標 何以故呢 因為佛是世間的大力主 我們講佛有這個十力 十八不共法 所以我們稱為大力主 具足一切的諸功德 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 通常我們都稱三德 斷德斷了一切煩惱 斷了一切執著 斷盡所有的迷惑 恩德對眾生有恩 佛說法令眾生轉迷為悟 有恩德 還有一個是智德 智慧的智 有智慧所以通達諸法的實相 那麼才能夠說法無礙 利益眾生 這個三德等究竟 那麼福慧圓滿 這是佛陀 當我們了解佛陀的十力 十八不共法 四無所謂 佛具足這些功德 這樣子的菩薩 生命有了一個方向 有個定位有個座標了 那麼以此教為勝丈夫 那麼我們以佛陀的聖教 佛陀的教導去學習 然後呢再這個世間就是一個 很標準的大丈夫 成為一個大丈夫 不畏懼生死不畏懼輪迴 所以稱為勝丈夫 不是那種小心小量的 哎哦生死可怕輪迴可悲哦 不是這樣子的學佛的人 不是這樣子的 面對生死面對輪迴 歡喜心接受因為生死是機會 輪迴是美事 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完成利他自利的這種功德 學佛的人應該有這種心態 無量無邊諸佛所 悉得往詣而親近 常為諸佛所攝受 如是教令不退轉 學佛的人要發心發願 能夠到無量無邊的諸佛所 去親近十方的諸佛 也希望能夠常成諸佛所攝受 如是教領不退轉 那麼這樣子呢 十方諸佛都在攝持我們 我們講過了發菩提心 十方諸佛都在憶念攝持 所有寂靜諸三昧 悉皆演暢無有餘 為彼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不退轉 這就是方便演說寂靜三昧 菩薩必須的十個學分裡面 其中有一個就是方便演說 寂靜三昧 對於修這個禪定的方法過程 我們經常介紹過了 最簡單的是注意自己的呼吸 息入息出快慢長短粗細 都能夠清清楚楚 如果我們靜坐十分鐘二十分鐘 最好是能三十分的話 心能夠調攝然後身體也會健康 就把這個氣慢慢慢慢的吸進來 然後慢慢的吐慢慢的吐出去 就這麼一吸一吐一吸一吐 也不要故意的去吸很多 吸很少或做什麼都不要 那麼這叫方便演說寂靜三昧 或者念佛也可以 心得到慢慢的靜下來了 那麼這樣子的 我們就能夠讓眾生得到受益 自己呢也能夠得到受益 現在我們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