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華嚴十住品 第15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繼續看第十九頁 這個地方講到十住菩薩裡邊 第九住叫作法王子住 那麼法王子住菩薩呢 能夠善知眾生的受生 善知煩惱的現起習氣的相續 善知所行的方便善知無量法 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 善知前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 善知演說第一義諦 那麼這個地方 我們可以了解到 菩薩的攝化眾生呢 必須通達世間出世間 種種的道理 必須能夠了解眾生的煩惱習氣 還要懂得以種種的方便 來攝化眾生 當然這些必須通達無量的法 然後善解諸威儀 這也是攝眾生的一個方便 行住坐臥都是攝化眾生的身教 所以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那麼這個行住坐臥 有一定的規矩 比如說行如風立如松 臥如弓 那麼這個是出家人的一個威儀 還有坐呢如鐘 這些都是涉及到我們的生理 我們的生理脊椎骨挺直 對身體呢有相當大的幫助 所以坐如鐘然後立如松 行呢是如風 因為風是直線的在走 所以走路的時候不要東看西看 那麼走路不正直 這些都是攝化眾生的一個方便 然後呢 也是我們出家人的一個威儀 那麼臥如弓的話呢 就是右側吉祥而臥 這個是善解諸威儀 善知世界差別 我們講到這個世界呢 佛經裡面簡單分成淨世界 跟污染的世界 或者是叫作穢世界 那麼有些世界是從清淨的世界 因為人心污著了 所以慢慢的從淨到不淨 那麼有些世界呢 可以從不淨到清淨 不清淨的世界 大家了解到這個不淨的世界 影響太大了 所以大家有這種覺醒的時候呢 慢慢慢慢的從身口意的改善 這個世界又變成淨的世界 所以清淨的世界不清淨的世界 都是眾生在做主導 那麼宗教也就是在主導 這個世間能夠從不淨的世界 邁向清淨的世界 所以這個世界的差別呢不定性 空性 是隨著我們眾生的發心 而改變的 然後善知前際後際事 人類的一切可以說是 用這個歷史都在記載 那過去的事情叫作前殷鑑 那麼我們讀歷史 知道過去的成敗興衰 然後我們知道往後怎麼走 所以這個歷史 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 我們讀佛經也是如此 除了以經來了經之外呢 就是經史同參 就某一代 某一個歷史的背景當中 會產生某一種思想 某一種思想 某一種歷史時代 才產生出來的思想 所以對於整個人類的歷史 過去現在未來做為一個菩薩呢 不能說只了解當前現在 那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一切 都是過去的延續 或者是變好或者是變壞 做為一個菩薩呢要清清楚楚 那麼什麼樣的思想 對人類不理想 結果會危害了 那麼我們要事先呢防微杜漸 所以說要善知前際後際事 那麼什麼叫作歷史 什麼叫作哲學 什麼叫作宗教 有事實但是沒有真理 這就叫作歷史 過去的歷史你看 人類互相的殘殺互相的鬥爭 有這個事實 那殘殺是真理嗎 鬥爭是真理嗎 所以有事實但是沒有真理 毫無道理可言 為什麼非殺來殺去呢 就沒道理都是無明 所以不是真理 所以有事實而無真理 沒道理 那就叫作歷史 歷史只是很清清楚楚的記載 已經生的事情 那麼如果是有道理 但是沒有事實 那就叫作哲學 哲學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談天說地 把人生的道理說的頭頭是道 可是實踐起來呢又是滯礙難行 那這個叫作有道理有真理 聽起來似乎是如此 但是呢不能解決 我們現實人生的 這種現實的人生一切 所以有真理沒有事實 比如說我們建立一個第一因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那可以說是上帝啊 可以說這個絕對真心啊 反正就是第一因 從第一因產生萬事萬物 聽起來似乎是如此 可是跟現實的人生又不太符合 所以有道理但是沒有事實 那麼這是屬於哲學的部份 那麼宗教呢就不同了 有真理有事實 能夠解釋這個抽象人生的一切 又能回歸到現實人生當中 去解決我們人生種種的 衝突矛盾 這叫作宗教 就叫作宗教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 前際後際的事 讓我們了解所謂前際後際事 就是一個歷史的演變 過程當中的種種現象 我們必須了解通達 才知道說以過去的 作為前車之鑑 然後呢知道未來什麼樣方向 才是正確 所以歷史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們讀經的時候呢 除了以經解經就是要經史同參 經跟史互相參證 善知演說世諦 善知演說第一義諦 在中論裡邊呢有這麼一句話說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就佛說法的二種層次 因為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 所以佛說法有分二種層次 第一種層次有我有人有眾生 有壽者有輪迴有業報 所以用有的這個立場 來說明現象界的一切 讓這個初入佛門的人有所遵循 有這個法則來離惡向善 這個是世俗諦 就是我們一般正常的心理 正常的心態所了解的事實 所了解世間的真相 那佛陀按照這個世俗諦來說 第一義諦呢是聖者的境界 聖者所理解的世間現象 超越我們一般正常人的 這個所見所聞 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講 比如說我們杯子裡面 裝了一杯水 然後我們用一枝毛筆插進去 這個毛筆是直的 可是我們插進去以後呢 我們看到的筆是彎曲的 那我們該怎麼說呢 世俗諦來講 這枝筆在杯子裡面 看起來是彎曲的 這是我們正常人的眼根 正常人的心態 的確水中裡面的筆 是彎彎曲曲的 可是我們筆抽出來筆是直的 筆直筆直 我們說這條公路很直很直 我們就說筆直筆直 就像筆一樣這麼直 那我們假如這麼設定的話 就是說筆是直的 這個是它的本來面目 那這個叫作第一義諦 那放在水中的時候是彎彎曲曲 大家看起來是彎彎曲曲 正常的心態正常的眼根 那看起來是彎彎曲曲 我們要說彎曲的 再假設有一條路很直很直 同樣的比如說這條路呢 是二十公尺寬的馬路 我們站在前面看的時候 很寬很寬二十公尺 量起來也是二十公尺 可是我們往前看 覺得這個路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越來越小好像幾乎是幾公分了 那我們說這條路越變越小 越變越小這叫作什麼呢世俗諦 世俗諦 就世間的真理 世間人共同的心理現象 所看到的世界 我們說這條路前面大後面小 沒有錯看起來就是這樣子的 任何人一看就是這樣子的 這個是什麼世俗諦 世間真理 可是我們覺得後面 遙遠那個路端呢 看起來是幾公分 可是當我們走到前面的時候 我們一量還是二十公尺 所以世間就是那麼如幻如化的 看起是如此事實上不見得如此 所以第一義諦簡單的說 是聖者的境界 比如說我們眾生 我們覺得有一個我 我的家我的事業 這很真實的一個我 那聖者來看的話 這一切都是無常如幻如化 暫時屬於你暫時屬你支配 所以世間的一切一切 都是暫時的一個假相 暫時這個房子是我的 暫時這一個田地是我的 暫時 三五十年以後 我失敗了我把它賣掉 又是別人的了 所以世間的一切 我們只有使用權 不能有永久的占有權 都是暫時的 這個肉體 也是暫時讓我們使用它 三五十年七八十年 到八九十年的時候 不但我們不能用它還要拖累 為什麼呢坐立不安 睡一睡腰酸背痛 吃東西沒味道 看東西迷迷糊糊 那麼尤其平時不讀書的人呢 一到老的時候變成什麼呢 老人癡呆症失智症 所以我們多讀書多讀經書呢 可以防止年老的時候呢 這個失智症 失智症 所以身體也是一種假相 那麼這個假相呢 我們一般人就是沒有這個智慧 沒有這個智慧 我們都是以世俗諦來看世間 所以有得有失有毀謗有稱讚 那麼這個在世俗諦裡面都是有 但是這些有都是暫時的有 叫作假有而不是沒有 但是站在世俗諦來講的話呢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那麼這個就是在勝義諦的 這個地方呢是一法不立 但是世俗諦來講的話呢 那麼一法不捨 是非恩怨那麼種種一切一切呢 又是宛然存在 所以諸佛呢以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那麼在九住的法王子的菩薩呢 就是二諦通達了 通達二諦了 所以他說法呢 橫說直說都是道理 那我們聽經說法 我們聽經聞法的時候呢 我們才不會覺得說矛盾 這個師父在說的是世俗諦 依世間的真理 來說明某一個道理 那如果說一切法是空性的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世界 無輪迴無生死 那這個是什麼 約第一義諦來說明它 舉個例子來講 如果我們把這個三根火柴 把它擺成平行的三根火柴 我們看起來這是一個字叫作川 那我們把這個三根火柴呢 把它拼在一起 看起來呢是三角形 如果學幾何學的人 他馬上說這個是等腰三角形 它的內角何是180度 所以同樣的三根火柴 那我們擺直的就是川 河流的意思 把它連在一起的時候 變成三角形 那給我們感受到說這是三角形 正三角 內角何180度 然後中間畫一條線的話呢 又有90度出現了 所以這個你不能說這個三角形 就是等於那個川 川就是三角形 不對 因為擺法不同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要用世間的真理來了解 來解決問題 然後在證悟剎那的時候 證悟那一剎那的時候呢 是用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就是無常無我空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無佛無世界 用無這個字呢作為第一義諦的 這個最高的境界 連無這個念頭也要去掉 所以法沒有矛盾的地方 是在說法者跟聞法者之間 是不是能夠相契相應 這個是法王子住菩薩 對於這個世諦跟第一義諦呢 都能夠圓融通達 那接著就說了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 何者為十 所謂法王處善巧 法王處軌度 法王處宮殿 法王處趣入 法王處觀察 法王灌頂 法王力持 法王無畏 法王宴寢 法王讚歎 何以故 欲令增進心無障礙 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那麼這個就是說法王子菩薩 要修的那些學分呢 一個是法王處善巧 法王處的軌度 法王處宮殿 這些都是一個聖者的境界 聖者證到根本智以後呢 從體起用我們稱為後得智 或者叫作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 法王是指佛陀是佛 於法自在了 佛在善巧方便 佛的度化眾生攝化眾生 善巧方便 這個法王子菩薩應該好好的學 然後呢法王處軌度 就是說法的儀式 行住坐臥托缽啊 這些有一定的這種威儀 法王處宮殿 這宮殿是形容詞 形容詞 那我們一般的宮殿又高又大 又莊嚴又華麗 像一般的寺廟 那金黃色的琉璃瓦 然後雕刻的牆壁棟樑 但是從原始佛教來看 釋迦牟尼佛托缽講經說法 幾乎都在樹林底下樹下 樹下 但是後來有這個信徒 建這個精舍來供養佛 可是佛大部份的時間 都是在遊化世間 他不會執著說這個是我的房子 他是不斷的遊化世間 住嘛 因為印度很熱所以在樹底下 把這個臥具呢鋪上去 就在那裡盤腳 就可以過一個晚上了 那麼現在泰國呢他們做一種帳 圓形的這個蚊帳掛起來 防止蚊子叮咬 那不是像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 韓國啊日本啊這些大的寺廟 大雄寶殿 那是後代對佛崇敬的心理 所以我們建這個大的宮殿 大的這個大雄寶殿來供養佛 而事實上從經典看起來 佛菩薩住的宮殿是什麼 在華嚴經裡有談到了 說禪定是菩薩的宮殿 我們知道一個人住在宮殿裡 很舒服 又高又涼爽不熱 而且又是琉璃瓦的 太陽的熱度呢不容易穿透 所以在一個大的這種宮殿裡邊 是非常的涼爽 加上它的這個設備什麼呢 製造空調 不是像是我們用冷氣的 他們是用這個窗戶 用對流的方式 這邊有窗那邊有窗 讓空氣這麼對流 所以會覺得非常的涼快 那華嚴經裡面談到 菩薩的宮殿是什麼 禪定就是菩薩的宮殿 因為菩薩打坐入定的時候 那種清涼自在 就像我們一般人 住在這個華麗的宮殿裡面 那種清涼自在 所以這個地方講到法王處宮殿 你不要去想像是多麼大 多麼華麗有那個琉璃瓦的宮殿 不是這樣子的 法王處的宮殿是什麼呢 就是禪定 度眾生利益眾生是菩薩的宮殿 菩薩利益眾生 看到眾生離惡向善法喜充滿 看到一個做壞事的人改頭換面 菩薩最高興了 菩薩不是要住在 這個華麗的宮殿才高興 不是這樣子的 隨便一個茅房子 可以過的很安心 所以這個地方 我們講到這個宮殿是指這個 修禪定哦修智慧修度化眾生 修這個慈悲喜捨 這些呢 因為定會引發特殊的一種樂 是用宮殿來形容 法王處趣入 趣入諸法的實相 趣入諸法的空相 那我們眾生呢 是趣入那個五欲當中 掉到裡面出不來 所以法王子住的菩薩 了解到法王處趣入 應該趣入的地方 就是觀諸法的空無相無願無作 法王處觀察 觀察什麼 觀察身心世界的無常無我 那麼這個是法王子住的菩薩 必修的學分 那我們一般人是喜歡走馬觀花 遍遊世界吃遍世界 名義上是說是去參訪 事實上就是耗時間而已嘛 尤其現在有這個遊輪大的遊輪 大概花幾十萬吧 可以讓你遊整個世界的大港口 那麼那些有錢人趨之若鶩 還有一個英國的女的 她把所有家當都賣掉了 她就住在這個遊輪上了 住在遊輪上呢 有人侍候又不必自己煮 衣服有人洗 她就把積蓄的錢呢 反正就是交給遊輪了 她一輩子就是到處觀察 到處觀光耗時間殺時間 坐這個遊輪坐到不能坐了 好往生了 到處去觀察 但是法王處觀察呢 不是這個意思 隨時隨地觀察世間的萬相 而增長智慧 尤其是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引發無漏的智慧 這個才是真正的法王處觀察 法王灌頂 這個跟我們一般人的 這個灌頂不太相同的 這只是一個證明 一個證明 佛陀證明你證到這個無我了 證到這個聖者了 那麼這個灌頂 當然個佛陀放光來灌頂 或者是用手摸你這個頂 那就灌頂 還有這個什麼水來灌頂 那麼在我們現在學佛來講 這個不重要 不重要 我們自己就可以為自己灌頂 怎麼灌頂呢 多誦經多拜佛多打坐 多去觀察自己的身心 不要去觀察別人的是是非非 不要去講別人的是是非非 不要去太在意別人去毀謗我 稱讚我這些我們都不要去管它 那這個叫作真正的自我灌頂 自我加強 然後分秒必爭 不要去看那些無意義的電視 媒體耗掉你的生命精神 這個叫作自我灌頂 自我灌頂 然後把握時間做一些義工 做一些善事去對弱勢團體 那就是諸佛幫你灌頂 那發菩提心 也是佛菩薩幫我們灌頂 菩提心 上乘佛道下化眾生 世世生生見佛聞法親近善知識 以大智慧大辯才來廣度眾生 你發這個願力佛陀就幫你灌頂 我講這個都是有根據的 這是在華嚴經裡面說 發菩提心十方諸佛憶持不忘 當我們發菩提心發這個大心 成佛的心度化眾生 利益眾生的心的時候 就那一剎那開始十方諸佛 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 而是十方三世的諸佛都在憶持 憶是記憶的憶 持是加持灌頂的意思 那十方諸佛都在憶持我們 就是跟我們在一起 暗中來使我們這一個念頭呢 不會忘掉會越來越強 所以各位真的想灌頂的話呢 你就發菩提心持戒莊嚴修禪定 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發菩提心 這個最可靠的自我灌頂 法王力持 法王的加持 你發菩提心法王就幫你加持了 法王無畏 那麼這個無畏呢 佛陀有這個四無畏 就是他說這句話他不會臉紅 比如說我考試五十分不及格 人家問我說 你這一次考的好不好 還不錯啊 馬馬虎虎可以過啊 你講句話的時候心裡有一點虛 五十分怎麼能過呢 要六十分才能過啊 是不是 那個時候你考最後一名 你說還好啊大概在中間左右吧 你講這句話的時候心會虛 會心虛 比如說你有一百萬 別人說你大概有五六百萬 差不多 事實上一百萬跟五六百萬 差很多 所以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 心會虛 那佛陀說話的時候呢他不會虛 因為他的確做到了 比如說佛陀說五欲是障道法 財色名食睡五欲是障道法 他講這句話的時候 他有深刻的體驗 沒有這個說假如假設的沒有 所以佛陀說法就是無畏 他不會說我沒有證到這個果位 然後我跟人家吹牛說 我證到這個果位 我沒有成佛 我騙人家說我成佛 那這個會心虛 所以佛陀說這個五欲是障道法 然後佛陀說 他已經斷了這個煩惱 他講這句話的時候很有自信心 他的確斷了煩惱 而且怎麼樣去修 能夠斷這個煩惱的方法 佛陀說給你聽的時候 不會模稜兩可 大概這樣子可能這樣子 可能這樣不是可能 一定是如此 你必須如此 你必須如此做你才能得到什麼 所以佛陀說法是斬釘截鐵的 沒有這個模稜兩可沒有 那麼這個叫作無畏 佛陀說法的時候呢就是四無畏 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來對眾生說法 所以為什麼這麼感人之深啊 經過兩千多年來 還有人跟他出家 還有人跟他修廟 而且不是只有我們東方人 西方人也跟著他出家 道理就是什麼呢 他的確了解 我們眾生的問題所在 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的方案 具體可行的辦法是什麼 而且自己已經證悟到 是自己親身體驗以後 所講出來的 不是我們從別人的嘴巴 撿到一點然後去口述去臆測 大概是如此 不是這樣子的 舉個例子來講 一個人被火燒了那個痛 他形容的時候一定是很逼真的 因為他親自被火燒了 那我們在旁邊的人 我們再怎麼形容也形容不來 你到過美國到過澳洲 到過這個加拿大歐洲你去過了 然後你寫一本書 然後當你去演講敘述的時候呢 非常非常的逼真 那你從來都沒有到過 你把這本書把它背一背看一看 如果後你去講的時候呢 就沒有這麼逼真 因為你沒有親自去看過 只是從書本上的 所以佛陀有這個四無畏 四無畏 法王宴寢 還有這個宴寢 法王吃的什麼東西啊 法王睡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法王宴寢 這個地方是指佛菩薩 修這個戒定慧修四攝法 修這個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這個就是佛法王 佛陀法王他吃最好的東西 睡著最甜的地方那就是戒定慧 就是戒定慧六波羅蜜 三十七道品 所以這個不要以為說 法王是要吃什麼東西 要睡在什麼床舖席夢絲 不是這意思 所以我常講這個出家人 他的享受是什麼 不是吃好穿好用好 不是 因為他的心安下來了 腿子這麼一盤沒有什麼妄念 淨念相續了 他這個時候他擁抱了整個生命 那麼了解了生命 穿透生命的如實相 一切的牽掛就一分一分的脫落 他那個時候真的是在享受生命 擁有生命 那個就是他在吃飯睡覺 最舒服的地方入定 為什麼呢 入定能夠離欲能夠增長智慧 定跟觀在一起止觀相應 開發出智慧 把身上的這個毛病煩惱病 一分一分的脫落下來 他一分一分的自在起來 那真是吃大餐睡大覺 很痛快的這是一種譬喻 法王讚歎 佛也是讚嘆十方的諸佛 十方的諸佛也是讚嘆 釋迦牟尼佛說 能於五濁惡世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五濁惡世劫濁見濁 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十方諸佛都是互相讚嘆的 不會有這個嫉妒心啊 不會有這個嫉妒心 別人好的我們讚嘆 別人不好的我們要幫助他 變成好的 這是一個修道人最基本的心態 千萬不可以去嫉妒別人家 別人有好我們要讚嘆 我們要跟他學習 別人有不好我們設法讓他改善 何以故 欲令增進心無障礙 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那麼這個地方是講到 如果按照這個地方所說的 十種學分這麼修這麼學的話 就可以讓我們道業越來越增長 而心沒有障礙 只要接受到任何的法 馬上就能夠開解 不用別人跟你解釋一大堆 用不著 為什麼呢 自己就有這個智慧 所以我們再看二十頁了 二十頁是十住菩薩的第十住了 十住菩薩了 佛子云何為菩薩灌頂住 此菩薩得成就十種智 何者為十 所謂震動無數世界 照耀無數世界 住持無數世界 往詣無數世界 嚴淨無數世界 開示無數眾生 觀察無數眾生 知無數眾生根 令無數眾生趣入 令無數眾生調伏 是為十 這個十住菩薩裡邊 前面的九住菩薩的功德圓滿了 就有這個本事 什麼本事呢 菩薩成就十種智 十種智慧了 所謂震動無數世界 照耀無數世界 住持無數世界 那麼嚴淨無數世界 所以我一開始的時候 就跟各位報告過了 我們研究佛法 離不開我跟這個世界 世界跟我我跟這個大自然界 大自然界大的這個環境 我們所依靠的 我們所安居樂業的 這個山河大地 那第二個我們要關心的是 我跟眾生 眾生都我前生前世的父母 兄弟姊妹 他們迷迷糊糊造業受苦輪迴 一切眾生都是我關心的對象 第三個是我內心的世界 我怎麼去面對我自己的身心 了解自己的身心 了解這個生死煩惱習性 這是我跟自己內心的世界 這也是最難處理最難處理的 因為內心的世界是非常抽象 很難去掌握 你想睡覺它就偏偏不睡睡不著 要吃安眠藥才能睡 你不能控制它 所以牛頓講過了 我可以測量這個天體 這個幾光年幾光年 可是我就不能測量我們人的心 因為速度太快了也難以控制 所以我們時時要記住 這個三件事情 一個是大自然跟我息息相關 那我們人類不斷的 破壞這個世界 這個環境受到破壞的時候呢 我們的生存空間也受到了破壞 所以這個地方一再的講什麼 震動無數世界 照耀無數世界 住持無數世界 往詣無數世界 嚴淨無數世界 就是講到這個我跟這個大自然 我們要疼惜這個大自然 因為大自然 提供我們生存的空間 陽光空氣水泥土長養萬物 我們可以依靠這些來生存 所以作為一個菩薩 他為什麼這麼關心這個世界呢 因為世界是大家所依住的地方 而眾生無知啊 不斷在破壞這個世界 那麼眾生為什麼不斷在破壞 這個世界呢 無明在作怪 所以菩薩就是要來到這個世間 幫眾生破除這個無明煩惱 那麼眾生的無明煩惱破了 他的身心安定下來 這個世界呢也不會遭殃 所以用震動世界 照耀世界住持世界 然後呢往詣無數世界 還有嚴淨無數世界 莊嚴淨化無數的世界 這是菩薩的職責所在 就是我與這個世界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說 宇宙事就是我份內的事 我份內的事就是宇宙的事 這是一個聖者的心量 聖者的心量 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講 我們把這個乾電池用一用 隨便這麼一丟 你覺得這個沒有什麼嗎 你知道這個乾電池很毒 這個乾電池你丟在垃圾堆 垃圾堆這個雨一沖 溶解以後這個雨水呢 就滲透在這個地下去了 那個地下水匯集到水庫啊 水源啊 那怎麼辦呢 抽起來送到我們家裡來 變成自來水 那你知道嗎 我們丟下去的電池那個毒水 又回到我們自己的嘴巴 自己的腸裡面 這個叫作什麼呢 就叫作輪迴 輪迴 我們隨便丟垃圾傾倒垃圾 有毒的東西 汞污泥我們種出來的稻 叫作鎘米 吃了以後全身會痛的 這些沒有良心的人 那些工廠廢水 傾倒在這個河流裡邊鎮 然後去灌溉農田以後呢 又回到我們嘴巴裡邊 吃起來生病了 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 因為有輪迴觀念 因為有輪迴觀念我現在破壞 這個環境將來我投胎轉世 我又回到這個地方 所以我不忍心去傷害 我們不要說為子孫 保留一個乾淨的國土 事實上我們講的比較現實一點 就為自己 為我們自己去保存 一個乾淨的國土 將來我們來生投胎轉世的時候 我們才有乾淨的地方好住 不要講的這麼好聽 說為我們的子孫 事實上是為我們自己 誰是我們的子孫 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 我們去投胎轉世 我們不是現在的我們的子孫嗎 是不是 是為我們自己 所以佛經裡面講到的道理 就離不開這個世界眾生 以及自我的身心 所以這裡講到這麼多什麼 震動世界照耀世界住持世界 嚴淨無數世界 就是要我們特別重視這個環保 所以這個慈濟呢有一句話 很有意思的 說這個垃圾變黃金了 黃金就可以莊嚴這個世界了 黃金就變愛心了 那麼愛心 就可以使這個世界清淨莊嚴 所以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 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麼這個是講到 我跟這個世界的關係 我們必須重視環保 現在我們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