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華嚴十行品 第18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看一百零二頁 那麼一百零二頁呢 是這個菩薩的智慧 菩薩的這個智慧呢 了達了一切法的真實性 那麼菩薩之所以能在 無限的生死當中利益眾生 而不退心又不染著 那麼這個是靠著悲心願力 最重要的是智慧 那麼智慧通達一切法的如實相 我們之所以生死輪迴 感受到痛苦 大致說來缺乏智慧 缺乏智慧 譬如我們在一個房間裡面 突然間斷電了 這時候我們真的是寸步難行 因為這個房間裡面東西太多了 一不小心就受到傷害 所以我們在這個黑暗的房間呢 因為看不清楚樓梯怎麼走 那麼房間在那裡迷迷糊糊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不知道過去不知道現在 不知道未來 什麼即將發生 已經發生的也忘了一乾二淨 就是在眼前當下的事實 我們了解又有所偏差 所以等於是說我們的苦惱 來自於誤解自己的身心 誤解外在世界山河大地的真相 所以一切都是在誤解當中 而產生的矛盾衝突困惑 那麼人跟人之間 人跟大自然之間人跟自己之間 就是不斷的惡性循環 由誤會誤解而產生的 身口意業的非法非行 所以造成了自我身心 以及他人的身心 甚至包括山河大地 都同樣遭受到困擾 所以第八無礙行菩薩 能夠在無限的時空當中 來廣度眾生 主要就是靠這個無二的智慧 無二的智慧 那麼我們講到這個無二 這是對我們眾生來講 因為我們眾生 生活在相對的世界裡邊 當我說有 馬上我們想到不是沒有 當我說白天 我們馬上會想到黑夜 所以長短方圓善惡是非 一切在相對當中呢 我們去分別好壞 從相對當中我們了解到 這個差別性 那麼菩薩認識世間的一切事理 不是像我們用相對性的去理解 而是直觀諸法的真實相 這一個真實相 超越了語言的表達 所以我們用無二 為什麼叫作二呢 在我們眾生的心境裡邊 了解一件事物 一定先有主觀的我 然後有客觀的事理 那在主觀客觀 有這個能知所知的二對待當中 產生了時間跟空間的概念 所以主客時空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凡夫 所認知的世間裡邊 相對的世界裡邊呢 所產生的一個差別相 那我們眾生在這個差別相當中 去分別 以為在空間時間 存在的事事物物 包括我們的身心世界一切 都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我們了解到非常有限 我們往往被這一個主客時空的 這一個架構之下 然後我們會錯了意 那麼因為了解的不真實 所以我們處理起來 大致說是錯誤而且是顛倒 非常計常非我計我 非淨計淨非樂計樂 所以眾生在二的世界 二就是相對的世界裡邊 那麼都是被這個 外在的幻象所迷 所以產生了許多顛倒行為 顛倒行為 那麼菩薩超越了這個二 來理解一切法 在佛法裡面的名詞叫作 理智不二 理性跟智慧不二 在我們眾生的心境裡面 能知的我所知的事理 這是永遠相對的 而且在我們認知的過程當中 我們不知道內心的這個心態 在認知的當下 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心 那麼這個就是眾生的差別 但是在菩薩的心境裡面 認知的當下沒有一個我 以及客觀的理 那麼叫作什麼呢 能所雙亡 能知的我所知的理 能所雙亡 那如果我們要再形容的話 就是無有智外理無有理外智 理智一如 理性跟智慧是一如 那麼說到一說它是絕對 或者是什麼 這都是我們世間的想像 所以在聖者的心境裡邊 通達事物的當下 是超越了我跟我所 叫作理智一如 這個是讓我們先了解到 聖者這個無二 因為無二所以無著 那麼在一百零二頁呢 就問了 說何以故為什麼 因為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 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 住於無相 以清淨相莊嚴其身 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 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 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 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 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 了一切法離欲真際 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 所以我們講到 菩薩的這個無二智慧 菩薩了達這種無二的智慧呢 就是能所雙亡的境界 理智一如的這個境界 在我們一般認識 這個世界的時候 我們說這個萬事萬物 我們說用這個法來代表 那麼法的本來面目 我們用法界來代表 在我們一般人認為說 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我們這麼想的時候 就會想法界是多大多小 是有還是無存在的有無 品質的好壞 那麼數量的多寡 但是菩薩所了達 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法界的時候呢 這個是超越了 超越了我們一般所認知的 存在的有無數量的多寡 品質的好壞 這是我們一般認識事物的 三個原則 存在的有無 有沒有這個東西 有實在的嗎 第二個是好還是不好 這是品質的好壞 然後呢數量的多寡 一個十個百個千個數量多寡 但是呢 一切法的本來面目是超越了 這個存在的有無品質的好壞 數量的多寡 所以我們不能在法之外 說有一個單獨存在的法性 法空性 所以這個地方講說法法界無二 我們講法的本來面目 你不要在一切萬法之外 去找它的本來面目 我們認識這個萬事萬物 就是在萬事萬物的當下 去了解它的空無常無我性 而不是離開了 這一個萬事萬物以外 有一個空無常無我性的 一個什麼 如果這樣子了解的話是錯誤的 所以有一句話很重要的 空因有顯 空性是依存在而顯出空性 有依空立 有是存在 存在是因為一切是空性 所以才能存在 一切是緣起 那麼緣起必定是空性的 因為是空性 所以必須有因緣才會生起 所以性空緣起緣起才能性空 那麼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無以名之 我們說性空或者是空性 因為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呢 超越了我們用相對性的理解 所以當我們去理解 萬事萬物的時候呢 我們不是說離開萬事萬物之外 有一個什麼 沒有 一般人喜歡在這個萬法之外 去假設有一個最初最初的 神啊或者是上帝 什麼人來創造 那不是這樣子 萬法就誰創造的 就是萬法創造的 萬法就是萬法去創造的 它們之間這個萬法 是萬事萬物之間相互的影響 聚聚散散 在某一個因緣的時候 聚成這個樣子 某一個因緣的時候 散成這個樣子 不斷的改變而已 改變它的形態 沒有那一個最初的第一因 沒有 那麼為什麼要說明這一個道理 我們才不會在萬法之外 去想像宇宙的第一因是誰 是人是神或是萬能的什麼 如果你這樣子去設定的話呢 那這個第一步已經錯了 所以萬法就以萬法因 萬法沒有在萬法之外 有一個第一因 沒有 第一因人格化以後呢 加以意志以後呢就是變成上帝 主宰我們的上帝 那佛法呢在這方面來講 叫無神論 沒有神來創造這個世界 世界就是我們全人類 共同集體創作 這個世界的好壞 就是我們人類共同的集體創作 這個世界如果我們 去追求最初怎麼來誰創造 那麼這個叫作戲論 叫無明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了 那我們知道這個世界 已經成立了以後呢 我們怎麼樣去維護它愛惜它 疼惜它 那這個有意義有價值 所以佛法從創造論來講呢 叫作無神論 但是如果從我們的精神 來講的話 我們還是有精神的 我們還有精神 所以心理生理物理 所以佛法講無神論是講 第一因創造者 這是無神論 但在我們的身心當中 心理的作用那不能否定的 還是有 那麼生理的作用物理的作用 這個是各各不同的領域 所以法法界無二 就是一切法 以及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在菩薩的心境裡邊 不能去截然的分別說 這是萬法 那萬法之外有一個法界 它的本來面目叫作法界 那這樣認知就錯了 所以菩薩如是以善方便 入深法界 就是菩薩以這一個方便 無二的這個方便來了解 宇宙萬事萬物 那麼這個時候呢 就能夠住於無相 無相 我們說這一個空無相無願 叫作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 所以我們到佛寺的時候 有這個三門 三門 三門的三不是山上的山 而是一二三的三 三個門 所以佛的寺院外面 還沒有進到佛堂的時候呢 它有一個牌樓 那牌樓一定是三個門 就是空門無相門無願門 那利根的眾生聽到諸佛說空 一切法的本來面目是空性的 當下解脫了 因為空就遠離了我跟我所 當下遠離了我執我所 那麼這個就解脫了 可是有些眾生根性不夠 聽到諸法空 馬上就想像有一空性 空性是怎麼樣子的呢 是大呢是小是方是圓是青是紅 是赤是白 所以又執著一個空相了 執著空相的時候 佛不得不又來一個無相 就是叫我們不要去執著這個空 你去想像它是什麼樣子 用想像的都是錯誤的 無相 那麼通達無相的人就一了百了 但是有些人還是想 無相是什麼樣子 這個時候呢又講這個無願了 那麼在通達無相以後呢 就無所願求 無所願求無願門 所以空無相無願叫三解脫門 菩薩通達了這個無二 就能夠住於無相 所以這個三門呢 有的時候就寫無二 無二門 就是超越了一種相對性的 衝突矛盾的困擾的 這個世界啊 那叫作無二門 或者是說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 這是佛法上一些特別的名相 讓我們了解為什麼我們 始終都生活在一個相對 衝突矛盾的世界 因為我們無始以來 我們透過我跟我所這相對性呢 來認識世界 所以才會產生這麼多毛病 那些顛倒的行為 那麼菩薩遠離了這個二相對性 所以能夠超越 這些衝突矛盾障礙 那了解這個空無相 是不是就大事已畢了呢 不是這樣子的 以清淨相莊嚴其身 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 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 不著世界而現身佛? 了達了諸法的空性無相 不是這樣子就沒事了 那怎麼辦呢 以清淨相莊嚴其身 為什麼呢 因為眾生都是著相 所以你看那個佛菩薩 都是現這個莊嚴相 來引發眾生呢向善向光明 大們到任何寺廟裡面一看 每一尊佛像叫作什麼呢 菩薩低眉 眼睛稍微閉起來 但是張開一點點叫作三分眼 然後呢慈悲的微笑智慧的微笑 讓我們感受到 那種祥和寧靜智慧 所以佛菩薩叫我們不要著相 不要我們著相 但是為了攝化眾生 還是現清淨相莊嚴相 這個在佛法裡面來講呢 是為了攝化眾生 同時呢相從心生 不是刻意的去修清淨相莊嚴相 因為是心清淨了 心沒有衝突矛盾了 所以自然就會這個相 相隨心生 我們一個人常常脾氣 那看起來就是橫肉滿面很可怕 話說有一個雕塑家 那另外有人請他雕塑這個鬼 而且雕塑好多 所以他在幾個月內呢 他天天想像那個鬼的可怕 青面獠牙 所以就越想越可怕那種樣子 把他刻畫出來 那一段時間呢 他家的小孩就不讓他抱抱 看到他害怕 他就去請問師父 師父啊 我家的小孩在這幾個月內 都不讓我抱 他看到我就哭 為什麼 他說你做什麼工作啊 我是在從事雕刻的 雕刻神像雕刻鬼像 我最近接了一通生意 要雕塑地獄裡面 那個很可怕的鬼面 鬼像 他說這個是因為你的心裡面 總是想到那個可怕的樣子 所以現在你自己去照鏡子看看 你滿臉就現出那種鬼相 很可怕很可怕的鬼相 所以小孩子看到你就害怕 他說師父那怎麼辦呢 我這個生意非做不可 可以啊你慢一點再做 你試試看你現在開始雕塑佛像 你看那個佛像的莊嚴 你天天去想那個佛像的莊嚴 一段時間以後 你再看小孩子怎麼樣的反應 結果他就每天看這個佛像 雕塑佛像 不到一個月以後呢 這個小孩子會親自去抱他了 他從此啊他就不接那個生意了 不接那個雕塑羅剎鬼的畫像 那個生意他不做了 他說我雕了佛像心情很平穩 小孩子跟我也有親愛的行為 所以這個就是說相從心生 菩薩不是刻意的去修 這個清淨莊嚴的相 不是 是因為清淨了 自然就會有這個相出現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想要化妝 真正的化妝品不是用錢買的 那個叫什麼呢 叫歡喜心 歡喜心 有一個牌子叫歡喜心 歡喜吃飯歡喜工作歡喜上班 歡喜堵車歡喜任何的困擾 歡喜接受面對一切的挑戰 這個歡喜心 歡喜你的家庭歡喜你的事業 用歡喜心來面對一切的困擾 自然這個比抹什麼面霜都還好 所以這個品牌值得推展 叫作歡喜心 擁抱學習工作 那麼歡喜的面對人生的一切 那麼這樣子的話呢 你的相就會改命運也會改 不要去請人家幫你什麼消災 改命改運 你自己就可以讓你的命運改好 為什麼呢 勇於接受這個面對的困難 而不認為這是一個挫折 認為這一個是讓我生命成熟 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因為老天爺送我們成功的禮物 往往用失敗來包裝 所以我們只有勇敢的 把失敗的這個包裝撕開以後呢 才能看到成功的果實 那麼我們一個人常常用歡喜心 來面對身心世界人我是非恩怨 自然就會有清淨相 來莊嚴我們的身 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 了解一切法無性 無性就是空相 這個我們講水 水是什麼性質 因為水有液態有氣態有固態 到底什麼是它的性質 固態有固態的性質 液態液態的性質 那麼氣態有氣態的性質 到底什麼是它的性質 我們說無性 為什麼呢 那你說固態有固態的性質 它不一定是固態有時變成氣態 是不是 所以我們說無性 因為無性所以無不性 就是在某一個時空當中 它有這個形態有個作用 那麼另外一個時空 在聚聚散散的時候 它又成另外一個形態出現了 它又另外一個體性來出現了 所以無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 無相就是一切諸法的本來面目 雖然我們是這樣子的說 但是要了解 我們了解諸法的空性 這是一切諸法萬事萬物的 共通性的原理 叫作空性 叫作無性 叫作無相 但是諸法的形態作用 是千差萬別 所以菩薩了達一切法性 了達一切法無性 但是它能夠分別一切法相 我說這個房子是空的 桌子是空的 樹木是空的 人物山川身心世界一切是空性 這個是約它的存在原理 它存在的當下 找不到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性 但是當這些條件因緣 和合的時候 它各各有不同的形態作用 桌子有桌子的形態作用 房子有房子的功能 山河大地有山河大地 有它特殊的意義 這個是千差萬別的 它的作用它的形態 是千差萬別的 你不能說桌子等於木頭 房子等於這個大地 那不能這麼講不同 所以一切法的差別相 是千差萬別的 這個叫作後得智 後得智 要慢慢一個一個來學 一個一個來學的 了解它的差別相 了解它的作用了解它的功能 這個房屬於一般來說 我們講科學家專家之類 就是在這方面有獨到的研究 所以了解一切法的共通性 是無性是空性 但是它的差別相 差別的作用那是要從根本智 起後得智一個一個的去了解 所以我們說一個開悟的人 他悟到的是什麼呢 存在的一切共通性的原理空性 身心世界一切都是法空 無性無相 但是我們要了解語言 了解種種的技術了解這個邏輯 了解這些辯論 那這個非得一個一個的 透過數理哲學化學環境 種種的來去一個一個去研究 所以菩薩能夠了法無性 而能分別一切法相 就是得到根本智 又能夠起後得智 這樣子才能夠去攝化眾生 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 就是說我們看到眾生 馬上有一個概念說 有一個什麼出現了 但是我們當下又了解 這個眾生是不實在的 是暫時的一個假相 我們舉個例子比較容易了解 比如說我們從一歲二歲三歲 每年都拍照 到了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時候 把這七八十張的相片 都擺在一起 那一張是我 是七八十的這張照片是我呢 還是五六十歲三四十歲 一二十歲的呢 每一個都是我 但是每一張都不是我 因為現在的我每一分每一秒 又繼續在老 不斷在老化 可是在某一段時空當中 那張相片的的確確是我 我的樣子就是那個樣子 年輕的時候就是年輕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年輕過 由少而壯而老而病而死 那這個差別相是千差萬別 但是有一個共通性 什麼呢 這個共通性是什麼呢 不斷的隨著時間空間 不斷的變化變化變化變化 所以一切都是 在變化的過程當中 隨時都是在變化 剎那剎那在變化 不停的變化 這是佛法的一種流動觀 一種動態的世界觀 世界沒有一個固定的死寂的 不變的一個什麼 沒有 找不到 所以能夠不取眾生 而能了知眾生之數 就了解眾生 不會說執著這個眾生 哦好漂亮好高好美 這個只是暫時的一個假相 所以古代有人怎麼講呢 說這個小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呢 已經是白髮蒼蒼了 那我們想不通啊 怎麼小孩子是白髮蒼蒼的呢 它是指這個歲月不饒人 有一天也是白髮蒼蒼 這個小孩子 嬰孩一出生是白髮千丈了 這是一個形容 他最後的一個結局 就是這個樣子的 現在小孩子出生以後 頭髮黑黑的很漂亮啊 可是歲月不饒人啊 一段時間後髮白面皺 所以不取眾生相 但是又了知眾生之數 這個數不是說一個一個 有幾個數目 而是了解眾生的本來面目 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 不會執著說這個世界 是好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不好的世界 這是清淨的世界 這是五濁惡世的世界 不會去執著這一個 因為清淨五濁這一切一切 都是我們眾生內心的差別 內心的差別相 而世界的本相呢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不會著執著這個世界 是清淨的世界是污濁的世界 那我們離開這個五濁惡世 我們到那一個清淨世界 不會有這種取捨 不會有這一取一捨 不會 執一取一 執著一個取著一個捨離一個 這是眾生的毛病 在菩薩通達空性的時候呢 沒有這個取捨的現象 這個眾生漂亮這個眾生不漂亮 這個眾生莊嚴這個眾生不莊嚴 這個眾生很有錢這個眾生貧困 菩薩認識眾生的時候 不是透過這些來認識眾生 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 那菩薩在任何世界 只要眾生需要 菩薩就現身在任何世界呢 來利益眾生 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 這個地方講不分別 我們要了解這地方不分別 是說無自性分別 不執著有一個實體性 叫作無自性分別 那無自性分別的時候呢 我們就叫作不分別法 不分別法 所謂自性分別 就是說一種實存感 當我們六根對這個六塵 一接觸的那一個剎那 馬上有一個實存感 有一個主觀實實在在的我 有一個客觀實實在在的世界 人物山川 那麼這個叫作什麼 叫自性分別 那叫作分別妄想心 就是一種實存感 永恆不變的一個實存感 那麼這個就叫作自性分別 所以這個地方講不分別法 就是沒有自性分別 雖然沒有自性分別不執著我 跟客觀的這個實在什麼 但是能夠善入佛法 對於法的修學次第 法的深淺法的義理 菩薩能夠清清楚楚 所以我們講不分別不分別 這個不分別是什麼呢 就是不去執著諸法的實體 但是諸法的相法相呢 是千差萬別 我們還是要一個一個去學 所以我們學習這個佛法 有這個法相名相 許許多多的名相 比如說我們的心 有五十一種的心所 六種根本大煩惱 有八種的大隨煩惱 有二種中隨煩惱 有十種小隨煩惱 有善心所惡心所 那這些呢 有它的差別相有它的差別作用 但是不管你善心所惡心所 它都是空性的 不是永遠是如此 不是的 隨時都在變化的 所以有的時候 我們從體來看一切 有的時候從形態作用 來看萬事萬物 從體來看萬事萬物的時候呢 我們大部分都是用無空來形容 那麼從形態從作用來看的時候 是有千差萬別 還是有 所以佛法有的時候講體性 是講空沒有 但是形態作用呢 確是不能否定還是有 所以緣起性空 性空必定是緣起 那麼這樣子的話呢 就是說一切法 雖然是空無相無願 但是呢因果宛然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確是宛然而有 那三世因果六道這個輪迴 雖然是宛然而有 但是呢體性是空性的 體性是空性的 隨時都會再改變的 那麼這樣子呢 空才建立了因果輪迴 那麼因果輪迴才顯示空性 這個要用心來慢慢的體會 所以這個地方講 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 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 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了 能夠甚深的通達諸法的義理 是空性的 但是又能深入淺出的 把這一個空性的道理 讓眾生理解 所以說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 了一切法離欲真際 而不斷菩薩道 眾生在這一個欲界當中呢 因為我們有我我所 所以產生了欲 欲再往下沉淪的話就叫作情 情欲欲情 那情往下欲欲也是往下變成情 那再往下的話沉淪的話 就是佔有 那佔有的結果是什麼煩惱 產生傷害 這是我們眾生欲界的這個情形 那菩薩呢 通達了無我無我所 所以這個地方用離欲真際 因為無我無我所 所以不會像我們世間的眾生 一看到什麼一聽到什麼 馬上就有一個主觀的我 然後就會有一個客觀的事理 第三個我們馬上就會怎麼樣呢 對我有利還是沒有利 或者是能被我享受 或者被我利用 那麼這個就叫作欲 所以從主觀客觀 從認知的那一剎那 很快的從認知的那一剎那 有能知的我所知的客觀的世界 然後產生了對我有利無利的 這種想像佔有 那麼這個就叫作欲 就是欲了 一個聖者超越了 能所的認知世界 所以我們用 了一切法離欲真際 也就是這是菩薩的一個智慧 智慧 在他通達身心世界 真實相的當下 又能夠保持這個悲願 所以怎麼辦呢 叫作而不斷菩薩道 就是說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 也不會沉空滯寂 沉空滯寂 沉迷在空理當中 停滯在寂滅的世界 滯留在寂滅的世界 菩薩不會生活在一個空寂 空洞的世界不會這樣子的 通達一切諸法空 悲願無盡的去利益眾生 所以說了一切法離欲真際 這是智慧 而不斷菩薩道 這是什麼這是悲願 這是悲願 不退菩薩行 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 常勤修習無盡之行 那麼這個是講到 菩薩悲智交融的情況 是這樣子的 菩薩的悲心當中充滿著悲願 悲願當中充滿著智慧 由智慧去認識世界 這個身心世界的真相 但是呢 這個悲願又是怎麼樣子的呢 無窮無盡的在利益眾生 不會有些人說 我們修行佛法以後 我們就遠離人間遠離世間 不管世間管它死活 不是這樣子的 越是聖人越是關心世間的存亡 人類的這種延續 人類的這種生存 而不是說那種冷冰冰的 毫無感情的世界不是這樣子的 越能通達人性就越有人性 簡單就這麼一句話 所以說菩薩 是了一切法離欲真際 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 常勤修習無盡之行 為了攝化眾生 所以要不斷的去修學 去學習 結果是怎麼樣子的呢 自在入于清淨法界 就能在三界當中 來去出入一切自在 生活在一個雖然是五濁惡世 但是他的內心是清淨的 所以我們用世間的一句話 怎麼形容呢 叫作同流不合污 這是非常非常難得 我們眾生的生命形態 一個是什麼呢 同流合污迷迷糊糊生 迷迷糊糊死起惑造業受苦 同流合污 同其生死流 然後合造惡業的這個污 污染啊 這是一般眾生的生命現象 那麼有一種聖者呢 跳開了這個世界了 他只要修無我觀 生命的動力沒有了 招感生死的這個動力 我執我見沒有了 不再出現生命 叫作什麼是不同流不同污 不合污啊 不同流不合污 這個說來也是不簡單 但是呢不是佛陀所宣揚 真正的教義 佛陀要我們是怎麼樣子的 同流而不合污 同眾生一起生死輪迴 但是不迷糊 心無痴亂 那麼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來點醒眾生覺悟眾生 陪伴眾生 走向覺悟光明的道路上 所以是同流不合污 所以這個地方才會說到 菩薩了一切法的離欲真際 又能夠不斷菩薩道 不退菩薩行 而且呢時時常常很精進的 去修學無盡之行 就是菩薩當於五明中求 學習種種的智識來攝化眾生 這樣自然就能夠在三界當中 自由自在 這是我們講到佛法的 悲智交融的 也是大乘佛法所要顯示的 在於世俗當中不被世俗所迷惑 而能夠引導世俗的眾生 走向覺悟清淨的這個心境 所以文殊大士曾經講過一句話 說這個小士 小士離塵 小士求真 小士 士就是這個居士的士 大士求真 大士呢涉俗 欲求佛道豈離紅塵 要離求佛道 一定是要離開這個紅塵嗎 這小士求真 求這個真空寂靜的世界 清淨的寂靜的世界 小士求真 大士涉俗 大士就是菩薩 菩薩在這個世俗當中呢 不被世俗所染 所以大士涉俗 欲求佛道豈離紅塵 我們要想學佛信佛成佛 我們想求這個佛道 一定要離開這個紅塵嗎 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意思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們不要說信佛學佛 就是要放棄家庭事業妻子兒女 父母一切放下以後呢 然後我們到深山去修道 這個不叫作修道 這個叫作逃避 這叫作逃避叫不負責任 不負責任 這個不是佛陀的本意 千萬不要誤解 我們現在來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