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系列-六種波羅蜜-3 主講人: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 各位我們看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頁 我們一起念好了 菩薩摩訶薩 修此行時 令一切眾生 歡喜愛樂 隨諸方土 有貧乏處 以願力故 往生於彼 豪貴大富 財寶無盡 那麼這個地方-跟我們平時讀到的佛法 或者是聽到的佛法不太一樣 知道嗎 祂希望我們修菩薩道的人 想成佛的人 修這個布施持戒的人 他目的是做什麼呢 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 這是讓眾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受益 眾生的身心都能夠受益 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 隨諸方土 有貧乏處 以願力故 往生於彼 豪貴大富 財寶無盡 這個地方有沒有叫我們 信佛學佛以後呢 覺得生命很痛苦 很悲哀 沒有意義 我們就一走了之 有沒有 沒有 所以我發願來生怎麼樣呀 投胎那裡呀 有沒有錯 我發願投胎轉世 有沒有錯 沒有錯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以願力故 往生於彼 知道吧 但是後面那個我不要 豪貴大富我不要 因為我來世還要出家-你知道嗎 那麼財寶無盡這個我想要 我想要的不是那個金銀珠寶 我是要法財 知道吧 其實我懂得很多佛法 那麼這個法財無盡這個我要 豪貴大富這個對我來講不好 所以信佛學佛的人 我常常說 輪迴是好事-知道嗎 生死是機會 我們能夠投胎轉世輪迴作人 繼續信佛學佛 這是一個正常道 是一個正常道 那如果是你真的害怕 在這個生死輪迴 那佛就說這個方便道了 那麼你就念佛往生他方世界 然後以後再回來 也可以轉那道手續 另外一個手續 也是可以一樣 最後我們都一樣可以成佛 所以這個地方 是佛說正常道的修行方法 就是這樣子的 菩薩要發願 隨諸方土 有貧乏處 以願力故 往生於彼 前面這一句 我做不到 知道嗎 要我投胎轉世到非洲 這我可沒有這個本事 我還沒有那個願力-我還沒有 因為畢竟在一個-有知識文明的地方 比較有佛法親近的機會 有親近的機會 所以你說要我-投胎到那個索馬利亞 還有那個什麼非洲 那個一天到晚打仗的 沒有雨 乾旱幾十年 然後流離失所 沒有衣服穿的地方 那不行 那不行 或者是叫我投胎到-巴西亞馬遜 那我也不要 因為亞馬遜那邊的人 都沒有穿衣服 都打獵為生 像動物的樣子 那不是我想要的 那麼起碼投胎到台灣的話 還不錯 是不是 那我為什麼選高雄 這很奇怪 住在高雄身體就健康起來 住在北部太冷了 就身體一直不舒服 所以就不喜歡住北部 北部雨也多 老是陰陰暗暗的這樣下雨 這個身體好像很不舒服 那麼住高雄的時候 很舒服 這麼一熱 汗流一流很舒服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釋迦牟尼佛也是出生在熱帶 也是熱帶的地方 耶穌也是在熱帶的地方 中東是不是 所以我們說來高雄投胎 大概沒有錯吧 沒有錯 前面這一句我做不到 有貧乏之處-那種乾旱飢餓飢荒的地方 又沒有佛法的地方 那我去了 那我完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 這也是一個故事 說在那個薩伊的地方 有一個牧師 他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 那個地方完全沒有佛法的地方 他做了一個夢 他夢到什麼呢 用黃金去做的一個字 寫BUDDHA 那是什麼 佛陀BUDDHA 知道嗎 他看到這個字 他不了解這個字是什麼意義 他就東問西問就問到一個 越南的人怎麼樣子的 越南的一個教授還是什麼 他說這個就是佛陀啊 那麼後來這個牧師就出家了 他就夢到佛陀-黃金去做的這個字 他不知道這個意思 然後去追求了解以後呢 他出家了 那個機會太少了 是不是 那如果投胎到高雄這個地方 畢竟還是有文化的地方 是不是 那將來還可以找到菜根香 清涼音 起碼還有這些單位 是不是啊 還有機會聽聞佛法 所以我的願力不算很大 知道嗎 不算很大 所以要投胎到非洲-我還不敢 有一個法師他說要投胎到非洲 做五世的黑人 有個慧傳法師 他跟我們講他說-他要投胎到非洲 當五世的黑人 我說 那你的願力很大 我不想做黑人 皮膚黑黑的 然後又那個地方太乾旱 我怕餓死人 完蛋了 所以這個我還做不到 我的願力還不夠 那這個地方是讓我們了解 學佛的正常道裡面 就是要發願 發願 投胎轉世 在佛經裡面 很少用投胎轉世的名詞 叫做留惑潤生 留保留的留 惑就是迷迷糊糊的那個惑 潤三點水 潤年的潤-滋潤的潤 留惑潤生 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那個根本煩惱 貪瞋痴把它伏住它 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斷掉它 那如果是我們趕緊的把這個-貪瞋痴 我執 我見 我慢 斷掉的話呢 就不能投胎轉世 因為我們已經沒有這個-我執我見以後呢 它不再出現生命了 進入涅槃了 那麼這樣子的話呢 是不圓滿 那麼我們如果留了一點點的-那種我見還在 大的煩惱 我們控制住 那麼這一點點的身見 還在的話呢 他可以去投胎轉世 他可以滋潤生命的出現 所以叫做留惑潤生 所以這修學佛法的一種-態度上的不同 有些人是急急忙忙說 我要斷盡一切煩惱 那如果你把煩惱斷盡的話 你的悲心不足福德不足的話 最多只能證到阿羅漢 沒有辦法成為菩薩 成為佛不能 所以我們留惑潤生 雖然還有一點點煩惱 但是這個煩惱是小的煩惱 小的執著 那麼它可以來滋潤我們-出現生命 叫留惑潤生 那一般我們說投胎轉世 比較容易了解 佛經裡面大部份都是用-留惑潤生 以願力故 往生於彼 豪貴大富 財寶無盡 財寶無盡做什麼呢-不是享受 是為了利益眾生 因為菩薩修很多的福德 廣度眾生 利益眾生 所以他有那個自信心 他自然投胎轉世就是 很自然的就有那種財富 那有了財富怎麼辦呢 我們看這個下面經文說 假使於念念中-有無量無數眾生 詣菩薩所 白言仁者 我等貧乏 靡所資贍 飢羸困苦 命將不全 唯願慈哀 施我身肉 令我得食 以活其命 那麼這個是-他不要菩薩的財產 金銀珠寶他不要 他要菩薩的肉給他吃 這是一個形容 也是形容 那是講到菩薩的布施 不是只是這個衣食住行的 這種物質的這種布施 那是外財施 這個時候是內財施 他要菩薩的肉給他吃 爾時菩薩 即便施之 令其歡喜 心得滿足 老實說這個我做不到 老實說比較沒有罪 我做不到 叫我說砍一隻手指給你吃 我做不到 叫我說挖眼睛給你 我也做不到 但是死了以後 眼睛那個眼角膜給你-我可以 現在我還要用 知道吧 我現在我做不到 這個是說 菩薩什麼都可以布施 那是大菩薩 已經證到我空的菩薩 可以做到 祂不會因為這個布施-而後悔痛苦 他不會 所以我們講這個布施-也有一個層次 你不要說這個菩薩 祂可以割捨自己來布施 那我們要學習 不一定 那麼這個是講到說-菩薩的布施 那進一步的你看看 說如是無量百千眾生 而來乞求 菩薩於彼 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 不是一個眾生兩個眾生來 是無量百千 幾千幾萬眾生-來乞求菩薩 都不會因為這樣退心 祂不會說眾生難度 眾生這麼多 害怕了 祂不會 祂反而更增長祂的慈悲心 以是眾生 咸來乞求 菩薩見之 倍復歡喜 作如是念 下面這段經文很重要 我們一起念 我得善利 此等眾生 是我福田 是我善友 不求不請 而來教我-入佛法中 我今應當如是修學 不違一切眾生之心 好 這個很有意思 那麼如果我們看到眾生-跟我們要東西 要這個要那個 要東要西的 我們覺得好煩喔 你怎麼這麼貪 一個介紹一個 一個介紹一個來 越來越多 菩薩見到這些怎麼辦呢 祂怎麼想呢 我得善利 噯呀 我得到非常大的好處 非常大的好處了 這些眾生都是我的福田 是我的善友 不是我求他來的 他自動來教我布施波羅蜜 他自動來教我 給我一個布施的機會 讓我修學這個佛法 我今應當如是修學 不違一切眾生之心 這個是我們一般人的-要改變一下觀念 假如真是眾生在挨餓受凍 跟我們有所求的時候呢 我們不要覺得說 哎呀 我幫助他-我解決他的痛苦 都是一個我的觀念 但是這個地方 我們不要有這種想法 這是佛菩薩派來教導我 修學布施波羅蜜 那種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感謝眾生來成就我的菩薩道 成就我的學分 所以說這個眾生是我的福田 是我的善友 各位有沒有把這一句話-背一背呢 此等眾生-是我福田 是我善友 你現在有個家 有丈夫 有妻子-有父母 有兒女 你會不會覺得說好煩 這個都是冤家債主 今天要交學費 明天要交什麼伙食費 明天要買衣服 明天還要陪他去那裡 你會不會覺得很煩呀 有沒有覺得很煩 不會 你要念那一句話 此等眾生-是我福田 是我善友 知道嗎 然後呢 接著念 不求不請 而來教我入佛法中 這個時候你的功德 就增長不少呀 知道嗎 下一次你的兒子跟你要學費 什麼什麼 你問清楚 他的確有這個需要的時候 你就說 此等眾生-是我福田 是我善友 不是我求的 是他自己來來自動教我 修布施波羅蜜 昨天聽了一個笑話 也很好笑的 說一個小孩子很可愛很可愛 很聰明的五歲而已 小孩子 他在佛寺裡面 爸爸媽媽帶到宏法寺去拜佛 他說爸爸媽媽-我覺得好奇怪 我為什麼會投胎到你家 你們不錯-你們做父母做得不錯 我也是滿孝順的 只不過我有時不太禮貌而已 這小孩子會講這種話 五歲的孩子 他會講這種話 他說 奇怪-我怎麼會投胎到你家 你們也是不錯 你們做父母做得不錯 但是我也是滿孝順的 只是有時候我不太禮貌 為什麼不禮貌 要錢買冰棒吃 所以這個就是小孩子 很可愛的地方可愛的地方 所以許多信徒常常講說 師父想當年 都是講想當年知道嗎 當時如果跟你出家的話 今天就不會有這個下場 我說什麼下場 妻離子散 吵架鬧離婚 我說你要多看經書 這個都是多生多劫的善緣 你不會處理 所以善緣變成惡緣 宗教的信仰就是 我們把一切的惡緣 都把它轉成善緣 那就叫做修道 不要以為是說 我沒有家庭的負擔 離開丈夫 離開妻子-離開兒女 離開事業 我就會很快樂 沒這回事 知道嗎 千萬記住這句話 而是說把這個惡緣 變成我的修道的增上緣 改變我的態度 改變我的觀念 付出我的愛心-付出我的關心 付出我的智慧-付出我的時間 付出我的體力 這些都是幫助我們修道的 不是障礙我們的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越來會怎麼樣子 障礙會越來越少 所有障礙都沒有的時候呢 就是心經所說的 心無罣礙 怎麼樣子呀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就能究竟涅槃 因為我們沒有智慧 所以這個也看不順眼 那個也看得火大 所以老是瞧不起別人 這就是證明我們修養不足 修養不足 我們態度有問題 觀念有問題 所以佛陀來到這個世間 就是要我們入佛知見 祂開佛知見-我們就入佛知見 祂開示這種觀念 我們就用這個觀念來 看待自己 看待眾生 問題當下就解決 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的觀念 不改變我們的行為 你只想逃避 遠離這些 我就能解決問題 不見得 你遠離了這個 比如說不好的家庭-不好的同事 你來到佛門 你的惡念 你的惡習-帶到佛門 只是增加佛門一些麻煩 知道嗎 出家人從那裡來-從在家來的 在家人帶了許多的習氣 帶到佛門來改不掉 當然就造成佛門的這種悲哀 所以我們不是說用逃避-改變環境來解決問題 不是 而是面對它 改變我們自己的觀念行為-來解決它 用智慧來處理 處理以後呢 那麼這個惡緣就變成善緣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多讀經 多讀經的道理在此 因為我們了解佛菩薩 祂處世為人的態度 我們就是學習這種態度來 改變我們的生命 改變家庭改變我們的社會 接著我們來看 又作是念 那我們來一起念 願我已作 現作 當作-所有善根 令我未來 於一切世界 一切眾生中 受廣大身 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 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 願不捨命 所割身肉-亦無有盡 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證大涅槃 願諸眾生 食我肉者 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獲平等智 具諸佛法 廣作佛事 乃至入於無餘涅槃 若一眾生 心不滿足 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這個一念這段經文的話 你會不會打瞌睡呢 精神百倍 菩薩的偉大 你看看 剛才我們不是說-這麼多眾生來 不是要他的財產 不是要他的物質 不是要衣服 什麼都不要 就是要吃菩薩的肉 那菩薩怎麼辦呢 這麼多眾生要吃祂的肉 沒有辦法這個肉太小了 祂發願怎麼樣子呢 這個受廣大身 令我未來 於一切世界中 一切眾生中 受廣大身 受廣大身是什麼身 就是鯨魚 知道嗎 象 馬 受那種身 因為那種身的肉多 才能夠布施很多眾生 這個是講到菩薩的一種願力 因為我們人身畢竟六尺之軀 七八十公斤而已嗎 是不是 眾生吃怎麼夠呢 祂就示現 祂變成一條大魚讓眾生吃 那麼祂變成一隻象 來給眾生吃 那肉就多了 這是一種譬喻 也是證明說菩薩的願力 祂的智慧跟願力悲心 祂可以這樣子的 祂可以這樣子的 祂可以去示現這種生命-來度化眾生 度化眾生 我看過佛的本生譚裡面 也有講到這個 說有一個村莊饑荒了 沒有東西吃了 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之前 祂是一個菩薩 然後呢 祂就示現投胎轉世 變成一條大魚 那麼這個大魚呢 這隻大魚就是在水裡面 突然間有捕魚的人來捉牠 那個大魚竟然會說話 牠說 你們三個人呀 不要捕我 你們趕緊回去 叫那些整個村莊的人來 我的肉給你們吃 我身體這麼大 你要捉我 你也捉不了 我的尾巴這麼一捲 你們三個就會死掉 你們趕緊的回去叫那些 沒有東西吃的 饑荒的 所有的人都來 我的肉讓你們吃 這三個人一看這個魚會講話 尾巴這麼一搖真的是 他們覺得危險 就趕快逃命 就回去村莊說 河裡面有一條大魚 我們大家來吃好奇怪 這個肉這麼割這麼割 割了第二天又長回去 割了又長回去 割了又長回去 就這樣子經過幾年 經過幾年以後呢 這個饑荒才結束 這個魚也沒有了 後來釋迦牟尼佛就說了 這三個人就是我成佛的時候 我度化的比丘之三 這三個 就是某某人某某人 在座的這個比丘這三個 就是當時我求他們 去叫那些饑難的眾生 來吃我的肉 是因為他們三個來成就我 所以我度化他們 這個是在佛經裡面 有談到這麼一個公案 所以這個是顯示出-菩薩的這種悲心 祂願意受這個廣大身 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 如果有一個小小的眾生 不能吃飽的話呢 我的生命不能結束 要繼續長那個肉讓他吃 那釋迦牟尼讓這個肉-給眾生吃的目的做什麼呢 願以此善根 怎樣子 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證大涅槃-也就是剛才我們念的 一切智智 相應作應 跟眾生結善緣 不是為了眾生來報答我 提高知名度 不是 是為了成佛 成佛做什麼 成佛以後 祂的力量更大 祂的能量更大 祂度化眾生的能量更大 祂可以乘著祂的願力 去示現在六道當中 任何一道-祂都可以去利益眾生 所以成佛不是為了享受 為了享受 我成了佛沒事 不老不病不死這樣享受 不是這樣子的 接受萬民-用這個香煙來崇拜我 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成了佛以後 祂的能量服務眾生的 這個力量更大 祂可以隨著這個願力呢 去投胎轉世 在任何一道眾生 地獄 餓鬼 畜生 人天-任何一道 都會投胎去利益眾生 讓吃過祂的肉的眾生 因為跟祂結了緣 所以也能夠去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從這個地方 我們才真正的了解說 佛陀之所以偉大的地方-是在這裡 所以我們不讀佛經 不知道佛陀的-這種崇高的偉大 不知道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可以了解說 佛成佛不是坐在那邊一坐-就會成佛 這麼想一想 這樣一入定-就會成佛 不是這樣子的 佛的心路歷程裡面 你看看 多生多劫來 拋頭顱灑熱血 去利益眾生 然後又不希望眾生-來回饋給祂 回報給祂 沒有 祂要帶領眾生一起成佛 所以我常常講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要有一個觀念 就是什麼呢 陪公子讀書 知道嗎 陪公子讀書 我們投胎轉世 留惑潤生 投胎轉世 不要再迷迷糊糊的 我們自己清醒 也要讓我們身邊的人清醒 我們修智慧、修福德 我們也要讓我們身邊的人 修行智慧 一起來成佛 所以心經最後一句怎麼念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呀去呀-我們大家一起去呀 知道嗎 波羅僧揭諦-就是大家一起去呀 大家一起去 大家一起成佛 你一個人成佛沒有意義 知道嗎 我們要大家一起來成佛 大家一起成長 大家一起來學習 大家一起來淨化 大家一起來成佛 大家一起來提昇 所以這個菩薩道的可貴 就是祂所關心的 不是自己一個人 如果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老是只是關心自己 我要斷煩惱 我要了生死 我要怎麼樣子的 慢慢慢慢你就會變成 重定型的眾生 重定型的這種修行方式 很容易變成獨善隱遁 對眾生的生死呢 毫無感覺 對眾生的痛苦呢 跟我沒有什麼關係 那就會很麻煩了 這個是講到菩薩 祂所做過的一切 都是為了眾生為了眾生 讓眾生吃祂的肉的眾生 能夠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假如有一個眾生心不滿足 有一個眾生-我的肉不夠他吃 心不滿足的話呢 他不能成佛的話呢 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眾生不成佛 我也不成佛 有一個眾生有一點點不滿足 我所布施的 我所做的一切 他都不滿意的話呢 就是滿意什麼樣子 保證什麼 安麗公司AMWAY那個什麼 AMWAY那個什麼 安麗叫做什麼滿意保證 知道嗎 很有意思 心不滿足的話呢 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看這個菩薩的這種 佛菩薩的那種偉大 接著我們來看最後三行 菩薩如是 利益眾生 而無我想 眾生想 有想命想 種種想 補伽羅想 人想摩納婆想 作者想受者想 好 那麼這個是講到這個 剛才我們依-三心修六度裡面 這是那一個呢 一切智智相應作應-以大悲為上首 然後這個是什麼呢 無所得為方便 無所得為方便 也是說我們這個修 六波羅蜜的話呢 不是單單修布施就布施 不是這樣的 一定要跟這個無我無所得 來相應才成為布施波羅蜜 如果你著相的布施的時候呢 就不叫波羅蜜 波羅蜜就是一切究竟圓滿 到達彼岸 乃至於到達彼岸的-這個方法與過程 都稱為波羅蜜 方法過程到結果 我們稱為波羅蜜 那種圓滿的境界 我們稱為波羅蜜 布施如果沒有跟菩提心相應 沒有跟這個無所得相應 空無我相應的話呢 不叫做布施 那叫做一般的同情心 同情心 或者是我們形容得很難聽 叫做婦人之仁 知道嗎 奇怪-他們為什麼用婦人之仁 為什麼不講丈夫之仁 這我就感覺很奇怪 不要去管他了 那就是不究竟 不圓滿的 我們再看第三章了 但觀法界眾生界-無邊際法 空法 無所有法 無相法 無體法 無處法 無依法 無作法 作是觀時 不見自身 不見施物 不見受者 不見福田 不見業 不見報不見果 不見大果 不見小果 爾時菩薩 觀去來今 一切眾生 所受之身 尋即壞滅 便作是念 奇哉眾生 愚癡無智 於生死內 受無數身 危脆不停 速歸壞滅 若已壞滅 若今壞滅 若當壞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 求堅固身-我當盡學諸佛所學 證一切智 知一切法 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 隨順寂靜 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穩快樂 那麼這個是跟無所得 無所得空相應了 所以這個時候呢 不見自身 不見施物 不見受者 不見福田 不見業報 不見大果小果 這主要就是說 不要去執著有一個我 有一個東西 有一個眾生 來接受我的布施 也不見得說有一個福田 我造了多大的福田 我會受多少的業報 這個果報是好的還是不好 還是怎麼樣子的 都沒有這個觀念了 做了就做了 不要去想那麼多 那麼這個是無相布施 三輪體空 無相布施 重要的觀念是下面了 反而再去觀這個眾生了 說這個眾生我們一切眾生的 這個身體呀 尋即壞滅-很快就會要壞掉了 奇哉眾生 愚癡無智 於生死內 受無數身 危脆不停 速歸壞滅 我們這個身體 如果跟天人比較起來 他們是幾千年才會死 我們大概是七八十年 能夠上八九十歲就很不錯了 跟那個千年的那個天人來講 我們只是一剎那而已 那個跟那個幾萬年 更高層天的話呢 我們更是微不足道了 那像那個 這個二禪、三禪以上 的那個天界的話 那是幾億萬年的話呢 我們這個七八十年的歲命 歲月那真的是很短暫的 可是我們生命是這麼脆弱 有的時候-我們感覺日子過得很慢 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 沒有事做 又不想修行-很無聊 你會覺得很慢 尤其是退休的人年紀大了 知道嗎退休了無所適事 飽食終日 無所適事 就是等日出、等日落-然後等死 叫做三等國民 知道嗎 那真的是痛苦日子很難過 他不曉得 這個生命出現什麼意義 但是信佛學佛的人-就不這麼講 趕快要修行 這個肉體一天一天的敗壞 這個肉體由少而壯而老 而病而死一剎那一剎那 在變在變在變 要趕緊趕緊的修 趕緊的做 有意義的事情趕緊的去做 不要怎樣子啊 不要怎樣子啊 等閒白了少年頭 知道嗎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那有個笑話 做父母親的、老師的就說 你少年不努力 你老大你就會怎麼樣子呀 徒傷悲 他說我不會-因為我是老二 我是兄弟裡面 我是老二 所以我不會 事實上 不管你是老大老二 全部都一樣 為什麼呢 這個身體是每一剎那 每一剎那都不同 我有一個感覺 我不曉得各位有沒有感覺 我們一個人呀 年輕的時候 一直到五十歲的時候呢 會有一個轉折點 知道嗎 到五十歲的時候-有一個轉折點 然後到六十歲的時候 又是一個轉折點 到五十歲的時候呢 我們覺得體力上就差一點 然後到六十歲的時候 又感覺差一點 我有這種感覺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在座的都是比較年輕的 不要有這種感覺 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 像我這個六十幾歲的 六十幾歲的六十幾歲 三年二班的 知道嗎 三年二班的 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 這種感覺比較深刻一點 那麼這個是眾生你看看 沒有智慧呢 受過無數的生 生了又死 死了又生 就這樣子-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明知道這個身體 有一天會老、會病、會死 然後我們每一生每一世 我們都交出了 這個生命交出去 若已壞滅 若今壞滅-若當壞滅 也許很快的現在就會死 也許明天會死明年會死 也許再過幾年會死 不管怎麼樣子 可是眾生就這麼可憐 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 後面這個堅固身是指法身 知道嗎 前面這個不堅固身 是指我們的肉身 我們不知道去利用這個 脆弱敗壞的-這個不堅固的肉身 去學習這個智慧 得到這種法身慧命 去換去交換-換一個法身慧命 我們說佛陀-是-以法為身、以智慧為祂的命 那我們眾生呢 以肉體為生 然後以什麼為命 以財為命 視財如命 知道嗎 見錢眼開是不是 佛陀不同 祂是以這個法財、這個慧命-法身慧命 以法為身 以慧為命 叫做法身慧命 這法身慧命呢 必須藉著我們這個 脆弱的肉報身、業報身-來去修 來去學 就會變成法身慧命 變成法身慧命 你就不再受生死的困惑 不再受困惑了 舉個例子來講 如果我們在黑暗當中 我們會害怕 在同一個環境裡面 你會害怕 但是如果燈點亮的時候呢 你了解這個環境裡面 一清二楚你不再害怕 環境沒有改變-人也沒有改變 只是你了解了 這個環境沒有鬼 沒有毒蛇 什麼都沒有 你知道每一件事情清清楚楚 你不再害怕 為什麼呢 因為你已經了解了 我們對生命不了解的時候 也是如此我們會害怕 得失生死一切一切 都造成我們的困擾 所以你看-我們這個地方說了 於生死內 受無數的身 這個無數的身 是危脆不停 速歸壞滅 已經死掉了 還沒有死的 將來會死的 我們還是迷迷糊糊的 不肯去學智慧 學戒 學定 學慧-都不肯去學 所以我們要趕緊的-利用這個肉報身 還沒有老病死的時候 我們要我當盡學諸佛所學 證一切智 知一切法-為諸眾生 說三世平等 隨順寂靜 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穩快樂 那麼這個是談到生命的-一種價值意義了 我們利用這個-危脆敗壞的肉身 趕緊的要去學到這個智慧 戒定慧 慈悲菩提心 無所得的空慧 那麼這樣子的話呢 才能對眾生說 三世平等 隨順寂靜 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 這是講到這個菩薩的歡喜行 歡喜行菩薩 各位聽了這個歡喜行的 這個布施菩薩的話 從此以後要記得一句話 信佛學佛的人-沒有悲哀憂愁的權力 記得了吧 有沒有記得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沒有悲哀憂愁的權力 我們只有法喜充滿 因為所有的眾生 你身邊的也好 有緣無緣的也好 所有也好 往前往後 往左往右 人人都是皆是有緣人 都是佛菩薩派來的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福田 都是我的善友 都是我的善友 所以有一句話 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先結善緣 那麼這個是我們講到-布施波羅蜜 千萬要記得布施波羅蜜 一定要跟持戒 忍辱 精進-禪定 智慧相應 才稱作布施波羅蜜 如果沒有跟持戒 忍辱 精進-禪定 智慧 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不叫做布施波羅蜜 我們看第二個饒益行 一起念好了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 饒益行 此菩薩 護持淨戒 於色聲香味觸 心無所著 亦為眾生 如是宣說 不求威勢 不求種族 不求富饒 不求色相 不求王位 如是一切 皆無所著 但堅持淨戒 作如是念 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 貪求熱惱 諸難逼迫 毀謗亂濁 得佛所讚 平等正法 那麼這個是講到持戒了 持戒 持戒有沒有功德 不要以為說我持戒 我很大的功德 我覺得這個是 我覺得這個持戒 我們本來就應該這麼做 沒有功德 講究竟來說是沒有功德 請問功德在裡拿給我看 知道嗎 為什麼呢 我們持戒的目的 不是希望說這個什麼 不求威勢 不求種族 不求富饒 不求色相 不求王位啊 對不對 如是一切皆無所著 持戒是我們本份事 不去傷害眾生-不去傷害自己 這是本份事 那裡有什麼功德 是不是 這是本份事嘛 你不要去做傷害眾生的事情 也不要去做傷害自己的事情 所以如果認真來講起 持戒本身就是一個本份事 一個本份的事情 人人應守的一種本份事 就像那個火車-它就必須在軌道上走 你不走在軌道的話 我們就叫什麼呢 怎麼講 出軌是吧 出軌是不是 那麼我們不願意火車出軌 那我們就是不要去做-傷害眾生的事情 就不要有出軌的行為 所以我認為這個持戒呢 如果認真究竟來說的話呢 是沒有功德的 那你會說那何必持戒呢 你不持戒不行 出軌了 這個火車會倒下來的 是不是 所以我們是不著色相 不求富饒 不求種族 不求威勢 不求王位 我們不是說要求-一個什麼目的而持戒 那就不行了 因為你有這個我相 去持戒的話呢 遲早會出問題 如果你時時刻刻說 我現在持戒-我持戒 我持戒 我嚴格的持戒 你都是用那個我這念頭-去持戒的話呢 這一生當中 你不犯戒 來世 你還是會犯戒 我講這個問題 是很嚴肅的問題 因為就是出家同道裡面 我也這麼觀察觀察 持戒嚴格 可是幾年下來 退心 會退心 這個說來也很奇怪 這個有一個國家馬來西亞 我去那邊看 有一個出家人持戒很嚴格 不但持戒很嚴格 他還要按照法華經裡面的 砍這個手指燃燈供佛 他把這個手纏得緊緊的 我問他說 你這個是怎麼 燃燈供佛的 他說 我這個手把它纏起來 纏到它的血液不流的時候 變黑色的了 然後我點火讓它燒供佛了 你看他持戒這麼嚴 然後又燒指供佛 那個道心有多麼強 他這個燃指供佛-又不得了了 持戒又嚴 又燃這個指供佛 後來供養也多了 經過三年我去的時候呢 我問說這個師父那裡去了呢 他們說現在是結婚去了 這個執我相修行的話-會出問題 在寶積經裡面-也談到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修行如果是 你時時刻刻-都是有一個我的觀念 我布施 我持戒 我忍辱 我怎麼樣 我怎麼樣子的 你甚至丈夫對妻子說 我做這麼多事 你還嫌我 那最後你們婚姻會破裂 知道嗎 你做再多的事情 你如果是老是記住這個 你對別人的好處的時候呢 最後你的怨氣就會發露出來 所以這個地方談到持戒 一定要談到無我 沒有無我的話 相應的話呢 最後會出問題 道理是在這裡 我們來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暸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好 我們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