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系列-六種波羅蜜-2 主講人: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我們一起來念這個 華嚴經歡喜行 歡喜行就是-十行品裡面的歡喜行 我們念五行就好了 念五行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 此菩薩為大施主 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 無有悔吝 不望果報-不求名稱 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 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 這個是歡喜行菩薩 我們菩薩修行的過程當中 從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然後呢 十地 有五十個位置 五十個學位 就像我們的學士、碩士 然後博士或者是博士後研究 那麼世間的學位是有分 層次不同 那麼在菩薩的修行的 過程當中 也有這種層次的分法 但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呢 我們就叫做賢位 然後十地菩薩就叫做聖位 賢聖賢聖 有的時候我們叫做三賢十聖 三賢的話就是 十住十行十迴向 然後呢十聖的話 就是十地菩薩 那麼現在我們講的是 屬於歡喜行是賢位 賢位裡面十住十行十迴向 中的十行 那麼十行位第一個 必須修的學分就是修 布施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 那麼在修布施波羅蜜裡面呢 我們看到一個問題就是說 說此菩薩為大施主 大施主 那菩薩為大施主 也就是說 祂物質上精神上知識上 智慧上祂都是非常的富有 祂都是非常的富有 所以有些人以為說 我們修道的人 就是要穿那個破破的衣服 吃那個臭酸的東西 人家不吃的東西 很窮酸的那個樣子 這樣對不對呀 不對 知道嗎 我們出現生命 出現那個痛苦的生命好不好 不好呀 又窮又這樣子真的很不好 那菩薩祂生生世世 都是很有錢 但是這個有錢是祂修來的 祂修來的福報從布施來的 那麼菩薩不但是有錢 還有智慧 祂不但是用物質來救濟眾生 祂還必須有思想的有智慧的 有知識的去布施給眾生 所以菩薩的這種生命 是很豐富很豐富的 所以祂每一生每一世投胎轉世 祂都怎麼樣子 祂是一個大施主 大施主 祂有豐富的物質 豐富的知識豐富的智慧 還有什麼充滿那種悲心 那麼這個才叫做大施主 那如果是說你有豐富的物質 豐富的知識可是呢 你捨不得去教人家 捨不得去布施給人家 那不叫做大施主 那叫做守財奴 知道嗎 守財奴 那麼我們又進一步問說 那祂成為大施主 那是從那裡來的 也是祂多生多劫以來 祂去修布施而來的 所以我說這個叫什麼 叫利滾利 知道嗎 每一生每一世祂都有布施 因為布施奇怪祂就是會這麼 一出現生命祂就是 帶著金湯匙來投胎轉世 就會這樣子的 那麼菩薩不會把祂所有的一切 有形無形的當作是自己的 不會 凡所有物悉能惠施 對菩薩來講這個身內的 身外的一切祂都會去捨掉 都是會捨掉 其心平等無有悔吝 祂不會說我現在布施出去 對方是漂亮不漂亮 有錢沒有錢有地位沒地位 祂沒有這個差別其心平等 是男的還是女的 是乞丐還是普通人 沒有這個念頭其心平等 無有悔吝 布施出去了祂不會懊悔 噯呀 如果我不布施的話 還有更多的財富 祂沒有這種後悔的心理 沒有這後悔的心理 然後呢不望果報不望名稱 不貪利養 祂布施出去就布施出去了 不希望說得到什麼果報 噯呀來生會更富有 然後有好的名稱 報紙電視把祂知名度打上去 祂不求這些也不貪利養 所以這個叫做什麼呢 清淨的無相的布施 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 而且其心平等無有悔吝 目的就是什麼呢 但為救護一切眾生 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 救護一切眾生 眾生的生命眾生的這種 在危險當中 所以以透過布施 來去救護眾生 然後呢攝受眾生 透過布施來引導眾生 走向善的光明 饒益一切眾生使眾生的身心 都能夠獲益 獲益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師父有個信徒 他說師父我有個親戚 老是跟我借錢 我說你不要借給他 師父你不是說要布施嗎 我說對呀 那你布施要有智慧 你要問說這個親戚老是跟你 借錢做什麼 他是借去賭博還是做事業 還是做什麼 如果他借去賭博 你借他借他增長他什麼罪業 知道嗎 是不是你要問清楚 看是他兒子失業 還是怎麼樣子的 或者是他生病必須要這些錢 那生病那沒辦法 你就用布施的心跟他結緣 那如果是你不問清楚 他的兒子賭博又賭博 那你借錢給他那就陷害他 那不是救護他也不是攝受他 也不是饒益他 所以這個布施也是一門 很深的學問 我們隨便布施一個東西 結果造成別人的墜落 那就不好 或者是說我們布施出去以後 又產生懊悔的心 那也是不好對我們自己 那也是不好 所以有些他很有錢 但是他不能享受 這就是前生他布施出去以後 他懊悔了 他懊悔了所以這一生他能夠 得到這種福報 但是他也不能享受 在美國紐約有一個老人家 很窮很窮的一個乞丐 死的時候他的棉被裡面 有三十幾萬美金 他抱著美金睡覺 他每天就是到外面去撿東西 撿那個破銅爛鐵這樣子 然後到垃坡桶裡面 就撿那個人家丟掉 那個過期的牛奶在那邊喝 鄰居看他很可憐就錢給他 結果他捨不得花用 死的時候棉被裡面 有三十幾萬美金 每天用那個美金來當棉被 這樣蓋著 他有那個福報 那就是前輩子布施出去了 懊悔了 懊悔了 那麼這個是講到我們布施 有分三方面 一個是財施-外財施跟內財施 一個是法施 用法來布施 用知識來布施 用佛法來布施 那麼另外一種是無畏施 眾生有痛苦有恐怖的時候 我們解決他的恐怖 現在那個非洲 非洲那個什麼索馬利亞 非洲有幾億的人 有沒有 生活在那個恐怖當中 我們台灣最近-不是有那個什麼 阿妹 阿妹在做什麼 飢餓三十 很有意義知道嗎 這在那裡呀 高雄 你們有沒有參加 很有意思大家餓一天 三十個小時 然後把這個所得捐出去 這個很值得我們讚嘆 那麼這個在他們生命 恐怖的時候 飢餓的邊緣的時候 這一點點這樣子投入進去 那就是什麼呢 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 饒益一切眾生 然後我們不望果報 不求名稱不貪利養 然後其心平等無所悔吝 那麼這個無所悔吝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布施的一個原則 一個原則 講一個故事好了 眼皮才不會這麼重 話說二千五百年前 那個阿難尊者 佛陀在世的時候 阿難尊者 他忽然間動了念頭 好奇怪喔 那個佛陀怎麼會-先度這個五比丘 好奇怪-為什麼會先度這五個人 在想 那釋迦牟尼佛 我今天在打坐的時候 突然間就想 你為什麼會先度這五個比丘 跟你出家 祂說這個說來話長 這是過去事了 過去生過去事 我那個時候是一個國王 那在我的國家裡面 有五個吸血鬼 那這個吸血鬼呢 擾亂這個國家 後來這個國王 當時我是國王 我就要求大家呢 受三皈五戒 這樣了解嗎 那全國的百姓呢 就受三皈五戒 大家勇猛精進的時候呢 這個五個鬼-就沒有血可以吃了 他不能傷害到人 他沒有辦法去傷害 這個受三皈五戒的弟子 所以肚子挨餓了 就跑到皇帝那邊 在皇宮裡面就哭呀鬧喔 他說皇帝我們餓得要死了 你讓你的百姓-都受了三皈五戒 我們沒有辦法去傷害他們 喝他們的血 你照顧你的百姓 那你要讓我們這麼餓死嗎 那個皇帝就說了 你們要喝什麼 他說我們什麼都不要 我們只要喝皇帝的血 那這個時候-這皇帝怎麼辦呢 他說好-他就叫那個大臣 他說-你們把我身上割五個洞 讓他們吸這個血吧 沒有人敢割知道吧 那你去殺皇帝-那怎麼可以呢 那皇帝說你們刀子拿過來 他自己身上畫五刀 這麼畫五個洞 他說你們來吸嘛 但是我有一個要求 你們吸了我的血 從此要改頭換面 好好的去投胎轉世做人 好好修道 你們要改過自新 我的血給你吃才有意義 他說好吧 我們吃最後一頓以後呢 滿了我們這個心願 我們以後就不再吃人的血 結果這個皇帝真的 就是自己刺五個洞 那麼這五個鬼就吸那個 皇帝的血 吸了這個皇帝的血以後呢 他們就改頭換面以後 就投胎轉世去修道了 當時釋迦牟尼佛祂就說了 祂說-我為了解除百姓的痛苦 我用我的血去給這五個餓鬼 吸血鬼去結緣 讓他們改變他們的這種 飲食的這種習慣 那麼這五個人 也懺悔以後呢 真的就脫離了這個鬼道 然後轉身作人 後來他們修道了 那麼這五個鬼-就是這五個比丘 轉世來的 這樣了解嗎 這個是釋迦牟尼佛 祂講到祂過去的本生譚裡面 曾經有這麼一段-很精彩感人的故事 我講一講你的眼皮有沒有 輕鬆一點了 有沒有 有要鼓掌呀 因為鼓掌以後-眼皮就會輕了 知道嗎-否則眼皮會越來越重 眼皮會越來越重 那麼這個就是說 我們下面這段經文 我覺得很重要很重要 我們要一起念 說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 憶念諸佛本所修行 愛樂諸佛本所修行 清淨諸佛本所修行 增長諸佛本所修行 住持諸佛本所修行 顯現諸佛本所修行 演說諸佛本所修行 令諸眾生離苦得樂 好就念到這個地方了 我們這邊有出版一本書-叫做履佛所行道 各位有沒有這本書 有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要自己去突發奇想 我這麼修最快最簡單最方便 這就是一個捷徑最快成佛 一生成佛 這個我們佛門裡面 常常會有這些怪招知道嗎 有些人出一個怪招 說這樣修這樣修-很快就會成佛 那麼讓我們聽得眼花暸亂 看得眼花暸亂的 所以我們很簡單的就是說 把佛經拿出來讀 佛是怎麼成佛 佛是怎麼發心 怎麼修行怎麼證果 佛陀所經驗的心路歷程 我們把它拿來按照這樣 去修的話那是最穩當的了 所以布施也是我們為了 學習諸佛本所修行 佛之所以成佛 祂的心路歷程祂的經驗 我們拿來重覆的實驗 欲知下山路須問過來人 是不是 別人走過的路-我們問清楚參考 按照這樣走那是最穩當的 所以佛陀之所以成佛 一定是怎麼樣子的-修六波羅蜜 修六波羅蜜 所以我們所修的這些學分呢 都是學習諸佛本所修行 憶念諸佛本所修行 就時時刻刻不要忘記 佛陀走過的路是怎麼樣子的 我們按照這樣去修就沒錯了 時時刻刻要記得清清楚楚 然後呢 愛樂 還是愛樂-愛樂諸佛本所修行 然後我們把這個修行呢 不要當作是一種義務責任 每當我們把這些當作 義務責任的時候是很痛苦的 你必須去完成他 很痛苦 那講一個輕鬆的故事好了 說有一個教堂 他們這個教堂呀 聽說都要幾百年的工程 有一個記者-就是去問那個工人 他說累不累呀 你這麼又挑泥巴又挑水的 又挑鋼筋的累不累呀 累死了 我一面挑我一面看我的手錶 我一個小時是多少錢 我的責任義務是多少 然後我賺了多少錢 我的家庭的開支 我算一算呢也差不多夠了 所以我這麼一面挑 一面做的時候呢 我只是完成我的責任 我的義務 他說你累不累呀 當然累呀 那另外一個工人 還是不斷在修改在弄在忙 那個記者就問他說 你累不累呀 不累呀 他說你為什麼不累呢 你們工作時段一樣呀 是呀沒有錯呀 他說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這個是一個藝術品 我建這個教堂 它是要經過幾百年以後 才能完成的 那幾百年以後呢 我這個就是一個藝術品 所以我現在 在我的有限的生命當中 我有這麼一個機會 讓我完成這個藝術 雖然全部都不是我做的 其中一部份-是在我的手中完成 所以我必須很仔細的 很用心的幫我那個藝術 表達在這個壁畫上面 那經過百年千年以後的人 他會賞欣 我是以藝術的心情 來建築這個我不覺得累 我沒有去思考那個 一個小時的代價是多少沒有 各位我們布施的時候呢 如果你去計較說 我今天布施多少錢 來生我就能夠收入多少 那這個是什麼負擔責任 那很累知道嗎 我們捨出去了 你不要去想說我能不能 打出知名度讓別人知道 然後別人對我印象好 別人有什麼回饋給我 那變成一種負擔很麻煩 所以這個地方用愛樂兩個字 很有意思 知道嗎 所以我常常講那個英文字裡面 有一個叫enjoy有沒有 各位你讀佛經你打坐 師父要你背金剛經 要你吃素要你打坐 你是enjoy-還是一種義務責任 enjoy嘛 是不是 那你如果是當作一種負擔 一種必須完成的 一個功課的話很累喔 知道嗎 所以我們要enjoy什麼 學習工作布施持戒 都是一種enjoy-那這個enjoy 我們就把它翻成什麼呢 叫做愛樂知道嗎 我們講愛樂它的外文就講 什麼enjoy差不多很近 是不是 這個是愛樂諸佛本所修行 因為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 我們生命就會提昇 就會提昇 怎麼去提昇呢 清淨諸佛本所修行 在我們內心深處 有許許多多的 雜染不清淨的惡念 雜念妄念邪念 我們的修六波羅蜜 就是要清淨我們內心深處 這些雜念惡念邪念妄念 把一切的不當的行為 不當的言語 都要把它清淨掉 因清淨掉以後呢才能成佛 才能成佛 各位如果這個杯子裡面 裝有毒的東西 我裝三分之一是有毒的東西 然後我再裝補藥給你吃 你敢不敢吃 不敢吃是不是 那如果我這個把它倒乾淨 倒得乾乾淨淨洗了又洗 裝水你就敢喝 裝果汁你也可以喝 是不是 裝米漿米湯你也敢喝 為什麼它是乾淨的 是乾淨的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裡面 有許許多多的-惡念 雜念 妄念 邪念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修道的過程當中 我們想幫助人結果幫倒忙 然後呢自己一頭 這個什麼一個頭兩個大 為什麼我好心讓雷吻 常常會這麼埋怨 明明我就是好心幫助人家 為什麼我為人家反而來 來陷害我 為什麼 因為我們本身沒有智慧 智慧不夠 然後我們內心裡面 就有許許多多的-不平衡的念頭 我們內心裡面 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愛恨情仇 那簡直都是滿肚子裡面 對別人許許多多的成見 許許多多的印象 而時時刻刻對好的就起貪愛 對不好的就起瞋恨 這個人萬惡不赦要他死 然後愛一個東西也愛到死 有沒有 愛到死 那東西很多 多得要死 也是死 知道嗎 我們中國人很奇怪 大家都是很偏激 愛也愛到死 恨也恨到死 外國人不是 他愛的時候是流目油 I LOVE YOU是不是 流目油就夠了 我們中國人不是 就是要 要不然你要死 要不然就是我活 要不然我活你死這樣 所以這個很奇怪的這種觀念 那我的意思就是說 我們內心裡面那種不清淨的 不平衡的不平穩的這種心態 造成自己一種痛苦 即使你做善事的時候 也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就像這個杯子裡面 只要是有一點點的毒 你裝再好的果汁咖啡 沒有人敢吃知道嗎 它會變味道 喝的人也受不了 也受不了 那就是我們內心裡面呢 有某一種不清淨的雜染 這個時候我們表現出來的口語 表現出來的這一切 都可以讓別人很難過很難受 要不要聽笑話 好 我剛才還跟菜根香的講 我們的課程五個小時真的是 五個小時真的是坐冷板凳 所以講一些笑話好了 孔融知道嗎 孔融讓梨 東漢時代他是孔融吃小梨 讓大梨給哥哥吃 他有一天他爸爸把他帶到 一個地方去 讓他去拜訪一個姓李的 一個望族當官的 這個當官的自恃很高 你要有大學問或者他親戚 他才會開門接受的 那麼這個孔融很聰明很有智慧 就去敲門了 守門的人說誰呀 我是李氏的李家的某某親戚 好好請進進來進來 那麼這個姓李的這個當官的 你這毛頭小子 你還說是我的親戚 你是我的什麼親戚呀 他說有呀 我的先祖先祖 那個列祖列宗裡面 那個孔老夫子曾經問禮老子 你們李家不是老子嗎 這個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嘛 所以我們的祖先都是有 特殊關係 那說我們也是算一門親戚 這樣子 他說你想不想吃點東西 想我很想吃 這個姓李的這個當大官的 小孩子我今天教你一點知識 這是一個禮貌呀 人家問你吃東西 你當客人你應該要客氣一點 你要說不用吧 這是一個禮節 這個孔融他怎麼講呢 我今天也教你一個知識 客人來你應該把東西擺好 請人吃怎麼還去問人說 你要不要吃 你這個就是存心不良 這個姓李的當大官的 他就說了 哎呀你這麼聰明 我年紀這麼大了 我看不到你將來成功 飛黃騰達的日子我可能看不到 我老之將至怎麼樣子的 這個孔融就說了 你離這個死期還遠得很呢 他說為什麼 他一聽很高興 他說離死期很遠 這個當大官的就很高興 他說為什麼你說 我離死期很遠呢 他說你沒有聽說過嗎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你剛才對我講話的態度 不太友善呀 知道吧 他說你剛才講話的態度 對我很不友善 你離死期還遠得很呢 這個一語雙關 那個時候另外一個當大官的 剛好進來就看到這一幕 這個小孩子很利害 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那孔融就說噯呀 我看你小的時候 也是了了之輩 這是讓各位就是說 我們的內心可以表現在 我們的言語了解嗎 我們內心明明有一種 不清淨的種子 瞧不起人看不起人家 跟人家去比較 然後呢我們就擺出一個架子 那個全部都是什麼呢 叫做雜染不淨 雜染不淨 那如果講清楚一點 也就是說我們的六根跟六塵 接觸那一剎那的時候 我們就會產生感受 這個感受呢會讓我們覺得好 或者是不好 在好跟不好的時候 馬上就會產生一個貪愛執著 還有瞋恨打擊 就是說我們的心還沒有 經過淨化昇華之前的時候 他平時就是變成這種 已經這種習性好的貪戀執著 不好的打擊排斥 在我們還沒有淨化完成的時候 還是凡夫俗子的時候呢 這心態這是一種常態 但是在佛來講這是病態 這是病態喔知道嗎 這是病態 那我們是屬於修六波羅蜜的話 就是說這種病態的心理 把他淨化昇華變成什麼樣子 這顆心永遠保持是那種平等的 平衡的平靜的平穩的心態 法無高下-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這是金剛經所說的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在我們六根六塵-接觸的那剎那 只是了了分明一切的境界 沒有這種貪愛瞋恨的這種 習性的反應 這個叫做完滿的清淨的 一個人格 這種人格 所以早上我要出門的時候 有一個坐在輪椅來的 他是鳳山來的 他自己一個人來坐輪椅 然後這個頭歪一邊 然後就身體這樣不完美 我說你這樣很不方便 他說對呀上火車 做什麼都很不方便 我說你快樂嗎 他說還好啦 還好啦 後來我就跟他談 我說世界上做壞事的人 都是手腳很靈俐的 發動世界大戰的人 都是頭腦很聰明的人 知道嗎 身上都是沒有什麼缺陷的 有沒有 這社會上在做奸犯科的人 你看大部份都是讀書讀很多書 手腳都很靈俐頭腦很聰明 知道嗎電腦嚇嚇叫的是不是 身體上的圓滿不見得圓滿 心理上的圓滿 才是真正的圓滿 雖然我們手腳 某一部份不方便 但是只要我們心裡的圓滿 那麼隨時隨地 都是圓滿歡喜的生命 所以這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我一再強調了 杯子裡面只要有一點點的毒 裝再好的補藥吃下去會受害 當我們內心裡面 有許許多多的不清淨的雜染 那麼我們所講出來的話 所做的事 乃至我們做的善事 布施也好義工也好 只要有一點點雜染 那會使這個施者跟受者 施與受之間呢 都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所以為什麼我們佛經裡面 一再強調要無相布施無相布施 道理是在此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 清淨諸佛本所修行 諸佛本來所修的這種清淨的 行為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方法 來清淨我們內心的世界 所以這個布施不要想像得 很簡單東西就給人就好了 不是這樣子的 要看對方的根器對方的需要 不傷害對方的人格又無所求 這樣接受的人 真的這種得到受用 他的身心都能夠獲得利益 那麼我們布施的人 我們也減輕了一份負擔 不要替人保管知道嗎 你替人保管很麻煩的 是不是 所以我的房間沒有上鎖 知道嗎 我沒有什麼古物 也沒有什麼古董 沒有這些東西 那替人保管東西麻煩 因為保管那些東西不能成佛 不能成佛 但是我那些書不要把我拿走 我的財產就是書 因為要去買要什麼很麻煩 書我就比較少送人 自己要看的書 常常要看的書就不送人 因為有打記號有畫畫 有畫一些那些重點 所以這個清淨這兩個字 非常很重要 那是清淨我們內心的那種執著 執著我們之所以煩惱痛苦 也就是內心裡頭執著 那內心的執著就是不清淨 增長諸佛本所修行 那就是增長這個善法 增長所有的善法 住持諸佛本所修行 諸佛的心路歷程 這個方法我們要把它保留下來 住持下來一代代的傳下去 祂成佛的那個方法 我們不要說在我這一代 我知道就好了 不行 我們要不忍眾生苦 不忍聖教衰呢 所以我們要把好好的這個方法 自己去實踐然後去留傳下去 這個叫做住持 所以我們經典就分三部份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流通分 一般經典有分三大部份 那我們對這個法門也是一樣 要把它流通出去 流通出去 那麼我們這六波羅蜜 也是透過清涼音文教基金會 菜根香這些舉辦這個機會 我們把這個成佛的這個法門 把它流通住持 顯現諸佛本所修行 這個值得我們注意的 有些信徒背很多經念很多咒 拜很多懺那變成一種形式 那講話很粗俗 然後大魚大肉吃喝唱跳 你說他歸依嗎也有歸依 說受戒嗎也受戒 糟糕了這麻煩了甚至出家了 有不當的行為了 那真的是斷了那善根 那我們做為佛弟子 不要老是一天這樣講 我是歸依三寶的弟子 我是某某人的徒弟 我是怎麼樣子的 掛那個名字沒有什麼意義 最重要就是怎麼樣子呢 顯現諸佛本所修行 佛是慈悲是智慧 你看佛的相多麼莊嚴 佛有沒有瞪著眼睛看人 沒有我們就不要 瞪著眼睛看人嘛 是不是 佛都智慧的微笑 用智慧的微笑來攝受眾生 佛的智慧佛的悲心 在我們的身上來顯現 在我們身上來顯現 我們關心自己關心家人 關心我們鄰居 關心我們的社會 關心我們全人類 這一份的關心這一份的情 這一份的智慧 在我們的身心隨時都可以 顯露出來 顯露出來 最簡單的 就是關心這個地球 關心這個社會最簡單的 我們隨手可以做的是什麼 垃圾分類 是不是 這次到德國去我真的是很感動 他們那個垃圾你看分得很清楚 即使一個玻璃 它都要分成有顏色 還是沒有顏色 玻璃要回收 我們吃的那個優酪乳優格 還是什麼 那個東西都要回收 他們分得非常清楚 所以就是沒有浪費 知道嗎 沒有浪費 完全都是能夠再利用 現在我們就是怎麼樣子呢 一用就丟一用就丟 也不把它分類造成了 許許多多的困擾 必須多建焚化爐 多建焚化爐製造這個垃圾 製造這個什麼一大堆的煙 毒煙呀什麼東西 那焚化爐也是我們的稅金去建的 所以做為一個佛弟子 做為一個佛門弟子的話呢 我們要配合這個政府的這些 好的這種設施 好的這個制度 我們應該去配合 所以做為一個宗教徒 應該是一個規規距距的 規規距距的 不要去做那些違規的行為 這樣才能顯現 諸佛的本所修行 還不夠還要 演說諸佛本所修行 除了身教以外還要有言教 透過語言來表達 諸佛的本所修行 這一切就是什麼呢 目的不是要打高我們的 提高我們的知名度 是為了令諸眾生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 講到離苦得樂我就感受 很深的就是說 我們信佛學佛目的做什麼 也是離苦得樂嘛 是不是 我們信佛學佛目的 也是離苦得樂 那麼我們做一些布施的行為 這一切一切也是令眾生 離苦得樂 那我們先來了解就是說 我為什麼我們不能離苦 不能得樂到現在 我們信佛學佛到現在 我們還是覺得苦苦惱惱 那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製造苦因 才會有苦果 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苦的因 我們不清楚 苦因苦果之間的必然關係 所以我們不斷製造苦因 所以我們才會有這個苦果 所以以後我們會談到 這個苦集滅道四聖諦 也就是讓各位了解說 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是苦因 什麼是苦的源 什麼是苦的果 我們要清清楚楚 我們之所以會苦 那一定有他苦的原因 那這個原因我們如果不找出來 不把它解決掉的話呢 永遠就沒完沒了 所以學佛的人是一個很理性的 很理性的一個宗教行為 而不是說一種迷信的行為說 我信就得救了 怎麼樣一切就解決 沒有這回事 沒這回事 一定要把我們苦的原因 找出來 那麼我們眾生之所以苦 簡單就是說沒有福報 沒有智慧沒有知識 生活上的苦心理上的苦 婚姻上的家庭上的事業上的 種種的這種挫折 由於福德不夠智慧不夠 知識不夠 所以自己苦家庭也苦社會也苦 從社會上我們看許許多多的 家庭人倫悲劇 那這是看起來聽起來 都讓人難過 那麼最親最親的人 竟然是傷害我們自己的人 有些父母親把子女殺死毒死 燒炭什麼這樣子的 跳水為什麼 家庭經濟的問題婚姻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內心 內心不平衡不平靜不平穩 又不肯做一些有意義的善事 所以生活得很拮据 那麼在這個貧困當中 貧病交加當中的時候 就會走絕路所以我們希望 能夠讓我們生命 越來越圓滿的話呢 千萬不要有這種 貧病交加的日子知道嗎 那就怎麼樣子 必須修布施的行為 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人生的價值 不在於有豐富的物質 提供我們做一種奢華 豪華的享受 人生的價值不是在這樣子的 人生的價值是說 在把我們所能知道的 所學的所有的 能夠跟人家分享 那如果是說我們人生的目的 只是在追求有豐富的物質 讓我豪華的享受的話呢 很容易墮落 而是說我在追求物質之餘 除了維持我家庭之外多餘的 我不要去替人家負擔去保管 然後去廣結善緣 那麼這個是佛陀的一種 生命觀價值觀 就叫做布施的一種人生觀 所以我們談到這個 布施的時候 釋迦牟尼佛說 貧窮是犯罪的因緣 貧窮困苦會使人造罪 墮落的因緣 那麼你為了免除 墮落的因緣的話呢 你就必須去廣結善緣 你沒有東西布施 用嘴巴布施嘛去說好話嘛 勸人做善嘛鼓勵人家嘛 是不是 所以隨時都可以布施 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結善緣 一句話一個念頭 都可以去跟眾生結善緣 那麼結善緣的目的做什麼呢 令諸眾生離苦得樂 那麼我們自己本身也是眾生 令自己跟眾生都能夠 離苦得樂這是布施的一個動機 很重要 我們合掌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暸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好 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