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系列-六種波羅蜜-1 主講人: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大德大家早安 今天早上我們講的是 六波羅蜜 一般我們稱做六度 我們的生命 有許許多多的缺陷 那麼透過六種波羅蜜的修學 使我們生命圓滿 那麼暫時我們不看講義好了 我們每一個人 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最希望的第一個 就是要有健康的身心 那麼健康的身心從那裡來 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 生命的出現 以出現人最尊貴 所以佛陀要我們修學 持戒波羅蜜 持戒得人身 一個人 能夠嚴守三皈五戒 儒家說三綱五常 那麼就能夠得人身 得人身的時候五官端正 四肢靈巧 那麼這個我們能夠出現生命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難得的 一個人身難得 得到人身還必須 有這個豐富的日用衣食住行 所以我們這生我們看到 我們的親戚朋友 我們到街上所碰到的 形形色色的人 那有些人生活非常富裕 出入轎車 生活得很好 那麼這些生活的 豐富的衣食住行 這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資產 那佛陀就說了 這是布施來 從布施而來 那麼一個人 五官四肢正端了 生活也富裕 但是如果不能控制情緒 這情緒呢 隨著外面的境界所轉 那麼這也是很痛苦的 所以必須修忍辱波羅蜜 畢竟我們這個社會呢 不是每一個人 跟我們想法一樣 所以難免會有衝突 這些衝突怎麼去化解 那就必修忍辱波羅蜜 那麼修忍辱波羅蜜呢 還有一個好處是 得到莊嚴的身心 莊嚴的身心 所以你看我們一個人 老是發脾氣心情不好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的臉型 不太對勁 知道嗎 相由心生 所以佛陀說修忍辱波羅蜜 可以免除許許多多的 跟別人的衝突煩惱 那麼這個是忍辱波羅蜜 那麼一個人得到人身 日用很豐富了 長得很莊嚴了 可是懶懶散散的 吃飽睡睡飽吃 無精打采的 貪圖享受 那麼這種人生 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佛陀要我們-修精進波羅蜜 但是一顆心很散亂 不能控制自己的心靈 所以要我們修禪定波羅蜜 這些我們都圓滿了還不夠 我們面對的是死亡 這個死亡的陰影始終 跟隨著我們 每一生每一世跟著我們 每一生每一世 我們交出這個生命 但是我們並不了解生死 所以佛陀要我們修智慧 那麼我們所有的問題 所有這一切的人生的問題 就是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當中獲得圓滿 所以今天我們來談這個 圓滿的生命 他必修的這些學分有那些 這個是今天我們要談的 主要的內容主要內容 首先我們看到第一個部份 菩薩求法我們一起念好了 菩薩求法當於五明中求 聲明 因明 醫方明-工巧明 內明 那麼這個地方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 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必須具備那些知識 那些智慧 才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呢 安定下來 才能夠讓我們謀生造福社會 如果我們只知道說-我信仰宗教 一切問題解決 不是那麼一回事 做為一個宗教的信徒也好 即使不信仰宗教也好 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具備 種種的知識與智慧 才能生存在這個世間 才不會變成社會的一個負擔 那經典裡面就告訴我們說 要具備五種的知識 第一種是聲明 聲明就是通達種種的語言 才能跟別人溝通 通達種種的語言 如果多一種語言 我們就多一種管道 來認識其他的文化 世界的文化 非常非常的豐富 但是因為各國有各國的文字 所以我們必須研究 除了本身的中文以外 英文德文日文必修的 都必須修另外一種學問 透過這些文字的理解 對另外一種文化 我們可以獲得不同的知識 來豐富我們的生命 所以做一個佛教徒的話呢 應該要通達-一種到二種的外文 除了本身中文要精通以外呢 還必須通達其他的 國家的文字 目前我們的教育有點顛倒 作文也不要了 要不要寫作文 不要了 是中文的程度越來越低 你知道那個列祖列宗 他們怎麼寫你知道嗎 那個列是排列的列 對不對 我們說列祖列宗 但是現在的國文程度 他寫什麼呢 一個少一個力量的力 那個叫什麼優劣的劣-你知道 劣祖劣宗 很好變成粉好 這個實在是 那麼我變成偶 偶然的偶 知道嗎 偶粉好 你聽得懂嗎 所以這個是真的是 我們這種外星文化 有時候念起來 我們都不懂什麼意思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劣祖劣宗 原來他們認為自己出現的 身份不是王永慶的兒子 他們不夠錢花 這是祖宗沒有留下-財產給他們 所以就寫劣祖劣宗 優劣成敗的劣 真的說有好的中文基礎 才能學好外文 外文的基礎 你本身的文化基礎沒有的話 你要學好另外一種好的文化 很難 如果我們對中文-有深度的這種 深度探討 然後以這個基礎的話呢 我們可以學好外文 加強他的這種-文化思考的水準 所以這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聲明 第二個是因明 因明就是邏輯哲學 這個辯論方面的 這個叫因明 在佛經裡面有特別的 叫因明學 因明學 他這個是分成三段論法 第一個是宗然後呢因 然後譬喻 宗因喻 宗旨然後說明原因 然後再譬喻 舉個例子來講 聲是無常 聲音是無常的 這是一個結論 一個宗旨 聲音是無常 然後呢說明原因 為什麼呢 因為所作性故 他是製造出來的 比如說我們鼓掌 本來聲音是沒有的 我們鼓掌的時候 兩個手一拍 所作性故 那來一個譬喻 比如說花瓶 這個花瓶也是泥巴水 然後去捏成一個坏 然後再去曬曬好了再去燒 你看那花瓶一敲就破了 不小心碰到破了 因為他是所作性故 那麼這個辯論學裡面 在佛法裡面用三段論法 就是宗因喻 那麼他特別重視這個因原因 重視一種結果一種結論 結論去推演 然後特別重視這個原因 所以叫做因明學 這個屬於辯論哲學邏輯的 思考的這種學問 另外一個叫做醫方明醫方明 對我們自己生理的結構 然後一些醫藥醫術這種通達 這個是我們所有講座裡面 最後一次講座的時候 我們就特別 我們定的題目是什麼 最後一次的演講十二月份 就是講這個醫方明知道嗎 健康知多少 我們了解這個電腦怎麼使用 手機怎麼使用傳真機什麼機 我們很少去研究 我們這個身體到底是 怎麼結構 怎麼吃才會健康 怎麼樣去保養他 讓這個身體健康 這是最後一次的演講 十二月份 所以這個醫方明醫藥的 健康的健保的那這些都是 值得我們研究 還有一個是工巧明 做一個佛弟子 不要以為拿香拜一拜誦誦經 就沒事了 不是這樣子的 我們還通達種種的機器 這種科學的知識 那麼這樣子才能生存於世間 甚至我們可以發明 許多好的工具來造福人類 這個是叫做工巧明 華嚴經裡面有講到這樣子 比如說 當人類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某一個時期某一個時期 這個一般人的知識還不夠 的時候呢 那就由菩薩示現 那菩薩示現做什麼呢 祂發明種種的工具 來節省我們的體力 保護我們的安全 這個工巧明的菩薩 所以現在許許多多這種發明 那麼可以利用他來節省 節省時間節省體力 這個是工巧明工巧明 記得在紐約的時候 大概二十幾年前 那一部電腦好大好大的 要打出幾個中文字很難很難 我學老半天買那個什麼 圖書館去借那個錄影帶 看了又看太難太難了 現在的電腦押一押就可以了 很簡單 所以科技越來越進步 工巧明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現在 每一個人都有什麼-一指神功 知道嗎 手中一點一點 你要買東西電腦打一打 他送過來了 這不是一指神功嗎 你要煮飯押下去就好了 你要洗衣服押下去就沒事了 這是科技的 那麼這些機器替我們做工 節省我們的體力 那剩下的時間做什麼 剩下的時間做什麼 修行 那如果不懂得修行呢 那就吃喝唱跳那就會造業 知道嗎 所以未來眾生的生命 他這種生命的層次 差距越來越大 懂得修行的人 利用這些科技來幫他處理 很多事情 然後呢節省時間下來 可以打坐修行看書做義工 做善事 那如果是沒有智慧的人 得到這麼多的財富 吃飽沒事幹有錢又有閒 那就是吃喝唱跳找尋刺激 那就生命的墮落 這所以這個時代科技 越來越發明 人類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在我們享受科技的文明當中 我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那怎麼辦呢 佛陀就是要我們修最後一項 叫做什麼內明內明 我們人生的問題許許多多 其中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 我們內心不安 我們的心不安 這個心安定不下來 始終徘徊在過去 游盪在未來 就這樣子過去未來 過去未來當中 始終不肯停留在現在 始終不肯停留在自己內在的 身心當中 不斷的向外去追尋追尋 這就是人類問題的一個 核心點 那怎麼樣讓這顆心安定下來 了解生命的如實相 了解生死的真相 了解人生的價值意義 那麼這個就是內明 內明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 不要以為是說我就天天念經 天天拜懺 我就這樣大事已畢了 要不然我就念一句佛號 念一句咒有感應了 不行 必須通達五種的知識-學問智慧 那麼如果我們通達聲明-因明 醫方明 工巧明 內明 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個-圓滿的生命 就是圓滿的生命 我們不會變成社會的負擔 不會變成社會的負擔 我們透過聲明因明醫方明 工巧明可以去造福這個社會 透過內明呢 我們不但我們自己 身心安定也可以帶給我們 這個家庭社會的 一種光明的生命 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不要以為說做一個宗教徒 就是打坐修行以外 什麼都不要學了放棄一切了 那不能成佛知道嗎 各位想不想成佛 你想你就要通達什麼 五明知道嗎 你不要以為說你成了佛 就是接受萬民朝拜 不是這樣子的 佛從那裡來從菩薩來 那菩薩從那裡來 菩薩當於五明中求 要學習這一種的知識 五種的智慧 接著我們再來看大般若經 大般若經裡面有講到這個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呢 有這個三個應該注意的事項 這三個非常非常重要 前幾個月去逝的印順長者 就寫了一本書叫做學佛三要 他這個學佛三要就是根據 大般若經所講到的這種 三種三心依這個三種心來修 六種波羅蜜 依六種波羅蜜來圓滿三心 我們第二個綱要 我們來看一下好了 依三心修六度 依六度圓滿三心 以這個三個大原則呢 做為我們修學佛法的-一個總綱 第一個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應 一切智智相應作應 這是大般若經上面-特別的名詞 一切智智-簡單就是佛的智慧 圓滿的智慧 叫做一切智智 相應作應相應作應就是說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以信佛學佛成佛做為 我們生命最高的價值 最高的原則 最高的指導原則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理想抱負 我們希望說賺到錢 買到房子買到好車子 有一個好家庭 這個就是我們的理想目標 那麼請問目前來講 達到這個目標的人有沒有 有很多 那請問他們快樂嗎 不一定 不一定是不是 不一定 比如說豐富的收入 圓滿的家庭 然後呢子女也孝順 福祿壽、康寧什麼都有了 但是還有個問題不能解決 煩惱的問題 生死的問題不能解決 所以一個圓滿的一個生命 那佛陀示現在這個世間 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 那麼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除了追求身心的健康 家庭的圓滿事業順利 子女的圓滿之外 最重要的在我們的生命的 這種追求當中 時時刻刻我們要追求 無上的智慧 無上的智慧所以這個地方寫 一切智智相應作應 然後我們再看下面 有三個字很重要 叫做什麼呢 叫做自增上 自增上 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 看重自己 不要去看輕自己 不要以為說 我就是一個凡夫俗子 就這麼過一輩子 就算了 那不行 我可以不斷的-讓我的生命提昇 提高我生命的層次 達到成聖成賢到成佛的境界 我不願意這樣自甘墮落 我要讓我的生命 提昇再提昇再提昇 因為我們這種沒有智慧的人生 時時都受到無明的作弄 感情的欺騙 然後呢對這些五顏六色 五光十色的這個世間所矇騙 弄得我們身心團團轉 最後呢 死亡現前的時候 手忙腳亂 在一生當中 講錯話做錯事 一天到晚懊悔 噯呀 想當初如果不是這樣子 又怎麼樣怎麼樣子 老是後悔 所以千金難買早知道 知道嗎 早知道如此何必又如此 老是這樣子的犯同樣的過失 所以生也生得很不如意 死又死得怎麼樣 不甘心不冥目 是不是 所以這種人生不圓滿 那要什麼才能圓滿呢 一定要有智慧 那誰達到了這種智慧呢 佛陀 祂這個智慧的名詞 我們給祂叫做什麼一切智智 一切智智 那麼我們在人生的追求裡面 除了身體家庭事業子女以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 在我們生命的結局當中 佔一個重要的部份 叫做什麼呢 就是信佛學佛成佛 我們不應該自己看不起自己 以為我們永遠是凡夫俗子 那這樣不行 所以我們把我們生命的 這種順位 生命的追求的順位 一般人是以這個 財色名食睡 這樣排下來是不是 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 財色名食睡 最後才是什麼信佛學佛 所以叫什麼末法 各位知道嗎 把這個生命的提昇 轉凡成聖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個精神的修養 人格的提昇 生命的淨化 擺在最後最後了 那所以就叫做末法 知道吧 法是擺在最後的 那現在我們把它調過來 調過來 這一生當中 我們有機會親近三寶 接觸佛法 我們了解到說人 人都是緊緊追求衣食男女 吃喝唱跳為滿足 這一生當中 就如何提昇我生命的層次 淨化我的心靈 讓我們對生命 對煩惱對心靈 有一個徹底的解決的辦法 不要老是氣這個學費 交了學費又是白交的 每一生每一世我們都交了生命 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又不了解生命 那麼我們把這個 生命的追求裡邊 最重要的把它擺成什麼 第一位 就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應 時時刻刻記得 我人生的最高的一個目標 不是這個衣食住行吃喝唱跳 飲食男女不是 這些只是維持我生命的條件 讓我能夠繼續去追尋 所以一旦我們家庭事業 有些不如意 甚至車禍受傷的時候 你就不會退心了 知道嗎 否則的話你把你的順位是 財色名食睡 萬一你沒有獲得財 那怎麼辦 你會覺得很難過 那如果我們把這一切智智 當作我們生命的追求裡面的 首位 第一個位置的話呢 這個沒有喪失 這個菩提心沒有喪失 目前的困頓 我可以透過努力 可以改善沒有關係 最起碼還能夠溫飽就夠了 那你就不會說-我沒有幾千萬 幾千萬很痛苦 你不會這樣子的 最起碼的生活溫飽夠了 那麼急急忙忙的最重要 就是智慧 所以這次到德國去信徒說 師父你有沒有缺什麼 要帶回台灣什麼 送給信徒 我有沒有帶東西送給信徒 有沒有 沒有 他總要送個東西給我 後來我想了想 我說我只想精進 他也聽不懂 我說我想開悟 我想成佛 這樣了解嗎 所以以後有人要送禮物 給你的時候 你要怎麼講 你就說送我一本好的書 知道吧 因為好的書我看了以後 心開意解明心見性 那真是人生的 最痛快的一件事情 一個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那麼一切的煩惱 片葉不沾身百花從中過 片葉不沾身你看那多舒服 多逍遙多自在 是不是 以後你們要送給師父的禮物 是什麼呀 精進開悟還有什麼成佛 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亦復如是 知道嗎 所以這個是時時記住 在人生的追求當中 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智慧 智慧 眼前我們有形的物質 財色名食睡金銀珠寶 所有這一切一切 那是因為我們人呼吸的時候 所以我被我支配被我利用 當我不能呼吸的時候呢 幾千萬幾億萬都不是我的 這樣了解嗎 這些有形的東西怕小偷 怕火災 怕風災-怕地震、水災、乾旱 怕不孝的子孫 什麼東西不怕水火風災 不怕地震不怕這個智慧 是不是 智慧讓我們帶著走 有了這個智慧 我們了解人生了解生命 了解事理了解是非 不會講錯話 不會做錯事情 不會老是在懊悔的過日子 不會 然後生死死亡現前的時候呢 你能夠很逍遙的 跟大家說一聲怎麼講 我要走了 沒有事情 來來去去沒有事情 像那個廣欽老和尚 沒來也沒去沒有事情 就這麼走了 如果你沒有智慧 眼睛睜得大大的 不肯閉眼那真的是很悲哀 真的有這麼回事 眼睛睜得大大的不肯閉眼 那真的是走得很痛苦 所以人生的追求裡面 最重要的就是智慧 那麼佛的智慧呢 我們用一切智智 這個是叫做菩提心 上一回我們已經講過了 菩提心 那這個菩提心是一種願力 你願意信佛 學佛 成佛去 跟一切眾生一起成佛 這個不是一種空洞的想法 也不是說一種念頭-動一動就算了 不是 必須怎麼樣子的呢 大悲為上首 下面的 大悲為上首 就是說我們要有-真正的去實踐 付之於實踐 那就是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 禪定 智慧 那這些實踐的地方在那裡呢 就在這個世間 世間在那裡呢 就是在你的家庭 在我們的公司 在我們上班的地方 在十字路口 在這個社會上 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叫做世間增上 世間就是幫助我們-成就佛道的很好的道場 所有的人事物 形形色色 五花八門 種種這些奇奇怪怪 光怪陸離的這種種社會的 一切一切都是-要成就我成佛的 最好的一個增上緣 有許許多多苦難的眾生 讓我起大悲心 去布施結善緣 去跟他廣結佛緣 然後有形形色色的 五顏六色的來引誘我 那我必須修持戒 不要去傷害眾生 也不要去傷害自己 持戒 然後我們做了許多善事-做了義工 別人還指指點點 還說我們要名要利 還說一大堆的閒話-閒言閒語 我們必須怎麼樣子呢 修忍辱知道嗎 那這些功夫-是不是做一天就算了呢 不是 時時刻刻隨時隨地 我們要勇猛精進的去修去學 然後我們很多問題是來自於 我們一顆散亂的心 這顆散亂的心定不下來 坐立難安 也是很痛苦 學習什麼 不能專心 學不來 所以要有禪定的功夫 然後透過禪定呢 我們掃除了內心許多的雜染 這個必須要有智慧 這個叫做世間增上 就是我們家庭公司社會 整個十字街頭好參禪 這個世間的一切人事物 是幫助我們修道的 是幫助我們修道的 一個增上緣 那麼我們稱作世間增上 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講 各位我們看報紙 某某人桃色糾紛 結果家庭裡面 看這個報紙-你會不會警惕 會警惕 這也是算世間增上 某某名人走了 有人說他是他的兒女 你看怎麼辦 是不是 所以這個都是給我們-世間增上 世間就是一樣鏡子 好的不好的-都在成就我們 就看我們這種取捨的態度 正確的取捨態度 好的鼓勵我們-壞的警惕我們 那麼這樣一增一減 我們道業就會進步 這個就叫做世間增上 但是一切智智相應作應 大悲為上首 這個還必須跟什麼呢 無所得為方便 千萬要記住 一切智智 我們想信佛 學佛 成佛 你老是有這個念頭 我要成佛 我要信佛-我要學佛 我要做善事 我要廣結善緣 都是我 都是有一個我 最初可以 如果老是用我 這個念頭去修去學 最後修到什麼樣子的呢 煩煩惱惱苦苦惱惱 我們老是以我 有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去修去學的時候呢 那就叫做逆水行舟 很痛苦很痛苦 所以經典裡面 就告訴我們以無所得為方便 所謂無所得就是空 無我 最初最初 我們信佛學佛的時候 在這個人生的追求裡面 我必須信佛學佛成佛 我必須度眾生利益眾生 我要持戒我要修禪定 我要怎麼樣子 那麼這種著相修的結果呢 修得很累很容易退心 很容易退心 所以這個菩提心 跟這個大悲心 一定要跟無我的空慧相應 無我的空慧相應 那麼這個無我 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身心世界一切一切 本來就是空無常無我 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所以我們叫做法增上 我們是順著這個法性來修學 法性是本空 那麼我們就順著這種空性 來修學這個大悲心 修學這種菩提心 這樣子依這個三個心 來修六度 那麼生命就能夠圓滿 生命就能圓滿了 這個是大般若經裡面的 特別提到 修學的一個總綱 修學的一個總綱 接著我們要講的是 八十華嚴裡面的十行品 第十九卷 第十九卷 我給他寫悲智雙運 悲智雙運 在還沒有講到悲智雙運之前 我們要讓各位了解的就是說 這個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 禪定 這個六度的話呢 它是六個要合在一起 叫做六合一 知道嗎 為了讓各位了解的時候 我們就分成六個項目來講 事實上我們修每一個 項目的時候呢 每一種波羅蜜的時候呢 就包含了其他五種的波羅蜜 金剛經裡面講的布施波羅蜜 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 我用這些寶來布施 不是單單講布施 布施的結果怎樣子的呢 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那如果是說無我相無人相 無眾生相壽者相 而修學善法的話 就能夠得到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們講到這個六波羅蜜 它是六個結合在一起 但是我們講的時候 是一個一個的講 那我們修的時候呢 不是說我單單-修一個東西就行 那不行 舉個例子來講 我們修布施 好了我就布施嘛 金銀珠寶這些好的東西 吃的穿的用的拿去布施 好了 那你去布施眾生 你沒有持戒你又吃喝唱跳 然後這些眾生不報答你的話 你又把他捉來揍一揍 那你布施給他-他會感激你嗎 是不是不可能吧 那你說你布施給他 好了 你的兒子要幫我做苦工 交換條件 那麼我現在這個布施給你 你的兒子要當馬給我騎 那你沒有持戒 對不對 我們佛經裡面說 人 這個馬上就不可以騎 怎麼可以去騎人呢 那你沒有持戒 你布施給他-他會高興嗎 所以我們講到這個布施 一定要跟這個持戒有關係 然後跟忍辱也有關係 你做很多善事人家還罵你 忍辱 然後這個布施-不是今天布施 就圓滿了 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 那叫精進 那布施也要有這個智慧 這個禪定的智慧 我們布施給眾生 要適度的東西 他最最需要的-正是他需要的 能夠幫助他的身心進步的 你不能隨便布施 那些有傷害人的東西 你不能布施 傷害眾生身心的東西 都不可以布施 然後眾生的根機 你要跟他講法 你要用禪定智慧的來判斷他 能接受到什麼程度 所以說這個布施裡面 就包含這些了 所以持戒也是一種布施 也是忍辱 精進 禪定來助成 然後忍辱必須有布施持戒 這個精進禪定來助成 就是說每一度裡面呢 就包括其他的五度 其他的五種 這個是讓各位了解 所以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 不是說我先修布施 我現在什麼我都不修 我就修布施 布施修圓滿了我再修持戒 持戒圓滿了我再修忍辱 不是這樣子修的 是同時一起修 就像一部車子 方向盤剎車輪胎所有一起 這個配合得很好 它才能夠走 那如果是這部車子 馬達出問題了也不能動 剎車出問題你也不能開 輪子出問題也不能走 就是它必須所有的零件 配合得很好 那麼這部車子才能開 還有一個開的人要正常 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們講到這個 悲智雙運就是說 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 禪定 智慧 這是屬於修兩個學分 一個是悲心福德 一個是智慧這兩個學分 這兩個學分把它開出來的話 就變成六個變成六個 就是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濃縮起來的話 簡單的說就是悲心跟智慧 那如果再講到我們比較容易 理解的部份的話呢 那就是我們的感情 還有我們的理性 感情的部份 怎麼樣去昇華淨化 變成一種悲心 我們的理智有限是差別的 我們所了解的都是 相對的差別的 那如何把這個理性去 昇華淨化變成一種大智慧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 原來就有的東西 那就是悲心 那這個地方是什麼是愛心 感情的部份 我們就說愛心 那麼我們理性的部份呢 叫做知識 我們有感情有這個知識 在眾生的心境裡面呢 理性跟這個感性的東西呢 好像是水火難容 知道嗎 我們臨時 我們感情來的時候呢 感情衝動的時候 我們就失去了理性 然後理性來的時候呢 我們又冷漠無情 眾生有這種現象是不是 感性來的時候 他這個衝動起來 這個頭砍給你也可以 或者發脾氣的時候很可怕 這是感情在衝動的時候 就是這樣子的 那麼感情冷卻下來了 完全理性出現的時候呢 又變成冷漠無情孤情寡意 所以眾生的這種理性 跟感情呢 老是衝突矛盾 這叫做水火難容 冰炭怎麼樣 冰跟炭難容 知道吧 不相合 那我們修佛學佛的人 我們修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就是要把這個我們原來 具有的這種愛心 那種感情變成一種愛心 愛心再昇華-變成一種大悲心 變成大悲心 然後把我們的理性 去昇華昇華變成一種智慧 所以這個時候呢 就是理智當中充滿著感情 感情當中充滿著智慧 所以這個是水火怎麼樣子 相濟救濟的濟 不是忌妒的忌 水火相濟 這樣了解嗎 智慧當中充滿著悲心 悲心當中充滿著智慧 這是我們講的悲智雙運的 道理是這樣子的 那我們下一個鐘頭 再開始講布施這個波羅蜜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