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第18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來看到寶積金講記-的第一百零二頁 這個地方是來觀察四大-地、水、火、風 復次,迦葉 真實觀者-觀地種非常亦非無常 觀水、火、風種-非常亦非無常 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剛才我們觀察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 是觀察我們自己的身心 在這個身心當中色蘊 色、受、想、行、識-的色蘊 是地、水、火、風-組合而成的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進一步-的來觀察地、水、火、風 這一個四大 在原始的佛典裡面-就是觀察身心 有些是蘊觀-就是五蘊 有些是處觀,十二處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十二觸來了解 還有一種是叫界觀 什麼叫界觀呢-就是地、水、火、風、空、識 六界來觀察-我們這一個生理的現象 所謂四大圍空,識在其中 這個是一種說法 說我們生命四大圍空-然後識住其中 我們的生理是四大的 加上心理變成-生理的一些作用出來了 所以生理是跟物理-然後跟心理有相對的關係 相對的關係 現在我們觀察-這一個十八界裡面的六界 就是地、水、火-風、空、識 但是我們現在經文只是-單純的觀察地、水、火、風 地、水、火、風 這個存在的一切 我們的生理也好-物理的世界山河大地 佛學上不像我們科學-把我們存在的一切 分析再分析-有一百多種的元素 一百零八種的元素 當然後來也慢慢的增加了 通常我們都講-一百零八種的元素 我們的生理 我們這個色身也很奇妙的 一個生理 我們這個生體竟然-也是有一百零八種的元素 我們世間的物質 很少有聚有一百多種元素 比如說一個桌子-它主要是碳 木頭分析起來就是碳 碳水化合物 它沒有說-一般的一百多種的元素 但是我們的肉體 鐵、磷、銅-什麼東西元素都有 這很特別的 所以我們來觀察-什麼叫作地、水、火、風 這個是約它的特性 約這個地、水、火、風-的特性 來簡單的把宇宙-構成的元素分成四大類 從它的特性 比如說地是很堅固的 堅硬為性-它有任持的作用 比如說這個桌子很硬-硬邦邦的 可以撐幾百斤 放在桌子上沒問題 我們的骨頭、支架-把我們身體撐起來了 所以任持的作用 骨頭比較硬-因為它的地大多 所以是很堅硬的 水是濕性的-有這種凝聚的作用 有凝攝的作用 所以比如說沙,一堆沙 我們稍為點一點水進去以後-這個沙就聚成一團了 它有凝攝的作用 所以我們約它的特性來說-這個是水大的作用 水大的作用 另外一個是什麼呢,叫火 火是熱性的 它的作用是熟變-成熟變化 所以我們吃東西-為什麼會消化 因為我們身上有火大 就是有溫度 這個溫度會讓食物-產生發酵的作用 然後被我們消化吸收-這個是火大的作用 就是熟變 另外還有一個是風-風的作用是叫作動性 它是移動的-輕動的作用 比如說我們血液-不斷的流動 我們的心臟不斷的跳動 我們的呼吸不斷的呼吸呼吸-進進出出 然後我們的細胞-不斷的生生滅滅 這個就是動性的 組成我們的生理 組成山河大地的一切一切-都是地、水、火、風 不同的特性-按照不同的比例 組成了各種不同的型態面貌-出現在這個世間 所以我們舉個例子來講 比如說樹葉、樹枝-很柔軟的粗一點就硬了 如果我們的樹枝折下來-然後用手去搓 這個葉子慢慢的碎了 最後滴水出來了-它的水大多 水大多 但是這個根-這麼粗的根 我們發現很難了 因為什麼它的地大多-所以很硬 我們怎麼去扭它-變成水就難了 除非是用機器 所以世間的一切水份多的-我們說水大多 如果是地大多的-那就是堅硬的 像桌子、椅子-這個礦物類的 金、銀、銅、鐵-這個就比較硬了 所以世間的一切一切 存在的一切-我們看的到的有形的 佔有空間- 佔有體積的這些物質 都離不開地、水、火、風 按照不同的比例-去排列組合 一旦組合成這個樣子的時候-它具有特殊的形態 特殊的作用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時候 溫度增加了、壓力增加了-這個四大會變化 舉個例講 我們戴在手上的-金鋼鑽很名貴、很艱硬 玻璃這麼一劃-就劃出一條線來了 很硬 可是如果是-遇到一萬度的高溫的時候 這個金鋼鑽變成什麼呢-變成氣體 幾秒鐘之內-遇到一萬度的時候 就變成氣體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界一切-是在一個固定的溫度 然後在適度的條件 它有這個形態-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然後我們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了 生理、心理、物理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如果我們改變-我們的心理的時候 物理也會發生變化的 物理會發生變化的 為什麼呢-心理的作用比較大 所以心理會改變物理-物理也會改變心理 我們在某一個空間-某一個環境 我們的心情會改變 所以物理也改變我們的心理-心理也會變變物理 舉個例子來講像印度 印度就有許許多多的瑜伽師 瑜伽師 硫酸我們看很可怕-可是他可以當水來喝 有些還可以吃玻璃 當我們的心識改變的時候-物理也會發生變化的 當然我們修行不是說-我們變成喝硫酸 能吃玻璃 不是這樣的意思 是證明了心態的改變-可以使物理也開始改變的 這個是讓我們了解說-生理、心理、物理之間 是相互影響,相互改變 相互影響 我們透過智慧的觀察 地也不是永遠是堅硬的 水也不是真正有一個濕性 火也沒有真正的-一個熱性的東西 如果是真正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熱 我們現在燒木材-它就永遠保持熱 可是這個火-等到木材燒完了 這個熱度跑到哪裡去了呢 所以地、水、火、風-也是因緣生、因緣生滅 它條件夠-它暫時有這個一個現象 這個現象的背後-是許許多多的因緣來支撐 當因緣變化的時候-這個現象就不存在了 我們就說色即是空 形形色色-它的本性就是空無自性 沒有一個實在永恆不變的-主體性、自體性 找不到 所以我們說色即是空-然後空就是色 空就是宇宙形形色色-世界的本來面目 它的本來面目-就是空無自性的 因為它是因緣生-因緣生滅 有這個一個條件-它就出現這個面目 這個條件改變了-這個面目就改了 面目全非了 舉個例子來講 水果成熟了 我們吃進去消化吸收了 這個時候不叫水果-叫做食物 我們吃進去了,可以吃了 吃進去以後這個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排出來了 我們上大號排出來了 大小號排出來以後-就叫做糞便 但是把這糞便拿到農田裡面-給農人來說它不叫糞便 它就叫做肥料 肥料放在農田裡面-被稻米、稻穀吸收 然後變成米、變成穀粒 然後加工以後就成米了 米又被我們吃進去又排泄 所以遇到一個條件-遇到一個因緣 它的存在方式-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哪一個是它真正的-本來面目呢 沒有 因為是隨著因緣而改變 是因緣決定一切 因緣可以透過我們的意志-把因緣湊合在一起 所以說一切是皆空 但是我們的獨立人格-獨立意志 還是可以展現它的作用 因為我們可以把我們想要的-透過正確的因緣觀 把這些因緣湊合在一起 它就會達到我們的理想 我們想要有一張桌子 我們找一些木板、找木工-把它釘起來 我們想什麼形狀-高低尺寸 適合我們的生理需要 結果這些因緣修件配合之下 一張桌子-就放在我們的眼前了 所以不要以為說一切皆空-人沒有什麼意義 不對 因為空才能夠建立因果 空才能夠透過因緣-達成我們的目標 所以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空才能建立因果-空才能建立輪迴 空才能說明業報 空才能說明宇宙的-萬事萬物之所以如此 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就是色 形形色色的這一切 我們簡單的說就是以-地、水、火、風排列組合 才形成了-這個形形色色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世界-一切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因緣來決定的 時間、空間、溫度 種種的條件就決定了-存在一切的形態與作用 所以我們重覆一句 存在的一切不是主動存在-而是被動存在 被因緣所決定 因緣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緣-是我們人的心 所以人站在宇宙當中 人是一個主角 他的起心動念-就改變這個世界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我們之所以起心動念 也是外在的物理世界-才讓我們起心動念 是相互之間有影響的 所以心理之間跟物理之間-是相互影響 但是心的作用比較大 所以我們說正報跟依報 依報就是山河大地 依報隨著我們的正報而轉 我們正報也是受到依報而轉 人也是受到環境影響-人也可以改變環境 這是相互之間可以顯出-我們人的一個特性 人的特性、人的意志 這個意志作用就能夠-讓我們改變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宇宙觀 所以從這些來觀察起來-地水火風各有各的特性 但是我們會發現 地、水、火、風-也是隨著時空的因緣 特性會改變的 像水,水大 水常溫的時候是液態 如果空氣太冷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固態的冰 固態的冷跟液態的冰-作用是不同的 像在美國的時候-我們看到有些湖 到冬天結成冰 我們可以開車子-在這個冰湖上面開車子 冰跟水的作用是不同的 這個冰遇到熱度-又回覆到液態了 再熱一點變成氣態 所以一下子氣態-一下子液態 一下子固態 就隨著溫度而變化 溫度就是它的因緣 它的因緣 所以地、水、火、風-雖然我們說地是堅性的 有任持作用 水是濕性,有凝攝的作用-火是熱性,有熟變的作用 風是動性,有輕動的作用 這是在某一個時空當中-有這麼一個現象 但是因緣改變的時候-它這個特性就變了 怎麼講呢 色即是空 形形色色的以空為性 它的本來面目就是空性 因為空性所以可以改變 隨著因緣而變化 既然是空性的話-也無所謂常或者是無常 也無所謂永恆或者是不永恆 用永恆不永恆-那是我們的常識 我們的概念-我們付於它的一個特色而已 所以下面就顯出中道了 所以者何,以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 常、無常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 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因為你認為執著它是永恆-這個是一個邊見 如果說它是無常-也是一個邊見 假如說在謀一個時空當中 水我們放在-固定的條件當中 它永遠是水 我們說這個水永遠不會變化 那是因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空環境當中 它是永恆不變的 請問要讓這個水永遠不變-我們要永遠保持那個條件 也是不這麼間單 所以一切都是變化的 看起來是無常-但是這個無常是永遠無常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所以如果一切是無常 無常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 水是液態-液態的作用是液態的作用 水是能喝的 乾淨的水是能喝的 過去乾淨水能喝-現在水乾淨可以喝 未來的水只要是乾淨-都可以喝 這是它的永恆性 但是水的本身隨時在變化 它是變化的、無常的 所以講它是常或者是無常-是看哪一個方面來講 從它的體性來說 它是永遠不斷的在變化 這是從它的永恆性來講-叫做法性來講 它永遠是隨著因緣變化的 它在變化當中 它有它的特性-有它的作用 我們說是無常 比如說冰變成水-水變成水蒸氣 它是變化無常的 但是它這個變化無常-的本性是永遠如此 它永遠隨時都可以改變-這又是一個常 當它成為另外一個-形象來出現的時候 它隨時都會變所以是無常 如果是我們執著常-執著無常 那都是一種邊見 因為它當下可以常-可以無常 所以我們不能執著-它是常或者是無常 而了解它有永恆性-有它的不變性 又要了解它的無常性 所以我們不會-執著它是永恆的 也不會執著它是無常的 這是約因為它的體性-它的型態、它的作用 這樣去認識 所以說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 如果我們這樣去了解-宇宙的萬事萬物的話 我們就會了解到存在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個現象 暫時的一個現象 一個過程、一個流程 我們人之所後痛苦 就是把這個流程-這個過程 當作是一種終點 永恆的終點 存在的一切-找不到一個永恆的終點 因為一切都是-還在變化的過程 一切都是在-變化無常的流程當中 所以眾生會痛苦 是因為執著 執著這個流程-以為是永恆的終點了 不再變化了-所以我們痛苦 舉個例子來講 當我們慢慢的終老了 有一天老了、病了 身體支撐不了了-慢慢的呼吸急促了 旁邊的人看到很痛苦-自己本身更痛苦 認為我們來到生命的終點 因為我們認為-我們來到生命的終點 所以我們害怕 事實上死即是生-往後看我們是要往生 我們要往生在另外一個世界 另外這一個世界-不是說它方世界 我們也許是繼續往生在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 鬼道、天道在六道當中 就按照我們生前的習氣-想法、態度、行為 這個叫做業力 所以死即是生 出現生命-就是開始走向死亡的終點 所以不斷的死、不斷的生-都是在一個過程 我們不了解的人-生離死別、椎心之痛 至親骨肉 我們真的是痛哭流涕 為什麼呢 我們執著生,高興 一個小baby出生了,高興-大家鼓掌 你一個人哭-全世界的人都在笑 當你有修行的人-你要離開世間的時候 你覺得我捨掉了 老牛拖車的這個車子 老牛拖車,老了 所以我捨掉這個色身-我又重新投胎轉世 如果我們立功、立德、立言-離開世間的時候 我們一個人了解這個道理-無常的道理 我們一個人快快樂樂-高高興興的誓死如歸 我們準備往生了 我們一個人快樂 因為我們立功、立德、立言 所以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一個人快樂 我們一個人笑著走了-含笑而走 留給世間人掉眼淚 所以這個生死之間-差別這麼大 來到這個世間-我們一個人哭 全世界人笑 世界上多一個小寶寶 當我們離開世間的時候 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立功、立德、立言 做了一些善事-讓別人懷念不已 我們離開的時候好多人哭 如果我們有修道-我們了解這個無常 我們要往生了-我們一個人含笑而逝 全世界人在哭 眾生就是這樣子生離死別 不了解無常的道理-就是悲歡離合 每天都在重演 每一生每一世-每一個時空當中 眾生不曉得掉了多少眼淚 如果這眼淚能夠積集起來-就像海水這麼多 我們為了珍惜我的享受 所以有時候非法-去謀財害命 甚至流血 我們流的血也像海水這麼多 這個生離死別-讓我們痛哭流涕 在生死當中-我們吸吮著母奶 也像海水這麼多 你可見我們的生死大海 我們流了多少的淚-流了多少的血 吃了多少的母奶 我們一生一世-離開世間的時候 我們的骨頭如果堆都起來-就像一座山 這是佛經裡面說到-我們眾生因為不了解無常 所流的淚、所流的血-所吃的奶這麼多 可是我們就是不了解-自我的生命 我們要交還這個生命 最後呼吸停止-把這個命交給閻羅老子 閻羅天子 我們又交了一個學費了 這個學費太貴了叫做生命 交回生命又不了解生命-這個叫做無明 我們之所以信佛學佛 我們之所以信佛學佛 就是不願意每一生每一世-這麼迷迷糊糊的生 糊里糊塗的死 然後悲歡離合的戲-不斷的唱下去 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 所以信佛學佛-有它特殊的意義 特殊的意義 就是不願意過著這種-庸俗的、無知的 無明的人生 透過對法的認識-對身心的認識 對四大的認識 了解一切都是無常變化 了解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 在因緣生因緣滅的過程當中 我們了解到-宇宙身心世界一切一切 只是暫時的一個假象 暫時的、非常短暫的-一個假象 這個假象-還是繼續在變化的過程 繼續的一個流程 就像我們開高速公路-從北到南 中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交流道 或著是風景區-那都是一個過程 是一個過程 如果台北開到高雄四個小時 中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假象 許許多多的流程 如果我們停止下來的話-我們就永遠到不了高雄 我們人生也是如此-生老病死只是一個流程 就像高速公路旁邊-許許多多的休息站 許多的名勝風景的交流道 我們了解這個交流道 然後我們不停留下來繼續開 最後我們就能到達了高雄 我們了解了-宇宙的現象的一切一切 只是暫時的-一個短暫的現象而已 不被它蒙蔽了 我們的智慧就一直-開往到佛的智慧來 成佛的智慧來了 就叫做薩婆若-就叫做般若 這個是講到-對四大五蘊的了解 所以進一步的去了解到說 讓我們產生痛苦的-那就是無明 無明 無明有沒有-一個實在的無明呢 如果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無明-我們也斷不了 無明也是空性的 只要有正知正念-受持這個中觀 受持這個正觀 無明當下就能消滅了 經典中怎麼形容呢-說有幾千年幾萬年的山洞 裡面都是黑暗無光 這已經幾千年-幾萬年的黑暗 當我們拿著手電筒進去 我們把手電筒一照 不必要幾千年幾萬年 用不著 當我們一打開電筒的時候-當下這個洞就亮了 無明也是如此 透過這個止觀-透過這個正觀 中道的諸法實相觀 當下這個無明也就化解了 不會說因為我們是-幾千生幾萬世的無明 我們必須用幾千生幾萬世-才能把這個無明、無知 這一切要經過千年、萬年-才能把它除掉 不必要 所以這個慧觀、正觀、中觀 目的就是要我們-當下的身心當中 去了解身心世界的-無常、無我、空 就能夠得到解脫 就是我們眾生-這個我執我見 它是一個無形的繩子-無形的鐵鍊 來束縛我們的生命 讓我們害怕、恐懼、執著 然後有非法的行為產生-然後煩惱、痛苦、憂慮 這個無形的、看不到的-捉摸不到的我執我見 一但被我們解脫了 修這個正觀-觀察到身心的無常無我了 束縛我們生命的這些-讓我們解脫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說-一個大自在者 一個大悲、大智、大願力-的覺者我們就稱為佛陀 佛陀 了解寶積經所說到的-這個解脫觀 就會發現佛法的一個特色 所謂這個特色是什麼呢 就是一個理性的思辨 我們信仰的道理-可以用智慧來去証明 而這個証明-不是在外在的世界 就在自我的身心當中去証明 因為必須在自己的身心當中-去証明無常、無我 束縛我們生命的這種概念-這種成見就解脫了 解脫以後我們人還是人 但是我們就叫做什麼呢-叫做轉凡成聖 就叫做聖人 就不叫做凡夫了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是說我們修-修到會怎麼樣子 會飛簷走壁或者怎麼樣子-有神通 所以學佛不是身份的改變-而是心性的轉變 行為的昇華、情緒的淨化-理智的証悟 這個就是我們談到-為什麼要修中道諸法實觀 這個特別就是要回歸到-自我身心當中去觀察 如果我們僅僅去觀察-外在的世界 山河大地的無常、無我-緣起因緣 因緣生、因緣滅 這個是為了-要長養我們的悲心 因為我們先去觀察-地、水、火、風 外在世界的-無常、無我、空性 因為我們了解這些-通達這些 在看眾生的時候-我們會產生悲心 慈悲心 因為眾生不了解-現象的無常、無我 因緣生、因緣滅 所以眾生被這個境界蒙騙了 被這個四大的世界-五欲的世界蒙騙了 所以覺得眾生非常的可憐 眾生很可憐 沒有智慧-而被這個世間這個境象 萬象所蒙蔽了,蒙騙了 弄的團團轉 然後起煩惱、造業、受苦 而這些眾生都是我們-多生多劫的父母、兄弟姐妹 所以大乘佛法特別重視 先廣觀宇宙萬事萬物的-因緣生、因緣滅 無常、無我 就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悲心-這一個學分 這個悲心還不夠-還必須深入中觀 讓悲心跟智慧結合在一起 悲心、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叫做悲智交融 悲智交融 悲心跟智慧交融在一起 最後還是要修習甚深的中觀-去觀察自我身心的無常無我 然後得到真正的解脫 但是如果我們修上半部-的解脫道的話 我們可以不必觀-外在世界的無常無我 因緣生、因緣滅,不要 就直接就觀察-五蘊和合的身心 四大組合的身心-無常、無我 當下證到無我解脫了-生死自在了 但是悲心的學分不夠 悲心的學分不夠 所以必須迴小向大 迴小乘歸於大乘 所以証到阿羅漢以後 看到眾生的迷迷糊糊-造業、受苦、輪迴 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迴小向大 補修一個學分 補修什麼呢-慈悲的學分 這個是有一種根性的眾生 它先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這有一個毛病 如果我們先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很容易產生厭離心 覺得這個身心-既然是無常無我 急於自證解脫的話 會慢慢變成一個-遠離世間、遠離人群 對現代這個世界 現代的人類來講的話-這個是說不通的 說不通的 必竟我們人類是互通有無 人類是一個群體的動物 人類是必須相互關心-相互關懷的 如果我們僅僅去注重-個人生死的解脫 煩惱的解脫 個人來講是成功的 個人的修養是成功的 但是在現實的人生當中 人類並不允許我們-個人之間解脫就了了 這個說不過去 所以在這個時代-是直接從人發菩提心而成佛 這個就叫做利根眾生-或者是大心眾生 以一切眾生的痛苦快樂 是我本身的痛苦快樂-來合在一起 來觀察了解 來觀懷 這個是時代的潮流-必須如此 所以這個就叫做-利根的大心眾生 如果是說急急忙忙的-觀察自我身心的無我現象 然後產生了一個厭離心 我此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所以阿羅漢就叫做無生 不再有生命出現-不再有生老病死 不再有痛苦、麻煩-所以就叫做無生 這個我們就叫做鈍根 叫做鈍根 就是急急忙忙的-斷了我執我見 生死了了-我們就叫做鈍根 當然我們不能說-阿羅漢就沒有悲心 不能這麼講 他必須迴小向大 因為阿羅漢也會-自己覺得自己有所不足 因為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福德圓滿、法緣殊勝 佛陀的音聲、佛陀的慈悲 慢慢阿羅漢、也會發現自身有所不足 佛陀的善巧方便 總覺得-阿羅漢會覺得說不如佛陀 一定佛陀-還有我們值得學習的 所以這個時候迴小向大-從新再補修一個學分 就叫做悲心的學分-福德的學分 所以我們從中國的-佛菩薩的相 你看菩薩都是福福泰泰的 造型都是福福泰泰的 穿的衣服都是 我們說人要衣穿-佛要金裝 你看佛菩薩的衣著-是非常非常的莊嚴 佛菩薩的相沒有瘦巴巴的 但是我們看看十八羅漢-或者五百羅漢 都是長成奇形怪狀的-瘦瘦巴巴的 甚至有些骨頭露出來了 這個有它的特殊的意義 也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悲智雙蘊、福慧齊修 所以成了佛-我們怎麼講呢 三衹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三大阿僧衹劫-為眾生拋頭廬撒熱血 去修學甚深的中觀 一方面又關懷眾生-利益眾生 又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就是金剛經所說的 度盡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者 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槃而實無眾生得度 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說的-以菩提心為主 叫做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 無所得為方便 無所得就是空,就是中觀 以菩提心為中心 但是這個發菩提心-不是動動念頭就好了 要付之於實踐 所以必須修六波羅蜜-實際的去利益眾生 修這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然後修智慧 這樣子六度齊修 而且時時刻刻要記住 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 時時刻刻就記住說-我是信佛學佛 我們成佛-我要利益眾生 以這個做為我們-生命的最高指導原則 修行的一個-最高的一個座標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而有實際利他的行為表現 大悲為上首 但是一定要跟空相應-跟甚深的中觀空性相應 不去執著有一個我 有一個眾生被我渡 也不能去執著說-有一個我成佛 我這個佛果被我証悟 你這個我都不肯扔掉的話 煩惱、業障-一天到晚就跟著我們 所以不管哪一部經-哪一部論 都是要讓我們去拋棄-這個主觀的我執、我見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 不要去分什麼宗-什麼派 我們就問問-我們信這個宗這個派 我們是不是我執我見-越來越薄了 悲心、智慧越來越增長了 如果我們的宗派-觀念越來越濃厚 我這個宗最好-你那個派最差勁 這個宗派就造成了宗教-之間的一個矛盾、摩擦 我執我見就越來越濃-業障就不斷的現前了 所以我們這一部經-寶積經 講到中道實相觀-就是正觀 為什麼叫正觀呢 它沒有宗派的觀念 它要我們觀察的是自我身心-以及世界的無常無我的現象 從這個當中了解到眾生的愚痴 被這些萬象所蒙蔽-所蒙騙 真的是很可憐 所以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 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 這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最重要的一個觀念 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說的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發菩提心 然後大悲為上首 以實際的利益眾生的表現 然後這種行動參與以後-去證悟到空性 身心才能得到自在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