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第13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講到禪定跟智慧 就是六波羅蜜裡面的最後兩個 就是禪定跟智慧 禪定就是千萬不要生到-四無色天 大乘的智度波羅蜜 智慧波羅蜜就是要跟悲願結合-在一起 如果缺乏悲願的話-就很容易落入成小乘了 所以我們講的大乘小乘-的觀察方法 修智慧的方法是略略的不同 小乘的話就是直接的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 大乘修智慧的話 是廣觀身心世界的性空如幻 也是透過無常無我去觀察到-緣起如幻 先廣觀身心世界的無常無我-緣起如幻 這個目的就是要培養悲心 培養悲心 如果是直接觀察-身心的無常無我的話 很容易產生了厭離心 如果是先廣觀-身心世界的緣起如幻的話 那因為眾生不了解-萬事萬物的緣起如幻 而產生了執著 受了許許多多的冤枉的苦 所以先廣觀身心世界的緣起如幻 目的就是要培養悲心 談到解脫的時候 又必須從廣觀世間無常無我 最後還是要回歸到-身心的無常無我 才能得到解脫 所以這是一種方便 悲願為方便 有悲願才不會證入到小乘 這是談到行方便慧 就是指這個地方 就是大乘的智度波羅蜜 智慧波羅蜜一定是有-悲願來助成的 也就是說理性當中充滿著感性 感性當中充滿著理性 我們另外一句話就是說 智慧當中有慈悲-慈悲當中有智慧 這是悲智交融的狀態 所以說行方便慧 第七個應四攝法 這是菩薩為了攝化眾生所必修的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上面已經講過四攝法了 這是化導眾生的一種方便 行四攝法 這是講三十二法當中 我們講的七種善行就是波羅蜜-和四攝法 現在我們要再講的是法住行 法住行 法住行一共有十二個法 十二個法門 就是正行成就的菩薩不單單是-聞思而已 而且能夠勤修止觀 安住在正法 所以就叫做法住行 安住在正法當中 來成就福德智慧的圓滿 這總共有十二法 第一個是善惡眾生,慈心無異 善惡眾生,慈心無異 這個是菩薩對待持戒-或者是犯戒的眾生 都能夠以慈悲心來面對 他不會說這個是持戒的眾生-這個是犯戒的眾生 產生了愛憎取捨的念頭 沒有 這是第一個 對一切眾生都是以慈悲的眼光-來對待 不會有分別 也不會因對方的身分財勢 他的行為而以一種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眾生 所以眾生在菩薩的眼中-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都是過去生的父母 因為我們無量劫來這種惡習 難免有做一些不法的行為 只要能夠來聽聞佛法-能夠來親近三寶的 在菩薩的眼光來看-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這是第一個善惡眾生慈心無異 第二個是一心聽法 為了增長智慧 所以必須去親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不是一個善知識 是許許多多的善知識 所以叫做學無常師 學無常師就是說沒有固定的-隨時隨地都有大修行人 菩薩為了增長智慧就必須-一心聽法 恭恭敬敬的去聽佛法 重法 因為不重法所以我們就聽了法-而不去修 我們重法 法是一個良藥 來對治我們身心的毛病 所以要很認真的去了解-說法者的真義 然後在自己的身心當中-得到了對治 這樣聽法才能夠得到受用 所以一心聽法 眾生的毛病是心很散亂的 有的時候在講堂當中 人在講堂心在外面 講法者的法音沒有辦法灌進去 或者是表面的理解-而真正的內涵沒有掌握 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去修-怎麼去學 這個就非常可惜了 所以要一心聽法 然後第三個是心住遠離 我們這個地方所講的遠離 也就是說對於外在的一切 財色名食睡 我們聞法我們要了解 世間的人離不開衣食住行 種種的生理上的需求 可是這生理上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 很有限的 但是我們世間的眾生 就是為了短暫有限的生命-去累積許許多多 這一生當中用不到穿不到-吃不到的東西 所以你搶我奪世間就亂了 我們聞法不是為了名利 不是為了功名利祿 不是 是為了遠離這些-我們不應該保管的東西 適度的維持生命就夠了 不要再去累積堆積一大堆-這一生用不上的東西 所以心住遠離行 不被境界所轉 第四個是心不樂著世間眾事 一個菩薩行者必須去說法-必須去乞食 當時在印度一個修道者 不可以自己有鍋灶煮食 他必須去乞食 所以比丘我們就翻成乞士 乞丐的乞,士君子的士 一方面讓眾生種福田 一方面隨緣來攝化眾生-隨緣說法 所以當時印度的風俗 一個修道者必須說法必須乞食 還有必須遊行 遊行就是到城裡面 大部分都是住在城外 進城這段期間叫做遊行 托缽回來這中間的路程-就叫做遊行 還有在精舍或者是出家人共住-的地方 有不同的工作 清潔打掃整理種種的事物 這個是一個修道者-在一個僧團當中 必須有負責某一種工作 對於在世間的說法乞食遊行-或者是僧團裡面的執事 不會去貪戀執著 而忘記了修行 所以有些出家人在寺廟裡面 事情辦多了 慢慢慢慢道業就退步了 在佛門中有一句話 說要害一個修道的人 就叫他當住持 要不然叫他做當家 要不然就當知客 給他一個事情做-他的道業就妨礙了 這是在佛門中有這麼一句話 要害一個人就叫他當住持 這個住持對內對外 要負起全部的責任 為了寺廟的經濟收入 要想一些辦法動一些腦筋-辦法會 所以這就跟道業妨礙了 但是很奇怪的 就是大家都想當住持 住持當家或者是監院-或者當知客 有他權力的 對道業是很大的障礙 所以古代的方丈都是年紀很大了 道業有所成就了 然後龍天推出 他就自然有許許多多的部屬-來幫他做事 他還是繼續的領導大眾來熏修 這是過去我們大陸叢林裡面 方丈都是龍天推出道業成就了 然後來領眾修行 反而是當家知客比較忙 方丈是領眾來修行的 這是大眾的慧命所在 作為一個菩薩行者 他的心不會用心在世間的重視上 就是說法乞食遊行執事 不會貪著這些執事 第五個不貪小乘-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我們講過了佛在世的時候 也沒有分什麼大乘小乘 後來怎麼會變成大乘小乘呢 就是發心不同而產生了修學佛法-的態度不同 自然就風格不同了 如果我們的修行一切一切 只是為了個人了生死斷煩惱 然後覺得生命出現是很痛苦 以這種厭離心來修學佛法 我們就稱為小乘 如果我們觀察眾生身心的痛苦 家庭事業子女社會 種種的折磨 眾生有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種種痛苦 跟我們是一模一樣 所以我們修道不僅僅是-為了我們個人這些問題而解決 也是要跟眾生分享 也要幫眾生解決-他生理的心理的種種的困惑 以這種心來修道的話 我們就稱為大乘 就叫做大乘 所以經典本身沒有小乘大乘 是讀經典研究經的人的心 發心有小乘大乘 單單為了個人的解脫-而急急忙忙的 去修去證 小乘 不會厭離人間的一切 認為輪迴是美事 生死是機會 能夠在無限的生死當中 來服務眾生利益眾生 以這種心態來修學佛法 我們稱為大乘 所以經典沒有大小-發心有大小 發心有大小-所以就變成大乘小乘 這種風格的不同 另外一個不同點是什麼 小乘著重於身心的淨化昇華 比較不重視人間淨土的實現 所以小乘沒有淨土的思想 比較沒有淨土的思想 大乘就是莊嚴國土淨化國土 所以在華嚴經裡面 就有談到華嚴世界-是多麼的莊嚴 是怎麼成就的 維摩詰經也談到這些 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這是心淨國土淨 所以大乘有談到淨土的思想 小乘解脫道 只要觀無常無我 修四念住 得到解脫圓滿了 但是我們不能說小乘永遠是小乘 小乘的阿羅漢行者 慢慢也會發現到 佛菩薩的功德那麼圓滿 佛菩薩的度眾生是這麼的究竟 所以也慢慢的由小迴向到大 迴小向大,也會有 一個阿羅漢聖者 也慢慢慢慢也是會進入菩薩乘的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南傳地方-都是小乘 北傳是大乘 我們不能以地點來分 也不是說我們修大乘發菩提心 就會永遠大乘,也不一定 也會退墮 變成不管眾生管個人就算了 也會退心的 我們起碼要修到十住菩薩 七住菩薩以上 比較不會退墮成小乘 所以這個地方談到不貪小乘 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這是讓我們了解學佛的風格 學佛的風格的確是有大小之差別 第六個是離惡知識,親近善友 離惡知識,親近善友 能夠會增長我們的名利心 惡知識 增長我們邪知邪見的 惡知識就是不好的 然後對因果業報不相信的 那就會很麻煩了 只要讓我們不相信因果業報輪迴 不相信三寶四聖諦 不相信六波羅蜜是真正的-圓滿菩薩道 這些我們就稱為惡知識 增長我們物欲名利 我們就叫做惡知識 讓我們的道業退轉的惡知識 所以要遠離這些惡知識 但是我們不是嫉惡如仇的 嫉惡如仇也不必這樣子的 只是說不隨順這些惡知識-所講的道理 不跟它認同 不跟它親近 但是不能嫉惡如仇 第七個成四梵行,遊戲五通 我們講的四梵行 也就是四無量定 慈悲喜捨 這個法門在佛經裡面 到處都有講到四梵行 梵就是清淨的意思 清淨的意思 它能夠淨化我們的生命-昇華我們的生命 而又能夠斷煩惱成就佛道 所以我們稱為四梵行 四梵行 也就是慈悲喜捨 第一個是慈 能夠讓別人來分享我們的成就 我們所有的成就可以跟眾生-來分享 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福德 願與眾生來共享 而不會說一切的福報-我個人享受就好了 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這是慈無量 悲無量 就是對眾生的苦 能夠同情然後解決 所以我們一個修道者-如果是冷漠無情 對社會對眾生的冷漠無情 這不算一個菩薩行者 所以講到悲的話 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 然後喜 是隨喜功德 對眾生的成就眾生的福報 眾生的莊嚴 我們以一種隨喜功德 這個眾生真了不起 能夠修善法能夠做善事-有這麼大的福報 然後我們不會去嫉妒他-這叫做喜 對別人的成就 我們能夠隨喜功德 分享他的喜悅 分享他的喜悅 這是喜無量 還有一個叫做捨 捨無量 捨去一切的執著-捨去一切的煩惱 捨去一切的惡法 貪瞋癡慢疑惡見嫉妒-種種一切的惡法 所謂捨盡道方成 所以我們四梵行 四梵行裡面的慈悲喜捨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們了解 慈就是慈眼視眾生 悲是悲心度有情 喜是喜聞無上法 最後是捨盡道方成 我們怎麼去修四無量呢 第一個我們這樣子的四無量 我們可以這樣修 第一個比如說是男性的話 我們就找男性的對象 比如我們找同性的對象 例如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 這些對我有恩的父母師長 或者是同學善友 找同性別的長者 我們靜坐下來我們就觀想 觀想我們的父母 或者是師長或者是善友同學 其中一個最值得我最尊敬的 最值得我敬仰的 對我有恩的 他在我生命的困惑點 給我啟發的 這些有恩的眾生-父母師長善友 我們就觀想他那種歡喜滿足-喜悅的相貌 觀察一個就可以了 有一個就這麼觀察 自己常常的想我一定要-讓他快樂讓他喜歡 我要好好的去侍候他奉侍他-讓他歡喜 這個是同性的長者 先觀想他的樣子 我一定要去奉侍他利益他 讓他離苦得樂 然後由親人修成功了 然後再進一步對那些不相干的人 跟我們沒有什麼恩怨關係的人 我們也是同樣的要去觀察 同性別的 同一個性別的一個長者 我們也觀想他 無論如何我都要使他離苦得樂 這個是對中性 就是沒有冤仇-也沒有什麼恩惠的人 修成功了 第三個就是對那些過去曾傷害我 迫害我 使我身心財產一切遭受損害的 傷害過我的人 我原諒他 我原諒他過去的無知 所犯的罪性 然後也觀想他那種歡喜 圓滿快樂幸福的樣子 如果我們對這個惡人也能夠-原諒他的過失 而希望他能夠改變 棄惡從善 他也能夠得到我們的祝福 這樣子對惡人也一樣的這樣的話 從一個兩個十個百個千個 慢慢的增加 慢慢的增加到無量 所有一切惡的人-我都要去感化他們 利益他們 所有傷害我的人我都能原諒他 這樣子叫做無量 無量 如果我們對親人也是無量的 對中性的非善非惡-對我們毫無瓜葛的人 也是無量無量的-我們想去幫助他 利益他 到最後傷害我們的人 我們也是無量無邊的-去觀想這些眾生 我都想去利益他 改善他幫助他 這時候如果這個定境成就了 所有的人都是我讓他離苦得樂-的對象 而不去分別 而這時候四無量成就了 四無量成就的人 我們書本上就寫百毒不侵 即使你吃到毒藥也不會死 這聽起來可能很神奇 的確有這種東西 就是四無量 修四無量定 在儒家有句話叫做勇者無憂-仁者無懼 智者不惑 智仁勇 仁者無敵 在我們中國也有這種思想 一個人他的心是慈悲的 沒有害人的念頭 一絲一毫那種害人的念頭-完全沒有 這時候是百毒不侵 他只有給予眾生快樂幸福圓滿-光明智慧福德 他的心念裡面只有這些念頭 這時候他就是不受到傷害的 水火不傷 刀槍不入 這是講到我們眾生修行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 生理上的變化物理上的變化 心理上的變化 他自然有這種功能 有這種功能 所以成就這四種梵行 遊戲五通 五通就是因為定當中-可以產生神通 一個是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宿命通是對過去的 天眼通是對未來的 天耳通可以聽得很遠 他心通是了解別人心裡的想法 然後神境通是產生了物理的變化 有些東西可以變成大可以變成小 很自然的就是神境通 神足通就是能夠飛行自在 飛行自在 這是五通 無論是佛教也好外道也好-都能夠得到五通 甚至鬼神也有五通 但是佛就有漏盡通 漏盡通就是斷盡一切的煩惱 漏是煩惱 斷除煩惱的智慧 我們就叫做漏盡通 所以某人有什麼神通 十天八天不吃不喝不睡 飛行自在 這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 最重要是不是正知正見 最重要是不是他斷盡煩惱 斷盡了無明斷盡了貪愛瞋恨 貪瞋癡三毒是不是斷了呢 如果是斷了那麼是大善知識 斷了貪瞋癡也不會以顯神通-來誇躍自己 宣傳自我 所以佛是禁止弟子們顯神通來-攝化眾生 這是要注意的 因為神通的背後很危險 必定跟名利結合在一起 一個人如果是在名利心當中-顯神通 慢慢慢慢神通就會退掉 被名利心蒙蔽了就會退掉 所以這個地方講遊戲神通 是在某一個時空當中 眾生必須以這個方法來攝化-的時候 顯了神通馬上這個聖者-就入滅了 所以過去有許多的聖者 他為了增長眾生的信心-最後顯神通 據說阿難尊者 他要滅度的時候就非在恆河-的上面 身上出火身下出水-現種種的神通 因為這個國家的人要他的舍利 那個國家的人也要他的舍利 所以他現神通的時候 在空中用自己的三昧真火 把自己化成灰化作舍利 而且這舍利還分成一半 這一半留給這個國家-這一半留給這個國家 神通 所以聖者一顯神通以後-就離開人間了 不像我們世間人藉著神通-來謀取名利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科技-就是神通 我們人可以到達月球 我們可以跟月球上的太空人-講話 在幾億萬公里我們都可以講話 以現代的科技 我們可以飛到火星-甚至到土星水星 以現代的科技已經飛到這麼遠-的地方 還可以收集土星水星木星-小行星 甚至彗星-彗星的尾巴很長很長的 也有人在收集 到底那是什麼東西 那都是神通 我們的耳機我們的手機 也是神通 也沒有限 無限的 所以這裡打電話-美國馬上收到 這就是神通 現代的科技都是神通的一種展現 我們煮飯吃飯都是手指一點 飯煮好了這都是神通 所以佛法不求神通 因為神通不究竟 神通不究竟 神通要是跟名利結合在一起的話-產生很大很大的副作用 那就麻煩了 這是上面講到的 菩薩修的法門是 依智慧而安住修行的-叫做法住行 接著我們來講法住行裡面-還有四個法 菩薩的攝化眾生第一個是 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 菩薩的攝化眾生 不會去分別眾生的好或是不好 有邪知邪見或是正知正見 佛菩薩他不會去放棄這些眾生 不會的 所以對於邪行的眾生-正行的眾生 所有的都是一律平等的攝受 這是佛菩薩對眾生的攝化 不會說你是信佛的人你是外道-你是邪知邪見的人 只要有因緣佛陀都加以攝化 菩薩絕對不會放棄眾生的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活在這世上-真的是很幸福 佛菩薩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邊 只是我們不願意認同-我們放棄這些機會 我們覺得很孤單生命很孤單 死的時候很害怕 事實上佛菩薩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剎那 都在我們身邊 只是我們因為一顆很亂糟糟的心 我們不能感受得到-感受不到 所以我們感受到那種-孤單無聊寂寞 但是佛菩薩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們 即使我們犯錯了 他也是照樣在放光加持 為什麼 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 俱不捨棄 這是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佛菩薩有智慧有大慈大悲-有大願力 佛菩薩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眾生的 只要有一念的向善向光明 他都會跟我們招手 第二個是言常決定 言常決定 對一個菩薩行者教授眾生-利益眾生 是明確決定的不會模稜兩可 大概如此似乎是如此 也許是如此 佛菩薩講話的話-是絕對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你做惡絕對會有惡報 沒有模稜兩可的也許你就不會 你做善絕對有善的報應 只是時間來得早或者是晚 所以佛菩薩的開示是斬釘截鐵的 在佛經裡面有談到授記 佛為菩薩授記 幾劫幾劫以後 你會成佛你的名號是什麼 某某人你前生造了什麼業 所以你這輩子受報 絕對不是可能是什麼樣子-也許是什麼樣子 沒有可能也沒有也許 斬釘截鐵就是如此 前世你造這個業這世-你就受這個報 你現在修了這麼大的善法-這麼大的功德 你幾劫以後就是要成佛 這不是定命論 而是佛有這個神通 有宿命通有天眼通 所以他對於我們人的-過去現在未來一清二楚 該受這個報 該承擔這個責任這個義務-逃都逃不掉 所以他是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們-前因後果 沒有什麼模稜兩可的 這叫做言常決定 言常決定 所以在一個菩薩行者 弘法利生的過程當中 我們使用的語言一定是肯定性的 一定是肯定性的決定性的-不是模稜兩可的 第三個貴真實法 貴真實法 我們在弘法的過程 一個菩薩行者弘法的過程 不是要講的天花亂墜 表示我們的文學造詣 不是這樣子的 而是把佛陀的義理 真實的義理把它表達出來 這是最重要的 真實的義理才能讓眾生得到-實際的利益 眾生得到實際利益才能真正-的悟到身心的無常無我而開智慧 所以是貴真實法 真實法的相對就是方便法 方便法 所謂方便法就是眾生的根器不夠 所以必須種種的方便來引導眾生 比如說這個眾生根性很差 講緣起講空 很難接受 只好對這個眾生說你持戒-來生就能得到人身 你布施來世就會富富貴貴 生活的很好 因為眾生根器太差了 根器太差的時候 你跟他講甚深的佛法-他接受不了 反而變成毒了 醍醐變成毒了 我們說一些方便法他反而能接受 這個方便法會引導他離惡向善 所以有的時候以方便法-來攝化眾生 但是他能夠相信成就以後 就要用以真實法 比如說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人就問佛 佛陀你講的法我都相信我都接受 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說的無我 怎麼無我又會輪迴呢 所以在佛經裡面就出現了如來藏 每一個人的內心裡面 如來就含藏在我們的心生當中 如來藏這個思想出現了 這是一個方便法 什麼叫如來藏 有空如來藏不要讓我們執著說-這個如來藏是怎麼樣子 所以就講了一個空如來藏 但是眾生的毛病聽到什麼-就執著什麼 聽到空如來藏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 結果又來一個不空如來藏 雖然這個心性是空的-但是作用卻是很大 所以來一個不空如來藏 眾生又執著了有一個不空如來藏 所以最後來一個空不空如來藏 因為眾生說什麼就執著什麼 說有就執著實有 說空就執著斷滅空-什麼都一無所有 這是眾生的毛病 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不了解佛陀說法的善巧方便 在某一個時空講空如來藏-執著空了 某一個時空講不空如來藏-又執著實有了 最後來一個空不空如來藏-眾生也無所適從 所以這是談到佛陀裡面的覺音-裡面有方便法 但是真正的能夠得到解脫 了生脫死 那一定是要真實法-一定要回歸於無常無我 性空緣起如幻如化 這是真實法 所以能夠真正的使眾生-解脫煩惱 了生脫死的真實法 如果能夠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的 我們就叫做方便法 這些方便法會慢慢引導眾生-走向解脫 經典怎麼形容呢 那個黃豆 很硬很硬的黃豆 曬乾了 我們要用針把它刺穿過去 很難很難 我們就用方便法 什麼方便法 我們把黃豆泡到水裡面 泡到水裡面一個小時以後 黃豆軟了 針一刺就過了 這個叫做方便 把黃豆拿來泡水 這是一個方便 我們的目的是想用針刺過去 針要刺過去就先泡水 把黃豆泡水 所以這就叫做方便法 所以在我們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 許許多多的方便法-最後變成什麼 又變成了佛法的一個障礙了 舉個例子來講 過去的祖師大德 發現眾生的根器太差太差了 所以就告訴我們老老實實的-念佛 老老實實的念佛 老實念佛 祖師的目的是這樣子的 因為我們老實念佛-可以消業障可以增福德 眾生就執著這一句話老實念佛 你知道老實念佛的背後真義-是什麼 什麼叫做不老實的念佛 我們一面修行又一面想名利 財色名食睡 這就叫做不老實的念佛 佛是覺者是覺悟的 老實念佛的真正意思就是說 我們念念能夠正知正念 走向覺悟的道路上去修去學-才是對的 時時刻刻保持正知正念 那就叫做老實念佛 後代的人把方便法-執為是一個真實法 單單提一句佛號 就以為所有的法門-就單單是這六字洪名了 而不知道祖師的善巧方便 或者是眾生的業障很重 所以就勤求懺悔 所以就拜梁皇懺或什麼懺 這個法門就來了 眾生以為一天到晚拜懺就好了 其他的功課不用做了 業障消了智慧就會展現 智慧從哪裡來?從聞思修 不是說你拜了-業障消了你自然就會有智慧 所以很多方便法到最後反而是-變成我們修學的一個障礙 所以這地方談到貴真實法 第四個是一切所作菩提為首 我們的身教言教-就是對眾生的教化的身教言教 最重要的就是要跟菩提心相應 跟菩提心相應 跟菩提心相應所以就沒有-世俗的愛染心 這樣子的話 所修的功德才能成為-成佛的資糧 如果沒有跟菩提心相應的話 有的時候就變成很庸俗化的 很方便化的 而跟佛法的三法印四聖諦 這種距離愈來愈遠 這個是講到一個菩薩行者-必須成就三十二法 這三十二個法成就了 那才是真實的菩薩 真實的菩薩 所以最後一個結語 如是迦葉若人有此三十二法 名為菩薩 上面講的三十二法 我們簡單分成以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行 這樣子分別的三十二法 世尊就做一個總結了 說如果有人修這三十二法-他就是有菩薩的德相 資糧位圓滿了就是名符其實的 真正的名為菩薩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