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寶積經第3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同學我們繼續講寶積經 正宗分裡面談到菩薩的廣行 我們一再強調學佛-有它的廣度跟深度 那麼我們應該先學的是-菩薩的正行 所以廣度的問題 那麼廣度的問題我們-談到了智慧 接著我們要談到的是菩提心 我們做為一個信佛學佛-的人經常要反省 為什麼信佛、為什麼學佛 為什麼要有宗教的信仰 那麼這個最原始的發心 就決定了我們學佛的態度 如果我們覺得生命的-出現是痛苦的 很自然的我們就會發-厭離心來信佛學佛 那麼一切以斷煩惱、了生死 不再出現生命做為我們最高-生命的一種追求的方向 那如果我們信佛學佛-只希望說 明天比今天好 明年比今年好 來生比今生好 那麼這個就是發增上心 發增上心 增上心的話我們就修-布施、持戒 這樣就夠了 能夠持戒就能得人身 能夠布施的話就是衣食豐足 當然能夠再修智慧、禪定-那就更好了 那如果是說發這個菩提心呢-就不同了 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度化眾生的心 要成佛、要度化眾生 必須我們自己本身的心性-去淨化它、昇華它 以佛做為我們人生-最完美的模範 就是福德智慧的圓滿 做為我們修學的一個總目標 就是智慧福德的圓滿 但是我們個人的-智慧福德圓滿 必須跟眾生一起來圓滿 所以這個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也就是這個人生的一個-最高價值意義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為我們的理想 為我們的抱負來努力 一個人有了一個理想-有一個抱負以後 很自然的就可以為這個理想-為這個抱負而精進努力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 譬如說我們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 想打破一個記錄 打破什麼記錄呢 譬如說他背這個圓周率 圓周率 三點一四一六多少這麼背 那麼有一個日本人-他背了幾萬個數目字 我們中國人也背了-三萬多個字數目字 三點一四一六一五-一七二十多少 這麼背、這麼背 把全部的精神都花在-背這個數目字 我們現在不說是對-或者是不對 好或者是不好 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當他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的時候 他會把他的精神灌注-在這方面去努力 那麼有些人想打破一個紀錄 在冰櫃裡面待多少小時 或者是埋在土中幾天幾夜 或者是說挨餓受凍 四十幾天不吃不喝不睡覺 要不然就是站在講台上-繼續唱歌幾小時 或者是說爬上高山幾萬公尺 那麼一個人確定一個-目標以後呢 他甚至可以捨棄生命-來追求這個目標 我們沒有辦法去說-哪一個好或者是不好 對或者是不對 也就是說我們眾生 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一個理想跟抱負 因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來講的話 也就是說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做我們生命最高的一個價值 一個目標、一個座標 所以在學佛的過程當中 發菩提心是一個很重要的-必修的學分 那麼在修菩薩的廣行當中 我們首先講到的智慧 接著我們就來講這個菩提心 我們先說明菩提心-是為什麼會退失 這個經文是這樣說的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 何謂為四?欺誑師長 已受經法而不恭敬 無疑悔處,令他疑悔 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 以諂曲心,與人從事 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這個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喪失菩提心 既使我們最初發菩提心-信佛學佛 可是因為有這個四種因緣 這個菩提心就會退失了 第一個,欺誑師長 已受經法而不恭敬 那麼我們這個地方-講到的這個經法就是 經典也就是這個戒經 戒經 那我們受戒的話-是從師長去受戒 所以對師長傳授-我們這個經法 應當要去尊師重法 依這法來修行才對的 那如果是有了違犯的話-被師長發現了 也不知道去懺悔 而且說種種的理由-來欺誑師長 以我們世間話來講-就是不老實了 做錯事情人家指出來了-還不肯承認 然後說一大堆的理由-來掩飾過失 這個就是不單純的心啦 不單純的心啦 那麼如果這個師長-舉發他的話 他還欺誑的狡賴-沒有慈心,也沒有智慧 來惱亂師長,目無法紀 當然這個就是退失菩提心-一個重要的因素 就是對這個經典尤其是戒經 對戒經所說的行持部分 該做的不該做的 然後以這種惡心-去犯了這個戒 然後師長指出以後-又不肯懺悔 所以在佛書裡面常常會談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因為我們都是凡夫 那麼在凡夫的內心深處有-許許多多的煩惱妄想的種子 那麼佛陀的制戒-也是在某一種因緣當中 某一個弟子犯了戒啦 那麼佛陀說以後-不要再犯這個戒 犯這個戒有多麼嚴重 會墮落所以才制戒 那我們凡夫初信佛初學佛 這個心亂糟糟的 所以難免會有違背過失 最重要的就是要發露懺悔 發露懺悔 那麼發露懺悔就像一個人-生了一場大病 發了汗病好了 吃了藥以後然後冒汗-病就好了 那麼我們喝了一杯-東西有毒的 吐出來沒事 那你不願意吐出來的話 就在裡面發作了 所以一定要真實的-去發露懺悔 當然嚴重的根本大戒-是不通懺悔 那麼其他的只要不是-根本大戒的話 是可以懺悔 像般若儀戒就是四根本大戒 殺、盜、淫、妄、酒-這個是波羅夷戒 是不通懺悔,殺盜淫妄 那麼其他的像九十波逸提戒 還有其他的這個學戒 那麼這個是可以通懺悔的 所以欺誑師長對這個-經法而不恭敬 這個是退失菩提心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是什麼呢 無疑悔處,令他疑悔 這就是對同參道友 我們故意吹毛求疵 講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來讓人家退失了信心 甚至產生對三寶的疑悔 對戒律的疑悔 那麼這個就是沒有慈悲心 沒有慈悲心就是跟菩提心-剛好是相違背的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千萬不要去對別人-要求得很嚴格 那麼對別人要求很嚴格-對自己卻是馬馬虎虎 所以我們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千萬不要雞蛋裡面挑骨頭 在別人的身心當中去做文章 讓別人疑心疑鬼的哦!-這樣犯戒了要墮落了 所以無疑悔處,令他疑悔 就是講一些沒有意義的 故意產生一些問題-擾亂別人的信心 讓人家退失對三寶的信心 這個會退失菩提心 第三個,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 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尤其是在這個道場裡面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常常-就會問你來生要怎麼辦呢 做男人做女人、來生要生天 還是來生大富大貴呢 你來生要怎麼樣子 有些就說哦!我要往生西方 哦!這個好-一到西方萬事了了 沒事了,不錯 如果有人說我要發菩提心 來生繼續信佛學佛 那有些人就會說-哎呀!來生危險囉 來生會有隔陰之迷 我們受到隔陰之迷-一死一生、一生一死 你這生當中所修的-什麼都忘了一乾二淨了 很危險 你不要以為你這生當中 你修的這麼好來生-你可以繼續出家 或者是繼續當一個-佛門弟子信佛學佛 很危險哦 今生不了道來生披毛帶角還 在道場裡面常常會聽到 學佛的人互相的對別人 發大心來廣度眾生的-這種心願去潑一盆冷水 潑一盆冷水 那麼這是很糟糕的 我們如果遇到真有-這種發菩提心的人 我們應該隨喜讚歎 哦!你發這個大心-護持正法,廣度眾生 了不起 你那好好的持戒發願-誦經、懺悔 你應該繼續加油來生-一定會滿你的願 所以如果我們以個人的信仰 個人所嗜好對別人發大心-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不但不會去鼓勵反而去-潑一盆冷水的話 這個我們自己的菩提心-就會退失了 這個是第三個 第四個是什麼呢說 以諂曲心,與人從事 諂曲就是虛偽不實 虛偽不實 人跟人之間的來往 做朋友也好、做同參道友 我們應該以直心來跟人家-交談、合作做事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是-以直心為道場 所謂直心就是說 不是一種威迫利誘 或者是表面上說人好-後面又說人不好 人前人後完全不一致-言行不一致 那叫做諂曲 諂曲 就是彎彎曲曲這個心不直 心不直就不能成佛了 因為心不直都是跟煩惱相應 我們的心如果是直心的話 就是跟佛的心相應了 所謂諂曲的心就是有陷害人 表面上對人好-事實上是傷害人 那麼這種心跟菩提心不相應 所以就會退失菩提心 所以對言行不一致-陽奉陰違的 這些都是修學佛法的-一個大的障礙 一個大的障礙 那麼這個是講到退失-菩提心的四種因緣 釋迦牟尼佛就總結的說 這四種不好的因緣-會讓我們退失菩提心 接著佛又對迦葉尊者說 菩薩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乃至道場,自然現前 何謂為四?失命因緣-不以妄語,何況戲笑 常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 於諸菩薩生世尊想 能於四方稱揚其名 自不愛樂諸小乘法-所化眾生 皆悉令住無上菩提 迦葉!是為菩薩四法 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乃至道場,自然現前 這個下面是講到怎麼樣-去維護菩提心 生生世世菩提心不退 乃至成佛道場現前-就是成佛了 這個第一個 失命因緣,不以妄語-何況戲笑 這個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講話是一個很重要的 因為言為心聲 你心裡面所想的-你這麼講出來 就是這麼真的一回事 我們不要以為世間人說-有口無心 不是這樣子的 有心才會有口 所以我們心裡想什麼 嘴巴就會講出心中所想的 所以言為心聲 我們既使在一個失命的因緣 譬如說有人用刀子-放在你的肩膀上 你是不是發菩提心-你是不是信佛學佛 你如果信佛學佛的話 你若發菩提心信佛學佛-我要把你宰掉 既使是在這麼嚴重的-情況之下呢 我們也不可以隨便說 NO我從來沒有發菩提心 我也不想成佛-我也不想度眾生 我根本就不信佛 你為了生命故意講這些話 那麼這樣對我們來說不好 既使失去生命這個是小事 因為如果我們這個-成佛的信念喪失了 為了生命而去喪失的話 這個菩提心的功德-生生世世還是跟隨著我們 那如果是說我們為了生命 而在別人的面前-因為生命交關 所以我們說NO我不信佛 我不學佛、我也不度眾生 我也不發菩提心 那麼這樣子的話 你的菩提心就退光光了 就退掉了 所以在菩薩戒裡面-有一條重戒 就是什麼呢 就是忘失的話 你所修的一切善法-都會變成魔法 因為我們信佛學佛-之所以能成佛 就是因為菩提心 因為菩提心所以能夠-行菩薩道而成佛 那如果是你沒有發-菩提心的話呢 那麼我們所修的法-不跟菩提心相應了 跟這個增上心、跟執著心-跟厭離心相應了 那就是不能成佛了 所以失命因緣的話-也不以妄語,何況戲笑 這個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講話要很小心很小心 第二個,常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 那麼這個是對上面-所說的這個諂曲 諂曲 就是不是以直心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最重要的真誠相待 對人、對事、對物 在我們中國古書上-有一句話叫什麼呢 不誠無物 不誠無物 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誠實的去講話做事 他是不可能成就他的功業 不可能成就他的功業 就是現代人我們看到美國-有個企業的大師 他講到一個企業的成功 最重要最重要還是-一個真誠兩個字 叫做Candor 就是真誠 作為一個董事長-作一個CEOS CEOS這個執行者 最重要的一個人格部分-就是真誠 對人、對事有一顆真誠的心 世間的事業尚且要有-真誠的心才能成就 何況是我們成佛的大道 成佛的大事業 一定要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 那麼這個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絕對不能有虛偽的行為-虛偽的語言 對同參道友能夠經常-以正直的善意往來從事 離去種種諂曲心 所以絕對不可存有這個惡意 使人引起不必要的疑悔 這是第二個-不失菩提心的因緣 第三個 於諸菩薩生世尊想 能於四方稱揚其名 我們往往以貌取人 這個講經說法的時候 大德我們常常覺得這個師父 長相其貌不揚而聲音-也不是很好聽 那麼所學有限 所以我們往往瞧不起的 瞧不起的 這個很麻煩 所以佛法在我們-求法的過程當中 依法不依人 我們要聽一個大德-在講經說法 他所說的經法 是不是讓我們成佛-成菩薩利益眾生的 還是一些人天善法 如果宣揚這種為眾生為法 發菩薩願行菩薩道的 這個法師他本身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 我們千萬不要以貌取人 對於這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法師 我們要尊敬他像尊敬佛一樣 所以我常常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各位不要以為說菩薩佛-很難有機會碰到 事實上我們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佛菩薩 都是夾雜在眾生群當中 不斷的以智慧、慈悲、福德-來利益眾生 不求名不求利默默的 有許許多多的菩薩 在護持三寶、在弘揚正法 不要以為菩薩是很莊嚴 長相莊嚴、音聲洪亮-能文能武 站起來能講、坐起來能寫 不一定這樣子的 我們要看他有沒有發菩提心 有沒有追求名利的心 只要不追求名利 默默無名的在耕耘的-默默的付出 默默的在為三寶-為眾生而努力的 都是菩薩再來的 都是未來的佛菩薩 所以我們於諸菩薩-要生世尊想 要當做佛一樣的尊敬來看待 而且能於四方稱揚其名 不要到處去誹謗人家 所以這個是增長我們-菩提心的一個方法 只要這個師父是-發菩提心、發菩薩心 希望能夠乘願再來的人 只要他能夠守戒發願 為三寶為眾生而奔忙 我們都要以佛來看待 不要去吹毛求疵哎呀!-這個師父長相不好 又不懂得外文 又不懂得美學、文學、藝術-什麼都不懂 那麼瞧不起他 所以我常常說我們-瞧不起別人看不起別人 就是自己修養不夠了 這個很麻煩 這是講到要發菩提心的人 千萬對所有發菩提心的菩薩 要當做是佛一樣的尊敬 第四,自不愛樂諸小乘法 所化眾生-皆悉令住無上菩提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這個動機 大致說來就是三種 一種就覺得生命很痛苦 生命出現很悲哀-所以發厭離心 那麼如果我們以-厭離心來信佛學佛 即使我們誦金剛經、華嚴經 大般若經這些大乘經唸再多 但是最後還是成阿羅漢 因為因果是相應的 我們最初那一念 覺得出現生命很痛苦 做人很悲哀生命是灰色的 如果我們以這種心-來信佛學佛的話 再怎麼修再大的福德 誦多少經、背多少經 最後呢就會證到阿羅漢 因為我們是討厭生死 以厭離心來信佛學佛 那麼另外一種心就是說 我覺得這生當中-我的福報、我的智慧不夠 所以我要廣結善緣 讓我的來生大富大貴 一呼百應 以這種心來信佛-你做很多善事誦很多經 最後你只是造成了隔世冤 什麼叫做隔世冤-因為沒有智慧 以這生當中我們發了這種願 來生大富大貴眷屬圓滿 事業圓滿、家庭圓滿 那你達到這些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容易墮落 為什麼呢 富貴生淫慾 人在富貴當中如果-沒有智慧的話 就最容易墮落 所以遺教經說豪貴學道難 一個人有錢又有閒-吃喝唱跳什麼都來了 如果沒有智慧的話呢 必定是墮落的 那麼這是第二種叫做-增上心來信佛學佛的 那還有一種我們就叫做-大悲心、菩提心 見眾生苦不忍眾生苦 不忍眾生墮落 因為眾生都是我多生多劫-來的父母、兄弟、姐妹 那麼這些眾生過去都是從事-士農工商對我都有恩惠 所以我必須報恩-那麼發菩提心 自己好好的努力淨化身心 隨緣去攝化這些-多生多劫來的父母兄弟 這個是發菩提心 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自不愛樂小乘 自不愛樂小乘 就是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不是以發厭離心來信佛學佛 而是以發大悲心-菩提心來信佛學 但是有些眾生所化眾生 皆悉令住無上菩提 所以我們自己不發-這種厭離心 所以我們也希望別人-跟我們自己一樣 能夠發菩提心來信佛學佛-廣度眾生 這個就是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必須有這個同行同願的人-這個力量才會大 自己發心還不夠 要以自己這種發心-這種行願、悲願 去感動我們身邊有緣的人 也跟著我們一起來發願 信佛學佛、成佛、廣度眾生 關心社會、關心這個人類-關心這個世間 有這個大菩提心 那麼我們的菩提心會增長 也讓別人安住在這個菩提心 那麼這樣子互為增長 菩提心就不會退失了 那麼發菩提心的人多了-互相鼓勵 那麼自然這個心就能夠堅固 所以自度度人 我們不要以為是說-我們信佛學佛以後 哎呀!這個眾生的根器-大概不適合發菩提心 就趕緊叫他說你就趕緊的 斷了這個煩惱-斷了這個我執 不要再出現生命就好了 那麼這個是不圓滿的 一個圓滿的佛法是-要面對生死 而不是厭離生死 在這個生死當中就是我們-大顯身手的一個好機會 在生死當中才能成就菩薩道 我們世間不是有一句話嗎 時勢造英雄 時勢造英雄 世間苦難多,有苦有樂 苦難太多了 這些苦難也許在我們的-身心上顯現 也許在別人的身心上顯現-在社會上顯現 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顯現 所以隨時隨地都告訴我們-有許許多多的苦難 讓我們來發菩薩心 所以在華嚴經裡面怎麼說呢 因見眾生苦而發大悲心 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 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 也就是說菩薩之所以-能夠成佛 那是因為眾生賜給他的 眾生示現生老病死 眾生示現這個互相殘殺殘鬥 那麼種種的這種不法的行為 所以種種的示現讓菩薩的-菩提心能夠堅固修行 所以要感謝眾生-感謝這個世間相 隨時在我們的身邊-提醒我們要發菩提心 來廣化眾生一起來成佛 有人就會說了那你-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常常有些人就會說我們 說信佛學佛的人 還沒有證到信不退-位不退的時候呢 就像那個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但是我常常說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就是要相信因果 深信因果 我們點點滴滴的受三皈依-受菩薩戒 然後布施、持戒、發願 難道這個沒有因果嗎 我們誦經念佛、拜懺-作善事、關懷這個社會 難道這個都沒有因果嗎 那麼所有的因果裡面 我們天天發的善願-難道沒有因果嗎 一個人如果經常發這個善願 就是願弟子世世生生-見佛聞法 深信因果、護持三寶 天天發這個心願那麼-這個願力不可思議 這個願力就會實現 所以發菩提心的人 要從深信因果當中來建立-我們菩提心的這種信心 信心 那麼至於別人怎麼說 泥菩薩過江也好-隔陰之迷也好 那麼這是一種藉口 是一種藉口 我們一個人如果是-先否定自己 那麼這個成功的門-已經關起來了 我們應該先肯定因果 什麼善因絕對會結善果 善因一定會結善果 我們發菩提心這是善因 持戒、誦經、拜懺、作善 那麼默默的行善一切都是-為了成佛利益眾生 而不是單單為了我個人成佛 是要跟眾生一起來成佛 這個力量可大了 我們不但如此自己如此-也勸別人如此 那麼這個匯集起來的-力量很大很大 就像這個水的故鄉是森林 那麼森林裡面的水-一滴一滴的 滴水就成河了 然後這個河匯集起來-以後力量可大了 再流入大海的話-這個水的力量就更大了 所以我們不要小看-這一滴滴的水 匯聚起來以後就變成-一個很大的力量 可以乘船、可以載貨 這個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世間再怎麼亂-世間再怎麼不景氣 我們這個菩提心-就是要堅守住 為什麼呢 因為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世間再怎麼暗淡無光 我們這個成佛利益眾生的心-卻不可以失去 所以這個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常常要檢討菩提心-是不是退了 菩提心有沒有退了 那菩提心不退的話 那在阿含經裡面就講到了 若有於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終不墮地獄 信佛學佛的人也就是-正見最重要了 所謂正見有世間的正見-跟出世間的正見 世間的正見是什麼呢 譬如說深信因果、深信三寶 出世間的正見的話就是 深信四聖諦、八正道 深信無常、無我、緣起空性 那麼如果我們修行佛法的-過程當中 我們建立的這個正知、正見-發菩提心持戒修行 那麼必定可以如願 如我們的菩提心願 又再來這一生未完成的志業 可以在多生多劫的-無限的生死當中去完成 人生真的是非常有意義 為什麼呢 因為菩提心 這個菩提心 所以若有於世間-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終不墮地獄 就是發菩提心的最好說明了 接著我們講到菩薩的-廣行裡面 是講到善法的增長 善法的增長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 所生善法滅不增長 何謂為四?以憍慢心-讀誦修學路伽耶經 貪利養心,詣諸檀越-憎毀菩薩 所未聞經,違逆不信 迦葉!是為菩薩四法 所生善法滅不增長 那麼我們講到廣行正法 廣修菩薩行裡面-這是廣度的問題 講到智慧、講到菩提心-還要講到這個善法 怎麼樣讓我們善根-善法、善業 能夠越來越增長 這是非常重要的了 所以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因緣之下 我們的善法會減縮了呢 第一個,以憍慢心-讀誦修學路伽耶經 什麼叫做路伽耶經呢 就是世俗的這個典籍 譬如說像科學、哲學-政治、經濟 這些可以讓我們謀生 它是一種分別、妄想、意識 我們瞭解它的內容-瞭解它的差別所在 用這種演繹歸納的方法 瞭解許許多多的這些科學-哲學、政治、經濟乃至文學 那麼這些知識越來越豐富 可是很奇怪當我們越豐富的-這種世間知識的時候 憍慢心會越來越大 它成為一個比例了 世間知識通達越多時候-憍慢心越大 這個奇怪的事情 所以有些專家他就-瞧不起非專家 這個很麻煩啦 所以世間的這種世俗的-學術是沒有錯 對於我們世間是有利益的 政治學、經濟學這個-文學、科學、哲學 對我們人生多多少少-都是有利的 可是懂得越多的時候 那麼憍慢心就越大 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出發點-是以我為出發點 我懂得這些-我要解決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非我不可 那麼因為他是跟我相應 那麼跟我相應的話 那就容易產生-貢高我慢的心態 來否定別人的價值 否定別人的能力 所以路伽耶經也就我們-世間的世俗的知識 可以讓我們謀生 它可以改善社會種種的-制度環境種種的科技 的確是造福人類 但是往往我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我們享受現代科技的背後 每一個人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因為我們世間的一切一切 它的背後是以我執、我見 以利益為出發點 當然在某一個時空當中 某一個特定的空間當中 對某一些族群會有所利益 只是遺憾的是以我為出發點 我個人、我的同宗-我的同類 那麼我的家族-我的某一個團體 我的某一個組織 所以都是加一個我的 那就變成我們的-擴大起來了 變成我們的 所以必定會產生了衝突-叫做利益衡突 所以世間學有他的利-就有他的弊 利弊是參半的 那如果我們以憍慢心來去-讀誦修學路伽耶經的話 那當然我們的善法-就容易喪失了 容易喪失了 第二個以利養心,詣諸檀越 這個就是談到這個修道的人 修道的人為了貪圖-這個名聞利養 有了這個念頭到處去-拜訪在家的信徒 在他的面前表示自己-很有學問、很有修養 很有這樣子的 你們應該要來好好的供養 你們就可以生福報了 那麼這個可麻煩了 修道的人我們知道-衣食當中沒有道心 道心當中有衣食 一份道心就有一份的稻糧 所以出家修道的人 不必去憂愁衣食道場 最要緊的是自己是不是有道-還是沒有道 所以出家人很謙虛 自稱為貧道 表示我的修道不夠 有所缺乏不足 這是講到我們修道的人 千萬不要以貪圖名利的心 貪圖利養的心-去接近信徒護法 這個會喪失善法的 我們講到這個地方休息一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