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大乘百法明門論-第28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就來看-色法的第十一個 叫做法處所攝色 從這個名詞裡面能夠了解 這個是屬於第六意識 所緣取的一個色法 因為它是屬於心 識是內在的一個色法 所以我們也有一個名稱 叫做無對礙色 不會對礙的一種色法 有對礙跟無對礙-差別在哪裡呢 就像我們外在的 外在的色法 像木頭跟石頭-來打出聲音 就是會對礙 像我現在兩根手指頭 這個都是物質的-都是色法 這個就是對礙色 我在敲桌子 敲桌子的時候 手指頭跟桌子-是互相障礙的 也就是叫對礙色 所以根,五色根 或者跟五種外在的塵境 它都是屬於色種身 都是屬於有對礙 相互之間都會互相的防礙 或者我們一般來說 我的五蘊身跟你碰在一起-的時候誰要讓誰 不可能穿過去 一定要有一個人閃到旁邊 一個過去一個才可以過 像這一個就稱之為對礙 有相對-而且會互相的防礙 只要是五根五塵的 前面的十種色法-它就是屬於有礙色 會互相障礙的色法 法處所攝色-它就不叫做會對礙 所以叫做無礙 無對礙色 這個無對礙色為意識所緣 含攝於法處之中的 我們說有五種 第一種叫做極?色 也就是說 依這個假想觀-來分析所礙色 一直到極微點 這個最極微的這個點的-這個極微的色法 就稱之為極?色 什麼意思呢 就說對於青、黃、赤、白 青色的也好 或者紅色的也好-黃色的也好 對這個顯色的這種顏色 我們依這個假想觀 就說在禪定之中-你來觀想 來觀想這個顏色 由最大份子-慢慢的跟它分析成為一半 再分析成為一半 再分析成為一半 把這個顏色的份子-由最大的一直分析分析 分析到最小 這個最小的極微點 不是我們的眼識-可以去觀察到的 這個是靠 我們在禪定裡面的一種觀想 這個觀想-我們稱之為假想觀 假想 為什麼,不可能 不可能說-把這個綠色的分子 或紅色的分子 我們用刀子來把它切-不可能的 所以是在禪觀當中-來給它分析分析 分析到最小的-那一個極微點 極微 就是臨近於-最小單位的那一個物質 這個就是從顯色來說 像這一個我們就分析色法-一直到最極微點 這個就稱之為極?色 或者就是說 因為講到-我們眼前看的到的 是綠色的、是紅色的-是白色的 或者這個是什麼東西 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都看的很清楚 就說我們的眼識範圍之內 比如說我是一點二的-我是零點八的 這一個眼識當中-我能夠看到多遠的距離 但是現在-我就盡我的眼力來看 看到最遠最遠-最遠的那一個山頂 或者最遠最遠的那個山邊 或者最遠最遠的-那棟房子的一個屋頂 看到最極遠最極遠的 我的眼睛-所看的到的那一個 甚至於接近於-看不到的那個界線 接近於看不到的-那個最遠的那個界線 那一個色法-就稱之為極?色 我們平常都會說-你有沒有看到 很遠很遠的某一個地方-有一個人在那邊有沒有看到 眼睛好的人當然看的到 眼睛不好的人 要極盡我們的眼力-來看的時候 那一個就是遠到最遠 接近於看不見的那一個邊際 這個邊際-我們就稱之為極?色 這一個從顏色來說-就是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或者從遠近的 我們視力來看的那一個-最遠的 接近於看不到的-那一個邊際 我們就稱之為極?色 重點是從顯色的部份來說-顏色 屋頂是白色的有沒有看到 或屋頂綠色的有沒有看到 最極點 有的時候我們看一棵樹 最遠最遠那邊-有一棵椰子樹 椰子樹在那邊-有沒有看到 最遠最遠的那個點 第二個就是極略色 略當然也就是說-非常小的意思 這個極略色-是偏重於形色來說的 所謂的形色-就是我們所講的長短、方圓 我有一支木材-我把它鋸一半 我再把它鋸一半 或者我再把它鋸一半 越鋸越短、越鋸越短 我們一般-比較會做例子的像粉筆 給它撥一半-再給它撥一半 再撥一半、再撥一半 甚至用刀子來切 像這一個用刀子來切-切到最小 其實都還是蠻粗的 因為我們用顯微鏡-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 現在就是用假想觀,來觀 觀什麼呢 也是用假想觀來分析-須彌山的聚礙之色 一直到極微處 這是第一種的觀法 就是說把這一個-我們所有的 像我們一個世界 我們現在所安住的這個世界-中心點就是須彌山 我們就是住在-這個須彌山的四周 像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地方 我們稱之為南贍部州 東邊東勝神州-西邊西牛貨州 北邊北俱盧州 所以以一個須彌山為中心 四大部州的地方-都是有人居住的 像我們現在有印度的-這麼一個國家 擴展到我們亞州 一直擴展到-我們現在這個地球 我們都稱之為南贍部州 這個南贍部州也好 我們現在就以這個須彌山 須彌山既然是一個山-當然就是土所堆積而成的 我們的土地就是泥土 當然這個泥土本身-它有一個形象 就假想說須彌山裡面-它有明的相 有暗的相 乃至於有種種色法的相 它是尖尖的-它是圓圓的 它有綠色的等等 或者它有長長的 像這一個-你去觀這個須彌山本身 一直給它觀-觀到最後最小的極微點 須彌山它本來是高的 你分析分析-分析到最小極微點 這個最小極微點-我們就稱之為極略色 我們比較容易去了解的 就是說一般的 就是形色的去分析 有長的慢慢給它分析 分析、分析、分析到最短 短再更短 短到還是要靠著假想觀-來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極略色 一個是來觀想須彌山 整一座的須彌山-到最小的極微點 或者觀想一個長的東西 觀想到 跟它分析-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這一個偏重於-形色方面來說的 就稱之為極略色 這一個也不是-我們的眼睛看的到的 也不是說我們現在的-儀器上可以看的到的 完全是靠我們的觀想 入於禪觀之中的觀想裡面-來給它假設 分析分析,分析到最末的 最微細的-一個物質的基本原素 我們現在的基本原素-以前也叫做原子 或叫做電子 或者叫做質子 都是一種-代表物質的最小單位 現在科技越發達 當然分析物質的名字-當然是越來 名稱上就是不一樣 早期叫做原子-現在叫做電子 或者現在叫做質子 已經是非常小的一個單位 在我們的佛學名詞-裡面來說的話 就稱之為零虛 接近於像虛空一樣的-無的境界 但是還是有這麼一點點-的物質的存在 稱之為零虛的階段 這個零虛-當然還是不好了解 我們就稱之為極微 最極微細的-一個物質的單位 這一個是色法 但是是我們的第六意識 靠著觀想來緣取的-一個物質性的東西 第三個就是定果色 就是在禪定當中-緣取的色法 禪定當中緣取的色法 我們一般說-因為藉著解脫定 就說你因為經過修行-修行之後 到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你這個是解脫的-聖者的境界 解脫聖者的境界裡面 你有這種神通 有這種神通 或者在這個禪定當中-你會去入於禪觀 藉著解脫的禪定裡面 你會去變出魚 就是海水裡面-海底裡面的魚 或者是米-或者是肉等等 非常的多 猶如山一樣的這麼多 或者威儀身等 威儀身-就說你的身很莊嚴 很威嚴、很威儀 這一個叫做定果色 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定自在所生色 定,你很自在的 我想要怎麼變就怎麼變 我想要怎麼想就怎麼想 你可以想出很多的肉 可以想出很多的魚 也可以想出很多的米 像我們現在放焰口 大家都知道放焰口-就拜了很多的東西 金剛上師他就去觀想 他所拜的這一些-米、飯、菜 水果、鮮花等等 能夠變出變出很多很多的 就是無量無數的這些飯-或者是菜 或者是甘露水-來給我們所謂的無祠 沒有人祭祠的-男女孤魂等眾 而且這個男女孤魂-是非常的多 就是無量無數之多 遍於三界九地 所以金剛上師-在放焰口的時候 心要很專心 能夠從他手上的-拿的到的米 或者我們在拜的這些東西 能夠變出很多東西出來 我們一句話就說 藉著佛陀所教導我們的-就是施食的咒語 一粒米可以變成七粒 每一粒米-又可以再變成七粒 一變七,七又成為七 七覆成七 再七七一直的變 七粒米可以變成-無量無數的 煮熟的飯來佈施-給這些孤魂野鬼 焰口、焰口鬼 我們稱之為焰口、焰口 最主要就是焰口鬼 所以我們稱之為放焰口 也就是說 希望能夠把這個焰口鬼-的惡業消除 能夠讓他脫離痛苦 就如同不要在這個痛苦的-這個窠臼當中去受苦 給他解放出來 所以稱之為放焰口 這是一種鬼類眾生 金剛上師他就是須要藉著 這樣子的一種觀想能力-變出很多的米 很多的飯、很多的菜 很多的甘露水、清涼水 給他們止渴、止飢之類的 這個是我們目前-容易去看的到 容易去了解的 焰口可以說是最大型的 平常的蒙山施食也一樣 每天晚上-寺院裡面的做晚課 也是有小型的蒙山施食-也是相同的 都是偏重於這種定果色的-這樣子的一種觀想能力 來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出來 另外有的就是祖師們 他們在修學禪定的時候 他們是修火觀 或者是修水觀 在修火觀的時候-他只要入於禪觀之中 這個火觀的境界之中的時候 等於他全身-就如同變成火一樣 一團火 我們四周圍所看到就是-遠遠的會看到一團火 在那個地方燃燒 那如果是修水觀的話 修水觀 他房間裡面就會變成一團水 就是一池水 整個房間就如同-都是水一樣的 就是修水觀 這一個觀 原則上都是由-內心裡面的那種境界 由內心裡面跟外在的色法-合而為一的境界 所以他的身體-也就變成了是水 身體也是變成是火 所以在於我們一般的-故事裡面 就是說一個老和尚-因為修水觀 一入了觀之後 他的房間裡面-寮房都變成水 一個小沙彌就很好奇 老師父整天都躲在房間裡面-不知道在幹什麼 所以他就給他偷偷的-從窗戶給他偷看 怎麼裡面都是水 老和尚不曉得-跑到哪裡去玩了 所以這個小沙彌也很調皮 他就從外面撿一顆石子-丟到水裡面去 把窗戶關起來 等到老和尚出定的時候-感覺到胸口悶悶的 他怎麼想都想不通 為什麼出了定之後-胸口會悶悶的 他就看到小沙彌-在四周圍在那邊玩耍 所以就問他-你剛才有沒有做什麼事情 他說有 撿了一顆石頭丟到-老和尚的房間去 這個老和尚就交待他 下一次什麼時間 你如果再看窗房裡面-還是都是水的時候 你就進來-把那個石頭拿起來 這一個是在代表是說-修水觀的時候 他整個精神 整個他的境界全部都是水 所以這個是屬於定果色 修學禪定之後 他的一種成果-就是這麼一種色法 所以變米、變飯、變菜 變種種的 水果或者鮮花之類的 都是一樣的 都是依禪定工夫-所顯現出來 所以它在變化的時候-是很自在的 因為是很自在 所以就稱之為定自在-所引生出來的一種色法 像這一個是其中的一種 或者他本身也可以-顯現出那一種威儀的 光明的 或者他的境界相-就是非常莊嚴的 他說不定-就可以看到西方極樂世界 他就可以看到阿彌陀佛-看到觀音菩薩 甚至於看到地藏菩薩 看到的都是非常的莊嚴像 像這一個-都是跟這個定果色 所引生出來的 所以他這個禪定當中 能夠顯現出各種莊嚴像 有的就是可以看到天堂 有的可以看到地獄 這個地獄-當然就是非莊嚴 這個也是他在定中-起煩惱之後 所顯現出來的一種境界相 第四種叫做受所引色 受,當然也表示說去領受 所引,就是由此就會引發出 因為得到師長的教授之後 接受了師長的教導之後 你會引發出一股-止惡行善的那一股力量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受所引的色法 這個受所引的色法-代表著我們身業不會去造惡 我們的口業-不會去講那些妄語等的 那種不善口業 這一個就是說受戒之後-所引發出來的一股力量 受戒之後-引發出來的那一股力量 是在內心的 因為師長在-教導的時候 教我們要懂得什麼是殺生-什麼是偷盜 什麼是邪淫、妄語 什麼是飲酒的種種罪惡 這一些都是從身體-所表達出來的 再加上師長的教導 但是在師長的教導-我們的身體的表達 我們口業的表達之後 會引發出一股力量 這個稱之為戒體的力量 你如果這個戒體-有引發作用的時候 就知道我不可以殺生 我不可以偷盜-我不可以邪淫 我不可以妄語-我不可以飲酒 所以這個戒體的功能作用-我們就稱之為受所引色 這個受所引色 我們也就稱之為無表色 無所表示的色法 身業裡面我們就稱之為說-我來佈施 這個是有所表示 在佈施 我在用功看書、我在打坐 這個都是身業的一種表色 一種表象 或者我在講話 是講善語還是講不善語 這個都是一種表象 所以身業、語業-它是表色 但是引發出內心當中-你不會去造惡業 你不會去講不善語-的那一股力量 就稱之為無表色 它對於我們的身業-有一股力量 對於我們的語業-有一股力量 甚至於對我們的意業-也是一股力量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無表的 無所表示 看不到的那種色法 所以我們在師長教導的地方-你有辦法去領受 有辦法去感覺、感受 就是之後-你引發出的那一個 防非止惡的功能-稱之為戒體 所以我們在家戒-在受五戒的時候也有戒體 在受菩薩戒的時候-也有戒體 出家眾受-三壇大戒的時候 同樣的都有戒體的 表示說-你有沒有去領受到 感受到說 我今天受了戒之後-往後我一切的惡法 就是盡量的不能夠去做 一定能夠改除我的-貪、瞋、痴種種的煩惱 我的種種的行為-都不可以去犯戒 也就說不可以去破壞規矩 不可以-就是在團體之中不守規矩 你就不會這樣子 所以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所以即使是五天的在家五戒 或者一個月、二個月的-出家的三壇大戒 可以說這個受所引色-非常的重要 內心裡面的感受 內心裡邊的那種感覺 內心裡面的那種肯定自己 我往後在身業、語業上-要如何的來表示 要如何的來做 這一個是一個關鍵 所以受戒的時候-一定要專心 你不可以說在 尤其在正受的時候 你不可以還要分心說-今天正受完我就可以回家了 就不用在這邊受苦了 或者不用這麼勞累了 你如果一分心的話-這個戒體就得不到 戒體得不到的話 往後你的 就是改惡修善的那一股力量-就發揮不出來 所以有的人即使是受了戒-還是我行我素 這個就不對了 所以這個受所引色 對於我們每一個 就是真正踏入佛門-受戒的弟子們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五個叫做?計所起色 ?計就是普?計著 普?計著就是說-完全沒有的 你執著認為有 不實在的-你跟它執著認為是實在 這一個就稱之為?計 這個?計-你所引生的種種色法 像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 虛妄計度-所變出來的根 或者是塵 其實它都是沒有實在作用的 沒有它的實體性的 比如說像龜毛、像兔腳-有沒有呢 龜有沒有毛呢 我們的第六意識 可以去跟它想 有,龜的殼上還可以長毛 那麼兔子-牠有沒有腳呢 沒有 是牠的耳朵很軟、很長 但是你可跟牠觀想 你可以去想-兔子有一隻腳 或者是有一對腳-你都可以想出來 我們現在看得到的- 看得到的-在早期你看 我們說孫叔叔 他對於放-這個二頭蛇的這一個 在國小所讀過的書裡面 二頭蛇 蛇一個就已經很毒了-就很嚇人了 蛇是兩頭的 以前沒有看過的時候-沒有讀過的時候 蛇哪有可能有兩頭 還是有 我們的彌陀經裡面-就是還有雙頭鳥 這個雙頭鳥還是有 迦陵頻伽鳥 雙頭鳥,還是有 最近的 最近來講的話 聽說有一個小孩子-出生的時候是三隻腳 在他的身體後面-又長出一隻腳出來 像這一個-你如果以前沒有看過 以前沒有這種狀態的時候 你可不可以-想也想的出來呢 還是可以 所以有很多的卡通 很多的科幻電影 其實都是自己胡思亂想 根本就是不可能有的 但是卻可以胡思亂想之後-透過這一種科幻拍成電影 或經過我們所謂的卡通-給它畫出來 變成一個影片 可以把它給寫出來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計所起的 引生出來的 你自己本身胡思亂想-想出來之後 我們現在目前-所講的法處所攝色 就是包括在你的腦袋裡面 自己本身第六意識的想 沒有的東西-你還是可以把它想出來 這個科幻電影、卡通影片 這個是再把你的-想出來的東西 然後變成實在的東西 又把它拍成影片-給大家來看 像這一個就是腦筋 這些編導們-可以說都是很會胡思亂想的 根本就沒有的 他還可以把它想出來 甚至於透過自己的本身-能夠畫畫 或者能夠去製造 把它給作出一個影片 ?計所起色就是完完全全-根本就是世間上不可能有的 你現在把它給想出來的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計所起色 烏龜的殼這麼硬-你把牠想到說還是有毛 兔子根本就沒有腳 你可以把牠想出-其實是有一個腳在那邊 或有一對腳長在那個地方 這些根本就沒有-真實的功能作用 世間上是完全沒有的 這一個就是我們的內心裡面 透過心思的這種思惟-去想像而有的種種色法 所以第一個的極?色 就是對於顯色的 青、黃、赤、白的顯色 你跟它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或者像最遠的地方來看 看到接近你-看不見那個的臨界點 的那一個了解 這個稱之為極?色 對於形色部份的 你跟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或者對於我們-這個虛彌山的這個泥土 長方形的、尖形的 你跟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最小的極微點 這個就稱之為極略色 定果色就在禪定當中-來觀想一切物質的東西 猶如放焰口的金剛上師 他必須要變這麼多的飲食-飲料來給這些餓鬼們 來給他們去飲食一樣的 受所引色就是受戒的時候 你能夠去領受師長們的教導 而引生一種防非止惡的-那一種功能作用的戒體 這一個也是一種色法-所引發出來的 第五種?計所起色 就是說我們的內心裡面-胡思亂想 根本在這個世間上-就沒有的東西 你也有辦法把它給想出來 這個完全是-一種色法的形狀、形象 這個就稱之為?計所起色 這些都是屬於色法 所以就包括在於-我們這個世間法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容易去胡思亂想 可以說是很普遍的 像我們有時候-坐在那邊發呆的時候 或者在想說-我以後要怎麼辦 我以後要走什麼路 路線 我以後要朝那個方向來努力 我要找什麼樣子的職業 或者我以後要設計出-什麼樣子的東西 像現在可以說-政府都一直的鼓勵大家 能夠來發明、發明 能夠發明出更省電的 發明更迅速的 發明更實用的 所以每年都有發明獎 不管是商業的發明獎 或者是學生-物理課的發明獎 可以說是非常的多 像這個都要靠你的腦筋 靠你的第六意識-去觀想、去設計 這個就是要想的部份 就是說要如何的來做 要如何的來處理 像有一些哈爾濱-或者是日本的北海道 一到冬天的時候-他們都有一些冰雕 這個冰雕-其實是一大片的冰 一大片塊的冰 你要如何把這個冰雕 把它雕成你所理想的-那一個狀態 很多是要在腦筋裡面想 今年做好了就要想明年的 隨時隨地-就是在你的意識當中 去想說要怎麼來處理-要怎麼來做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計所起色的範圍之內 一種幻想 到這邊為止 就是有關於-世尊所說的一切法當中 這是屬於第三類的色法 總共有十一種 這樣子的把它給介紹過去 接下來-就是一切法的第四大類 就是心不相應行法 這個心不相應行法-總共有二十四種 有二十四種 為什麼叫做心不相應行法呢 因為我們前面的第二種-叫做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代表的就是心識 或者是心王它所攝有的 它所有的一個 能夠跟著它-同時起作用的善惡諸法 既然能夠跟著心識-也就是八個 能夠跟八個心識-共同的起作用 能夠配合八個心識來活動 我們就稱之為-與心相應的法 所以前面的-五十一個心所法 叫做心相應行法 就是說心王起做用的時候 這五十一個心所-就跟著它起作用 這個下面要講的-叫做心不相應行法 這個不相應行法代表著說 不是心王起作用-它就會起作用 它才會起作用 而是它是由於心法跟色法 必須同時俱足的情況之下 它以另外一種形態-存在於世間 就是要色心二法-同時俱足的情況之下 而來引發作用的 但是它不是心王起作用-它跟著起作用 並不一定是如此 它是心王有 心所有、色法有的情況 俱足的情況之下-它就會起作用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假立而成的 假立而成的一種法 就是說心不相應行法 這個二十四種 根據我們所看得到的-講議裡面 第四心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種 從第一的得、第二的命根 一直到第二十四的不和合性 總共就是二十四個 有的我們一看-好像看的懂 像什麼呢 像生、老、住、無常 好像看得懂 或者時間、方位 或者是數目字 這個好像看得懂 這一些都代表著-因為有心法的認知作用 又有色法的 比如說時間-它一分一秒的過去 你的心識去了解 再加上我們時間的過去當中 就說色法的由成到壞 由成到壞-這個有一個時間的變動 所以有心法-來緣取這個色法的時候 就代表著-有這個時間的延續性 或者我們的心識-在認識這個法的時候 這個法在哪裡呢 有一個方位 它是在你的右手邊-還是在你的左手邊 還是在靠近東邊的地方-靠近北邊的地方 它有一個方位 就說由於心識-認識物質的時候 有一個方位的存在 這個稱之為方 像這一個在名稱上看得懂 但是有的就是看不懂 什麼叫眾同分-什麼叫異生性 或者比如說第八的-什麼是名身 第九的叫做句身 第十的叫做文身 名身、句身跟文身 可以說我們在於-我們一講到佛理的時候 講到佛法的時候 那一定要講到-名、句、文身的 就說它一定要有文字-有句子 有這種文字、有這種句子 我們才能夠從文字、句子-當中來了解佛法 來了解世間的道理 成為我們的知識 這一個要有文字-要有紙張 或者像我們中國-早期來講的話 要結神祭祀 或者要有龜殼上面的-象形文字 像這一些都代表著 由你的心識、由你的眼識-來看了之後 就是心識來緣取-這個色法之後而有的 一種知識 知識從哪裡來呢-就要心法跟色法的結合 一從要有結合性 共同的存在 你才能夠引生-這樣子的一種活動狀態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心不相應行法的這些內容 這一些我們就一個一個的來-跟它稍微做一個了解 看第一個的叫做得 得 它就是得到 得到其實也就是成就的意思 我得到了一本書 我成就了這一本書 我就獲得了這一本書 所以這個得 也就是成就一切法的意思 以我們的世俗來說 我得到了錢 我得到了鉛筆 我得到了一部車子-我得到了一座房子 這個就是得 我買到了,就是我得到了 或者我獲得了 自己來說我就成就了 完成了 這麼一個東西 如果從出世間法裡面來說 除了我可以得到智慧-我可以得到神通 我可以得到果位 可不可以這麼講-當然也可以 因為我得到了初果 我得到二果 我成就了初果的這個果位 或者我成就了神通-這樣子的一個功能 都還是可以講的 但是因為在部派佛教之中 因為有的人認為說-出世間法不能夠叫做得 出世間法應該是一種契證-是一種無分別的 那不能夠叫做得 也可以這麼講 所以這個得 我們現在站在-凡夫的立場裡邊來說 就是我獲得了 所以這個得-也可以從獲 就是收獲的獲-獲得的獲來說 就是我們本身的得 再來就是成就的意思 談到這個成就 有了成就 成就 得到了 再來就是說還沒有失去 還沒有消失的這一段過程 我們就稱之為得 就說我買了這一本書 這一本書還沒有被我翻壞了 我目前保有-這一本書的這個年限 這一段時間 我們就稱之為得 所以是成就、不失的意思 也就是說 我們的色法跟心法-它正好生起而還沒有消失 還沒有滅壞-的這一個時間 我們就稱之為得 像我現在正在思考 像我現在正在想 像我現在正在觀 我現在正在理解 像這個也都是屬於一種得 所以這個沒有失去-的這個情況 我們就稱之為得 得在我們的經典裡面-還把它說有三種的成就 三種的得 這個我們來看一下 這個得有三個 一個叫做種子的成就 一個就是自在成就 第三個就是現行成就 什麼意思呢 種子成就就是指著 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我們都會成就什麼 成就染污法、成就無記法 或者成就善法的種種種子 什麼意思 我現在來佈施的時候-我就會成就 我就會存留-我的善法種子在內心裡面 第八阿賴耶識當中 我現在跟人家偷盜 偷盜之後叫做染污法-叫做不善法 我現在偷盜 拿人家的東西-搶人家的東西 騙人家的東西之後 我就成就了我的惡種子 在我的第八阿賴耶識裡面 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會保有種子 這個種子是善是惡 往後都會成就我們的果報 所以我們佛教就說 什麼樣子的果報-都是自做自受 我們現在-會有什麼樣子的感覺 會有什麼樣子的感受-還是以前所做出來的 以前的習慣所養成的 這個很重要 種子成就的話 我們成就惡法種子-當然就是惡有惡報 成就這種善法種子-以後就是善有善報 這個很重要 所以我們每一個眾生 因為你的心思-因為你的動作 因為你的身業-因為你的語業 那會成就善惡種子 第二個就叫做自在成就 自在成就也就是表示說 我們所謂的熟能生巧 什麼事情你做了再做-做了再做 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佛教叫做加工用行 你如果有經過加工用行-去努力的話 你這一件事情-你就會很自在的 很好像順理成章的 就是很自然的-你就來完成這件工作 不管說是我們社會的-不管作什麼工作都一樣 不管是陶藝的-不管是上班的 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熟能生巧 再來我們最重要的 修行的人就是說威儀 比如說坐如鐘-或者是臥如弓 或者是立如松-種種的威儀裡面 你要給它成為一種習慣 你養成一種習慣之後 每次走路都是這麼莊嚴 你以後自然走路就是莊嚴 你看看我們一般的說-在學校裡面受童子軍的 或者去當兵的-那些阿兵哥你看 走起路來雄糾糾氣昂昂 他一段時間如果能夠-一直保留這種狀態的話 他退伍了之後-離開學校之後 還是走起來-都是很莊嚴像的 修行的出家人-叫做四威儀也是一樣 因為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已經很用心了 以後成為一種好的習慣 走起路來-坐、站都是非常的自在 第三種就叫做現行成就 現行表示說前面的那二種-你都能夠表達出來 表達出來之後 一種身業、語業-行為、 態度 你的工夫-你的技術 都能夠樣樣 只要有所表現的時候-它就能夠成就 有所表現的時候-它就顯現出來了 你都在行善的話-都在佈施當義工的話 你以後所做的都是善事 叫做現行成就 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從這方面來下功夫 成為一種好的習慣 一種善的德 阿彌陀佛